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cisco公司的發展史
1994年08月,思科系統公司北京辦事處成立,隨後在上海(1995年9月)、廣州(1996年3月)和成都(1996年5月)設立了辦事處。
1998年06月,思科系統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翰·錢伯斯先生首次以思科CEO身份訪問中國大陸,並在清華大學做主題演講。
1998年09月思科系統(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並在北京建立了網路技術實驗室。
1998年09月,思科系統公司董事長約翰·摩格里奇訪問上海,宣布與復旦大學合作建立中國首家思科網路技術學院。
2001年1月,思科系統公司宣布將在中國新建「最後一公里」接入技術實驗室和IP語音技術實驗室。
2003年03月,信息產業部授予思科系統(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電子政務推薦企業」稱號。
2003年06月,SARS在中國爆發,思科向衛生部及中國疾病控制中心捐贈價值2150萬元人民幣的設備和服務,協助建設國家、省、市、縣四級防疫專網。
2004年01月,教育部授予思科系統公司「捐資助教特殊貢獻獎」。
2004年03月中國第一個下一代互聯網主幹網CERNET2(第二代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在北京宣布開通,此次建成的CERNET2是全球最大的IPv6試驗網,採用思科IPv6設備,連接廣州、上海和北京,總長6000公里,帶寬2.5G。
(1)獲思科股票擴展閱讀
思科公司的企業文化
公司願景
改變現在網路的局限性,讓網路成為最時尚的潮流。
公司使命
為顧客、員工和商業夥伴創造前所未有的價值和機會,構建網路的未來世界。
公司文化
質量第一、顧客至上、、無技術崇拜、節約、回饋、信任、公平、融合、團隊精神、市場轉變、樂在其中、驅動變革 充分授權、公開交流。
成功奧秘
無論何時何地,拿出你的激情來,反復宣傳你的理念。
用電子商務贏得世界。
用網路改革公司內部的運作。
將人的因素置於產品、效益以及其他一切因素之上。
經常聽取客戶的意見。
向你的核心客戶提供「端對端」的解決方案。
在所有的商業領域中尋求領先的機會。
通過正確的並購使自己成為企業巨人。
如果你不收購他們,那麼就加入他們之中吧。
戰勝與成功伴生而來的自滿情緒。
『貳』 介紹一下CISCO公司
在互聯網出現的前五年裡,它的用戶比電話發明後30年的用戶還多,每6個
月加入互聯網的人數等於英國的總人口,而幾乎所有網上的信息都在一家公司
的設備上傳輸.成立於1985年的思科公司生產了全球80%以上的網路主幹設備
路由器.從容不迫地於1995年到現在,思科公司的股票價格上漲了800%,公
司市值達到1000億美元,這是比微軟還快的增長速度。
對於思科公司來說,它所面對的是一個2000億美元的網路設備市場。現在他的經營范圍幾乎覆蓋了網路建設的每個部分:組成互聯網和數據傳送的路由器、交換機等網路設備市場現在幾乎都由思科公司控制。由於網路信息每四個月就增加一倍,需要更新、更快的網路傳輸設備支撐,這意味著思科的市場還在不斷膨脹,從而使思科的市場成了最受歡迎、增長最快的公司。
有人形容網路發展的迅速是人間方一日,網上已千年,作為設備供應商,必須掌據高新技術,不斷創新,然
而誰也無法一一發明所以的技術,思科公司總裁錢伯斯認為,獲得發明的最佳途徑是花錢去買。他認為最理
想的做法是買下正在研製新產品的新公司,它能在未來的6至12個月推出一個傑出的新產品,然後通過思科公司現有的分銷渠道,迅速推向市場。1996年,思科公司就是通過這種方法,成為網路交換機市場的佼佼者。
作為專門提供網路技術的公司,思科本身對網路的應用也很全面,遍布全球的2萬多名職員全部通過網路進行
管理,公司的生產、財務、客戶服務等項業務職能都可以通過網路系統完成。
全方位的使用互聯網使得思科公司提高了運作效率,降低了成本。現在思科78%以上的銷售額是通過網路完成的。公司在網上接到訂單後,在網上通知各個合作廠家分別生產、組裝,然後直接送到客戶手中。這種網上供應鏈每年為公司節約成本5.5億美元,人均年產值高達68萬美元。
培育市場,養雞下蛋,是思科公司的另一個發展戰略,思科公司專門設立了有優秀的業務顧問、信息技術專家組成的商業解決方案組,結合自身的技術優勢和網路化經營的經驗,免費幫助客戶設計網路建設和應用方案。幾年來,成千上萬的公司、學校、政府部門在建設網路之初採納了思科的設計方案,並從而成為購買思科設備的客戶。
1997年10月,思科公司推出了網路技術學院計劃,由公司提供教材和資金,在全球有條件的高校建立培訓基地,培訓高水平的網路技術人才。從1997年開始,思科已經在14個國家建立了1000多所 網路學院,去年9月,上海建立了第一所思科中國網路學院,到去年底,我國已經有90多所學校開設了思科網路學院的課程。
思科公司自己掏錢推廣網路知識,對他自己看起來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益,但是了解網路,應用網路的人多了,思科公司的市場自然會水漲船高。現在思科已經是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上的第三大上市公司,在美國《商業周刊》前1000家公司中排列第40位。然而,思科公司的發展模式並不是網路經濟的全部,網路作為一種載體,他還會創造其它更多的經濟模式。
『叄』 2000年美國思科公司的背景
2000年3月27日,思科超過了微軟,成為全球價值最高的企業,其市值高達5310億美元。雖然現在通用處於霸主地位,但思科股票自10年前上市以來已上漲1000倍,成為股票市場有史以來最成功的股票之一。在這場競爭中您會將賭注押在哪家公司呢?是年增長率為15%的通用電氣公司,還是增長率為其兩倍多的思科公司?�
