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著名的數學定理 數學思想(以人名命名 )
阿貝爾-魯菲尼定理
阿蒂亞-辛格指標定理
阿貝爾定理
安達爾定理
阿貝爾二項式定理
阿貝爾曲線定理
艾森斯坦定理
奧爾定理
阿基米德中點定理
波爾查諾-魏爾施特拉斯定理
巴拿赫-塔斯基悖論
伯特蘭-切比雪夫定理
貝亞蒂定理
貝葉斯定理
博特周期性定理
閉圖像定理
伯恩斯坦定理
不動點定理
布列安桑定理
布朗定理
貝祖定理
博蘇克-烏拉姆定理
垂徑定理
陳氏定理
采樣定理
迪尼定理
等周定理
代數基本定理
多項式余數定理
大數定律
狄利克雷定理
棣美弗定理
棣美弗-拉普拉斯定理
笛卡兒定理
多項式定理
笛沙格定理
二項式定理
富比尼定理
范德瓦爾登定理
費馬大定理
法圖引理
費馬平方和定理
法伊特-湯普森定理
弗羅貝尼烏斯定理
費馬小定理
凡·奧貝爾定理
芬斯勒-哈德維格爾定理
反函數定理
費馬多邊形數定理
格林公式
鴿巢原理
吉洪諾夫定理
高斯-馬爾可夫定理
谷山-志村定理
哥德爾完備性定理
慣性定理
哥德爾不完備定理
廣義正交定理
古爾丁定理
高斯散度定理
古斯塔夫森定理
共軛復根定理
高斯-盧卡斯定理
哥德巴赫-歐拉定理
勾股定理
格爾豐德-施奈德定理
赫爾不蘭特定理
黑林格-特普利茨定理
華勒斯-波埃伊-格維也納定理
霍普夫-里諾定理
海涅-波萊爾定理
亥姆霍茲定理
赫爾德定理
蝴蝶定理
絕妙定理
介值定理
積分第一中值定理
緊致性定理
積分第二中值定理
夾擠定理
卷積定理
極值定理
基爾霍夫定理
角平分線定理
柯西定理
克萊尼不動點定理
康托爾定理
柯西中值定理
可靠性定理
克萊姆法則
柯西-利普希茨定理
戡根定理
康托爾-伯恩斯坦-施羅德定理
凱萊-哈密頓定理
克納斯特-塔斯基定理
卡邁克爾定理
柯西積分定理
克羅內克爾定理
克羅內克爾-韋伯定理
卡諾定理
零一律
盧辛定理
勒貝格控制收斂定理
勒文海姆-斯科倫定理
羅爾定理
拉格朗日定理 (群論)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拉姆齊定理
拉克斯-米爾格拉姆定理
黎曼映射定理
呂利耶定理
勒讓德定理
拉格朗日定理 (數論)
勒貝格微分定理
雷維收斂定理
劉維爾定理
六指數定理
黎曼級數定理
林德曼-魏爾斯特拉斯定理
毛球定理
莫雷角三分線定理
邁爾斯定理
米迪定理
Myhill-Nerode定理
馬勒定理
閔可夫斯基定理
莫爾-馬歇羅尼定理
密克定理
梅涅勞斯定理
莫雷拉定理
納什嵌入定理
拿破崙定理
歐拉定理 (數論)
歐拉旋轉定理
歐幾里德定理
歐拉定理 (幾何學)
龐加萊-霍普夫定理
皮克定理
譜定理
婆羅摩笈多定理
帕斯卡定理
帕普斯定理
普羅斯定理
皮卡定理
切消定理
齊肯多夫定理
曲線基本定理
四色定理
算術基本定理
斯坦納-雷姆斯定理
四頂點定理
四平方和定理
斯托克斯定理
素數定理
斯托爾茲-切薩羅定理
Stone布爾代數表示定理
Sun-Ni定理
斯圖爾特定理
塞瓦定理
射影定理
泰勒斯定理
同構基本定理
泰勒中值定理
泰勒公式
Turán定理
泰博定理
圖厄定理
托勒密定理
Wolstenholme定理
無限猴子定理
威爾遜定理
魏爾施特拉斯逼近定理
微積分基本定理
韋達定理
維維亞尼定理
五色定理
韋伯定理
西羅定理
西姆松定理
西爾維斯特-加萊定理
線性代數基本定理
線性同餘定理
有噪信道編碼定理
有限簡單群分類
演繹定理
圓冪定理
友誼定理
因式定理
隱函數定理
有理根定理
餘弦定理
中國剩餘定理
證明所有素數的倒數之和發散
秩-零度定理
祖暅原理
中心極限定理
中值定理
詹姆斯定理
最大流最小割定理
主軸定理
中線定理
正切定理
正弦定理
❷ 福爾摩斯定律的意思
福爾摩斯是一個名字,夏洛克·福爾摩斯(英國作家阿瑟·柯南·道爾創作人物)。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Holmes)是由19世紀末的英國偵探小說家阿瑟·柯南·道爾所塑造的一個才華橫溢的虛構偵探。福爾摩斯自稱是名刑偵顧問,也就是說當其他警探或私家偵探遇到困難時常向他求救。
福爾摩斯常能夠足不出戶就可以解決很多疑難問題,但大部分故事都集中講述些比較困難、需福爾摩斯出門調查的案子。福爾摩斯善於通過觀察與演繹推理和法學知識來解決問題。
❸ 怎麼才能成為一個有邏輯的人
1)做事有條理,遵循一套設定好的程序或計劃;
(2)能夠基於自己的現狀為這套行動計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理由。
在這種意義上,「邏輯性」是「工具理性」的同義詞。工具理性是指,不考慮行動目標是否合理,而是給定任意目標,考慮實現這個目標的最佳手段是什麼。因此,根據這種對實踐理性的工具主義觀點,要讓自己成為一個邏輯性強的人,大概需要做到下面幾條:
(1)設定一個可能實現的目標,無論是長期目標還是短期目標都可以;
(2)考慮自己掌握的資源和阻礙目標達成的不利條件,設計一套行動計劃(這樣,行動計劃就是基於對自己的資源和劣勢的反思平衡而被辯護的);
(3)嚴格貫徹自己的計劃,直到目標實現為止。
第一,通過閱讀塑造邏輯思維的模式;
第二,從聆聽當中運用邏輯梳理內容;
第三,從交流中運用邏輯思維的表達;
以下就詳細來說說。
通過閱讀塑造邏輯思維的模式
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憑借感覺去獲得對一件事的看法的。
好比別人跟你說:「生活不止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聽完之後,你覺得這句話說得很美,心想生活就應該如此。
但如果我們運用邏輯思維去思考,就知道這句話的問題所在。因為這句話,是建立在一個「生活能夠被我們選擇」的前提下而得出來的結論。
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是不是真的能夠任由自己去選擇呢?未必!生活能不能被我們自由選擇,還需要建立在我們有沒有足夠的錢,以及當下的環境和其他情況允許等條件上的。
如果沒有這些條件的允許,我們的生活只有且只能苟且,詩和遠方還是留給其他人吧!這就是邏輯思維針對這句話做出來的思考。
同樣,我們在平常的閱讀當中,也需要建立這樣一個思考模式。
如果我們對一些事情的認識和把握,不能夠一下子把握住重心,不能夠很好的把握住它的整個層次和邏輯關系,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建立邏輯思維的系統學習方式,平時攝取知識時,都是用一種零散的方式對待,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
想要通過閱讀去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當你看了一篇文章之後,首先要弄清楚一些問題:
這篇文章到底講述的是什麼內容?
作者是如何論述相關的觀點?
某些部分,作者給出的論據是否合理?
論據和論點之間是否符合邏輯推斷?
你能不能用簡單的話語概括文章的主旨?
