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民生證券常態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大趨勢

民生證券常態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大趨勢

發布時間:2022-05-07 17:07:24

⑴ 如何看待中國經濟運行中的"變"與"不變

面對當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經濟上半年仍然實現了7%的中高速增長,經濟運行積極因素不斷增多,多項數據指標出現了企穩回升的勢頭。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及未來發展,就需要正確認識中國經濟基本面的""變""與""不變""。近期,多位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雖然支撐中國經濟過去高速增長的條件已發生變化,但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一些新特點、新趨勢和新業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發生改變。
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
科學判斷經濟形勢,首先要看到,中國經濟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發展,支撐過去高速增長的條件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當前國內「三期疊加」經濟形勢蔓延,房地產調整的滯後影響進一步發揮,勞動年齡人口連續下降,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一些重要產品已接近增長峰值,在這一系列因素作用下,上半年實現7%是非常不容易的。
當前世界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也需要高度重視。從今年開始,世界經濟復甦不及預期,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雖有好轉,但一波三折,增長態勢總體疲弱。新興經濟體受美元走強等影響,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
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
同時,要看到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面是好的,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的基本態勢沒有變,結構優化改革深化的基本趨向沒有變,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的大局沒有變。
經濟運行仍然保持在合理區間。
上半年,在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政策措施的推動下,經濟增長實現了的預期目標。7%經濟增長相應的不變價增量比去年增長7.4%還要多,從全球增長情況來看,超過中國7%增速的國家屈指可數;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前7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841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84%,7月末31個大中城市城鎮失業率為5.17%,繼續穩定在較低水平;居民消費價格漲勢溫和,前7個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3%,處於調控區間之內。
一系列數據表明,中國經濟由高速轉向中高速增長,將是一個比較平穩的過程。正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對中國經濟網記者所說:中國經濟不會像有些人想的,在短期之內出現大幅度下滑,這種可能性不存在。
結構調整繼續深化,增長新動力(310328,基金吧)正在加快形成。
今年上半年,結構繼續優化。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5.8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0.0%,比上年同期提高5.7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3,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節能降耗繼續取得新進展。
同時,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新增長動力正在形成。高技術產業增加值仍然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速高將近5個百分點。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對中國經濟網記者分析稱,「一帶一路」戰略、「中國製造2025」規劃和「互聯網+」計劃的實施以及「雙創」的大力推進,都將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
經濟穩定增長、結構在優化的同時,民生也在改善。
今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長保持「雙快」,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6%,繼續快於經濟增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3%,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1.6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社會保障繼續擴面提標,各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穩中有增,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實現與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並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步伐加快,前7個月新開工517萬套,棚戶區改造開工389萬套。
收入的提高最為老百姓(603883,股吧)喜聞樂見,現在居民收入基本和GDP同步增長,農村居民收入比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還要快。劉世錦最近到東北調研的切身感受是,盡管速度下滑幅度比較大,但當地老百姓生活還是穩定的。
總的來看,中國經濟的發展環境在變,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在變,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並沒有變,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的基本態勢沒有變。下一步,還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鞏固和壯大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

⑵ 中國經濟大趨勢的介紹

《中國經濟大趨勢》,分六篇,共十三章。該書站在宏觀的角度,揭示了經濟戰爭的內幕和真相,並從金融業、農業、製造業、能源等方面分析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各種問題,指出了中國經濟未來十年乃至幾十年必須爭奪並佔領的制高點。包括:案例的分析、理論的闡述、保衛中國經濟的方法策略、和世界經濟良性互動的分析建議等內容,幫助讀者把握中國以及世界經濟將來發展的大方向。

⑶ 面對當前國內外形勢沖擊,我們應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未來發展趨勢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該如何看待當前經濟發展質量——

一看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高。

二看結構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繼續顯現。

三看內需提質,居民消費擴容升級。

四看創新驅動,創業創新活力明顯增強。

五看攻堅克難,補短板強弱項取得成效。

六看改革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入實施。

七看對外開放,外向型經濟發展再上水平。

八看人民生活,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九看信心預期,市場信心較強,社會預期向好。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國經濟運行延續了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動能轉換有新進展,質量效益有新提升,改革開放有新亮點,高質量發展實現良好開端。

一看經濟發展:三次產業平穩運行,質量效益持續提高。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8%,與去年三、四季度持平,連續11個季度穩定在6.7%至6.9%的區間。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農村一二三產業加快融合發展,夏糧豐收在望,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工業生產穩中有升,前5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比2017年提高0.3個百分點,實物量指標增長較快。服務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前5個月服務業生產指數保持8.1%的較快增速。經濟效益繼續改善。企業利潤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前4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5%,服務業企業營業利潤增長8.4%。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前5個月全國財政收入增長12.2%,其中稅收增長15.8%,佔比由去年同期的85.9%提高到88.6%。

二看結構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政策效果繼續顯現。「破」「立」「降」等重點工作積極推進。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後產能。大數據、雲計算、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前5個月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9.3%,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85.8%,工業機器人增長33.7%。國務院陸續出台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下調製造業、交通運輸等行業增值稅稅率,統一小規模納稅人標准,持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預計全年減輕市場主體負擔超過1萬億元。前4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成本比上年同期減少0.21元。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四大板塊發展、三大戰略實施良性互動,新的增長極增長帶加快培育,東部地區引領和帶動作用進一步顯現,中部地區工業投資增速繼續快於整體,西部地區開放力度加大,東北地區經濟延續回暖態勢。「一帶一路」建設扎實有序推進,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發布實施,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壓倒性位置。新型城鎮化扎實推進。絕大部分城市放寬落戶門檻,有的特大城市取消積分落戶限制,新型城鎮化紅利正越來越多地惠及城鄉居民。

