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互聯網對證券業的影響

互聯網對證券業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2-05-19 21:26:14

①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證卷行業,信託行業有什麼影響

積極影響:
首先,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證券行業的交易主體以及交易結構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面,通過虛擬化的業務經營,會進一步的降低證券交易的成本,同時互聯網金融也會賦予證券更高的價值,繼而導致證券價值的進一步擴張,甚至改變證券行業價值的實現方式。與此同時,在互聯網平台中,金融信息呈現高度的透明化,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的束縛,繼而更加充分地體現出證券服務的自由和平等性。券商也能夠通過數據挖掘實現精準營銷,充分地設計出針對客戶需求的證券商品來創造證券價值,實現「長尾效應」。
其次,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證券行業的市場得到了更廣闊的拓展,例如券商可以通過互聯網有效地拓寬服務范圍,而且證券產品基於地域的限制也將會得到明顯的緩解,對券商的經營創造了更廣闊的營銷空間。對於券商的自身經營而言,證券產品的營銷模式已經能夠跳脫傳統的人海戰術,通過一對多的同時服務,有效地降低經營成本。
最後,互聯網時代,人們參與互聯網金融的積極性更加強烈,造就一個更加有利的外部經營環境。在互聯網金融潛移默化的影響中,許多人接觸到證券產品的渠道、頻率日漸增多,導致證券市場的有效擴張。

② 互聯網對股市有哪些影響

美國華爾街的道•瓊斯指數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在漫長的歲月里,道•瓊斯曾經造就過一大批股民和投資家。沃倫•巴菲特在40年裡靠股票投資創造了120億美元的財富;一位美國老太太利用5000美元炒股,賺回了500萬美元。這些天方夜譚般的故事,曾經令多少人心馳神往!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投資股票的人越來越多。但是,證券交易所的發展速度總是滿足不了股民驟增的需要。證券交易所大廳永遠是人滿為患,喧囂嘈雜,令你望而生畏。另一方面,股民中的絕大多數屬於「上班族」,因為上班時不便查行情,更不便委託,錯過最好的買賣時機乃是常事。下班後證券交易所已關門,無從獲取最新數據,不得已只好到處打探消息,但巨大的風險也就這樣產生了。因而,信息不全面、渠道不暢通、行情不及時、數據不齊全、委託不方便、開市與上班時間沖突等因素,註定了「絕大多數中小散戶永遠是大戶們砧板上的肉,永遠只是股市的默默奉獻者。」

現在,隨著互聯網與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在遠離證券交易大廳的地方,一種新的證券交易方式正在迅速蔓延開來,那就是面向21世紀的Internet在線交易。股民們通過Internet證券交易商,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兼顧到自己的投資。真可謂「安坐家中,靜觀股海潮起潮落,牛熊交替,在網上直接下單交易」。

