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中署光科股票

中署光科股票

發布時間:2022-04-09 14:27:43

⑴ 人一般在多少溫度下會中暑

人一般在33攝氏度及以上下會中暑。

溫度在32℃,濕度在60%以下時,屬於人體對高溫的適應階段。到了35℃,濕度高於60%,就是容易中暑的臨界點。一旦超過人體溫度37℃以上,濕度大於80%,就很容易中暑了。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發布的《關於做好夏季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要求,最大限度地減少勞動者高溫中暑事件的發生。

該《通知》強調,要在高溫天氣來臨之前,組織高溫天氣作業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對患有心、肺、腦血管性疾病、肺結核、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其他身體狀況不適合高溫作業環境的勞動者,應當及時調整作業崗位。

《通知》還強調,不得安排懷孕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從事露天作業及溫度在33℃以上的工作場所作業。

根據國家《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規定,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

日最高氣溫達到37℃以上、40℃以下時,用人單位全天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六小時,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國家規定,而且在氣溫最高時段3小時內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

(1)中署光科股票擴展閱讀:

預防中暑的方法

1、夏天的中午,烈日當頭,酷暑炎炎人們最容易疲勞犯困。我們不僅晚上要睡好休息好,而且適當的午睡一會不但可以避開高溫而且可以養足精神,使我們的大腦和身體的各系統都得到放鬆,不僅利於工作和學習,而且也是預防中暑的很好措施。

2、高溫酷暑的夏天,不論運動量大小都要及時補充水分;千萬不要等口渴時才飲水,因為口渴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對於暴露在烈日下的工作人員,由於汗液的大量排出,可以通過飲用鹽開水或含有補充含有鉀、鎂等微量元素的運動型飲料補充鹽分和礦物質。

3、夏天為了預防中暑,同時應注意飲食,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少吃些高油高脂食物,盡量減少人體熱量攝入。夏季的營養食物應該是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A 、B1 、B2 和C。可以多吃番茄湯、綠豆湯、豆漿、酸梅湯等食物

4、高溫酷暑,要盡可能待在家中避免外出,在家中要通過空調、電扇來降溫。如果氣溫達到35攝氏度以上,電扇已無助於調節人體的熱平衡,則可通過洗冷水澡或開空調等通過物理方式來進行人體降溫。

5、夏季10時至16時在烈日下行走,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因此夏天出行應盡量避開中午前後時段,戶外活動應盡量選擇在陰涼處進行並攜帶防暑葯物,如人丹、清涼油等。若出現中暑症狀就可及時服用防暑葯品緩解病情。

溫高時出門要做好防曬的工作,遮陽傘、遮陽帽是首選,在陽光下暴曬,往往是最容易中暑的。除了防曬外也要保持自己身體的散熱良好,不要因為怕曬黑,防曬衣、防曬口罩等等全往身上裏,要看自身是否能承受,一旦身體溫度過高就要將這些去除以免中暑。