三看內需提質:內需結構持續改善,居民消費擴容升級。消費拉動作用更加明顯。一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8%。前5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旅遊、文化等服務消費持續較旺。消費新業態新模式迅速發展,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30%,文化、旅遊等消費升級類產品快速增長。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前5個月,民間投資增長8.1%,比去年全年提高2.1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企穩回升,前5個月增長5.2%,增幅連續2個月回升,其中高端製造業投資快速增長,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9.7%和8.2%。

四看創新驅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創業創新活力明顯增強。基礎研究取得積極進展。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發布實施。一批尖端基礎技術加快研發。科技創新機制繼續健全。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建立,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指引印發實施。

科技成果權益管理改革深化,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力度加大。創業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加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區域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向縱深推進,創新創業資源共享平台加快建設。據研究機構統計,截至今年3月,我國共有62家獨角獸企業,佔全球237家獨角獸企業的26.2%,排名世界第二。

五看攻堅克難:三大攻堅戰著力推進,補短板強弱項取得成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成效初顯。資產管理業務、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監管加強,地方政府舉債行為逐步規范,房地產調控成效繼續鞏固。精準脫貧深入推進。加快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重點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污染防治力度不斷加大。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勝利召開,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部署實施,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協作機制進一步強化,一季度全國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9.7%,水、土壤污染防治步伐加快。

六看改革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入實施,發展動力進一步激發。「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證照分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等改革不斷推進,一季度日均新設企業1.47萬戶,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億戶。產權保護力度加大。推動涉產權案件啟動再審程序,產權領域司法保障不斷加強。張文中、顧雛軍案件重審,得到市場高度關注和廣泛好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和國資國企改革持續深化。電力交易機構組建工作基本完成,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扎實推進。財稅金融改革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取得新進展。環境保護稅順利開征。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進一步健全,5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8.3%,社會融資規模余額增長10.3%。

七看對外開放:全面對外開放主動提速,外向型經濟發展再上水平。對外貿易保持較快增長。前5個月以人民幣計價的貨物進出口額增長8.8%,其中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5.5%和12.6%。積極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籌備工作順利開展,出台降低汽車、消費品進口關稅的政策。開放的范圍和層次進一步擴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宣布新的重大開放舉措。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成功舉行,提出了全球治理的上合主張,把「一帶一路」打造成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最廣泛國際合作平台。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深入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前5個月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6%,對外投資增長38.5%。

八看人民生活: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6%,其中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7%、6.8%。就業和物價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漲勢溫和,前5個月上漲2%。失業率穩中有降,5月份調查失業率為4.8%,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高。教育新增投入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傾斜,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進一步提高,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住房保障工作繼續加強。新的三年棚改攻堅計劃啟動實施。提前下達資金支持2018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繼續支持農村危房改造。

九看信心預期:市場信心較強,社會預期向好。國際市場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增強。近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亞洲開發銀行將我國2018年經濟增速預測分別上調0.1個、0.2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聯合國維持2018年我國經濟增速預測不變。改善營商環境提升外資企業信心。5月份我國利用外資增幅提高至11.7%,為2017年12月以來最高增幅。社會預期總體向好。5月份,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9%,比上月提高0.5個百分點,已連續22個月位於50%以上景氣區間。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9%,連續9個月穩定在54%以上的較高水平。4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22.9,比上月回升0.6個點。

綜合來看,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延續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不斷積累增多。下半年,我國經濟發展前景良好。從國際看,雖然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有所加大,但世界經濟復甦態勢仍有望延續,對外經貿合作仍有拓展空間。從國內看,改革開放全面深化將不斷激發市場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將不斷提升供給體系質量,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將釋放新的發展潛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將補短板強弱項。我國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促進經濟行穩致遠。