有了這個神奇的網路時空,告別有形的交易場所,走進虛擬的交易場所,你享受到的服務和信息簡直就是「超級大戶」。

③ 互聯網金融對證券的沖擊表現在哪些方面

互聯網金融來襲,傳統銀行業戰戰兢兢,想方設法迎接挑戰。在銀行業燃起了烽火之後,證券業的烽火也為期不遠了。眼看著互聯網公司到處跑馬圈地,不少證券公司坐不住了。總不能等著互聯網公司殺將過來,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領地就那麼失去吧?在逼人的形勢面前,證券公司如何把握時機備戰互聯網金融,是一個現實問題。
——亞夫
■在互聯網金融來襲時,證券公司受到的影響程度及時間先後會有所不同。對券商而言,雖然目前不會對自己的主流客戶形成分流,但互聯網金融提醒了券商對長尾市場的重視,同時應加快對高端核心客戶的服務層次,拓寬自己的護城河。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推進,經紀業務首當其沖。對於券商而言經紀業務仍是券商重要的收入來源,也是資管業務、創新業務的基礎。當前換手率和市值上升面臨瓶頸,網上開戶即將落實,互聯網公司開展經紀業務也只需監管者應允,彼時純通道業務競爭更激烈,傭金面臨下行壓力。
■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券商的發展將是一個定位差異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券商將依據自身稟賦進一步分化,強者恆強與創新者逆襲都符合演進邏輯。證券公司應冷靜、理性地透過成功互聯網企業的形式和表面,探究屬於自己的互聯網金融時代下的創新策略。
□孟慶江
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等一系列戰略性技術從趨勢走向主流應用,互聯網從一種技術演變為人們生活的環境,信息技術讓金融無所不在。在溝通無極限的扁平互聯網世界裡,人們希望以開放、聚合、互聯、智能的方式,自組其需要的金融服務場景,便捷、快速地獲取針對自己的個性化金融產品,享受全天候服務,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
互聯網金融激戰狀況
互聯網金融既不同於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也不同於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它屬於第三種金融融資模式。2013年,互聯網金融概念的熱度開始急速攀升。6月17日,阿里巴巴推出了「余額寶」產品,截至2014年2月27日,余額寶資金規模已達到5000億元,客戶數超過8100萬戶,創造了令金融界震驚的奇跡。
隨後出現的「類余額寶」拉開了互聯網金融的大幕,產業界、投資界、學術界乃至監管部門紛紛開始加大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布局,P2P網路借貸、眾籌、網路小額信貸、比特幣等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層出不窮,互聯網金融已成為社會各界的焦點。據《2014年中國大眾富裕階層財富白皮書》顯示,受訪大眾富裕階層中有41.7%的人群參與了互聯網金融投資,顯示了大眾對互聯網金融投資的強烈需求。
隨著全民理財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藉助網路入口和移動端的客戶優勢,正成為傳統金融機構新的營銷渠道和平台。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網路,都有著海量用戶,能夠為金融機構提供放量級的精準客戶群。互聯網企業在網路和移動入口上的爭奪,已經表明了理財營銷渠道創新的重要性,這從淘寶上線基金網店後成交的活躍中可見一斑。
2013年第二季度,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核心企業市場持續穩定,伴隨著傳統行業電子商務化程度的加深,部分電商、傳統零售、傳統金融巨頭出於戰略考慮,紛紛切入第三方支付市場。金融產品銷售電商化將成為未來支付市場發展的重要驅動之一,而第三方支付進軍傳統金融服務領域,也在成為大勢所趨。
互聯網金融的突飛猛進,使傳統金融業有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一方面可以推進利率市場化,另一方面也可以迫使傳統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互聯網浪潮從民間金融領域獲得突破,從互聯網企業跨界滲入到金融領域,關鍵在於降低了信息和資金交易的成本。
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正在迫使傳統金融業改變服務模式,而互聯網企業在這場變革中不僅獲得了真金白銀,同時也對傳統金融業起到了警示教育的作用。互聯網企業能夠迅猛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從信息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雲計算推動了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產生和發展,隨之產生的海量數據形成了大數據;大數據的分析技術反過來又促進了雲計算的進一步發展。
雲計算和大數據是相輔相成、互為依託的關系,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是雲計算兩種接入終端的衍生體系。這些信息技術正在不斷地沖擊和改變著所有的行業,最突出的就是穩健、保守的金融業。傳統金融業要想全面擁抱互聯網金融則必須依託信息技術的有效支撐。
移動互聯網在原有桌面互聯網的基礎上進一步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對用戶的禁錮,不僅增強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而且可以讓用戶隨時隨地進行交易和支付結算,大大提高了金融交易的可獲得性,釋放了部分被束縛的需求。根據統計,2013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53729.8億元,同比增長46.8%。並預計未來兩年互聯網金融對於第三方互聯網支付的推動作用將會更強。
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發展與普及,互聯網企業跨界涉足金融業日趨常態,涌現出大量的初創企業,對傳統金融業的多個領域形成了沖擊,從支付結算到投融資服務、再到流通貨幣、證券、基金等傳統金融行業無一倖免。互聯網企業滲入的范圍正在不斷擴大,並開始向金融業的核心領域拓展。
互聯網金融與大數據技術
傳統金融行業的互聯網服務,無法滿足廣大顧客的全部需求,80%的客戶把錢存入銀行,卻只讓20%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務。很多傳統金融理財都有一個不低的門檻約束著用戶的參與機會。金融企業本身的頑固和高傲需要積極富有激情的創新性應用的沖擊。無論阿里巴巴還是網路,它們擁有著海量的數據,並且接納任何初級的用戶,給所有的用戶一個參與的機會,進而帶來大量的長尾資金。當用戶的需求得到不斷地延伸和拓展的時候,金融大數據的優勢恰恰是這些公司的最大依仗。互聯網金融充分利用大數據來顛覆銀行與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其實,所有的金融產品都是各種數據的組合。
互聯網金融企業掌握的最重要資源就是交易數據。在信用風險管理產業鏈中,若由銀行最終掌控大數據資源,將意味著銀行觸角進一步延伸和客戶基礎大規模下移。平台是互聯網時代壟斷性數據的唯一可持續來源,由此基於線上交易平台獲得數據是布局互聯網金融的必要條件。無論是銀行搭建電商平台還是互聯網企業利用交易用戶做服務,其核心都是想通過交易平台對客戶數據分析預測客戶可能的消費和交易需求,從而精準掌握客戶的信貸需求和其他金融需求。
互聯網對金融的變革,總體上來說,可以分為兩部分:互聯網思想和互聯網技術,這兩者類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是互相輔佐和滲透的。互聯網技術從深層次具體化的角度解讀可以分為:大數據、P2P人人組織網路和兩面市場。其中大數據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促進金融的開放性,大數據首先要數據全量在線。現在太多系統都是孤立的,即使銀行本身的很多業務,比如對公業務、對私業務、卡業務等都是相互分離的難以形成聯動效應;況且決定信用本身的不單是金融數據,很多其他領域的數據也會產生影響,這對於數據的開放性要求更高。互聯網有天生的開放性、透明性,使得大數據的應用有了可能。
互聯網金融對大數據的使用,天生具有優勢。互聯網可以在法律和道德所容許的范圍內捕捉信用評估所需要的個人或群體的行為信息,並將這些繁雜的信息提供給大數據作業系統進行處理,完成對個人或群體的信用價值的評估分析。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控制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金融,其核心是風險控制。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同樣明顯,如何完善監控仍是個問題。網貸平台不見面、不審查、無抵押的快速貸款模式雖然大大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卻也讓貸款風險無限放大。阿里巴巴等雖有大數據支持,但其資料庫建立為時不長,其可靠度還有待繼續驗證,那些不具備大數據支持的其他互聯網金融,風險評估需要的經營、誠信等信息根本無法核實。
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風險控制大致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類似於阿里巴巴的風險控制模式,他們通過自身系統大量的電商交易以及支付信息數據建立了封閉系統的信用評級和風控模型;另外一種則是眾多中小互聯網金融公司通過貢獻數據給一個中間徵信機構,再分享徵信信息。
利用電商大數據進行風控,阿里金融對於大數據的謀劃可謂非一日之功。阿里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大數據挖掘系統,通過積累的大量交易支付數據作為最基本的數據原料,以及賣家自身提供的銷售數據、銀行流水等情況作為輔助數據原料。所有信息匯總後,將數值輸入網路行為評分模型,進行信用評級。
在風控革新領域,現在理論上的業內觀點有兩種,第一種是通過技術的手段,可以實現很好的風控,從而讓壞賬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傳統金融機構採取的是人工盡職調查,依靠經驗判斷和數據調研等辦法實現,盡量壓低壞賬率,而互聯網金融其實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用互聯網技術手段,容納更多的數據來實行,傳統金融機構的風控方式,其實長期實踐的效果來看,並不理想。而互聯網金融採取的這種風控思維也一樣沒有得到實踐的證明,短期內估計也很難被證明行之有效。利用大數據風險控制短期內不現實,一方面是數據的寬度和深度不夠,另外大數據的技術處理能力也跟不上。
小貸類網站積累的信貸大數據包括信貸額度、違約記錄等。但單一企業缺陷在於數據的數據級別低和地域性太強,以及部分小貸網站平台通過線下採集數據轉移到線上的方式來完善信用數據。這些特點決定了如果單兵作戰他們必定付出巨大成本。因此,貢獻數據的模式正逐步被認可。
如今互聯網金融席捲而至,一方面互聯網自身存在安全問題,另一方面金融業也具有特定的風險問題,如此結合或將風險相互放大,這使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風險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徵信機構的產品及技術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聯網金融對證券公司的影響
金融的本質是資金融通,其核心在於背後的信用體系。由於信息不對稱以及信息獲取成本的存在,其業態最初源於線下,具有一定的物理邊界。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出現,技術與金融業態的結合在提升客戶便利性的同時,可使信息獲取成本得到大幅降低,各類新型金融業態的出現與發展成為可能。隨著證券行業在互聯網領域探索的不斷深入,在推動經營業發生轉變的同時,相關領域的交叉也會對現有的行業競爭格局帶來一定的變化。
由於證券公司不同業務的門檻不一,對應的監管要求也不一樣,在互聯網金融來襲時,其受到的影響程度及時間先後都會有所不同。同質化、低技術含量、低利潤率、監管者有意放開的業務會率先受到沖擊,而對知識、技術、資本及風控要求高的業務則可能在互聯網金融向更高層次發展以後受到影響。對券商而言,雖然目前不會對自己的主流客戶形成分流,但提醒了券商對長尾市場的重視,同時應加快對高端核心客戶的服務層次,拓寬自己的護城河。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推進,經紀業務首當其沖。當前換手率和市值上升面臨瓶頸,網上開戶即將落實,互聯網公司開展經紀業務也只需監管者應允,彼時純通道業務競爭更激烈,傭金面臨下行壓力。即使近年來部門券商在調整收入結構上成績顯著,但對於券商而言經紀業務仍是券商重要的收入來源,也是資管業務、創新業務的基礎。
從現實情況看,券商也已經開始備戰互聯網金融。網上開戶、網路商城、基於大數據的客戶資產管理等業務開展如火如荼不勝枚舉。證券公司早已實現網路交易,擁有標准化大數據,在行業特性上就具有融入互聯網金融天然品質。2014年4月份,國泰君安等6家券商相繼宣布獲得互聯網證券業務試點資格,圍繞賬戶管理為核心的行業革命也因此開始打響。
在證券業協會發布的創新大會意見徵求稿指出,將支持證券經營機構建立與私募市場、互聯網金融等業務相適應的賬戶體系,強化賬戶功能。互聯網降低了信息傳統和客戶切換的成本,也會加快券商差異化的進程。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券商的發展將是一個定位差異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券商將依據自身稟賦進一步分化,強者恆強與創新者逆襲都符合演進邏輯。
證券公司應冷靜、理性地透過成功互聯網企業的形式和表面,探究屬於自己的互聯網金融時代下的創新策略。
第一、要以專業為本,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用開放的心態迎接互聯網金融時代的來臨。互聯網金融的重心仍在金融,互聯網只是工具。市場擔心互聯網企業投身金融會對傳統機構造成沖擊,過於強調實現的方式而忽視金融業所包含的投資、融資、資本中介、風險管理和結構設計等更多專業的領域。
第二、以客戶為中心,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和採用靈活多樣的營銷方式。面向廣大客戶特別是零售客戶,提供全新的標准化服務產品,構建依託互聯網的客戶營銷服務體系和模式。當前的互聯網金融具有尊重客戶體驗、強調互動式營銷、主張平台開放等新特點,運作模式更強調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核心業務的深度整合。
因此從金融互聯網化,到按照互聯網理念做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券商要建立靈活、敏捷、快速、高效的扁平化組織,以及捕捉互聯網新服務場景商機。要在產品、服務、系統的設計、交付過程中,建立強大的服務和營銷隊伍,將客戶體驗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立完備的線上客服體系,客戶第一的價值觀體系,成立專門的客服團隊,提供24小時不間斷電話和在線服務,以滿足客戶需求。
互聯網金融沖擊下證券公司系統建設
證券公司在互聯網金融業務布局轉型階段需要從產品、賬戶、服務三個方面入手搭建互聯網金融的雛形,為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長遠發展打好基礎。具體的系統建設包括構建產品中心,實現對於產品信息及全生命周期的統一管理;建設消費支付管理系統,打通保證金內外流動的渠道;建設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於客戶的分級分層管理;建設微信平台和QQ平台,實現證券公司服務方式的多元化和個性化。
1.產品研發中心
產品研發中心是公司級的、開放的產品信息管理系統,可以提供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產品模型定義、供應商管理、渠道管理、產品配置、評估、審核以及風險合規等功能。通過產品研發中心可以實現對於產品供應商的管理、對於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對於產品的靈活配置組合。
2.客戶信息管理系統
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定位為公司級的客戶信息系統,它通過整合形成單一客戶視圖,獲取包括基本信息、賬戶信息、額度信息、風險管控和關系信息等在內的全面的客戶信息;它與各類應用系統進行整合,接受訪問和更新,展現完整的、一致的、共享的、權威的客戶信息,可以解決客戶信息重復採集、共享性差、利用率低、操作風險高等問題。同時,系統通過對客戶信息的歸集、整理、分析,發現客戶之間的關聯關系,從而提升營銷服務水平。證券公司通過構建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可以達成「統一客戶,統一賬戶、統一資產、統一服務、統一營銷」的目標,滿足綜合理財服務的業務需要。
3.互聯網營銷服務系統
互聯網營銷服務是基於科技的進步與創新、社交方式的改變與發展而產生的新需求,通過證券公司服務理念和互聯網服務方式的融合,開啟內控外聯全兼顧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滿足企業客服穩定、安全、快捷的工作需求,為企業真正實現高效率客戶服務和有效客戶關系管理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4.建立流程平台與交易功能統一接入系統
目前各個系統之間的數據互聯可以通過數據中心進行,但需要實時處理的業務功能互聯多採取點對點的方式,存在變更困難、後台業務系統暴露於前台後性能不足的問題,建立跨系統的流程平台和交易功能統一接入平台,以提升數據交互的標准化、統一性。
5.未來系統建設規劃
實現了布局轉型階段的系統建設後,證券公司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已經粗具雛形,在切入擴展階段可以繼續建設一戶通和內貸業務管理平台等系統,實現客戶賬戶、產品、服務的一站式體現及徵信授信業務辦理;在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較為成熟的融合鞏固階段,輔以相關系統的建設實現證券公司在互聯網金融業態下對有價資產進行登記管理的需求,不斷完善互聯網金融時代證券公司的信息系統建設,促進證券公司從傳統金融領域向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跨界經營,發揚證券公司在互聯網金融時代的中介職能。
證券公司應推動互聯網金融下的創新
金融業的潛在進入者通常是藉助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從金融業的薄弱環節切入,通過破壞性產品或破壞性商業模式,打破原有的市場結構,在不斷升級自身的產品與服務後,則很可能在未來攀升到金融業產業鏈的頂端。
現階段券商互聯網實踐進入實務操作:一是賬戶開戶實現網路開戶。多家券商推出手機開戶。二是金融商城落地。三是客戶的服務更為有形。基於大數據的集成,券商可以實現客戶識別和產品推介,不僅可以通過軟體做理財規劃。還有組合推介,甚至引導客戶做工資卡定投等。技術僅僅是外衣,互聯網金融的核心還是服務,提供更貼合客戶需求的服務,更便捷地滿足客戶的需求。
鑒於互聯網金融在國內證券領域的廣泛應用和迅速發展,建議證券公司應把握機遇、積極推動互聯網金融在公司的發展與創新,具體措施如下:
1.互聯網金融平台的搭建
互聯網金融平台的搭建對於公司的後繼發展作用至關重要。在搭建平台的過程中,主要考慮三個因素。首先要通過分析精準掌握用戶需求;其次考慮在產品、服務和用戶體驗做到極致,超越用戶預期;最後考慮用循序漸進的開發方法,在持續迭代中完善和更新產品,使之與時俱進。
金融互聯網業務的開展初期需要以下技術系統支持:
(1)電商網站。面向網上客戶提供服務的網站,包含開戶、產品銷售、在線交易、在線服務等功能。
(2)微信服務平台。建設中投證券微信公眾平台,構建公司在微信上的信息服務渠道,業務辦理渠道,營銷推廣渠道和客戶行為數據收集渠道。
(3)互聯網財富管理賬戶體系。目前公司賬戶體系無法支持用戶在無開設資產賬戶的情況下購買金融或服務產品。需建立涵蓋股票、基金、銀行理財、保險、期貨、服務產品購買的統一賬戶體系。並實現客戶網上自助開戶。
(4)整合對接系統。電商網站需與多金融產品銷售平台、經紀業務工作平台、前台營業管理系統、呼叫中心系統等相對接。
2.加大市場宣傳
目前券商不夠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於券商宣傳不夠,缺乏運營網上商城的經驗。當前券商網上金融商城最大的問題是在同質化競爭中,如何將原有實體用戶吸引到互聯網中,為網站導入長期有效的客戶訪問量及銷售量。券商把業務搬到互聯網,主要目的是喚醒其存量客戶,增大存量金融客戶的金融需求黏性。同時,給增量客戶一次使用後留下深刻印象,上手快、體驗佳是互聯網券商的主要訴求。
市場拓展方面前期應注重合作渠道的拓展與線上廣告,包括建立客戶共同開發渠道、與多家單位互換服務資源、在微博、網站聯盟、微信等渠道營銷等,迅速擴大品牌知名度,擴展客戶群。
3.藉助大數據的分析工具
互聯網金融並非簡單地把傳統金融業務搬到網上去,而是充分利用大數據來顛覆券商與用戶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其實,所有的金融產品都是各種數據的組合。以客戶和互聯網用戶在公司各個渠道表現的行為數據為基礎,收集市場融資企業信息數據,輔以金融市場資訊、宏觀分析、行業分析等外部數據,以雲計算基礎平台作為支撐,建立公司大數據分析應用平台,對用戶互聯網操作行為數據、市場趨勢數據、已有或潛在投融資合作企業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分析,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進行公司金融產品、服務模式以及融資中介創新應用嘗試。通過交易平台對客戶數據分析預測客戶可能的消費和交易需求,從而精準掌握客戶的信貸需求和其他金融需求。
4.引進和培養互聯網金融人才
對於互聯網金融這個新興行業,互聯網金融人才的要求頗高,除了要求精通互聯網技術,還需要有專業和豐富運營經驗,同時又了解金融行業。要求從用戶體驗、業務模式、銷售運營模式與文化、溝通等方面去改變傳統金融人。建議證券公司能夠引進和培養能夠適應互聯網節奏的金融人才。

