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達拉斯股票

達拉斯股票

發布時間:2022-05-09 12:03:01

㈠ NBA哪些球星是不可能破產的

NBA球星一旦退役,他們真的是大概率破產。據說NBA球星退役後,破產率高達60%,小編認為這數據只高不低。他們打球期間,確實能賺很多錢,但是退役後沒了高額收入,自己生活水平又到了一個層次,就算是千萬甚至上億身價,很快就得花完。因為退役破產球星比比皆是,沃克賣冠軍戒指,弗朗西斯行竊,艾弗森都面臨過破產危機。但是還有那麼一類人,他們想破產都很難,他們不僅賺得多,而且有商業頭腦,想讓他們破產真的太有難度。


最後一位就是喬丹,別看喬丹退役那麼久,他的吸金能力在整個體壇,依舊是名列前茅。不說黃蜂隊每年給他帶來的利潤,在他“AJ”系列對比下,那不值一提。僅是“AJ”每年保守賺一億,這足夠喬丹揮霍。就他這賺錢速度,真的是堪比“印鈔機”,如果喬丹在這個時代打球,年薪估計得炒到8000萬一年。

㈡ 全球金融巨頭都有誰

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代表數字資產銀行時代的到來
 
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讓世界金融市場瞬息萬變,為此受到各個金融領域的密切關注,科技金融已經影響了傳統銀行業的發展,眾多銀行業務開始依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生物識別等關鍵技術開展服務。
目前全球加密數字資產總市值近2000萬億美元,未來還在持續增長,安全有保障加密數字資產的管理和增值服務,成為了市場的空白,越來越多的用戶,渴望能夠出現專業的數字資產銀行提供金融服務,2019年9月全球首家合法合規加密數字資產銀行---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應運而生。
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Untied States Wall Street Fund Investment Bank ),注冊資金10億美金,歷經3年審核,由美國政府批准成立,獲得了美國政府發放的數字貨幣經營證書,是全球化數字資產管理和金融服務機構,銀行依法運營,對品質追求卓越,為客戶提供安全、專業、便捷的各類數字貨幣業務,基於銀行自身10多年傳統金融的經驗,結合數字金融優勢,積極促進全球經濟發展。
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具有合法發行數字資產的許可權,ASSET是基於區塊鏈技術,以不動產 資產證券化為依託,恆量發行的數字資產。以ASSET為通用資產,廣泛應用於銀行的每項服務,ASSET將加密資產流通過程,進行了最大程度的簡化,再也無需通過第三方平台,用戶點與點之間可無障礙地建立信任,由此促進全球資產順暢流通。
加密數字資產儲存增值服務,是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的核心服務,用戶通過存儲加密數字資產,可以得到:存儲生息、自由進出、穩健收益的服務。因為銀行自身強大的量化交易、數字資產貸款、杠桿交易等金融業務,都能中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用。
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基於區塊鏈成熟的智能合約技術,積極實現數字資產與生活消費之間的自由流通,話費充值、汽車加油、購票出行、酒店入住、購買車房、游戲娛樂、藝術品收藏、醫療保健等行業的便捷應用,將陸續開放服務,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最終目標建成一套以區塊鏈智能合約為載體的社會商業共識體系。
根據發展規劃,目前用戶先享受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的各種金融增值服務,未來一年內核心應用生態全部開放,計劃兩年內業務遍及全球大部分國家,普惠用戶數量超過600萬,美國華爾街基金投資銀行會成為一個超級商業經濟體,將是全球加密資產領域的奇跡締造者。