⑷ 中國未來十年內有哪些趨勢

參考:
我覺得未來十年中國的GDP增長是正增長兩年,負的兩年,但是總的趨勢是增長的!
下面是我找到的一些材料:在未來時間里,中國的經營趨勢肯定就是直銷,就在家裡最生意.而且營養品的市場在中國的發展趨勢也是很大的.建議你去看這本書《財富第六波》 不管你以何種心態面對本書所展示的觀點,但在家創業這一時代趨勢卻以不可遏止的勢頭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與財富分配方式。我們曾經落後於工業經濟、商業經濟的浪潮,這是一本顛覆全球半個世紀直銷業態的創富聖經。 在保健品行業戰略轉折點到來之際,保健品行業體現出哪幾個發展趨勢呢? 1.直銷成為大趨勢 為什麼說直銷將成為大趨勢呢? 主要原因是傳統渠道費用上升,門檻越來越高,這樣渠道扁平化就成了必然的選擇。我們知道直銷是渠道最為扁平化的方式,因為它省掉了現代終端對產業利潤的分配部分,而且能夠極大程度的提升現金流轉率,傳統的保健品營銷,現金周轉率能做到3個月就很不錯了,但直銷的現金周轉率要高得多。也正因為這樣,單層次直銷、多層次直銷將會成為中國保健品行業的重要營銷模式。 結合國內的情況,安利在過去6年中間,從3億元的年銷售額增長到了2003年的120億元;中脈從幾百萬增長到了17億元;綠谷從 2000年的1個億左右,增長到現在的近10億元;珍奧據說也做到了10多億元。這些企業的發展是在整個行業出現下滑的情況下取得的,更顯得非常珍貴。 國外的情況是怎樣的呢?據鉑策劃了解,在國外發達國家保健品行業很少投放廣告,主要的銷售手段是「Home Party」和「旅遊營銷」,國內的代表就是安利和天年。我國的台灣,70%的保健品銷量都走的是直銷。我們鉑策劃完全相信,直銷不但是趨勢,而且在未來5年內,會成為國內保健品行業的主流模式。2.服務成為核心競爭力 我們相信,隨著競爭的激化,和直銷一樣重要的「服務」將會成為中國保健營銷的重要發展趨勢。服務的目的是什麼呢?本質上服務是為了提升消費者的忠誠度。 我們注意到,最近幾年,一些傳統上習慣廣告轟炸的企業,包括昂立、健特等,都有意是的加強了消費者服務的工作。上海健特的資料庫中有幾十萬個忠實消費者的資料,為了留住他們,健特在去年推出了一本內刊《健康金生》。昂立組建了全國消費者服務中心,成了消費者俱樂部,定期開展活動。這些工作的效果如何,鉑策劃持懷疑態度。因為當直銷企業把工作做到消費者家炕頭上的時候,這些工作還是顯得太空、太虛、太不直接了。這些工作對提升消費者忠誠度的作用是有限的。 會議營銷企業需要服務嗎? 這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因為很多直銷企業以為自己就是在做服務營銷。鉑策劃給服務下了個定義,服務就是能夠提升消費者使用價值的人際工作。那麼現在的直銷企業,有幾個是在做「能夠提升消費者使用價值」的工作呢? 不少直銷企業提供的不是服務,而是「推銷說服」工作。這也是現在的會務營銷口碑差、美譽度低的原因。保健品這個行業要做得久,做得長,就必須把「推銷說服」改變成「健康服務」;就必須把推銷導向,轉變為「健康服務」導向;就必須把消費者需要的產品介紹給他們,而不是為了提升銷售額推廣他們不需要的東西。因為只有這樣,消費者的忠誠度才能持久的保持,才能穩定的維持消費者。 我們的客戶康基集團,在推廣增高產品的時候,幾乎很少講產品,他們的咨詢師傳播的全部是健康知識,消費者的反應很好。不要做產品廣告,產品也就賣掉了,消費者的忠誠度、美譽度也很高。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3.終端走向專業化、多元化 直銷和服務是大趨勢,鉑策劃也注意到在保健品的終端業態上,也將發生很深遠的變化。我們觀察到,保健品的終端走向專業化、多元化。 我們知道在歐洲、美國,保健品有相當一部分銷量是從專業保健品連鎖店銷售的。美國一些大的連鎖超市數量高達8000家,這就能夠將產品的價格降到很低的程度。國內也出現了這樣的保健品連鎖超市,連鎖店,比如「綠色世紀」等。 除了傳統的賣場、超市,現在保健品的終端業態已經出現了新變化。比如保健品連鎖店、廠家專賣店、社區生活館、網路會員終端、健康咨詢中心等等。 鉑策劃相信,將來中國保健品的終端業態必將更加豐富,更加多樣化,這是一個長遠的趨勢。但是在目前,保健品連鎖專賣店還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如何解決人流量等。就目前來說,能夠銷售終端和社區健康教育結合起來的,社區健康生活館將會有比較好的發展。 4.傳播走向立體化 鉑策劃注意到,在新的環境下,針對消費者進行的傳播已經日趨立體化。 採用傳統模式的保健品企業,除了採用大規模的廣告,也開始重視與消費者的直接溝通,比如昂立成立俱樂部、健特出版專刊等。我們的客戶巨能集團,去年在推廣金巴開上與鉑策劃進行過成功的合作,在金巴開的推廣上,巨能就成功的將傳統的廣告轟炸模式和會務營銷結合了起來。現在巨能金巴開已經開始向華東地區擴張了,在此之前金巴開這個產品已經雲做了6年,一直都處於試銷狀態。巨能傳統上是一個廣告轟炸企業,它的轉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另外我們注意到直銷企業,也開始重視廣告的作用了。一些具備較強實力的企業,如安利、中脈、綠谷,它們的廣告力度是非常大的,而且它們的發展速度也要高於那些沒有廣告投放的單純會務營銷企業,天年是最早做會務的企業,但它現在的銷量、影響力都遠低於中脈、綠谷了。 為什麼會務營銷企業要做廣告呢?原因有很多,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廣告能夠很大程度上打消消費者關於產品的信任度問題。 5.整合營銷時代已經到來 如果用一句話來說,現在的保健品營銷是什麼時代呢?鉑策劃認為,這種時代就是:整合營銷的時代。隨著競爭程度的加劇、外部環境的變化,18般武藝樣樣精通的時代已經到來。 廣告、會務、公關、促銷……各種各樣的手段,都成了保健品營銷的必要措施。我們相信:在目前的情況下,單純依靠廣告、單純依靠會務,都已經很難快速崛起了。整合營銷既是競爭的結果,也是競爭的需要。 整合營銷會降低行業的門檻嗎?不會,因為這是競爭的結果,那些沒有實力、調整速度慢的企業,將會逐漸被淘汰,這是自然法則。其實,我們回想一下就會發現,安利、中脈、綠谷,這些快速發展的企業,哪一個不是整合營銷的信奉者?

⑸ 如何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致勝下一個十年

如何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致勝下一個十年!

吳敬璉

我的題目是如何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致勝下一個十年。我們30多年來,一直是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來促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這是我們非常關心的主題。

一、當前中國經濟具有什麼樣的特性呢?

中國經濟已進入了一個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階段。所謂增長速度的換擋期是指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GDP增長速度進入了一個下行的通道。大致上從2010年第三季度開始,GDP增速就從超過10%一路下行,這是進入所謂新常態。

我認為生產函數是最為實用的分析框架。根據生產函數理論框架產出的水平是由三個基本因素決定的,一是勞動力,二是資本,三是效率。

驅動增長的三個因素近年來都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第一因素就是新增勞動力,大致上在2003到2004年中國一些經濟學家就發現人口紅利正在消失,新增勞動力的數量大大減少。第二因素資本,通過改革開放使得我們的效率提高,這個因素也在減弱。第三因素,投資,我們一直在用這個辦法。它一方面使得產能過剩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另一方面因為過量的投資,資源損耗和宏觀經濟資產負債表的負率積累起來,到了可能引起資產性風險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增長率的下降就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二、應該怎樣解決面臨的問題呢?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用改革推動發展轉型是唯一出路。

黨的十八次代表大會確定了要全面推進深化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於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一個整體的設計,作出了一個戰略部署。經濟改革的核心問題就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也要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

三、怎樣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呢?