④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從廣義上講,凡是具備互聯網精神的金融業態統稱為互聯網金融。而從狹義的金融角度來看,則應該定義在跟貨幣的信用化流通相關層面,也就是資金融通依託互聯網來實現的方式方法。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特別是移動支付、雲計算、社交網路和搜索引擎等,將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根本影響。互聯網金融模式在未來20年將成主流。
理論上,任何涉及到廣義金融的互聯網應用,都應該是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正處於快速發展期,現在具備第三方支付、P2P網貸、大數據金融、眾籌、信息化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門戶等六大互聯網金融模式。
互聯網金融已經出現了三個重要的發展趨勢。
一、移動支付替代傳統支付業務
二、P2P小額信貸替代傳統存貸款業務
三、眾籌融資替代傳統證券業務
趨勢一: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初步建立
以2015年7月18日十部委發布《指導意見》為標志,互聯網金融步入規范發展階段。《指導意見》出台後,有的具體實施辦法已經出台;未出台的,一行三會也正在密集起草、徵求意見。「十三五」期間,在鼓勵創新,防範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總體要求下,隨著現行法律法規的動態調整,一系列互聯網金融各業態監管細則將陸續出台,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體系將初步建立。
趨勢二:國家支付體系進一步完善
「十三五」期間,我國支付法規制度將進一步完善,支付服務主體不斷豐富,銀行卡、移動支付等支付工具進一步發展,支付體系業務處理規模持續擴大,運營官僚效率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國家支付體系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有助於互聯網金融穩健高效運行。
趨勢三:互聯網金融綜合經營趨勢更加明顯
互聯網金融已經呈現一定的綜合經營特徵。比如說跨行業投資日益增多,部分金融機構依託資金和客戶優勢開展多元化互聯網金融業務,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從開始實行「子公司分業、集團綜合經營」的金融控股模式,眾多互聯網金融的綜合服務平台上線運營,互聯網金融交叉性產品不斷涌現。「十三五」期間,隨著金融業進一步的對內對外開放,互聯網金融綜合經營趨勢將更加明顯。
趨勢四:互聯網金融風險特徵依然顯著
互聯網金融本質上仍屬於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的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一些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為實現平台規模經濟效應,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因此出現與傳統金融機構不同的效應,品牌建立過程中會採取諸如免費服務、賠本賺吆喝的惡性競爭,潛在風險很大。
趨勢五:互聯網金融使金融普惠、共享程度提高
今天,中國具有理財需求的人群有3億~4億人,而為這些人提供服務的理財師還遠遠不夠。這個需求的缺口靠什麼彌補?靠互聯網理財。互聯網金融的無間斷服務,無時空限制,低成本,使居民獲得金融服務的可得感增加,不再局限於高端人群,普通人群也可以享受。
趨勢六:互聯網徵信應用更加廣泛
完善的徵信體系是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基礎,互聯網徵信以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安全為手段,依託交易化數據分析潛在借款人信用情況,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十三五」期間互聯網徵信更廣泛用於P2P網貸、股權眾籌、互聯網保險和互聯網消費等各種業態。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已經在開發P2P對接系統。數據對接後,平台數據透明,徵信體系將逐步建立,這會掃清以前傳統金融機構不容易觸及的很多角落,使誠信環境大大改善,這是可以期待的。
趨勢七: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進一步融合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並非顛覆與被顛覆的關系,在風險防範和大數據方面運用各有各的優勢,兩者的合作空間是巨大的。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要充分融合、相互互補,共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這是我們反復呼籲的一點。希望傳統金融機構抓緊布局互聯網,因為傳統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也是大數據、互聯網的密集使用方,未來,在互聯網浪潮之中,應該與互聯網金融有更多的融合。反過來,銀行有天然的大數據,它們過去在這方面的應用也做得非常好,因此,互聯網金融也應與銀行有更多互動。
趨勢八:互聯網金融國際化進程加速
現在,很多互聯網巨頭都在開始進行全球謀篇布局,互聯網金融同樣具有這樣的趨勢。中國是製造業大國,未來的目標是朝著金融強國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不光需要我們的銀行業走出去,證券業走出來,還需要我們業已超前的互聯網金融也加速國際化進程,在合適的時候及早走向全球。
趨勢九:互聯網金融地理空間重新積聚
當前互聯網金融呈現出一定的區域集中性特點,比如北京、上海、浙江、深圳等區域成為先發地區。隨著互聯網金融進一步發展,地理空間重新集聚,互聯網有望向東部、中部輻射,新的區域性互聯網金融中心將陸續出現。東北老工業基地、西北地區在我國GDP的佔比較多,但在互聯網金融上的創業浪潮不夠。這些地區應抓緊時間跟上,否則,將來互聯網金融在地理空間的重新積聚會加劇地方在金融資源上的不平衡。
趨勢十: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技術作用加強
大數據、雲計算大家已經耳熟能詳,而區塊鏈的研究在國內尚未形成熱潮。P2P、眾籌,包括互聯網財富管理,都是共享金融的一種商業模式。在共享金融下,互聯網會被物聯網取代,互聯網TCP協議會被區塊鏈協議取代,但共享金融本質不會變。區塊鏈產生後,是有中心的。互聯網金融的去中介化是對的,但去中介不是去中心。所以,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得很好,在世界也是一流的,但不要到最後生於互聯網,死於區塊鏈。

