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水權交易所單位性質

水權交易所單位性質

發布時間:2022-04-12 05:12:38

⑴ 關於珍惜水源的資料

最佳答案先說水資源。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為2100多立方米,只佔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屬於缺水國家,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缺水。特別是西部地區缺水非常嚴重,一些山區地方連人、畜飲水都非常困難。

我國的用水面臨著嚴峻的問題,所以我們要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比如:用完水後,要擰緊水龍頭,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東流」的浪費現象,如果發現水龍頭壞了,要及時修理,避免損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別小看廢棄的電池,因為一粒紐扣電池會污染600噸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裡,水將無法飲用。我們應該把電池收集起來,送往回收站,這樣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電池得到回收,一舉兩得。大家不能只是口頭說說而已,要行動起來呀!

不僅僅要節約用水,還要節省森林資源。我國森林資源總量不足,森林覆蓋率只有18.21%,相當於世界森林平均覆蓋率的61.52%;全國人均森林面積和人均森林蓄積分別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質量不高,平均每公頃蓄積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

這就是森林資源向我們發出的警報!我們要節約利用森林資源,首先,不能亂扔稿紙,也不拿沒寫過的紙張折飛機之類的小工藝品,更不要亂砍亂伐,任意踐踏花草樹木,要植樹造林,愛護花草樹木;不使用一次性的東西,如紙杯、木塊等等。在學校,我們要建立「綠色銀行」,撿起以前丟棄的紙屑、小手帕等。外出就餐時,自帶勺子、筷子。同學們,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節約利用我們有限的森林資源。

我們生活中到處都離不開電。電,給我們帶來各種便利,但是我們要節約用電,因為電幾乎是由燒標准煤產生的,而在我國儲藏的煤只夠開采100年了!大家想想,100年以後,我們的子孫後代該怎麼辦呢?所以,我們要節約用電。首先,從自我做起,我牢記「人來燈開,人走燈滅」,盛夏時節,開空調時,不要把溫度調得太低,適合就可以了。平時的照明燈,盡可能用節能燈,因為普通燈泡把大量的電能轉化為了熱量,只有小數轉為光線,而節能燈把電能幾乎轉化為了光明。

「珍惜資源,崇尚節約」,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為了我們的明天更美好,請快快行動起來吧!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是地球母親,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春天。4月22日,當第37個「世界地球日」踏著春天的舞步來到我們身邊的時候,我們不能不想一想:我們應該如何善待地球母親,應該怎樣珍惜地球母親賜予我們的萬里春光。

善待地球——珍惜資源,持續發展,是這個春天的主旋律。

但是,當前在我國,無論土地資源還是礦產資源,其保護、利用和永續利用的形勢,都不容我們樂觀。我們不得不問一問:地球的春天,是永遠的嗎?

盡管我們實行的是世界上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可在一些地方,亂占亂用農地和基本農田的事,還時不時地發生;我們大大小小的城市,由鋼筋混凝土鋪就的「大餅」,仍在一個勁兒地向四面八方擴張,吞噬著周圍的萬頃糧田……

盡管礦產資源供給已經成了經濟快速發展的制約瓶頸,可在一些地方,以浪費和破壞資源為標志的無證小礦山,仍在不停地亂采濫挖;即使在大礦山,「吃一半扔一半」的粗放開采方式也還在繼續;亂堆亂放的尾礦,不但使本來可以利用的礦產資源慘遭拋棄,還可能在雨季形成泥石流,變為摧毀田地、莊稼和百姓生命財產的殺手;礦山采空區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縫,不但使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也威脅著他們的居住安全;我們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國家,可生產和生活用水還在被隨意地揮霍著,珍貴的地下水被過量開采或者污染著;我們的能源已經十分短缺了,可雨後春筍般新建住房的粗放供暖,仍在浪費著油和煤炭資源……

在土地、礦產資源供求全面緊張的今天,我們必須改變國土資源利用粗放、效率低下、浪費嚴重的現狀。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要求我們在戰略機遇與矛盾凸顯並存的關鍵時期,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廣闊的世界眼光,准確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十一五」期間國家立下了幾個必須達到的約束性硬指標:耕地保有量保持1.2億公頃,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到60%(預期性)。現在,各級政府和企業正在為實現這些目標努力,我們每一個公民都要為實現這些目標努力。資源短缺、能源危機就在我們身邊,「電荒」、「油荒」、「煤荒」、「水荒」等等,正無時不刻在困擾著我們。珍惜資源靠你我他。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們擺脫快速發展中的資源困境,走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社會。

珍惜資源,保護資源,節約資源,人人有責。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珍惜地球母親賜予我們的一切自然資源,使我們的家園年年春光燦爛……

相關報道:

雲南整頓礦產資源開發 初步遏制"六亂"蔓延勢頭

記者日前從雲南省國土資源廳了解到:自去年9月以來啟動的全省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取得實效,初步遏制了亂占、亂采、亂賣、亂批、亂收、亂管「六亂」蔓延的勢頭。

據介紹,通過對違法違規開採行為進行全面排查和處理,全省共清理出無證非法采礦行為2240起,越層越界開采110起,責令停產整頓588個,取締非法采礦點2545個,追繳礦產資源補償費11.8萬元,處以罰款278萬元,沒收礦產品1.5萬噸,注銷和吊銷采礦許可證89個,給予行政處罰1661人,追究刑事責任67人,嚴厲打擊了亂挖濫采、破壞環境、無證非法采礦行為。通過全面核實證照,全省現設置有效探礦權2824個,登記總面積6.5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國土面積的16.5%。各州、市、縣政府通過組織聯合執法,對礦產資源開發管理中的徇私舞弊、失職瀆職、公職人員參與或變相參與辦礦的行為進行了初步清查。到目前為止,共查出41人涉嫌參與辦礦、入股分紅。針對去年出現的礦產勘查「虛熱」現象,有關方面按照「六條原則」和「十個不批」的辦法,組織力量,進行集中甄別處理,迄今已處理發證近千件。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資源消耗40年內翻一番

4月19日上午世界自然基金會(WFF)公布了《亞太區2005生態足跡與自然財富報告》。報告顯示亞太區人民耗損資源的速度接近該地區自然資源復原速度的兩倍。從1961年到2001年,中國人均生態足跡的增長幾乎超出了原來的一倍。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消耗的資源在40年中翻了一番。報告的發布者表示,盡管如此,中國的國家生態足跡卻比較穩定。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節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習慣了大白天辦公室里燈火通明,習慣了居室中空調大開四季如春,習慣了洗碗時的長流水,復印機旁的廢紙張……還有,習慣了這一切方便舒適背後的大手大腳、隨心所欲。

因此,當國務院提出2004年到2006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資源節約活動,當隔膜已久的「節約」二字不斷重復於我們的耳邊時,一些人覺得「不習慣」。

有人說,節約是生產力低下的自然經濟時代的產物,在物質豐富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重提節約是否不合時宜?有人說消費是生產的牽引機,是現代化列車不可缺少的車輪,倡導向節約型社會轉型是否守舊落伍?

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節約?

不加節制的資源浪費撼動生存根基

節約與浪費是相對的,今天我們重提節約,是因為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浪費正在撼動我們賴以生存的根基。

我們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國家之一,人均水資源不到平均數的1/4,600多個城市裡有400多個供水不足,但我們珍惜水了嗎?

農業是水資源的用水大戶,也是水資源的浪費大戶。在我國,「土渠輸水、大水漫灌」的農業灌溉方式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的一半在輸水過程中就滲漏了,利用率僅為40%左右,不足發達國家的一半水平。

因為現有用水設施技術落後,目前我國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為103立方米、美國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我們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僅為55%左右,而發達國家平均為75%—85%。

生活中人們對水資源的浪費同樣肆無忌憚。實驗表明,一個水龍頭如果一秒鍾漏滴一滴水,一年便滴掉360噸水,而我國多數城市輸配水管網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損失高達20%以上,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項每年就損失上億立方米。全國每年浪費水資源更在100億立方米以上。北京市僅一年的洗車耗水量,就相當於一個多昆明湖或6個北海的蓄水量。

我們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5,我們要用不到世界耕地面積1/10的土地,養活世界1/4的人口。但各種名目的「圈地運動」卻使我們的耕地銳減,光是小小的實心黏土磚,就能一年毀掉8萬—10萬畝良田,僅磚廠侵佔土地就達400萬畝。

在粗放使用、無端浪費中,能源也進入了緊缺時代。石油、天然氣、銅、鋁等重要礦產資源的人均儲量的最低值,只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25。目前中國每萬元工業生產值比發達國家多消耗近40%的能源和礦產資源,除了科學技術落後的因素外,人為浪費是一個大漏洞。

無論是亞洲金融危機,還是非典那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都未能阻擋我國經濟高歌猛進的態勢。但是,從去年席捲全國的能源緊張、原材料價格全面上漲開始,人們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我國經濟正飽受資源約束之痛。對於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來說,重要資源緊缺必將受制於人,關鍵時候,資源可能是用錢也買不到的。

迫在眉睫的資源危機敲響自然警鍾

乘坐在高速發展的經濟列車上,面對越來越豐富的物質生活,我們時常感到一種滿足:捉襟見肘的日子過去了,生活越來越紅火。

但當我們知道,今天的富裕生活是要靠過度耗用資源來實現,今天的發展是要用子孫後代的生存權利來換取時,我們還能如此坦然地粗手大腳地生活嗎?

「原以為你無限寬廣,不在乎失去一片蔭涼。原以為你有無窮寶藏,不在乎掠走一點安詳。原以為你無比堅強,誰知你的淚在流淌。原以為你母愛無疆,誰知你漸漸失去力量。」

現存資源的匱乏與窮絕,未來發展的需求與壓力,讓我們必須靜心聆聽自然的警示。在接連遭遇「煤荒」、「電荒」、「油荒」之後,國人初嘗資源短缺的苦澀。在排隊購買蠟燭的煩躁中,在忽然陷入黑暗的恐慌中,警鍾其實已經敲響!

地質學家經過幾十年的勘測證實,因為巨大的人口基數,因為飛速的經濟發展,中國已成為「資源弱國」。50年後中國除了煤炭外,幾乎所有的礦產資源都將出現嚴重短缺,其中50%左右的資源面臨枯竭。有識之士警告,2010年中國將進入嚴重缺水時代,我們的孩子將不得不為我們今天的揮霍付出沉重的代價。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資源不足將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最大困難,也將成為損壞我們美好生活的最大隱患。

其實,在發展的車輪下,如何應對資源短缺的挑戰已經是一個世界性課題。在世界各國,節約已經成為一種風潮,不少國家的資源節約保護意識已經融入了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那是一些遠比我們富裕得多的國家,但他們對於資源利用的精打細算,讓我們汗顏。

美國是資源大國,他們的國民消費水平位居世界之首。但美國學生的課本是重復利用的,一本教科書要至少用8個學生,平均使用壽命5年。我國課本的使用壽命卻只有半年!我國現有在校中小學生2.2億人,目前人手一冊的課本若能連續使用5年,扣除成本,可節約的資金便相當可觀!而在課本循環使用過程中,又將有多少森林可以倖免於難!

我們的近鄰韓國人已經節約到牙齒了,因為珍惜資源,他們研製出以土豆澱粉或江米面為原料的食品牙簽。像餐館用的一次性檯布、旅館用的一次性洗漱用品等,在韓國早已沒了蹤影。

一次性筷子本是日本人發明的,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5%,但他們卻嚴禁砍伐自己國土上的樹木來做一次性筷子,他們使用的這種木筷都是從中國進口的,用過之後,又將筷子加工生產成紙漿出口中國換取外匯

惠普是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實力雄厚財大氣粗,但他們卻在辦公室里設了「備用箱」和「再生箱」,只用過一面的紙張都放在備用箱中,其他人可以再利用那紙的背面,兩面都用過的紙則放入再生箱中回收。在全球的愛普生任何一家公司里,所有雙面用的列印紙在用完之後還必須用於粘貼各種報銷票據。

這些看起來錙銖必較甚至有些精細瑣碎的行為背後,是一個越來越得到認同的共識:再富裕也沒有權利浪費資源。

節約資源依賴每個人的行動

積羽沉舟,在我們這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如果每個人都不注意節約資源,那麼我們的資源儲備將無法承載中華民族的發展之舟;

滴水成河,如果13億人口的中國真正做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它所匯集的力量將不僅是我們國家走向未來的支撐,也是我們民族對於地球和人類的饋贈。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生活中杜絕浪費之事人人可為,可以節約之處俯首即是。

淋浴擦肥皂時關掉水龍頭,洗一次澡可以節約60升水;用口杯接水刷牙,只有0.5升水,如果讓水龍頭開著5分鍾,則要浪費45升水;廁所使用節水型器具,每次可節約4—5升水;洗菜時用盆接水洗,而不是開著水龍頭,一頓飯可節省100升水……

全國13億人口每人少用一雙一次性木筷,意味著成千上萬畝森林免遭砍伐厄運。全國每個家庭每天少用一個塑料袋,可以節省大量的石油消耗,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回收1噸廢紙能生產好紙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場空間,還可以節約一半以上的造紙能源,減少35%的水污染。

如果採用節能光源,我們的照明用電量將下降60%,一年可節約740億千瓦時電能,相當於節約2989萬噸標准煤。如果把國內現有的1.3億台冰箱全部換成節電冰箱,每年可節電431.32億千瓦時,相當於半個三峽水電站的發電量……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每個人的手裡都緊握著珍貴的「資源」,掌握著對這些民族發展「命脈」生殺予奪的權力,成之毀之、愛之損之在於我們每個人的行動。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黨和政府曾經大力倡導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滴油、一斤煤、一寸布的精神。現在經濟發展了,收入增加了,日子好過了,但那種節儉精神不僅沒有過時,反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了更加豐富的意義。

「儉以養德」,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一直以節儉為值得彰揚的美德。今天,我們的20字公民道德綱要也將勤儉節約大書其中。

選擇節儉,不僅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追尋一種精神品質,更是確立了一條走向未來的道路。

它的名字叫可持續發展。

它需要13億國人同心協力、身體力行。
11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124355740.html?fr=qrl&cid=1097&index=1&fr2=query