十八屆三中全會說的一針見血,它的基本任務就是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也就是建立起能夠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制度基礎。

這個基本任務包含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它正好是針對著我們現在體制中的一些缺點。比如說建立開放的市場。我們這個市場缺乏競爭性,缺乏法制,缺乏規則和嚴格的執法、執行規則。我們這個市場體系是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而且其中資本市場特別落後。能不能把這些改革要求落實,決定了我們今後經濟能不能持續穩定的發展。

關於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從十八大前後對於全面深化改革的討論開始,已經進行了一些改革,從這些改革的成果來看,我認為應該增強我們的信心,走這么一條新的道路,是能夠解決問題的。從2012年開始,我們在結構優化、在改善就業情況兩個方面都出現了一些好的跡象,它最突出的一個表現就是服務業的發展。

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核心就是提高效率,提高效率的主要來源就是要發展製造業內服務的成份,加強研發,加強設計,加強品牌銷售,渠道管理、售後服務,另外就是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的服務業。

結構優化在2012年出現了苗頭,2012年歷史上第一次第三產業增長速度趕上第二產業的增長速度。到了2013年這個情況進一步變化了,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超過了第二產業的增長速度,而且因此第三產業第一次成為國民經濟中第一大產業。這就表明這個結構優化在這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服務業的發展還使得我們就業狀況雖然在增速下降這樣的背景之下,而就業的情況卻有了改善,不同方向的運動,增長在下降,就業也上升。

四、為什麼會取得這樣的成績呢?

2012年深圳、廣東在轉變政府中做了一個改革,就是工商注冊登記的便利化。實現便利化以後,許多地方新登記注冊企業的數目大量增加,新增加企業數目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0%,再就是營改增,營改增的改革有兩方面的好處,大家注意的一個方面,就是減負。其實更重要就是分工深化的改革。因為營業稅是全額征稅的,一分工一個企業要分成兩個企業,就要多交很多稅,而分工的深化正是推動經濟發展最強大的動力。

如果小試牛刀,取得一定的成果,給我們一個啟示,就是改革能夠解決我們的問題。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開局之年,這個開局之年現在看起來有些方面改革進行得不錯,但是有些方面還有待加強。

簡政放權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方面要落到實處。另一方面就是金融改革,網路金融對原有的體制有很大的沖擊。

財政改革正在按照深改小組批準的計劃落實,現在把它限制起來了,但是怎麼消化,怎麼使得地方政府有新的財政來源,這些問題還有待研究,採取措施來解決,解決這些問題並不是十分容易的。

看起來有一個比較大的分歧,就是農地改革。現在似乎是找到了某些大家選擇一致的變通的辦法來加以解決,比如說把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然後經營權可以流轉,諸如此類的東西。

最後一條就是國有經濟改革需要加快,最重要的是三中全會決定所說的對國有企業的管理要轉化為管資本為主。

另外,就是對外開放新局面的問題。

現在各地除了走出去之外,有一個國內體制如何對接的問題。走出去要做的好,海外投資要做的好,首先我們自己走出去這些企業在國內經濟環境、制度環境、法制環境要好,否則很難適應國際化的要求。

這裡面就有一個很重要的改革,就是自貿區的建設。它的意義在於促進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制化的營商環境。在我看來這是中國為了適應貿易和投資規則可以預見的一個大的進步,作出的一個很重要的決定。我們的企業特別是要走出去的企業一定要適應這個大趨勢。

五、為什麼說國內企業也要適應這個大趨勢呢?

因為這個大趨勢某些要求已經在我們的國內體制上起作用了。市場化、國際化、法制化的營商環境是我們希望中國乃至全世界將來都出現這樣一個營商環境。這樣一些東西當然是有黨政領導機關來主導向前推進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企業也應該適應這個變化作出自己的努力。

總的來說,在粗放增長模式下靠政府主導、海量投資實現的高增長模式掙快錢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必須要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存活和發展。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一是把握全球市場發展大趨勢,二是咬定技術創新不放鬆,三是提高對全球貿易投資規則適應能力。

我們對於全球世界各國的貿易和投資規則不是那麼熟悉,全球貿易和投資規則正在面臨一個新的變動、新的升級。即使我們對於原有的規則還比較熟悉,也需要不斷吸取新的知識。而提高自己競爭力的關鍵是在於吸收人才,並且使得這些人才能夠在自己的企業裡面脫穎而出,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發揮他們的才能。

⑹ 如何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

經濟新常態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為轉方式、調結構提供根本動力。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中國需要主動作為,而改革創新是根本出路。
管清友認為,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修修補補的體制機制調整,而是自我革命式的全面革新。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的破除,將打破利益固化籓籬,解除限制生產力發展的桎梏,激發經濟活力;經濟增長機制轉換和宏觀調控體系完善,將為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和根本保障。伴隨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微觀活力將進一步釋放,新的增長引擎將被打造出來,我國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將具備更堅實的制度基礎、更充沛的動力源泉。
管清友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首先是改革基本經濟制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包括國資國企改革(理順國企與出資人以及國企內部的關系,提高國企運行效率)、財稅體制改革(理順中央和地方政府關系,降低企業稅收負擔)、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簡政放權、強化市場)和涉外經濟體制改革(從貿易開放到投資開放,從製造業開放到服務業開放,探索負面清單管理)四大關鍵領域。
其次是改革人口和戶籍制度,改善勞動力供給,包括放開「單獨兩孩」,逐級放寬戶籍限制等。
第三是改革金融體系,改善資本供給,包括理順價格(利率和匯率市場化)、健全市場(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和深化開放(推進資本賬戶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等。
第四是改革土地制度和城鄉管理體制,改善土地供給,重點是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推進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⑺ 誰能說明一下,中國未來10年的大趨勢發展