⑤ 電子商務對各行業有哪些影響

一、探討電子商務發展中的誠信問題

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誠信建設戰略思路: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建立科學、合理、權威、公正的信用服務機構;嚴格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機制,逐步形成既符合我國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的信用服務體系的方針和目標。大家都稱誠信是電子商務的基石。應當看到,電子商務不是空中樓閣,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傳統經濟方式和交易環境的。因此我認為,誠信,不僅是電子商務的基石,首先也是國家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石。我國的信用評價和監管機制不健全,還處在多頭管理的階段,一些信用評價機構本身服務的誠信可能就有問題,甚至出現3A評級也可以隨意買賣的現象,全社會的誠信意識還沒有建立,一些個人和企業沒有為經常性的違約、失信而付出代價。這種「守信卻得不到更大利益」、「失信也不會得到更大懲罰」的現象,給商業交易帶來了很高的交易成本,也制約了傳統商業走向電子商務的步伐。

與傳統商業相比,電子商務通常是買賣雙方不見面的,更加需要參與者誠實守信:

(一)
買賣雙方信用狀況信息不對稱甚至缺失,往往憑經驗直覺、網上交流、網下調查等進行綜合判斷,而網下調查的成本很高,有些業務很難調查到,這就很容易出現在交易信息、供貨、付款等方面出現誠信問題,影響用戶對網上交易的信心;

(二)
為了促進電子商務行業的健康發展,一方面,我們希望傳統商業模式下的信用模式盡快完善,信用數據盡快共享;同時我們認為需要為電子商務的參與者建立必要、實用的、符合電子商務特徵的信用模式和信用數據管理機制;

(三)
健全我國的信用管理體系,涉及的因素較多,但與信用有關的立法、執法是重中之重。我們已經有了一部《電子簽名法》,未來可能還需要有電子商務企業信用的管理辦法、網上拍賣交易管理辦法、電子商務稅收及發票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規。

(四)
金融領域的信用管理體系也很重要,他直接影響到電子支付和正常服務的履約,影響電子商務的效率和質量。底層的信用體系,會影響到客戶端對電子商務的信任、信心與效率。

具體在B-C、C-C、B-B電子商務中,誠信狀況還是有差別的。

(一)
B-C電子商務:B2C交易趨於成熟,雖然存在個別商家欺詐消費者的情況,但比例不大。消費者通常會選擇自己熟悉的,知名度較高的網站購物。從98、99年至今,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如卓越、當當這樣在細分領域的品牌不斷涌現,一定程度上對交易誠信起到了積極作用。這些誠信的商務平台交易額連年放大,保持了健康穩定的發展。第三方支付平台通過給商戶平台及其用戶提供在線支付服務,也為電子商務的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創建於1998年的「首都電子商城」(現在的首信易支付,典型的中立第三方支付平台),開創性地打造了基於銀行的「信任機制」—— 整合銀行服務資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本賬戶開設在銀行,資金支付通過銀行執行,保證及時准確結算,使銀行的客戶(企業和個人消費者)在信任銀行的前提下,逐漸接受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服務;第三方支付平台要求接入的企業必須提供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及年審證明,防止誠信不足的商戶欺詐消費者;第三方支付平台保持客觀中立,成功地解決商家、消費者、銀行之間的糾紛,保護了各方的利益。這種模式已被同行業廣泛採納。

(二)
C-C電子商務:C-C電子商務的難點是,在買賣雙方缺乏信任的前提下,要完成交易,很難找到一個信任的「支點」。在信用評級模式和擔保模式之間,擔保模式似乎更受個人用戶歡迎。第三方中介的這種以擔保為核心的付款的模式,一定程度上促進了C2C業務的發展,但這種模式設計的起點就是互相不信任,由於導致了資金流與物流之間的不同步、甚至較長時間的割裂,因而減緩了電子商務的交易效率,比如說賣家遲遲收不到貨款導致經營成本過高,無法滿足數字化虛擬商品和服務交易的需要。從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看,這種擔保模式是誠信體系不完備、認證注冊機制不健全情況下的一種臨時過渡模式。C-C電子商務是全社會誠信水平的晴雨表,這種誠信與支付模式,必將隨著社會信用體系的發展而不斷創新。

