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海通證券首席分析師

海通證券首席分析師

發布時間:2022-06-05 17:03:02

㈠ 申萬分類消費類分幾類

申萬分類消費類又可以分為兩大類:

必需消費和可選消費,必需消費就是維持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那些產品,主要包括:食品飲料、醫葯、服飾、日用品等。

可選消費,它是相對於必選消費而言的,即生活中不是非常必需的消費品。可選消費品種類很多,例如汽車、家電、奢侈品、旅遊產品等等。

申萬宏源研究所在夏季高峰會上正式發布2021版申萬行業分類標准,立足於「盈利驅動、估值聚類、物理形態、使用習慣」四大分類原則。

隨著上市當日股價大幅上漲,目前申萬宏源總市值已高達2919億元,成為深交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並在券商板塊中總市值僅次於行業龍頭中信證券。本次上市主體為「申萬宏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注冊於新疆,為投資控股公司,主營業務為金融投資、股權投資。

下設申萬宏源證券有限公司,注冊於上海,從事證券業務。「這形成『投資控股公司+證券子公司』的母子公司結構,充分發揮上海和新疆兩地的資源優勢,並在上市公司層面定位綜合金融,為公司未來的戰略發展鋪墊。」海通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丁文韜表示。




㈡ 如何評價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

姜超,海通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2006年新財富債券研究第一名團隊成員,2008、2011年固定收益研究第三名,

㈢ 海通姜超 出生日期

姜超,清華大學經濟學博士,2013年加入海通證券研究所,現任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

㈣ 李迅雷的介紹

李迅雷,長期從事金融研究,曾任國泰君安總經濟師、首席經濟學家、研究管理委員會主任、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分析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1年10月,李迅雷離職國泰君安。現為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

㈤ 理財觀察、資管「剛兌」、垃圾債違約,讓你看到了什麼

債券成大資管主要配置資產被稱為未來最具發展潛力之一的大資管行業,截至2015年底管理規模已達38萬億元,相當於去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67.67萬億元的一半。具體來看,公募基金佔8.34萬億元,券商資管佔11.89萬億元,私募基金佔5.07萬億元,基金專戶4.16萬億元,基金子公司專戶8.57萬億元,期貨資管0.1萬億元。

關於資金投向問題,相關數據顯示,債券是資產配置的大頭。據不完全統計,其中約5.98萬億元投向債券,3.84萬億元投向股市,1.51萬億元投向信託計劃,此外還有銀行委託貸款、票據等。

事實上,2015年資產管理行業的資金洶涌流入債市。表現最明顯的就是,與股票型產品發行低迷相反,債券策略產品受到投資者熱捧。據某券商營業部人士反映,券商固收型資管產品在銷售中受到投資者追捧,常見「秒殺」。收益方面,債券策略型券商資管產品今年一季度跑贏同類機構產品,前十名中佔去半壁江山。

債券型基金同樣火熱。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統計,2016年一季度新發行債券策略基金共168隻,數量已超過2015年全年發行數量(200隻)的八成。從產品類型來看,券商依然是債券策略產品的最大發行機構,產品數量多達110隻,佔比超過六成。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楊建波認為,一季度債券型私募基金新發行量大幅增長,與一季度股市暴跌、弱勢震盪有一定關系。他稱:「經濟較差的環境下,債券投資收益好於股票收益。今年以來,私募基金發行受股市影響較小的債券類產品和量化投資產品比較多,尤其是券商資管更傾向於發行低風險產品。」

一方面是投資者的「買債」熱情有增無減,一方面是國內信用債違約風險事件頻頻被曝出。自今年以來,債券違約的頻率明顯加大。繼南京雨潤短融未能足額償付、構成實質性違約之後,近日,東北特鋼也被爆陷入債務危機,並迅速成為信用市場上新的熱點。業內人士指出,信用違約是債券投資不得不面臨的風險,並且信用風險暴露趨於常態化。

海通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姜超對此表示,除了估值風險和兌付風險,相關債券暫停交易將導致機構難以出貨止損,對貨幣基金等流動性要求較高或即將到期的產品損傷較大;若出現兌付風險的主體採取暫停交易措施,需防範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雙重沖擊。