未來的十年,中國必將使受世界矚目的。
首先從經濟上來說去年中國中國GDP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就很能說明問題,但我們也不可驕傲,畢竟跑在我們前頭的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他們的人均GDP是我們的12倍還要多。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走過了西方一兩百年的發展歷程。但在發展的過程中必將遭受到很多國家的不理解,甚至敵視,但我們要把眼光放長遠一點,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曾說過"我們要韜光養晦一百年「,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
前不久,就在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期間中國第四代機殲20進行首飛,也讓世界驚訝,從此天空飛行的四代機不僅是美國的F22和F35還有中國的殲20。我國的航母計劃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在未來十年內一定會有一艘懸掛著中國國旗的航母在大海上巡航。
總之,未來十年總是一定是世界的焦點。經濟、軍事和科技必將飛速發展。

⑻ 誰知道十年後中國是什麼樣子大膽的猜想一下,一定採納,高財富值。

1、經濟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換擋
過去十年的高速增長主要來自人口紅利和全球化紅利的驅動。但目前來看,內外兩大紅利正在加速衰退,甚至變為拖累,這勢必導致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換擋。
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認為,首先是供給端的新常態:人口紅利衰退,儲蓄率出現拐點,潛在增速下滑,勞動力比較優勢喪失。
過去近四十年的時間里,中國人口撫養比從78.5%一路下滑至37.8%,勞動力人口(15-64歲人口)佔比從57%升至74.5%,在此帶動下,國民總儲蓄率從30%左右大幅攀升至2008年的53.4%。但從2011年開始,中國的人口結構已經迎來拐點,勞動力人口比例開始下降,老齡人口佔比加速上升。未來十年,計劃生育對人口結構的沖擊將加速顯現,老齡化趨勢將愈發顯現,勞動力人口佔比將降至70%以下。
人口結構的惡化起碼會從三個方面拉低潛在增速。
首先是拉低儲蓄率,而不論是從傳統的經濟增長理論還是現實的國際經驗來看,儲蓄率與經濟增速具有正相關關系。
其次會繼續抬高國內的勞動力成本,使中國逐步喪失在勞動力成本上的比較優勢。未來的世界工廠將向東南亞、金磚、拉美、非洲國家轉移。
最後,從國際經驗看,人口拐點往往意味著房價拐點,美國勞動力人口佔比2006年見頂,2007年房價開始轉向;日本勞動力人口佔比1992年見頂,1991年房地產泡沫就已經開始破裂。雖然中國51.8%的城鎮化率仍遠低於美日房價泡沫破裂時的水平,未來城鎮化進程帶來的剛需能對房價構成一定支撐,但奢望房地產市場延續過去十年的輝煌已不現實。
當然,這種人口結構的沖擊是個緩慢過程,並不會引發潛在增速的斷崖式下行。
首先,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同時,人口的素質結構也在變化,勞動力人口的絕對和相對數量雖然都在減少,但隨著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的後續效應加速顯現,勞動力人口的素質將提高,對沖勞動力數量的下滑。
其次,政府的人口政策將加快調整步伐,目前單獨兩孩已經放開,根據衛計委的預測,近幾年每年出生人口將因此多增200萬人左右,長期來看,這有助於延緩人口老齡化趨勢。
其次是需求端的新常態:全球化紅利衰退,全球經濟從失衡到再平衡,外需和外資從漲潮到退潮。
對中國來說,21世紀最初幾年是全球化的黃金時代,外需膨脹,外資湧入,雙順差成為中國經濟奇跡的核心引擎。
從貿易渠道看,伴隨著發達國家一輪史無前例的加杠桿,其儲蓄-投資負缺口不斷擴大。再加上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和人口紅利帶來的出口競爭力的迅速提升,中國迅速崛起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
從資本渠道看,發達國家的寬松貨幣政策尤其是一輪又一輪的QE(量化寬松政策)浪潮,推動全球流動性迅速擴張,外資大量湧入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
但金融危機之後,這種趨勢已經逐步逆轉。具體表現有二:
首先,貿易再平衡正在加速。從需求角度看,2008年的銀行業危機之後私人部門去杠桿,2009年的主權債務危機之後公共部門也開始去杠桿,去杠桿的直接後果是發達國家的儲蓄-投資負缺口和經常賬戶逆差不斷收窄。
從制度角度看,內需不給力,各國開始加大力度搶外需。美歐搞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議)、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實質是變相的保護主義。未來十年,WTO紅利將逐步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所謂ABCWTO(AnyoneButChina,意為排除中國在外的WTO)的巨大挑戰。
從技術角度看,中國的服務貿易逆差、投資收益逆差,以及貨物貿易中的能源逆差正在逐步吞噬一般貨物貿易日漸萎縮的順差,未來中國經常賬戶可能全面陷入逆差。
其次,資本退潮也已拉開序幕。2014年QE逐步退出,2015年美聯儲大概率加息,全球流動性拐點到來。伴隨著歐美經濟的「逆差糾正式」復甦,全球資本將加速迴流中心國家。