(三)
B-B電子商務:我們都知道,國內的B-B電子商務基本上還停留在供求信息交互的階段,只有為數不多的大型企業成功建立了自身的B-B采購或銷售平台,90%左右的企業甚至還沒有體驗過B-B電子商務給自身業務帶來的優勢。由於企業之間交易的額度較大,誠信問題更為突出,反過來企業不講誠信的代價往往也很高。以大企業為核心的B-B電子商務平台以及垂直性行業平台,由於各方面的資質背景與行業領導優勢,誠信度相對較高;而其他類的中小企業為中心的平台與綜合性B2B平台上,仍然比較多的是在網上獲取信息、談判、下單、網下再商議、再談判等傳統的方式來實現。

針對上述情況,首信易支付在2006年7月份發布了基於多銀行的第三方B-B支付服務,有幾方面的特點:

1)
是基於國內各銀行的信用體系,而不是其他的信用評價體系,對買方交易支付情況實時反饋,;

2)
二是將資金流與信息流有機結合,款項瞬間到帳,滿足了B-B電子商務平台中部分業務對實時交易的要求,對交易談判起到很大促進作用;

3)
三是能夠為企業在商業談判、下單、支付等方面的管理需求提供定製服務,例如:分期、保證金等付款形式。

4)
第三方B-B支付服務要立足於國情,因地制宜。我們的經驗是,在解決支付問題的同時與賣方企業、銀行共同打造了 「信任機制」,能很好地解決B2B交易中的支付、誠信、資金安全問題。

我國電子商務在各方面與國際電子商務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主要不是技術上和商業模式上,而是誠信體系、安全認證與支付方面。作為從業者,我們既需要自身誠信,更需要積極配合行業誠信體系建設,進行不斷的創新與突破。

二、探討支付市場與第三方支付發展的問題

國內電子支付市場,主要包括三種業務形態:銀行或銀聯的電子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的電子支付平台,企業內部自行建設的電子支付平台。在行業發展過程中,逐漸暴露出如下一些問題,已經引起行業主管部門的關註:

1.
虛擬貨幣作為新的貨幣形式,形成了虛擬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納入央行的監管體系之前,及早防範風險;

2.
電子支付服務的風險管理、自律與監管體系需要建立和加強;

3.
電子支付營運資格的認定、保護與發展的問題;

4.
支付服務客觀上提供著金融外延和金融增值服務,應明確其業務范圍,促進其業務大膽清晰的創新;

5.
要警惕支付行業內無序甚至惡性的競爭,損害支付服務,甚至對電子商務業務的發展起到負面沖擊作用。

6.
在保護電子交易的同時,國家要考慮從支付認證、支付標准、交易透明度等角度,為工商管理、稅收征管、政府的行業管理業務統一籌劃建立一些標准上的、技術上的和政策上的准備。

7.
要高度警惕電子支付行業中的洗錢、國際支付轉移、國際信用卡盜竊、國際交易稅收流失等問題;

可見,放任電子支付行業不加以監管的風險很大,但對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其他的支付平台監管時,我們認為應該給第三方支付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方支付優勢在於:利益中立,商業模式比較開放,能夠滿足不同企業的商業模式變革,幫助商戶創造更多的價值。第三方支付是以銀行的服務為基礎,與銀行合作,向大大小小的企業提供個性化的電子支付服務,為銀行發展面向用戶的增值服務。很顯然,銀行的個性化服務成本仍然較高,一些銀行操作起來成本高的業務,對第三方支付服務商可能是盈利的業務。

第三方支付在近兩年飛速發展,創新應用不斷涌現,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三方支付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1、降低社會交易成本

1)銀行加快了處理速度和效率,企業減少了人力和時間成本;
2)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實現企業與多家銀行連接,減少了開發和維護成本;
3)降低了交易取消或延遲、付款失敗、信用欺詐的風險,提高企業的交易成功率。

2、提升企業競爭力

1)企業交易效率和效益提高,促進了許多新型創新服務的出現;
2)企業的業務覆蓋區域擴大,顧客在支付手段上有更多的選擇;
3)第三方支付服務商促進了消費者消除對中小商家交易的疑慮。

3、促進產業發展
1)幫助銀行推廣了電子銀行業務,推動了B-C、C-C業務的發展;
2)銀行、企業能夠根據專注於產品服務設計與市場推廣;
3)第三方支付商客觀中立地處理交易,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

可見,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的專業與專注,確實推動了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但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的發展環境也逐漸復雜化。

首先,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的收益模式經受考驗。因為第三方支付服務的直接支付收入逐漸透明,下降幅度較大,加之從交易手續費中付給銀行的成本居高不下,支付服務的直接毛利率相當低。如果再以低於銀行成本、甚至免費進行服務,那麼這些服務商的短期盈利可能性就很小。其他業務對支付業務的補貼是普遍現象,但這種用戶互聯網的免費思路來進行對虛擬經濟運行極為關鍵的支付服務,站在行業發展的高度,是十分危險的。所以,希望政府盡快出台相關政策,從長計議,認定、保護、發展第三方支付服務。

第二,創新不足,同質化競爭嚴重。第三方支付服務商、銀行與銀聯、企業內部的支付平台之間的支付業務重疊比例越高,惡性競爭就越大,很容易導致支付服務商在穩健經營、高質量服務、誠信方面不出現問題,最終的結果是企業用戶、個人用戶利益受到損害,實力弱、缺乏創新和利潤增長點的支付平台商被淘汰。

第三,商業銀行的發展促使支付服務商加快創新。銀行是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的重要戰略合作夥伴,也拿走了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的很大比例支付收入中;同時個別銀行使用低於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的費率,與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直接展開低端的競爭。銀行在自身信息化制約以及市場不成熟制約下,前幾年與第三方支付的合作是良好的,現在銀行認識到網銀業務的重要性,逐漸基於網銀發展針對用戶的在線服務。這就要求,第三方支付服務商跳出過去的業務局限,這樣才能在新的起點上與銀行達成更深入的合作,實現新的業務創新,做到雙贏。

第四,行業主管部門在監管支付服務的同時,也需要有相應的扶持政策。我們都知道,央行針對電子支付行業的管理規則即將陸續出台,在加強監管的同時,該如何幫助和扶持第三方支付呢。比較理想的環境是,主管部門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幫助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爭取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統一銀行支付網關的技術規范,統一各銀行的數字證書,給市場一個相對寬松、有利發展的環境。

建立和實現安全、簡單、大眾化的電子支付功能,是國內電子商務發展的要求,這應該是政府、銀行和支付服務商共同的責任。

作為行業的管理者,政府和央行並不是行業創新的主體,應該更多發揮政策支撐的作用;

商業銀行承擔著創新的職責,同時也受到自身條件的制約,對企業和個人服務能力有限,發展業務的靈活程度也有不足,應該利用自身的優勢,與支付服務商合作創新;

第三方支付服務商,各自有著網上、網下、全國、地方、行業等不同的性質,採用不同的支付形式,服務於不同的對象,對使用者的需求有更透徹的理解,是電子支付行業創新的主力,是商業銀行的合作者,同時也是商業銀行的客戶,在相當程度上依託商業銀行的業務體系。國內電子支付市場正處在蓬勃發展的時期,卡基支付、網上支付、移動支付同時並存,有著巨大的市場容量,全國性的網上支付服務商和移動支付服務商、地方性的線下支付服務商、綜合多種支付形式的支付服務商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支付服務商中還有不可忽視的一類,即自建支付平台的企業,可能是電信運營商、公共服務運營商、互聯網業務運營商、電子商務企業等,他們具備深厚的行業基礎或者巨大的客戶數量,也是電子支付行業創新隊伍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三、安全認證問題

我們知道,電子商務是指採用數字化電子方式進行商務數據交換和開展商務業務活動。各種商務平台、交易平台、支付平台應當認真負責地執行買賣雙方委託的任務,並積極協助雙方當事人成交。其中認證中心扮演著一個買賣雙方簽約、履約的監督管理的角色,買賣雙方有義務接受認證中心的監督管理。在整個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包括電子支付過程中,認證機構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雖然還沒有一個對於電子認證的統一規范和標准,但我國各行業、各地區、各部門建立的電子認證機構已多達百餘家,部分銀行也開始做自己的認證系統。盡管,CA認證對電子商務買賣雙方的交易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從電子商務產業的未來發展角度看,一方面,需要國家從交易、支付、虛擬貨幣的監管角度,都迫切需要統一各種分散的CA認證體系;第二,需要考慮買賣雙方認證、訂單認證、虛擬貨幣認證的統一注冊問題;第三,CA認證的發展,需要和應用相結合,例如在推行G2B的業務過程中(企業網上納稅等等),推廣CA的應用。第四,電子商務也要重視中小企業市場。