㈢ 美國的著名大財團都有哪些

洛克菲勒財團、摩根財團、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杜邦財團、波士頓財團、梅隆財團、克利夫蘭財團、芝加哥財團、加利福尼亞財團、得克薩斯財團等十大財團
十大財團簡介
洛克菲勒財團(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壟斷為基礎,通過不斷控制金融機構,把勢力范圍伸向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美國最大的壟斷集團。創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蘭開辦煉油廠,1870年以該廠為基礎,擴大組成俄亥俄標淮(原譯美字)石油公司,又很快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工業,並以其獲得的巨額利潤,投資於金融業和製造業,經濟實力發展迅猛。資產總額在1935年僅66億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億美元,25年中增長了11.5倍。其後又繼續獲得巨大發展,1974年資產總額增達3305億美元,超過了摩根財團,躍居美國十大財團的首位。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屬於洛克菲勒財團。
洛克菲勒財團是以銀行資本控制工業資本的典型。它擁有一個龐大的金融網,以大通曼哈頓銀行為核心,下有紐約化學銀行、都會人壽保險公司以及公平人壽保險公司等百餘家金融機構。通過這些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控制了許多工礦企業,在冶金、化學、橡膠、汽車、食品、航空運輸、電訊事業等各個經濟部門以及軍火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軍火公司有: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馬丁·馬里埃塔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斯佩里·蘭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財團還單獨或與其他財團共同控制著聯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環球航空公司和東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國最大的航空公司。
1973年能源危機以後,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同美國壟斷資本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給洛克菲勒財團以沉重打擊。該財團採取各種措施挽回這種不利的局面。首先參與美國國內石油的開發,爭取國內沿海地區近海油田的租賃權,1976年獲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賃地130萬英畝。又與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共同開發英國北海油田。它還滲入能源工業的其他有關部門。此外,還大力向石油化學工業發展。
洛克菲勒財團不但在經濟領域里占統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著美國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它還通過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等組織,向教育、科學、衛生以至藝術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滲透,以擴大其影響。
但是洛克菲勒財團80年代以來,經濟實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隨之下降,已為摩根財團所超過。主要是因為美國財團互相滲透,洛克菲勒財團所屬的大企業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銀行如大通曼哈頓銀行等,都已受到別的財團的滲透而成為共同控制的企業。
摩根財團(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為統治美國經濟的壟斷資本財團。創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資財的基礎上,1871年與人合夥創辦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從事投資與信貸等銀行業務。1894年合夥人逝世,由其獨資經營,1895年改名為J.P.摩根公司,並以該公司為大本營,向金融事業和經濟各部門(諸如鋼鐵、鐵路以及公用事業等)擴張勢力,開始形成壟斷財團。1912年,摩根財團控制了金融機構13家,合計資產總額30.4億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實力為最雄厚,稱雄於美國金融界,華爾街的金融老闆稱摩根公司為「銀行家的銀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摩根財團大發橫財,戰後以其雄厚的金融資本,滲入國民經濟各個部門;30年代,摩根財團所控制的大銀行、大企業的資產總額占當時美國八大財團的50%以上。
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其他財團又無不以摩根財團為進攻的主要目標,因而其實力地位相對下降,曾一度為洛克菲勒財團所超過。為挽回頹勢,它採取了多種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礎,擴展實力。在工業方面,積極開拓新興技術工業,60年代以來,在電子計算機、高速復印機和微型膠卷等工藝部門中,已躍居首位。財團所屬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是全世界生產電子計算機最大的企業。財團原來基礎較好的電器設備、電力設備和原子能設備等工業也取得很大發展。在軍火工業方面,摩根財團控制的通用電氣公司、通用動力公司和格魯曼飛機公司,名列美國國防部最大軍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後期,摩根財團的信託資產迅速增長,大大超過了其他財團,加以電子計算機等尖端技術工業的興起,又使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成倍增長。摩根財團不論在控制的企業數目和擁有的資產方面,又都凌駕於洛克菲勒財團之上。
摩根財團在金融業方面擁有雄厚的基礎。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國銀行之一,在國內有10個子公司和許多分支行,還有1000多個通信銀行。在國外約20個大城市設有支行或代表處,在近40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中擁有股權。其經營特點是大量買賣股票和經營巨額信託資產。它控制著外國37個商業銀行、開發銀行、投資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股權。此外,還有製造商漢諾威公司、紐約銀行家信託公司以及西北銀行公司、謹慎人壽保險公司以及紐約人壽保障公司等。在工礦企業方面主要有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美國鋼鐵公司以及通用汽車公司等;在公用事業方面則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南方公司。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戰後興起的東部大財團。歷史雖短,但其控制的資產總額已超過幾家老財團,躍居十大財團的前列。該財團以第一花旗銀行為核心,依靠它的巨額資金,向軍火工業(如火箭、導彈以及飛機等)和民用工業(如電子、化工、石油以及有色冶金等)擴張勢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業和大公司。它也是對外擴張最活躍的財團之一。
第一花旗銀行的前身是創立於1812年的紐約花旗銀行,該行為華爾街最老的銀行之一。至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受斯蒂爾曼和洛克菲勒兩大家族的控制,作為標准石油系統(美孚石油系統)資金調度中心,並因此獲得迅速發展。30年代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業務一蹶不振。在50年代發生的企業兼並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躍起來,1955年與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合並,更名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1962年改用現名。以該銀行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擠入美國十大財團的行列。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以發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由於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是由第一花旗銀行同與軍火生產有密切關系的大公司和大企業所構成。它所控制的從事軍火生產的波音公司和聯合飛機公司,除生產大型民航客機外,歷來都是美國主要的軍火承包商,主要承包噴氣式轟炸機、民兵Ⅲ洲際導彈、阿波羅計劃以及製造火箭和宇宙空間發射器等軍用產品,每年從軍事訂貨中獲得驚人的高額利潤。財團所屬其他企業還有大西洋里奇菲爾德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施樂公司、明尼蘇達采礦與製造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摩根財團和杜邦財團共同控制)以及生產電子計算機的國民現金出納機公司。在商業方面則有彭尼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和珠寶商店(與芝加哥財團共同控制)。上述企業都在國內外居於壟斷地位。
杜邦財團(Du pont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由杜邦家族組成的依靠化學工業和軍火工業起家的財團。創始人為法國移民E.I.杜邦·德內穆爾。他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逃到美國,1802年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創辦杜邦公司,經營火葯生意;經過杜邦家族5代人的經營,終於使杜邦公司變成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資產從戰前的7500萬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3億美元;成為當時最大的壟斷公司之一。杜邦財團也由此形成。1935年,杜邦財團的資產總額增達26.3億美元,在當時的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六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杜邦財團從五角大樓獲得價值210億美元的軍事訂貨,戰後又參加原子彈的製造,經濟實力大為增強,在十大財團中躍居第五位;但至60年代,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加劇,杜邦財團的地位下降,退居第九位。
杜邦財團的經濟實力以工礦業為主。1974年該財團的工礦企業資產占其資產總額的69%。工業資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化學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來,一再受到石油危機的沖擊。80年代以來,該公司轉向發展塑料工業和大力開展科學研究,生產不以石油為原料的產品,如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合成纖維等。杜邦財團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車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是美國規模最大的汽車公司。
杜邦財團的銀行資本較其他財團薄弱,缺少一個資金雄厚的金融機構作為核心,長期來,其金融業務不得不依附於摩根財團和其他財團提供資金。杜邦財團是一個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財團基本上是由杜邦家族組成,其資本多半是家族的財富。所有重要職務都為家族的成員所控制,直到70年代上半期;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才相繼由外界「能人」擔任。
杜邦家族是美國最古老、最富有、最奇特的財富家族。這個家族至今已保持了200年長盛不衰,世所罕見。20世紀90年代杜邦家族控制財富1500億美元,出了250個大富豪,50個超級富豪。其家族創始人是伊雷內.杜邦,靠製造火葯發財,後來因一次火葯大爆炸,家族財富盪然無存。20世紀初杜邦家族出了杜邦「三巨頭」。他們再次創業,將家族帶入史無前例的鼎盛時期。這個家族視家族財富為第二生命,權力傳代非常獨特。在第三代中,家族內部至少有10對堂表親之間的婚配,成為美國近親聯姻最多的大家族。
波士頓財團(Bost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也是美國最老的壟斷財團之一。它是由19世紀經營奴隸貿易而致富的波士頓地區的洛威爾、勞倫斯、亞當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興的肯尼迪家族聯合組成的。當時,這幾個家族把從海外殖民掠奪中積累起來的巨額資金投資於商業銀行、保險事業和投資公司,並依靠這些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經營紡織、製革、製鞋、服裝、食品以及化工等輕紡工業。由於輕紡工業發展迅速,至20世紀初,波士頓這幾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為核心,形成了波士頓財團。
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創立於1859年。1903年與馬薩諸塞銀行合並後,仍稱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它是美國最早的一家跨國銀行。除銀行外,波土頓財團還擁有4家著名的保險公司,以約翰·漢科克互惠人壽保險公司和馬薩諸塞互惠人壽保險公司為最大。
波士頓財團在工礦企業方面的實力不及東部大財團。它所控制的工業原來主要是輕紡工業,從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成果發展新興技術工業,從輕紡工業轉向電子、光學、空間、導彈等方面發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戰後兼並了許多中小公司,實力壯大,經營方向也由輕紡工業轉向宇航工業和電子工業發展,成為擁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樣化公司。它既製造航空和宇航產品、各種電子部件、飛機部件,又經營鍾表發條、傢具和家禽等行業。它的一家於公司貝爾宜升飛機公司,是一家軍火出口商,為五角大樓和外國製造直升飛機。波士頓財團在發展新興技術工業方面具有優越的技術力量,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大學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波士頓地區尖端工業的發展。其所屬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錫昂公司和波拉羅伊德公司等,由於新興技術工業的刺激,經濟實力增長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頓財團曾聯合洛克菲勒財團支持J.F.肯尼迪擔任總統。肯尼迪入主白宮,替波土頓財團爭得大批軍事訂貨,引起摩根財團的強烈不滿。1963年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給波士頓財團一大打擊,使它在同其他財團的競爭中地位不斷下降。
梅隆財團(Mell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梅隆家族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壟斷資本集團。創始人T.梅隆於1869年創辦托馬斯.梅隆父子銀行,發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國民銀行是梅隆財團賴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為起點,逐步與工業資本融合,財團逐步形成。梅隆財團所控制的金融機構,除梅隆國民銀行外,還有匹茲堡國民銀行和通用再保險公司。長期來,梅隆財團通過這些金融機構控制了匹茲堡地區的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
梅隆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資格最老的是美國鋁公司。它的前身是匹茲堡冶煉公司,1890年就為梅隆父子銀行所控制。1910年以來,美國鋁公司一直壟斷著美國鋁的生產,是梅隆財團的工業支柱之一。另一個重要工業支柱是海灣石油公司。它是美國最大的石油壟斷企業之一,主要業務包括石油開采、提煉、運輸和銷售;80年代以來擴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產能力,在美國化學公司中占第三位。梅隆財團在鋼鐵工業生產中也佔有一定的地位,擁有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國民鋼鐵公司(與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惠靈—匹茲堡鋼鐵公司、阿勒格尼—勒德盧姆工業公司等4家大鋼鐵公司。此外,財團還擁有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與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羅克韋爾公司末受任何財團滲透,專門設計和製造飛機、導彈以及火箭,長期以來一直是五角大樓和國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獲利甚巨。
克利夫蘭財團(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以所在地克利夫蘭得名。19世紀後半葉,克利夫蘭地區的幾家相互密切聯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馬瑟、漢納、漢弗萊、伊頓等家族,利用當地豐富的煤鐵資源,創辦鋼鐵工業,獲得巨額利潤後,又投資於銀行業,並向橡膠工業和鐵路運輸方面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具備了財團的條件,1935年擁有資產14億美元,為當時美國的第八家財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獲得進一步發展,1955年資產增達157億美元,上升為美國第六家財團。60年代,由於財團所處的地區限制,實力衰退。
克利夫蘭財團的經濟實力以鋼鐵、橡膠、鐵路運輸等部門為主,在美國基本工業中有一定的地位。鋼鐵工業是該財團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國最大10家鋼鐵公司中的4家,即共和鋼鐵公司、萊克斯—楊斯頓公司、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和國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在美國橡膠工業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國最大的兩家橡膠公司——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和費爾斯通輪胎橡膠公司,均為克利夫蘭和其他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金融資本薄弱,它擁有的克利夫蘭信託公司等5家金融機構,實力有限,籌措資金只得仰賴東部財團,特別是摩根財團的金融機構。
芝加哥財團(Chicago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美國中西部地區的財團。20世紀初期,由當地的富豪家族麥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興的克朗家族組成,以芝加哥地區為活動中心而得名。
芝加哥地區氣候適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於發展農牧業,很早就成為美國重要的糧食區和牲畜區。農業和畜牧業發達,肉類加工和農業機械工業隨之發展,很快就使芝加哥地區成為僅次於紐約的工商業中心和金融中心。這些富豪家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壟斷財團。1935年擁有資產43億美元,在當時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四位。
芝加哥財團的金融實力比較雄厚,擁有5家大銀行:大陸伊利諾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銀行公司、北方信託公司以及美國銀行公司。此外,還有兩家保險公司:西納(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險公司。近年來,芝加哥財團受到華爾街大財團的排擠,金融實力遠不如前。大陸伊利諾伊公司受到摩根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為洛克菲勒財團所控制,芝加哥財團實際上已從屬於這兩個大財團。
芝加哥財團所控制的工業部門,主要是農產品加工工業和傳統的農業機械製造業以及以農業地區為對象的商業。在農產品加工工業方面,它控制了12家肉類加工公司,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埃斯馬克公司和聯合食品公司。在農業機械方面,它擁有國際收割機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兩家財團共同控制)以及迪爾公司。這3家農業機械公司生產的拖拉機佔全國拖拉機銷售市場的60%。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芝加哥財團在石油工業方面的擴展引人注目,它在屬於洛克菲勒財團的印第安納標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擁有大量投資,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結合。
芝加哥財團在商業方面佔有重要地位。擁有西爾斯—婁巴克公司、聯合百貨公司、珠寶商店和馬歇爾·菲爾德公司等巨大的商業零售公司。西爾斯—婁巴克公司創立於1866年,20世紀初經營郵購業務獲得巨大發展,零售商店和供應點遍及美國各地,1982年公司資產增366億美元,全年銷售額300億美元,在美國的百貨公司中居於首位。
加利福尼亞財團(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倔起的新興大財團,包括美洲銀行集團、舊金山集團及格杉磯集團。這三個集團的經濟實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加利福尼亞州軍火工業的迅速發展而獲得急劇增長,特別是金融資本的增長速度尤為驚人,形成以美洲銀行為金融中心的大財團。1974年擁有資產1671億美元,在美國十大財團中居第三位,在美國的政治、經濟生活中起著主要作用。它與南部財團組成一股新興的軍火工業集團勢力,成為與東北部老財團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資本極為雄厚,擁有的主要商業銀行有美洲銀行、西方銀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舊金山地區的韋爾斯·法戈公司和克羅克國民公司等。
美洲銀行是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核心,其前身為義大利移民後裔A.P.基安尼尼於20世紀初所創辦的義大利銀行。由於業務的迅速發展,至20年代就成為美國西部最大的銀行;30年代初,與加利福尼亞美洲銀行合並,改名為美洲銀行(全稱美洲國民信託儲蓄銀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它帶來了巨額利潤,超過了當時紐約的大通國民銀行,成為美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只是美洲銀行的最大表決權已為摩根財團和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控制,加利福尼亞財團在美洲銀行的勢力遠不如前。
加利福尼亞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以農業和采礦業為主;大戰期間和戰後,由於加利福尼亞州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軍火生產基地,該財團所控制的工業公司以軍火生產為主。例如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利頓工業公司以及諾斯羅普公司。這些公司都是美國前十名的軍火商和軍火出口商。戰後,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在美國國防部的軍火訂單中,長期居於首位。但是這些生產軍火的公司的控制權,逐漸落入東部大財團的手裡,加利福尼亞財團的實力地位已相對下降。
得克薩斯財團(Texas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得克薩斯州倔起的一個新財團,主要是依靠石油工業和軍火工業發展起來的。以K.W.麥基遜、S.理查遜、H.L.亨特、J.柏朗、J.A.埃爾金斯等創立的家族為代表。
得克薩斯財團的銀行資本比較薄弱,雖擁有4家銀行和3家保險公司,但沒有形成強大的金融中心。4家銀行是:達拉斯第一國民銀行、休斯敦第—城市國民銀行、達拉斯共和國民銀行和得克薩斯商業銀行。得克薩斯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以休斯頓的坦尼科公司為最大。它本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公司,現已發展成多種經營的綜合公司,該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在軍火工業方面,得克薩斯財團控制了兩家著名的公司。一家是LTV公司(原譯林—特姆科—沃特公司),創辦人J.J.林,善於兼並,在1960年兼並特姆科飛機製造公司,後又於1961年兼並沃特公司(製造飛機和導彈)。80年代以來進行多樣化經營,但仍以製造軍火為主,獲利甚厚,發展迅速。另一家為休斯飛機公司,創辦於1933年,經營業務本限於設計和實驗性製造,1942年才開始商業性生產,製造飛船、偵察攝影機以及各種飛機零件。80年代上半期,該公司生產的電子控制系統和其他電器部件,在美國飛機製造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因此該公司生意興隆,營業額大增。此外,得克薩斯財團還擁有一些生產尖端技術工業產品的公司,如得克薩斯儀器公司。