⑵ 為什麼會這么長

民商法學系
1. 論我國民法典的制定
2. 我國民法典的體系結構之我見
3. 論人格權編納入我國民法典的思考
4. 論《民法通則》對我國民法典制訂的啟示
5. 論民法典中債編的地位
6. 論民法與市場經濟
7. 論民法與民主政治
8. 論民法精神
9. 論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的體系設計
10. 論誠實信用原則
11. 論公平原則
12. 論平等原則
13. 論我國的民事立法原則
14. 論地方立法在我國民事立法體系中的地位
15. 法不溯及既往原則在民法中的體現
16. 論民事法律關系
17. 論民事權利
18. 論民事義務
19. 論民法中的物
20. 論民事權利的分類
21. 論絕對權
22. 論請求權及其體系
23. 論民事法律事實
24. 行為在民法中的地位探析
25. 論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的平等性
26. 論胎兒的民事法律地位
27. 論植物人權益的民法保護
28. 論宣告死亡
29. 論對自然人死亡後利益的民法保護
30. 論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31. 論監護制度
32. 論監護權
33. 論法人人格否認制度
34. 論民事法律行為制度
35. 論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36. 論有瑕疵的意思表示
37. 論意思表示真實
38. 論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
39. 論無效民事行為
40. 論可撤銷的民事行為
41. 論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
42. 論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
43. 論代理制度
44. 論代理權的授予
45. 論代理中的連帶責任
46. 論表見代理
47. 論無權代理
48. 論訴訟時效制度
49. 論訴訟時效期間
50. 論訴訟時效的效力
51. 論訴訟時效的客體
52. 論訴訟時效的中止
53. 論訴訟時效的中斷
54. 論訴訟時效的延長
55. 論除斥期間
56. 論我國《物權法》的原則
57. 論物權法定原則
58. 論物權公示與公信原則
59. 論物權行為的無因性
60. 論物上請求權
61. 論物權行為
62. 論物權行為的獨立性
63. 論一物一權原則
64. 論物權法的效率價值
65. 論不動產登記
66. 論動產交付
67. 論所有權及其制度意義
68. 論按份共有
69. 論共同共有
70. 論建築物區分所有
71. 論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
72. 論相鄰關系
73. 論先佔
74. 論拾得遺失物
75. 論添附
76. 論原始取得
77. 論繼受取得中所有權轉移的時間
78. 論我國國家所有權制度的改革
79. 論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制度的改革
80. 論善意取得
81. 論我國用益物權的體系
82. 論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制度
83. 論地役權
84. 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
85. 論宅基權
86. 論擔保物權
87. 論抵押權
88. 論抵押權的實現
89. 論最高額抵押
90. 論浮動抵押
91. 論抵押權的次序
92. 論動產質權
93. 論權利質權
94. 論留置權
95. 論動產質權
96. 論越界建築
97. 論佔有
98. 尋物啟事的法理分析
99. 論債的本質
100. 論債的類型
101. 論讓與擔保
102. 論所有權保留
103. 論懸賞廣告
104. 論保證人的權利
105. 論保證人的保證責任
106. 論保證期間
107. 論連帶之債
108. 論不當得利
109. 論無因管理
110. 論合同法上的代位權
111. 論要約
112. 論承諾
113. 試論格式條款
114. 論締約過失責任
115. 論合同的成立與生效
116. 論無效合同
117. 論可撤銷的合同
118. 論效力未定的合同
119. 試論情勢變更原則
120. 論不安抗辯權
121. 論債權人的代位權
122. 論先訴抗辯權
123. 論合同的解除
124. 試論違約行為的形態
125. 試論各種違約責任形式的並用問題
126. 論合同的解釋
127. 論預期違約
128. 論買賣合同中的瑕疵擔保責任
129. 論贈與合同
130. 試論租賃權
131. 論承攬合同
132. 試論客運合同中承運人的義務和責任
133. 論保管合同
134. 論旅遊合同
135. 論教育合同
136. 論債權人的撤銷權
137. 論合同的成立
138. 論合同的效力
139. 論人格權及其法律保護
140. 論一般人格權
141. 論物質性人格權
142. 論姓名權
143. 論肖像權
144. 論自由權
145. 論隱私權
146. 論名譽權
147. 論我國侵權法的制定
148. 論我國侵權法的功能
149. 論責任保險制度對侵權法的沖擊
150. 論侵權法的保護對象
151. 論侵權行為
152. 論共同侵權行為
153. 論共同危險行為
154. 論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
155. 論侵權責任能力
156. 論侵權責任的構成條件
157. 論侵權法上的因果關系
158. 論主觀過錯
159. 論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160. 論過錯與違法性的關系
161. 論過錯責任
162. 論無過錯責任
163. 論公平責任
164. 論過錯推定
165. 論職務侵權
166. 論產品責任
167. 論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責任
168. 論環境侵權責任
169. 論雇傭人責任
170. 論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
171. 論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
172. 論懲罰性賠償
173. 論責任競合
174. 論侵權責任的抗辯
175. 論不可抗力
176. 論免責事由
177. 論正當防衛
178. 論自力救助
179. 論緊急避險
180. 論損益同銷
181. 論過錯相抵
182. 論夫妻財產制
183. 論離婚時的損害賠償
184. 論離婚的法定條件
185. 人工生育方式的法律思考
186. 論親權與監護
187. 論婚姻自由
188. 論公民的生育權
189. 論結婚法律制度
190. 論夫妻人身法律關系
191. 論夫妻約定財產制
192. 論婚姻法對家庭暴力的規制
193. 論一夫一妻
194. 論無效婚姻制度
195. 論婚姻登記制度
196. 論生育法律制度與婚姻家庭的關系
197. 論探視權
198. 論婚姻法的立法思考
199. 論事實婚姻的法律效力
200. 論對重婚的認定和處理
201. 論夫妻約定財產的方式
202. 論家事代理權
203. 論人工生殖技術的適用范圍
204. 論無效婚姻的法律效力
205. 析離婚時的經濟幫助與經濟補償
206. 試論離婚時的經濟補償
207. 論探視權的性質及其執行
208. 論婚約的效力(與我國立法對婚約的態度)
209. 論繼承法的基本原則
210. 論繼承製度
211. 論遺產
212. 論繼承權
213. 論繼承權平等原則
214. 論法定繼承
215. 論法定繼承人范圍
216. 論繼承順序
217. 論遺囑繼承
218. 論遺囑
219. 論遺贈
220. 論遺贈扶養協議
221. 論遺囑自由及其限制
222. 論遺囑能力
223. 特留份與必留份的比較研究
224. 現代傳播技術的發展對著作權的影響
225. 網路環境下著作權的保護
226. 論資料庫的法律保護
227. 信息技術的發展對知識產權的影響
228. 基因時代的專利權
229. 專利制度與市場經濟
230. 論域名的法律保護
231. 論商業秘密的法律保護
232. 知識產權的壟斷與反壟斷研究
233. 加入WTO與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
234. 論馳名商標的法律保護
235. 論知識產權領域的權利沖突
236. 論著作人身權
237. 論專利權的無效制度
238. 論商標權的無效制度
239. 論著作權的保護
240. 論著作的合理使用
241. 論出版權
242. 論電影作品的著作權
243. 論音像作品的著作權
244. 論鄰接權
245. 論對著作權的侵權
246. 論專利權的保護
247. 論專利權的取得
248. 論商標權的保護
249. 論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
250. 知識產權法與傳統民法
251. 商業方法軟體專利保護探討
252. 論知識產權的私權屬性
253. 知識產權法典化研究
254. 知識產權與民法典關系論綱
255. 知識產權法的立法體例研究
256. 知識產權的人權性
257. 發展中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258. 知識產權戰略化研究
259. 植物新品種法律保護
260. 原產地標志保護問題
261. 商號權的法律保護
262. 商業秘密法律保護
263. 網路環境下著作權問題
264. 高科技發展中的專利問題
265. 知識產權與相關權利的沖突與協調
266. 在先權利的法律保護
267. 馳名商標的淡化
268. 馳名商標的保護

經濟法學系
1. 關於我國《個人獨資企業法》在實施中的幾個問題
2. 論合夥企業的法律地位
3. 論股份合作制企業的性質
4. 關於我國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法律思考
5. 論現代企業制度
6. 關於合夥企業的若干法律問題思考
7. 論我國現行企業破產法的完善
8. 論企業集團
9. 論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企業形態的重新劃分
10. 關於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若干法律問題的思考
11. 論我國企業法體系的重構
12. 破產原因制度的比較研究
13. 論我國企業登記制度的完善
14. 論中央銀行的法律地位
15. 論入世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能力的完善
16. 論入世後,我國銀行法面臨的挑戰
17. 論債轉股中的法律問題
18. 試論存款合同的法律問題
19. 試論存款實名制
20. 試論我國商業銀行貸款業務中的法律問題
21. 論政策性銀行的法律問題
22. 論農村信用合作社及其改革
23. 論消費信用及其法律制度完善
24. 論非法集資的認定及法律對策
25. 論信託財產的獨立性
26. 論信託目的
27. 論公益信託
28. 論融資租賃合同的法律問題
29. 論證券投資基金的分類
30. 論證券法的「三公」原則
31. 論內幕交易
32. 論證券違法案件的民事賠償
33. 論證券發行核准則與證券發行注冊制
34. 論國債立法中的若干問題
35. 論商業銀行的合業經營與分業經營問題
36. 保險合同的附合性與規制
37. 保險合同的修訂問題
38. 優先保護被保險人利益原則
39. 保險監管法的原則
40. 受益人及其權益之性質
41. 保險之誠信原則
42. 保險人之破產
43. 論保險利益原則
44. 保險代位求償與委付之比較
45. WTO與中國保險業的發展
46. 如實告知義務辯析
47. 論再保險合同的特徵
48. 論證券承銷制度的意義
49. 論證券服務制度的意義
50. 論「三公」精神
51. 論證券欺詐的防治
52. 對「一股獨大」問題的證券法解決途徑
53. 對「關聯交易」的證券法界定
54. 論A、B股交易市場合並的基礎
55. 論證券評級制度
56. 證券市場的功能應如何激發和引導?
57. 論證券評級制度對我國證券市場規范發展的意義
58. 「債轉股」的法律思考
59. 析證券法與公司法之關系
60. 論證券期貸交易制度,期權交易制度的意義
61. 作空機制的建立與證券二級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
62. 論我國證券民事救濟制度之缺陷
63. 准入門檻的提高與證券市場安全
64. 論證券業自律監管
65. 證券市場形態分析
66. 場外交易市場的積極意義
67. 證券交易所的功能及作用
68. 分業經營原則對證券業的影響之法律思考
69. 論中小投資者之保護
70. 論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71. 公司法人財產權性質研究
72. 論股權
73. 關於完善我國公司監督機制的法律思考
74. 虧損國有企業定向現代企業制度的幾個問題
75. 國有獨資公司法律問題研究
76. 一人公司的有關法律問題探討
77. 我國公司資本制度立法研究
78. 董事的義務與責任
79. 論監事的義務與責任
80. 關於獨立董事制度的法律思考
81. 論公司章程的性質
82. 控股股東的誠信義務及民事責任制度研究
83. 論公司債權人的法律保護
84. 公司瑕疵設立制度研究
85. 論《公司法》與《證券法》的立法協調
86. 論我國公司法如何提高對少數股東的保護
87. 公司轉投資相關法律問題研究
88. 論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的責任
89. 論我國公司法對外商投資企業的適用
90. 論公司董事的競業禁止義務
91. 公司人格否認原則研究
92. 我國公司清算制度的法律完善
93. 國有控股公司法律問題研究
94. 論對母子公司關系的法律調整
95. 論稅收法律關系的性質
96. 論納稅人的權利及其法律保護
97. 論政府采購立法的基本原則
98. 關於強化預算監管的法律思考
99. 增值稅類型的比較與我國的選擇
100. 農業稅存廢的法律思考
101. 國有資產法立法初探
102. 論個人所得稅法的完善
103. 論個人所得稅的征管
104. 論國債立法
105. 論轉移支付的立法
106. 中性稅收論
107. 稅收程序法若干問題研究
108. 論財政管理體制
109. 論社會保障稅
110. 論稅收征管制度的完善
111. 污染稅立法的思考
112. 論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表現形式
113. 論各種競爭行為的法律准則
114. 論經濟壟斷行為
115. 論結構主義與行為主義在競爭法中的價值
116. 論競爭法律救濟制度
117. WTO背景下我國反壟斷法律制度研究
118. 試從美國司法部訴微軟案評析反壟斷法發展趨勢
119. 行政性壟斷研究
120. 國際反壟斷(競爭)法律制度沖突與協調研究
121. 論我國競爭法適用的原則
122. 論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界定
123. 論競爭法的法律責任問題
124. 對外資壟斷的法律思考
125. 適用知識產權行為的反壟斷法研究
126. 評述我國反壟斷法草案
127. 論中小企業促進法的立法宗旨與基本框架
128. 論證券市場的監管與公司法的完善
129. 論中國反壟斷法的指導思想
130. 國有股減持的法律思考
131. 金融混業經營的法律改進
132. WTO市場准入制度研究
133. 公平與效率的經濟法學分析
134. 西部開發的法律思考
135. 高科技產業發展與經濟法的支撐
136. 遺產稅法律構想
137. 試論經濟法上的主體
138. 試論經濟法上的行為
139. 試論經濟法的責任問題
140. 試論經濟法的體系
141. 論社會團體——從經濟法角度
142. 試論經濟法的宗旨
143. 論特殊企業法律形態
144. 試論經濟法的理念與本位
145. 試論經濟法的地位問題
146. 論經濟法所保護的社會公共利益
147. 論經濟法的特徵
148. 論經濟法關於經濟自由的保護制度
149. 論經濟法責任
150. 論經濟法主體的特徵
151. 論經濟法主體體系
152. 試論經濟公益訴訟
153. 試論經濟法的實現途徑
154. 試論宏觀調近代法的體系
155. 關於金融調控的經濟法思考
156. 試論稅收法定主義原則
157. 關於農業合作社的法律思考
158. 試論稅收法定主義原則
159. 關於「三農」問題的經濟法對策
160. 論對農民工權益的法律保護
161. 論反傾銷法律制度
162. 論反補貼制度
163. 稅費問題的法律思考
164. 論宏觀調控法律問題
165. 試論我國房地產產權制度
166. 國有土地使用制度若干問題的法律思考
167. 土地閑置的法律分析
168. 論土地收回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69. 城市房屋拆遷制度的改革與完善
170. 商品房開發管理的法律思考
171. 房地產開發企業若干問題的法律思考
172. 試論房地產開發項目管理
173. 房地產轉讓若干問題的法律思考
174. 商品房買賣(含預售)若干問題的法律思考
175. 房地產抵押若干問題的法律思考
176. 關於住房按揭的法律分析
177. 物業管理若干問題的法律思考
178. 試論房地產權屬登記制度
179. 房地產管理體制若干問題的法律思考
180. 房地產租賃若干問題的法律思考
181. 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的法律思考
182. 房地產合作開發若干問題的法律思考
183. 商品房預售若干問題的法律思考
184. 商品房買賣若干問題的法律思考
185. 我國土地儲備制度的構建
186. 我國土地徵用制度的改革與完善
187. 房地產領域的行政管理與事行為的法律思考
188. 我國勞動法應對入世挑戰的思考
189. 論勞動法與人權保障
190. 論勞動權
191. 論女職工權益保護研究
192. 論勞動合同的解除
193. 論集體合同的立法及其完善
194. 論內部勞動規則的效力
195. 集體協商制度研究
196. 就業保障機制研究
197. 對《工會法》2003年修改的評述
198. 現行勞動爭議處理體制的缺陷和完善
199. 論勞動訴訟與勞動仲裁的關系
200. 論勞動訴訟特別法的現狀及完善
201. 現階段城鎮醫療保險體制改革中若干法律問題的探討
202. 論勞動力市場管理立法的現狀及完善
203. 論勞動執法的現實障礙及其對策
204. 論勞動關系
205. 論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
206. 勞動法保護勞動者利益與用人單位利益保護的關系
207. 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研究
208. 用人團體構建機制研究
209. 論我國勞動體制改革
210. 論弱勢群體的法律保護
211. 論勞動法的基本精神
212. 工會維護職工權益的機制研究
213. 職工參與方式研究
214. 社會保障與可持續發展關系研究
215. 工時制度改革研究
216. 收入分配製度的改革研究
217. 勞動安全保障機制研究
218. 女性就業歧視研究
219. 完善勞動合同立法問題研究
220. 社會保障法基本理論研究
221. 就業平等權的法律保障
222. 勞動公益訴訟法研究
223. 工會立法問題研究
224. 論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225. 論勞動法的基本理念
226. 勞動法基本理論問題研究
227. 論市場經濟中的勞動關系調整方法
228. 「乙肝」歧視法律分析
229. 可持續發展與環境資源法(理念或制度)
230. 市場經濟下環境資源立法的若干問題
231. WTO與我國的環境保護立法
232. 綠色貿易壁壘對策研究
233. 生物多樣性保護立法研究
234. 土地利用流轉制度研究
235. 西部大開發與生態保護法律措施研究
236. 環境資源法的價值定位研究
237. 風險預防原則研究
238. 論污染者負擔原則
239. 論環境民主原則
240.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若干問題分析
241. 流域水資源保護法律制度研究
242. 論排污權交易制度
243. 論排污許可證制度
244. 排污收費制度研究
245. 水權制度研究
246. 環境合同制度研究
247. 環境人格權研究
248. 環境行政管理體制研究
249. 生態稅收法律制度研究
250. 環境法律責任制度研究(民事、行政、刑事任選其一)
251. 論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252. 論國際合作法律原則
253. 環境保護產業化法律問題研究
254. 環境訴訟法律制度研究
255. 清潔生產法律制度研究
256. 循環經濟立法若干問題研究
257. 環境保護法修改中的若干問題研究
258. 森林權屬法律制度研究
259. 民法典制定中的資源物權立法研究
260. 海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研究
261. 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研究