5年前,也許許多人對思科的看法是:「這確實是一個大公司,但它有多大發展潛力呢?它所作的只不過是連接計算機而已。而微軟卻在為全世界每一台個人電腦提供操作系統。這才是真正的大企業。」但現在,這一切已完全改變。隨著互聯網革命的興起,聯網——即計算機的連接——有可能成為世界經濟中最重要、發展最快的領域,網路業已成為以計算機為中心的行業。雖然SUN是最先提出上述概念的公司,但擁有絕對優勢的卻是思科公司。以致於不少人羨慕地認為,思科現在的3530000多名股東,一定是地球上最快樂的一群人!�
當人們以羨慕的口氣談論起思科創造的奇跡時,幾乎都會不約而起的談起一個人——思科的首席執行官約翰·錢伯斯,這位來自西弗吉尼亞的美利堅漢子已被當今世界上歸入最偉大的CEO之列。在1995年錢伯斯開始任CEO時,思科的市值只有90億美元,現在則增長了54倍。也就是說,錢伯斯領導思科為股東創造了價值4800多億美元的股票。自從錢伯斯先生擔任總裁兼CEO以來,思科系統公司的全球業務得到了迅速發展,奠定了在聯網工業界無可可辯的領袖地位。在《財富》雜志2000年2月公布的「最值得尊敬的企業」排名中,思科名列第四位;該雜志2000年3月公布了「美國最佳企業」排名,思科名列第三。幾乎在一夜之間(實際是在錢伯斯的5年任期內),思科一躍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核心企業。有人說思科遇上了極好的發展機會——互聯網。但事實上許多公司也面臨同樣的機會。而只有在首席執行官約翰·錢伯斯領導下的思科公司抓住機會並創造了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跡之一,現在思科已至少是同英特爾、沃爾瑪和通用電氣同樣重要的美國大公司。錢伯斯先生本人也屢獲殊榮。位於矽谷的《Upside雜志》將他評為「數字世界之王」;美國《商業周刊》稱他為「互聯網先生(Mr. Internet)」,並且連續3年將他評為全球前25位高級企業總裁之一,最近又把他放在了「50名最佳CEO」第一名的位置上。�
正是如此,錢伯斯和他領導的思科已成為一個神話般的傳說,許多人都想探知其成功的奧秘。「互聯網不僅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商業機會,而且將深刻地改善人類教育和社會發展,奠定國家、企業和個人決勝未來基礎。」2000年6月15日-17日,享有 「互聯網先生」 美譽的思科公司總裁兼CEO約翰·錢伯斯先生第三次訪華,使得記者有機會又一次走近他,探知他神話般的成功傳奇,收獲他帶給我們的更宏闊的互聯網視野。
『肆』 思科公司在哪一年超過微軟公司,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2001年3月24日,思科公司在美國NASDAQ股票交易所的股價達80.06美元,市值為5554億美元,首次超過大名鼎鼎的微軟公司,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伍』 納斯達克,道瓊斯,分別指什麼
納斯達克(Nasdaq)是全美證券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英文縮寫,但目前已成為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代名詞。信息和服務業的興起催生了納斯達克。納斯達克始建於1971年,是一個完全採用電子交易、為新興產業提供競爭舞台、自我監管、面向全球的股票市場。納斯達克是全美也是世界最大的股票電子交易市場。
納斯達克(NASDAQ)是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於1968年著手創建的自動報價系統名稱的英文簡稱。納斯達克的特點是收集和發布場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證券商報價。它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目前的上市公司有5200多家。納斯達克又是全世界第一個採用電子交易的股市,它在5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26萬多個計算機銷售終端。
納斯達克指數是反映納斯達克證券市場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基本指數為100。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涵蓋所有新技術行業,包括軟體和計算機、電信、生物技術、零售和批發貿易等。世人矚目的微軟公司便是通過納斯達克上市並獲得成功的。
納斯達克(NASDAQ)股票市場是世界上主要的股票市場中成長速度最快的市場,而且它是首家電子化的股票市場。每天在美國市場上換手的股票中有超過半數的交易在納斯達克上進行的,將近有5400家公司的證券在這個市場上掛牌。 nasdaq全球總裁
納斯達克在傳統的交易方式上通過應用當今先進的技術和信息——計算機和電訊技術術使它與其它股票市場相比獨樹一幟,代表著世界上最大的幾家證券公司的 519位券商被稱作做市商,他們在納斯達克上提供了6萬個竟買和竟賣價格。這些大范圍的活動由一個龐大的計算機網路進行處理,向遍布52個國家的投資者顯示其中的最優報價。(包括70多個電腦終端)
納斯達克擁有各種各樣的做市商,投資者在納斯達克市場上任何一支掛牌的股票的交易都採取公開競爭來完成——用他們的自有資本來買賣納斯達克股票。這種競爭活動和資本提供活動使交易活躍地進行,廣泛有序的市場、指令的迅速執行為大小投資者買賣股票提供了有利條件。這一切不同於拍賣市場。它有一個單獨的指定交易員,或特定的人。這個人被指定負責一種股票在這處市場上的所有交易,並負責搓合買賣雙方,在必要時為了保持交易的不斷進行還要充當交易者的角色。