⑵ 怎麼樣才不會經常中暑

是中暑!防暑寶典之一:喝什麼? 夏天人們特別容易口渴,需要隨時喝水,應該如何喝水才是科學的呢? ①飲水莫待口渴時,口渴時表明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細胞開始脫水,此時喝水為時已晚; ②大渴忌過飲,這樣喝水會使胃難以適應,造成不良後果。前人主張:「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這是防止渴不擇飲的科學方法; ③用餐前和用餐時不宜喝水,因為進餐前和進餐時喝水,會沖淡消化液,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長期如此對身體不利; ④早晨起床時先喝一些水,可以補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濃度,促進血液循環,維持體液的正常水平。 礦泉水 果蔬汁 碳酸飲料 運動飲料 功能飲料 牛奶及含乳飲料 防暑寶典之二:吃什麼? 盛夏人們的吃喝問題是很重要的,這是因為當人在炎熱的環境中勞動時,體溫調節、水鹽代謝以及循環、消化、神經、內分泌和泌尿系統發生顯著變化,會導致營養消耗增加,從出汗中流失了不少水和營養素。而夏天人們食慾減退,也會限制了營養的吸收。專家建議: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素。 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魚、肉、蛋、奶和豆類為好。 要補充維生素: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西紅柿、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含維生素C尤為豐富;在谷類、豆類、動物肝臟、瘦肉、蛋類中維生素B含量較多。 要補充水和無機鹽:可食用含鉀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類或豆製品、海帶、蛋類等。 多吃清熱利濕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 另外,在夏天喝粥也是大有好處的。赤豆粥有補腎消水腫的功能,腎功能較差的人最好多食用。蠶豆粥對於慢性水腫和腎炎有好處。荷葉粥能解暑熱、清胃潤腸,止渴解毒。蓮子粥能健脾益氣,對腹瀉、失眠、遺精、白帶多等有好處。百合粥能潤肺止咳,養心安神,適合肺陰不足的老年人食用。冬瓜粥利水消腫,止渴生津,並有降血壓的作用。銀耳粥生津潤肺,滋陰養肺,可治療高血壓和慢性支氣管炎。黃芪粥可治脾虛所致的水腫。 防暑寶典之三:防兩邪、防貪涼 一防暑邪:「暑」為夏季的主氣,為火熱所化,獨發於夏季。這時暑熱之邪,可以耗散陽氣津液,造成汗出過多,體液減少而傷津,唇乾口燥,尿黃心煩等現象,這時就要及時救治了,這是夏季最常見的中暑現象。 防範措施——要保護好心神,具體有兩個方面: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虛;二是要有較好的精神修養,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緒的干擾,只要做好這兩點,精神自然會飽滿,這就是夏日精神調養的基本法則。 二要防濕邪:「濕」也為長夏之主氣,尤其在南方,天氣炎熱又多雨。因為濕邪重濁向下,特別容易傷害脾胃功能,而導致夏天人們消化不良的現象;濕氣也特別容易侵犯肌膚筋骨,所以,在夏天多發生皮膚病變和關節炎等。三伏時,由於高溫、低壓、高濕度的作用,人體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後不易被蒸發掉,因而會使人煩躁、疲倦、食慾不振,易發胃腸炎、痢疾等。長夏的濕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 防範措施——中醫認為,在長夏季節的飲食原則宜清淡,少油膩,要以溫食為主。在我國南方,不少人有食辣椒的習慣,吃辣椒可以促進排汗、幫助消化、增加食慾,有一定好處。食暖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喝粥。養生家認為,在早、晚餐時喝點粥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 三要防「貪涼」:防暑、防濕是夏天每個人都要做的事,而夏天取涼更是人們在炎熱的夏天獲取舒適生活的方法之一。但如果過度貪涼則容易感冒;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胃腸病;重者會患皮膚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和小孩出現各種症狀更加明顯。 防範措施——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室內外的溫差不宜過大,以不超過5℃為好。室內溫度不低於25℃。開空調的房間不要長期關閉,要經常通風。入睡後,最好關上空調。當在室內感覺涼意時,一定要站起來活動四肢和軀體,以加速血液循環。患有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和關節痛患者,不要長期呆在冷氣環境里。 防暑寶典之四:調整好情緒為夏季養生之關鍵 防暑寶典:不是天氣越熱才更容易中暑 中暑的發生不僅和氣溫有關,還與濕度、風速、勞動強度、高溫環境、曝曬時間、體質強弱、營養狀況及水鹽供給等情況有關。誘發因素很復雜,但其中主要因素還是氣溫。 防暑寶典:中暑了怎麼辦 高溫中暑常發人群為:高溫作業工人、夏天露天作業工人、夏季旅遊者、家庭中的老年人、長期卧床不起的人、產婦和嬰兒。若有人員中暑,其救護辦法為 : 1.立即將病人移到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如走廊、樹陰下。 2.讓病人仰卧,解開衣扣,脫去或松開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乾衣服,同時開電扇或開空調,以盡快散熱。 3.盡快冷卻體溫,降至38度以下。具體做法有用涼濕毛巾冷敷頭部、腋下以及腹股溝等處;用溫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鍾。 4.意識清醒的病人或經過降溫清醒的病人可飲服綠豆湯、淡鹽水等解暑。 5.還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氣水。另外,對於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撥打120電話,請以求助醫務人員緊急救治。 防暑寶典:如何避免空調病 如何避免空調病?——預防空調病要經常開窗換氣,最好在開機1-3小時後關機,要多利用自然風降低室內溫度,最好使用負離子發生器;室溫最好定在25-27攝氏度左右,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7攝氏度,否則出汗後入室,會加重體溫調節中樞負擔,引起神經調節紊亂;有空調的房間應注意保持清潔衛生,最好每半個月清洗一次空調過濾網;辦公桌不要安排在冷風直吹處,若長時間坐著辦公,應適當增添衣服,在膝部覆毛巾加以保護;下班回家後,先洗個溫水澡,自行按摩一番,再適當加以鍛煉,增強自身抵抗力。 小心汽車的空調病——空調車司機同樣要注意預防空調病。使用汽車空調時,也不要把溫度打得過低,車內外溫差最好在10攝氏度以內;不要在空調車內抽煙,不然就應把空調通風控制開關調到「排出」;不要在開著空調的停駛車里睡覺,車內通風較差,發動機排出的一氧化碳滲漏到車內會使人中毒;停在烈日中的車最好不要馬上使用空調,應打開車窗讓熱氣排出,等車內溫度下降後再關閉車窗開啟空調。

⑶ 怎樣才能預防中暑

(1)盛夏不要長途趕牛,如需使役要安排在清晨和傍晚,中午要在陰涼處多休息。

(2)使役時要勤飲水多休息,如實在需要在烈日下使役,要有遮陽措施。

(3)盛夏要經常洗刷牛體,保持清潔涼爽。

(4)車輛運輸牛,不要使牛太擁擠,並要充分給飲用涼水,並要採取其他防暑措施,例如在氣溫超過35℃時烈日下使役,要不時給牛體澆點水,以利降溫。

(5)適當增加蛋白質飼料和清涼飼料,同時要補喂一些食鹽。

⑷ 何謂中暑中暑的三種類型及其處理原則分別是什麼

中暑:

因體溫調節機制紊亂所致的對環境高溫的輕度至重度反應。

中暑的三種類型:

  1. 中暑痙攣

  2. 中暑衰竭

  3. 日射病

處理原則:

  1. 速離高溫現場到陰涼處。

  2. 松開衣服,吹風,涼水洗澡。

  3. 喝淡鹽水、飲料、綠豆湯等。

  4. 口服人丹、十滴水,太陽穴擦清涼油。

  5. 使患者平卧,頭、腋下、大腿根等部,用冷水、冰水或用白酒擦身,並吹 風。

  6. 用手導引人中、合谷、十宣等穴位。

  7. 及時觀察病人的體溫、脈搏、呼吸,當肛溫降至38℃左右時,應停降溫, 以防虛脫。

  8. 有條件者靜脈滴注5%葡萄糖鹽水1000ml,肌肉注射氯丙嗪25mg。

⑸ 中暑和脫水,虛脫的區別

中暑(heat illness)是由於高溫環境中發生的一組急性疾病。根據其主要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常分為三型:①熱射病(heat stroke, hyperpyrexia)是因高溫引起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熱平衡失調使體內熱蓄積,臨床以高熱、意識障礙、無汗為主要症狀。由於頭部受日光直接曝曬的熱射病,又稱日射病(sunstroke);②熱痙攣(heat cramp)是由於失水、失鹽引起肌肉痙攣;③熱衰竭(heat exhaustion)主要因周圍循環容量不足,引起虛脫或短暫暈厥,後者又稱熱昏厥(heat syn-cope)。
【病因】