⑶ 國外部分國家水資源管理模式

4.2.1 美國水資源管理模式

美國的水權制度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作為公民的私有財產受到法律的保護。美國的水權制度以各州的法律為主,呈現出地區差異性。美國東部水資源豐富,採用河岸權;美國西部乾旱缺水,採用的是優先專用權。

美國建立了水權的交易機制,美國的河岸權作為私有財產,可以轉讓。一般允許用戶對所擁有的優先專用權進行有償轉讓,節約用水者把省出的水滿足其他用水戶需要時也能夠得到合理補償。美國有比較發達的水權交易市場。在美國西部,大多數水權交易通過市場來進行,由水權管理部門批准,辦理有關手續,交付相應費用買進水權和出售多餘水權。然而政府需要保留或購買一些水權,以維持帶有公益特點的用途,比如養魚和保護生態環境。

美國區別不同性質的水利工程,給予不同投資政策。與其他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相比,水利工程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明顯,經濟效益相對較低。美國聯邦政府對類似我國的公益性水利工程如防洪、環保和印第安人保護區的工程給予撥款建設,而且運行管理費用也是政府撥款解決。對有償服務型水利工程如灌溉、供水和水力發電工程給予長達五十年的低息貸款,建設期免還本息,灌溉工程只還本不還息。

美國的水資源屬州政府所有,水資源管理實行以州為單位的管理體制。全國無統一的水資源管理法規,各州自行立法,以州際協議為基本管理規則。州以下分成若干個水務局,對供水、排水、污水處理等水務進行統一管理。州際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矛盾則由聯邦政府有關機構協調,通過司法程序解決。

美國聯邦水資源管理共有四個部門,依據聯邦政府授權的職能相應地進行水資源管理。農業部自然資源保護局擔負農業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環保;內政部國家地質調查局水資源處負責收集整理、監測、分析和提供全國所有水文資料,在四大河流域設有辦事處,為政府、企業和居民提供准確水文資料,為水利工程建設、水體開發利用提出政策性建議;國家環保署制定環保規定,調控和約束水資源開發利用,防止水資源污染;陸軍工程兵團主要負責政府興建大型水利工程的規劃和施工。

美國目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主要任務是對水資源有效管理,提高利用率和防止污染。管理重點是節約與保護水資源。在用水結構中,工農業用水量在下降,城市居民用水和服務業用水增長較快,採取各種措施降低水量增長。

美國水資源管理充分利用價格杠桿作用,節約效果明顯。水價制定遵循市場規律,水費包括供水債券、水資源稅、供水與污水治理費、地下管道接管費、家庭排污附加費、廢水檢測費、取水許可費。水價每年修訂一次,近年來水價年增幅8%,達到自1985年以來全國保持用水零增長的目標。如水價增長一倍,家庭用水減少25%。

總之,美國水權、水價和水市場的運營,使開源節流成為市場機制調控的自覺行動,在促進美國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方面起了顯著的作用。

4.2.2 英國水資源管理模式

4.2.2.1 英國水資源管理體制及其機構設置

英國目前定型於中央對水資源的按流域統一管理與水務私有化相結合的管理體制。中央依法對水資源進行政府宏觀調控,通過環境署發放取水許可證和排污許可證,實行水權分配、取水量管理、污水排放和河流水質控制,並實施管理成本與收入平衡原則,每年預算約6億英鎊,主要來源於防洪稅、取水許可證及環保費、政府撥款和項目合作費。

英國水資源管理機構設置為國家級、區域級、地方級三級機構。

①國家級機構包括代表政府制定和執行環境標准、批准取水許可以及防洪的國家環境署和代表政府對水的價格進行宏觀調控的水服務辦公室。

②區域級機構多為按流域劃分的水管理機構和稅務局,後來私有化改為水公司。

③地方則一般設置用水戶協會。

4.2.2.2 英國私有化的供水公司

英國供水公司在獲得政府取水、污水排放許可證的基礎上,或者說在政府分配的水權和指定的服務區域內,自主經營,自負盈虧。1989年英國水務體制改革後,將十大水務局進行私有化改造,成立了十個大型流域性供水公司,保留原來29個小型私營供水公司。十大供水公司的水務管理區域基本按流域劃分,負責本流域的供水和污水治理。如泰晤士河水公司1989年實行私有化後,並於當年上市,目前效益很好。1998年英國出台新的法案,主要是打破管網和供水一體化的壟斷經營,實行供水與管網分離的體制。

4.2.2.3 英國水資源管理特點

①以流域為基礎的水資源統一管理。這一層次主要是政府行為。英國政府通過國家環境署推行流域取水管理戰略(CAMS),按流域分析水的供需平衡、環境平衡、水資源優化配置、跨流域調水的必要及可能性、工程布局及成本、社會成本效益。

②以私有企業為主體的水務一體化經營與管理。這一層面主要是市場行為,這主要是以水權為基礎,水權資產化經營轉化為水服務商品。水務一體化的載體是水務市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資本市場融資進行基礎配置建設,服務對象是企業、事業單位、家庭等個人和團體。

③完善公民參加水管理機制——消費者協會。

④政府水資源管理的資金有穩健來源。環境署年均收入6億英鎊,45%來源於取水、排污及環保。

⑤著眼於可持續發展。雖然水資源已經基本上能滿足本國生產和生活的需求,但是英國仍然致力於不斷提供水資源利用效率,在合理利用水資源的同時注重環境的保護,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在取水環節,英國規定用水單位必須取得由環境署頒發的許可證,同時交納一定的費用,政府通過控制審批及許可證的發放,避免水資源被過度開發和利用。其次,英國通過制定一系列法律,採取對水資源質量進行嚴格監測等措施,減少水資源污染程度,不斷提供現有水資源的質量。另外,英國還大力提倡節約用水,1993年,英國專門成立了全國水資源需求管理中心,著重研究如何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近年來,英國各界開展了節約和高效用水的廣泛宣傳,積極推廣節約用水的各種先進設備。

4.2.3 法國水資源管理模式

法國歷史上曾實行以區域為主的水資源管理。1964年修訂水法,對水資源管理進行改革。主要內容為:①從法律上強化了全社會對水污染的治理,確定治理時間和目標;②建立了以區域為基礎的解決水問題機制;③建立流域委員會和流域管理局,作為流域綜合治理主要融資機構,將全國分成六大流域,在保護環境前提下,實現流域水資源高效開發利用。

4.2.3.1 法國水資源管理的三個層次及其功能

國家級的政府機構是環境部、農業部、設備部(建設、交通、居住部)。環境部起主導作用,內設水利司,主要職責是擬訂水法規、水政策並監督執行,監測和分析水污染情況,制定與水有關的國家標准、協調各類水事關系,參與流域水資源規劃。農業部主要負責農業及村鎮的供水、農田灌溉和農業污水處理。設備部負責防洪及派往各地區管水的分支機構。除此之外,還設立一個水資源管理的部際聯席會議,主要討論國家水資源管理政策和法規。

4.2.3.2 法國流域水資源管理

根據法律授權,流域委員會是一個流域水行政管理的權力機構。其職能主要包括制定區域水政策、批准流域規劃、審查工程投資預算、監督項目的實施等。委員會採取「議會」形式,充分吸收各類用戶代表參與決策過程,如塞納河—諾曼底流域委員會共由118人組成,其中地方政府官員代表45人,用戶代表45人,中央政府部門公務員代表21人,各方專家代表7人,管理面積97萬km2,人口1770萬。

流域水資源管理局是流域委員會的執行機構,負責日常事務。職能是:制定流域開發利用總體規劃;依法徵收水資源、排污和用水費。流域管理局徵收全部水費的20%左右作為公共收入用於投資流域內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工程;收集發布各種水信息,提供技術咨詢服務。

法國市政水務管理,市鎮供水和污水處理是在市鎮內進行的,可以由市政府直接組織經營和管理或是租讓給私營公司經營和管理,即為委託管理。20世紀90年代之後,委託管理佔了75%以上,政府的直接管理不到25%。委託管理分兩種形式:租讓和特許。租讓合同下不承擔固定資產投資和水價制定,租讓期一般為12年。特許合同下,經營者既參加投資固定資產,又參加水價制定,經營期限為20~30年。租讓形式在法國更多些。

4.2.3.3 法國管理水資源模式特點

①流域委員會是一個綜合管理機構,具有「權利機構」、「議會」、銀行、技術咨詢服務、培訓等綜合職能。

②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中,採取以水養水政策。用法律形式確定流域充足穩定的資金來源,統一規劃治理及管理。

③城市水務管理實施有計劃的委託管理模式。即將經營權租讓或特許給私營企業,政府控制水價,居民安全感強。基礎設置以政府投資為主。

4.2.4 澳大利亞水資源管理模式

澳大利亞最早採用英國水權,實行河岸權制度,但逐漸發現這種制度不適合缺水的澳大利亞,後來政府規定水資源為公共資源,歸州政府所有,由州政府調整和分配水權,規定水權可以交易。在對水權的界定方面,州政府對河道內的水和所有地下水擁有使用和控制權,農戶對河道外的水擁有使用的權利,同時有從流經其土地的河道內為家庭生活和家禽引用而取水的權利。其他取水、用水都必須申請,而水權可以轉讓。

1994年澳大利亞政府推行水改革以來,各州政府和地區負責自然資源管理,制定相應水改革措施,逐步推行水市場、水權交易、全成本回收定價、灌區管理企業化、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運營方式多樣化,如BOOT投資方式等制度改革,各州政府通過法律形式推行改革,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保證了生態可持續發展,使有限水資源為社會效益創造最好最大價值。

4.2.5 日本水資源管理模式

4.2.5.1 日本水資源管理機構設置

在2001年1月政府機構改革之前,日本中央政府與水資源管理有關的部級機構多達6個,分別是:環境廳,其下的水質保全局負責水質保護;國土廳,其水資源部負責水資源規劃;厚生省,由生活衛生局水道環境部負責飲用水衛生;農林水產省,林野廳指導部負責河流上游流域治理;通商產業省,其下環境立地局負責工業用水,資源能源廳負責水力發電規劃管理;建設省,由河川局負責河流治水和用水,都市局下水道部負責下水道規劃和綜合協調。這些機構各自為政,彼此之間缺乏溝通和協調。1998年8月,以6個有關部級機構的9個相關處為成員的「構築健全的水循環體系相關省廳聯絡會議」組成。該會議以構建健全的水循環體系為目標,首先開展各部門間的信息溝通和意見交換,並研究互相之間開展合作和協調的方式和途徑。2001年1月政府機構改革之後,因國土廳和建設省都被合並於國土交通省,相關的部級機構減少為5個。

日本還有一個半官方的水利機構——水資源開發公團,是根據1961年頒發的《水資源開發公團法》和《水資源開發促進法》成立並開展工作的。它的基本任務是根據國家的各項長期規劃和地方政府的遠景規劃,對日本的七大水系統一進行開發、治理,調整各方面的關系,籌集資金,統籌全國的水資源開發事業。

4.2.5.2 日本水資源管理層次

日本的水資源規劃分為全國規劃和水系規劃2個層次。從規劃的沿革來看,先有水系規劃,後有全國規劃。水系規劃是根據《水資源開發促進法》的規定,以「水資源開發水系」為對象制定的。根據該法的規定,凡是在產業發展和城市人口增加迅速,需要制定緊急用水對策的區域,作為該區域主要供水水源的河流水系將被指定為「水資源開發水系」,並對該水系制定水資源開發基本規劃。自《水資源開發促進法》頒布實施以來,先後有利根川、淀川、築後川、木曾川、吉野川、荒川、豐川等七大水系受到指定,並制定了各個水系的水資源開發基本規劃。規劃的基本內容包括:各部門用水量的預測及供給目標,為了達到供給目標所需要興建的設施的基本情況,其他有關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合理化的重要事務。

4.2.5.3 日本的水資源定價體系

日本的水價分為三個體系,分別為生活用自來水、工業用水和農業用水。生活用自來水的供給者是自來水公司,為各地方政府設立的公營企業,水價低於供水成本,差額部分由地方財政負擔。此外,城市居民除負擔水費外還須負擔污水處理費。

工業用水的提供者同樣是地方政府的自來水公司,平均價格大大低於生活用自來水的價格。造成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巨大價格差異的原因有:第一,供水成本本身的差異;第二,中央政府從促進產業振興的角度出發,對地方政府的工業用水設施建設費用給予補貼;第三,許多地方政府出於吸引投資的考慮,實行工業用水的優惠價格,由地方財政對自來水公司進行補貼。

農業用水的使用者為農民,由於他們本身擁有水權,因此不是按用水量支付費用,而是以支付水利設施的建設費用和維護管理費的形式付費,這些費用均以農戶所擁有的土地面積作為分攤標准。此外,城市居民除負擔水費外還需負擔污水處理費。

4.2.6 埃及水資源管理模式

埃及對尼羅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主要靠興建在其干支流上的水利工程,其中最大的是著名的阿斯旺高壩水庫,是埃及最重要的大型水利工程,具有灌溉、發電、防洪和航運等多種功能。由於埃及人口增加較快,90年代末人口增加到6600萬,水需求量大幅增加,而尼羅河的水源供應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其缺乏的水源主要靠重復利用污水,開發利用地下水和盡量利用本來就很少的降雨來解決。由於增加水資源存在較大困難,循環使用水資源成為最重要手段。對農業廢水採取與地表水、地下水綜合利用的方法,每年達到47億m3。城市廢水通過凈化用於農業目前處於試驗及小面積應用階段,每年約5億m3