納斯達克增大了交易市場中的優秀因素,並增強了他的交易系統,這些改進使納斯達克有能力把投資者的指令發送到其它的電子通訊網路中去,感覺好像進入了一個拍賣市場。
該市場允許市場期票出票人通過電話或互聯網直接交易,而不拘束在交易大廳進行,而且交易的內容大多與新技術,尤其是計算機方面相關,是世界第一家電子證券交易市場。
一般來說,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的公司以高科技公司為主,這些大公司包括微軟(Microsoft)、英特爾(Intel)、 戴爾(Dell)和思科(Cisco)等等。
雖然納斯達克是一個電子化的證券交易市場,但它仍然有個代表性的「交易中心」存在,該中心坐落於紐約時代廣場旁的時報廣場四號(Four Times Square,該大樓又常被稱為「康泰納仕大樓」,Condé Nast Building)。時代廣場四號內並沒有一般證券交易所常有的各種硬體設施,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大型的攝影棚,配合高科技的投影屏幕並且有歐美各國主要財經新聞電視台的記者派駐進行即時行情報道。
『陸』 思科的主要業務是什麼啊
Cisconbsp;Systems,nbsp;Inc.nbsp;思科系統公司是全球領先的互聯網設備供應商。它的網路設備和應用方案將世界各地的人、計算設備以及網路聯結起來,使人們能夠隨時隨地利用各種設備傳送信息。思科公司向客戶提供端到端的網路方案,使客戶能夠建立起其自己的統一信息基礎設施或者與其他網路相連。nbsp;思科公司提供業界范圍最廣的網路硬體產品、互聯網操作系統(IOS)軟體、網路設計和實施等專業技術支持,並與合作夥伴合作提供網路維護、優化等方面的技術支持和專業化培訓服務。nbsp;nbsp;nbsp;nbsp;思科的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何塞,在馬薩諸塞州的Chelmsford和北卡羅來納州研究三角園(Researchnbsp;Trianglenbsp;Park)的分部負責思科公司部分重要的業務運作。nbsp;nbsp;nbsp;nbsp;思科公司及其客戶每天都在為推進互聯網的發展而努力。思科相信,互聯網的發展將極大地改變企業的運營方式,產生「全球網路經濟「模式。這一模式使任何規模的企業都能使用信息交換技術來保持一種強大、交互性的業務關系。nbsp;nbsp;nbsp;nbsp;思科公司自身就是「全球網路經濟「模式的受益者。利用跨越互聯網以及內部網的網路應用,運營成本大幅降低,直接收入增加。這為思科每年增加8.25億美元的收入,同時也增加了客戶與合作夥伴的滿意度。思科在客戶支持、產品預定以及交貨時間上的競爭力也隨之大大提高了。思科公司目前擁有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商務站點,公司全球業務90%的交易是在網上完成的。nbsp;nbsp;nbsp;nbsp;思科公司是美國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從1986年生產第一台路由器以來,思科公司在其進入的每一個領域都佔有第一或第二的市場份額,成為市場的領導者。1990年上市以來,思科公司的年收益已從6900萬美元上升到2001財年的222.9億美元。公司在全球現有36000多名員工。nbsp;nbsp;nbsp;nbsp;當比爾·蓋茨、拉里·艾利森、邁克爾·戴爾和史蒂夫·喬布斯等大學輟學生如同程咬金一般在70年代、80年代紛紛殺出,彷彿要將整個IT業一舉統治在「大學輟學生」的手下。今天看來,這個「陽謀」基本上算是大功告成。nbsp;nbsp;nbsp;nbsp;除了IBM、惠普等幾個IT「古董」級依然老當益壯外,以高科技著稱的IT業基本上就是這些「低文憑」梟雄們霸據的地盤了。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還是有一些高學歷的人創辦的公司也「奪取」了一些地盤,其中以斯坦福兩位老師創辦的思科(Cisco)最為風光。2000年,思科以5320億美元驚人的數字成為全世界市場價值最高的企業(最近20年內,IT業內只有微軟和思科登上過這個世界最高峰)。當然,形勢很快急轉直下。nbsp;nbsp;nbsp;nbsp;由於思科並不向大眾消費者提供產品,因此,思科在業界業外,都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公司:我們知道思科股票的爬升,但是不知道它的來龍去脈;我們知道思科以知識產權的武器狀告了華為,但是不知道思科自身知識產權的緣由;我們知道錢伯斯是思科航行的舵手,但是不知道公司創始人和主席莫里奇的情況;我們知道思科最近歷經的痛苦和裁員的消息,但是不知道錢伯斯打破自己「永不裁員」的誓言的巨大痛苦。nbsp;nbsp;nbsp;nbsp;是的,提起歷史,思科不但無法與IBM、英特爾等比擬,也無法與微軟、Oracle等,說到文化,思科也無法與蘋果、惠普等比擬,但是,思科的確是矽谷的財富之神,互聯網顛峰的化身,新經濟的象徵。思科代表了互聯網這10年的輝煌,代表了矽谷這10年的榮耀。讓我們走進思科的歷史深處,更真切地聆聽它前行的腳步,把握它跳動的脈搏。nbsp;nbsp;nbsp;nbsp;Cisco,一個1984年才成立的公司,市值居然與藍色巨人IBM相當。思科的股票是過去10年中最熱的股票之一,自1990年上市以來增值100倍以上。公司市場價值一度超越微軟和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nbsp;nbsp;nbsp;nbsp;1995年,思科成為世界最大的網路設備製造商。