據了解,自2014年超日債違約開始,我國公募債共發生違約事件16起,覆蓋民企、央企、地方國企等各類主體,擴散至短融、中票、公司債、企業債等各種債券類型。「受經濟下滑、企業承壓加劇的影響,債券投資者面臨的違約風險越來越大。」德晟資本分析稱。

對此,楊建波指出,債券違約事件增多環境下,意味著投資者要承擔更高的風險,投資者也將會要求更多的風險補償,債券收益率有望繼續上升,而對於資質不佳的企業來說,發行債券的價格也會更低,收益率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已披露年報的10家上市銀行數據顯示,各行債券投資增速明顯提升,這主要是受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的影響。業內普遍認為,出於收益率相對穩定以及資本考量,銀行利率債配置意願難衰減。

踩雷概率大增基金如履薄冰

債市風險愈演愈烈,資管機構受到的挑戰越來越大,其中公募基金作為投資「大頭」受到的波及也較為直接。隨著越來越多的違約事件發生,債券基金踩雷的概率大增。固收類基金旱澇保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如何加強信用風險的防範成為擺在基金經理面前的難題。

4月11日,中國鐵路物資股份公司發布公告稱,由於該公司業務規模持續萎縮,經營效益有所下滑,正在對下一步的改革脫困措施及債務償付安排等重大事項進行論證。鑒於此,該公司相關債務融資工具於當日起暫停交易,待相關事項確定後,再申請恢復交易。一天之後,浙交投發布子公司債務違約的公告。

債券違約現象密集出現,部分基金也因此不幸「踩雷」。相關媒體根據去年年報的統計表明,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4隻債基或許被牽扯其中,它們總共持有債券的市值合計為1.11億元。具體說來,易方達基金旗下的易方達純債1年定期開放債券A與長城基金旗下的長城久盈分級債均持有「13鐵物資MTN002」:其中,易方達純債1年定期開放債券A持倉總量為50萬張,持倉總市值為5037.50萬元,占基金凈值比例為4.91%,占債券市值比是2.78%;長城久盈純債分級債持倉總量為40萬張,持倉總市值為4030.00萬元,占基金凈值比例為7.88%,占債券市值比是7.32%。

此外,萬家基金旗下的貨幣市場基金萬家現金寶與混合債券型基金萬家雙利債券均持有「15鐵物資SCP005」,兩只基金持倉總量分別為15萬張、5萬張,持倉總市值分別為1500.02萬元、500.95萬元,持倉市值分別占基金凈值比例為5.03%、6.15%,占債券市值比例分別為11.28%、7.51%。

「信用債違約事件正成為債券基金不得不規避的"地雷"。從構成實質性違約的山水水泥、東北特鋼再到已經暫停交易的中鐵物資,真是防不勝防。」北京一位債券基金經理表示,債券違約剛剛開始,信用風險暴露趨於常態化,信用債會出現較大分化,基金投資需要篩選,甚至操作手法都要改變。

去年至今發生的十餘起違約債券中,基金公司集體「中招」的不在少數。如此前山水水泥中票、雨潤短融違約事件中,涉「雷」基金公司在10家以上。

債市風險給基金經理頭上「懸了一把劍」。「當前風險防範應該置於投資策略的首位,對於資金管理人而言,切實做好信用風險篩查和合理控制久期風險是有效手段。」有基金經理認為,二季度債券操作或需以休整為主,同時可關注後期市場下跌帶來的交易機會。信用利差目前已處於極低的水平,加上近期信用事件頻發,二季度信用利差走擴概率較大,可適當調整信用債的持倉。

對於如何選擇債券投資標的,創金合信鑫安保本基金擬任基金經理王一兵表示:「未來在投資信用債時,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將是信用分析的關鍵,這一原則不僅適用於民企,也適用於國企類別的發行主體,弱化國企或央企背後隱含的政府隱形信用增強因素。不踩雷,將是規避向下折損風險的第一要素。」

在債券的投資上,把握好波段性投資機會則成為不少基金經理的共識。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的債券型基金經理表示,對風險的管控會成為今年投資業績好壞的關鍵。在債券市場信用事件頻發和權益市場間歇性巨震的大背景下,努力守住風險底線,同時努力把握出現的每個投資機會,通過靈活的大類資產配置獲取超額收益。

據悉,為了防止信用債違約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個別基金公司已經對購買即將到期的企業債所佔流通盤比例作了規定,如果去除掉機構持有部分後,一旦超過一定比例,就不允許公司交易買入。