㈣ 香港恆生指數失守20000點大關,跌至6年來低位,會產生哪些影響

一般來說,如果經濟在增長,上市公司利潤會更好,也會吸引買盤推高股價。相反,如果公司在經濟衰退時期利潤表現不好,那麼股價自然會下跌。恆生指數期貨其背後是香港恆生指數。目前,香港特區是全球第八大貿易體,轉口貿易是其主要經濟活動,在金融、地產、投資和商業交易方面居亞洲領先地位。

另外,資金迴流到金融體系,會降低股市的動能,所以對股指的表現有抑製作用。或者反之,達拉斯到大禮堂會根據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和性質進行分類,基本分為規模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風格指數、策略指數五大類。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指數是規模指數,就像常見的“滬深300”指數一樣,反映滬深市場300家大型企業股票代表性和流動性良好、交易活躍的總體情況。再比如,“上證50”指數也是一個常見的規模指數,代表的是上交所市場規模和流動性較好的50隻股票的整體情況。

㈤ 我想買華為的股票,誰能告訴我股票代碼是多少

華為不是上市公司,華為是一家100%由員工持股的民營企業,目前華為共有7萬多員工股東。華為因為自己發展資金充足,截止目前為止沒有要上市的動作。

(5)達拉斯股票擴展閱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1987年,總部位於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ICT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雲計算等領域構築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並致力於實現未來信息社會、構建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

2013年,華為首超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愛立信,排名《財富》世界500強第315位。截至2016年底,華為有17多萬名員工,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6年8月,全國工商聯發布「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華為以3950.09億元的年營業收入成為500強榜首。8月,華為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27位。

2017年6月6日,《2017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公布,華為名列第49位。

2019年7月22日美國《財富》雜志發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500強名單 ,華為排名第61位。

2018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華為居第六位。12月18日,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華為排名第58位。

2018年2月,沃達豐和華為完成首次5G通話測試。

2019年8月9日,華為正式發布鴻蒙系統。

2019年8月22日,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發布,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7212億營收排名第一。

2019年12月15日,華為獲得了首批2019中國品牌強國盛典年度榮耀品牌的殊榮。

㈥ 1987年的股市崩潰

1987年10月17日(星期日)晨,美國貝克財長在全國電視節目中一語驚人:如果聯邦德國不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擴展,美國將考慮讓美元繼續下跌。10月19日,星期一,華爾街立刻掀起了一場震驚西方世界的風暴:紐約股票交易所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狂瀉508點,6個半小時之內,5000億美元煙消雲散!

紐約證券交易所開始瘋狂了,道·瓊斯指數直線下降,早市開盤半小時下跌93.18點,不到一個半小時,暴跌320.1點,降至2045.33點。中午, 道指突然又急速反彈100點,但到了下午,美國國防部長宣布美國周日擊毀了一座伊朗石油鑽井平台,出於對海灣戰爭突然升級的擔心,使證交所出現更大的拋售狂潮。從2點45分開始到收盤,道·瓊斯指數平均每17秒下跌一點。道指像著魔似地下跌。到收盤時,5000億美元——一筆相當於法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股票面值化為烏有。

在10月19日的一個交易日里,道指狂跌508.32點,降至1738.81點,跌幅達22.62%,大大超過1929年10月28日華爾街狂跌的12.8%的跌幅。

頓時,恐慌瘟疫開始在股民中蔓延開來,華爾街在顫抖。倫敦、東京、蘇黎世等金融市場也都在顫抖……

倫敦:《金融時報》100種股票平均指數一天暴跌249.6點,跌幅為10.8%,降至2032.6點,轉眼損失高達500億英鎊,相當於倫敦股市總值的10%。

東京:225種日經股票下跌3836點,跌幅達14.9%創下跌市的歷史記錄。

巴黎:股票交易所指數下跌10%。

香港:聯合交易所內的股票暴跌420.81點,交易額達4萬億港元。

法蘭克福:商業銀行的60種股票指數出現大幅度的下跌,跌了132.5點,降至1744.1點,跌幅達7.6%

星期二清晨, 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搶在華爾街開盤之前,發表聲明,宣布了美聯儲將執行其中央銀行的職責,保證向全國各商業銀行提供充足資金的決定。這步棋同1929年中央銀行在緊急關頭收緊信貸的步驟剛好相反。

貝克財長的助手爭分奪秒地給企業界巨擘們挨個撥電話,唯恐他們中的某位漏掉了這條消息。「定心丸」立刻奏效。兩家主要商業銀行隨即宣布降低優惠利率。中央銀行的承諾,使那些在華爾街股市掛牌的許多企業重樹信心……

白宮決策性的會議正在緊鑼密鼓之中。格林斯潘和兩位貝克都奉勸總統盡快同意增加稅收。危機到底迫在眉睫。總統終於作出讓步,答應就增加稅收和削減財政赤字問題盡快同國會兩院領袖會晤。

此後,華爾街的道指出現明顯反彈,與此同時,倫敦、東京的股市也都有所起色。

美國財政部官員稱10月19日的股市大暴跌是歷史上罕見的財富大毀滅毫不為過,因為西方股市僅僅在10月19日這一天,就使15000億的美元財富化為烏有,而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直接毀於戰爭的財富價值才不過為360億美元。

在這場財富大毀滅的災難中,無論是腰纏萬貫的富商還是手持血汗股的普通人,都在劫難逃,很多人甚至陷入絕境。

華爾街股市崩潰使消費者痛苦地重估自己的地位,股市崩潰後近6個月,恐慌情緒才稍有減輕。

㈦ 玫琳凱是不是世界500強企業

玫琳凱化妝品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護膚品和彩妝品直銷企業之一。2005年公司的銷售額超過40億美元,達到了歷史上最高的銷售額。玫琳凱公司在全球近40個市場擁有超過160萬名獨立的美容顧問。您如想要了解更多的有關玫琳凱公司的更多情況,請登陸www.marykay.com.cn網站或撥打電話800-820-1655。

1963 ★ 9月13日星期五,玫琳凱·艾施女士用畢生5000美金的積蓄,在她二十歲的兒子及九位美容顧問的協助下,在美國達拉斯成立了第一個佔地五百平方英尺店面的玫琳凱化妝品有限公司。這是一個幫助女性夢想成真的公司,提供給婦女一個在收入、事業發展機會及個人抱負等方面無限發展的機會。

1964 ★ 玫琳凱公司成為美國第一批擁有完整男士皮膚保養產品系列的公司之一。

1969 ★
★ 玫琳凱送出第一批粉紅色凱迪拉克轎車給前五名的經銷商;玫琳凱的達拉斯工廠竣工。
今天,玫琳凱公司擁有美國西南部最大化妝品生產廠房,約有三個足球場大。