也就是說,不管你是在看書還是閱讀文章,閱讀之前,先設定一些自己想從書中了解的問題,然後帶著這些問題,從書中尋找答案。
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要隨時提出問題,思考一下作者給出的觀點是否合理,想一想為什麼合理,又為什麼合理。
當這些你都弄清楚之後,如果可以用很短的一句話,那就說明,你把這本書或者這篇文章整個所要表述的事情都理解清楚了。
❹ 阿加莎•克里斯蒂和柯南道爾創作的區別
兩位都是偵探小說的大師級人物,是偵探小說界的靈魂。當然以他們的名氣與號召力,都各自擁有一群死忠粉絲。相互之間雖然沒有什麼私人恩怨,但「文無第一」「文人相輕」MS鐵的定律。各家粉絲必然或多或少的有所比較,當然我也不能脫俗= =。
大多數人只是簡單的認為:她不是以描寫犯罪手法為主,她大部分筆墨都在寫人際關系,犯罪心理,以及每個人的人性,而柯南道爾是以純粹的證物搜尋和推理完成對罪案的探究(「名偵探柯南」學習了這種寫作風格)。
可能我是比較感性的人,所有我對於前者的描寫特別動容,尤其是等每個人的人性全部揭開後再來揭開謎底,那種感覺無法用筆墨來描述,這也許就是福爾摩斯系列無法征服我的原因。
其實兩陣營之所以有所爭執(名偵探柯南中有一集提到此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阿婆曾公開在作品中(高爾夫球場疑雲),把一位福爾摩斯式的探員戲稱為「人型獵犬」。並對這種一味注重證物搜集,拿著放大鏡過日子的方式十分不削(MS不太HD)。提出真正的偵探,只需要坐在搖椅里,運用小小的「灰白色」腦細胞,將各種證詞和人物關系進行分析整理就能找到兇手。
當然這有可能是阿婆的個人喜好,畢竟一個婚姻不太美滿又有才氣的女人,有權幻想筆下的人物充滿紳士風度。事實上她的作品都充滿了紳士和浪漫,即使是最血腥的謀殺(聖誕節謀殺案)也沒能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恐懼。她也曾試著寫些有冒險性質的(間諜)小說,但遠沒有波羅 和馬普爾小姐系列成功。要知道機關槍和高腳杯是有很大差距的。
此後小說界便不時有,關於偵破手法的爭執,可以說是技術派和邏輯派的辯論。當然,在現實社會中,技術和邏輯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在小說、電影等藝術載體中,向那邊傾斜,直接影響其風格,甚至影響其藝術價值。
❺ 格羅夫的安迪·格羅夫
1936年9月2日,格羅夫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喬治是賣牛奶的,愛交際,好相處,很有頭腦,很早就掇學並自學商業和會計,對牛奶經營和服務更是得心應手。母親瑪麗亞,是一個可愛的圖書管理員。格羅夫住在一個19世紀的兩居室公寓里,從小就被稱為資本家的兒子和猶太人。他父母希望他能用勤奮刻苦來抵消這些偏見。
4歲那年,布達佩斯流行猩紅熱,小安迪也被傳染了,差點一命嗚呼。至今,他還記得自己在醫院醒來時的想法:「我一定是死了,躺在墳墓里看天空」。高燒留下了後遺症:耳膜由於中耳感染而破得像個漏斗,他不得不使用助聽器。
接下來的經歷是他從不言及的隱私。二戰開始了,東歐的猶太人都像清晨的霧一樣消失了。格羅夫的父親於1941年被召集到勞改隊後,就失蹤了。不過後來還是活著從戰線上回來,但已患病不輕。1944年3月,德國人佔領了布達佩斯,開始搜捕所有的猶太人。8歲的格羅夫與母親一起隱去真名,靠偷來的證件生活,是一個基督教家庭收留了他們。14歲,他加入了當地的青年報社,投身記者行列。「我很愛這個工作」,可是卻很快成了報社不受歡迎的人。40年後,他寫道:「我不想要這樣一種職業:即主觀地、用政治觀念來決定我工作的成績。我從寫作轉向科學」。不過,後來他還是著書立說,滿足了寫作的愛好。
他特別喜歡化學,尤其對分子有本能的直覺。「他無疑是一個天才。他很開朗,你總能聽見他唱歌——在體育課上、實驗室里。」格羅夫還有另一愛好:歌劇。受卡門的「鬥牛賽」的誘惑,他甚至想當歌劇演員。在逃離匈牙利一周前,還和同學唱了兇殺愛情戲。當蘇軍進入時,他乘坐軍艦逃到美國。當時他20歲,在伯克利一間很小的由他姨夫提供的單人公寓里,他迷上了艾森豪威爾時代的美國。
格羅夫進入了紐約城市大學,這是移民的「牛津大學」。剛到美國,經濟是個問題,而且語言也不太靈光。「我可以讀、寫一些英語,但說的時候就跟不上了。我常被科學課上的技術名詞弄糊塗」。但他最終闖過了這一關,幾乎門門成績都是A。後來他一年級時的導師說:「我對他如此強烈的事業心感到有點吃驚,飢餓對一個人的成長的確有好處」。
1957年夏,他在療養地打工時認識了伊娃,她也是一個避難者。「我走進一間房子,那兒有堆人,每個人都和我握手,有一個真正英俊的人拉著我的手,我的感覺,喔!」她笑著回憶。1958年1月,他們結婚了。
1963年,格羅夫獲得化學工程管理學士學位。此後又進入加州大學伯利克分校,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他選擇了當時半導體革新的沃土——仙童半導體公司。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著手最新的MOS半導體技術,並很快顯露出領導才能。由此格羅夫步步高升,工作任務主要就是開發產品原型,確立生產工藝流程。比起眾多半導體業的大腕,那時的格羅夫幾乎默默無聞,除非當研發部生產出不實際的產品而怪罪他時,別人才會注意他。作為工藝開發人員,他要將那些不保險的設計方案和貌似無法再生產的原型產品拿出來。如果未能生產出可行性產品時,那麼人們會將怒火發到他的身上。 1968年,仙童公司分崩離析,格羅夫的機遇來了。
盡管多年來,格羅夫努力把自己改造成標準的美國人。但在1968年,他顯然還是個十分奇異的人。他說英語的腔調,使人幾乎難以聽懂。頭上戴著一幅助聽器,那蹩腳拙笨的樣子,一看就象是東歐製造的產品。他對工作的勁頭,也如同俄羅斯礦工一樣。
嚴格來說,是摩爾和諾伊斯成就了英特爾,格羅夫則是他們僱傭的第一位員工。顯然,這可能是他倆一生中所作出的最英明的決策。因為事實證明,格羅夫身上具有他倆所欠缺的東西:無情、強硬的管理才能和執著、嚴謹的工作作風。諾伊斯是公司的外交家和業界英雄,摩爾是研究方面的天才,而格羅夫能夠做使企業走向成功所必須做的事。
格羅夫經常扮演強硬派的角色,正如矽谷另一名人霍根所言:「如果他母親礙著他了,他也會把她解僱掉」。考克斯也說:「你得理解這一切,諾伊斯是個很善良的人,這使他深受愛戴。因此,公司就得有人去鞭策和訓斥後進員工,安迪正好擅長這一手。」有一次他對一位女員工叫道:「如果你是男的,我會打斷你的腿」。
1974年,費金向格羅夫遞交辭呈。格羅夫極力挽留,但無濟於事。結果格羅夫說出了幾乎是詛咒般的話:「如果離開英特爾,你還能幹什麼?你將不會給你的孩子們留下任何遺產。你的名字將被人遺忘,你將一事無成。」這句話沒有摧毀費金的自信,反而大大激勵了他。結果費金創辦的Zilog公司差點使英特爾翻了船。
1979年,格羅夫出任公司總裁。當IBM決定採用英特爾8088晶元作為PC的心臟時,格羅夫開始走上前線,並且步入了微處理器發展的中心。從那時起,他強硬的紀律和管理風格就定義了整個微處理器行業。連他的對手也不得不承認,格羅夫不但贏了,而且他們還得模仿他。
格羅夫的個性確立了公司的形象。他就像個神出鬼沒的幽靈,經常到處走走,進行現場檢查。1982年,美國經濟形勢惡化,公司發展趨緩,他推出了他的「125%的解決方案」。要求雇員必須發揮更高的效率,以戰勝咄咄逼人的日本人。這也是「遲到登記表」的由來。公司規定每天得工作10小時,所有在上午8:10以後上班的人都得簽下大名。一天上午,《紐約時報》的記者居然看到格羅夫也簽了名。
在銷售會議上,你可以看到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的他。他的匈牙利口音使其吐詞不清,他用拖長的聲調說:「英特爾是美國電子業迎戰日本電子業的最後希望所在」。這一刻,幾百名青年男女熱血沸騰,似乎被共同的命運所吸引,甘願犧牲一切去完成一個神聖的使命:把生產出來的晶元賣掉!
