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巴菲特告訴你:為什麼資本都偏愛保險業
因為賺錢呀!
許多准備投資保險業的企業都將伯克希爾作為一種可以復制的商業模式,實際上對於保險公司利潤來源的理解經常走偏。眾所周知,巴菲特用於投資的資金來源於保險公司的浮存金,在綜合成本率低於100%時,浮存金成本可能為負。同時獲得承保利潤和可用於投資的浮存金,是所有希望通過保險業務打造投資平台的企業家夢想,但巴菲特堅持把保單價格定在盈利或至少盈虧平衡的水平上。
伯克希爾的保險產品主要為風險保障業務,從不涉獵短期理財及違反保險經營原則的「噱頭」業務,從而減少了非保障性業務對於其保險板塊可能形成的財務管理壓力和相關風險。應該說,從保險到投資的模式並沒有特殊魅力,有了保險牌照並不意味可以帶來超額收益,只有規范經營形成承保利潤,才能形成源源不斷的「浮存金」。
B. 保險為什麼會有浮存金
浮存金並不是只有保險行業有,比如某企業簽發支票給收票人,從收票人收到支票,到銀行將款劃出企業賬戶這段時間,支票上的資金就屬於企業的浮存金。當然,和保險浮存金相比,這類浮存金存在時間較短,沒有太大作用。
保險浮存金是指客戶向保險公司繳納的保費,這筆資金不屬於保險公司的資產但是會體現在報表中,屬於保險公司的債務,當保險客戶出險時,要拿出來付給客戶進行理賠。保險公司哪家強,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最新榜單!全國十大保險公司排名
客戶繳納保費後,保險公司在留有一定比例的近期理賠和支付金額後,其餘的浮存金可以拿去投資賺取收益。
談到保險浮存金,就要說到股神巴菲特,因為這個名詞就是他發明的。
2013年,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這樣解釋浮存金:「保險公司現在收取保費並在以後理賠,這種現在收集保費並等到以後才可能理賠的模式讓我們持有一大筆錢——我一直叫它『浮存金』」。
巴菲特認為,保險浮存金有兩個作用,它是一筆負利率資金,同時還是一個投資杠桿。一家保險公司在今天收取保費,承諾在未來某個時間支付賠償金,在賠償金付出之前,它就是巴菲特的投資資金。
這種融資方式不僅不用付利息,實際上還相當於從保險客戶那裡「借錢」獲得了利息,因為這些借款讓巴菲特擁有了更多的投資資金,零成本甚至是負成本的浮存金,放大了投資杠桿,有助於提高投資收益。
當然,杠桿只是投資的工具,投什麼、如何投才是真正的投資能力。即使一家保險企業成功創造了數量巨大的浮存金,投資能否成功才是真正的關鍵,很多投資者都試圖復制巴菲特的成功模式,卻發現很難。巴菲特模式除了有長期的低成本資金來源,還要有他鑒別優秀企業的能力以及他無人能及的對企業價值的評估本領。
在我國嚴格的監管體系下,保險公司是不能如此運用浮存金的,巨大的保險浮存金如果使用不當,完全可能造成保險公司巨虧甚至倒閉,所以監管部門規定,國內保險資金投資於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上限為20%。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我們現階段的資本市場上,大規模資金的長期投資確實也很難。
C. 巴菲特是投資股票的。有沒有成立一家公司的必要呀。
成立的公司是為了集合其他人的資金進行投資甚至收購
D. 按巴菲特理論,中國股票應該買哪支
巴菲特沒有理論,只有理念跟操作模式……所謂的理論都是自認為懂他的人編出來的書……巴菲特目前都不是單純的買股票了,他通過二級市場買入股票並舉牌,或直接通過定增、並購等途徑去進入董事會,接著控股乃至影響一家企業的發展和成長……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級市場的「股權投資」,而不是二級市場的「證券股票投資」……再者,他的投資基礎是其收購的「保險公司」源源不斷為其提供保險浮存金,低利率乃至負利率………………目前國內學他這種模式的主要有郭廣昌的「復星集團」還有近年來才殺出來的「安邦集團」