1971 ★ 成立第一家海外分公司:澳大利亞分公司。

1973 ★ 玫琳凱迎來了10周年慶,同時擁有超過21000名美容顧問。

1976 ★ 公司在紐約股票市場上市。

1979 ★ 玫琳凱第一位美容顧問的酬勞金累積超過一百萬美元。現在她的酬勞金已累積超過600萬美元,另外有200多人的酬勞金在100萬以上。

1980 ★ 繼澳大利亞之後,玫琳凱又拓展到加拿大和阿根廷市場。

1981 ★ 玫琳凱第一本自傳出版,至今在全球已銷售200萬本以上。

1983 ★
★ 玫琳凱公司迎來了20周年慶,公司銷售額已經超過6億美元。
玫琳凱擁有近195000名美容顧問。

1984 ★
★ 美國100家最值得員工工作的公司的書首次出版,玫琳凱名列其中。
玫琳凱談人的管理一書上市。成為玫琳凱第二銷量的書。

1985 ★ 採用杠桿收購法回購所有流通股票,使玫琳凱公司回復私人家族式經營。

1987 ★ 玫琳凱·艾施女士成為名譽主席。

1989 ★
★ 在化妝品行業首開先例拒絕使用動物試驗。
玫琳凱發起環保活動,收集紙張、塑料、玻璃和鋁製品。

1990 ★ 玫琳凱在全球10個國家或地區開展業務。

1991 ★ 公司銷售額已經超過10億美元。

1992 ★ 玫琳凱公司榮登財富雜志五百大企業之列。

1993 ★




★ 玫琳凱再次成為"美國100家最值得員工工作的公司"之一,僅有55家公司連續兩次上榜,並成為十家最值得婦女工作的公司之一。
佔地3000平方英尺,擁有30年直銷歷史的玫琳凱博物館在總部建成。
玫琳凱公司再次榮登財富雜志五百大企業之列,並前進了57位。
玫琳凱30周年慶,美容顧問人數共計340,000名。
公司銷售額已經超過14億美元。

1994 ★ 公司銷售額已經超過17億美元。

1995 ★
★ 玫琳凱化妝品公司名列財富雜志"美國100家最值得員工工作的公司。
玫琳凱發行第三本書:《你可以擁有一切》(You can have it all),一星期之內即躍升暢銷書排行榜之列。

1996 ★



★ 銷售業績連續第十年持續增長,銷售額超過20億美元。
玫琳凱·艾施慈善基金會成立,作為非盈利的公共基金會提供用於婦女癌症研究。
國際婦女論壇(International Women Forum)表揚玫琳凱公司對婦女地位的平等及提升有特殊貢獻。
玫琳凱·艾施女士在《福布斯:歷史上最偉大的企業故事》一書中,與其它二十名企業家同時被報導,她是其中唯一的女性。

1997 ★ 玫琳凱·艾施慈善基金會提供50萬美元給知名的癌症研究專家,專門針對婦女易患的癌症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1998 ★

★ 玫琳凱化妝品公司第三次榮登財富(Fortune)雜志「美國最值得員工工作」的一百家公司之一
在開業35周年之際,玫琳凱進一步拓展了其「粉紅色汽車」獎勵措施。
「好公司」雜志對「美國最值得員工工作」的公司做了報道。玫琳凱作為14家被報道的公司之一和最常被報道的公司,「好公司」雜志對玫琳凱公司進行了進一步報道,包括介紹了公司的文化和原則的等。

1999 ★ 生活電視台基於一年的在線投票的結果,授予玫琳凱·艾施女士20世紀商界傑出婦女稱號。

2000 ★
★ 生活電視台基於一年的在線投票的結果,授予玫琳凱·艾施女士20世紀商界傑出婦女稱號。
《交互周刊》-- Interactive Week命名玫琳凱公司為第四大全球在線零售公司。

2001 ★




★ 玫琳凱因為建立了玫琳凱個人網站而被直銷協會授予「行業創新獎」,同時她讓獨立美容顧問有機會擁有自己的網站。這個獎項用於認可公司在直銷行業中率先使用了先進的科技方法。
玫琳凱公司和玫琳凱·艾施慈善基金資助的「希望的旅程,能打破沉默」節目在全美的450個電台播放。
Richard Rogers, 玫琳凱之子,同時作為公司的合夥人出任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深受愛戴的玫琳凱·艾施女士於11月22日感恩節去世。

2002 ★









★ 玫琳凱銷售又創新高,銷售額達到將近32億美元。
玫琳凱的獨立美容顧問人數逾950,000名。
因在社區工作—反家庭內部暴力活動中的突出貢獻,玫琳凱被直銷行業協會授予「有遠見的公司稱號」。
在第一屆美國精神健康和家庭內部反暴力大會上,玫琳凱因在社區服務方面的傑出貢獻被認可。在2003年,這個獎項將被命名為「玫琳凱·艾施獎」。
玫琳凱公司被Dallas/Ft.Worth Interactive Marketing Association 公司的網站評為「最高效的運用人力資源的公司」。
玫琳凱公司因在婦女、青少年、兒童反家庭暴力活動中的突出貢獻被洛杉磯反家暴委員會授予「2002年合作獎」。
2002年以玫琳凱·艾施女士名字命名了Dallas享有聲譽的商務大廳,玫琳凱將以此種新的方式被介紹給市場和銷售方面的管理者。

2003 ★



★ 玫琳凱獨立的美容顧問人數逾100萬。
玫琳凱公司迎來了40周年慶。
至今為止,玫琳凱慈善基金會已累計資助了400萬美元用於全美各地的抗癌研究。
Baylor大學把玫琳凱作為最偉大的女性企業家載入美國歷史。
美國健康聯合會授予玫琳凱公司和玫琳凱·艾施慈善基金會2003年度安森諾健康領袖獎。

2004 ★


★ 玫琳凱公司在本年度已經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130萬獨立的美容顧問。
玫琳凱·艾施女士被PBS商業報告與沃頓商業學院聯合評為「過去25年中最具影響力的商業人士」。
玫琳凱公司銷售業績再創新高,銷售額超過36億美元。

2005 ★





★ 玫琳凱獨立的美容顧問人數逾160萬,銷售額超過40億美元。
玫琳凱(中國)化妝品有限公司舉行了創建10周年的紀念活動。
達西雅·威甘特(Dacia Weigandt)小姐成為玫琳凱公司歷史上最年輕的榮登首席經銷商職位的女性,當時其年齡僅為26歲。
迄今為止,玫琳凱·艾施慈善基金會已捐款800多萬美元為卓有成就的醫務人員進行治療癌症的研究和為美國的婦女建立防止家庭暴力的庇難所。
玫琳凱公司被評為「2005年北德克薩斯州員工最佳工作場所」之一。

2006 ★ 玫琳凱·艾施慈善基金會舉行了建立10周年的紀念活動。

玫琳凱化妝品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護膚品和彩妝品直銷企業之一。2005年公司的銷售額超過40億美元,達到了歷史上最高的銷售額。玫琳凱公司在全球近40個市場擁有超過160萬名獨立的美容顧問。您如想要了解更多的有關玫琳凱公司的更多情況,請登陸www.marykay.com.cn網站或撥打電話800-820-1655。

1963 ★ 9月13日星期五,玫琳凱·艾施女士用畢生5000美金的積蓄,在她二十歲的兒子及九位美容顧問的協助下,在美國達拉斯成立了第一個佔地五百平方英尺店面的玫琳凱化妝品有限公司。這是一個幫助女性夢想成真的公司,提供給婦女一個在收入、事業發展機會及個人抱負等方面無限發展的機會。

1964 ★ 玫琳凱公司成為美國第一批擁有完整男士皮膚保養產品系列的公司之一。

1969 ★
★ 玫琳凱送出第一批粉紅色凱迪拉克轎車給前五名的經銷商;玫琳凱的達拉斯工廠竣工。
今天,玫琳凱公司擁有美國西南部最大化妝品生產廠房,約有三個足球場大。

1971 ★ 成立第一家海外分公司:澳大利亞分公司。

1973 ★ 玫琳凱迎來了10周年慶,同時擁有超過21000名美容顧問。

1976 ★ 公司在紐約股票市場上市。

1979 ★ 玫琳凱第一位美容顧問的酬勞金累積超過一百萬美元。現在她的酬勞金已累積超過600萬美元,另外有200多人的酬勞金在100萬以上。

1980 ★ 繼澳大利亞之後,玫琳凱又拓展到加拿大和阿根廷市場。

1981 ★ 玫琳凱第一本自傳出版,至今在全球已銷售200萬本以上。

1983 ★
★ 玫琳凱公司迎來了20周年慶,公司銷售額已經超過6億美元。
玫琳凱擁有近195000名美容顧問。

1984 ★
★ 美國100家最值得員工工作的公司的書首次出版,玫琳凱名列其中。
玫琳凱談人的管理一書上市。成為玫琳凱第二銷量的書。

1985 ★ 採用杠桿收購法回購所有流通股票,使玫琳凱公司回復私人家族式經營。

1987 ★ 玫琳凱·艾施女士成為名譽主席。

1989 ★
★ 在化妝品行業首開先例拒絕使用動物試驗。
玫琳凱發起環保活動,收集紙張、塑料、玻璃和鋁製品。

1990 ★ 玫琳凱在全球10個國家或地區開展業務。

1991 ★ 公司銷售額已經超過10億美元。

1992 ★ 玫琳凱公司榮登財富雜志五百大企業之列。

1993 ★




★ 玫琳凱再次成為"美國100家最值得員工工作的公司"之一,僅有55家公司連續兩次上榜,並成為十家最值得婦女工作的公司之一。
佔地3000平方英尺,擁有30年直銷歷史的玫琳凱博物館在總部建成。
玫琳凱公司再次榮登財富雜志五百大企業之列,並前進了57位。
玫琳凱30周年慶,美容顧問人數共計340,000名。
公司銷售額已經超過14億美元。

1994 ★ 公司銷售額已經超過17億美元。

1995 ★
★ 玫琳凱化妝品公司名列財富雜志"美國100家最值得員工工作的公司。
玫琳凱發行第三本書:《你可以擁有一切》(You can have it all),一星期之內即躍升暢銷書排行榜之列。

1996 ★



★ 銷售業績連續第十年持續增長,銷售額超過20億美元。
玫琳凱·艾施慈善基金會成立,作為非盈利的公共基金會提供用於婦女癌症研究。
國際婦女論壇(International Women Forum)表揚玫琳凱公司對婦女地位的平等及提升有特殊貢獻。
玫琳凱·艾施女士在《福布斯:歷史上最偉大的企業故事》一書中,與其它二十名企業家同時被報導,她是其中唯一的女性。