當然經營公司是件難事,讓人感覺好象總在最後時刻才絕望地跳進救生船。一天晚上,格羅夫夢見自己被一群野狗追趕。他說:「這是一個壓力鍋」。著名的風險投資家約翰·道爾在70年代為英特爾工作了6年。他說:「格羅夫不能忍受遲到或沒有目的的會議。他不是頭拚命的驢,這是行業的特性,沒有答錯的機會。」1984年的《幸福》雜志,將格羅夫評為美國最嚴厲的老闆之一,有時連他也覺得自己太過分了。
「125%的解決方案」使英特爾成為血汗工廠,一些工程師在頭上繫上布條來發泄不滿。而且格羅夫的努力仍無法抵擋日本廠商的進攻。到1984年,公司存儲器業務衰退。生產出的產品像山一樣積壓在倉庫里:資金周轉失靈,公司危機深重。好在格羅夫創立的目標式管理支撐住了企業運營的軸心。而且大救星微處理器業務也逐漸成熟。1985年的一天,格羅夫與公司董事長兼CEO的摩爾討論公司困境。他問:「如果我們下台了,另選一位新總裁,你認為他會採取什麼行動?」摩爾猶豫了一下,答道:「他會放棄存儲器業務」。格羅夫說:「那我們為什麼不自己動手?」1986年,公司提出新的口號:「英特爾,微處理器公司」。英特爾順利地穿越了存儲器劫難的死亡之谷。
格羅夫領導了這次生死攸關的大轉折。他廣泛接觸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中層經理和基礎員工,竭盡全力和他們交流,表明公司的意圖。一遍又一遍地解釋公司新的戰略目標。而且他還每天花上兩個小時,動用電子郵件進行思想工作。格羅夫成功了,1987年,他頭上又新添了一頂重要的桂冠:CEO。也就是說,他成了英特爾名副其實的掌舵者。 有了微處理器這件護身符,英特爾就開始平步青雲。1992年,英特爾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企業,而且與第二名的距離越拉越大。格羅夫的傳奇色彩也逐漸加深。因為英特爾已不僅僅是微處理器廠商,它逐漸成了整個計算機產業的領導者。
1994年,一個小小的晶元缺陷,一下子將格羅夫再次置於生死關頭。「1994年11月22日。我想給辦公室打電話,這時電話鈴響了,傳播部的領導有急事找我。說CNN(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將派人來公司,他們已風聞奔騰處理器的浮點缺陷問題。這事就要鬧大了。」12月12日,IBM宣布停止發售所有奔騰晶元的計算機。「現在,預期的成功忽將成泡影,一切變得不可捉摸。我們的雇員心神不寧,甚至感到恐懼。」12月19日,他決定改變方針,更換所有晶元,並改進晶元設計。結果公司耗費4.75億美元之巨,相當於公司研發的半年預算,或奔騰的5年廣告費用。
但英特爾又一次活了下來,而且更加生氣勃勃,是格羅夫的性格和氣質救了自己。他的勇氣和熱情像電子一樣傳遍英特爾公司。 1994年秋,新來的私人醫生為他做了一次全面檢查。一切都正常,只有一項PSA的化驗結果是5,而正常值應是0-4。醫生似乎不在意,格羅夫也沒當回事。1995年早春,在一次度假中,他突然想到了PSA化驗。決定上網查找相關信息,他發現了前列腺癌的新聞組。休假完畢,立刻又做了一次PSA化驗,結果升到了6。腫瘤在擴散!他緊急約見了一位泌尿科大夫,診斷結果不出所料,他患了癌。這一年他58歲!
他將開刀、化療和冷凍這三種方法進行分析,最終選擇了化療。一個月後指標正常了。但他知道,對癌症的恐懼將伴隨他的餘生。由此他得到啟示:「調查、選擇、治療——而且要快。你需要採取主動進攻的態度,消極等待只能更糟」。這與他的經營理念如出一轍。
格羅夫曾經許諾,到57歲他就退休。但到了57歲,他幹得正歡,英特爾也如日中天。因此即使身體出現問題,也不言退休。但此時,他不得不考慮接班人問題。
1996年,身兼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的格羅夫出了新書:《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這是他一生理念的總結,其中核心就是戰略轉折點問題。「穿越戰略轉折點為我們設下的死亡之谷,是一個企業組織必須歷經的最大磨難」。「我常篤信『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這一格言,我不惜冒偏執之名,整天疑慮事情會出岔」。
但是,偏執一生的格羅夫還是在新的轉折點面前遭遇挫折。1997年,在多媒體奔騰和奔騰二代的推動下,英特爾達到了輝煌的頂點,但網路所帶來的反沖很快顯現。作為摩爾定律的忠實執行者,格羅夫一直否認低端市場(性能要求不高,價格較低)的重要性,但是低端市場卻在他的眼皮底下熊熊燃燒起來。1998年,公司公布了第一季業績,讓眾人大跌眼鏡。這年5月,迫於形勢,格羅夫將CEO一職也交給了貝瑞特,自己從第一線上急流勇退,將跨越新的轉折點交給了繼任者。 格羅夫留給歷史的最神奇的成績大概就是所謂的「Wintel」事實聯盟。它如同符咒一樣,多年來使整個業界為之入魔。雖然,無論是英特爾還是微軟,都從來沒有正式認可過「Wintel」這個稱謂,但它的真實影響無與倫比。人們往往將其歸功於格羅夫與蓋茨的默契。但實際上,Wintel力量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過程,而且很不牢靠。
1978年,23歲的蓋茨初遇42歲的格羅夫。當時微軟只有11人,而英特爾已是萬餘人的大企業。雙方地位懸殊,境遇可想而知。在一次有新聞界參與的公開場合,蓋茨對格羅夫說:「有一點我記憶猶新:英特爾的聯系人忽視微軟的存在,我的意思是說,他們時常對微軟的某個項目沒有反應,為此我就去英特爾與你共進晚餐,而你卻大發脾氣。」那次飯桌上的交火,煞是熱鬧,連服務人員都趕忙從廚房跑到餐廳,看他們為什麼大叫大嚷。結果,蓋茨吃飽了一肚子的氣,前面的飯菜原封未動。格羅夫倒是從容,吃完了自己的那份。為此,兩人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說話。
這不但與雙方地位有關,更與兩人的性格相關。格羅夫固執好強,蓋茨傲慢自大,而且都是火爆脾氣,怎麼可能和諧。當然,更重要的是,英特爾創始人均為嚴謹的科學家出身,蓋茨則是大學輟學生,雙方的企業文化也迥然不同。1986年,IBM力推386晶元,Compaq捷足先登,這成為計算機業的一大轉折點。實際上,這就相當於IBM將業界領袖地位空出,而把Wintel推向產業的最高席位。但此時的格羅夫仍將微軟看成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的小公司,只不過偶然撞上大運。
格羅夫的看法是有理由的。這一點,當雙方在微處理器編譯程序的合作上就表露無遺。英特爾工程師的編譯程序總是精簡巧妙,高質高效。小組成員John Novitsky說:「微軟的編譯程序總是錯誤百出,而且其執行速度非常緩慢,英特爾的編譯程序總比它快兩三倍。」在格羅夫眼裡,微軟的編譯程序如此之糟,並不完全是能力較差,實質上是職業道德不佳的反映。在軟體上,英特爾還真想當一當微軟的老師:「我們發現Excel中的代碼有問題,如果你們修改一下,那麼整個裝置的速度可提高8倍。」作為軟體之王的微軟怎能接受:「我們不在乎這個,我們要做的是增加新功能。」雙方在軟體方面的彼此蔑視貫穿至今。
表面上,雙方優勢互補,互為成就,實質上雙方處於完全敵對狀態,每一方都渴望摧毀另一方的壟斷地位。他們都將產業視為零和狀態,對方多掙一美元就是自己少掙一美元。當然,初期的對抗是隱蔽的,但逐漸激化。1988年,《紐約時報》將英特爾386晶元稱為「美國最賺錢的壟斷產品」,微軟就按捺不住了,公然支持英特爾的競爭技術——RISC晶元。微軟首席執行官梅爾沃德不時向英特爾吹風:「RISC代替英特爾原有晶元是大勢所趨。」1991年,微軟更糾集DEC、MIPS、Compaq、Dell等巨頭,成立先進計算環境(ACE)聯盟,試圖一舉幹掉英特爾。但最後ACE沒能搞成氣候,微軟不得不與英特爾再度合作。精明老道的格羅夫很現實:「與其把微軟看成莫逆之交,倒不如將它視為列車上的同路人。雙方去向相同,以誠相待。但你不能把你家房門的鑰匙和信用卡交給他。因為你知道,你們到某一站將要分手,各奔前程,所以,對他過於信任沒有任何好處。」
英特爾從來視自己為業界的領路人,但進入90年代中期,微軟的地位如日中天,成了無冕之王,雙方實力對比發生逆轉。當時英特爾欲推出本機信號處理(NSP)技術,但這對微軟的軟體標准構成沖擊。微軟多次威脅英特爾(這些後來都成了微軟壟斷案件中的最好證詞),並公開宣稱不支持NSP,使業界火葯味頓起。最後格羅夫在戰術上撤退,雙方重修於好,釀出一段蜜月期。1996年,蓋茨認為:「最近的兩年內,在英特爾與微軟合作方面所花的時間比前十年加在一起還要多。」
但是蜜月是短暫的,臨時的。進入1997年,雙方關系再度逆轉,尤其是格羅夫將總裁讓位給貝瑞特時,他回首過去,認為自己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英特爾太依賴微軟。如此下去,雙方勢力還將進一步傾斜,必將危及英特爾未來的生存。因此,英特爾准備調整策略,努力遏制和削弱微軟在業界的影響力。
實際上,微軟也將英特爾視為最大的敵人。在一份微軟1997年的內部機密備忘錄中,微軟高級副總裁Joachim Kempin向蓋茨建議:「如果他們(指英特爾)決定在擁有CPU的同時也想擁有操作系統,那我們的生意就危險了。如果他們決定以1美元出售操作系統,以100美元出售CPU,他們將使OEM站在他們一邊。我們的對策是,可以買下國民半導體公司或AMD,或者兩者都要,同時擁有CPU和軟體業務。但雙方的股票(英特爾和微軟)會突然暴跌。我們將以100美元出售軟體,以1美元多一點出售CPU……而且我們有足夠的錢為晶元生產能力投入資金。」