在高溫(一般指室溫超過35℃)環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曬下從事一定時間的勞動,且無足夠的防暑降溫的措施,常易發生中暑。有時氣溫雖未達到高溫,但由於濕度較高和通風不良,亦可發生中暑。老年、體弱、疲勞、肥胖、飲酒、飢餓、失水、失鹽、穿著緊身、不透風的衣褲以及發熱、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心血管病、廣泛皮膚損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和應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膽鹼能神經葯物而影響汗腺分泌等常為中暑的發病因素。

【發病機制】

正常體溫一般恆定在37℃左右,是通過下視丘體溫調節中樞的作用,使產熱和散熱平衡的結果。人體產熱除主要來自體內氧化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基礎熱量外,肌肉收縮所致熱量亦是另一主要來源。人體每公斤體重積蓄3.89J(0.93cal)熱量,足以提高體溫1℃。在室內常溫下(15~25℃)人體散熱主要靠輻射(60%),其次為蒸發(25%)和對流(12%),少量為傳導(3%)。當周圍環境溫度超過皮膚溫度時,人體散熱僅依靠出汗以及皮膚和肺泡表面的蒸發。每蒸發1g水,可散失2.43KJ(0.58kcal)熱量。人體深部組織的熱量通過循環血流帶至皮下組織經擴張的皮膚血管散熱。因此,皮膚血管擴張和經皮膚血管的血流量越多,散熱越快。如果機體產熱大於散熱或散熱受阻,則體內就有過量的熱蓄積,引起器官功能和組織的損害。

熱射病的主要發病機制是由於人體受外界環境中熱原的作用和體內熱量不能通過正常的生理性散熱以達到熱平衡,致使體內熱蓄積,引起體溫升高。初起,可通過下視丘體溫調節中樞以加快心輸出量和呼吸頻率,皮膚血管擴張,出汗等提高散熱效應。而後,體內熱進一步蓄積,體溫調節中樞失控,心功能減退、心輸出量減少、中心靜脈壓升高,汗腺功能衰竭,使體內熱進一步蓄積,體溫驟增。體溫達42℃以上可使蛋白質變性,超過50℃數分鍾細胞即死亡。屍解發現腦有充血、水腫和散在出血點,神經細胞有變性;心肌有混濁腫脹,間質有出血;肺有瘀血和水腫;胸膜、腹膜、小腸有散在出血點;肝臟小葉有中央壞死;腎臟缺血和腎小管上皮細胞退行性改變。
熱痙攣的發生機制是高溫環境中,人的散熱方式主要依賴出汗。一般認為一個工作日的最高生理限度的出汗量為6L,但在高溫中勞動者的出汗量可在10L以上。汗中含氯化鈉約0.3%~0.5%。因此大量出汗使水和鹽過多丟失,肌肉痙攣,並引起疼痛。

熱衰竭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於人體對熱環境不適應引起周圍血管擴張、循環血量不足、發生虛脫;熱衰竭亦可伴有過多的出汗、失水和失鹽。

【臨床表現】

熱射病的典型臨床表現為高熱(41℃以上)、無汗和意識障礙。常在高溫環境中工作數小時或老年、體弱、慢性病患者在連續數天高溫後發生中暑。先驅症狀有全身軟弱、乏力、頭昏、頭痛、惡心、出汗減少。繼而體溫迅速上升,出現嗜睡、譫妄或昏迷。皮膚乾燥、灼熱、無汗,呈潮紅或蒼白;周圍循環衰竭時呈紫紺。脈搏快,脈壓增寬,血壓偏低,可有心律失常。呼吸快而淺,後期呈陳-施氏呼吸。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瞳孔縮小,後期擴大,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嚴重患者出現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腫、腦水腫,或肝、腎功能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實驗室檢查有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多,尿蛋白和管型出現,血尿素氮、谷丙和穀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肌酸磷酸激酶和紅細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增高,血pH降低,血鈉、鉀降低。心電圖有心律失常和心肌損害表現。

熱痙攣常發生在高溫環境中強體力勞動後。患者常先有大量出汗,然後四肢肌肉、腹壁肌肉,甚至胃腸道平滑肌發生陣發性痙攣和疼痛。實驗室檢查有血鈉和氯化物降低,尿肌酸增高。

熱衰竭常發生在患者對熱不適應,體內常無過量熱蓄積。患者先有頭痛、頭暈、惡心,繼有口渴、胸悶、臉色蒼白、冷汗淋漓、脈搏細弱或緩慢、血壓偏低。可有暈厥,並有手、足抽搐。重者出現周圍循環衰竭。實驗室檢查有低鈉和低鉀。

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的主要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雖有所不一,但在臨床上可有二種或三種同時並存,不能截然區別。

晚近證明在高溫下從事體力勞動,在臨床未出現中暑症狀前,一組反映機體受應激的血清急相反應蛋白(acute phase response proteins)--α-酸性糖蛋白、觸珠蛋白、銅蘭蛋白和α-抗胰蛋白已有升高,提示機體已受熱影響。

【診斷說明】

中暑的診斷可根據在高溫環境中勞動和生活時出現體溫升高、肌肉痙攣和(或)暈厥,並應排除其他疾病後方可診斷。與熱射病特別需要鑒別的疾病有腦炎、有機磷農葯中毒、中毒性肺炎、菌痢、瘧疾;熱衰竭應與消化道出血或宮外孕、低血糖等鑒別;熱痙攣伴腹痛應與各種急腹症鑒別。

根據我國《職業性中暑診斷標准》(GB11508-89),可將中暑分為以下三級:

1.先兆中暑是患者在高溫環境中勞動一定時間後,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2.輕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狀外,出現面色 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快速等表現,體溫升高至38.5℃以上。

3.重症中暑,包括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型。

【治療說明】

熱痙攣和熱衰竭患者應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或靜卧。口服涼鹽水、清涼含鹽飲料。有周圍循環衰竭者應靜脈補給生理鹽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鉀。一般患者經治療後30分鍾到數小時內即可恢復。