1997 ★ 玫琳凱·艾施慈善基金會提供50萬美元給知名的癌症研究專家,專門針對婦女易患的癌症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1998 ★

★ 玫琳凱化妝品公司第三次榮登財富(Fortune)雜志「美國最值得員工工作」的一百家公司之一
在開業35周年之際,玫琳凱進一步拓展了其「粉紅色汽車」獎勵措施。
「好公司」雜志對「美國最值得員工工作」的公司做了報道。玫琳凱作為14家被報道的公司之一和最常被報道的公司,「好公司」雜志對玫琳凱公司進行了進一步報道,包括介紹了公司的文化和原則的等。

1999 ★ 生活電視台基於一年的在線投票的結果,授予玫琳凱·艾施女士20世紀商界傑出婦女稱號。

2000 ★
★ 生活電視台基於一年的在線投票的結果,授予玫琳凱·艾施女士20世紀商界傑出婦女稱號。
《交互周刊》-- Interactive Week命名玫琳凱公司為第四大全球在線零售公司。

2001 ★




★ 玫琳凱因為建立了玫琳凱個人網站而被直銷協會授予「行業創新獎」,同時她讓獨立美容顧問有機會擁有自己的網站。這個獎項用於認可公司在直銷行業中率先使用了先進的科技方法。
玫琳凱公司和玫琳凱·艾施慈善基金資助的「希望的旅程,能打破沉默」節目在全美的450個電台播放。
Richard Rogers, 玫琳凱之子,同時作為公司的合夥人出任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深受愛戴的玫琳凱·艾施女士於11月22日感恩節去世。

2002 ★









★ 玫琳凱銷售又創新高,銷售額達到將近32億美元。
玫琳凱的獨立美容顧問人數逾950,000名。
因在社區工作—反家庭內部暴力活動中的突出貢獻,玫琳凱被直銷行業協會授予「有遠見的公司稱號」。
在第一屆美國精神健康和家庭內部反暴力大會上,玫琳凱因在社區服務方面的傑出貢獻被認可。在2003年,這個獎項將被命名為「玫琳凱·艾施獎」。
玫琳凱公司被Dallas/Ft.Worth Interactive Marketing Association 公司的網站評為「最高效的運用人力資源的公司」。
玫琳凱公司因在婦女、青少年、兒童反家庭暴力活動中的突出貢獻被洛杉磯反家暴委員會授予「2002年合作獎」。
2002年以玫琳凱·艾施女士名字命名了Dallas享有聲譽的商務大廳,玫琳凱將以此種新的方式被介紹給市場和銷售方面的管理者。

2003 ★



★ 玫琳凱獨立的美容顧問人數逾100萬。
玫琳凱公司迎來了40周年慶。
至今為止,玫琳凱慈善基金會已累計資助了400萬美元用於全美各地的抗癌研究。
Baylor大學把玫琳凱作為最偉大的女性企業家載入美國歷史。
美國健康聯合會授予玫琳凱公司和玫琳凱·艾施慈善基金會2003年度安森諾健康領袖獎。

2004 ★


★ 玫琳凱公司在本年度已經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130萬獨立的美容顧問。
玫琳凱·艾施女士被PBS商業報告與沃頓商業學院聯合評為「過去25年中最具影響力的商業人士」。
玫琳凱公司銷售業績再創新高,銷售額超過36億美元。

2005 ★





★ 玫琳凱獨立的美容顧問人數逾160萬,銷售額超過40億美元。
玫琳凱(中國)化妝品有限公司舉行了創建10周年的紀念活動。
達西雅·威甘特(Dacia Weigandt)小姐成為玫琳凱公司歷史上最年輕的榮登首席經銷商職位的女性,當時其年齡僅為26歲。
迄今為止,玫琳凱·艾施慈善基金會已捐款800多萬美元為卓有成就的醫務人員進行治療癌症的研究和為美國的婦女建立防止家庭暴力的庇難所。
玫琳凱公司被評為「2005年北德克薩斯州員工最佳工作場所」之一。

2006 ★ 玫琳凱·艾施慈善基金會舉行了建立10周年的紀念活動。

玫琳凱化妝品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護膚品和彩妝品直銷企業之一。2005年公司的銷售額超過40億美元,達到了歷史上最高的銷售額。玫琳凱公司在全球近40個市場擁有超過160萬名獨立的美容顧問。您如想要了解更多的有關玫琳凱公司的更多情況,請登陸www.marykay.com.cn網站或撥打電話800-820-1655。

1963 ★ 9月13日星期五,玫琳凱·艾施女士用畢生5000美金的積蓄,在她二十歲的兒子及九位美容顧問的協助下,在美國達拉斯成立了第一個佔地五百平方英尺店面的玫琳凱化妝品有限公司。這是一個幫助女性夢想成真的公司,提供給婦女一個在收入、事業發展機會及個人抱負等方面無限發展的機會。

1964 ★ 玫琳凱公司成為美國第一批擁有完整男士皮膚保養產品系列的公司之一。

1969 ★
★ 玫琳凱送出第一批粉紅色凱迪拉克轎車給前五名的經銷商;玫琳凱的達拉斯工廠竣工。
今天,玫琳凱公司擁有美國西南部最大化妝品生產廠房,約有三個足球場大。

1971 ★ 成立第一家海外分公司:澳大利亞分公司。

1973 ★ 玫琳凱迎來了10周年慶,同時擁有超過21000名美容顧問。

1976 ★ 公司在紐約股票市場上市。

1979 ★ 玫琳凱第一位美容顧問的酬勞金累積超過一百萬美元。現在她的酬勞金已累積超過600萬美元,另外有200多人的酬勞金在100萬以上。

1980 ★ 繼澳大利亞之後,玫琳凱又拓展到加拿大和阿根廷市場。

1981 ★ 玫琳凱第一本自傳出版,至今在全球已銷售200萬本以上。

1983 ★
★ 玫琳凱公司迎來了20周年慶,公司銷售額已經超過6億美元。
玫琳凱擁有近195000名美容顧問。

1984 ★
★ 美國100家最值得員工工作的公司的書首次出版,玫琳凱名列其中。
玫琳凱談人的管理一書上市。成為玫琳凱第二銷量的書。

1985 ★ 採用杠桿收購法回購所有流通股票,使玫琳凱公司回復私人家族式經營。

1987 ★ 玫琳凱·艾施女士成為名譽主席。

1989 ★
★ 在化妝品行業首開先例拒絕使用動物試驗。
玫琳凱發起環保活動,收集紙張、塑料、玻璃和鋁製品。

1990 ★ 玫琳凱在全球10個國家或地區開展業務。

1991 ★ 公司銷售額已經超過10億美元。

1992 ★ 玫琳凱公司榮登財富雜志五百大企業之列。

1993 ★




★ 玫琳凱再次成為"美國100家最值得員工工作的公司"之一,僅有55家公司連續兩次上榜,並成為十家最值得婦女工作的公司之一。
佔地3000平方英尺,擁有30年直銷歷史的玫琳凱博物館在總部建成。
玫琳凱公司再次榮登財富雜志五百大企業之列,並前進了57位。
玫琳凱30周年慶,美容顧問人數共計340,000名。
公司銷售額已經超過14億美元。

1994 ★ 公司銷售額已經超過17億美元。

1995 ★
★ 玫琳凱化妝品公司名列財富雜志"美國100家最值得員工工作的公司。
玫琳凱發行第三本書:《你可以擁有一切》(You can have it all),一星期之內即躍升暢銷書排行榜之列。

1996 ★



★ 銷售業績連續第十年持續增長,銷售額超過20億美元。
玫琳凱·艾施慈善基金會成立,作為非盈利的公共基金會提供用於婦女癌症研究。
國際婦女論壇(International Women Forum)表揚玫琳凱公司對婦女地位的平等及提升有特殊貢獻。
玫琳凱·艾施女士在《福布斯:歷史上最偉大的企業故事》一書中,與其它二十名企業家同時被報導,她是其中唯一的女性。

1997 ★ 玫琳凱·艾施慈善基金會提供50萬美元給知名的癌症研究專家,專門針對婦女易患的癌症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1998 ★

★ 玫琳凱化妝品公司第三次榮登財富(Fortune)雜志「美國最值得員工工作」的一百家公司之一
在開業35周年之際,玫琳凱進一步拓展了其「粉紅色汽車」獎勵措施。
「好公司」雜志對「美國最值得員工工作」的公司做了報道。玫琳凱作為14家被報道的公司之一和最常被報道的公司,「好公司」雜志對玫琳凱公司進行了進一步報道,包括介紹了公司的文化和原則的等。

1999 ★ 生活電視台基於一年的在線投票的結果,授予玫琳凱·艾施女士20世紀商界傑出婦女稱號。

2000 ★
★ 生活電視台基於一年的在線投票的結果,授予玫琳凱·艾施女士20世紀商界傑出婦女稱號。
《交互周刊》-- Interactive Week命名玫琳凱公司為第四大全球在線零售公司。

2001 ★




★ 玫琳凱因為建立了玫琳凱個人網站而被直銷協會授予「行業創新獎」,同時她讓獨立美容顧問有機會擁有自己的網站。這個獎項用於認可公司在直銷行業中率先使用了先進的科技方法。
玫琳凱公司和玫琳凱·艾施慈善基金資助的「希望的旅程,能打破沉默」節目在全美的450個電台播放。
Richard Rogers, 玫琳凱之子,同時作為公司的合夥人出任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深受愛戴的玫琳凱·艾施女士於11月22日感恩節去世。

