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應收賬款證券化的運作模式
應收賬款證券化的主要參與者為發起人(即應收賬款出售方)、服務人、發行人(SPV)、投資銀行、信託機構、信用評級機構、信用增級機構、資產評估機構和投資者等。以上機構在資產證券化市場中各自有著不同的作用。信用評級機構和信用增級機構對應收賬款支持證券的發行是非常重要的,關繫到證券發行是否成功和發行成本的大小;信託機構則通過特設托收賬戶對證券化的應收賬款進行催收和管理,並根據證券化的委託協議負責向投資者清償本金和利息。應收賬款證券化的具體運作程序可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1.選擇證券化的應收賬款。在應收賬款證券化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選擇應收賬款,並非任何應收賬款都適宜證券化。可用於證券化的應收賬款應具備以下特徵:①有一定可預見的現金流入量;②從應收賬款獲得的利息收入應足以支付抵押證券的利息支出;③具有抵押價值和清償價值;④還款條件明確。
2.組建證券化載體SPV,實現真實銷售。SPV有時可以由原始權益人設立,但它是一個以應收賬款證券化為唯一目的的信託實體,只從事單一的業務:購買證券化應收賬款,整合應收權益,並以此為擔保發行證券。它在法律上完全獨立於原始資產持有人,不受發起人破產與否的影響,其全部收入來自應收賬款支持證券的發行。為降低應收賬款證券化的成本,SPV一般都設在免稅國家和地區。
3.完善交易結構,進行內部評級。為完善應收賬款證券化的交易結構,SPV需要同原始權益人一起與託管銀行簽訂託管合同,必要時要與銀行達成提供流動性支撐的周轉協議。之後,信用評級機構通過審查各種合同和文件的合法性及有效性,對交易結構和應收賬款支持證券進行考核評價,給出內部評級結果。一般而言,此時的評級結果並不是很理想,很難吸引投資者。
4.信用提高。在證券的發行中,應收賬款支持證券的償付依賴於被證券化的應收賬款所產生的未來的現金流入順利實現,這對投資者而言存在一定的風險,為此可以採取以下措施:①破產隔離。通過剔除原始權益人的信用風險對投資收益的影響,提高應收賬款支持證券的信用等級。②劃分優先證券和次級證券。對優先證券支付本息優於次級證券,付清優先證券本息之前僅對次級證券付息,付清優先證券本息之後再對次級證券還本。這樣降低了優先證券的信用風險,提高了它的信用等級。③金融擔保。由另一家信用良好的金融機構提供信用擔保,並由應收賬款出讓方給予證券回購承諾,即一旦證券到期而本息得不到及時支付,應由擔保方或應收賬款出售方代為支付,以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5.證券評級與銷售。信用提高後,發行人還需聘請信用評級機構對應收賬款支持證券進行正式的發行評級,並將評級結果向投資者公告,然後由證券承銷商負責承銷。發行完畢後,可在交易所或場外掛牌上市,在二級市場流通。最後,以證券發行收入支付購買證券化應收賬款的價款,以證券化應收賬款產生的現金流入向投資者支付本金和利息。
㈡ 資產證券化的流程
概括地講,一次完整的證券化融資的基本流程是:發起人將證券化資產出售給一家特殊目的機構(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 ,或者由SPV 主動購買可證券化的資產,然後SPV 將這些資產匯集成資產池(Assets Pool ),再以該資產池所產生的現金流為支撐在金融市場上發行有價證券融資,最後用資產池產生的現金流來清償所發行的有價證券。
舉例簡單通俗地了解一下資產證券化:
A:在未來能夠產生現金流的資產
B:上述資產的原始所有者;信用等級太低,沒有更好的融資途徑
C:樞紐(受託機構)SPV
D:投資者 B把A轉移給C,C以證券的方式銷售給D。
B低成本地(不用付息)拿到了現金;D在購買以後可能會獲得投資回報;C獲得了能產生可見現金流的優質資產。
投資者D之所以可能獲得收益,是因為A不是垃圾,而是被認定為在將來的日子裡能夠穩妥地變成錢的好東西。
SPV是個中樞,主要是負責持有A並實現A與破產等麻煩隔離開來,並為投資者的利益說話做事。