熱射病患者預後嚴重,死亡率達5%~30%,故應立即採取以下急救措施。

(一)物理降溫 為了使患者高溫迅速降低,可將患者浸浴在4℃水中,並按摩四肢皮膚,使皮膚血管擴張和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散熱。在物理降溫過程中必須隨時觀察和記錄肛溫,待肛溫降至38.5℃時,應即停止降溫,將患者轉移到室溫在25℃以下的環境中繼續密切觀察。如體溫有回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涼水擦浴、淋浴,或在頭部、腋窩、腹股溝處放置冰袋,並用電扇吹風,加速散熱,防止體溫回升。老年、體弱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不能耐受4℃浸浴,有些患者昏迷不深,浸入4℃水中可能發生肌肉抖動,反而增加產熱和加重心臟負擔,可應用其他物理降溫方法。

(二)葯物降溫 氯丙嗪的葯理作用有調節體溫中樞功能、擴張血管、鬆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是協助物理降溫的常用葯物。劑量25~50mg加入500ml補液中靜脈滴注1~2小時。用葯過程中要觀察血壓,血壓下降時應減慢滴速或停葯,低血壓時應肌內注射重酒石酸間羥胺(阿拉明)、鹽酸去氧腎上腺素(新福林)或其他α受體興奮劑。

(三)對症治療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並給予吸氧。補液滴注速度不宜過快,用量適宜,以避免加重心臟負擔,促發心力衰竭。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休克用升壓葯,心力衰竭用快速效應的洋地黃制劑。疑有腦水腫患者應給甘露醇脫水,有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可進行血液透析。發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時應用肝素,需要時加用抗纖維蛋白溶解葯物。腎上腺皮質激素在熱射病患者的應用尚有不同看法,一般認為腎上腺皮質激素對高溫引起機體的應激和組織反應以及防治腦水腫、肺水腫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劑量不宜過大,用葯時間不宜過長,以避免發生繼發感染。

中暑患者需要細心的護理,特別是熱射病昏迷患者極容易發生肺部感染和褥瘡。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和多種維生素B和C,促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預防中暑應從根本上改善勞動和居住條件,隔離熱源,降低車間溫度,調整作息時間,供給含鹽0.3%清涼飲料。宣傳中暑的防治知識,特別是中暑的早期症狀。對有心血管器質性疾病、高血壓、中樞神經器質性疾病,明顯的呼吸、消化或內分泌系統疾病和肝、腎疾病患者應列為高溫車間就業禁忌症。
在炎熱的氣候里從事體力勞動、行走、體育運動都會大量出汗,散發體溫。雖然出汗是生理調節,但大量出汗而補液不足,將導致脫水,影響健康。輕者產生口渴、尿少、疲勞、肌肉抽筋,嚴重者發生中暑,高溫、甚至危及生命。此類事件在從事戶外活動的工人、運動員、肥胖者、年老體弱和疲勞者、青少年體育愛好者,更容易發生。夏季長時間的室內活動,由於空氣流通不暢,即使在空調條件下,人體通過蒸發、呼吸、排尿、空調抽濕等非顯性出汗方式也會丟失大量體液,造成疲勞、口渴等脫水徵象。

早期「識別脫水」並「預防脫水」是炎熱氣候條件下至關重要的自我保健問題。「口渴感」固然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脫水信號,它告訴我們身體已經脫水,需要及時補充液體。其實「口渴」並不是唯一的信號,在這之前,有些人往往已出現尿量減少,尿色變深,皮膚起皺,體力疲勞,食慾下降等早期症狀。脫水進一步發展,症狀加重,還可以表現為情緒煩燥、體溫升高、心率加快、感覺遲鈍、注意力不集中,運動或勞動動作協調能力減退等,易造成運動傷害。當脫水達到以上狀態時,表明脫水已影響人體細胞和組織器官,和細胞已經飢渴,也就是現代運動醫學經常提及的「體渴」。如不及時糾正,將可能進一步發展成嚴重脫水,中暑或休克等熱病。

因此,「預防脫水」,首先應該重視脫水的早期症狀。其次,對易患人群,對在炎熱氣候條件下從事勞動、運動、活動的人,應預先給予補充液體。視出汗情況,少量多次隨時追加補液量。最新運動醫學研究發現:有必要對運動員在運動前、中、後分別補充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既保障健康又提高體能。這個補液原則也適用所有大量出汗者和青少年體育愛好者。研究發現,當體液丟失達到1%時,運動成績下降、熱疾病的危險性增加、體力恢復減慢、感染的可能性增加。當體液丟失達到2%時,運動成績下降30%,可能出現熱病和運動損傷。為防止脫水對生理機能帶來的影響,所以學校的學生體育課往往安排在其他課程之後,較為符合人體的生理原則。

如何確定丟失的體液量?如何補充丟失的體液?一般採用稱體重的方法,即運動前與運動後分別稱量體重,體重的差數即為運動中丟失的汗液量。補液量以當天丟失體重的量為依據,每丟失1公斤體重,補充至少1500ml(1.5升)液體,才能糾正脫水。以經驗推論,每1小時籃球運動可能丟失汗液0.9~1.6升,每1小時足球運動可能丟失汗液0.6~2.42升,自行車每小時汗液丟失也可達0.62~1.25升。以丟失量的1.5倍補充體液,才能達到有效糾正脫水的目的。美國運動醫學學院推薦,運動前2小時最好補充500ml液體,在炎熱的夏季,運動前2小時可補液750~1000ml。一般可以在運動前或夏日出門前,先飲用200~400ml含電解質的液體,運動過程中每隔15~20分鍾,每次追加補充150~250ml電解質運動飲料,直至運動或出汗停止,餘下的補液量可以在6~12個小時內完成。