進入2000年,思科年銷售額高達180億美元,雇員31,000人,市值達到4440億美元,僅次於GE(通用電氣)的5050億美元和Intel(英特爾)的4460億美元,並且它還首次超過了微軟的3580億美元。nbsp;nbsp;nbsp;nbsp;2000年3月27日,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思科總市值竟達到5550億美元,一度超過微軟成為美國市場價值最高的公司,雖然登上世界巔峰的時間非常短暫。但是,為了這一刻,微軟花了將近25年的時間才爬到現在的位置上,而思科僅花了16年的時間。nbsp;nbsp;nbsp;nbsp;思科公司是美國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從1986年生產第一台路由器以來,思科
『柒』 科技類股票有哪些
科技的概念十分廣泛,無法一一列舉,所以以下列舉科技智能產品類股票僅供參考:
中穎電子(300327):公司是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自設立以來一直從事IC產品的設計和銷售,並提供相關的售後服務及技術服務。公司所設計和銷售的IC產品以MCU為主,MCU產品劃分為家用電器類、電腦數碼類、節能應用類三個類別。公司產品主要應用於小家電及電腦數碼產品的控制,對晶元的抗干擾特性和可靠性、生產的穩定性等指標有嚴格的要求,公司晶元的設計指標達到了業內領先水平,並在相關產品上得到大量應用。
環旭電子(601231):設備連接的無線紐帶,微小化貼片工藝先鋒;環旭電子是蘋果無線模組的兩大供應商之一,產品廣泛應用於MacBook、iPhone和iPad上。公司必將憑借微小化貼片工藝的核心技術優勢在可穿戴設備產業鏈佔有一席之地。
北京君正(300223):公司一直從事集成電路設計業務,主營業務為32位嵌入式CPU晶元及配套軟體平台的研發和銷售。已發展成為一家國內外領先的32位嵌入式CPU晶元供應商,是掌握嵌入式CPU核心技術並成功市場化的極少數本土企業之一。公司產品主要應用於移動便攜設備領域,如便攜消費電子、便攜教育電子、移動互聯網終端設備等細分市場。公司基於XBurst內核的Jz47系列嵌入式處理器憑借其優異的性價比、強勁的多媒體處理能力和超低功耗優勢,已成為我國出貨量最大、應用領域最廣的自主創新微處理器產品。
水晶光電(002273):國內藍玻璃有望放量,谷歌眼鏡提升估值;Googleglass今年提升估值,明年貢獻業績:智能手機滲透率今年超50%,同質化、低價化、盈利能力下降的趨勢下,市場會更加期待設計理念取得突破的新產品,谷歌眼鏡等創新產品關注度會持續提高。分析師長期看好創新推動的谷歌產業鏈,「可穿戴智能設備」是未來發展大趨勢,谷歌眼鏡值得重視。公司具有LCOS微投模組設計和生產能力,並已有所儲備,今明兩年將積極推進其產業化進程。
共達電聲(002655):公司通過和MWM的合作,成功進入蘋果供貨商名單,為蘋果的ipad、iphone等產品提供微型麥克風。公司的主要客戶包括MWM(主要客戶為蘋果、微軟、思科等)、索尼、索尼愛立信、三星、西門子、佳能、大北歐(GN)、羅技、正崴(Foxlink)、華碩、中興通訊、華為、天宇、海爾、海信、聯想和富士康等知名企業。大客戶保證了公司穩定的訂單來源,獲得多家大廠的認證體現了公司的技術實力和產品質量。公司產品質量水平已經達到50PPM(每100萬個產品中,最多有50個有瑕疵)。公司作為索尼公司麥克風的主要供應商,交付給索尼在中國的兩家工廠的產品不良率分別為7PPM和0PPM,兩度被索尼評選為「年度優秀供應商」。
歌爾聲學(002241):歌爾不僅有聲學,有能力切入可穿戴終端和汽車電子,依靠在聲學的技術積累和聲學部件在智能交互中的不可替代性,公司持續參與到國際頂級客戶的新品研發中:分析師認為,公司有能力切入到國際大客戶的智能手錶和智能眼鏡的研發設計,預計2014年有望獲得零組件,甚至整機代工訂單;
德賽電池(000049):公司在移動電源多個細分市場已經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小型移動電源保護線路板居國內同行之首,產品廣泛應用於蘋果、三星、諾基亞、索尼等公司的高端電子產品中;參股發展的電動汽車電源管理系統業務,多項技術獲得國家專利,產品成功應用於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電動大巴;手機電池、MP4電池、手提電腦、醫療設備用組合電池,已成為國內外知名客戶的原配電池供應商;異形鋰聚合物電池、高容量鋰聚合物電池、一次鋰錳電池、鋰鐵電池亦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公司未來將聚焦移動電源業務發展,目標是將德賽電池發展成為全球知名品牌和著名的移動電源解決方案服務商及相關產品製造商。
九安醫療(002432):公司的血糖儀產品為技術領先的第五代微采血量血糖儀,擁有一定的技術與價格優勢,且產品營銷推廣可依託現有的完善營銷網路,有望成為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動力來源。開發新產品,例如藉助Apple平台,植入自己血壓計。據統計,全球糖尿病患者近3億人,我國已有9200萬人。全球血糖測試市場容量約為150億美元。歐美國家的糖尿病患者擁有自己血糖儀的比率高達90%,但我國目前僅有1.5%-2%的糖尿病患者擁有自己的血糖儀,如果未來中國15%的糖尿病患者購買該產品,市場容量就達百億元。