SPV進行資產組合,不同的A在信用評級或增級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組合、調整。目的是吸引投資者,為發行證券。 過去有很多資產成功進行了證券化,例如應收賬款,汽車貸款等,出現了更多類型的資產,例如電影特許權使用費,電費應收款單,健康會所會員資格等。但核心是一樣的:這些資產必須能產生可預見的現金流。
目前我國試點資產證券化的銀行有兩家,分別是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
事實上,我國資產證券化試點之路頗為漫長。2005年,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隨後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獲准進行信貸資產證券化首批試點。在央行和銀監會主導下,基本確立了以信貸資產為融資基礎、由信託公司組建信託型SPV、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資產支持證券並進行流通的證券化框架。
2007年,浦發、工行、興業、浙商銀行及上汽通用汽車金融公司等機構成為第二批試點。但第二批試點額度用完之時,恰逢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對證券化產品的談虎色變令這一新興事物的成長戛然而止。
在經歷了2009年的信貸狂飆之後,監管部門對資本充足率的硬約束以及隨後的信貸收緊令,使得業界對資產證券化擴容或重啟的呼聲四起。
2011年5月,中國銀監會發布了《關於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根據《指導意見》關於資本充足率和撥貸率的最新要求推算,未來六年中國13家上市銀行核心資本缺口合計將達到7885億元,總資本缺口合計將達到13919億元,為其2010年合計凈利潤的2倍;新增計提撥備合計將達到10769億元,為其2010年撥備余額的1.4倍。
初步測算,如果13家上市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達到監管要求,在不進行再融資、僅考慮利潤留存補充資本金的情況下,2011年-2016年,13家上市銀行核心資本缺口合計達到7885億元,總資本缺口合計達到13919億元。
如果13家上市銀行撥貸率未來每年均達到監管要求,2011年-2016年新增計提撥備合計達到10769億元,2010年底上述銀行撥備余額合計僅為7942億元,這意味著未來六年時間里上述銀行撥備規模將增加1.4倍,這對各家銀行的利潤將造成重大影響。
《徵求意見稿》中,商業銀行受沖擊最大的部分將是調整部分貸款的風險權重。目前尚未明確中長期貸款風險權重調整的具體細節,如果中長期貸款風險權重統一從100%調整到150%,按照13家上市銀行平均中長期貸款占整個貸款比重約60%,整個貸款佔加權風險資產約90%來估計,上述銀行資本充足率將下降超過2個百分點,核心資本充足率下降接近2個百分點。
為彌補此項不利影響,總資本和核心資本缺口分別需要高達約9000億元和7000億元。這將對商業銀行形成重大影響,因此,監管部門此項政策調整需慎之又慎。
外部融資渠道受限,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捉襟見肘。進入2011年以來,我國銀行業補充資本金的來源將越來越困難。首先,股票市場難以承受商業銀行大規模融資。
2010年我國商業銀行融資占整個市場融資規模超過40%,當年我國股市摘得全球IPO融資桂冠,但其跌幅全球排名倒數第三,這種局面也不利於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也不利於滿足銀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期融資需求。
其次,次級債作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受到較多的限制,監管部門做出了嚴格約束,而混合資本債屬於創新資本工具,監管部門審批較謹慎,僅興業、民生、浦發、深發展等少數銀行發行過混合資本債,且發行規模均偏小。