目前債市投資已經進入新常態,雖然目前損失率仍然不高,但未來會越來越市場化,對基金公司的風控要求將越來越高。

債轉股重啟引資管熱議

另一債市大事件是國內債轉股重啟的腳步漸行漸近。作為上世紀末為國企脫困祭出的「利器」之一,債轉股在當前不良資產急升的背景下受到高關注。目前來看,關於債轉股操作尚存在許多爭議,對銀行到底影響如何,資管公司能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也正在討論之中。

所謂債轉股,是指國家組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銀行的不良資產,把原來銀行與企業間的債權債務關系,轉變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與企業間的控股(或持股)與被控股的關系,債權轉為股權後,原來的還本付息就轉變為按股分紅。國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實際上成為企業階段性持股的股東,依法行使股東權利,參與公司重大事務決策,但不參與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在企業經濟狀況好轉以後,通過上市、轉讓或企業回購形式回收這筆資金。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進入深水區,中國推進高負債企業去杠桿化的迫切性提升,債轉股被認為是解決債務問題的開端。

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出席二十國集團(G20)華盛頓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主席國新聞發布會期間曾經表示,中國正在醞釀改革給全社會降杠桿,比如外界正在討論的債轉股,但還沒有確定實施方案。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出席4月14日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OECD)記者會上也表示,債轉股是項新政策,細節仍在討論。

雖然債轉股是處理不良資產的國際常用舉措之一,但始終具有爭議。高盛在3月研究報告中表示,要想讓債轉股真正有助於解決中國不良資產的問題,需要滿足以下條件。首先,債轉股需要合理架構並市場定價,比如價格和交易結構需要反映投資風險和回報;其次,長線上,允許債務人獲利退出;其三,退出機制到位,退出方式包括上市或並購。海外投資人擔心,如果運用不當,債轉股措施將給中國僵屍企業繼續存活的契機,或是此措施只能短期美化銀行資產負債表,無益於消解銀行業的長期風險。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日前發表文章稱,大部分債轉股的結果都是「假股真債」,使得企業去杠桿只是停留在報表上,宏觀經濟的真實杠桿率被掩蓋,實體經濟過度杠桿化的風險加大。如果只是通過債轉股,把銀行的不良債權轉移到表外去,沒有在財務上對其潛在損失率做充分的處理,那麼,宏觀經濟下行產生的銀行壞賬風險只是被暫時隱匿了,而不是被化解了,債轉股在這里扮演的是自欺欺人的報表魔術師角色。

不過,也有行業人士對債轉股的實施充滿期待。華泰證券分析師羅毅表示,從總體看,債轉股有利於實現「靴子落地」的效果,銀行的隱含不良資產得到積極處置,企業端的改革得以順利推進;銀行以股東身份參與企業運作,也將提振市場對於企業發展的信心。

目前來看,債轉股似乎正漸行漸近,據國開行某高層透露,首批債轉股規模為1萬億元,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入選第一批債轉股試點。據悉,銀行有望自建資管公司承接債務。

3月8日,中國最大民營造船廠熔盛重工(現更名為華榮能源)發布公告稱,擬向22家債權銀行發行141億股,向1000家供應商債權人發行30億股,共發行171億股,以抵消公司的171億元債務。

招商證券認為,盡管現有《商業銀行法》禁止銀行持有企業股權。不過公告表明「銀行可以通過債權人"指定實體"持有股權,比如子公司,如若該方法能夠實施,或將成為未來不良貸款處置的一種備選方案。」未來不良貸款置換為股權的案例或將越來越多。

「具體形式上,或採用債轉股試點與投貸聯動試點配合。」姜超預計,銀行或將成立新的資產管理公司(AMC),設立股權投資基金,撬動社會資本,直接承接銀行債務。其中,該股權投資基金作為GP(普通合夥人),銀行理財資金或類似資管計劃作為LP(有限合夥人)。

部分資管公司也看準了債轉股的投資機會。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總裁張曉松表示,資管公司實行債轉股,從法律上看不存在什麼障礙。而其他金融機構還存在一些限制,長城資管希望能夠成為中國首先的債轉股試點資產管理公司。