漢威電子(300007):國內氣體感測器行業絕對龍頭,公司擁有從氣體感測器氣體檢測儀器儀表氣體檢測控制系統的完整產業鏈,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電化學與紅外光學檢測技術儲備的本土企業,在民用類氣體檢測儀器與氣體感測器的市佔率均為全國第一,公司三大募投項目分別為年產8萬支紅外氣體感測器及7.5萬台紅外氣體檢測儀器儀表項目;年產25萬台電化學氣體檢測儀器儀表項目和客戶營銷服務網路建設項目,將提高公司產品產量及性能,拓寬公司產品的深度及廣度,完善營銷網路,進一步增強公司的綜合競爭實力。
康耐特(300061):公司是國內眼鏡行業中的著名企業,專業生產和銷售新型硬樹脂光學眼鏡片及相關服務,生產規模和產品種類為國內同行業中最全。主要經營從低折、中折到高折、超高折的單焦、多焦、漸進多焦光學樹脂成品與半成品鏡片,其中包學生漸進片、非球面鏡片、偏光鏡片、光致色變鏡片等多種類型。所有產品全都符合國家GB101810標准、CE標准、美國FDA標准,染色太陽鏡片符合美國ANSI—Z80和歐共體EN1836標准。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外銷率達75%以上。
奮達科技(002681):公司是一家從事多媒體音箱、美發小家電等家居及個人護理小家電產品研發、生產和營銷服務的企業,主要產品分為多媒體音箱和美發小家電兩大系列,具體包括電腦數碼音箱、攜帶型音箱、時尚數碼音箱(以蘋果系列音箱為主)、直發器、卷發器、電吹風、電推剪等七類共200多種型號產品。公司立足於全球多媒體音箱和美發小家電市場,基於消費者和客戶需求持續創新,採取ODM模式為全球發達地區市場國際知名品牌商、零售商提供從產品方案設計、模具開發、電路及軟體設計、生產製造到售後專業服務的全方位產品整體解決方案;在國內和全球其他發展中地區市場,公司多媒體音箱產品主要以「F&D奮達」自主品牌進行銷售,並已在國內和印度、烏克蘭等海外發展中國家市場擁有較高知名度。
科大訊飛(002230):移動互聯網語音門戶呼之欲出;公司與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於2013年5月24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進一步推動訊飛智能語音技術與中國電信在移動互聯網產品及客戶服務、家庭寬頻多媒體、愛音樂等業務的對接,提升中國電信移動互聯網產品和服務的用戶體驗。智能語音技術在運營商體系內應用有望提速。
『捌』 華為與思科的差距在哪
華為是一個低調的公司,但華為的老總任正非卻很有名,這很大原因在於他的系列文章和講話,其中有不少廣為流傳,成了業界的名句。比如「什麼叫成功?經九死一生還能好好地活著,這才是真正的成功」;比如「華為沒有成功,只是在成長」;比如「制定一個好的規則比不斷批評員工的行為更有效,它能讓大多數的員工努力地分擔你的工作、壓力和責任」。而最為有名的是他對華為的那句判斷:「華為的危機,以及萎縮、破產一定會到來」。
相比起來,思科就高調多了,它的CEO錢伯斯更是一個在業界可以和韋爾奇比肩的企業家。將錢伯斯找來的思科前CEO這么評價他:「錢伯斯出馬,思科戰無不勝When Chambers took over Cisco never lost a beat。」與任正非經常鼓吹危機意識不同,錢伯斯是那種未來導向的鼓吹者:「微軟踏平的只是PC時代,而思科則已經擁抱e時代了」,以至於當思科在去年的網路泡沫中業績下滑的時候,甚至有人向法院起訴思科,指責思科領導層誤導了思科的發展方向,給股東描繪了一個錯誤的前景。
目前的華為與思科似乎正應了一句偉大的話: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1999年,華為銷售額首次突破百億,達120億元,2000年飆升到220億元,在中國電子百強中雖居第十,利潤卻高居榜首。在電信市場下滑的2001年,華為銷售額卻增至255億,利潤27億,利潤仍穩居第一。與此同時,「驕傲自滿」的思科面臨著網路經濟泡沫破滅之後的業務大幅度退縮,在2001年第三財季報出銷售額嚴重下滑30%後,財務總監拉里•卡特宣布報廢價值高達22億美元的庫存,並裁減了8500名員工。而一向大話掛在嘴邊的錢伯斯也從2001年4月份到目前為止,把自己的底薪降至1美元,表示與公司同舟共濟。思科股票最高時曾達到過82美元,市值一度超過微軟成為世界第一,但日前在納斯達克股市卻只以每股9.8美元價位收市,2001年總共虧損10億美元。
但奇怪的是處於困境的錢伯斯大話依然,在最近的多次演講中,他要求股東相信思科仍然在領導著網路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處於事業頂峰的任正非也依然在提醒「華為的危機」,不過,正像我在對比摩托羅拉與波導的差距時指出的那樣,眼前的繁榮並不等於永恆的增長,眼前的困境也並不意味著永遠的掙扎。處於困境中的摩托羅拉員工也許會依然相信十年後摩托羅拉的輝煌,而繁榮中的波導員工卻無法足夠自信地回答十年後波導的未來是什麼。
我相信思科的大部分員工會相信錢伯斯的「狂言」:做網際網路時代的領導者,大部分的思科員工也在為此不懈地努力。但華為能夠回答十年後自己的未來是什麼嗎?任正非不停強調「華為的危機,萎縮、破產一定會到來」,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幫助員工增加對華為未來發展的信心?
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對比思科與華為的差距能夠再次幫助我們重溫幾個基本的問題:為什麼繁榮不等於持續?為什麼一個偉大的公司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不會遇到困難或挑戰,恰好相反,是它們有能力化解這些困難或挑戰?在繁榮或危機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在支撐公司的持續?