2002 ★









★ 玫琳凱銷售又創新高,銷售額達到將近32億美元。
玫琳凱的獨立美容顧問人數逾950,000名。
因在社區工作—反家庭內部暴力活動中的突出貢獻,玫琳凱被直銷行業協會授予「有遠見的公司稱號」。
在第一屆美國精神健康和家庭內部反暴力大會上,玫琳凱因在社區服務方面的傑出貢獻被認可。在2003年,這個獎項將被命名為「玫琳凱·艾施獎」。
玫琳凱公司被Dallas/Ft.Worth Interactive Marketing Association 公司的網站評為「最高效的運用人力資源的公司」。
玫琳凱公司因在婦女、青少年、兒童反家庭暴力活動中的突出貢獻被洛杉磯反家暴委員會授予「2002年合作獎」。
2002年以玫琳凱·艾施女士名字命名了Dallas享有聲譽的商務大廳,玫琳凱將以此種新的方式被介紹給市場和銷售方面的管理者。

2003 ★



★ 玫琳凱獨立的美容顧問人數逾100萬。
玫琳凱公司迎來了40周年慶。
至今為止,玫琳凱慈善基金會已累計資助了400萬美元用於全美各地的抗癌研究。
Baylor大學把玫琳凱作為最偉大的女性企業家載入美國歷史。
美國健康聯合會授予玫琳凱公司和玫琳凱·艾施慈善基金會2003年度安森諾健康領袖獎。

2004 ★


★ 玫琳凱公司在本年度已經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130萬獨立的美容顧問。
玫琳凱·艾施女士被PBS商業報告與沃頓商業學院聯合評為「過去25年中最具影響力的商業人士」。
玫琳凱公司銷售業績再創新高,銷售額超過36億美元。

2005 ★





★ 玫琳凱獨立的美容顧問人數逾160萬,銷售額超過40億美元。
玫琳凱(中國)化妝品有限公司舉行了創建10周年的紀念活動。
達西雅·威甘特(Dacia Weigandt)小姐成為玫琳凱公司歷史上最年輕的榮登首席經銷商職位的女性,當時其年齡僅為26歲。
迄今為止,玫琳凱·艾施慈善基金會已捐款800多萬美元為卓有成就的醫務人員進行治療癌症的研究和為美國的婦女建立防止家庭暴力的庇難所。
玫琳凱公司被評為「2005年北德克薩斯州員工最佳工作場所」之一。

2006 ★ 玫琳凱·艾施慈善基金會舉行了建立10周年的紀念活動。

㈧ 晶元st是什麼公司

意法半導體(ST)集團於1987年6月成立,由義大利的SGS微電子公司和法國Thomson半導體公司合並而成。1998年5月,SGS-THOMSON Microelectronics將公司名稱改為意法半導體有限公司。

意法半導體為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之一,2006年全年收入98.5億美元,2007年前半年公司收入46.9億美元。

公司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同時也是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EMEA)市場的總部;公司的美國總部設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的卡羅頓;亞太區總部設在新加坡;日本的業務則以東京為總部;大中國區總部設在上海,負責香港、大陸和台灣三個地區的業務。



(8)達拉斯股票擴展閱讀

意法半導體為世界上第一個認識到環境責任重要性的國際半導體公司之一,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公司的環境責任行動,此後,在環境問題上取得了令人囑目的進步,例如,在1994年到2006年間,每個生產單位能耗降低47%,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61%。

此外,意法半導體遠遠走在了現有法規的前面,在製造過程中幾乎完全摒棄了鉛、鎘和汞等有害物質。自1991年起,在質量、公司管理、社會問題和環保等公司責任方面,各地區公司因為表現卓越而榮獲100多項獎勵。

㈨ 投資黑石指什麼股票嗎

公司建立:1985年由Peter G. Peterson和 Stephen A. Schwarzman共同創建

業務范圍:黑石集團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另類資產管理公司及金融咨詢服務提供商。其資產管理業務包括企業私募股權基金、房地產投資基金、對沖組合基金、夾層基金、高級債券基金、自營對沖基金和封閉式基金。黑石基金還提供各種金融咨詢服務,包括並購咨詢、重組和重建咨詢以及基金募集服務。

辦公地點:紐約、亞特蘭大、芝加哥、達拉斯、舊金山、波士頓、洛杉磯、巴黎、倫敦、孟買和香港。

人力資源:黑石集團目前有 57位董事總經理,以及約340位具有不同專業背景的其他投資和顧問人士,他們從事過投資銀行、杠桿融資、私人股權和房地產等業務。

資產規模:截至 2007年5月1 日,黑石集團管理的資產達884億美元左右,遠高於 2001年12月31 日的141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為 41.1%。

·該公司業務由四部分組成—企業私人股權、房地產、可交易另類資產管理和金融咨詢。

·另類資產管理是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最快的領域,黑石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獨立另類資產管理公司之一。

·自20年前跨入資產管理領域以來,黑石集團已經集資約 614億美元,這些資金主要分布在私募股權基金、房地產投資基金、夾層基金和高級債券基金中,截至2007年 5月1日該集團還管理著資產規模為 254億美元的對沖組合基金、自營對沖基金和封閉式基金。

·自1987年進入該行業以來,黑石集團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公司之一。截至 2007年5月 1日,該集團通過其企業私募股權基金進行的交易為112宗,總投資規模達 214億美元,企業總價值約為1,990億美元;通過其房地產投資基金進行的交易為 214宗,總投資規模達133億美元,企業總價值超過 1,022億美元。

·企業私募股權基金和兩家房地產投資基金是各自領域集資規模最高的基金,截至2007年 5月1日,累計投資規模分別達 196億美元和72億美元。

·在20年的資產管理活動中,黑石集團與全球多家大型機構投資者建立了長期的關系,這些機構投資者多投資於不同種類的投資基金。

·多年來黑石集團管理層在進入和建立各種業務以及決定其投資基金進行何種投資的過程中,看重的是長期的最佳業務和投資效果上,而不是短期的營收、凈收入和現金流所帶來的影響。作為一家即將上市企業,黑石集團將堅持將重點放在實現長期成長目標上。

中國政府入股黑石的主意主要來自梁錦松,梁錦松出任黑石集團中國區主席不到半年時間,便成功引入籌備中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入股9.9%,令這位前香港財政司司長再次成為資本市場上的焦點人物。盡管黑石聘請梁錦松出任中國區主席時,相信也沒有考慮到能夠引入國家外匯投資公司,而這次能促使這項富歷史性的交易,印證了梁錦松人際脈絡之強勁。權威人士透露,這次中國政府通過投資公司入股黑石的主意,主要是來自梁錦松,雙方談判僅歷時3周,可說是出奇地迅速。消息人士解釋,給予投資公司4.5%折讓,也是談判的結果。由於黑石正在招股,所以不能夠給予某個單一投資者太大的折讓。也有消息人士指出,梁錦松非常重視這次的交易,在簽約前一個星期已飛往北京籌備簽約工作,並曾經為免泄露行蹤多次轉換酒店,以防令這個歷史性交易出現閃失。同時,這筆生意也顯示出梁過人的「想像力」。

㈩ 美國的十大財團是那幾個

美國財團
(American Financial Groups)

美國金融資本的簡稱,指由極少數金融寡頭所控制的巨大銀行和巨大企業結合而成的壟斷集團。它們通常由一個或幾個家族集合而成。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美國經濟由於生產和資本的集中,促使銀行資本與工業資本加速溶合,形成了許多壟斷財團。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有摩根—第一國民銀行、洛克菲勒、庫恩—洛布、芝加哥、梅隆、杜邦、波士頓以及克利夫蘭等八大財團。戰後,八大財團實力發生變化,新財團崛起,形成了洛克菲勒財團、摩根財團、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杜邦財團、波士頓財團、梅隆財團、克利夫蘭財團、芝加哥財團、加利福尼亞財團、得克薩斯財團等十大財團統治美國的格局。特別是在50年代下半期到70年代上半期,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美國經濟發展較快,產業結構也隨之發生深刻變化,大公司、大企業紛紛跨行業實行多種經營,生產和資本進一步集中,加速了混合聯合企業的發展。各財團又互相滲透,彼此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財團的界線愈來愈模糊不清,但東部財團如摩根財團、洛克菲勒財團以及第一花旗銀行財團,仍處於統治美國政治、經濟、社會的壟斷地位。

財團的產生和發展

美國從19世紀初開始產業革命,比英、法等國晚50多年,但到1890年,美國工業總產值就超過英、法、德
等國,躍居世界第一。工業的蓬勃發展加速了生產和資本的集中。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自然而然走到壟斷。1893年經濟危機,一些企業被兼並,一批壟斷企業因而產生,例如1901年創立的美國鋼鐵公司就是這次企業兼並的產物。它是美國第一家「十億美元公司」,控制7DO多家企業,壟斷了全國鋼的生產,年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65%。

在工業生產迅速集中的過程中,銀行資本也更為集中。19世紀末,紐約出現了金融實力雄厚的3家人壽保險公司和兩家商業銀行(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和紐約花旗銀行)。它們各自控制著幾十家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形成了強大的金融壟斷組織,開始與工業資本融合。洛克菲勒財團和摩根財團就是這樣誕生的。20世紀初,洛克菲勒財團和摩根財團已控制了美國全部國民財富1200億美元的1/3左右。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財團獲得驚人的發展,由此產生的壟斷達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具體表現在:①生產的高度集中。據美國《幸福》雜志的統計,1954—1969年美國500家最大的工礦企業的產品銷售額,在產品的總銷售額中所佔的份額,從46%增加到65%;僱用人數在全國雇員總數中所佔份額,從46%增加到71%。全國工礦產品銷售總額的2/3集中在只佔企業總數的0.1%的大企業手裡。這500家最大的工礦企業約有86%屬於十大財團。②資本越來越集中。1901年首次出現「十億美元公司」時,銀行資本、工業資本均已相當集中,並已開始融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集中程度更高。金融界在80年代竟出現了千億美元的銀行,如第一花旗銀行和美洲銀行。財團的壟斷勢力隨著各財團的經濟實力迅速膨脹而日益加強,控制著美國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財團對美國經濟的壟斷