❻ 在373.15k,Pe=50kPa情況下,發生以下變化,求
到目前為止,濕度發生器使用的五個主要原理。改變已知濕度氣體(主要是飽和水分)狀態的方法。我們知道氣體的狀態是由壓力,溫度和體積決定的。對於飽和濕氣,在狀態不變的情況下,水汽含量是恆定的。相反,如果狀態改變,水蒸氣的含量也會改變。因此,可以利用熱力學的 p,v 和 t 關系來制備所需的濕度氣體。基於這一原理的方法包括改變壓力的方法,即雙壓法; 改變溫度的方法,即雙溫法; 以及同時改變壓力和溫度的方法,即力和溫度的方法; 2混合法,可分為兩種混流法和分流法。前者是將飽和水分或過熱蒸汽與干氣混合,後者是將干氣精確配比成兩股,一股飽和水蒸氣,另一股仍然乾燥,然後混合。3膜滲透法中,膜的一側是水,由於膜兩側的水蒸氣分壓不同,水蒸氣通過膜滲透到另一側。實現這一原理的常用方法是直通管氣體分配技術。圖4。定點溫度法,即蒸氣壓法,是基於這樣的原理: 在某些鹽類或其他化合物(如硫酸和甘油)的水溶液下,水蒸氣在相中的分壓在一定條件下保持不變。5種化學方法。根據一定比例的規律,氫氣和氧氣在催化劑存在下可以成比例地結合生成定量的水。飽和器是發電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產生含有飽和水蒸氣的潮濕空氣的裝置。因此,各種恆濕發生器和氣體發生器都是以產生飽和水分為基礎的,其性能與飽和器的效率密切相關。從發電機的工作原理、特點和適用濕度范圍出發,可以設計出各種形式的飽和器,包括(1)氣泡式(2)噴霧式(3)盤式(4)管式(5)離心式(6)迷宮式。如果你有興趣,請聯系編輯。介紹了幾種典型的濕度發生器一、雙壓法濕度發生器的工作原理: 氣體在加壓狀態下經水蒸氣飽和後減壓膨脹。在飽和膨脹過程中,如果氣體溫度保持不變,並遵循理想氣體定律,則按道爾定律,可得到以下關系式: 在方程式中,ew 和 ps 分別為飽和器中飽和水蒸氣的分壓和氣體的總壓,ec 和 pc 分別為試驗室中水蒸氣的分壓和氣體的總壓。然後,根據定義,在溫度 t 時,如果飽和器內的溫度與實驗室內的溫度不相同,則可計算出低壓下氣體的相對溫度為 u = pc/ps * 100,實驗室的相對濕度可按下列公式計算。方程100,ew (ts)和 ew (tc)分別為飽和蒸汽分壓和室溫下的飽和蒸汽分壓。雙壓濕度發生器通常由以下六部分組成: (1)氣源系統(2)載氣乾燥系統(3)飽和器系統(4)試驗箱(5)恆溫系統(6)溫度和壓力測控系統(2)雙溫濕度發生器,原理: ts 和 tc 分別是飽和器的溫度和試驗箱的溫度。通過空氣泵,空氣在飽和器和試驗室之間不斷循環。經過一定時間後,空氣流動和空氣流動中的水蒸氣達到飽和狀態。溫度下的飽和蒸汽壓和溫度較高時的飽和蒸汽壓。假設該氣體是一種理想氣體,並且飽和器的總壓力 ps 等於試驗室中該氣體的總壓力 pc,試驗室中溫度 tc 時該氣體的相對濕度如下
❼ 股票的種類以及概念
1.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同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台、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我國A股股票市場經過幾年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
------------------------
2.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它的投資人限於:外國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投資人。現階段B股的投資人,主要是上述幾類中的機構投資者。B股公司的注冊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內,只不過投資者在境外或在中國香港、澳門及台灣。
二者的區別是:股、B股及H股的計價和發行對象不同,國內投資者顯然不具備炒作B股、H股的條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滬市掛牌B股以美元計價,而深市B股以港元計價,故兩市股價差異較大,如果將美元、港元以人民幣進行換算,便知兩地股價大體一致。以字母代稱進行股票分類,不甚規范,根據中國證監會要求,股票簡稱必須統一、規范。可以相信,隨著我國股市的進一步發展,A股、B股、H股等稱謂將成為歷史。
--------------------------
ST是「特別處理」special treatment的縮寫。(是垃圾股的代名詞)
1998年4月22日,滬深證券交易所宣布將對財務狀況和其他財務狀況異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進行特別處理(英文為specialtreatment,縮寫為「ST」)。其中異常主要指兩種情況:一是上市公司經審計兩個會計年度的凈利潤均為負值,二是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低於股票面值。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被實行特別處理期間,其股票交易應遵循下列規則:(1)股票報價日漲跌幅限制為5%;(2)股票名稱改為原股票名前加「ST」,例如「ST鋼管」;(3)上市公司的中期報告必須經過審計。
-----------------------------
G股就是已經完成股權分置的股票 ,如G三一,G金牛
而所謂"G板"這個概念是源於監管層還是民間?股權分置改革試點辦公室的一位人士道出一個基本事實。他說,"當時有過G板的叫法,但並非設立獨立板塊的意思。大致上是指進行了股權分置改革的這類公司,也就是G類公司。所以,如果說監管層說過G板,實際上是指G股。"
6月17日三一重工股票簡稱變更為"G三一",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隻G股。
"G股"的設立,表明了證監會的政策意圖。"不解決全流通就不能進行再融資"的規定,也讓更多的上市公司紛紛上報股改方案。在42家第二批試點公司中,至少有宏盛科技、中孚實業等10家公司提出再融資方案,約佔四分之一。
什麼是股票?股票有什麼特徵?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股票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這種所有權是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股票一般可以通過買賣方式有償轉讓,股東能通過股票轉讓收回其投資,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股東與公司之間的關系不是債權債務關系。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有限只任,承擔風險,分享收益。
股票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已有近400年的歷史。作為人類文明的成果,股份制和股票也適用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企業可以通過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用於生產經營。國家可通過控制多數股權的方式,用同樣的資金控制更多的資源。目前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絕大部分是國家控股公司。
股票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l)不可償還性。股票是一種無償還期限的有價證券,投資者認購了股票後,就不能再要求退股,只能到二級市場賣給第三者。股票的轉讓只意味著公司股東的改變,並不減少公司資本。從期限上看,只要公司存在,它所發行的股票就存在,股票的期限等於公司存續的期限。
(2)參與性。股東有權出席股東大會,選舉公司董事會,參與公司重大決策。股票持有者的投資意志和享有的經濟利益,通常是通過行使股東參與權來實現的。
股東參與公司決策的權利大小,取決於其所持有的股份的多少.從實踐中看,只要股東持有的股票數量達到左右決策結果所需的實際多數時,就能掌握公司的決策控制權。
(3)收益性。股東憑其持有的股票,有權從公司領取股息或紅利,獲取投資的收益。股息或紅利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公司的盈利分配政策。
股票的收益性,還表現在股票投資者可以獲得價差收人或實現資產保值增值。通過低價買人和高價賣出股票,投資者可以賺取價差利潤。以美國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為例。如果在1983年底投資1000美元買人該公司股票,到 1994年7月便能以 11 554美元的市場價格賣出,賺取10倍多的利潤。在通貨膨脹時,股票價格會隨著公司原有資產重置價格上升而上漲,從而避免了資產貶值。股票通常被視為在高通貨膨脹期間可優先選擇的投資對象。