興盛與危機:思科為什麼會在危機中仍然堅信興盛
●思科的四輪驅動是客戶解決方案、戰略兼並、產業標准與戰略聯盟,客戶解決方案與兼並是思科成功的關鍵,也許也是導致思科危機的原因
●高科技產業本身包含的高風險與高收益就像一個賭局,危機最深的時候�意味著一切又將重新開始,機會始終垂青有準備的人
思科的崛起受益於網際網路的大發展,因為網際網路技術,也就是掌握在思科手中的路由器技術,可以將三網(以傳遞聲音為主的電話網,以傳遞數據為主的區域網,以及以傳遞圖像為主的廣播網)合一,通過計算機在一個網上傳遞聲音、數據和圖像,而且費用低,效率更高。所以這家1984年才成立的公司,在1990年上市後,到1997年就進入了《財富》的全球500強,而到1998年7月,它的市值就比1997年翻了15倍,達到1000億美元,並在2000年一度超過微軟,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
能夠在短短十多年就一躍而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公司,這種殊榮只有微軟和英特爾曾經享受過,也正是這三個公司在信息產業這種光彩和相互的呼應,以至於有人將其稱為「Wintelco」聯盟。不過與英特爾、微軟不同的是,思科並沒有將路由器沿著技術的路子「讓顧客適應產品」,也沒有通過建立強大的研發中心或大規模的製造廠來控制「時間節奏」,而是採取了以客戶為中心的「四輪驅動戰略」:
1. 產品(客戶)解決方案:圍繞客戶的需求建立一個完全的產品解決方案,使客戶需求的滿足能夠在思科一步到位。
2. 兼並:思科大約40%的利潤來自於兼並。
3.產業標准:思科是IOS(Internet work operation system)的擁有者,阿爾卡特、愛立信、北方電訊、康柏、HP、3COM、微軟等都需要從思科處得到應用許可。
4.戰略聯盟:如與微軟合作制定網路的產業標准,與MCI合作提供增值的網際網路服務,與HP合作開發和銷售基於網際網路的計算機系統等。
在思科的四輪驅動戰略之中,客戶解決方案與兼並是思科成功的關鍵。思科客戶解決方案的核心是思科連接在線CCO(思科Conenection online),依靠CCO客戶可以自己回答遇到的問題,診斷網路出現的故障,提供解決方案或提供專家咨詢,思科對客戶的技術支持目前已經有90%是通過CCO系統來完成的。通過CCO系統,不僅可以大大節省開支(每年大約節省2500萬美元),而且及時的服務增加了客戶滿意度。思科的調查顯示,接受CCO系統服務的客戶對思科服務滿意度,超過沒有接受這一系統的客戶的25%。
比如在中國,神州數碼的銷售系統與思科的網路是對接的,在神州數碼發生的交易會實時地傳到思科,思科馬上就可以知道這個交易賣給誰,它的產品的序列編號,賣到什麼地方去,多少價錢。
然而,正是這一將供應商與合同生產商聯系起來的網路系統,支撐了思科快速擴張,但在網路經濟下滑時卻出了問題。原因出在這套系統的管理是高度自主的,思科每年年初都會在總目標下協商確定下一年每個人或小組的目標,一旦目標定下,需要什麼樣的資源,怎麼調動這些資源都將是個人或小組自己的事。同樣,客戶可以在任何地方通過網路下一個訂單,這個訂單會傳到美國,同時把相關部件的生產或發貨指令送到工廠或供應商那裡。這樣其中55%的產品沒有經過思科,而是直接從供應商送到用戶手裡。
有了這一套系統,思科產品生產的周期因此縮短了一周至三周,利潤率也要比競爭對手高大約15%,庫存少45%,新產品到達市場要比對手快25%,返修率下降到2%。但是由於這個系統中的供求雙方並不完全受思科控制,一旦發貨時間漫長,用戶有時會進行兩三次重復訂購,而系統會自動接受訂購,結果在短時間會形成整個供應鏈和生產鏈中的重復采購和生產,造成零件和產品的積壓,導致庫存增長超過銷售額增長。
所以�當網路經濟下滑,購買幾乎近於停滯時,思科發現竟然有數十億美元的庫存。2001年4月,思科決定把其中的22億美元庫存進行銷賬處理,並裁員18%,但即使如此,思科的庫存在2001年10月,仍然相當於公司26天的產量,比4月銷賬時還要多3天�這說明思科以網路為中心的運營體系在制度結構上存在著重大的缺陷。
2001年8月23日,思科宣布公司重組計劃,一改以往按事業部建立的公司組織結構,決定建立基於工程和市場的組織形態,採取集權式的技術開發和市場整合。為了更准確地預測生產和銷售情況,重新制定新的檢查和結余制度,新制度不僅向承包生產商提供更多的積壓產品信息,而且向處於承包商下游的幾百個供應商提供這些信息,以防止出現過多的庫存。思科同時還宣布了與新的組織結構有關的高級管理人員的調整。新的組織結構採取集權化管理的「一點式決策」,由首席發展官馬里奧•馬佐拉統領,並直接向錢伯斯報告工作。思科的解釋是:「可以更好地針對實時市場,充分利用工程資源,消除產品和資源的重復規劃,將資源投向利潤快速增長的市場領域,從而瞄準更強勢的競爭地位。」
從這里我們看到思科又重新回到了它的原點,令思科欣慰的是,此次重組得到市場的肯定和歡迎,在思科今年8月6日公布的第四財季業績中,盡管網路設備需求仍下滑,但因削減成本見效,思科第四財政季度凈利潤迅猛增長,並且還表示將股票回購額增加一倍以上。
摩托羅拉總裁高爾文在回應如何振興陷入低谷的摩托羅拉時,講了一段話�他說:現在產品的生命周期大致只有18個月,這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超過對手的機會,只要你選擇對了,你就能再次成功。
高科技產業本身包含的高風險與高收益就像一個賭局�危機最深的時候�意味著一切又將重新開始,機會始終垂青有準備的人,當錢伯斯與思科在為新的賭注准備的時候,他沒有理由不相信自己是勝利者。
危機與興盛:華為為什麼總在興盛中提醒危機
●理解華為的關鍵點在於首先要懂得中國以手機基站或程式控制交換機為中心的產品市場,在這場爭奪政府采購單的戰斗中,決定的因素除了產品之外,還有諸多的考慮因素
●中國掙錢而又保持警惕「坐享其成」,並如飢似渴地去借「洋槍洋炮」武裝自己,從而希望有一天與跨國公司一決高下,具有這等雄才大略且苦練心智的,恐怕也只有任正非領導下的華為
CEO風格的不同並不是我研究的重點,我對比中國著名企業與世界優秀公司差距的重點,在於回答一個基本的問題:為什麼大部分世界優秀公司能夠長盛不衰,而太多中國著名企業會曇花一現?但當我對比研究華為與思科的差距時,任正非始終是一個繞不過去的門檻。我從自己在跨國公司的工作經驗中總結過一個結論:一個好的公司要想獲得高速增長,沒有一個好的企業家是不可能的,但一個好的公司不可能通過企業家能力獲得持續發展,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源在於制度與文化。
華為在業界是以注重製度和文化而著名的,華為的基本法開創了業界通過「路線」整合思想的先河,華為的老總任正非更是擁有眾多的贊譽,在如此眾多的「美譽」面前,接下來一個十分自然的問題就是:為什麼任正非卻認為「華為的危機,以及萎縮、破產是一定會到來」?