4.2.7 伊朗水資源管理模式

眾所周知,中東地區是世界最主要石油產區,在中東地區,珍貴的不是石油而是水。伊朗位於西北亞,是缺水地區之一,但是在不到200mm降水量的情況下,伊朗卻能夠充足供應居民自來水和熱水,可謂是一個奇跡。以伊朗首都德黑蘭為例,2.8萬km2的土地缺水,伊朗政府為了解決德黑蘭的水問題,在德黑蘭和鄰近的四個省成立了統一的德黑蘭水務局,超越了行政區劃,由伊朗電力和水資源部統一管理水資源。管轄范圍包括德黑蘭北、鄰黑海、伊朗最豐水的馬贊達蘭省、德黑蘭西北水資源較多的加茲溫省和德黑蘭西南水資源較多的庫姆省。這種跨區域和行政規劃的統一管理保障了乾旱地區的供水。

德黑蘭水務局同時監管污水處理,德黑蘭建了一個日處理量達250萬t的污水處理廠,由於德黑蘭降雨不到200mm,基本上沒有雨污水,可以說德黑蘭的污水處理是全覆蓋的,幾乎沒有遺漏。污水處理廠是國家控股,公司制運作,調動全民參與的積極性。德黑蘭稅務局還負責管理價格,以水價累進來限制用水,措施十分嚴厲。居民用水價格合人民幣2.5元/t,但是每月超過30t,每多用一噸就要加價,如用戶超過90t,可加到人民幣25元/t,對一般收入家庭而言,已經是天文數字了。

在大旱之年,水務局以提價來促進城市節水,並進一步壓縮農民用水,對農民損失,則由政府按照損失給予補助,這筆資金很大一部分來自多用水的累進加價和提高水價的收益,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的合理經濟機制來抗旱。另外,在德黑蘭水權的配置也有優先權,水資源要統一配置,首先保證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其次保證工業用水,包括發電用水,因為工業生產效率高;再次保障農業灌溉用水;最後保證水流下泄,作為生態和旅遊用水。

4.2.8 國外水資源管理模式小結

由以上美、英、法、澳等國水資源管理可見,國外發達國家水資源管理是通過兩個層面實現的,一是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二是城市水務一體化管理。其不同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管理目的的不同。流域統一管理是平衡和協調流域內與水相關的各利益不同方面,實現最終流域的水資源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城市管理的目的是協調供水與排水的關系,在此前提下,降低成本,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第二,服務對象不同。流域管理主要是區域和行業,服務與被服務對象是由政府協調的;城市水務服務對象是直接用戶,是居民、企業,他們之間的關系是經濟關系。

第三,管理性質及手段不同。流域管理屬資源管理,以法律、行政手段為主,經濟手段為輔,包括規劃、資源配置、水權確定、收水資源費、發許可證等;城市水務屬資產管理,即水商品——城市生活與生產用水,以經濟手段為主,是以成本效益為原則。

4.2.9 國外水資源管理模式的借鑒意義

4.2.9.1 健全我國水權立法,把水資源合理利用和污染防治提高到立法層面

國外的先進經驗表明,健全的法律體系是水權管理的保障。我國公民享受純凈水源的權利應當受到法律保護。南水北調等一系列調水工程是否符合被調水源地公民的意願,他們又是否得到應有的補償?政府為了稅收或者政績而允許部分企業排放污水,破壞水源,是否侵犯了廣大人民的長遠利益?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我國水權雖然不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但是我國公民的水權也應該得到保護。

4.2.9.2 在缺水地區可以採用優先使用權的方法

美國東部水源豐富,西部缺水。而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水資源分布更是不均衡,因此美國的水資源優先使用權是可以借鑒的。比如甘肅等缺水地區應該優先保證居民的生活用水、生產灌溉用水。澳大利亞是一個缺水的國家,它的水權分配方式也適用於我國的缺水地區。首先保障家庭生活和家禽的用水權利,其他用戶要向政府申請。而大量用水的企業要接受政府相關部門審查,審查企業是否存在水浪費現象,是否存在減少排污的設備,是否符合排污標准,水資源利用如何,然後酌情決定是否批准其用水的權利。

4.2.9.3 可以採用累進制定價方法

倡導節約,不能只停留在精神層面,可以採用累進制定價方法對用水進行控制。例如,一個城市的生活用水規定一個用水量,超過這個量就要加價,而且隨著消費數量的增加,所增加的價格也要上漲。而節約的水量則應該給予補償,這樣更容易形成節約用水的氛圍。

4.2.9.4 水資源管理需要政策支持和群眾參與

英國公民參與水管理機制的完善,每一個區域都有消費者協會,由地方行政人員和一般民眾代表組成,對供水公司提供的服務進行監督,提出意見和建議。消費者協會的存在實際上相當於地方參與水管理。從現階段來講,由於水資源的稀缺性,水資源成為一種消費品。在我國,水資源主要靠政府分配。城市由供水公司供水,相對於供水公司而言,我國消費者處於弱勢地位,而消費者協會在我國也處於一種尷尬狀態,因而對於水管理機構的監督與反饋是很少的。所以要把公民參與加入到水資源管理中。

4.2.9.5 完善水權交易市場

我國的水權交易基本上由政府主導,水權市場不發達,國家也沒有完善的法律規范。水權交易是未來我國水資源管理的方向,借鑒美國政府的經驗,政府保留部分水權是必須的。一是為了保護特殊用途的預留;二是保證水權交易市場的均衡,限制壟斷。在我國,水權的絕對分配存在很多困難,但是可以以省或市為單位,各地區之間水權可以交易。調水工程要對水源地居民給予補償,而補償的金額可以由城市間協商決定或者根據市場價格,由價格機制決定。污染權同樣可以採取交易的方式,按照科斯定理和制度經濟學派的觀點,如果交易和談判成本為零,無論初始權利歸屬於哪一方,最終都能夠達到均衡狀態。我國可以規定一個總的排污量,通過分配或拍賣的方式出讓給企業,如果企業排放量超過其擁有的排污權,就要購買其差額。而市場對排污權的需求增加,其價格就會上漲,這樣企業的排污成本就會升高。企業寧願投資進行綠色生產,購買新設備,利用新技術,減少排污量,這樣水資源污染就會減輕。

4.2.9.6 在水權管理過程中要把市場和政府結合起來

法國水權管理並沒有實現私有化,而是實行有計劃的委託管理,只是將經營權「租讓」或「特許」給私營企業。按照市場規律來講,水權私有化是最有效率的,能把水資源調配到最有效率的部門。但是在我國如果把水權徹底私有化,在我國貧富差距較大的國情下,很可能會出現底層勞動者不能得到水資源的滿足,而富人卻會浪費珍貴的水資源。個人無法獲取水資源而大公司、大財團卻可以對之形成壟斷。因而,在我國,對資源的政府管制是不可或缺的,畢竟,要照顧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對於用水多、排污多的企業,可以採用市場機制,使水資源配置到經濟效益最好、污染最少的企業。

4.2.9.7 水資源的差別定價是促進水資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方法

①工業和農業可以區別定價。鑒於我國當今農業的保護措施,農業用水價格應該適當調低,降低農業生產成本。②工業用水價格內部也可以區別定價,由環保部門對企業進行水污染定級,按不同級別徵收不同水價。一方面促進企業減少排放;另一方面促進技術升級。可以用這種方式支持國家重點扶持的產業,打壓落後部門生產。③在日本,城市居民要負擔污水處理費用。我國也可以按企業和城市居民按排污量繳納污水處理費用,即使該企業或個人擁有水權。

4.2.9.8 建設水利工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我國大部分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降雨主要分布在夏季,而春秋季節比較乾旱,因而參照埃及的方法,興修水利工程就可以彌補我國水資源時間分布差異,把多雨時節的水源存放到乾旱時期來用,而且水利工程在發電、防洪等方面能帶來收益,是利國利民的舉措。

水利工程建設,節水工程建設是具有正外部性的項目,而這種經濟行為回報率小,周期長。大多數企業不願意從事這種行業。我國政府可以對這種有益於社會的項目給予資金支持、政策優惠,這樣才能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對企業和社會是一種雙贏的手段。

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是每個國家都可以採取的節水方法。我國現階段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低,採用的設備大多沒有安裝節水減排裝置,而這一改革尚在進行中,需要一個過程。可以採用國家和企業共同投資的方式安裝這種節能減排設備。而國家方面的投資可以以減稅的方式實現。農業用水大多是大水漫灌,既浪費水,效率又低。滴灌的方式可以節約大量農業用水,但是需要大量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在當前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可以作為將來的謀劃方式。

⑷ 什麼是科思定律

科斯定律

簡介
科斯定律由三個關鍵概念和四個要點組成三個關鍵概念:
四個要點:
科斯定理的案例分析
1.產權明晰是前提
2.產權交易是水資源實現優化配置的重要途徑
3.發揮政府在水環境保護中的制度供給作用

簡介
科斯定律由三個關鍵概念和四個要點組成 三個關鍵概念:
四個要點:
科斯定理的案例分析 1.產權明晰是前提
2.產權交易是水資源實現優化配置的重要途徑
3.發揮政府在水環境保護中的制度供給作用
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科斯定理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納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命名。他於1937年和1960年分別發表了《廠商的性質》和《社會成本問題》兩篇論文,這兩篇文章中的論點後來被人們命名為著名的 「科斯定理是產權經濟學研究的基礎,其核心內容是關於交易費用的論斷。 科斯定理的基本含義是科斯在1960年《社會成本問題》一文中表達的,而「科斯定理」這個術語是喬治·史提格勒(George Stigler)1966年首次使用的。 科斯定理較為通俗的解釋是:「在交易費用為零和對產權充分界定並加以實施的條件下,外部性因素不會引起資源的不當配置。因為在此場合,當事人(外部性因素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將受一種市場里的驅使去就互惠互利的交易進行談判,也就是說,是外部性因素內部化。」 也有人認為科斯定理是由兩個定理組成的。科斯第一定理即為史提格勒的表述:如果市場交易成本為零,不管權利初始安排如何,市場機制會自動使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在交易成本大於零的現實世界,科斯第二定理可以表述為:一旦考慮到市場交易的成本,合法權利的初始界定以及經濟組織形式的選擇將會對資源配置效率產生影響。 如果產權的界定是適當的,那麼,人們就會被迫償付他們給別人帶來的任何外部負效應,而且,市場交易將產生有效率的結果。 關於什麼是科斯定理,西方學者有多種說法,一般認為該定理可表述為:在市場交換中,若交易費用為零,那麼產權對資源配置的效率就沒有影響。例如,假定有一工廠排放的煙塵污染了周圍5戶居民晾曬的衣服,每戶由此受損失75元,5戶共損失375元。再假定有兩個解決方法,一是花150元給工廠煙囪安裝一除塵器,二是給每戶買一台價值50元的烘乾機,5戶共需250元。不論把產權給工廠還是給居民,即不論工廠擁有排煙權利,還是5戶居民有不受污染的權利,如果聽任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發生作用,工廠或居民都會自動採取150元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這樣最節省,150元成本最低表示資源配置最優。
編輯本段科斯定律由三個關鍵概念和四個要點組成
三個關鍵概念:
(1)交易成本。 它是指協商簽訂契約以及契約簽好後付諸實施所需要的成本。以僱工程隊修建一座辦公大樓為例來說明。這時的交易成本包括下列若干項之和:尋找合適的建築工程隊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與建築單位協商、討價還價,簽訂有關契約,確定工程的價碼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僱人檢查已建成的辦公樓的工程質量是否符合契約上的標准所付出的時間與貨幣;如果工程不合標准,通過法律途徑尋求賠償所需花費的時間與貨幣。 (2)產權。 使用與擁有某種資源的權利。每一位在圖書館看書的人,都擁有獲得安靜的讀書環境的權利,這是他擁有與使用」安靜環境「的產權。 (3)產權交易。 雖然在圖書館學習的人每人都擁有使用安靜環境的權利,但是若在一個不太大的閱覽室中只有三個人,其中兩人想談天,如果第三者願意,那兩個想談天的人可以付出點代價,給第三者一點好處,讓他忍受一下不安靜。這就相當於第三者將其」享用安靜「的一部分權利出賣給了那兩個想談天的,出讓了一部分產權。
四個要點:
(1)賦予各當事者一種明確的產權。以工廠的廢氣污染為例,政府可以賦予工廠隨便污染的權利(全部產權歸工廠),也可以賦予周圍居民使用清潔空氣的權利(全部產權歸居民),當然也可以將產權部分賦予工廠(每單位時間排放最高限量的廢氣),部分賦予周圍居民。 (2)各當事者之間進行協商,買賣其產權的交易成本非常之小,以至於可以忽略不計。這種協商的成本很小。 (3)協商結果是最有利於社會、各當事人認為最好的,此結果對雙方都有利。 (4)產權關系明確對協商獲得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科斯定律發生作用的隱含條件是相互協商的成功。協商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集體選擇行為。此外,政府或某種自發組成的組織是「賦予產權」的執行主體,這種組織的形成與決策的制定,甚至是幾方不願協商或協商不能達成一致意見而需要這種機構(往往是政府或者下屬機構)出面解決時,其決策過程也是一種集體選擇行為。
編輯本段科斯定理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科斯定理在水環境保護的應用 根據科斯定理,水環境保護中產權改革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產權明晰是前提
為了保護水資源,必須解決水資源污染的外部不經濟效應問題。隨著水資源污染程度的加劇而導致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尖銳,這就要求建立水權制度,使水資源配置市場化,通過市場機制保護水資源。但是,水資源作為一種具有非排他性和競爭性的公共資源,界定其私有產權難度較大。從目前國外的研究結果和改革趨勢來看,政府和市場相結合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即在政府運用政策法規進行調控的同時將水資源納入市場配置的軌道,以便充分利用市場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水資源的經濟效益,從而實現水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最終目的。 因此,要達到運用市場手段優化水資源配置,解決水資源污染外部不經濟問題,從而保護水資源的目的,首先要求政府做出符合市場規律的以水權為核心的市場制度安排。 我國憲法規定水資源的所有權屬國家或集體,國家的水資源所有權是為公共利益而設置的,其目的並不是使國家獲得對於水資源所有權的實際使用價值。在客觀上,國家的水資源所有權也只能授權他人行使。如何滿足水資源所有人直接支配水資源及通過市場機制優化水資源配置,解決水資源所有與使用之間的矛盾,這正是確立水權制度的最初動因。確立水權制度,必須安排水權。即在水資源所有權(屬於國家)之外設置水權,並將它作為與水資源所有權並存的一項制度,已經成為現代世界各國變革水法制度,優化水資源配置,保護水資源,實現水資源多元價值的必然選擇。
2.產權交易是水資源實現優化配置的重要途徑
現代各國水法對水權一般也規定為依法對於地面水和地下水取得使用或收益的權利。所有人可以在保留水資源所有權的前提下,通過約定設立水權,轉移水資源使用、收益的權利並取得相應的對價。而這種約定由非所有人直接取得水資源使用權、收益權的行為,實質上就是所有權人對水資源的一種法律處分。從非所有人方面而言,水權是利用他人財產的有效手段。非所有人可以通過與水資源所有人簽訂合同取得水權,並依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對之進行使用和收益。由此,既解決了由水資源的有限而帶來的不能人人擁有的矛盾,又使水資源作為一種稀缺資源得以流向其利用效率較高的部門。 同時,還完成了水資源「從歸屬到利用」的轉變。水權在市場上可交易,也可以依法進行抵押、入股、出租。 這樣,就為利用市場價格和競爭機制實現水資源分配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水權交易對交易雙方意味著成本和收益,水資源的經濟價值突出,人們自然會高效率地使用它,進而實現對水資源的保護。
3.發揮政府在水環境保護中的制度供給作用
水資源產權的國有性質導致了產權模糊下的「公共物悲劇」,產權改革勢在必行。關於如何界定水權,水權可否交易,如何實現水資源配置的最優化等,前面已作了較為清晰的論述。然而,誰來界定水權?科斯定理已給出了答案:政府界定水權,政府在水權交易中供給制度。這已為許多國家的實踐所證明是成功的做法。如澳大利亞政府水工業戰略性改革框架明確,在水分配和水權方面,州政府將執行嚴格、科學的水權和水分配系統,前提是水所有權與土地所有權分離,並對水權明確定義,如擁有權、使用權及其數量、可靠性、可交易性和質量等,並取得顯著成效。 因此,我國政府應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和理論邏輯,利用制度供給來規范和約束各利益主體,促進水資源的最優配置和合理使用。通過供給法律制度對水權主體在環境保護、水利、防洪等方面進行強制性、規范性制約;通過供給行政制度,如契約合同等,對水權種類、內容、范圍等方面進行限定。這樣,在水權人根據自己的意志對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的同時,國家和水資源所有人還可以從保護水資源以及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對水權人予以制約,要求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既要考慮個人效率,又應注意人類生存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擴展閱讀:

http://wenku..com/view/724bd54d2b160b4e767fcf10.html

開放分類:

經濟學,科斯

⑸ 為什麼宗族的習俗在華南地區較為盛行

中國南北方漢族聚居區宗族聚居差異的原因
摘要:宗族是一種傳統組織,而宗族聚居存在著「古代北盛於南,近世南盛於北」的情況。造成這種南北差異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人口遷移,二是遷移後的同族集聚,三是國家政權組織與宗族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南北方;宗族聚居;差異的原因

《爾雅·釋親》雲:「父之黨為宗族」[1]。也就是說,宗族是指由父系血緣關系聯結而成的群體。中國漢族人口聚族而居的傳統發源於北方,這種習俗在周代即已形成於中原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宗族聚居格局達到全盛狀態。相比之下,當時南方的宗族聚居遠不如北方盛行。此後,隨著北人南遷,「經濟重心南移」,宗族聚居南北方強弱之勢倒轉。正如呂思勉先生所說:「聚居之風,古代北盛於南,近世南盛於北」[2]。而且大體上是俞南俞盛,俞北俞衰。以各省為單位而論,在南方,嶺南地區的廣東、福建最盛,江西、湖南、浙江南部稍遜於閩、粵,湖北、安徽、浙江、江蘇又弱於前述各省,四川的宗族聚居則更弱一些。在北方,山西、山東宗族聚居較強,但仍弱於長江流域各省,河南、河北、陝西又弱於晉、魯,東北三省則是全國漢族聚居區中宗族聚居最弱的省份。再進一步說,在各省范圍內,宗族聚居也存在很大的差別。例如,屬於北方省份的河南省南部,存在較多的宗族聚居,而南方省份安徽省的北部,其宗族聚居情況更接近於北方。再如,在屬於南方的所謂「江南」地區,宗族也不甚發達。

有關中國各地漢族人口宗族聚居情況的文獻很多,其中也有一些論及造成不同地區宗族聚居與宗族勢力強弱不同的原因。當然,不同學者論及或所強調的原因不同。本文筆者認為,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文中窮及所有的原因,也很難詳盡地涉及所有地域,只是盡可能地綜合筆者所見文獻,從人口遷移、人口定居後的同族集聚和國家政權組織與宗族的關系三個方面來分析形成南北方宗族聚居強弱差異的原因。

一、人口遷移與宗族聚居

從人口遷移史和中國不同地域宗族聚居的情況來看,各地區人口遷入和人口聚居格局形成時間的早晚與宗族聚居程度高低和宗族勢力強弱密切相關。在一個地域內,現有人口的始遷祖遷入該地的時間越早,則該地宗族聚居之勢越強。反之,現有人口的始遷祖遷入該地時間越為晚近,則宗族聚居之勢越弱。這雖然不是一個具有絕對意義的規律,但卻具有相當的普適性。就中國南北方的大部分地區而言,南方人口聚居格局的形成早於北方。可以說,人口遷移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近現代宗族聚居南盛於北的格局。

從中國人口遷移史的大勢上說,中國北方人口大規模南遷的過程自南北宋之際最後一次浪潮後而止,此後的人口遷移基本上轉為南北方各自內部的人口遷移、向周邊地區乃至向海外遷移。在中國南方的現有漢族人口中,少部分人的祖先是在上古時期就居住在南方,大部分人口的祖先是在晉以後由北方遷移到南方各省的。就華東的安徽、江西、上海、江蘇、浙江五省市的大部分地區來說,盡管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吳、越立國,後又並入楚國,但到漢代,人口還相當稀少。據史料記載,「長江下游地區的人口在西漢時不過佔全國的十分之一」。晉代時由於「八王」之亂等內亂及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侵,漢人不斷南遷。「從公元313年到公元450年,全國由北方南移的人口有戶籍可查的有九十萬人左右,佔南朝官方統計人口的六分之一,佔北朝人口的七分之一,其它無戶籍的客寓流民可能還有一百萬人以上」。其中,尤以永嘉時期最為著名,因而史書中有大量關於「永嘉南遷」的記載。後經隋末、唐代的「安史之亂及唐末的戰亂,又有大量北方漢人南遷,到唐開元時期,長江下遊人口已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四十,而到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已經佔到全國人口的半數」[3]。北宋末年,金、元相繼南侵,又一次驅動了漢人南遷的浪潮,其中最著名者,史稱「靖康南渡」。到南宋時,地處長江下游的華東地區已成為中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此後,除曾有部分客家人由嶺南回遷江西外,這一地區再無大規模的人口遷入。太平天國時期,蘇浙皖交界地區人口大量減少,又有大量移民遷入,不過,這些移民多來自周邊受戰亂影響較小的地區,較少長途遷移者[4]。

從華南地區來看,史書記載,漢人遷入廣東省始於秦代,但廣東漢人的遷入以宋代居多,特別是北宋末年的南遷與南宋末年由長江下游地區向嶺南的遷移。廣東有土客兩大民系,其中所謂「土」即廣府人。珠江三角洲一帶的廣府人,皆言其始祖因宋代蘇妃(或稱胡妃)之禍,由南雄珠璣巷南遷避居。廣東的客家人則均說其祖先由中原入贛,再由贛入閩,後輾轉徙入汀州寧化石壁,其後再入粵東梅江一帶。漢人遷入福建晚於廣東,自孫吳時期漢人入閩,歷經兩晉、南北朝、隋代的遷移,至唐元和年間(公元806—820年),福建省也僅有74
467戶,到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增至467 815戶,南宋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增至1 390
566戶[5],顯然,福建漢人主要是在唐、五代及宋代遷入的,而尤以宋代遷入者居多。元以後,粵、閩的人口格局基本穩定下來,及至明清,這兩個省份由遷入地轉變成了遷出地,其中,有部分人口向江西等地回遷,更有一部分人口遷往台灣和東南亞。

華中地區的湖南、湖北兩省在秦漢時,除少數地區為漢人聚居區外,大部分地區仍為南方少數民族聚居地,人口也相當稀少。而自東漢末年以來,則中原每有大的戰亂,便有大量漢族人口流入。尤其「永嘉南遷」及隨後的南北朝時期是漢人向華中地區遷移的一個高峰期。唐宋時,尤其是「安史之亂」和「靖康南渡」時期,又有大量漢人遷入。其中,遷入湖北省的漢人中,大部分是由中原地區直接遷入。遷入湖南者的則多經由江西遷入。按照曹樹基的研究,到1947年,湖南歷代移民後裔竟占湖南全省人口的90%,全省人口中56%是元代以前移民後裔;全部移民後裔中70%左右來自江西,而其中58%是元以前移民的後裔[7]。元兵南下及元末戰亂,兩湖地區人口損失慘重。明初,又有大批人口由江西遷入兩湖,其中包括一部分由政府組織的移民,此即所謂「江西填湖廣」。明中葉至清前期,則是兩湖漢人向周邊山區及四川遷移的時期。至此,兩湖地區人口聚居格局形成並穩定下來。

四川古為巴蜀,秦漢時漢人大量遷入,成都平原成為漢族聚居區。隋唐經五代十國至兩宋時期,四川地區社會相對穩定,成為「天府之國」,漢族人口迅速增加。南宋末年,四川地區的戰爭極為酷烈,且歷時長達半個世紀,人口劇減。元代人口有所增加,但元末戰亂又使人口大減。明初,由山陝,特別是湖北遷入大量漢族人口,以至在方誌、碑刻、家譜及口頭傳說中,四川人多稱祖先系由湖北麻城孝感鄉入川。及至明清之交,四川漢人又遭到了一場大劫難,人口銳減。清前期,又有持續百餘年之久的大規模漢民入川移民潮。在明初與清初兩次向四川的移民浪潮中,以湖北人居多,因而,這兩次移民潮被稱為「湖廣填四川」。清後期以來,四川人口已相當稠密,開始了以向周邊地區遷移為主的時期。

從南方各省區來看,廣東、福建的漢族人口定居史雖然相對較晚,但其遷入人口往往一經定居,就較少再次人口重建,因而其聚居格局形成時間反而較早。華東的蘇、浙、皖、贛人口聚居格局則更早於閩、粵。湖北、四川則在宋以後仍經歷過大規模的人口重建過程,四川人口聚居格局是由明清時兩次「湖廣填四川」之後形成。而在此之前有一個「江西填湖廣」的過程。此外,受太平天國戰爭的影響,蘇、浙、皖交界地區,不少村落經歷了人口重建過程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按照費孝通在《江村經濟》(江蘇人民出版社,1986年)一書所描述,江村為多姓村,宗族勢力弱,村內的宗族除祖墳外,「沒有任何共同的財產」,宗族活動也少。這一描述常給人們尤其是給一些研究中國問題的外國人造成一種錯覺,似乎江南地區宗族並不發達。事實上,江村恰好處於蘇、浙、皖交界地區,這一地區的人口聚居格局,在太平天國時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現有人口聚居格局形成中含有重建的因素,但其宗族聚居程度和宗族勢力確實弱於華南和華東的大部分地區,而與華中地區大體相當,但仍強於四川。

中國的北方是漢民族的發源地。但是,自古以來,華北的京、津、冀、魯、豫五省市,就經常遭受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並且在南北朝、五代十國、南宋、元、清時期處於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之下。每一次民族間的戰爭,都造成人口的大量減少和人口遷移。在元代末年,華北地區的人口相當稀少。後來華北地區的人口聚居基本構架是明代初期洪武、永樂年間形成的。山縣干樹對冀、魯兩省的調查發現,大部分村莊始建於明洪武和永樂時期,滿鐵《慣調》的材料證明了這一點[9]。近年曹錦清對河南的調查也反映了這一情況[10]。從大量的碑刻、家譜以及對當地居民口頭傳說的調查等資料也可以看出,華北地區有相當大比例的現有居民,其祖先是明初洪武、永樂年間由山西洪洞大槐樹遷來。當然,這種說法不完全可靠。明代人丘濬在《區處畿甸降夷》一文中寫道,明初時,「國初平定,凡蒙古、色目人散處諸州者,多已更姓易名,雜處民間。久之固已相忘相化,而亦不易以別識之也。」[11]自承由洪洞大槐樹遷來者中可能有一部分就是「蒙古、色目人散處諸州者」。明末之際,華北又有大量人口損失,而清初則又有部分移民移入這一地區,但其規模不如明初。到了清末,這一地區則成了移民的遷出地。

山西、陝西兩省則自漢代起至明代,一直為歷代的邊關地區。明以前,其人口遷移較為頻繁,來源較雜,其中,大量混雜了西北少數民族人口,並且與內地其他省份相比,受少數民族政權統治的時間更長,經長期的民族融合,形成了現代的漢族人口。例如,兩晉時期,有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內遷。史書記載,「當時『西北諸郡,皆為戎居』,關中地區則『戎狄居半』。……元初胡三省在注《資治通鑒》時感慨說:『嗚呼!自隋以後,名稱揚於時者,代北之子孫十居六七矣!』」[3]。北齊時,顏之推說中國南北方音是:「南染吳越,北雜夷虜」。唐、宋、元又有大量北方少數民族融入漢族人口。可以說,在漢族人口中,西北地區漢人中雜入北方少數民族血統和風俗者最多。自明以後,在人口遷移中,山陝兩省主要是作為遷出地,而由外省遷入的人口較少。

與華北和西北地區相比,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的全面開發要晚得多。在清代以前漫長的古代史中,除遼寧部分地區外,其他地區一直是少數民族聚居地,而且即使是遼寧這些地區也只是在歷史上的盛世,如漢、唐、明的強盛時期才真正納入中央政府的勢力版圖。其時,東北的人口相當稀少,大部分少數民族尚過著游牧生活。清初,只余少量留守者,幾乎舉族入關的滿族人,全部人口不過數百萬。一直到鴉片戰爭前,清政府一直控制漢民向東北「龍興之地」的移民。道光三十年(1850年)時,東北人口只有289-8萬人。自此之後,清政府對移民的控制開始松馳,遷入東北的漢族移民開始增加,特別是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更進一步實行了「實邊」政策,開始鼓勵移民。至宣統二年(1910年)增長為2
158-22萬人人口數字出自許道夫-中國近代農業生產及貿易統計資料;轉引自李治亭主編:東北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563頁-。顯然,這一時期的新增人口中,大部分是由關內遷移而來的移民,其中大部分來自山東,其次是河北。此後直至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一直有大量移民遷入東北,甚至70年代仍有少量關內農民移居東北,直到東北人口密度基本與關內一般省份持平。

從各個大區現有人口聚居格局形成的時間看,大體上說,南方早於北方。在南方,華東、華南地區現有人口聚居格局的形成最早,大體是在宋代,兩湖地區形成於明前期,四川則形成於清前期,其中的一個例外是太平天國時期華東的蘇、浙、皖交界地區人口及其聚居格局有較大變動。在北方,現有人口聚居格局的形成以西北地區最早,大體形成於宋元時期,華北形成於明清時期,東北則形成於晚清以後。此外,從現存村落的歷史考察也可看出,在南方,唐、五代至宋代形成的古村落相當多,而在華北地區,除山西省外,村落基本上均形成於明代之後。