(4)流通性。股票的流通性是指股票在不同投資者之間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數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價對交易量的敏感程度來衡量。可流通股數越多,成交量越大,價格對成交量越不敏感(價格不會隨著成交量一同變化),股票的流通性就越好,反之就越差。股票的流通,使投資者可以在市場上賣出所持有的股票,取得現金。通過股票的流通和股價的變動,可以看出人們對於相關行業和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和盈利潛力的判斷。
那些在流通市場上吸引大量投資者、股價不斷上漲的行業和公司,可以通過增發股票,不斷吸收大量資本進人生產經營活動,收到了優化資源配置的效果。
(5)價格波動性和風險性。股票在交易市場上作為交易對象,同商品一樣,有自己的市場行情和市場價格。由於股票價格要受到諸如公司經營狀況、供求關系、銀行利率、大眾心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波動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資者遭受損失。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越大,投資風險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種高風險的金融產品。例如,稱雄於世界計算機產業的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當其業績不凡時,每股價格曾高達170美元,但在其地位遭到挑戰,出現經營失策而招致虧損時,股價又下跌到40美元。如果不合時機地在高價位買進該股,就會導致嚴重損失
❽ 需要一本書
《十倍速時代》(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1996年出版。
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博士,1936年出生,是一位匈牙利出生的猶太裔美國企業家,他參與英特爾公司的創建並主導了公司在1980年-2000年間的成功發展。
1998年1月5日,是葛洛夫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他戰勝了英國王妃黛安娜、克隆羊多莉之父伊安·威爾馬特和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成為《時代周刊》新一屆的年度世界風雲人物。加上1997年英特爾輝煌的業績,葛洛夫的名聲和威望被推上了巔峰。
葛洛夫選擇了急流勇退,1998年5月他將CEO官職卸下,傳給公司總裁貝瑞特,只留下更具象徵性的董事會主席一職。這一方面與他的年齡和身體狀況有關,另一方面是處於戰略轉折點的CPU市場,迫使他提前讓賢。此後,由於公司業績不佳,加上低端市場操作不力,公司股票比高峰時下跌30%以上。葛洛夫走得恰是時候。這位好鬥、愛發脾氣、有駕馭力的鐵腕人物必須將權力之杖讓與一個更和氣、更具親和力的人,才能使英特爾力挽狂瀾。同時也能使葛洛夫的財富和名望得到真正的保護。
[編輯本段]移民生涯
1936年9月2日,葛洛夫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喬治是賣牛奶的,愛交際,好相處,很有頭腦,很早就輟學並自學商業知識和會計,對牛奶經營和服務更是得心應手。母親瑪麗亞,是一個可愛的圖書管理員。葛洛夫住在一個19世紀的兩居室公寓里,從小就被稱為資本家的兒子和猶太人。他父母希望他能用勤奮刻苦來消弭這些偏見。4歲那年,布達佩斯流行猩紅熱,小安迪也被傳染了,差點一命嗚呼。至今,他還記得自己在醫院醒來時的想法:「我一定是死了,躺在墳墓里看天空」。高燒留下了後遺症:耳膜由於中耳感染而破得像個漏斗,使他還得使用助聽器。
接下來的經歷是他從不言及的隱私。二戰開始了,東歐的猶太人都像清晨的霧一樣消失了。葛洛夫的父親於1941年被召集到勞改隊後,就失蹤了。不過後來還是活著從戰線上回來,但已患病不輕。1944年3月,德國人佔領了布達佩斯,開始搜捕所有的猶太人。8歲的葛洛夫與母親一起隱去真名,靠偷來的證件生活,是一個基督教家庭收留了他們。14歲,他加入了當地的青年報,投身記者行列。「我很愛這個工作」。可是很快成了報社不受歡迎的人。40年後,他寫道:「我不想要這樣一種職業:即主觀地、用政治觀點來決定我工作的成績。我從寫作轉向科學」。不過,後來他還是著書立說,滿足了寫作的愛好。
他特別喜歡化學,尤其對分子有本能的直覺。「他無疑是一個天才。他很開朗,你總能聽見他唱歌——在體育課上、實驗室里。」葛洛夫還有另一愛好:歌劇。受卡門的「鬥牛賽」的誘惑,他甚至想當歌劇演員。在逃離匈牙利一周前,還和同學唱了兇殺愛情戲。當蘇軍進入時,他乘坐軍艦逃到美國。當時他20歲,在伯克利一間很小的單人公寓里(是他姨夫提供的),他迷上了艾森豪威爾時代的美國。
他進入了紐約城市大學,這是移民的「牛津大學」。剛到美國,經濟是個問題,而且初來乍到,「……可以讀、寫一些英語,但說的時候就跟不上了。我常被科學課上的技術名詞弄糊塗」。但他最終闖過了這一關,幾乎門門成績都是A。後來,他一年級時的導師說:「我對他如此強烈的事業心感到有點吃驚。飢餓對一個人的成長的確有好處」。
1957年夏,他在療養地打工時認識了伊娃,她也是一個避難者。「我走進一間房子,那兒有群人,每個人都和我握手,有一個真正英俊的人拉著我的手,我的感覺,喔!」她笑著回憶。1958年1月,他們結婚了。
[編輯本段]最嚴厲的老闆
葛洛夫扮演強硬派的角色,正如霍根所言:「如果他母親礙著他了,他也會把她解僱掉」。考克斯也說:「你得理解這一切,諾宜斯是個很善良的人,這使他深受愛戴。因此公司就得有人去鞭策和訓斥後進員工,安迪正好擅長這一手。」一次他對一位女員工叫道:「如果你是男的,我會打斷你的腿」。1979年,葛洛夫出任公司總裁。1982年,經濟形勢惡化,公司發展趨緩,他推出了他的「125%的解決方案」。要求雇員必須發揮更高的效率,以戰勝咄咄逼人的日本人。這也是「遲到登記表」的由來。公司員工每天得工作10小時,所有在上午8:10以後上班的人都得簽下大名。一天上午,《紐約時報》的記者居然看到葛洛夫也簽了名。
在銷售會議上,你可以看到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的他。他的匈牙利口音使其吐詞不清,他用拖長的聲調說:「英特爾是美國電子業迎戰日本電子業的最後希望所在」。這一刻,幾百名青年男女熱血沸騰,似乎被一共同的命運所吸引,甘願犧牲一切去完成一個神聖的使命:把生產出來的晶元賣掉!
當然經營公司是件難事,讓人感覺好像總在最後時刻才絕望地跳進救生船。一天晚上葛洛夫夢見自己被一群野狗追趕。他說:「這是一個壓力鍋」。著名的風險投資家約翰·道爾在70年代為英特爾工作了6年。「葛洛夫不能忍受遲到或沒有目的的會議。他是一頭拚命的驢,這是行業的特性,沒有答錯的機會。」1984年的《幸福》雜志,將他評為美國最嚴厲的老闆之一。有時連他自己也覺得太過分了。
「125%的解決方案」使英特爾成為血汗工廠,一些不滿的工程師在頭上繫上布條來發泄不滿。而且葛洛夫的努力仍無法抵擋日本廠商的進攻。1984年,公司存儲器業務衰退。生產出的產品像山一樣積壓在倉庫里:資金周轉失靈,公司危機深重。好在葛洛夫創立的目標式管理支撐住了企業運營的軸心。而且大救星微處理器業務也逐漸成熟。1985年的一天,葛洛夫與公司董事長兼CEO的摩爾討論公司困境。他問:「如果我們下台了,另選一位新總裁,你認為他會採取什麼行動?」摩爾猶豫了一下,答道:「他會放棄存儲器業務」。葛洛夫說:「那我們為什麼不自己動手?」1986年,公司提出新的口號「英特爾,微處理器公司」。英特爾順利地穿越了存儲器劫難的死亡之谷。
[編輯本段]晶元缺陷和身體缺陷
有了微處理器這件護身符,英特爾就平步青雲。1992年,英特爾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企業,而且與第二名的距離越拉越大。葛洛夫的傳奇色彩也逐漸加深。因為英特爾已不僅僅是微處理器廠商,它逐漸成了整個計算機產業的領導者。
1994年,一個小小的晶元缺陷,一下子將葛洛夫再次置於生死關頭。「1994年11月22日。我想給辦公室打電話,這時電話鈴響了,傳播部的領導有急事找我。說CNN將派人來公司,他們已風聞奔騰處理器的浮點缺陷問題。這事就要鬧大了」。12月12日,IBM宣布停止發售所有奔騰晶元的計算機。「現在,預期的成功忽成泡影,一切變得不可捉摸。我們的雇員心神不寧,甚至感到恐懼」。
但葛洛夫不能恐懼。12月19日,他決定改變方針,更換所有晶元,並改進晶元設計。結果公司耗費4�75億美元之巨,相當於公司研發的半年預算,或奔騰的5年廣告費用。
但英特爾又一次活了下來,而且更加生氣勃勃,是葛洛夫的性格和氣質救了自己。他的勇氣和熱情像電流一樣傳遍英特爾公司。葛洛夫拯救了公司,這一次又該拯救自己了。因為他的身體出現了病情。
1994年秋,新來的私人醫生為他作了一次全面檢查。一切都正常,只有一項PSA的化驗結果是5,而正常值應是0~4。醫生似乎不在意,葛洛夫也沒當回事。1995年早春,在一次度假中,他突然想到了PSA化驗。決定上網查找相關信息,他發現了前列腺癌的新聞組。休假完畢,立刻又做了一次PSA化驗,結果升到了6。腫瘤在擴散!他緊急約見了一位泌尿科大夫,診斷結果不出所料,他患了癌。這一年他58歲!