從比較競爭優勢的角度看,華為的成功是專注於通訊設備市場的成功。盡管華為很自豪地宣稱在SDH光傳輸、接入網、智能網、信令網、電信級Internet接入伺服器、112測試頭等領域開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密集波分復用DWDM、C&C08iNET綜合網路平台、路由器、移動通信等系統產品已進入了世界先進的行列,但在我看來,華為在技術上的成功遠遠比不上它在戰略定位上的成功,或者說是商業操作上的成功。
所以,理解華為的關鍵點在於首先要懂得中國的通訊市場,不是通訊產品(比如手機、呼機、電話機)市場,而是通訊設備,也就是以手機基站或程式控制交換機為中心的產品市場。我在到美國之前,從摩托羅拉的手機部的戰略經理位置,轉到系統部,也就是所謂的設備部戰略經理位置,我發現做手機與做設備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在手機部關注的是消費者,而在設備部主要關注的是政府和電信部門。前者是我們所說的市場運作,而後者是產品和關系運作。可以想像的是,在這場爭奪政府采購單的戰斗中,決定的因素除了產品之外,一定還有諸多的考慮因素。華為是本土公司,華為的老總對中國商業文化和政治文化的理解是「思想家級」的,在這方面應當更懂中國國情,所以,當華為的老總說「華為和西方公司的差別,就是我們每層每級都貼近客戶」,這種貼近,與消費品市場意義的貼近當有不同,可以想像得出,華為一定會想方設法與地方當局結成利益共同體,「什麼是核心競爭力?選擇我而沒有選擇你就是核心競爭力!」這不是一句玩笑,所以,我相信華為的營銷隊伍一定很「龐大而富於戰鬥力」,也正是藉助在程式控制交換機上建立起的關系網和銷售網,華為在互聯網接入上相信也會收獲不小。
即使如此,華為仍然是值得尊重的,因為通訊設備畢竟是西方公司的天下,華為能夠成為今天的華為,能夠將產品做到海內外,世界權威電信咨詢機構Dittberner公司在1999年度報告中,將華為的C&C08交換機在全球網上運行量排名第九位,將華為推出的iNET綜合網路平台稱為「世界少數幾家能提供下一代交換系統的廠家」,這很大程度上要歸結於華為管理團隊,特別是總裁任正非清醒的認識。中國通過各種辦法掙到錢的公司很多,但掙錢而又保持著一份對「坐享其成」的警惕,甚至將這種警惕上升到「綱」的地位,並如飢似渴地去借「洋槍洋炮」武裝自己,從而希望有一天與跨國公司一決高下,具有這等雄才大略且苦練心智的,目前看得見的恐怕也只有任正非領導下的華為。
所以,當任正非說,華為面對的跨國公司不僅是競爭者,更是老師與榜樣:「他們讓我們在自己的家門口遇到了國際競爭,知道了什麼才是世界先進。他們的營銷方法、職業修養、商業道德,都給了我們啟發。我們是在競爭中學會了競爭的規則,在競爭中學會了如何贏得競爭。」
我相信這番話出自他內心,也相信這是任正非與華為在中國遠遠超出一般公司的重要原因�他在這一點上不僅是一個商人,更像一個眼光長遠的戰略家或政治家。
持續的商業邏輯之道: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終結與後華為時代的開始
●就像《華為基本法》中的許多表述或任正非的不少高論一樣,華為將管理定義為它的核心競爭力,看起來似乎很到位,其實離核心競爭力的真正內涵還差了相當一截
●中國的管理體系和管理規則及適應這種管理的人才的心理素質和技術素質,都不足以支撐中國產生一個大產業。我們只有靠自己進步,否則一點希望都沒有了,這種摸石頭過河的方法的艱難與痛苦可想而知
●企業的發展並不是領袖人物的「創造史」,它的背後有著基本的商業邏輯,而這一點需要華為認真品味,因為任正非激動人心言論的背後,更多的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現代版
在我看來,所有的高科技公司基本上處於一種商業邏輯的壓力之下:「功能主導」的產品領先戰略,否則高科技就要變得消費化,成為「消費者主導」的分權化解決方案。微軟和英特爾是典型的集權化的產品領先戰略,通過對「摩爾定律(CPU的計算能力每18個月就會翻一番)」的遵從,英特爾20多年來一直按這一節奏推出CPU,將對手遠遠地拋在後面。在這里,你完全看不到什麼對消費者的尊重,英特爾所做的一切似乎只是在實現它的總裁摩爾的預言�摩爾定律�,它的CEO甚至可以說:「我們常常會提前兩年准備好所需的生產廠,甚至在對行業發展前景沒有充分肯定前就作好生產的准備。」現在,英特爾每隔九個月就建造一個生產晶元廠,每座工廠建造成本高達20億美金。
微軟更是這方面的另一個典型。從windows操作系統開始,通過視窗95、98到2000,乃至XP的版本升級,微軟將消費者帶入了一個別無選擇、只能跟從的天地。在這里,你可以清楚地看到高科技產品真實的一面,那就是顧客適應產品,而不是產品適應顧客。微軟在XP中聲稱的人性化設計,只不過是它對跟從者的一種獎勵,視窗XP所強調的仍然是功能本身:你不是追求更多的功能嗎?那就犧牲你的選擇吧。
華為作為一個高科技公司�要想當領導�就必須做「產品功能」的領先者�但這絕非一日之功�出路仍然是「聯想道路」——在高科技產品的消費化或者在營銷上獲得「核心競爭力」。我始終強調一個觀點:核心競爭力是組織內部集體的學習能力,而不是某一技術或技能,更不是資產或規模,在這一點上,華為也要比那些將核心競爭力等同於「規模」或「品牌」等資源的公司高出一截。華為將管理定義為核心競爭力,至少在強調人的能力而不是物的能力。