什麼是最理想的補液代用品?從醫學和生理學的角度看,為預防和糾正脫水,補液中必須含有兩種成分:適量的電解質和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單純補充清水不能有效糾正脫水和恢復體力,首先是清水不含電解質,大量清水進入人體內後,稀釋血漿電解質濃度,減少了對中樞和血管壁滲透壓感受器的刺激,口渴感消失,但機體細胞的缺水狀態並未改善,也就是「體渴」並未糾正。不少人有此經驗,飲用清水後大量出汗,仍然覺得身體疲勞、思睡、食慾差等。而在運動後飲用含氣的飲料也不合適,因為這類飲料不僅不含電解質,而且氣體在胃內產生飽脹感妨礙了體液的充分補充與吸收,「體渴」並未糾正。運動過程中飲用含糖量較高的果汁也不合適,因為,過高的糖份不僅不能緩解「口渴」與「體渴」,並且造成胃部不適。

而含有適量鈉、鉀等電解質成分和碳水化合物成分的運動飲料是最合適的補液代用品,適量的電解質和糖濃度能刺激飲用,加快小腸對液體的吸收,提供運動所需的能量,促進脫水狀態恢復。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國佳得樂運動飲料。每年由佳得樂運動科學研究所出資,組織全世界優秀的運動醫學、運動生理和營養學家集聚在一起,專門討論研究運動飲料中的糖與電解質的濃度與運動生理的關系,研究運動飲料與補充體液有效性的關系,部分觀點作為美國運動醫學學會的官方立場發表公告。我國也有學者參加這方面的研究與會議。根據現有運動醫學研究,認為運動飲料中含有6~7%的碳水化合物是最有利於人體吸收和利用的。

因此,概括以上論述,我們強調:在炎熱天氣里運動易導致脫水和熱疾病。無論對於運動員還是普通人,任何可能導致出汗的活動,都須注意補液,以保障健康。運動前、中、後盡可能飲用足夠的液體。盡量選擇含有適量糖份與電解質的運動飲料。

⑹ 炒股成癮怎麼辦

那就是賭性太大了,一般真正的呃投資掙錢呢不是天天炒股 類似買了股票,長期持有就像中暑似的 長期等地樹長大掙這個錢

⑺ 中暑的症狀和治療方法是什麼

炎炎夏日如何防暑

近幾日,酷熱的天氣炙烤著三晉大地,省城各大醫院因中暑而前來就診的人絡繹不絕。為此,本版特將如何防暑降溫的小知識奉獻給大家,但願它能為你提供一份清涼、一份舒適。

8種人易中暑

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體素質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現中暑問題,所以在炎熱的天氣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老年人由於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衰退,肌體散熱不暢。

孕產婦因為懷孕或產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逗留在通風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就容易中暑。

嬰幼兒的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較多,對散熱不利。

炎熱天氣會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的,他們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所以容易中暑。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雖然熱量已經積蓄在體內,但病人的自覺症狀卻出現得較晚,易引起中暑。

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為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原,讓機體產熱加速。炎症還能使機體釋放出一些物質,使血管痙攣收縮,更不利於散熱而容易中暑。

營養不良的人因為營養素的缺乏使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他們還容易反復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而中暑。

服用抗組織胺葯、抗膽鹼葯、安眠葯等的人也會產生血管收縮,使體溫調節中樞發生障礙,容易中暑。

多喝淡鹽水午後少外出

夏日發生中暑的多是一些打工者。其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過長,生活環境惡劣,房間悶熱不通風,營養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

此外,年老體弱、孕婦、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極易發生中暑。因此,一旦出現頭昏眼花、乏力、口乾、惡心嘔吐、發燒、驚厥、抽搐、無汗、呼吸困難等症狀,應馬上在陰涼通風處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濕敷,隨後立即到醫院就診,如治療不及時,容易引起合並症,甚至死亡。

要預防中暑的發生,除了盡量避免在日照最強烈的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還應該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①保持室內通風,降低室溫,室內起碼要有電扇通風、降溫;②高溫下工作時間不宜過久,每天盡量不要超過8小時;③降低勞動強度,備好防暑降溫飲料,盡量多補充淡鹽開水或含鹽飲料;④保證充足睡眠,多吃些營養豐富的水果和蔬菜。⑤盡量穿透氣、散熱的棉質衣服。

夏季良飲是熱茶

盛夏酷暑,飲何種飲料為好?中醫認為,惟熱茶莫屬。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溶在熱茶中的咖啡鹼、可可鹼、茶鹼和芳香物質,可興奮大腦神經,有利於對體溫中樞進行調控,並能強心利尿,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腎臟血流量,加快代謝,使體內多餘熱量隨尿液排出體外。喝熱茶可促進血液流向體表,汗孔洞開,汗腺舒張,促進汗液排出,散發熱量。有人測定,喝熱茶9分鍾後可使皮膚溫度降低1℃-2℃,降溫可維持15分鍾以上。

老年人因津液不足,口乾舌燥,茶中含的茶多酚、糖類、氨基酸及多種芳香物質可刺激口腔黏膜,促進唾液分泌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炎夏易發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維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作用,並能保護造血功能,升高白細胞,增強抗病能力,因而飲茶對強身防中暑極有裨益。

但飲茶要講科學,飲茶不可過量,茶水以清淡適中為宜,慢慢品味。

豆漿解暑又降火

夏天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人們一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消瘦,一方面要消暑,另一方面營養的補充也十分重要。但夏季營養流失太快,不容易吸收;而且進補容易上火,因此夏天進補要以均衡營養、降溫去火為前提,不宜進食燥性補品。你可知道,小小一杯豆漿不但能達到進補的目的,同時還有消暑功效。

中醫認為:豆漿性平味甘,有生津潤燥之效,「瀉胃火,治內熱」、「利水下氣,制諸風熱」。眾所周知,綠豆有降暑功效。以黃豆和綠豆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飲」,更具清熱解暑、潤喉止渴之效。同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養分,經常飲用能均衡人體營養,調整內分泌,對降低膽固醇、減輕動脈硬化、高血壓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幫助。