他將開刀、化療和冷凍這三種方法進行分析,最終選擇了化療。一個月後指標正常了。但他知道,對癌症的恐懼將伴隨他的餘生。由此他得到啟示:「調查、選擇、去治——而且要快。你需要採取主動進攻的態度。消極等待只能更糟」。這與他經營理念如出一轍。
葛洛夫曾經許諾,到57歲他就退休。但到了57歲,他幹得正歡,英特爾也如日中天。因此即使身體出現問題,也不言退休。但此時,他不得不考慮接班人問題。
1996年,身兼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的葛洛夫出了新書:《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這是他一生理念的總結,其中核心就是戰略轉折點問題。「穿越戰略轉折點為我們設下的死亡之谷,是一個企業組織必須歷經的最大磨難」。「我常篤信『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這一格言,我不惜冒偏執之名,整天疑慮事情會出岔」。
但是偏執一生的葛洛夫還是在新的轉折點面前遭遇挫折。1997年,在多媒體奔騰和奔騰二代的推動下,英特爾達到了輝煌的頂點。但網路所帶來的反沖很快顯現。作為摩爾定律的忠實執行者,葛洛夫一直否認低端市場的重要性。但是低端市場卻在他的眼皮底下熊熊燃燒起來。1998年,公司公布了第一季業績,讓眾人大跌眼鏡。這年5月,迫於形勢,葛洛夫將CEO一職也交給了貝瑞特,自己從第一線上急流勇退,將跨越新的轉折點交給了繼任者。
[編輯本段]生活與工作之道
的確,除了工作,葛洛夫應該享受更多的樂趣:與妻子伊娃滑雪、騎自行車、聽歌劇,他偶爾也跳上一陣狂熱的、不連慣的舞蹈(兩人為了踏上節拍,伊娃曾把腳扭了)。當然他還天天出現在小格間辦公室,人們還經常可以聽到他的笑聲。
葛洛夫與伊娃的婚姻,是他一生的核心。他一直非常忠於她,他們的接觸總是有著無盡的情感。葛洛夫的大眼睛,在會議中能穿透15米外沒做好准備的董事的頭骨,而當他看伊娃時,卻總是他最溫柔的一刻。對女兒,他更是充滿父愛。他經常帶孩子進行商務旅行,但他讓女兒們寫報告,5分錢一頁。「我們就是這樣得到零花錢的」。
公司創始時,葛洛夫沒多少股份,但日積月累,他的財富也積累出3億多美元。他還是十分節儉。他沒有把錢花在飛機、豪華住宅或跑車上,生活很簡朴。他希望女兒舒適,但將部分財產捐給慈善事業,還給母校紐約城市大學捐贈了10項化學獎學金。
葛洛夫是幸運的,幸運地逃離了匈牙利,幸運地到了紐約城市大學,幸運地加入英特爾,幸運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當然,最大的幸運還是和伊娃結婚並有兩個女兒,他要撫養她們並教她們跳舞和微笑,使之成為美麗的美國女人。
[編輯本段]著作
《葛洛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high Output Management),1995年出版。
《十倍速時代》(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1996年出版。
《橫渡生命湖》(Swimming Across),2001年出版。
《活著就是贏家:英特爾創辦人葛洛夫傳》(葛洛夫/口述,理查.泰德羅/著),2007年出版
❾ 柯南道爾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比較
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全集》引起廣泛的歡迎。這就不單單因為故事情節的吸引人,而是通過偵探小說揭示了社會的現實問題,並在藝術上開創了偵探小說的流派。他取得的文學成就,可以歸結為四個方面:
(一)把社會犯罪與政治制度、道德觀念結合起來。柯南道爾創作的偵探小說從多側面反映了英國社會存在的問題。《血字的研究》、《四簽名》揭示了英國對印度的侵略與掠奪;《布魯斯——帕廷頓計劃》反映了歐洲的間諜案。而《巴斯克維爾的獵犬》、《六座拿破崙半身像》都涉及到圖財謀命、作惡行凶,其他如巧取豪奪、通姦情殺、背信棄義、貪欲逞凶、專橫跋扈、爾虞我詐……這些犯罪現象,無一不與政治制度的黑暗與道德觀念的敗壞有關,柯南道爾還揭示了法律存在的種種漏洞與不合理,以及警察廳的無能、愚蠢與昏庸。由於這類作品宣揚了人道主義、善惡報應和「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理想主義觀點,無疑受到了讀者的廣泛歡迎,也充分顯示了柯南道爾進步的人生觀與其作品的社會意義。
(二)塑造了鮮明的文學典型。柯南道爾的作品成功地表現「文學是人學」的觀點。他筆下的福爾摩斯,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私家偵探,他腳踏實地地生活在英國社會中。他是一個鄉紳的後代,祖母是法國畫家賀拉斯·凡爾奈的妹妹。他喜歡鄉間的生活,愛好乘坐英國人熟悉的馬車或火車,經常出沒於倫敦的大霧中,他每天要閱讀《每日電訊報》。他的外貌獨具個性。他精通化學、解剖學知識,迷戀恐怖小說,能拉小提琴,喜歡抽煙斗,並精於刀劍拳術,熟知法律和地質學知識,他在沒有接到案件時要依賴打可卡因來獲得快感。他對天文學、哲學和現代文學的知識幾乎等於零。這些描述,使讀者感到這位大偵探不是神,而是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一個既普通又特殊的人物。在《血字的研究》中,柯南道爾讓福爾摩斯的思路走上岔道;在《黃面人》中,福爾摩斯犯了判斷性錯誤;這些描寫反而讓這藝術典型更具真實性與可信性。還有那位華生醫生,也寫得十分適合其身份,他在案件中的錯誤判斷,更襯托出福爾摩斯的料事如神。在《四簽名》中,華生醫生因摩斯坦小姐擁有百萬遺產,不敢向她求愛,當財寶落入河中,華生果斷向摩斯坦小姐表示愛慕之意,充分顯示了華生醫生高尚的品德與誠實的為人。福爾摩斯的對手,則千奇百怪,有偽善的君子,有兇狠的罪犯,有古怪的變態者,有詭計多端的陰謀家,其犯罪的伎倆,也絕不雷同。其中最危險的對手是莫里亞蒂教授,他運用智慧犯罪,背後又有一個龐大的黑社會組織作靠山,但福爾摩斯毫不懼怕,寧可與對方同歸於盡,也決不放過罪犯。《最後一案》顯示了福爾摩斯的勇敢無畏的精神品格,難怪讀者讀到福爾摩斯與罪犯一起墜入激流之中後,要大聲抗議。心中的英雄是不能就此死去的。在柯南道爾的筆下,還出現了猴子作案、獵犬行凶。美洲豹發怒等情節,更增添了作品的驚險色彩與趣味性,並將操縱這些動物作案的幕後者作了深刻的批判。至於書中的其他人物,那些善良的無辜者,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的命運牽住了讀者心弦,一直讀到最後化險為夷,罪犯被擒,才能讓讀者心中的石頭落地。可見其筆下的人物寫得何等栩栩如生。
(三)創造了偵探小說的嚴謹結構。偵探小說最易犯的敗筆是案情看來神奇,但缺乏邏輯推理.常常有「神來之筆」,結果讓讀者在回味中感到案情的不可信。而柯南道爾的70部偵探小說都建立在邏輯推理上,他善於在構思和布局上埋下伏筆,使整個故事更加曲折離奇、引人人勝。有些不可思議的情節,一旦真相大白後,再按照邏輯推理來演繹,會發現作者在布局謀篇上是出人意外又人情人理的。在寫法上並非單線發展,而是幾條線,幾個嫌疑者相互交織,在懸念迭起中進人高潮,又在高潮中揭開謎底,因此很有說服力。如《巴斯克維爾的獵大》的謎底揭穿,是福爾摩斯注重了調查研究;又如《跳舞的人》,福爾摩斯是破譯了奇怪的密碼;再如《第二血跡》是福爾摩斯從地毯的移動中找到了破案的關鍵。這些細節看似尋常,其實正是有力地表現了福爾摩斯細致的觀察力與豐富的想像力。這些描寫,都為嚴密的構思作了巧妙的鋪墊。因此,柯南道爾的偵探小說不僅在文學上獨具魅力,而且把科學運用於文學領域,並為文學的主題和構思服務。擴大了偵探小說的內容,客觀上也為讀者擴大了知識面。
(四)在情節和語言方面,形成了偵探小說獨特的風格。讀柯南道爾的小說,最初吸引讀者的是離奇與神秘的感受,幾乎每一件案子的發生都是不可思議的,在案件的發展中。又有許多變化,令人目不暇接。《四簽名》、《巴斯克維爾的獵犬》中有些情節,緊張得叫人透不過氣來,兇手隱隱約約地出現,令讀者為福爾摩斯捏了一把汗,這種表現手法達到了石破天驚的藝術效果,我們不能不為柯南道爾駕馭故事的能力而嘆服。在語言方面,柯南道爾又相當成熟而老練,他的文筆簡潔而流暢,交代細膩而不拖沓冗長。書中的對話緊緊扣住中心,把一些破綻與疑蹤巧妙地放在讀者面前,又用撲朔迷離的情節把讀者的思維引人歧途。這種文學手法,可以說成功地創建了偵探小說的基本模式,也形成了柯南道爾偵探小說藝術的獨特風格。柯南道爾在表現福爾摩斯取得成功的同時,也寫了他的失誤;在寫他開朗幽默的一面之際,也寫了他的孤寂與冷漠。柯南道爾還把社會學、病理學、地質學、種族學引人偵探藝術之中,顯示了偵探小說的社會性、科學性與文學性。