拉長周期看,2008年的美元指數很可能已經是個大底部,未來美元升值大周期將加速刺破新興市場泡沫,中國雖然有資本管制和外匯儲備的防火牆,但未來從「資產本幣化、負債美元化」向「資產美元化、負債本幣化」的轉變,足以終結外資的單邊流入和人民幣的單邊升值。
從國際經驗來看,高增長之後的「換擋」也是必然趨勢。根據世界銀行增長與發展委員會的統計,二戰後連續25年以上保持7%以上高增長的經濟體只有13個,排除波札那、馬爾他、阿曼這樣的小國,剩餘10個經濟體基本都從第三個十年開始減速,第四個十年能保持7%以上增速的只有台灣,其餘經濟體基本都掉到了4%以下。而中國目前已進入高增長的第四個十年。
根據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課題組初步預測,中國將在2020-2025年之間經濟總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其中,在基準前景中,中國有望在2021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樂觀情景中,中國有望在2019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在悲觀情況下,中國或許要在2023年前後才能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無論如何未來8-10年尤其是「十三五」時期,將是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沖刺階段。
2、中國樓市結構性過剩與結構性短缺並存
過去十年,在快速城鎮化與工業化浪潮的強力推動下,城鎮住房整體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這是中國樓市發展的歷史大背景。一方面,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形成巨大的住房剛性需求。另一方面,工業大發展、經濟起飛所帶來的國民家庭收入快速增長,必然催生大量改善家庭原有居住條件的訴求。與此相對應的是,我國原有的城市規模狹小、住房老舊,無法滿足爆發性增長的住房需求。
與供不應求的中國住房發展背景相適應,過去十年中國住房市場的發展主線就是多方擴大住房供給,緩解住房總量供求矛盾。解決「有房住」的問題是它的主要歷史使命。在這一階段,我國住房發展的成效卓著。大多數城鎮居民家庭都擁有了一套以上商品住房,還有不少家庭擁有多套商品住房。很多進城務工的農民家庭,也在其流出地縣城或地級市購置了一套以上商品住房。但該階段在住房大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效應,如房價飛漲、住房投機盛行及泡沫堆積等,受到各方的批評。
未來十年,中國樓市發展背景正在悄然發生深刻的轉變,「結構性過剩與結構性短缺並存」將取代「總量供不應求」成為未來十年中國樓市發展的大背景。
住房「總量供不應求」時代已經淡出,「結構性過剩」時代已經到來。城鎮化與工業化作為過去十年住房市場發展的超級引擎,目前都處於減速狀態。
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城市經濟結構正面臨巨大的轉型升級壓力。由於收入增長決定人口流向,經濟減速也意味著城市對人口的吸引力正在減弱。
在需求總量退燒的同時,中國城鎮住房卻已經累積了巨額的存量,並且仍在按以往的慣性高速增長。特別是一些三、四線城市,商品住房積壓現象已經很嚴重。2014年,盡管政府對住房需求管控政策已經趨於寬松,但住房市場仍然在主動下調。這表明,住房市場形勢正由總量供不應求進入結構性過剩階段。
優質住房仍將存在「結構性短缺」。雖然從量的方面看,中國城鎮商品住房已經出現結構性過剩。但從質的方面看,很大一部分家庭居住條件仍然較差,狹小公寓、老舊公寓或不成套住宅占存量住房的比重很大。隨著人們收入的增長和對生活品質要求的進一步提升,對優質住房的需求還將穩步增長,優質住房仍然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結構性過剩與結構性短缺並存」取代「總量供不應求」,成為未來十年中國樓市發展的大背景。「住好房」將取代「有房住」,成為未來十年中國住房發展主線。
根據一般的消費規律,當總量短缺問題解決後,對高品質的訴求將提升。城鎮居民的住房消費重點,將由擁有商品住房,轉變為不斷改善現有居住條件。中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雖然達到33平方米以上,但多數人對自身的住房條件難言滿足。緊湊型公寓樓仍是當前城鎮住宅存量的主體,多代人共居一戶現象較為普遍,居民改善住房條件的期望仍很迫切。
擠住在小房子里的渴求搬入大房子,多代共居的希望能夠獨立居住以減少家庭摩擦,住公寓的期望擁有別墅,住普通社區的嚮往住進高檔社區,住在偏遠郊區的希望能夠就近居住減少通勤時間,在城內有房還想要有個更接近自然的度假房產,這些都構成了潛在的住房改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將居民改善住房條件的意願,簡單理解為購買大戶型,將小房子換購成大房子。個性化、人性化、智能化、環境友好化及內部空間的改造優化等,都將構成住房實質性改善的內容。
居民將小房子換成大房子,有時意味著離城市中心更加偏遠,且家務勞動成本大大增加。在家庭小型化的趨勢下,房屋面積增大也不能容納更多的人居住。現代社會,多代同堂只是一種理想狀態,實際上摩擦很大難以和諧共居。
以日本經驗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樓市泡沫破滅以後,戶均住房面積並沒有增加,居民家庭沒有借房價大跌之契機換購大房。人們更傾向於把收入用於住房內部空間利用上的改造與優化,而不是以小換大。這表明,日本樓市退燒後,住房消費行為變得更為理性。