下面再介紹一種豆漿:百合蓮子漿。

用料:百合10克、蓮子肉10克、銀耳10克;綠豆45克、冰糖或蜂蜜適量。

製法:將百合乾和蓮子肉用溫水浸泡至發軟;將銀耳用水發開,洗凈摘成小朵;將綠豆浸泡充分,與百合、蓮子、銀耳清洗干凈,一起放入豆漿機網罩內,杯體內注入適量清水,機器安裝到位。啟動機器,十幾分鍾後,紅棗蓮子豆漿就做好了。可根據個人喜好趁熱往杯體內調入白糖或蜂蜜攪勻即成。

特殊人群防暑套

路酷暑來臨,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嬰幼兒、孕婦、老弱者,在高溫環境里一不留神就會中暑,搶救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悲劇的發生。因此,在高溫天氣下,這些特殊人群更應採取措施防中暑。

嬰幼兒:應穿薄的棉質單衣,如果流汗要馬上擦乾,盡量不用電扇或冷氣。外出戲水前應選擇不含香精、防曬系數低於15的防曬乳液外擦。室內外溫差不要太大,室溫不低於25℃。冷氣房內最好放一盆水,以免乾燥。

孕婦:衣著應涼爽寬大,多吃新鮮蔬菜、新鮮豆製品;經常用溫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為過於貪涼而導致感冒發生,此外要保證睡眠。

老弱者:保證每天不低於7小時的睡眠,調整飲食保護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於天熱汗多,因此補水顯得很重要,每天要補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

一旦有中暑發生,首先要搬離高溫環境。用40%濃度的酒精或溫水擦拭全身,並在額頭、腋窩和腹股溝等血管淺表處放置冰袋。若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病情較重者,應及時送醫院搶救。

家中應備些中葯

藿香正氣液(水、丸、膠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濕和中之效。臨床凡有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表現為感冒、嘔吐、腹瀉的患者,均可使用。

十滴水:主要用於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胃腸不適等。在長途旅行、高溫環境下工作時,可用此葯預防中暑。

人丹:主要用於因高溫引起的中暑頭痛、急性胃腸炎(嘔吐、腹痛、腹瀉)、夏季感冒與水土不服等。

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開竅、調和胃腸之功效,多用於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蘇醒後即可停葯。孕婦忌用。

另外,夏桑菊顆粒、下火王顆粒、抗病毒顆粒以及用菊花、金銀花等沸水沖泡代茶飲,對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中暑外治三法

刺血療法取穴部位:十宣、曲澤、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以三棱針點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對輕症中暑,刺血後擠出數滴血,片刻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擠出紫黑血液0.5-1毫升,並給予清涼飲料,針後約10分鍾患者神志即可清醒,繼而熱退汗出,諸症消失。

穴位按摩療法輕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內關五穴,以單手拇指或雙手指順該穴經絡走向,由輕至重在該穴位上掐壓,緩慢疏推和點按穴位,反復進行3-5分鍾,以局部產生酸、麻、痛、脹感為度。

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陽陵泉、少沖五穴,以點掐、按壓為主,每穴點掐、按壓3-5分鍾。經上述治療後,若條件許可,給予清涼含鹽飲料,或以銀針針刺以上穴位,有增強療效的作用。

擦葯療法取食鹽一把,揉擦兩手腕、雙足心、兩脅、前後心等8處,擦出許多紅點後,患者即覺輕松而愈,適用於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

科學用「兩水」

入夏後,藿香正氣水與十滴水幾乎都成了家庭中必備的防暑應急葯品,如果兩種葯冒然替用,必將引起不良後果。

藿香正氣水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主治因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致的頭痛昏重、脘腹脹痛、嘔吐腹瀉等症。中醫認為,夏季雖然氣候炎熱,但因天氣驟然變化而防禦不及時或因室內空調溫度過低等原因,均會受風寒之邪引發疾病。而內傷濕滯,則是指人體因受暑濕之邪而引起的脘腹脹痛、惡心嘔吐、腸鳴腹瀉等症狀。夏季陰雨天氣較多,是一年中濕氣最盛的季節,當濕氣侵犯人體脾胃時,則影響脾胃的功能而引發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藿香正氣水可用於夏季感冒、腸胃型感冒、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等疾病。臨床表現有惡寒發熱、胸膈滿悶、惡心嘔吐、腸鳴腹瀉者可以服用。

十滴水有健胃、驅風的功效,主治因中暑所致的頭暈惡心,胃腸不適,腹痛等症。中醫認為,當暑熱之邪侵入人體後,上蒸清竅故有頭暈或頭痛症狀。如果暑熱兼濕,使脾胃升降失常,有惡心、胃腸不適、腹痛等症狀,可急服十滴水。十滴水用於治療中暑,屬於暫短的急性疾病,病程僅數十分鍾或數小時,故在發病時服用2-5毫升即可。需要提醒的是,因十滴水所含的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

總之,藿香正氣水主要擅長治療夏季風寒濕邪所引起的夏季感冒、胃腸炎等疾病,治療范圍較廣泛,既可治療夏秋的各種感冒及胃腸炎等,亦可用於中暑而引起的胃腸不適。而十滴水僅用於中暑症,即暑熱引起的頭暈昏迷、胃腸不適等。一葯主治風寒濕之邪所致疾病,一葯主治暑熱濕之邪所致疾病,兩者的功效主治截然不同,因此應對症選用。

⑻ 中暑,刮痧有什麼科學原理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復刮動,摩擦患者某處皮膚,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刮痧原理:是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工具、體位:刮痧板由水牛角製成,形狀為長方形,邊緣鈍圓。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後會出現青紫色出血點。

適應症:感冒、發燒、中暑、頭痛、腸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勞損、肌肉驚攣、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症。

⑼ 中暑忌口嗎

不用忌口 但是要以清淡為主 不宜吃辣椒 !
【什麼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症狀的總稱。顱腦疾患的病人,老弱及產婦耐熱能力差者,尤易發生中暑。中暑是一種威脅生命的急診病,若不給予迅速有力的治療,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腦損害或腎臟衰竭.核心體溫(core temperature)達41℃是預後嚴重的體征;體溫若再略為升高一點則常可致死.老年,衰弱和酒精中毒可加重預後.