E. 有哪些驚嘆到你的股票操作神人,他們是如何做的
炒股炒了十多年了,也認識幾個難兄難弟,有天一兄弟突然說他要退出炒股了,問他咋回事,這才知道他手裡一個攥了五年的股票是時候賣了,聽說單這一個,就賺了兩百多萬。
F. 巴菲特喜歡投資銀行股嗎
哈哈~巴菲特不是特別鍾情銀行股,因為在他投資的股票裡面,就有一家銀行是巴菲特長期持有的,那就是美國運通銀行。極力擁護品牌特許權的巴菲特,非常喜歡美國運通的信用卡與旅行支票業務,且斷言該公司具備難以攻克的實力,其強度足以使該公司渡過這個危機,巴菲特早就了解利用別人錢財的原則,他知道美國運通之所以能夠成為優良的企業,是因為該公司的旅行支票使他握有龐大的浮存金。
巴菲特明白,相當於低利貸款的浮存金,具有相當的價值,因此他四處奔走,以確保籠罩美國運通的烏雲,不至於影響到該公司本身,在奧馬哈的餐廳與其它商店,他會站在收款機後面偷窺,看看一般人還用不用美國運通卡及其旅行支票。
經過一番觀察之後,他發現商家還是照樣接受美國運通卡,正因為美國運通卡仍能發行無阻,而且這個金融帝國依然毫發無損,所以巴菲特便購入該公司價格一蹶不振的股票,1964年,他以巴菲特合夥企業凈值的40%,約當一千三百萬美元,購買美國運通5%的股票,當時該公司股價從每股65美元跌到35美元。
此舉違反了他自訂的原則,亦即不用超過合夥事業25%的資金投資單一標的,但是在這之後,他又重寫另一項規定,亦即可以在績優公司暫受頓銼時購入其股票,在接下來兩年之間,美國運通的股價翻升了三倍,根據資料顯示,巴菲特合夥企業在出售這批股票時,獲利二千萬美元,但是巴菲特的獲利顯然不止於此,因為上述資料指出,巴菲特在購入美國運通股票兩年之後賣出,但是巴菲特曾經告訴奧馬哈世界前鋒報,他持有美國運通股票達四年之久,美國運通的股票在五年之間,從每股35美元漲到189美元,巴菲特給我們的啟示是,當績優公司面臨危機時,不妨多瞧幾眼。
G. 保險業的「浮存金」都是免費的嗎
我不看好中國保險業的未來。沒有投資價值。理由
1,保險業進入容易退出難,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2,保險業高度依賴經營者的理性,而人是最不可靠的。
3,中國保險公司投資股票比例目前不能超過10%,浮存金不能充分利用。
4,中國保險公司有混業經營趨勢,從而使風險不可控。
5,現在的高速發展帶來的風險必然在某一天集中爆發。
6,中國保險公司凈資產收益率一直不高。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H. 如何像巴菲特一樣炒股
首先你得明白股價何時算高,何時算低。巴菲特的策略眾所周知,就是低買高賣,長期持股。大多數人都過不了低買這個坎。你需要藉助一些手段,比如像行業情況、公司運營情況、國家政策、國際形勢等等來綜合判斷。股價低,代表當前大多數人不太認可這個公司,仔細考慮未來是不是能夠有很多人認同?什麼理由讓別人認同?如果沒人認同,賣的總比買的多,股價是不會漲上去的。既然是價值投資,就要拋棄一些投機性強的方法,比如K線分析、技術指標。這些不是不可以用,當你想買入某隻股票的時候,大可以通過K線分析等確認一個較好的買點。買入以後,就要完全拋棄這些指標,不以其作為賣出的標准。另外就是心態,短期漲跌與你無關。如果股價下跌嚴重,你認定自己的決策是錯誤的話,認賠出局。反之,如果認定策略無誤,大可以放平心態安心持有。另外,投資技巧不是一兩天可以練出來的,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像「我這輩子不碰股票了」這種心理是不可有的。
I. 巴菲特哪裡來有不斷買入的資金
很多投資者都試圖復制巴菲特的成功模式,巴菲特模式除了要找到可以長期持有幾十年的好公司,還要有長期的低成本資金來源,對於巴菲特來說,這筆長期資金無疑就是伯克希爾的保險浮存金.
保險業務的浮存金是指客戶繳納的保費,這筆資金不屬於保險公司但是會體現在報表中。在伯克希爾歷年的年報和巴菲特相關書籍中,都曾多次提到保險浮存金,並認為獲得零成本甚至是負成本的保險浮存金是伯克希爾核心競爭力之一.