談到電子商務,很多人概念中只有大型企業才有可能從電子商務發展中獲益。事實上,根據我們的服務經驗,廣大的中小企業在產業鏈的不同環節,提供著各種各樣的產品銷售、服務提供,以及數據內容的銷售等。據數據統計,在我國:
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9.5%;

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佔GDP的比重超過50%;

中小企業提供了全國60%以上的出口額和46.2%的稅收收入;

中小企業吸納了全社會75%的就業人員;

中小企業創造了65%的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

80%以上的新產品來自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數量巨大,勇於創新,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礎,也應該是電子商務和電子支付服務行業的重要力量。

站在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誠信與支付健全的角度,希望無論誠信體系設計還是支付服務的定位上,要放遠未來,不要忽視中小企業、傳統行業的市場,無論是國內貿易、國外貿易、資金結算、以及其他增值服務,都能支撐支付服務企業的發展。

希望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推廣電子商務發展的成功經驗,攜手改善電子商務發展環境,促進電子商務和諧、健康、持續、快速發展,共同建設中國電子商務和電子支付的美好明天。

⑥ 綜述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有哪些影響

在現在的傳統金融領域中,各類金融技術的應用、風險的控制和產品的設計能力都已經相當成熟,遠非剛剛起步時那樣簡單。在互聯網金融還沒有興起時,傳統金融負責金融領域的方方面面。在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出現,由於其更多、更獨特的優點,互聯網金融涉及了更大的企業和一些新興領域,比如各大企業理財產品的銷售、第三方支付和P2P貸款等,這些業務對互聯網金融來說,還算是比較簡易的,它們或者不需要進行產品設計,或者基於系統完成,或者不需要太多流程。然而對於企業需大量的金融技術積累才能夠完成的投資銀行、衍生品設計等高端金融業務,由於相關技術的缺乏,互聯網金融也無法完成。現代企業的發展對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金融業還需進步的更新和發展。
對於現代企業而言,互聯網金融在支付、理財、融資和外匯合作風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可以作為企業的種戰略平台投入到更廣闊的使用領域,因為這種戰略平台具有傳統金融不具備的優點應:首先,這是一種大數據平台,所謂大數據就是既包括結構性數據,又包括非結構性數據;既包括自身數據,也包括第三方獲取的非自身數據。通過這些數據企業可以認識客戶,了解客戶,從而與客戶取得更愉快的合作。其次,這種戰略平台可以進行更廣闊、更深入的交匯,在企業傳統的金融模式中,企業可以同時為A客戶和B客戶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務,但卻不能將A、B講個客戶關聯起來。而互聯網金融業可以將兩個客戶關聯起來形成像A2A、A2B、B2B這樣的金融鏈條,這樣企業可以變成個信息的提供者,變成個聯系的服務商,這有利於企業節省定的財力物力人力。最後,這個平台是無邊際的,除了傳統業務內容,企業還可以結合時代的發展,利用互聯網金融開拓出新的業務領域,進行綜合化服務。
傳統金融與互聯網各有優缺點,但互聯網金融方便、快捷,擁有廣泛的平台和發展空間,唯一不足的就是容易出現信息安全隱患。企業要綜合應用這兩種金融形式發展業務,促進自身的發展。
支付方式、信息處理等方面,互聯網金融有著傳統金融無法比擬的優勢,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大企業)的青睞,可以說互聯網金融得發展前景相當樂觀。互聯網金融在支付方式方面最大的特點就是便捷的移動支付,也就是說企業可以在銀行網銀系統開立各類金融賬戶,並通過移動網路進行證券、現金等金融資產的支付和轉移。這種支付方式以電子化的支付清算代替現鈔流通,降低了企業的交易成本。在信息處理方面,因為有大數據、雲計算等的網路技術保障,企業雙方的交易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平台進行公布和傳播,這些信息可以通過相關客戶的搜索而最終形成時間連續、動態變化的信息序列,有利於企業的宣傳和更多客戶關系的建立。可見,在企業的整個交易過程中,互聯網金融大大縮短了交易鏈接、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時它還可以給出任何資金需求者的風險定價或動態違約概率,可以降低企業交易風險。
互聯網金融發展仍然處於起步階段,除了以上幾方面,在動支付替代傳統支付業務、P2P小額信貸替代傳統存貸款業務、眾籌融資替代傳統證券業務等方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