【中暑病因】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溫作業的車間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風差,則極易發生中暑;農業及露天作業時,受陽光直接暴曬,再加上大地受陽光的暴曬,使大氣溫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腦膜充血,大腦皮層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氣中濕度的增強易誘發中暑;在公共場所、家族中,人群擁擠集中,產熱集中,散熱困難。

【中暑症狀】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

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漸進的。

★先兆中暑症狀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

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症中暑症狀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

出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重症中暑症狀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熱痙攣症狀特點:多發生於大量出汗及口渴,飲水多而鹽分補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鈉濃度急速明顯降低時。這類中暑發生時肌肉會突然出現陣發性的痙攣的疼痛。

·熱衰竭症狀特點:這種中暑常常發生於老年人及一時未能適應高溫的人。主要症狀為頭暈、頭痛、心慌、口渴、惡心、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暈厥或神志模糊。此時的體溫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狀特點:這類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樣,是因為直接在烈日的曝曬下,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皮膚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於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出現的不適就是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昏迷及抽搐。

·熱射病症狀特點:還有一部分人在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較長,身體產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發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逐漸向昏迷伴四肢抽搐發展;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中暑的對策】
中暑以後怎麼辦?

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表現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並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葯。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卧,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

對於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若遠離醫院,應將病人脫離高溫環境,用濕床單或濕衣服包裹病人並給強力風扇,以增加蒸發散熱.在等待轉運期間,可將病人浸泡於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卻,也是一種好辦法.若病人出現發抖,應減緩冷卻過程,因為發抖可增加核心體溫(警告:應每10分鍾測1次體溫,不允許體溫降至38.3℃,以免繼續降溫而導致低體溫).在醫院里,應連續監測核心體溫以保證其穩定性.避免使用興奮劑和鎮靜劑,包括嗎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靜脈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鹽.應經常測定電解質以指導靜脈補液.嚴重中暑後,最好卧床休息數日,數周內體溫仍可有波動.

【對中暑的防護】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曬霜;准備充足的水和飲料。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葯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盡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飲食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另外,乳製品既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應適當補充含有鉀、鎂等元素的飲料。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怎樣預防中暑?中暑了怎麼辦?

中暑是高溫影響下的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常因烈日曝曬或在高溫環境下重體力勞動所致。

重度中暑還可繼續分為:
中暑高熱,即體內大量熱蓄積。中暑者可出現嗜睡、昏迷、面色潮紅、皮膚乾熱、無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壓下降、高熱,體溫可超過40度。
中暑衰竭,即體內沒有大量積熱。中暑者可出現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細弱、呼吸淺而快、暈厥、昏迷、血壓下降等。

中暑痙攣:
即與高溫無直接關系,而發生在劇烈勞動與運動後,由於大量出汗後只飲水而未補充鹽分,導致血鈉、氯化物降低,血鉀亦可降低,而引起陣發性疼痛性肌肉痙攣(俗稱抽筋),口渴,尿少,但體溫正常。

【中暑小結】

日射病:
即強烈的陽光照射頭部,造成顱內溫度增高。中暑者出現劇烈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耳鳴、眼花、煩躁不安、神志障礙,重者發生昏迷,體溫可輕度增高。

中暑時的緊急救護:
脫離高溫環境,迅速將中暑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使其平卧,頭部抬高,松解衣扣。

補充液體: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並無惡心、嘔吐,可飲用含鹽的清涼飲料、茶水、綠豆湯等,以起到既降溫、又補充血容量的作用。

人工散熱:
可採用電風扇吹風等散熱方法,但不能直接對著病人吹風,防止又造成感冒。

冰敷:
亦可頭部冷敷,應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用冰塊、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內,封嚴密即可),並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膚發紅。
每10—15分鍾測量1次體溫。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後的緊急處理要點
戶外運動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長時間曝曬在猛烈的陽光下,體內的熱溫未能充分散發,使體溫升高,腦內部的體溫調節中樞連受破壞而停止活動,這就是中暑。

中暑者頭痛、發高燒、嘔吐或昏倒,有時會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動者不可不注意防範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陽帽,並防止曝露在陽光下太久。

萬一有中暑現象,應該趕快急救,以免虛脫而斃。首先,將病者移到陰涼的地方,松開或脫掉他的衣服,讓他舒適地躺著,用東西將頭及肩部墊高。

次以冷濕的毛巾覆在他的頭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將海綿浸漬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來擦拭身體,盡量扇涼以降低他的體溫到正常溫度。

最後測量他的體溫,或觀察患者的脈搏率,若在每分鍾110以下,則表示體溫仍可忍受,若達到110以上,應停止使用降溫的各種方法,觀察約10分鍾後,若體溫繼續上升,再重新給予降溫。