根據史料記載,在古代的中國,導致人口遷移最主要的原因是戰亂。而從總體上看,在中國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北方的大規模戰亂較南方更為頻繁,加之很多戰亂系由北方少數民族入侵而引起的民族戰爭,這種戰爭通常更為嚴酷,所造成的人口損失和人口遷移規模也更大。而自經清初的調整後,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除太平天國引起的遷移外,在南北方的內地地區內部,幾乎再沒有發生大規模人口遷移。有清一代,內地地區較為穩定,而自清末進入熱兵器時代之後,武器的殺傷力雖然大增,但對於普通百姓而言,相對說,戰爭反不像古代那樣殘酷,大規模屠殺平民者較少,一場戰爭致使一國或一個大地區人口減半甚至只有少量殘餘人口的情況不再發生,戰亂也就不再是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因此,費孝通說,「即使像抗戰這樣大事件所引起的基層人口的流動,我相信還是微忽其微的」[13]。當然,大規模的天災也會引起人口減少和遷移。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氣候乾燥,地下水位低,河流少,流量也不穩定,不同年份降雨量變化很大,而且一年內的降雨量多集中在夏季的幾個月,因此常出現水旱災害,引起飢荒。但這種自然災害引起的人口流動通常伴隨著災害過後的人口迴流,對長期的人口聚居格局影響不大。如抗日戰爭時期的花園口事件,造成了大量流民,但水過之後,村落便得以在黃泛區重建。

現有人口始遷祖遷入時間的早晚之所以對宗族聚居強弱之勢有重要影響,首先在於人口繁衍和宗族形成需要時間。人口遷移年代早則意味著一個宗族定居在一地的持續時間長。定居持續時間長,便有可能通過人口自然增長,形成較大的同族群體。

其次,是當時遷出地的宗族聚居狀況及人口遷移方式的差別。如前文所述,漢族的宗族聚居,發源於北方,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達到鼎盛,並且一直到北宋時期,中原地區宗族聚居仍相當普遍,宗族組織也相當發達。當這一地區的人口被迫遷移時,通常也是全族整體遷移。這在晉代的北人南遷過程中尤為突出。東晉的王、謝、庾、桓等大族無一不是舉族南遷,直至北宋時期的人口南遷,仍有相當部分是舉族遷移。舉族遷移者,在遷入新的定居地後,一般仍保持了聚族而居的傳統。

宋以後的人口遷移則極少再有整族遷移,多為以小家庭為單位遷移,而且相當一部分遷移人口是只有部分家庭成員遷移或以個體為單位的遷移。中國歷史上的人口遷移,以自發性遷移為主,但也有部分人口是由官府組織乃至強迫遷移的。但在由官府組織的遷移中,同樣是在宋以前多為整族遷移,宋以後則是以小家庭或個體為單位的遷移為主。宋以前的歷代,史料中常有官府為防範叛亂及充實京畿或邊疆而舉族遷移豪門巨族的事例。而在明初官府組織的由山西向華北其他各省的人口遷移,雖有官府動員乃至逼迫,但也是以個體或小家庭為單位,先向指定地點集中,領取官府發放的少量遷移費,再分別遷移到指定地區定居,甚至常常將成年的兄弟分別安排在不同的移入地。清末以來向東北遷移的「闖關東」者則更多的是部分家庭成員先行遷移,先行者定居後,其餘家庭成員才遷移過去。

宋代前後遷移方式的變化與遷出地的宗族聚居程度有關。宋以前,作為遷出地的北方,聚族而居非常普遍,而宋以後,北方宗族聚居已經衰落。遷出地不存在宗族聚居,遷移過程當然不會是舉族遷移。但在南宋以後的南方,舉族遷移也逐漸被個體遷移方式所取代。南宋滅亡時的人口遷移,史載多稱「扈從南遷」,「雖然也有舉族而遷,但不復為主流形態,移民多以個體與小家庭為單位」[14]。明清時期的「江西填湖廣」和「湖廣填四川」的過程中,也是以個體或小家庭遷移的遷移方式為主。

宋代前後遷移方式的變化還與遷移原因及戰爭的性質和持續時間有關。一般說,戰亂引起的遷移可能是鄉族的整體遷移,非戰亂引起的移民則多以分散方式進行。由於遷出地人口增長,受人口壓力而引起的人口遷移一般不會是舉族遷移。總體上說,宋代以後南北方各自內部的人口遷移更多地是由人口壓力引起的,這也是人口遷移方式迥異於宋以前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在受戰爭引起的遷移中,少數民族由北向南推進的佔領式戰爭與區域勢力間的爭戰也有所不同,前者可能會引起方向明確的大規模遷移,後者引起的移民則沒有明顯的方向性。另外,戰爭持續時間或入侵者的佔領速度也與移民規模和移民方式有關。在宋以前,北方少數民族入侵後,向南推進的速度較慢。宋室南遷後,南宋政權尚維持了相當長的時期,這便使人們有時間以宗族為單位舉族遷移。而滿清入關時,佔領速度較快,南明政權持續時間也很短。清軍入關及向南推進的速度快於移民遷移速度,漢族人口常常來不及南遷,其家園已被佔領,更沒有時間組織鄉族的整體遷移。

總之,與南方相比,北方人口不僅現有人口始遷祖遷入時間相對較晚,而且在人口最初遷移時,遷出地本身就不具備聚族而居的習俗,遷入方式更是以小家庭和個體為主。從而人口遷入之始,就很少形成宗族聚居的格局。而南方則仍保留了較多聚居的宗族。證之於南方一些人口遷入較晚的地區,亦可得出同樣的結論。華中的湖北省,其宗族聚居程度就弱於華南和華東大部分地區,而四川的宗族勢力則更弱。

此外,下面將要論述的同族集聚過程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也是現有人口聚居格局形成時間長短與宗族聚居強弱相關的一個原因。

二、定居後的同族集聚

人們在一個地域定居後,是與其他家庭聚居一處,還是以家庭為單位分散居住,首先決定於人們是否和在多大程度上需要與他人合作。盡管如很多學者指出的,與現代社會相比,在傳統農業社會,農民家庭間交往與合作的頻率和程度很低,但合作的需要畢竟是存在的,而且農民家庭間合作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有日常生產生活中的合作,有與外部發生沖突時的合作。因而,在傳統農業社會時期的中國以及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人們是聚村而居的,散居的形態並不普遍。而這些村居的農民家庭,是與同族聚居一處,還是與非同族聚居一處,同樣與合作需要的多少和程度有關。合作的需要本身並不能保證合作的實施。與現代社會相比,在傳統農業社會,農民家庭間的合作更需要有血緣、地緣等傳統關系作為紐帶,將不同農民家庭聯結在一起,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15]。而在宗族制度有著久遠歷史,並得到意識形態強力支持和維系的中國,血緣關系,特別是父系血緣關系無疑是更為堅韌強勁的紐帶,以這種關系為紐帶組織合作更為有效,具有更低的交易成本。因此,農民家庭間合作的需要與宗族聚居程度具有很強的正相關性。而在不同的地域,農民家庭間合作的需要是不同的,這也是產生不同地域間宗族聚居程度不同的一個重要原因。

1、農耕活動中的合作與宗族聚居

在傳統農業社會,農民家庭間在生產中的合作,也即是耕作中的合作。很多學者在有關的研究中區分了稻作和旱作,認為與旱作相比,稻作中需要更多的農戶間合作。例如,在論述稻作中的合作時,摩爾寫道:「在使土壤達到一定的漿狀的稠度以適於種植秧苗時,就需要大量用水。因為在同一時間里只能給少量的田供水,這就需要大夥一起一塊田接著一塊田地耕種,這樣才能節省花在每一塊田裡移栽的時間。為在合適的時間里完成移栽工作,就需要聚集起比個別家庭成員集合在一起更多的成員」[16]。池田大作則說:「由於種植稻米的農業不能以一家,而是以一個村落為作業單位,因而形成了緊密的共同體。譬如,種植稻米的水田需要大規模的水利體系。從貯水池或河川引來的水,流經許多家庭所有的水田。或者讓一條小河的水均等地分流各家的水田。……另外,插秧或收割水稻的作業,也以共同作業的方式集中進行。其作法是:今天全村出動,給A家插秧;明天又總出動,到B家的田裡插秧」[17]。林周二也曾做過類似的論述:「在稻作社會,水田需要灌水或排水的時候,人們必須同時進行;處於高處的水田要是施肥,則肥水必然流入位於低處的他人的田裡,反之,要是澇水的話,低處的水田必定首先遭殃。有一利必有一弊。所有這些都意味著村落共同體必然地要承擔共同的命運。它們既是村落共同體,也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這就決定稻作文化不僅和狩獵民族不同,而且也與麥作社會的民族不同」[18]。

在旱田的耕作中,則很少需要超出家庭規模的合作。盡管在一些地區的旱作耕作中,犁地時需要較多的畜力和人力共同勞作,但這種合作的規模較小,而且一年之中也只需要幾天。黃宗智曾談到,「冀—魯西北的種植法,在犁地時使用較多的畜力。表面看來,這些耕作法似乎要求緊密的宗族關系:叔伯弟兄為此而合夥搭套。然而這樣的協作,在整個農業周期中只佔去幾天而已。雖然一些小農也與族人搭夥,但許多人並不限於同族而是和朋友或鄰居合夥。單憑犁田時需要的協作,不足以使已婚但不能融洽相處的兄弟聚居而不分家,也不足以成為強固宗族組織的經濟基礎」[18]。

總之,按照大多數學者的觀點,旱作農耕活動中,農戶間合作的需要既不經常,規模又小,不足以促進宗族聚居和強化宗族組織。相比之下,在水稻的耕作中,更需要農戶間的合作。而在中國的南方,稻作極為普遍。北方,包括西北、華北和東北,則均以旱作為主(當代北方的水稻種植大部分是近現代才開始的)。因而,一些學者認為,稻作與旱作的差異是中國南北方宗族聚居程度不同的一個原因。

強調耕作中合作的需要者,通常涉及「水的問題」,強調水利工程對合作的重要性。中國的北方,降雨量和江河水流量在一年之內及年度間的分布極不均勻,經常發生旱澇災害。這大大增加了渠道灌溉的成本,降低了灌溉的效率。總體上說,北方缺水,旱災多於澇災。在旱災嚴重時,很多江河水量極少甚至斷流,從而使灌溉渠道失去作用。因而,在傳統農業社會時期,北方的渠道灌溉工程較少。按黃宗智說法,中國北方的水利工程趨於兩個極端:一方面是需要國家組織建造和維護的治理大江大河的大規模工程,另一方面是只需少量勞動力投入的打井工程。「由國家建造和維修的大型防洪工程,與由個別農戶挖掘和擁有的小型灌溉井之間的對比,足以顯示政治經濟結構中的一個強烈對照,即龐大的國家機器與分散的小農經濟之間的懸殊差別。在這方面,如果把華北與長江下游或珠江三角洲作對比的話,彼此間的不同是很鮮明的」。水旱災害有一點不同:旱災會造成飢荒,水災則不僅造成飢荒而且直接奪取人的生命和財產。因而,國家組織的水利工程集中於防範水災。顯然,這種大規模的工程並非自發的農戶間合作。北方人畜飲用水及少量的灌溉農業主要是靠井水。打井通常只需要一家一戶的勞力加上幾個幫工,在幾天之內就可完成,使用和維護通常也只限於一家一戶。在極度乾旱缺水,需要打深井的地區,在傳統技術條件下確實常常需要全村人的合作,而且井水在使用上也是由全村人共享。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只是在打井過程中需要較多人共同勞動,在維護過程中通常只需大家不有意破壞即可,只在少數地區並且是處於極端乾旱的時期,才需要在分配用水上進行合作。

而在南方,以村為單位的水利工程系統相當普遍。當然,傳統農業社會時期的北方並非沒有渠道灌溉工程,但與南方相比,需要若干農民家庭經常性合作的中等水利工程要少得多。而且,即使是同等規模的水利工程,在北方所產生的農戶間合作也弱於南方。王建革以河北省滏陽河上游和天津地區農田灌溉水利為例,對華北和江南的渠道灌溉工程做了比較。他指出,由於水源稀缺,華北私有制基礎上的民眾水利體制中的水權至少表現出一定的可分性;江南水稻區則不但水權基本不可分,往往還是一種團體責任。而明代和清初的天津圍田及清末民國時期的小站管田,在開始時期土地是國家所有的,渠道的建設和日常管理都由政府負責[20]。黃宗智的結論是:「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宗族組織的規模與水利工程的規模是相符的」。「華北平原多是旱作地區,即使有灌溉設備,也多限於一家一戶的水井灌溉。相比之下,長江下游和珠江三角洲渠道灌溉和圍田工程則需要較多的人工和協作。這個差別,可以視為兩種地區宗族組織的作用有所不同的生態基礎」[19]。

此外,還有一些學者指出,在新開闢地域進行墾殖活動,需要更多的農戶間合作,因而有利於宗族聚居的形成和宗族勢力的發展。例如,弗里德曼指出,東南地區宗族發達的原因之一是邊陲地區處女地的開發,需要人們更多地合作。葉顯恩、劉志偉等人指出,沙田開發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宗族勢力的發展創造了相當有利的獨特條件[21-23]。

⑹ 數學建模 潔具流水時間設計答案 要求:以論文形式提交 包括論文名`作者名`中文摘要`內容`參考文獻`附錄

振惜水 節約水 保護水
--寫在6.5世界環境日
1972年6月5日~16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圍內研究保護人類環境的會議。這次會議提出了響遍世界的環境保護口號:只有一個地球!會議形成並公布了著名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Declaration of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簡稱《人類環境宣言》)和具有109條建議的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呼籲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全體人民,造福子孫後代而共同努力。從1972年開始,每年的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
2003年世界環境日主題"水--二十億人生命之所系"。這一主題旨在號召每個人行動起來,共同保護地球上最珍貴的生存資源--水。根據聯合國在今年3月16日"第三屆水資源論壇大會"召開之前發表的最新報告(《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對180個國家和地區的水資源豐富狀況做出排名,中國以平均每人每年擁有近2260立方米用水統計數字排在第128位。按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我國年缺水總量約為300~400億立方米。每年農田受旱面積700~2000萬公頃。全國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嚴重缺水。與此同時,水污染使水資源短缺問題變得更為突出,全國因污染不能飲用的地表水占監測水體的40%,流經城市的河段78%失去飲用水源價值。即使在南方城市,因污染導致的缺水量也占這些城市總缺水量的60%以上。合理利用水資源、切實保護水環境意義重大。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式,珍惜水、節約水、保護水刻不容緩。在國家要以完備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法律體系為保障,促進政府、用水單位和公眾的共同參與,通過法律、行政、經濟、技術和工程等措施,結合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實現全社會在生產和消費用水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水資源管理部門要結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建立基於水功能區達標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體系,對原有污染源排污量進行等量削減;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加快生活污染治理設施建設的速度,各司其職、團結合作、共同保護和管理水資源;在用水單位,要盡快實施清潔生產,切實保證"三同時"的貫徹落實,對廢污水作到依法按標准排放,並積極探索和運用削減廢污水排放量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作為公民要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貫穿對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意識,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我做起,以實際行動節約和保護有限的水資源。
願我們通過今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公平發展的積極行動者,使我們的祖國擁有一個安全而繁榮的未來。
人類對環境的保護歸根結底是基於保護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資源,保護人類生存發展的最起碼條件——保護水資源首當其沖。下面筆者就現代生產和生活中如何保護水資源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首先,要樹立惜水意識,開展水資源警示教育。長期以來,大多數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聚寶盆」,使用中揮霍浪費,不知道自覺珍[被屏蔽廣告]惜。其實,地球上水資源並不是用之不盡的,尤其是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並不豐富,地區分布也不均勻,而且年內變化莫測,年際差別很大,再加上污染嚴重,造成水資源更加緊缺的狀況,黃河水多處多次斷流就是生動體現。國家啟動「引黃工程」、「南水北調」等水資源利用課題,目的是解決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但更應引起我們深思:黃河水枯竭時到哪裡「引黃」?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調」?所以說,人們一定要建立起水資源危機意識,把節約水資源作為我們自覺的行為准則,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水資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須合理開發水資源,避免水資源破壞。水資源的開發包括地表水資源開發和地下水資源開發。水資源屬於國家所用,因此,生產和生活用水的開發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有關規定,作到全面規劃,統籌兼顧。在開采地下水的時候,由於各含水層的水質差異較大,應當分層開采;對已受污染的潛水和承壓水不得混合開采;對揭露和穿透水層的勘探工程,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嚴格做好分層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資源污染,保證水體自身持續發展。