在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金融機構對於資本的需求普遍提高。歐美銀行主要通過剝離非核心資產來籌集資本,而中國銀行業則從資本市場上大規模融資來補充資本。
開展資產證券化和貸款轉讓已勢在必行。早在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了《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我國資產證券化經過近6年試點,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而我國貸款轉讓市場交易規模2008年已達到8000億元左右,2009年以來隨著銀行新增貸款規模大幅增長,貸款轉讓業務加速發展。
中國銀行業貸款結構已經發生顯著變化,存短貸長的矛盾凸顯,客戶集中度和行業集中度維持在較高水平,這一方面需要新增貸款調結構,更重要的是存量貸款的調結構。而開展貸款轉讓和資產證券化,不僅有利於我國商業銀行達到監管要求,也有利於防範和分散銀行風險。
㈢ 「應收帳款證券化」是什麼意思
應收賬款證券化是一種既能充分發揮應收賬款的促銷作用,又能控制和降低應收賬款成本的管理辦法。證券化的實質是融資者將被證券化的金融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收益權轉讓給投資者,而金融資產的所有權可以轉讓也可以不轉讓。在國際上,證券化的應收賬款已經復蓋了汽車應收款、信用卡應收款、租賃應收款、航空應收款、高速公路收費等極為廣泛的領域。
這種模式有以下優勢:
1. 優良的籌資方式。
應收賬款證券化就是將應收賬款直接出售給專門從事資產證券化的特設信託機構(SPV),匯入SPV的資產池。經過重組整合與包裝後, SPV以應收賬款為基礎向國內外資本市場發行有價證券,根據應收賬款的信用等級、質量和現金流量大小確定所發行證券的價格。將應收賬款出售給精通證券化的 SPV,能夠提高公司資產的質量,加強流動性,改善公司融資能力,還可以省去公司管理應收賬款的麻煩,轉移因應收賬款而帶來的損失風險。同時,這種融資方式通常融資費用較低,並可享受更為專業化的融資服務。
2. 可以降低管理成本。
資產證券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實現證券化資產的破產隔離,也就是將應收賬款從公司(發起人)的資產負債表中剝離出去,縮小破產資產的范圍,降低破產成本。這樣可提高公司資產質量,減少公司管理成本。同時,由於保險公司、共同基金和養老金基金等大型機構投資者都傾向於選擇較高質量的證券,一般的公司債券難以獲得這些機構的投資,而證券化過程所採用的資產信用增級技術使得證券質量得以提高,使得公司融資變得較為容易。
3.減少交易成本。
應收賬款證券化由專門的機構進行,這些機構精通應收賬款的管理,作為應收賬款的擁有者來說,只要將應收賬款出售給這樣的機構就可以免去對應收賬款的跟蹤、追繳之苦,減少壞賬損失,從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4.應收賬款證券化有利於優化財務結構,充分利用資產和優化公司投資組合。
㈣ 什麼是應收賬款有價證券化
應收賬款證券化是一種既能充分發揮應收賬款的促銷作用,又能控制和降低應收賬款成本的管理辦法。
證券化的實質是融資者將被證券化的金融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收益權轉讓給投資者,而金融資產的所有權可以轉讓也可以不轉讓。
在國際上,證券化的應收賬款已經覆蓋了汽車應收款、信用卡應收款、租賃應收款、航空應收款、高速公路收費等極為廣泛的領域。
㈤ 資產證券化的運作流程