財團除靠所屬企業積累資金、擴大企業的生產能力之外,還依靠企業的兼並而擴大規模。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到70年代末,曾掀起3次企業兼並的高潮,每經過一次兼並,財團的經濟實力就得到一次增強,更加提高了它們對國民經濟的壟斷程度。美國經濟的各個部門,無不受到各大財團的控制和支配。

財團對美國政治、外交的控制

各大財團不但憑借其雄厚的金融資本和工業資本,掌握著美國國民經濟的命脈,而且還利用它們的金融家、企業家及經濟學家,組織各種委員會、協會、同業公會等公眾團體,針對當前美國的財政、金融、外貿等經濟問題,發表調查報告或研究論文,提出有利於財團的各種建議意見,以左右政府的決策。壟斷財團通過操縱總統競選和國會改選的途徑,爭奪政府要職和國會席位,從而左右政府的內政外交,成為美國真正的統治集團。由於各大財團在海外的利益不斷膨脹,因而對政府的外交政策特別關心,千方百計設法對政府施加影響。

財團發展的新趨勢

由於科學技術的新發展、生產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戰後美國壟斷財團經歷了深刻的變化,最顯著的是:

財團經營多樣化、專業化的特點逐漸喪失 美國財團最初是按經濟部門發展起來的,具有專業化的特點。例如洛克菲勒財團以石油起家,摩根財團依靠鋼鐵發展起來,杜邦財團則是依賴化學發跡的。但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尤其自70年代以來,由於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及財團之間的競爭加劇,各大財團轉向經營多樣化,成為綜合性的財團。隨著經營多樣化的發展,各財團所控制的工商企業五花八門,各色俱全,彼此之間的利害不盡相同,甚至互相沖突,使財團無法代表它們各自的利益,更難進行統一的指揮,只好放鬆控制。所以在今天的財團內部的關系日趨鬆散。

財團互相滲透 它們派遣人員互兼董事,使財團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界限不易劃清。過去美國的大公司、大企業一般只受一家財團的控制,近年來,經過各財團的滲透,一家公司往往變成由幾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

財團資本進一步國際化 美國財團不僅要將美國經濟置於它們的統治下,而且還要向國外擴張勢力,在國際范圍內建立它們的壟斷地位。戰後以來,美國各財團大力擴大它們的經濟活動范圍,由一國擴展為多國。由於資本的進一步國際化,跨國公司不但獲得迅速發展,而且在世界經濟活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美國各大財團所控制的大公司、大企業、大銀行,幾乎沒有例外地都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跨國公司。

公司的經營權和所有權逐漸分離 「能人主義」在美國工礦企業中生下了根,各大公司經理不再實行代代相傳的世襲制,而是選賢與能,聘請掌握生產技術而又擅長經營管理的「能人」當經理,財團的家族色彩日益淡薄。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戰後興起的東部大財團。歷史雖短,但其控制的資產總額已超過幾家老財團,躍居十大財團的前列。該財團以第一花旗銀行為核心,依靠它的巨額資金,向軍火工業(如火箭、導彈以及飛機等)和民用工業(如電子、化工、石油以及有色冶金等)擴張勢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業和大公司。它也是對外擴張最活躍的財團之一。

第一花旗銀行的前身是創立於1812年的紐約花旗銀行,該行為華爾街最老的銀行之一。至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受斯蒂爾曼和洛克菲勒兩大家族的控制,作為標准石油系統(美孚石油系統)資金調度中心,並因此獲得迅速發展。30年代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業務一蹶不振。在50年代發生的企業兼並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躍起來,1955年與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合並,更名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1962年改用現名。以該銀行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擠入美國十大財團的行列。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以發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由於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是由第一花旗銀行同與軍火生產有密切關系的大公司和大企業所構成。它所控制的從事軍火生產的波音公司和聯合飛機公司,除生產大型民航客機外,歷來都是美國主要的軍火承包商,主要承包噴氣式轟炸機、民兵Ⅲ洲際導彈、阿波羅計劃以及製造火箭和宇宙空間發射器等軍用產品,每年從軍事訂貨中獲得驚人的高額利潤。財團所屬其他企業還有大西洋里奇菲爾德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施樂公司、明尼蘇達采礦與製造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摩根財團和杜邦財團共同控制)以及生產電子計算機的國民現金出納機公司。在商業方面則有彭尼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和珠寶商店(與芝加哥財團共同控制)。上述企業都在國內外居於壟斷地位。

摩根財團
(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為統治美國經濟的壟斷資本財團。創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資財的基礎上,1871年與人合夥創辦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從事投資與信貸等銀行業務。1894年合夥人逝世,由其獨資經營,1895年改名為J.P.摩根公司,並以該公司為大本營,向金融事業和經濟各部門(諸如鋼鐵、鐵路以及公用事業等)擴張勢力,開始形成壟斷財團。1912年,摩根財團控制了金融機構13家,合計資產總額30.4億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實力為最雄厚,稱雄於美國金融界,華爾街的金融老闆稱摩根公司為「銀行家的銀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摩根財團大發橫財,戰後以其雄厚的金融資本,滲入國民經濟各個部門;30年代,摩根財團所控制的大銀行、大企業的資產總額占當時美國八大財團的50%以上。

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其他財團又無不以摩根財團為進攻的主要目標,因而其實力地位相對下降,曾一度為洛克菲勒財團所超過。為挽回頹勢,它採取了多種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礎,擴展實力。在工業方面,積極開拓新興技術工業,60年代以來,在電子計算機、高速復印機和微型膠卷等工藝部門中,已躍居首位。財團所屬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是全世界生產電子計算機最大的企業。財團原來基礎較好的電器設備、電力設備和原子能設備等工業也取得很大發展。在軍火工業方面,摩根財團控制的通用電氣公司、通用動力公司和格魯曼飛機公司,名列美國國防部最大軍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後期,摩根財團的信託資產迅速增長,大大超過了其他財團,加以電子計算機等尖端技術工業的興起,又使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成倍增長。摩根財團不論在控制的企業數目和擁有的資產方面,又都凌駕於洛克菲勒財團之上。

摩根財團在金融業方面擁有雄厚的基礎。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國銀行之一,在國內有10個子公司和許多分支行,還有1000多個通信銀行。在國外約20個大城市設有支行或代表處,在近40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中擁有股權。其經營特點是大量買賣股票和經營巨額信託資產。它控制著外國37個商業銀行、開發銀行、投資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股權。此外,還有製造商漢諾威公司、紐約銀行家信託公司以及西北銀行公司、謹慎人壽保險公司以及紐約人壽保障公司等。在工礦企業方面主要有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美國鋼鐵公司以及通用汽車公司等;在公用事業方面則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南方公司。

得克薩斯財團
(Texas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得克薩斯州倔起的一個新財團,主要是依靠石油工業和軍火工業發展起來的。以K.W.麥基遜、S.理查遜、H.L.亨特、J.柏朗、J.A.埃爾金斯等創立的家族為代表。

得克薩斯財團的銀行資本比較薄弱,雖擁有4家銀行和3家保險公司,但沒有形成強大的金融中心。4家銀行是:達拉斯第一國民銀行、休斯敦第—城市國民銀行、達拉斯共和國民銀行和得克薩斯商業銀行。得克薩斯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以休斯頓的坦尼科公司為最大。它本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公司,現已發展成多種經營的綜合公司,該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在軍火工業方面,得克薩斯財團控制了兩家著名的公司。一家是LTV公司(原譯林—特姆科—沃特公司),創辦人J.J.林,善於兼並,在1960年兼並特姆科飛機製造公司,後又於1961年兼並沃特公司(製造飛機和導彈)。80年代以來進行多樣化經營,但仍以製造軍火為主,獲利甚厚,發展迅速。另一家為休斯飛機公司,創辦於1933年,經營業務本限於設計和實驗性製造,1942年才開始商業性生產,製造飛船、偵察攝影機以及各種飛機零件。80年代上半期,該公司生產的電子控制系統和其他電器部件,在美國飛機製造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因此該公司生意興隆,營業額大增。此外,得克薩斯財團還擁有一些生產尖端技術工業產品的公司,如得克薩斯儀器公司。

加利福尼亞財團
(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倔起的新興大財團,包括美洲銀行集團、舊金山集團及格杉磯集團。這三個集團的經濟實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加利福尼亞州軍火工業的迅速發展而獲得急劇增長,特別是金融資本的增長速度尤為驚人,形成以美洲銀行為金融中心的大財團。1974年擁有資產1671億美元,在美國十大財團中居第三位,在美國的政治、經濟生活中起著主要作用。它與南部財團組成一股新興的軍火工業集團勢力,成為與東北部老財團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資本極為雄厚,擁有的主要商業銀行有美洲銀行、西方銀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舊金山地區的韋爾斯·法戈公司和克羅克國民公司等。