⑦ 互聯網的發展對金融的影響

互聯網技術對金融資金運行的影響

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學生發表

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由單一的計算機和區域網階段進入到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技術引發的信息技術革命的升級帶來了新的經濟運行方式——互聯兩電子商務,也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發展對社會和經濟發展深遠意義的探討,在金融領域也不例外。有關問題的討論和實踐目前還主要集中在金融機構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拓展業務上,本文則選擇「金融資金運行」這一貫穿金融活動方方面面的范疇為研討對象,對互聯網技術可能給金融領域帶來的變化做一個整體性的、基礎性的分析,進而對金融投資、金融服務和金融監管的發展戰略提供一些參考性的建議。
一、金融資金運行的內涵
從資金是能夠帶來價值增值的價值這一定義出發,我們可以把金融資金定義為,在金融活動中,能夠帶來價值增值的價值,通俗地說就是資本化了的貨幣,其存在形式是各種貨幣化的或證券化的資產,例如,能夠帶來利息收入的各種存款、能夠帶來股息和資本升值收入的股票等。
金融資金運行強調的是貨幣的資本化過程,它以貨幣的增值為動因,在一定組織機制下,通過貨幣的使用權在不同交易主體之間的轉移,實現貨幣向價值創造領域的流動,最終實現貨幣的增值。因此,金融資金運行不僅把金融領域中的各個主體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也把實現貨幣資本化的虛擬經濟活動與實質經濟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
需要明確的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金融資金運行都是通過市場交易活動實現的,金融資金的運行應等於廣義的金融市場(涵蓋借貸市場和證券市場)運行,它明確了從投資者出發的研究立場和角度。資金配置機制除了市場之外還存在計劃管理機制,因此,金融資金運行的適用范圍較之金融市場運行的概念要廣。
回顧社會經濟發展史,每一次新技術革命都會帶來生產力的革命和生產方式的創新。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發展將為我們帶來生產的智能化。互聯網技術把信息技術革命帶入了一個新階段,我們也不妨從效率和方式這兩個方面探討它對金融資金運行深遠的影響。
二、如何理解互聯網技術對金融資金運行效率的提升作用
金融資金運行的動因和目標是要實現貨幣資產價值的增值,運行效率的提高自然就是指價值增值能力的提高。由於金融資金運行不屬於社會財富生產的范疇,其價值增值只能以實質經濟部門的生產經營為基礎。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資金運行效率的提高最終體現為,金融市場能否形成有效的價格機制,引導金融資金流向最有效率的經濟部門,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
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將從兩個方面提升金融資金運行效率:其一是產生了新的產業,給經濟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為貨幣資產價值增值提供了新的物質基礎;其二是提高了金融市場價格對信息反映的充分性和靈敏性,使資源配置更有效。前者是從增量的角度提升金融資金運行效率。後者則是從存量角度提升金融資金運行效率,是對金融資金運行機制的又一次完善。我們可以利用西方現代投資理論中的有效率市場假說來說明後者。
有效率市場假說按照市場價格所反映的信息種類和程度,把市場效率分為三種水平狀態,市場價格所包含的信息越多,市場的效率水平就越高;當市場價格只是充分反映了歷史數據提供的信息時,市場處於弱效率水平狀態;當市場價格不僅反映了歷史數據提供的信息,還包合了其它各種公開信息時,市場處於中等效率水平狀態;當市場價格不僅反映了各種公開信息,連內幕信息也都包含進去了的時候,市場處於高效率水平狀態。當市場處於高水平效率狀態時,所有存在的信息都已反映於價格水平中,市場價格將是資產現實價值的反映,亦即資產的市場價格與價值同一。不難看出,價格對信息反映的充分性與否,是市場是否有效率的關鍵。而價格對信息反映的充分性直接取決於信息的公開化程度與速度以及市場參與者對信息反映的靈敏度。
互聯網作為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為上述反映的靈敏度提供了技術支持,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將無數電子計算機聯系起來,形成了一台無邊無際的、具有無窮威力的超級計算機。形成信息技術革命發展的一個新階段。互聯網的實時性和共享性會使信息迅速傳播,很少有人能再憑信息優勢獨享壟斷利潤。
當然,先進的技術並不能一定保證市場達到完美的狀態,效果如何還要受人的因素的制約,這其中,除了人的主觀能力的差異外,還有人的主觀動因的問題。互聯網技術的主要優勢體現在信息的傳散方面,但不具備識別信息真偽的功能;互聯網對信息自由傳播的貢獻也「使謠言販子如虎添翼」。虛假信息的廣泛傳播也會造成市場價格和資產實際價值的偏離。這說明,高度發達的信息技術會有效地提高金融資金的運行效率,但也仍然不會使金融資金的運行保持在絕對的完美狀態。從有效率與無效率的辯證關系來看,在技術水平落後的情況下,無效率是絕對的,有效率是相對的。而高度發達的信息技術是否會使有效率成為絕對的,無效率成為相對的呢?高度發達的信息技術畢竟為價格充分反映信息提供了技術支持,並具有同樣強的糾偏能力。
三、如何應對信息技術發展對金融資金運行效率的潛在影響?
面對信息技術發展對金融資金運行效率的潛在影響,作為金融資金運行主體的投資者、金融機構和監管者應如何應對呢?
l.投資者的對策
金融資金運行效率的提高是投資者為追逐超額利潤,在激烈的競爭中積極挖掘、分析和消化信息的結果,而在金融資金運行高效率的條件下,獲取超額利潤的機會微乎其微,信息挖掘往往徒勞無功。這一矛盾的普遍存在並不是什麼壞事,它只會令我們更加堅信投資管理的科學化發展方向。
科學化的投資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盡管從20世紀50年代初期就已經產生了,但是,由於市場低效率甚至是無效率狀態的普遍存在,使得傳統的、以尋找價格偏離價值的資產和進行價格預測為核心的基礎分析和技術分析方法一直能夠在使用人數和總體業績上與科學化的投資管理方法平分秋色。市場效率的低下輔之以市場管理體系的不完善,一直在為傳統的投資管理方法提供著較高的成功機會,同時使現代投資管理理論的應用顯得成本過高,從而難以獲得支持。例如,在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管理過程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以挖掘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為核心的基礎分析方法,再加上一些不規范的操作手段,使得一些證券投資基金成了新一代莊家,令市場對之刮目相看。真正試圖遵循證券投資基金的性質進行科學化投資管理的基金經理人尚拿不出具有競爭性的業績來。據稱「泰和基金是按照經典的投資原理管理運作的」,但是,它的經理人卻被迫申請辭職了。必須承認,科學化的投資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盡管代表了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但其應用及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有條件的,市場環境很重要,當然,也不能排除運用者的主觀能力問題。
信息技術進步對市場運行效率有很大促進作用,有助於改善管理方法應用的市場環境。因為,按照有效率市場假說,當市場處於弱效率水平時,依據歷史數據進行價格預測的技術分析就是無效率的;當市場處於中等效率水平時,連根據各種基本面因素對資產價值進行邏輯推演的基礎分析也變得無效;當市場處於高效率水平時,市場就是無懈可擊的,投資者只能以獲取市場平均收益為主要目標,這時,通過組合管理實現投資整體效用的最優化,並通過風險管理有效防範系統風險的科學化投資管理方法就應該是投資管理者的理性選擇。在親身從事投資管理或選擇職業投資管理者時重視這一點是具有戰略意義的。
2.金融機構的對策
互聯網技術引發的新一波信息技術革命浪潮,從另一個方面,引發了我們對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思考。
商業銀行的產生是以社會分工的發展和信息傳播不充分導致投融資雙方難以匹配為必要條件的。互聯網技術在信息共享、信息交互性傳遞等方面的特長,從技術上解決了金融資金運行中的一些原始問題,使我們有必要認真思考,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商業銀行生存的基礎和業務發展的方向。
以傳統的銀行業務為例,銀行信貸業務既是其發揮貨幣保管和結算功能的必然結果,也得益於銀行信貸業務具有積少成多、續短為長、變死為活的作用。也就是說,銀行信貸在金融資金運行中存在的基礎一方面是原始業務的自然派生,另一方面則歸因於信息傳播的不充分和市場機制不完善。信貸業務克服了金融資金運行的障礙,其宏觀和微觀效益都是顯著的,但是,這其中不可避免地包合了投融資雙方各自利益的割讓,因為,銀行是靠存貸款利差維持運營的。因此,間接融資相對於直接融資而言是一種較高級的形式的說法,是針對一定技術、市場條件而言的。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本性驅動下,只要技術條件、市場條件許可,投融資雙方必然會謀求直接的聯系,亦即技術和市場的發展會使間接融資方式被直接融資方式超越。證券市場的發展已經從市場機制的方面證明了這一點,信息技術在金融資金運行中的應用,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又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支持。
當然,技術進步對直接融資方式的支持並不意味著對銀行信貸職能及間接融資方式的全面否定。這是因為,技術進步與金融業的行業管理和制度規范並沒有必然的聯系。互聯網對商業銀行職能的影響將主要體現在衍生職能的弱化上,並不直接影響原始職能。
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影響著商業銀行,也會影響到直接融資方式中的金融機構。在證券交易市場中,有關訂單驅動系統和雙向報價驅動系統優劣評判一直難有定論。訂單驅動系統是通過一定的交易系統,將條件相當的交易雙方直接匹配,在眾多競爭者中,成交者分別是買方中出價最高者和賣方中要價最低者,既體現了優勝劣汰的競爭原則,中間也不存在效益的泄暴,點對點的電子自動交易系統在高效、防止經紀商欺詐等方面為它提供了技術支持。但是,該系統對有行無市、交易過度火爆或過度疲軟等情況難以進行有效的控制。在雙向報價驅動系統中,做市商負責維護市場秩序,有助於保持市場的持續和穩定。但是,不要忘記,做市商不過是一種特殊的交易商,盈利仍是其首要目標,其盈利方法類似於商業銀行,來自雙向報價中的遞、要價差。因此,做市商明顯是一個有成本的中聞環節,並且,由於做市商在雙向報價系統中處於核心地位,其壟斷性是可以肯定的。其實,訂單驅動系統的問題僅在特殊的市場時刻才會出現,而並沒有實證結果能證明在這種特殊的市場時刻雙向報價系統的運行優於訂單驅動系統。
我國採用的電腦訂單驅動系統曾在1996年12月16日出觀過有行無市的景觀。15日晚,人民日報就市場過熱問題發表了言辭強烈的社論,廣大投資者深感問題的嚴重性,16日一早便紛紛掛出了賣單,在幾乎沒有買單進場的情況下,交易系統陷入了有行無市的尷尬境地。但在國外以做市商系統為主的市場中,也不止一次出現過崩盤。因此,做市商系統的優勢顯然不是十分具有說服力的。
金融資金運行對高效率的內在追求和技術進步支持訂單驅動系統這一點,應該在我國證券公司確定經紀業務發展戰略時引起足夠的重視,證監會在發展國債市場、創業板市場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場時,也應像發展股票市場那樣,發揮我國市場的後發優勢,直接採用國際最先進的技術,不必亦步亦趨地嘗試西方金融市場發展中的各種制度安排。
3.監管者的對策
信息技術的發展將提升金融資金運行效率,這給監管者提出的基本問題就是監管者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勢下是否需要調試?
政府介入和干預經濟的必要性和合理依據在於市場機制在很多領域無效或缺乏效率,即「市場失靈」。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價格反映信息的速度和程度的提升作用,有助於「看不見的手」發揮對市場的引導作用,因此,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和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將弱化對政府監管和調控市場以彌補因信息不充分而產生的市場失靈的需求。但是,互聯網信息傳播的不可控性和共享性,也給監管者帶來了新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加強規范的信息傳播方式和渠道的建設?信息任意泄露和傳言橫流同樣不利於金融市場的穩定。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在於管制(也管不了),而在於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更加強化信息披露制度。可以設想由監管者代表政府為社會建立一個統一的信息平台,作為市場信息的初始發布點。國內A股市場上市公司的1999年年報已經被要求在指定的互聯網網址上登載,就包含了這種思路,只是在技術和內容上還有待完善。
在金融資金運行的監管機構中,中央銀行的監管手段最為齊全,不僅有行政手段,還有經濟手段,加之它可直接控制貨幣發行,因此,在我國學術界一直有人在依據金融資金的內在聯系,試圖尋求中央銀行調控全部金融資金(不僅是銀行借貸資金,還有證券市場、民間借貸資金)的途徑。然而市場效率的提高對政府經濟干預需求的降低作用,有理由讓我們對中央銀行職能重點及其貨幣政策的前途發出質疑。如果政府職能的重點將因技術進步發生轉換的話,作為政府調控經濟職能機構之一的中央銀行也不會例外。中央銀行作為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和政府的銀行,其職能重點和發揮作用的途徑也應該發生轉移。網路貨幣和網路信用的發展,是否將打破中央銀行對貨幣發行的壟斷?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地位的下降以及金融市場的發展、深化,是否將更加弱化商業銀行對中央銀行的信貸需求?中央銀行要在多大程度上參與和如何參與宏觀經濟調控?代理國庫的職能可能是因技術因素而改變的最少的一項,在任何情況下,理財都是必要的。如此說來,我們是否可以探討弱化包括中央銀行、證監會、保監會等在內的監管者對金融資金運行主動干預,讓監管者退回到「守夜人」的角色中去呢?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還可能會給傳統的貨幣政策傳遞機制帶來問題。例如,貨幣供應量將更難以進行數量界定和統計,從而動搖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中間目標的地位。如果貨幣供應量不再是可靠的調控目標,它的替代品是什麼呢?美國已經將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重新確定為利率。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金融資金運行的特徵將是產品和服務的個性化,金融交易的價格自然也將是個性化的,有代表性的市場利率或基準利率的提法是否會失去意義呢?雖然從原則上說,高效率加上新的金融資金運行方式的出現應該給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帶來新的時代特色。
此外,互聯網技術既有助於金融資金運行的開放式發展,也為金融的國際化監管提供了技術便利,從而使金融資金運行效率的提高突破國界的限制。
四、如何認識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金融資金運行方式的創新
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對金融資金運行方式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影響直接融資方式和間接融資方式在金融資金運行中的地位和所佔比重;另一方面是通過技術支持和在線商務的發展,促成新的金融資金運行的組織實現方式——在線金融資金運行方式。
金融資金的運行方式分為直接融資方式和間接融資方式。這兩種融資方式在融資性質、流動性、可控性和對經濟運行的適應性上存在差異,各具特色,各有自己適用的領域。
直接融資方式的優勢在於它為長期性金融資金融通提供了多種流動性強的選擇,從交易雙方的收入和付出來看也是直接的,漏損極少,價格的客觀性較強。直接融資發展的主要障礙是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低效率。互聯網技術引起的信息公開化和金融機構服務功能的增強,有助於直接融資市場的持續、穩定發展。
間接融資的優勢在於它為短期資金融通提供了便利,而且從傳統的銀行信貸的萌芽看,間接融資是作為貨幣保管業務的一種衍生品出現的,屬於典型的動員社會閑置資金的行為。因此,只要銀行還繼續辦理結算業務,間接融資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只不過,互聯網技術對投資直接化的促進作用會導致銀行資金來源的短期化,從而對銀行信貸業務提出高流動性的要求。而在網路經濟時代,存款貨幣銀行的結算業務是否會受到來自網路機構的威脅?創造派生存款的功能是否仍由存款貨幣銀行壟斷?這些並不是技術問題,只要宏觀經濟調控的模式不發生變化,即使技術實現不成問題也沒有用。
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影響金融資金運行方式方面,最具魅力當屬它所帶來的在線金融資金運行方式。在線金融資金運行方式的出現和普及對金融資金運行具體將產生什麼樣的革命性影響尚難以估量,因為,金融資金在線運行的意義不僅在於交易實現過程的自動化、實時化,更在於它可以將金融從業人員從繁雜的、重復性的腦體勞動中解放出來,使他們可以集中精力開發、創新,提供人性化、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凸現創造性的腦力勞動在保持企業競爭力中的重要地位。電子技術時代的標准化特徵將被個性化、人性化特徵所取代,社會經濟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姿,人的需求將獲得極大的滿足。
在線金融資金運行方式的出現和普及除了技術條件外,還需要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它在美國這樣的計算機、互聯網高度普及的國家尚初露端倪,在我國自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電子計算機和計算機網路在金融資金運行中的應用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從50年代起美國、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的金融業就開始使用離線式電子計算機,60年代銀行業務的聯機化就開始了。電子計算機和計算機網路已經為金融業提高勞動生產力和經營管理水平,改善客戶服務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自80年代起我國金融業推行金融業務的電算化,但是,受人力資源知識結構、資金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約束,金融電算化的業務、地域等的覆蓋面擴大緩慢、發展缺乏深度。事實上,當前我們很多著名IT企業為金融機構提供的電子此解決方案,都是西方國家六七十年代時解決的綜合業務系統、信息管理系統和自動化辦公系統等。在我們真正體驗互聯網技術對金融資金運行的革命性影響之前,無論是投資者、金融機構還是監管者都還需要做大量基礎性的准備工作。