1.資產證券化過程:發起人將證券化的資產。特殊目的機構,或特殊目的公司主動購買可證券化資產,然後轉移資產。一起生產。重組資產產生的現金黃金流動作為支持發行證券進行融資,最後使用資產池產生的用於償還發行證券的現金流。資產證券化是基於特定的資產組合或特定的現金。發行可交易證券以支持流動的一種融資形式。類型,通常僅指狹義的資產證券化。狹義資產證券化是指信貸資產的證券化。廣義的資產證券化包括四大類,即實體資產證券化、信用資產證券化和證券資產。證券化、現金資產證券化等。證券在這里證券化是基於證券或證券組合。資產,然後與它的現金流或現金流相聯系。根據相關變數發行證券。資產證券化在交易中是復雜的,當事人是在證券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里當時參與的人包括贊助商和特殊目的組織。或特殊目的受託人、基金和資產託管人。結構、信用評級機構、信用評級機構、承銷人,證券化產品的投資者等。
拓展資料:一、資產證券化是指在結構化設計的基礎上,以基礎資產的未來現金流為償還支持,發行資產支持證券(ABS)的過程。它是在特定投資組合或特定現金流的支持下發行可交易證券的一種融資形式。資產證券化只是狹義的資產證券化。自1970年美國國家抵押貸款協會首次發行基於抵押貸款組合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抵押轉讓證券,並完成第一筆資產證券化交易以來,資產證券化逐漸成為一種應用廣泛的金融創新工具並迅速發展。在此基礎上,衍生出風險證券化產品。
二、廣義定義
廣義的資產證券化是指資產或投資組合採取證券資產的價值形式的資產運作模式,包括以下四類:
1.實物資產證券化:即實物資產轉換為證券資產,是以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為基礎發行證券並上市的過程。
2.信貸資產證券化:將銀行貸款、企業應收賬款等一組流動性較差的信貸資產進行重組,形成資產池,使該組資產產生的現金流收益相對穩定,並有望在未來保持穩定,並有相應的信用擔保,在此基礎上,將該組資產產生的未來現金流收益權轉化為信用評級較高的債券型證券,可在金融市場流動發行。
3.證券資產證券化:即證券資產再證券化的過程,即以證券或證券組合作為基礎資產,然後根據產生的現金流或與現金流相關的變數發行證券。
4.現金資產證券化:是指現金持有人通過投資將現金轉化為證券的過程。
㈥ 應收賬款證券化的推行的措施
當前中國推行上市公司應收賬款證券化,應著重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1. 積極培育市場需求。應收賬款證券化需要較為成熟的資本市場,同時還需要有較大規模、較強能力的機構投資者的參與。而中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發展還不成熟,機構投資者規模小、數量少,個人投資者由於在信息方面掌握不及時以及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目前還不能成為主要的投資者,這些都將制約應收賬款證券化在中國的發展。因此應盡快加強金融市場的建設,完善股票、債券等長期資本市場,積極培養國內外機構投資者,同時加大對應收賬款證券化的宣傳,吸引更多的中小投資者。
2.建立信用體系。應收賬款證券化成功的關鍵在於違約率較低和未來現金流量較為穩定,因而應收賬款責任人的信用水平(即應收賬款責任人是否能夠依約還款)是決定證券化效率的重要因素。信用體系的建立有助於識別應收賬款責任人的信用水平、應收賬款的現金流量狀況和違約函數的結構,從而確定應收賬款的證券化結構;同時,信用體系的建立也有助於促進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發展。因此,推行應收賬款證券化必須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
3.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為了准確把握應收賬款的未來現金流量,控制應收賬款證券化的基礎風險,從而穩定應收賬款資產池的現金流量,並能充分吸引投資者,證券化的發起人或SPV必須清楚每一筆應收賬款的來源及其責任人的資信狀況。發起人對應收賬款責任人的詳細信用資料與相應的信用政策、還款計劃、違約處罰規定及追索條款等內容要有準確記錄,並且有齊備的相關文件。