正因如此,柯南道爾成為偵探小說的一代宗師。由於讀者對其作品的青睞,柯南道爾的作品的稿酬,達到了當時的文學稿酬的最高水平,大大高於同時代的純文學小說家的稿酬。美國一家出版社願以5000美金買下10萬字的《巴斯克維爾的獵犬》,每千字達50美金稿酬在當時是一個天價。而英國一家雜志社則以每千字100英鎊來收買柯南道爾的版權,這在當時的英國出版界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跡。由此可見,當時偵探小說風靡到了何等狂熱的地步。
柯南道爾開創了偵探小說的時代,他對偵探小說的貢獻是無可估量的。但是,他的作品也存在一些不足。這些不足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論述。
首先,柯南道爾的偵探小說的背景是以上層貴族社會為背景的。《銀色馬》的受害者是一名上校;《駝背人》的死者也是一名上校:《馬斯格雷夫禮典》的主角是貴族,《第二血跡》與《王冠寶石案》寫的是首相與大臣。這些求助於福爾摩斯的人,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貴族與資產者,而作案者與罪犯也有不少是貴族與名流。因此,福爾摩斯是上層社會的一個私家偵探。對於這一點,可以從英國當時的社會情況來分析,因為請得起私家偵探的人,不可能是一般的平民。福爾摩斯服務的對象,當然只能是他們。柯南道爾本人是一個私人醫生,他接觸的人也大多是上流社會的,這就給他的創作打下了無法抹去的烙印。
其次,從柯南道爾創作的70部偵探小說來看,只有三個達10萬字的中篇,大多是短篇,對表現犯罪文學的容量是不夠的。由於篇幅的有限,犯罪的情節固然可以交代清楚,但對犯罪的心理活動的描寫都不夠細膩,破案的關鍵往往是某一細節,對錯綜交織的案情的來龍去脈,都缺少深層次的描述。偵探短篇讀多了,會令人感到不過癮。這是因為柯南道爾創作的偵探小說大多為雜志而寫,萬字左右的短篇更適合雜志發表。相比之下,柯南道爾的三個中篇,尤其是《四簽名》與《巴斯克維爾的獵犬》更受讀者歡迎,可惜中篇小說在柯南道爾的整個創作中太少了點。
第三,柯南道爾不少偵探小說(尤其是後期作品)在寫破案時帶有一種偶然性,情節的巧合變成為一種模式,而背景的交代往往一筆帶過。罪犯深層次的作案,只有《巴斯克維爾的獵犬》處理得較為出色,其他的短篇,讀來都有點模糊。如果我們讀了日本的推理小說,再去讀福爾摩斯的偵探小說,就會發現兩者的差距是明顯的。當然對於偵探小說的開創時期的作品,我們無法苛求於柯南道爾。
總之,柯南道爾為偵探小說開創了新的局面與創作途徑,至於如何完善和發展它,需要後來的作家們共同努力。柯南道爾的創作影響了阿加莎·克里斯蒂、莫里斯·勒勃朗、松本清張、森村誠一,他們在創作中,都有意無意地借鑒其犯罪模式與破案模式,並根據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加人了新的內容,從而使偵探小說真正成熟發展起來。對於這一點,柯南道爾的功績是有目共睹的。
福爾摩斯的時代離我們已經很遙遠了,但福爾摩斯的偵探經驗和方法,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除了給我們文學上的啟示,在司法領域中也產生了作用。歐美一些警察學校,常常選用福爾摩斯的破案事例,讓學生學習,並作為考題。福爾摩斯注重調查的精神和辦案的故事,更成為警察學校的一個學習內容。做一個當代的福爾摩斯,已成為各國警察的一個口號,這或許是一個偵探小說作家所始料不及的。
如果說柯南道爾開創了偵探小說的第一個黃金時代,那麼克里斯蒂則是世界偵探小說史上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分析她的偵探小說藝術,可以讓我們了解這位被譽為「文學魔術師」創作的新風格。
(一)阿加莎·克里斯蒂首先是文學魔術師。她的作品在布局與情節上很有特點。作品一開卷就疑雲密布,奇事選出,讓讀者產生了迷惑與好奇心。她的處女作《斯泰爾斯庄園奇案》寫年過70的富寡婦埃米莉大大突然愛上了庄園女管家華德的表兄阿弗雷德,並與這位比她小20歲的男人結婚,為此引起埃米莉太太的兒子與親戚的不滿與敵意。隨即是埃米莉太太突然猝死,死因是服了毒葯,於是一起謀殺案就呈現在讀者面前。偵探小說《命案目睹記》寫麥克吉利克蒂太太在火車上觀光,偶然發現另一列火車上,有一個背對自己的高大男子活活扼殺了一個女人。《銀行家的神秘失蹤》寫著名金融家戴溫漢先生在周末午後出外散步,結果神秘地失蹤了,有人竊走了他保險箱里的巨額股票。《神秘的別墅》寫年輕美麗的格溫達·里德小姐婚後買下了一幢維多利亞小別墅,在裝修房子時發現了一連串不可思議的怪事,別墅內的布置和裝飾幾乎與她原來設想的一模一樣。這些開局的描寫,令人感到異峰突起,天外飛來,引起了讀者的濃厚興趣,於是你就陷人克里斯蒂議下的一個又一個陷餅之中。接著,克里斯蒂又使出新的一招,在情節跌宕起伏中,人人是兇手,處處是迷宮,當你剛剛朦朧地意識到某人是兇手時,克里斯蒂筆鋒一轉,又使你對自己的判斷產生了懷疑,你的結論一次又一次被否定,而那個站在霧里的兇手始終讓你摸不著看不清。《尼羅河上的慘案》寫萬貫家財的林內特·里奇韋小姐和她女友傑奎琳的戀人賽蒙·多爾結婚了,當他們乘華麗的旅遊船在尼羅河上開始旅行時,林內特突然被害。兇手可以是船上同行,的8個旅客,他們都有作案的可能與犯罪的動機。兇殺案一次又一次發生,但一個又一個嫌疑者被否定了。讀者初讀這部小說時,簡直被克里斯蒂神奇的構,$牽住了鼻子,結局是大出意外,沒有作案時間的賽蒙·多爾與傑奎琳小姐才是真正的兇手。《畸形屋》寫85歲的富商里奧奈茲中毒身亡,這件謀殺案涉及到他的兒子、孫女、第一個妻子的妹妹,還有他的遺孀……總之,每個人都可能是兇手,這些撲朔迷離的情節給謀殺案蒙上了神奇的面紗。《高爾夫球場的疑雲》寫大富翁保羅·雷諾被人謀殺,死者生前與好幾個女子有曖昧關系,他的夫人周圍則有一個神秘的男人,情節錯綜復雜。總之,讀克里斯蒂的作品,高潮迭起,令讀者欲罷不能,緊緊盯著她時,也猜不出克里斯蒂的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當讀者稍一疏忽,她就會讓你大吃一驚。這個神奇的魔術師,很熟悉歷史、地理方面的知識,在兩次世界大戰時她還在醫院中工作過,對葯劑(尤其是毒葯)很有研究,這也為克里斯蒂設計兇手作案提供了條件。聰明的克里斯蒂把謀殺作為一場智力猜謎游戲.令讀者陷入迷宮而不辨東西,在真相大白之後不得不佩服她絲絲入扣的分析,感嘆自己思維能力的欠缺。
(二)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個心理學家。她的每部偵探小說都是心理學在文學上的巧妙運用。她筆下的波洛的頭腦里有無數「灰色細胞」,「灰色細胞」就是這位矮個子偵探對每個人的心理油動作科學推理的因子。波洛擅長從對方的服飾、舉止、愛好、經歷和人生觀諸方面作綜合分析,然後進行邏輯推理。波洛幾乎沒有與任何兇犯搏鬥過,他總是慢吞吞很悠閑,像一隻經驗豐富的老貓觀察一群嘻鬧的老鼠,從中找到作案是哪一隻「老鼠」,把它繩之以法。克里斯蒂筆下另一位女偵探馬普爾小姐,表面上是一位愛扯鬧的老姑娘,外號叫「老貓」,其實,馬普爾小姐利用閑扯來進行推理,她總是把無關緊要的閑話與有意的謀殺聯系在一起,透過罪犯的某些細節與不尋常的舉止來窺視其內心的秘密。她和波洛一樣,都是心理學家。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波洛對12個旅客的心理活動作了推測,並了解了每個人歷史,從中得出了殺死雷切特的正是12個人共同作的案,原來他們是要為無辜的孩子復仇。在《迷霧》一書,雪柏醫生表演得極其出色,但波洛並沒有被假象所迷惑,他精於推理,終於將雪柏醫生繩之以法。在《偷寶石的貓》中,波洛對梅多班克學校作詳細調查,運用嚴密的推理揭露了真凶安·沙普蘭的真面目。馬普爾小姐則在《牧師住宅兇殺案》和《書房的死屍》兩案中,有驚人的表現,以她的智慧與心理學知識,讓迷霧中的真凶從幕後走到了幕前。充分顯示心理推理在偵探小說中的勉力。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盡管寫了兇殺與男女之情,但她創作的態度是嚴肅的,沒有渲染暴行,更沒有色情描寫,文筆相當潔凈。