⑧ 我國證券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2019年,受益於國內證券市場回暖、政策紅利等因素,我國證券行業經營業績有明顯的提升,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5.37%和84.77%。其中,自營業務凈收入排名第一,佔比超過三分之一。從增速上看,利息凈收入最高,增速超100%。

經營業績明顯提升

2019年,國內證券市場逐漸回暖,國家出台多項政策釋放紅利,如科創板的設立、CDR等業務的開閘,我國證券行業經營業績明顯提升。2019年,我國證券行業實現營業收入3604.83億元,同比增長35.37%;實現凈利潤1230.95億元,同比增長84.77%。

——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證券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⑨ 未來的互聯網證券會怎樣

證券始終是非常重要的市場
近年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對證券行業的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在互聯網+的形式下,傳統的證券行業也面臨著調整。股秀才-股市行情分析,股票知識,炒股技巧分享,專注社交投資理財!目前有效賬戶的數字為1.07億,盡管面對著今年行情降溫的問題,但是每月還是有150萬賬戶進入到股市裡,並且從市場規模來看,證券市場始終都是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市場。

閱讀全文

與互聯網對證券業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哈爾濱消費金融公司怎麼樣 瀏覽:296
融資租賃交營業稅嗎 瀏覽:570
理財產品一萬塊 瀏覽:236
四川融資租賃備案 瀏覽:726
投融資業務經理職位描述 瀏覽:287
大學畢業後投資理財案例 瀏覽:213
信用卡金融機構可以發行么 瀏覽:654
如何在交易軟體裡面嵌入公式 瀏覽:735
msd指標指哪個 瀏覽:264
同花順指標行業漲幅 瀏覽:129
金融服務納稅服務收入確認條件 瀏覽:958
中證800證券保險指數 瀏覽:126
江蘇京東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226
四川寶亞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335
大學生到金融機構 瀏覽:560
農發行簡訊金融服務平台工作 瀏覽:65
銀行人員推薦理財產品 瀏覽:582
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還沒扣費可以退嗎 瀏覽:911
融資買入非標的證券 瀏覽:721
漢口銀行自營理財產品有風險嗎 瀏覽: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