近幾年,伯克希爾保險浮存金規模都在600多億美元。顯然零成本的浮存金的使用,放大了投資杠桿,有益於提高投資收益,另一方面浮存金畢竟是負債,杠桿是雙刃劍,使用的不好也可能加大虧損。
也有不少投資者質疑,在剔除了浮存金因素之後,巴菲特年化投資收益率只有13%多,而事實上,即使能連續四十多年保持13%多的年化收益也已經是明星級的水平了。
國內保險公司不能如此運用浮存金一個重要原因是保險資金投資受法規限制,國內保險資金投資於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不能超過該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20%。其次,巨大的保險浮存金如果使用不當,完全可能造成保險公司巨虧甚至倒閉。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我們這個市場上,大規模資金的長期投資確實很難。
J. 中國平安股價三年內必翻數倍
保險公司最根本的是收取保戶的保費,當保戶發生保險條款約定的情況時,保險公司就支付保戶賠償費用。但收取保費到賠付之間一般有個較長的時間差,在此期間,存在一筆可供保險公司使用的錢,這就是浮存金。 對於保險公司,浮存金是有正的成本的或者負的成本的,一般衡量的指標就是綜合成本率。 是指財產保險公司或再保險公司的賠付比率和費用率的總和,低於100%的綜合成本率一般表示存在承保盈利,高於100%的綜合成本率一般表示存在承保損失。 如果綜合成本率是110%,就是說保險公司浮存金成本率是10%,使用這筆錢,需要每年支付10%的成本,保險公司用這筆錢進行組合投資,存入銀行、投資債券、物業、股票等,如果能取得10%以上的收益,保險公司一般是盈利的,否則將出現虧損。其實這個時候浮存金的意義已經不大,因為保險公司如果能借到銀行長期貸款,利率還低於這個值。 保險市場在快速發展的初期,往往競爭並不激烈。如果企業經營不出現大的問題的話,一般會出現承保收益,綜合成本率低於100%(但也可能盲目擴張,保單設計風險過大的情況等)。但保險業註定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如果政府准入門檻寬松、管制寬松的情況下),隨著市場的飽和、競爭激烈程度的增加,保險業出現承保損失的情況將很普遍。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產品很難有差異化,各公司間的保單差異不大,並且被模仿的速度很快,更改成本不高; 二是品牌對消費者的影響不大,難以產生溢價,消費者對價格還是比較敏感,除非出現大的行業動盪,出現大量保險公司破產的情況,這時管理水平高或者實力強大的的保險公司的保單可以出現較大的溢價; 三是保險公司具有走向歧途的傾向,保單成本的後效性短期內很難預測,保險公司每年的業績計算都具有估計、預測的成分,不是全部基於現實發生的情況計算利潤或損失,因為很多保單要過好多年才進行賠付,短期內不可能知道真正的成本。 問題是由於對市場份額的競爭、對公司股價的表現的追求、對企業經理人的短期激勵措施、對業務人員的績效考核等原因,往往過於關注保費的增長,而容易忽略獲得保費的成本;另外, 更嚴重的因素可能是,企業所有者或者主管對自己投資能力過於自信,認為通過投資收益足可以彌補浮存金過高的成本,但股市一旦出現瘋狂下跌的情況,保險公司的業績將飛流直下,甚至是巨額虧損。 目前,我國有100多家保險公司,並且有60多家外資企業。預計未來競爭激烈程度將越來越高。近幾年,中國平安的綜合成本率已經超過100%,但一般在105%以內。08年上半年,由於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綜合成本率達到110%。 弱化監管,對整個行業的投資者來講,可能就是最壞的消息。 保險業有自己的獨特優勢是很困難的,一般企業都沒有。 1、資金雄厚, 綜合承保能力很強 。(中國人壽比較像,但管理很不能讓人放心)2、低成本優勢。 就中國平安來說,還看不到這方面的特徵。 3、公司非常優秀的管理層(或者人)。 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時候,保單價格過低的時候,公司管理層要堅決放棄部分保單,甚至縮減市場份額,不能盲目擴張;另外,公司管理層要具有一流的資產配置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目前,仍看不出哪個公司明顯的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