4.完善法律制度體系。應收賬款證券化在中國還是一個新課題。盡管中國《證券法》、《擔保法》、《破產法》、《信託法》、《合同法》等已經開始實施,但仍缺少有關資產證券化的具體法律規定和政策安排,缺少對有關參與者監管的准則和標准,難以保證證券化過程的透明性和證券化資產的高質量。因此建立較為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是推行應收賬款證券化的基礎,是保障金融體系穩定的關鍵因素。
5. 培養專業化的金融人才。應收賬款證券化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融資業務,涉及證券、擔保、評估、財務等多個領域,需要資產管理公司有大量的高素質的金融人才。他們既要有先進的理論知識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又要充分了解中國的具體國情、市場情況,熟悉金融、財會、稅收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必須加強這方面的人才培訓,以適應應收賬款證券化未來發展的需求。
㈦ 什麼是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的過程是怎麼樣的
資產證券化是以特定資產組合或特定現金流為支持,發行可交易證券的一種融資形式。 資產證券化僅指狹義的資產證券化。自1970年美國的政府國民抵押協會,首次發行以抵押貸款組合為基礎資產的抵押支持證券-房貸轉付證券,完成首筆資產證券化交易以來,資產證券化逐漸成為一種被廣泛採用的金融創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發展,在此基礎上,現在又衍生出如風險證券化產品。
資產證券化基本流程是:發起人將證券化資產出售給一家特殊目的機構,或者由SPV 主動購買可證券化的資產,然後SPV 將這些資產匯集成資產池,再以該資產池所產生的現金流為支撐在金融市場上發行有價證券融資,最後用資產池產生的現金流來清償所發行的有價證券。
舉例簡單通俗地了解一下資產證券化:
A:在未來能夠產生現金流的資產
B:上述資產的原始所有者;信用等級太低,沒有更好的融資途徑
C:樞紐(受託機構)SPV
D:投資者
B把A轉移給C,C以證券的方式銷售給D。
B低成本地(不用付息)拿到了現金;D在購買以後可能會獲得投資回報;C獲得了能產生可見現金流的優質資產。
投資者D之所以可能獲得收益,是因為A不是垃圾,而是被認定為在將來的日子裡能夠穩妥地變成錢的好東西。
SPV是個中樞,主要是負責持有A並實現A與破產等麻煩隔離開來,並為投資者的利益說話做事。
SPV進行資產組合,不同的A在信用評級或增級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組合、調整。目的是吸引投資者,為發行證券。
㈧ 關於「應收賬款證券化」的問題
對企業來說:
(1)應收賬款證券化的好處在於:應收賬款可以馬上收款!金融中介機構把企業的應收賬款買過去,然後做成證券化產品賣給投資者。應收賬款證券化產品的購買者把錢支付給了金融中介機構,金融中介機構把錢支付給企業。企業實現了馬上收款,證券化產品購買者購買了應收賬款,也相應享受了一定的收益。
(2)對企業來說,應收賬款證券化之後,其應收賬款已經轉移,沒有風險。
對應收賬款證券化產品的購買者來說:它的風險就在於應收賬款是否能夠真的按期足額的獲得支付,如果不能,則承擔風險,如果能,則享受收益。
風險只能轉移和分散,不能消滅!這是金融市場的顛撲不破的真理。應收賬款證券化的意義就在於企業將應收賬款的風險分散和轉移給了證券化產品的購買者。
㈨ 應收賬款證券化需要債務人確認嗎
應收賬款證券化是一種既能充分發揮應收賬款的促銷作用,又能控制和降低應收賬款成本的管理辦法。證券化的實質是融資者將被證券化的金融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收益權轉讓給投資者,而金融資產的所有權可以轉讓也可以不轉讓。在國際上,證券化的應收賬款已經覆蓋了汽車應收款、信用卡應收款、租賃應收款、航空應收款、高速公路收費等極為廣泛的領域。