現代水利工程,如防洪、發電、航運、灌溉、養殖供水等在發揮一種或多種經濟效益的同時,對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個流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圍內水資源破壞,因此,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對水利工程進行環境評價。我國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即進行環境評價,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編寫環境影響報告,對環境影響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編寫環境影響評價表。另外,一些采礦行業對水資源的破壞不容忽視,如煤炭開采中每采一噸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採煤3億噸計算,每年僅因採煤損失地下水資源高達2.5億立方米,並對地下水體地質構造造成極大的破壞。又如,無限度的亂砍亂伐,造成植被嚴重破壞,對水土保濕及水資源的地表埋藏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第三,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水資源浪費。有效節水的關鍵在於利用「中水」,實現水資源重復利用。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會范圍內通行,不僅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又能令社會形成一種珍惜水資源的良好風氣。目前,許多大中型企業已經開發利用中水,如霍州煤電集團各個礦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灑水和地面沖廁,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另外,利用經濟杠桿調節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由於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長流水現象發生,而有些地方會「捧碗祈天」,因此,必須安裝有效的水計量裝置,執行多用水多計費的原則,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城市用水定額管理是國際上通行的辦法,它是在科學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堅持分類對待的原則,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業用水、機關事業團體用水實行不同的水價,定額內平價,超額部分適當加價,以培養公民節約用水的習慣。

在節約用水資源的同時應避免無效浪費。北方的冬季,水管很容易凍裂,造成嚴重的漏水,應特別注意預防和檢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為了緩解水資源緊張的情況,除了大力抓好節約和保護水資源工作外,跨流域調水已經成為我國北方城市的必然選擇,跨流域調水必然帶來水資源供需關系的變化,所以水權交易必在實行;由於我國一直實行「福利水」制度,水沒有被當作一種經濟商品對待,所以,在水資源的配製上,市場機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當前應當轉變觀念,認識到水資源的自然屬性和商品屬性,遵循自然規律和價值規律,確實把水作為一種商品,合理應用市場機制配置水資源,減少資源浪費。

第四、進行水資源污染防治,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水體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兩部分,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工業廢水、工業垃圾、工業廢氣、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過不同滲透方式造成水資源的污染,長期以來,由於工業生產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環境事件屢見不鮮,它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極壞影響,因此,應當對生產、生活污水進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採取集中污水處理的途徑;工業企業必須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生產污水據其性質不同採用相應的污水處理措施。總之,我們必須堅決執行水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制度,必須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嚴格執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度,促進企業污水治理工作開展,最終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

水是地球生物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水資源是維系地球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因此,保護水資源是人類最偉大、最神聖的天職。
滿臉滄桑的老人面對濁臭的涑水河悲憤交加。作為汾河的支流,涑水河原本也很清澈,沒有它,就不會有山西運城今日的繁華。可如今,涑水河卻令人蒙羞———沉默的老人端著的不僅僅是一瓢污水,更是涑水河如泣如訴的呼救。

天真無邪的孩子指著暗渠中被偷偷排出的污水對大人說,因為有了它,井水不能喝了,洗頭還要掉頭發。這個年幼的孩子,小腦袋居然禿了頂。 掛滿枝頭的不是青翠欲滴的綠葉,不是累累的碩果,而是千萬只迎風飄揚、花花綠綠的塑料袋。它看上去是那樣洋洋得意,正是人類的劣跡成就了它們的張狂。

辛辛苦苦養的一池魚,一股污水傾瀉進來,最終只剩下養殖者的一聲嘆息和一池死魚。

濃煙滾滾的工廠、被沙塵掩埋了的村莊、被人類驅趕得流離失所的天上地下的生靈……《生命之歌———中國環境警示教育大型攝影展》今天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拉開帷幕。作為千瘡百孔的大自然的代言人,100多幅觸目驚心的照片在向人類吶喊。

攝影展是對中華環保世紀行活動開展10年後的一個全景式回顧,照片大多出自中華環保世紀行記者近年來的作品。過去的3650個日日夜夜,幾百位記者風雨兼程、辛勤耕耘,憑借著他們的職業敏感和強烈的責任心,用自己的鏡頭和筆,忠實地記錄了華夏大地生態環境變遷的歷史。

一幅幅揪動人心的照片在警示,地球,這個人類的家園,已經被人類自己毀得支離破碎。醒來吧!那些還在執迷不悟的破壞者。

展覽分為淮河吶喊、黃河歌謠、長江詠嘆、綠色變奏、藍色行板、金色合奏、希望所在等章節。

朝母親河走去,看見的是水塘龜裂,土地乾涸:沿黃用水已超過黃河水資源的承載能力,缺水嚴重。1972年至1998年,黃河有21年下游出現斷流,主河槽淤積加重。黃河下游的「地上懸河」越發危如累卵。

朝母親河走去,看見的是黑水肆虐流進母親河的動脈:近年來,黃河流域「十五小」污染企業發展迅猛,每年排入黃河干支流的污水量達42億立方米,污水日趨嚴重,很多河段流淌著的只是污水。

長江也是悲歌一曲。一片片一望無垠的黃沙地在哭泣痛訴:長江源的綠色在萎縮。據統計,長江源頭區草場退化達2.5萬多平方公里。由於受鼠害影響,10%已淪為「黑土灘」型次生裸地。人為的活動也加劇著草場的退化。據衛星遙感測定,青海省草場面積正以每年200萬畝的速度退化,而青海省草場載畜量卻以每年3%的速度增長。

許多參觀者被這幅照片震動了:數不清的藏羚羊的頭顱被堆在一起!

藏羚羊被稱為「高原精靈」,生活在「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無人區,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50年前,在可可西里生活的藏羚羊有近百萬頭,當人們發現了它驚人的經濟價值(在國際市場上,一條藏羚羊羊絨披肩標價1.1萬美元,最高價甚至可以賣到4萬美元)後,幾十年間,藏羚羊竟瀕臨滅絕,現在僅剩下5萬只。據說,在盜獵最猖狂的1990年至1998年間,每年就有兩萬只藏羚羊倒在盜獵者的槍口下。為了羊絨披肩的高額利潤,至今仍有盜獵者鋌而走險。

在雲南迪慶天寶山上,有一大片林木被伐光的山地,一棵棵齊腰高、已經發黑的樹樁如同一塊塊墓碑,默默地立在青翠的草甸上。

那裡原本是一片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雖然在上個世紀末大規模的砍伐已被制止,但經過20多年肆無忌憚的砍伐,迪慶到底毀掉了多少原始森林,又有誰能說清楚?

海河、遼河、淮河、黃河、松花江、長江和珠江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國有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氣質量超過三級標准。酸雨、沙塵暴盤旋在我們周圍揮之不去。

萬裏海疆形勢也不容樂觀,赤潮年年如期而至。在美麗的渤海灣,濁流迸濺,海面上漂浮的油污像一柄黑色火炬要燒毀海洋里的生命。

生態破壞愈演愈烈,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湖泊萎縮、生物多樣性銳減,生態環境已經脆弱得不堪一擊。

年近古稀的曲格平是中國環境保護最早的吶喊者之一。老人在每一幅照片前都駐足觀看。他動情地說:「中國的生態環境保護依然任重道遠,社會大眾趕快行動起來吧!
水——20億人生命的源泉;水——世間萬物生存的希望;水——人類最渴望的目標。然而,這樣可貴、神聖的生命之水,卻因為人類的自私,人類的貪婪,在人類的摧殘下,毀壞了一切。

慢慢的,慢慢的,世界上缺水的國家,缺水的省、市、自治區越來越多。目前,世界上就有335000000人沒有足夠的水。隨著科學事業的逐漸發展,廠房高樓的逐漸增多,水短缺問題越來越嚴重。隨著人類的破壞,原來的那個蔚藍色的「水晶球」已經不再明澈,不再蔚藍了,即將乾枯。
雖然地球71%表面覆蓋的是水,但是其實淡水資源只佔了地球總水量的2%左右,而可被人類利用的淡水總量只佔地球上總水量的十萬分之三,占淡水總蓄量的0.34%。由此可見,地球上可被利用的水並沒有人類想像的那麼多,如果讓它們繼續遭到人類的摧殘,早晚有一天,它會消失的。因此,我們應該保護水資源,為保護水資源盡到自己的一份力。
雖然我還是一個12歲的小學生,但我要用我手中的那支神聖的筆,呼籲大家保護水資源。

水的自述
我是水,純凈的、美麗的、清雅的、高尚的水,我從雪地來,我從山中來,慢慢地、緩緩地,穿透高山,跨過平原,匯入大海。
我是水,晶瑩的雪,是我的前身,甜甜的雨,是我的兄弟,苦澀的淚,是我的姐妹。我的足跡遍布地球,我的臂膀愛撫著每個角落。
只因為有了我,生命才會如此完美;只因為有了我,世間萬物才如此完善。我不但是田地豐厚的「營養品」,是農作物的「增長劑」,更是人類必有的東西。淘米洗菜需要我,洗衣灌溉需要我,人們渴時喝的是我,臟時洗的是我,急時用的是我,但是不斷破壞的也是我。
我給人類帶來了幸福,可人類為什麼這樣對我?我默默地,無私地哺育著大地。我在山的腰間潺潺流動,在草原的中間快樂奔騰,在大海的懷抱中洶涌澎湃。我是善良的、忠誠的。我把一切都奉獻給人類,面對人類的冷漠無情,我會不由自主地發怒,泛濫成災,能夠主宰萬物的是人物,可破壞生態環境,也是人類當今中國正面臨著兩大問題:一是資源問題,二是環境問題,其中資源問題中,中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是世界人均佔有量的一半。環境問題中,我的污染程度更是不言而喻了,我受到「侵犯」,就會影響水生物和家作物的生長,增加疾病疾病的傳播,危害人體的健康。因此,保護環境是刻不容緩的事實,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是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捷徑。人類只有一個家園,請愛護這個唯一的搖籃。
因此,我希望得到人類的珍惜,更希望得到人類的保護。請停手吧,不要再折騰我了!

青山綠水今何在?
幕幕往事,還是易如反掌地時時浮現。
記憶中的家鄉的水,很美!平淌靜如畫,與青山相互照應,所以青如山之綠;有的會成溪,隨處可見。那便是家鄉的水。
當你伸出手輕撫它時,它便從手指間滑過,柔柔的,清涼可人。在我第一次到那的時候,天天到那兒去用那水洗臉。那時正是炎夏,我便和爸爸在裡面游泳。「撲咚!」一聲跳進水裡,頓時洗去了所有的疲憊,清涼遍布全身,猶如在人間天堂一般。
又一次,在五年之後,我和爸爸、奶奶再次來到了這里。一到河邊,就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我竟難以相信這就是我深深難忘的家鄉水。
還有湖南著名的湘江也是
聽父母說,以前,湘江水特別明澈,一到炎夏就有很多人來游泳。人們親切的稱它為「綠色之河」。
然而現在,古老的湘江已經被吞噬了,只見河面上浮滿了塑料、葯瓶、白色污染……發出令人惡心的臭味。享有「綠色之河」之稱的湘江已成為了一條「死河」。
忽然,我明白了,今日的人們一味的追求發展,而忽視了保護環境,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
整條河上回響起河水的嘆息聲:「人們摧殘了我的軀體!」
唉!青山綠水今何在?

如果失去水……
人們啊人們!
如果失去了水,你喝什麼?用什麼來灌溉每一寸土地,用什麼來滋潤每一株小草?如果沒有如此美麗的水,又哪來蘇軾的千古佳句「水光瀲灧晴方好」?如果沒有水,世間萬物又何在?
當我們面對這樣的水時,您還會歌頌它的美麗,感嘆它的生機嗎?面對擺在眼前的事實,難道還不足以給人們敲響水之患的警鍾,敲醒人們的覺悟嗎?
俗話說:「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人們,難道真的要讓最後一滴水成為人類傷心欲絕、悔恨覺悟的眼淚嗎?請不要失去了後才懂得它的珍貴,到那時候恐怕後悔也沒用了。
請珍惜每一滴水吧!不要再對其進行糟踏了。就把這當作給水的報答吧!

⑺ 事關土地、戶籍、人才的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出台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向縱深發展,一起來看!