⑼ 產業結構轉換,粗放的高投入重化工業將逐漸被替代,什麼製造業將上升

春節黃金周市場年味濃、消費旺;外貿下滑但先行指標預示二季度出口壓力有望緩解;吸收外資與對外開局良好;消費物價溫和上漲,工業價格降幅收窄……陸續發布的首月核心經濟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經濟實現平穩開局,盡管趨穩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但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勢頭強勁。
民生指標「穩」字當頭
新常態下評判中國經濟需要新視角。除了速度指標外,更需時常掂掂經濟發展的「含金量」。
「只要就業比較充分,物價能夠平穩,我們並不追求高速度」,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面對中外媒體如是說。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8%,盡管漲幅較上月有所反彈,但去年以來消費物價溫和上漲的態勢得以延續。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1月份物價漲幅反彈明顯受到食品價格上漲的拉動,而春節市場需求上升、消費高峰期間出現大范圍惡劣天氣等因素,加劇了食品等價格上漲壓力,不過這種季節性波動對全年CPI走勢影響不大。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由於工資水平和服務需求的剛性增長,1月份服務價格同比上漲2.2%,超過了同期CPI漲幅,成為驅動消費物價上漲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這種變化也體現了我國消費結構升級、經濟結構優化的新趨勢。」
就業「穩」,中國經濟大的基本面就能「穩」。
「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到6431萬人,年均新增1286萬人,這兩項指標比「十一五」時期均增加11.4%。來自中國網的消息顯示,今年1月份,我國調查失業率統計范圍擴大至全國所有地級市,調查失業率仍保持在5%以下。
就業形勢穩定,一方面得益於經濟增量不減、服務業發展、人口結構變化等因素;另一方面,在大力推進「雙創」、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等方面的政策出台後,創新創業逐漸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吸納就業方面功不可沒。
2015年,我國全年新登記443.9萬家,增長21.6%,這意味著平均每天「誕生」的新登記約1.2萬家。去年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6.8%,初步統計有240多萬返鄉農民工在創業。
當前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鋼鐵、煤炭等行業去產能任務艱巨,下一步就業形勢是否可能發生逆轉?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對此明確表示,我國就業增長具有穩定的經濟基礎,加上創業帶動就業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有關部門也將多措並舉做好化解過剩產能職工安置工作,不會出現新一輪「失業潮」。
宏觀經濟「新」意正濃
當中國百姓歡度農歷新年假日時,國際資本市場在人們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憂慮中出現動盪,日本、歐洲股市重挫,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探,避險情緒則不斷推升金價。
「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堪憂。」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分析,目前全球債務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超低利率帶來的負面效應逐步積累,而去杠桿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此外美聯儲加息為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進入了中速增長軌道,總需求不足將成為常態。
嚴峻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中,中國經濟難以獨善其身。今年1月份,我國進、出口再次出現「雙降」且降幅加深;當月製造業PMI小幅回落,顯示經濟趨穩基礎還需進一步鞏固。
然而,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挑戰中成長的。壓力之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的「新」意更加凸顯。
——網路消費和服務消費蓬勃發展。1月份,商務部重點監測網路零售同比增長34.5%;當月全國電影票房收入38.5億元,增速接近50%。春節黃金周,全國零售和餐飲約7540億元,增長11.2%。
——更加註重通過有效惠民生、穩增長。國家發展改革委披露,今年1月份,發展改革委共審批核准固定資產項目21個,總541億元,且集中在水利和能源等民生領域。
——1月份,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占外貿總值的57.4%,較去年同期上升0.5個百分點,成為拉動出口的主要力量,特別是民營進出口佔比進一步提升。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外貿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加快、發展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的勢頭在新一年得以延續。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等引領下,1月份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同比增長18.2%。在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的同時,中國經濟的平穩態勢,也使得外資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1月份,全國利用外資金額882.5億元,增長3.2%,外資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升。
從最新公布的數據看,1月份我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降幅比上月縮小0.6個百分點,結束了此前PPI連續5個月-5.9%的運行態勢。
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張德禮認為,PPI降幅收窄既有低基數效應和人民幣貶值帶來輸入型通脹壓力等原因,也有供給側改革加快去產能,從而對上游原材料領域價格產生一定支撐的影響。隨著推進去庫存去產能,年內PPI同比跌幅有望繼續收窄。
放眼全年「變」中求進
今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開年以來,各項改革頻頻發力、利好頻傳:
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力度,持續為松綁減負,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障搭台。
確定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五項重磅政策措施,部署建設雙創基地發展眾創空間,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動能。
居住證制度實施,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完善土地、城鎮住房等制度……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一步打破城鄉「二元制」堅冰,更大釋放內需潛力。
一方面確定進一步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措施,促進脫困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打出金融支持工業增效升級、持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等一系列「組合拳」,從不同層面發力,壯大實體經濟。
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表示,中國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這些舉措令人振奮。對於中國經濟未來面臨的挑戰,關鍵在於落實改革措施。
潘建成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問題,宏觀政策取向要把握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的平衡,兼顧長期目標與短期問題。例如,下一步應注意遵循「補短板」原則,投向生態治理、扶貧攻堅等薄弱環節、關鍵領域,既能發揮在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又為長遠發展積蓄力量。
他表示,改善供給環境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應加快研究全面推開營改增,盡快清理規范非稅費用,有效降低負擔。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對於今年宏觀經濟政策的著力點,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表示,這表現在四方面:領域加強以基礎設施為主的公共產品;生產領域完善營改增、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收入領域結合扶貧攻堅工程,通過加強轉移支付加快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長;消費領域要打通流通中的薄弱環節,改善消費環境。
不少專家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更加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應在保持宏觀政策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加大改革力度,切實改善經濟運行環境,堅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徐紹史表示,物質基礎比較雄厚,市場需求比較大,區域空間廣闊,生產要素質量提升,宏觀調控的經驗在不斷豐富,這些因素決定了中國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內在支撐、彈性空間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他說,盡管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一些領域風險還在積聚,但我們完全有信心克服困難,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⑽ 中國經濟發展數據