應收賬款證券化的主要參與者為發起人(即應收賬款出售方)、服務人、發行人(SPV)、投資銀行、信託機構、信用評級機構、信用增級機構、資產評估機構和投資者等。以上機構在資產證券化市場中各自有著不同的作用。信用評級機構和信用增級機構對應收賬款支持證券的發行是非常重要的,關繫到證券發行是否成功和發行成本的大小;信託機構則通過特設托收賬戶對證券化的應收賬款進行催收和管理,並根據證券化的委託協議負責向投資者清償本金和利息。應收賬款證券化的具體運作程序可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1.選擇證券化的應收賬款。在應收賬款證券化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選擇應收賬款,並非任何應收賬款都適宜證券化。可用於證券化的應收賬款應具備以下特徵:①有一定可預見的現金流入量;②從應收賬款獲得的利息收入應足以支付抵押證券的利息支出;③具有抵押價值和清償價值;④還款條件明確。
2.組建證券化載體SPV,實現真實銷售。SPV有時可以由原始權益人設立,但它是一個以應收賬款證券化為唯一目的的信託實體,只從事單一的業務:購買證券化應收賬款,整合應收權益,並以此為擔保發行證券。它在法律上完全獨立於原始資產持有人,不受發起人破產與否的影響,其全部收入來自應收賬款支持證券的發行。為降低應收賬款證券化的成本,SPV一般都設在免稅國家和地區。
3.完善交易結構,進行內部評級。為完善應收賬款證券化的交易結構,SPV需要同原始權益人一起與託管銀行簽訂託管合同,必要時要與銀行達成提供流動性支撐的周轉協議。之後,信用評級機構通過審查各種合同和文件的合法性及有效性,對交易結構和應收賬款支持證券進行考核評價,給出內部評級結果。一般而言,此時的評級結果並不是很理想,很難吸引投資者。
4.信用提高。在證券的發行中,應收賬款支持證券的償付依賴於被證券化的應收賬款所產生的未來的現金流入順利實現,這對投資者而言存在一定的風險,為此可以採取以下措施:①破產隔離。通過剔除原始權益人的信用風險對投資收益的影響,提高應收賬款支持證券的信用等級。②劃分優先證券和次級證券。對優先證券支付本息優於次級證券,付清優先證券本息之前僅對次級證券付息,付清優先證券本息之後再對次級證券還本。這樣降低了優先證券的信用風險,提高了它的信用等級。③金融擔保。由另一家信用良好的金融機構提供信用擔保,並由應收賬款出讓方給予證券回購承諾,即一旦證券到期而本息得不到及時支付,應由擔保方或應收賬款出售方代為支付,以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5.證券評級與銷售。信用提高後,發行人還需聘請信用評級機構對應收賬款支持證券進行正式的發行評級,並將評級結果向投資者公告,然後由證券承銷商負責承銷。發行完畢後,可在交易所或場外掛牌上市,在二級市場流通。最後,以證券發行收入支付購買證券化應收賬款的價款,以證券化應收賬款產生的現金流入向投資者支付本金和利息。
作為一種金融創新工具,應收賬款證券化對應收賬款有一定的要求:一是,應收賬款具有標准化、高質量的合同條款。二是,應收賬款具有良好的信用記錄或具有相對穩定的壞賬統計記錄,可以預測未來類似損失的發生概率。三是,期限合理,一般半年之內的應收賬款較為受銀行歡迎。在中國企業中,由於種種原因許多應收賬款無法滿足上述條件。
首先,中國企業由於規模限制,債務人的分布一般都較為集中,尤其嚴重的是,許多公司的應收賬款是由關聯交易產生,與關聯方的密切關系,造成了應收賬款風險的加大。不僅如此,公司對第一大股東的往來款項的壞賬准備計提比例為:一年以內10%;一年以上是20%。有鑒於第一大股東的償還能力,有關人士認為上述壞賬計提比例不夠公允,潛在風險巨大。
其次,中國企業對信用管理的認知程度非常低。許多企業片面追求賬面的高額利潤,在事先未對付款人資信情況作深入調查的情況下,盲目地採用賒銷策略去爭奪市場,忽視了資金能否及時收回的問題,造成了應收賬款質量的低下,壞賬率極高。目前,美國企業的平均壞賬率只有0.25%―0.5%,無效成本(壞賬、拖欠款損失、管理費用的三項總和)只有3%。而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中國企業的平均壞賬率是5%,平均無效成本是銷售收入的14%。
再次,應收賬款的拖欠嚴重,信用記錄不完整,期限也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