恢復知覺後,供給鹽水喝,但不能給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適程度,供應覆蓋物。

高溫影響下,體內熱積蓄過多或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出現紊亂,致生命活動受到危害的一種急症。人體能維持體溫37℃左右,是由於體內各器官、組織的新陳代謝和運動時所產生的熱量,能夠通過皮膚表面、呼吸和出汗等途徑所散失的熱量,在體溫中樞的調節下達到平衡。當環境溫度高於皮膚溫度且濕度過大時,蒸發散熱受阻,大量熱積蓄,如不及時採取措施,就會引起中暑。野外作業者、過度疲勞者、久病者、老年人以及產婦等均屬易中暑者。輕度中暑時表現為精神恍惚、疲乏無力、頭昏、心慌、大汗、惡心、體溫超過37.5℃等症狀。有這些症狀的人,如及時離開高溫環境,一般休息3~4小時後可以恢復。重症中暑常有四種類型:①中暑衰竭:此類型最為常見。由於大汗及周圍血管擴張致血容量不足而引起。起病較急,常在站立或勞動時突然昏倒,多見於老年人和未能及時適應高溫者。②中暑痙攣:大汗後暢飲又未及時補充鈉鹽,致骨胳肌收縮時發生陣發性疼痛、抽搐,多見於青壯年。③日射病:烈日暴曬頭部(大腦溫度可達40~42℃),引起腦組織充血、水腫。以劇烈頭痛、嘔吐為特徵,重者昏迷,但體溫不一定升高。④中暑高熱:患者體內大量熱能滯留,體溫高達41℃以上,皮膚乾燥無汗,意識模糊,精神失常、躁動以至昏迷。對中暑者,應使之立即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補充含鹽清涼飲料或注射葡萄糖生理鹽水。對重症病人首要措施是降溫:用冰水、井水或酒精擦洗全身;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或將全身(頭部除外)浸光在4℃水浴中,努力使體溫回降,並送醫院急救。

【病因病機】
夏季暑氣當令,氣候炎熱,人若長時間在烈日下或高溫中勞作,勞則傷氣,暑熱之邪乘機侵入而發病。依臨床表現可分為輕證和重證兩類。

【辨證治療】
(一)輕症
主證:頭痛頭暈,汗多,皮膚灼熱,氣粗,舌燥,口乾煩渴,脈浮大而數。
治法:取督脈、手厥陰、陽明經穴為主。針刺用瀉法,以泄熱祛暑。
處方:大椎、內關、曲池、委中。
方義:大椎瀉全身之熱;委中又名血郄,放血以清血分熱;曲池清熱要穴;內關清熱泄三焦火。

(二)重症
主證:先頭痛,煩渴,呼吸喘息,繼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汗出,脈沉而無力。
治法:取督脈經穴為主。針刺用瀉法,以開竅、泄熱、祛暑。
處方:水溝、百會、十宣、曲澤、委中。
方義:神志昏迷,取水溝、百會以開竅醒神;曲澤為心包經合穴,配委中刺血以清血熱;十宣放血以開竅蘇厥。

【其他療法】 刮痧療法:適用於中暑輕證,用光滑平整的湯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背脊兩側,頸部,胸肋間隙,肩臂,胸窩及腘窩等處,刮至皮膚出現紫紅色為度。

【職業性中暑診斷標准】
中暑先兆(觀察對象)是指在高溫作業場所勞動一定時間後,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職業性中暑是在高溫作業環境下,由於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一)診斷原則
根據高溫作業人員的職業史(主要指工作時的氣象條件)及體溫升高、肌痙攣或暈厥等主要臨床表現,排除其他類似的疾病,可診斷為職業性中暑。
中暑先兆
中暑先兆(觀察對象)是指在高溫作業場所勞動一定時間後,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診斷及分級標准
輕症中暑
輕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狀加重外,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快速等表現,體溫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為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型,也可出現混合型。
熱射病
熱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稱中暑性高熱,其特點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發病,體溫高達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繼之"無汗",可伴有皮膚乾熱及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等。
熱痙攣
熱痙攣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肌痙攣,伴有收縮痛。好發於活動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腸肌為著。常呈對稱性。時而發作,時而緩解。患者意識清,體溫一般正常。
熱衰竭
起病迅速,主要臨床表現為頭昏、頭痛、多汗、口渴、惡心、嘔吐,繼而皮膚濕冷、血壓下降、心律紊亂、輕度脫水,體溫稍高或正常。
(二)治療原則
中暑先兆:暫時脫離高溫現場,並予以密切觀察。
輕症中暑:迅速脫離高溫現場,到通風陰涼處休息;給予含鹽清涼飲料及對症處理。
重症中暑:迅速予以物理降溫和(或)葯物降溫;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對症治療。

中醫對中暑的論述與救治

中暑者,形同而病別,延醫亦各不同。暑之為氣,時應乎夏。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為心。暑之傷,先著於心。其症∶頭痛眩暈,心煩面垢,身熱口渴,其脈虛濡。昏仆不知人,亦與中風相似。名曰中暑。中暑者,中氣虛而受於暑也。中寒治以溫散;中暑治以清涼。先候天時,次隨症治。大小須則形殊,病症漫同一例,因時視症,舉一隅而類三隅

切忌飲冷水,不可令卧冷地。當急移陰處,用大蒜搗爛,加路上熱土和水去渣灌之。再掬路上熱土,擁擠臍間作窩,令眾人尿滿,暖氣透臍即蘇。
又法∶急以姜湯或童便乘熱灌下,外用布蘸熱湯熨臍下三寸穴立醒,醒後忌飲冷水,飲之立死。
又曰∶暑月曬衣,不可便入箱櫃之中,恐冬月服之,有中暑者。若吹透再收,便無此患。

加味人參白虎湯:人參 石膏(生) 知母(生) 粳米 甘草 蒼術 水煎服。

閱讀全文

與中署光科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科股票 瀏覽:507
借調兵器集團 瀏覽:802
你我金融是由哪家支付公司進行扣款 瀏覽:701
股權融資是直接還是間接 瀏覽:567
外匯儲備和外匯占款一樣嗎 瀏覽:208
地方金融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瀏覽:206
金融許可證公司有哪些 瀏覽:691
應收賬款向非金融公司買斷 瀏覽:172
2018年3月棉花進口匯率 瀏覽:930
工行貴金屬費黃金用 瀏覽:414
期貨怎樣看平均線 瀏覽:855
增強財務杠桿彈性的措施 瀏覽:986
提請召開股東大會文件範文 瀏覽:88
企業中國人民銀行外匯備案 瀏覽:905
杠桿最大力臂 瀏覽:763
總統大選貴金屬 瀏覽:220
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對策 瀏覽:637
期貨投機度計算 瀏覽:649
西安注冊金融類公司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