美洲銀行是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核心,其前身為義大利移民後裔A.P.基安尼尼於20世紀初所創辦的義大利銀行。由於業務的迅速發展,至20年代就成為美國西部最大的銀行;30年代初,與加利福尼亞美洲銀行合並,改名為美洲銀行(全稱美洲國民信託儲蓄銀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它帶來了巨額利潤,超過了當時紐約的大通國民銀行,成為美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只是美洲銀行的最大表決權已為摩根財團和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控制,加利福尼亞財團在美洲銀行的勢力遠不如前。

加利福尼亞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以農業和采礦業為主;大戰期間和戰後,由於加利福尼亞州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軍火生產基地,該財團所控制的工業公司以軍火生產為主。例如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利頓工業公司以及諾斯羅普公司。這些公司都是美國前十名的軍火商和軍火出口商。戰後,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在美國國防部的軍火訂單中,長期居於首位。但是這些生產軍火的公司的控制權,逐漸落入東部大財團的手裡,加利福尼亞財團的實力地位已相對下降。

芝加哥財團
(Chicago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美國中西部地區的財團。20世紀初期,由當地的富豪家族麥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興的克朗家族組成,以芝加哥地區為活動中心而得名。

芝加哥地區氣候適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於發展農牧業,很早就成為美國重要的糧食區和牲畜區。農業和畜牧業發達,肉類加工和農業機械工業隨之發展,很快就使芝加哥地區成為僅次於紐約的工商業中心和金融中心。這些富豪家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壟斷財團。1935年擁有資產43億美元,在當時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四位。

芝加哥財團的金融實力比較雄厚,擁有5家大銀行:大陸伊利諾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銀行公司、北方信託公司以及美國銀行公司。此外,還有兩家保險公司:西納(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險公司。近年來,芝加哥財團受到華爾街大財團的排擠,金融實力遠不如前。大陸伊利諾伊公司受到摩根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為洛克菲勒財團所控制,芝加哥財團實際上已從屬於這兩個大財團。

芝加哥財團所控制的工業部門,主要是農產品加工工業和傳統的農業機械製造業以及以農業地區為對象的商業。在農產品加工工業方面,它控制了12家肉類加工公司,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埃斯馬克公司和聯合食品公司。在農業機械方面,它擁有國際收割機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兩家財團共同控制)以及迪爾公司。這3家農業機械公司生產的拖拉機佔全國拖拉機銷售市場的60%。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芝加哥財團在石油工業方面的擴展引人注目,它在屬於洛克菲勒財團的印第安納標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擁有大量投資,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結合。

芝加哥財團在商業方面佔有重要地位。擁有西爾斯—婁巴克公司、聯合百貨公司、珠寶商店和馬歇爾·菲爾德公司等巨大的商業零售公司。西爾斯—婁巴克公司創立於1866年,20世紀初經營郵購業務獲得巨大發展,零售商店和供應點遍及美國各地,1982年公司資產增366億美元,全年銷售額300億美元,在美國的百貨公司中居於首位。

克利夫蘭財團
(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以所在地克利夫蘭得名。

19世紀後半葉,克利夫蘭地區的幾家相互密切聯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馬瑟、漢納、漢弗萊、伊頓等家族,利用當地豐富的煤鐵資源,創辦鋼鐵工業,獲得巨額利潤後,又投資於銀行業,並向橡膠工業和鐵路運輸方面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具備了財團的條件,1935年擁有資產14億美元,為當時美國的第八家財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獲得進一步發展,1955年資產增達157億美元,上升為美國第六家財團。60年代,由於財團所處的地區限制,實力衰退。

克利夫蘭財團的經濟實力以鋼鐵、橡膠、鐵路運輸等部門為主,在美國基本工業中有一定的地位。鋼鐵工業是該財團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國最大10家鋼鐵公司中的4家,即共和鋼鐵公司、萊克斯—楊斯頓公司、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和國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在美國橡膠工業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國最大的兩家橡膠公司——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和費爾斯通輪胎橡膠公司,均為克利夫蘭和其他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金融資本薄弱,它擁有的克利夫蘭信託公司等5家金融機構,實力有限,籌措資金只得仰賴東部財團,特別是摩根財團的金融機構。

梅隆財團
(Mell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梅隆家族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壟斷資本集團。創始人T.梅隆於1869年創辦托馬斯.梅隆父子銀行,發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國民銀行是梅隆財團賴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為起點,逐步與工業資本融合,財團逐步形成。梅隆財團所控制的金融機構,除梅隆國民銀行外,還有匹茲堡國民銀行和通用再保險公司。長期來,梅隆財團通過這些金融機構控制了匹茲堡地區的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

梅隆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資格最老的是美國鋁公司。它的前身是匹茲堡冶煉公司,1890年就為梅隆父子銀行所控制。1910年以來,美國鋁公司一直壟斷著美國鋁的生產,是梅隆財團的工業支柱之一。另一個重要工業支柱是海灣石油公司。它是美國最大的石油壟斷企業之一,主要業務包括石油開采、提煉、運輸和銷售;80年代以來擴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產能力,在美國化學公司中占第三位。梅隆財團在鋼鐵工業生產中也佔有一定的地位,擁有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國民鋼鐵公司(與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惠靈—匹茲堡鋼鐵公司、阿勒格尼—勒德盧姆工業公司等4家大鋼鐵公司。此外,財團還擁有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與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羅克韋爾公司末受任何財團滲透,專門設計和製造飛機、導彈以及火箭,長期以來一直是五角大樓和國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獲利甚巨。

波士頓財團
(Bost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也是美國最老的壟斷財團之一。它是由19世紀經營奴隸貿易而致富的波士頓地區的洛威爾、勞倫斯、亞當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興的肯尼迪家族聯合組成的。當時,這幾個家族把從海外殖民掠奪中積累起來的巨額資金投資於商業銀行、保險事業和投資公司,並依靠這些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經營紡織、製革、製鞋、服裝、食品以及化工等輕紡工業。由於輕紡工業發展迅速,至20世紀初,波士頓這幾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為核心,形成了波士頓財團。

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創立於1859年。1903年與馬薩諸塞銀行合並後,仍稱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它是美國最早的一家跨國銀行。除銀行外,波土頓財團還擁有4家著名的保險公司,以約翰·漢科克互惠人壽保險公司和馬薩諸塞互惠人壽保險公司為最大。

波士頓財團在工礦企業方面的實力不及東部大財團。它所控制的工業原來主要是輕紡工業,從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成果發展新興技術工業,從輕紡工業轉向電子、光學、空間、導彈等方面發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戰後兼並了許多中小公司,實力壯大,經營方向也由輕紡工業轉向宇航工業和電子工業發展,成為擁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樣化公司。它既製造航空和宇航產品、各種電子部件、飛機部件,又經營鍾表發條、傢具和家禽等行業。它的一家於公司貝爾宜升飛機公司,是一家軍火出口商,為五角大樓和外國製造直升飛機。波士頓財團在發展新興技術工業方面具有優越的技術力量,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大學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波士頓地區尖端工業的發展。其所屬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錫昂公司和波拉羅伊德公司等,由於新興技術工業的刺激,經濟實力增長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頓財團曾聯合格克菲勒財團支持J.F.肯尼迪擔任總統。肯尼迪人主白宮,替波土頓財團爭得大批軍事訂貨,引起摩根財團的強烈不滿。1963年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給波士頓財團一大打擊,使它在同其他財團的競爭中地位不斷下降。

杜邦財團
(Du Pont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由杜邦家族組成的依靠化學工業和軍火工業起家的財團。創始人為法國移民E.I.杜邦·德內穆爾。他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逃到美國,1802年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創辦杜邦公司,經營火葯生意;經過杜邦家族5代人的經營,終於使杜邦公司變成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資產從戰前的7500萬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3億美元;成為當時最大的壟斷公司之一。杜邦財團也由此形成。1935年,杜邦財團的資產總額增達26.3億美元,在當時的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六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杜邦財團從五角大樓獲得價值210億美元的軍事訂貨,戰後又參加原子彈的製造,經濟實力大為增強,在十大財團中躍居第五位;但至60年代,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加劇,杜邦財團的地位下降,退居第九位。

杜邦財團的經濟實力以工礦業為主。1974年該財團的工礦企業資產占其資產總額的69%。工業資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化學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來,一再受到石油危機的沖擊。80年代以來,該公司轉向發展塑料工業和大力開展科學研究,生產不以石油為原料的產品,如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合成纖維等。杜邦財團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車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是美國規模最大的汽車公司。

杜邦財團的銀行資本較其他財團薄弱,缺少一個資金雄厚的金融機構作為核心,長期來,其金融業務不得不依附於摩根財團和其他財團提供資金。

杜邦財團是一個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財團基本上是由杜邦家族組成,其資本多半是家族的財富。所有重要職務都為家族的成員所控制,直到70年代上半期;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才相繼由外界「能人」擔任。

閱讀全文

與達拉斯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津沛納海服務中心真誠國際金融中心30層 瀏覽:69
證券公司金融分析 瀏覽:560
期貨倉單與持倉量 瀏覽:973
廈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公司 瀏覽:176
歷史大底中的股票 瀏覽:210
台灣的貨款是進外匯賬戶 瀏覽:446
微盤金屬交易所 瀏覽:443
傭金占收入的百分之多少 瀏覽:168
理財投資結束語 瀏覽:54
天齊鋰業最新股票 瀏覽:447
p2c理財產品收益 瀏覽:723
鄭州億成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 瀏覽:270
期貨青澤合集 瀏覽:693
浙能集團算是好單位嗎 瀏覽:630
永輝超市股份佔比情況 瀏覽:494
金融服務圖片 瀏覽:735
特斯拉股票超豐田 瀏覽:920
公司企業理財產品 瀏覽:446
牛可以用來融資租賃嗎 瀏覽:949
如何加強對融資的監管 瀏覽: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