但是,就像《華為基本法》中的許多表述或任正非的不少高論一樣,華為將管理定義為它核心競爭力,看起來似乎很到位,其實離核心競爭力的真正內涵還差了相當一截,道理很簡單,無法真正操作。因為核心競爭能力必須能夠融入組織行為之中,一直融到每位員工具體行為這么基礎的層面為止,這才能形成其它公司即使知道也無法模仿與復制,進而形成真正的持續競爭優勢。籠統地談「管理」只會陷入一種模糊而不可操作的「核心競爭力誤區」之中,在這一點上,我建議華為花一些力氣去研究一下世界優秀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比如花旗銀行的信用評分知識、迪斯尼在動畫業務領域的創造能力、佳能公司的光學知識和縮微能力,比如索尼公司的精密技術小型化、思科的客戶溝通能力等等,相信會給華為很多啟發。
所以,在一些發展道路的探索上,在企業經營中,創造性的東西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多,企業無論發展多大,基本的商業邏輯底線你是一定要遵循的,只有過了底線之後才是真正持續性的創造。思科的興盛與危機即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思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它將競爭優勢從技術轉移到客戶服務上,也就是所謂的客戶要什麼思科就提供什麼,客戶實際成了決策者。可當市場發生巨大變化的時候,思科便馬上發現自己處於一種很尷尬的境地:是回到產品技術領先戰略還是繼續沿著客戶戰略的軌道走下去?網路經濟衰退時期,微軟、英特爾的持續興盛與思科的衰落,似乎表明集權化的產品領先獲得了暫時的勝利,而在這時,思科也在開始向微軟和英特爾靠攏。
但是,當思科向微軟和英特爾道路靠攏,最重大的挑戰是它的核心競爭力可能並不一定支撐「產品領先戰略」,集權化管理的「一點式決策」也將影響到原有思科的運營基礎,這才是思科面臨的最大矛盾。由此我相信思科在重振道路上還有相當一段路要走,因為「消除產品和資源的重復規劃,將資源投向利潤快速增長的市場領域,從而瞄準更強勢的競爭地位」並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其中內在的沖突也許是前段時間風傳錢伯斯要下台的另一注腳。
思科戰略受制於商業邏輯的制約說明的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企業的發展並不是領袖人物的「創造史」,它的背後有著基本的商業邏輯,而這一點需要華為認真品味。因為我在研讀業界流傳的任正非言論時,感到在這些激動人心言論的背後,更多的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現代版。這也許意味著,在華為企業文化的骨子裡,對「洋老師」的學習是基於「競爭性的功利」目的,而不完全是對商業化邏輯的遵從。任正非將他的員工稱為「同志」,將他的經理稱為「幹部」,華為的核心價值觀中將「愛祖國、愛人民、愛事業和愛生活」作為「我們凝聚力的源泉」(你怎麼在國際化道路中凝聚你的外籍員工?),都表明華為在對基本商業邏輯的遵從上需要做的,可能比許多偉大道理或言論更為基本。
不管怎樣,思科在面對危機所做的組織與戰略調整,盡管不是很自願,但市場與股東壓力使錢伯斯與思科最終選擇了「自我否定性的改造」——放棄客戶定製的網路運營方式,轉而強調思科產品的領先能力,以產品為中心而不是以客戶為中心建立思科的競爭優勢。為什麼這么急劇的自我變革能夠順利地通過組織調整與裁員的方式完成?我認為這才是真正值得華為這類優秀的中國公司花大力氣思考和學習的地方,這一點任正非也是清楚的,因為「中國的管理體系和管理規則及適應這種管理的人才的心理素質和技術素質,都不足以支撐中國產生一個大產業。我們只有靠自己進步,否則一點希望都沒有了,這種摸石頭過河的方法的艱難與痛苦可想而知。」
作為一傢具有「理性思維」的中國優秀公司,華為的發展與任正非的思考給世紀之交的中國企業提供了無數值得思考和品味的思想與經驗,尤其是在目前中國缺乏真正的管理學家隊伍的情況下,更是如此。聽說華為在准備上市了,我們不知道成為公眾公司後的華為會有些什麼新的戰略變化,但我們相信也許這是後任正非時代開始的先兆,畢竟在商業邏輯上中西企業的運作並不存在差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與現代商業邏輯完全不在一條線上,當華為真正按照公眾公司的標准去經營的時候,華為的危機和萎縮也許一定會到來,但那已經意味著華為長大了。
『玖』 納斯達克指數是什麼
納斯達克不再是小公司用來等待達到在主板上市要求的地方了。1998年,納斯達克股票市場資本總額超過東京股票交易所。在2000年3月的市場高點,在納斯達克交易的股票的市值總額達近到6萬億美元。這個數字超過紐約股市市值的一半,也超過世界上其他所有股市的市值。在市場高點,微軟和思科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兩只股票,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英特爾和甲骨文公司也在前十強之列。即使後來納斯達克遭受指數下跌和隨之而來的熊市,但在最活躍的股票排名中,納斯達克股票還是占據領先地位。雖然納斯達克股市和紐約股市存在著競爭,但是大部分投資者並不關心股票是在哪一個股市上市的。在紐約股市,小盤股都享有比較好的服務,有專家經紀人保證其流動性。但是它買賣報價的差額可能要比在納斯達克造市商體系下交易活躍的股票小一些。無論股票在哪裡上市,機構投資者總有自己的方式進行大筆股票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