春節黃金周市場年味濃、消費旺;外貿下滑但先行指標預示二季度出口壓力有望緩解;吸收外資與對外投資開局良好;消費物價溫和上漲,工業價格降幅收窄……陸續發布的首月核心經濟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經濟實現平穩開局,盡管趨穩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但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勢頭強勁。
民生指標「穩」字當頭
新常態下評判中國經濟需要新視角。除了速度指標外,更需時常掂掂經濟發展的「含金量」。
「只要就業比較充分,物價能夠平穩,我們並不追求高速度」,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面對中外媒體如是說。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8%,盡管漲幅較上月有所反彈,但去年以來消費物價溫和上漲的態勢得以延續。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1月份物價漲幅反彈明顯受到食品價格上漲的拉動,而春節市場需求上升、消費高峰期間出現大范圍惡劣天氣等因素,加劇了食品等價格上漲壓力,不過這種季節性波動對全年CPI走勢影響不大。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由於工資水平和服務需求的剛性增長,1月份服務價格同比上漲2.2%,超過了同期CPI漲幅,成為驅動消費物價上漲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這種變化也體現了我國消費結構升級、經濟結構優化的新趨勢。」
就業「穩」,中國經濟大的基本面就能「穩」。
「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到6431萬人,年均新增1286萬人,這兩項指標比「十一五」時期均增加11.4%。來自中國政府網的消息顯示,今年1月份,我國調查失業率統計范圍擴大至全國所有地級市,調查失業率仍保持在5%以下。
就業形勢穩定,一方面得益於經濟增量不減、服務業發展、人口結構變化等因素;另一方面,在大力推進「雙創」、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等方面的政策出台後,創新創業逐漸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吸納就業方面功不可沒。
2015年,我國全年新登記企業443.9萬家,增長21.6%,這意味著平均每天「誕生」的新登記企業約1.2萬家。去年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6.8%,初步統計有240多萬返鄉農民工在創業。
當前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鋼鐵、煤炭等行業去產能任務艱巨,下一步就業形勢是否可能發生逆轉?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對此明確表示,我國就業增長具有穩定的經濟基礎,加上創業帶動就業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有關部門也將多措並舉做好化解過剩產能職工安置工作,不會出現新一輪「失業潮」。
宏觀經濟「新」意正濃
當中國百姓歡度農歷新年假日時,國際資本市場在人們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憂慮中出現動盪,日本、歐洲股市重挫,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探,避險情緒則不斷推升金價。
「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堪憂。」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分析,目前全球債務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超低利率帶來的負面效應逐步積累,而去杠桿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此外美聯儲加息為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進入了中速增長軌道,總需求不足將成為常態。
嚴峻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中,中國經濟難以獨善其身。今年1月份,我國進、出口再次出現「雙降」且降幅加深;當月製造業PMI小幅回落,顯示經濟趨穩基礎還需進一步鞏固。
然而,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挑戰中成長的。壓力之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的「新」意更加凸顯。
——網路消費和服務消費蓬勃發展。1月份,商務部重點監測網路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34.5%;當月全國電影票房收入38.5億元,增速接近50%。春節黃金周,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約7540億元,增長11.2%。
——更加註重通過有效投資惠民生、穩增長。國家發展改革委披露,今年1月份,發展改革委共審批核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1個,總投資541億元,且集中在水利和能源等民生領域。
——1月份,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占外貿總值的57.4%,較去年同期上升0.5個百分點,成為拉動出口的主要力量,特別是民營企業進出口佔比進一步提升。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外貿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加快、發展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的勢頭在新一年得以延續。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等引領下,1月份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8.2%。在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的同時,中國經濟的平穩態勢,也使得外資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1月份,全國利用外資金額882.5億元,增長3.2%,外資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升。
從最新公布的數據看,1月份我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降幅比上月縮小0.6個百分點,結束了此前PPI連續5個月-5.9%的運行態勢。
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張德禮認為,PPI降幅收窄既有低基數效應和人民幣貶值帶來輸入型通脹壓力等原因,也有供給側改革加快去產能,從而對上游原材料領域價格產生一定支撐的影響。隨著推進去庫存去產能,年內PPI同比跌幅有望繼續收窄。
放眼全年「變」中求進
今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開年以來,各項改革頻頻發力、利好頻傳:
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力度,持續為企業松綁減負,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障搭台。
確定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五項重磅政策措施,部署建設雙創基地發展眾創空間,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動能。
居住證制度實施,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完善土地、城鎮住房等制度……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一步打破城鄉「二元制」堅冰,更大釋放內需潛力。
一方面確定進一步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措施,促進企業脫困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打出金融支持工業增效升級、持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等一系列「組合拳」,從不同層面發力,壯大實體經濟。
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表示,中國政府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這些舉措令人振奮。對於中國經濟未來面臨的挑戰,關鍵在於落實改革措施。
潘建成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問題,宏觀政策取向要把握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的平衡,兼顧長期目標與短期問題。例如,下一步投資應注意遵循「補短板」原則,投向生態治理、扶貧攻堅等薄弱環節、關鍵領域,既能發揮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又為長遠發展積蓄力量。
他表示,改善供給環境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應加快研究全面推開營改增,盡快清理規范非稅費用,有效降低企業負擔。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對於今年宏觀經濟政策的著力點,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表示,這表現在四方面:投資領域加強以基礎設施為主的公共產品投資;生產領域完善營改增、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收入領域結合扶貧攻堅工程,通過加強轉移支付加快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長;消費領域要打通流通中的薄弱環節,改善消費環境。
不少專家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更加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應在保持宏觀政策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加大改革力度,切實改善經濟運行環境,堅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徐紹史表示,物質基礎比較雄厚,市場需求比較大,區域空間廣闊,生產要素質量提升,宏觀調控的經驗在不斷豐富,這些因素決定了中國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內在支撐、彈性空間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他說,盡管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一些領域風險還在積聚,但我們完全有信心克服困難,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閱讀全文

與民生證券常態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大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財政部金融機構市場化 瀏覽:858
外匯黃金現在沒開盤 瀏覽:686
北大荒幾號開始融資的 瀏覽:115
華泰證券開戶送流量 瀏覽:386
赤峰天山期貨開戶 瀏覽:350
金融機構延付薪酬 瀏覽:672
中國生產鋅的上市公司 瀏覽:344
李嘉誠家族信託稅收 瀏覽:393
招商銀行的理財是基金嗎 瀏覽:192
甘肅省普惠金融服務實施意見 瀏覽:494
期貨趨勢線和壓力線 瀏覽:923
烽火股票歷史 瀏覽:462
深圳外匯水軍 瀏覽:322
天津沛納海服務中心真誠國際金融中心30層 瀏覽:69
證券公司金融分析 瀏覽:560
期貨倉單與持倉量 瀏覽:973
廈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公司 瀏覽:176
歷史大底中的股票 瀏覽:210
台灣的貨款是進外匯賬戶 瀏覽:446
微盤金屬交易所 瀏覽: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