(一)支持完善資源市場化交易機制。

支持試點地區完善電力市場化交易機制,提高電力中長期交易簽約履約質量,開展電力現貨交易試點,完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

按照股權多元化原則,加快電力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造,推動電力交易機構獨立規范運行,實現電力交易組織與調度規范化。

深化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逐步構建儲氣輔助服務市場機制。

完善礦業權競爭出讓制度,建立健全嚴格的勘查區塊退出機制,探索儲量交易。

(二)支持構建綠色要素交易機制。

在明確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等基礎上,支持試點地區進一步健全碳排放權、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等交易機制,探索促進綠色要素交易與能源環境目標指標更好銜接。

探索建立碳排放配額、用能權指標有償取得機制,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

探索開展資源環境權益融資

探索建立綠色核算體系、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以及政府、企業和個人綠色責任賬戶

⑻ 有關水資源的資料

振惜水 節約水 保護水
--寫在6.5世界環境日
1972年6月5日~16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圍內研究保護人類環境的會議。這次會議提出了響遍世界的環境保護口號:只有一個地球!會議形成並公布了著名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Declaration of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簡稱《人類環境宣言》)和具有109條建議的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呼籲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全體人民,造福子孫後代而共同努力。從1972年開始,每年的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
2003年世界環境日主題"水--二十億人生命之所系"。這一主題旨在號召每個人行動起來,共同保護地球上最珍貴的生存資源--水。根據聯合國在今年3月16日"第三屆水資源論壇大會"召開之前發表的最新報告(《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對180個國家和地區的水資源豐富狀況做出排名,中國以平均每人每年擁有近2260立方米用水統計數字排在第128位。按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我國年缺水總量約為300~400億立方米。每年農田受旱面積700~2000萬公頃。全國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嚴重缺水。與此同時,水污染使水資源短缺問題變得更為突出,全國因污染不能飲用的地表水占監測水體的40%,流經城市的河段78%失去飲用水源價值。即使在南方城市,因污染導致的缺水量也占這些城市總缺水量的60%以上。合理利用水資源、切實保護水環境意義重大。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式,珍惜水、節約水、保護水刻不容緩。在國家要以完備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法律體系為保障,促進政府、用水單位和公眾的共同參與,通過法律、行政、經濟、技術和工程等措施,結合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實現全社會在生產和消費用水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水資源管理部門要結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建立基於水功能區達標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體系,對原有污染源排污量進行等量削減;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加快生活污染治理設施建設的速度,各司其職、團結合作、共同保護和管理水資源;在用水單位,要盡快實施清潔生產,切實保證"三同時"的貫徹落實,對廢污水作到依法按標准排放,並積極探索和運用削減廢污水排放量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作為公民要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貫穿對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意識,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我做起,以實際行動節約和保護有限的水資源。
願我們通過今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公平發展的積極行動者,使我們的祖國擁有一個安全而繁榮的未來。
人類對環境的保護歸根結底是基於保護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資源,保護人類生存發展的最起碼條件——保護水資源首當其沖。下面筆者就現代生產和生活中如何保護水資源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首先,要樹立惜水意識,開展水資源警示教育。長期以來,大多數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聚寶盆」,使用中揮霍浪費,不知道自覺珍[被屏蔽廣告]惜。其實,地球上水資源並不是用之不盡的,尤其是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並不豐富,地區分布也不均勻,而且年內變化莫測,年際差別很大,再加上污染嚴重,造成水資源更加緊缺的狀況,黃河水多處多次斷流就是生動體現。國家啟動「引黃工程」、「南水北調」等水資源利用課題,目的是解決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但更應引起我們深思:黃河水枯竭時到哪裡「引黃」?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調」?所以說,人們一定要建立起水資源危機意識,把節約水資源作為我們自覺的行為准則,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水資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須合理開發水資源,避免水資源破壞。水資源的開發包括地表水資源開發和地下水資源開發。水資源屬於國家所用,因此,生產和生活用水的開發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有關規定,作到全面規劃,統籌兼顧。在開采地下水的時候,由於各含水層的水質差異較大,應當分層開采;對已受污染的潛水和承壓水不得混合開采;對揭露和穿透水層的勘探工程,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嚴格做好分層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資源污染,保證水體自身持續發展。

現代水利工程,如防洪、發電、航運、灌溉、養殖供水等在發揮一種或多種經濟效益的同時,對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個流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圍內水資源破壞,因此,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對水利工程進行環境評價。我國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即進行環境評價,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編寫環境影響報告,對環境影響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編寫環境影響評價表。另外,一些采礦行業對水資源的破壞不容忽視,如煤炭開采中每采一噸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採煤3億噸計算,每年僅因採煤損失地下水資源高達2.5億立方米,並對地下水體地質構造造成極大的破壞。又如,無限度的亂砍亂伐,造成植被嚴重破壞,對水土保濕及水資源的地表埋藏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第三,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水資源浪費。有效節水的關鍵在於利用「中水」,實現水資源重復利用。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會范圍內通行,不僅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又能令社會形成一種珍惜水資源的良好風氣。目前,許多大中型企業已經開發利用中水,如霍州煤電集團各個礦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灑水和地面沖廁,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另外,利用經濟杠桿調節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由於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長流水現象發生,而有些地方會「捧碗祈天」,因此,必須安裝有效的水計量裝置,執行多用水多計費的原則,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城市用水定額管理是國際上通行的辦法,它是在科學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堅持分類對待的原則,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業用水、機關事業團體用水實行不同的水價,定額內平價,超額部分適當加價,以培養公民節約用水的習慣。

在節約用水資源的同時應避免無效浪費。北方的冬季,水管很容易凍裂,造成嚴重的漏水,應特別注意預防和檢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為了緩解水資源緊張的情況,除了大力抓好節約和保護水資源工作外,跨流域調水已經成為我國北方城市的必然選擇,跨流域調水必然帶來水資源供需關系的變化,所以水權交易必在實行;由於我國一直實行「福利水」制度,水沒有被當作一種經濟商品對待,所以,在水資源的配製上,市場機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當前應當轉變觀念,認識到水資源的自然屬性和商品屬性,遵循自然規律和價值規律,確實把水作為一種商品,合理應用市場機制配置水資源,減少資源浪費。

第四、進行水資源污染防治,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水體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兩部分,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工業廢水、工業垃圾、工業廢氣、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過不同滲透方式造成水資源的污染,長期以來,由於工業生產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環境事件屢見不鮮,它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極壞影響,因此,應當對生產、生活污水進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採取集中污水處理的途徑;工業企業必須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生產污水據其性質不同採用相應的污水處理措施。總之,我們必須堅決執行水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制度,必須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嚴格執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度,促進企業污水治理工作開展,最終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

水是地球生物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水資源是維系地球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因此,保護水資源是人類最偉大、最神聖的天職。
滿臉滄桑的老人面對濁臭的涑水河悲憤交加。作為汾河的支流,涑水河原本也很清澈,沒有它,就不會有山西運城今日的繁華。可如今,涑水河卻令人蒙羞———沉默的老人端著的不僅僅是一瓢污水,更是涑水河如泣如訴的呼救。

天真無邪的孩子指著暗渠中被偷偷排出的污水對大人說,因為有了它,井水不能喝了,洗頭還要掉頭發。這個年幼的孩子,小腦袋居然禿了頂。 掛滿枝頭的不是青翠欲滴的綠葉,不是累累的碩果,而是千萬只迎風飄揚、花花綠綠的塑料袋。它看上去是那樣洋洋得意,正是人類的劣跡成就了它們的張狂。

辛辛苦苦養的一池魚,一股污水傾瀉進來,最終只剩下養殖者的一聲嘆息和一池死魚。

濃煙滾滾的工廠、被沙塵掩埋了的村莊、被人類驅趕得流離失所的天上地下的生靈……《生命之歌———中國環境警示教育大型攝影展》今天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拉開帷幕。作為千瘡百孔的大自然的代言人,100多幅觸目驚心的照片在向人類吶喊。

攝影展是對中華環保世紀行活動開展10年後的一個全景式回顧,照片大多出自中華環保世紀行記者近年來的作品。過去的3650個日日夜夜,幾百位記者風雨兼程、辛勤耕耘,憑借著他們的職業敏感和強烈的責任心,用自己的鏡頭和筆,忠實地記錄了華夏大地生態環境變遷的歷史。

一幅幅揪動人心的照片在警示,地球,這個人類的家園,已經被人類自己毀得支離破碎。醒來吧!那些還在執迷不悟的破壞者。

展覽分為淮河吶喊、黃河歌謠、長江詠嘆、綠色變奏、藍色行板、金色合奏、希望所在等章節。

朝母親河走去,看見的是水塘龜裂,土地乾涸:沿黃用水已超過黃河水資源的承載能力,缺水嚴重。1972年至1998年,黃河有21年下游出現斷流,主河槽淤積加重。黃河下游的「地上懸河」越發危如累卵。

朝母親河走去,看見的是黑水肆虐流進母親河的動脈:近年來,黃河流域「十五小」污染企業發展迅猛,每年排入黃河干支流的污水量達42億立方米,污水日趨嚴重,很多河段流淌著的只是污水。

長江也是悲歌一曲。一片片一望無垠的黃沙地在哭泣痛訴:長江源的綠色在萎縮。據統計,長江源頭區草場退化達2.5萬多平方公里。由於受鼠害影響,10%已淪為「黑土灘」型次生裸地。人為的活動也加劇著草場的退化。據衛星遙感測定,青海省草場面積正以每年200萬畝的速度退化,而青海省草場載畜量卻以每年3%的速度增長。

許多參觀者被這幅照片震動了:數不清的藏羚羊的頭顱被堆在一起!

藏羚羊被稱為「高原精靈」,生活在「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無人區,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50年前,在可可西里生活的藏羚羊有近百萬頭,當人們發現了它驚人的經濟價值(在國際市場上,一條藏羚羊羊絨披肩標價1.1萬美元,最高價甚至可以賣到4萬美元)後,幾十年間,藏羚羊竟瀕臨滅絕,現在僅剩下5萬只。據說,在盜獵最猖狂的1990年至1998年間,每年就有兩萬只藏羚羊倒在盜獵者的槍口下。為了羊絨披肩的高額利潤,至今仍有盜獵者鋌而走險。

在雲南迪慶天寶山上,有一大片林木被伐光的山地,一棵棵齊腰高、已經發黑的樹樁如同一塊塊墓碑,默默地立在青翠的草甸上。

那裡原本是一片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雖然在上個世紀末大規模的砍伐已被制止,但經過20多年肆無忌憚的砍伐,迪慶到底毀掉了多少原始森林,又有誰能說清楚?

海河、遼河、淮河、黃河、松花江、長江和珠江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國有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氣質量超過三級標准。酸雨、沙塵暴盤旋在我們周圍揮之不去。

萬裏海疆形勢也不容樂觀,赤潮年年如期而至。在美麗的渤海灣,濁流迸濺,海面上漂浮的油污像一柄黑色火炬要燒毀海洋里的生命。

生態破壞愈演愈烈,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湖泊萎縮、生物多樣性銳減,生態環境已經脆弱得不堪一擊。

年近古稀的曲格平是中國環境保護最早的吶喊者之一。老人在每一幅照片前都駐足觀看。他動情地說:「中國的生態環境保護依然任重道遠,社會大眾趕快行動起來吧!
水——20億人生命的源泉;水——世間萬物生存的希望;水——人類最渴望的目標。然而,這樣可貴、神聖的生命之水,卻因為人類的自私,人類的貪婪,在人類的摧殘下,毀壞了一切。

慢慢的,慢慢的,世界上缺水的國家,缺水的省、市、自治區越來越多。目前,世界上就有335000000人沒有足夠的水。隨著科學事業的逐漸發展,廠房高樓的逐漸增多,水短缺問題越來越嚴重。隨著人類的破壞,原來的那個蔚藍色的「水晶球」已經不再明澈,不再蔚藍了,即將乾枯。
雖然地球71%表面覆蓋的是水,但是其實淡水資源只佔了地球總水量的2%左右,而可被人類利用的淡水總量只佔地球上總水量的十萬分之三,占淡水總蓄量的0.34%。由此可見,地球上可被利用的水並沒有人類想像的那麼多,如果讓它們繼續遭到人類的摧殘,早晚有一天,它會消失的。因此,我們應該保護水資源,為保護水資源盡到自己的一份力。
雖然我還是一個12歲的小學生,但我要用我手中的那支神聖的筆,呼籲大家保護水資源。

水的自述
我是水,純凈的、美麗的、清雅的、高尚的水,我從雪地來,我從山中來,慢慢地、緩緩地,穿透高山,跨過平原,匯入大海。
我是水,晶瑩的雪,是我的前身,甜甜的雨,是我的兄弟,苦澀的淚,是我的姐妹。我的足跡遍布地球,我的臂膀愛撫著每個角落。
只因為有了我,生命才會如此完美;只因為有了我,世間萬物才如此完善。我不但是田地豐厚的「營養品」,是農作物的「增長劑」,更是人類必有的東西。淘米洗菜需要我,洗衣灌溉需要我,人們渴時喝的是我,臟時洗的是我,急時用的是我,但是不斷破壞的也是我。
我給人類帶來了幸福,可人類為什麼這樣對我?我默默地,無私地哺育著大地。我在山的腰間潺潺流動,在草原的中間快樂奔騰,在大海的懷抱中洶涌澎湃。我是善良的、忠誠的。我把一切都奉獻給人類,面對人類的冷漠無情,我會不由自主地發怒,泛濫成災,能夠主宰萬物的是人物,可破壞生態環境,也是人類當今中國正面臨著兩大問題:一是資源問題,二是環境問題,其中資源問題中,中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是世界人均佔有量的一半。環境問題中,我的污染程度更是不言而喻了,我受到「侵犯」,就會影響水生物和家作物的生長,增加疾病疾病的傳播,危害人體的健康。因此,保護環境是刻不容緩的事實,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是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捷徑。人類只有一個家園,請愛護這個唯一的搖籃。
因此,我希望得到人類的珍惜,更希望得到人類的保護。請停手吧,不要再折騰我了!

青山綠水今何在?
幕幕往事,還是易如反掌地時時浮現。
記憶中的家鄉的水,很美!平淌靜如畫,與青山相互照應,所以青如山之綠;有的會成溪,隨處可見。那便是家鄉的水。
當你伸出手輕撫它時,它便從手指間滑過,柔柔的,清涼可人。在我第一次到那的時候,天天到那兒去用那水洗臉。那時正是炎夏,我便和爸爸在裡面游泳。「撲咚!」一聲跳進水裡,頓時洗去了所有的疲憊,清涼遍布全身,猶如在人間天堂一般。
又一次,在五年之後,我和爸爸、奶奶再次來到了這里。一到河邊,就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我竟難以相信這就是我深深難忘的家鄉水。
還有湖南著名的湘江也是
聽父母說,以前,湘江水特別明澈,一到炎夏就有很多人來游泳。人們親切的稱它為「綠色之河」。
然而現在,古老的湘江已經被吞噬了,只見河面上浮滿了塑料、葯瓶、白色污染……發出令人惡心的臭味。享有「綠色之河」之稱的湘江已成為了一條「死河」。
忽然,我明白了,今日的人們一味的追求發展,而忽視了保護環境,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
整條河上回響起河水的嘆息聲:「人們摧殘了我的軀體!」
唉!青山綠水今何在?

如果失去水……
人們啊人們!
如果失去了水,你喝什麼?用什麼來灌溉每一寸土地,用什麼來滋潤每一株小草?如果沒有如此美麗的水,又哪來蘇軾的千古佳句「水光瀲灧晴方好」?如果沒有水,世間萬物又何在?
當我們面對這樣的水時,您還會歌頌它的美麗,感嘆它的生機嗎?面對擺在眼前的事實,難道還不足以給人們敲響水之患的警鍾,敲醒人們的覺悟嗎?
俗話說:「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人們,難道真的要讓最後一滴水成為人類傷心欲絕、悔恨覺悟的眼淚嗎?請不要失去了後才懂得它的珍貴,到那時候恐怕後悔也沒用了。
請珍惜每一滴水吧!不要再對其進行糟踏了。就把這當作給水的報答吧!
http://www.xxsxx.net/water/

閱讀全文

與水權交易所單位性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8年3月棉花進口匯率 瀏覽:930
工行貴金屬費黃金用 瀏覽:414
期貨怎樣看平均線 瀏覽:855
增強財務杠桿彈性的措施 瀏覽:986
提請召開股東大會文件範文 瀏覽:88
企業中國人民銀行外匯備案 瀏覽:905
杠桿最大力臂 瀏覽:763
總統大選貴金屬 瀏覽:220
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對策 瀏覽:637
期貨投機度計算 瀏覽:649
西安注冊金融類公司 瀏覽:985
南京期貨交易所 瀏覽:373
pg外匯集團公司 瀏覽:977
甘谷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 瀏覽:250
金融機構疫情期間 瀏覽:970
1月23日日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48
股票澳優奶粉 瀏覽:567
立信理財為什麼收益那麼高 瀏覽:576
瀏陽市中小企業融資擔保 瀏覽:639
基金跟理財產品哪個銀行好申請 瀏覽: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