(三)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個優秀的文學家。盡管她沒有進過正規的學校,但她的文字精巧優美,語言流暢自然,明顯地受到狄更斯小說的影響。她的小說在結構上超過了柯南道爾。柯南道爾擅長寫短篇,而克里斯蒂則駕馭眾多人物與復雜情節,致力構思長篇偵探小說。她小說中的伏筆與線索也比柯南道爾的多。克里斯蒂擅長用多側面的表現手法來反映社會現實,並在每一樁兇殺案的背後插人時代背景與風俗人情的描寫。如在《尼羅河上的慘案》中用優美的文筆描繪水上風情和名勝古跡;而在《偷寶石的貓》一書中,則對中東的地理環境與當地風俗描寫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尤其在描寫兇殺案發生後,每個與案件有牽連的人的心理活動,可謂惟妙惟肖。這些描寫和敘述,都加強了偵探小說的文學性。如果不涉及人命案與犯罪現象,她的小說語言,完全可以和純文學媲美。此外,克里斯蒂還是寫對話的高手,她筆下人物的對話,都是巧妙的暗示,給讀者一種藝術的享受,也是一種巧妙的伏筆。阿加莎·克里斯蒂尤其難得的是,不單單是為了寫謀殺而炮製偵探小說,而是借偵探小說這種題材來展示她的文學才華,並把偵探小說的藝術性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具有積極的社會效果和現實意義。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盛極一時,至今不衰,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她的作品也存在一些不足。具體來說,主要是為誰而寫的問題。
綜觀克里斯蒂70部偵探作品,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故事的背景,幾乎都發生在上流社會,無論是作案者還是被害者,皆以貴族為多數。作案的現場不是庄園就是別墅,其動機十有七八是為了爭奪遺產與家業。《啞證人》是寫富有的老處女埃米莉·阿倫德爾死後留下30萬英鎊,於是謀殺動機便與爭奪這筆巨額遺產有關。《高爾夫球場的疑雲》是寫大富翁保羅·雷諾被人謀殺.因為他擁有的家財引起許多人的貪欲之念。《四巨頭》是寫一樁敲詐案,罪犯也是為了金錢而鎮而走險。《海濱古宅險情》。《H庄園的一次午餐》、《斯泰爾斯庄園奇案》、《離奇的死亡》。《死的懷念》、《畸形屋》講的都是遺產留給人們對謀殺的思考。這些被害人都因為擁有金錢而成了罪犯攻擊和謀殺的對象。這固然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拜金主義,但作品反映的社會面相對來說比較狹窄,且作案的動機也大同小異,這可能與克里斯蒂本人的生活經歷有關,也與當時英國社會對文學的投影有關。
其次,克里斯蒂的作品頗多巧合,不少案件的發生過於離奇,她為了吸引讀者,設計了曲折復雜的情節,以此吸引讀者而不去論它的是非曲直。細心的讀者可以從她的偵探小說中找到一些破綻,有些細節經不起反復推敲,在她小說中也時而出現一些牽強附會的感情糾纏。只是因為克里斯蒂擅長故布疑局,以致讓人不去追究。她雅緻的語言也為上流社會所欣賞,盡管她小說的大量讀者屬於平民,但風格上卻接近於貴族文學。阿加莎·克里斯蒂生前受到英國貴族社會最高統治者的賞識,原因也在這里。
作為一個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偵探小說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她在柯南道爾的基礎上,又設計了謀殺的多種模式,比如她用第一人稱《作案者》來敘述故事,又比如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設計了12個人共同合謀殺死一個真正的罪犯,故事的結局是波洛放走了12個兇手,給人一種完美的結局。還有在《尼羅河上的慘案》中,寫出了一對戀人復雜的心理活動,盡管他們是一對罪犯,但促使他們犯罪的一方面是資本主義社會貧富不均給人帶來的困惑;另一方面又是人類的貪欲導致了犯罪的發生。
克里斯蒂的成功還在於她把兇殺案的現場設計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比如《東方快車謀殺案》就在一列火車上,《尼羅河上的慘案》在一條游輪上,《破鏡謀殺案》在一次酒會上,人物與地點都不變,這就為推理創造了特定的范圍。讀者百般努力,卻會次次步人歧途。最終由波洛撥開迷霧,去除困惑,這種推理論據確鑿,令人嘆服。並成為偵探小說的一種模式,推動了世界偵探小說的發展,使世界各國都出現了許多「克里斯蒂式」偵探小說家,並把克里斯蒂創作的犯罪模式,作為一個樣板而加以推廣。由於她的小說具有通俗性與大眾化的特點,還推動了偵探題材走向電影與電視劇。日本的一些優秀推理家江戶川亂步、松本清張、森村城一、赤川次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過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說風格的熏陶,可以說影響了一代人的閱讀興趣與文學創作。這種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國際文壇稱她為「罪案小說女王」,克里斯蒂也是當之無愧的。同時,阿加莎·克里斯蒂寫的自傳,也開拓了對偵探小說理論的研究,劇起眾多文學評論家的興趣,從而使偵探小說的創作提高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1976年,在阿加莎·克里斯蒂逝世的那一年,根據她小說改編成電影的《尼羅河上的慘案》榮獲奧斯卡金像獎,這不僅是她個人的榮譽,也表明了國際影壇對偵探題材電影的承認與肯定。
有本《世界偵探小說史略》里有詳細的介紹。雖然很多泄了底,而且有些過於主觀,但是總體來說還不錯。你可以去看下。
我的回答就是從它來的
❿ 世界金融名著有哪些
一部轟動世界金融界的名著《與天為敵風險探索傳奇》
作者:(美)彼得·伯恩斯坦著翻譯:毛二萬張順明定價:19.80元清華大學出版社《與天為敵》是一部轟動世界金融界的名著。
作者彼得·伯恩斯坦(PeterL.Bernstein)是著名的學者、歷史學家和成功的投資者。他是彼得·伯恩斯坦公司的董事長,也是機構投資商的經濟顧問。
風險無處不在。風險管理已經成為現代管理理論的中心概念。作者通過考察人類探索風險的艱難歷程,使用一個個精心整理的真實故事,描述了希臘哲學家和阿拉伯數學家、商人和科學家、賭徒與科學家、舉世聞名的思想家和名不見經傳但頗有靈感的業余者在幫助發現使將來為今天服務、用選擇和決策替代在命運面前束手無策等現代手段過程中的趣聞軼事,旨在向我們說明:風險不僅是可以認識的,也是可以控制和掌握的,風險並不可怕。在現代社會里,承受有效的風險往往可以得到高額的回報,管理風險已經成為挑戰與機遇的同義詞。
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金融理論的研究已成為熱點問題,風險和風險管理的概念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如果你正在股市中遨遊,那麼你正處在風險的環境之中;或者你想買點彩票、買點保險,那麼你也正在從事風險賭博與規避。伯恩斯坦的這本書向我們闡述了或然性、抽樣、向均值的回歸、對策論、理性與非理性決策等概念。所有這些對於我們更好的了解風險、認識風險以至最終控制風險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美國,《與天為敵》是一部暢銷書———1997年該書名列美國暢銷書榜第四名。在中國,它也會成為暢銷書,因為它不僅語言流暢、通俗易懂、激發思想,而且它是如此引人入勝、不同尋常,使你一旦見到它,就會不忍放手;它向我們展示的偉大思想家的思考歷程,定會使我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