在業內人士看來,債轉股要真正落地並起到積極的效果,仍需要經歷一系列的監管細則,而一旦其重啟的大幕真正拉開,整個大資管的產業鏈也將順勢而動。

打破剛性兌付推動轉型

長期以來,中國債券市場,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與國企的債券一直都被籠罩在剛性兌付的「魔咒」之下。隨著近年來債務違約風險事件頻發,部分債券通過政府出面協調幫助發行人、銀行和承銷商等相關機構解決處置,或發行人債務重組等方式最終實現償付,但債券市場打破剛性兌付已成為趨勢。一旦剛性兌付被徹底打破,整個國內資管市場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事實上,剛性兌付同樣已成為資管發展和轉型的「攔路虎」。近日一份由光大銀行和波士頓咨詢公司共同發布的報告披露,過去三年,我國市場管理資產總規模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51%,但在此期間很多資金處於閑置狀態。

BCG合夥人、中國金融業智庫負責人何大勇表示,在我國剛性兌付的環境下,客戶資金成本黏性高,客戶並不真正承擔自身投資的風險,而資管機構難以持續獲得匹配的低風險優質資產,從而對資管行業的產品收益率、新增規模和風險管理造成疊加影響。

「剛性兌付導致資金價格扭曲,推高無風險收益。伴隨著近兩年風險事件頻發,打破剛兌成為監管與從業者的共識。但打破剛兌難以一步到位,需要監管機構、資管機構和投資者三方共同有計劃地迎接"後剛兌"時代,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何大勇認為。

基金行業呼籲打破剛性兌付的聲音也一直存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近日表示,解決資管市場的問題核心在於打破剛兌,推動完成基金產品募集規范成為他到任後最重要的工作。

在業內人士看來,打破剛性兌付是國內資管市場成長的必經階段。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允許債券違約,打破剛性兌付有利於市場的公平和自我調節,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債券出現違約。如果剛性兌付一直存在,意味著高風險高收益的債券將受到追捧,這顯然不利於提高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也不利於債市的中長期發展。」

央企「剛性兌付」的幻想已被打破,此前違約的保定天威集團和中煤集團山西華昱能源均為央企持股的下屬子公司,中國鐵路物資更是直接屬於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並持有100%利益的央企之一。而2014年3月,「11超日債」的違約不僅打開了債券市場的潘多拉魔盒,也讓信用債剛性兌付成為歷史。打破剛性兌付的同時,其可能給市場帶來的潛在沖擊也不可忽視。雖然債市打破剛性兌付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但違約事件發生後,當事公司也面臨各種追償窘境,這令市場人士開始關注違約發生後的投資者保護和救濟途徑。

上海某債基基金經理表示,雖然目前債市中,真正打破「剛性兌付」的案例寥寥,但伴隨著經濟增速放緩持續,以及地方政府維持「剛性兌付」難度加大,預計未來幾年打破「剛性兌付」的案例會有較大幅度增加;因此,現在債券市場的投資邏輯,不得不提高控制信用風險的比重,尤其是針對高收益債券的投資,一定要小心其中的違約風險。

有基金經理還指出,由於中國債券市場剛性兌付剛剛打破,債券投資者面對的是債券承銷商不盡責、投資者討債無路、持有人會議無用、法律起訴效果不佳的困境。另外,由於中國目前沒有對沖信用風險的工具,債權人利益很難保證。

未來隨著違約債券數量的增多,剛性兌付終將被打破。去年12月25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經濟在變化,誰也不能保證,買了債券,每一家發債的主體都能夠按時兌付,具備一定能力的投資者有一定風險分析的能力,還有風險承擔的能力。如果發生風險,那就打破剛性兌付,市場該怎麼解決怎麼解決。如果都是沒有風險承擔能力和風險分析能力的投資者進到這個市場的話,一旦發生風險,最後還要政府介入,這就形不成一個市場了。

㈥ 今年國慶節,美國股漲,買美國基金咋計算

每逢國慶股市漲?A股的日歷效應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進門財經
首席分析師助你選股
每逢國慶股市漲?A股的日歷效應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13 人贊同了文章
為你朗讀
12 分鍾
中秋節已經過去,國慶節即將到來。因為中秋節時間較短,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持股還是持幣過節的選擇並不太糾結。但國慶假期長達七天,面臨很多不確定性,持股還是持幣過節一直都是一個不容易選擇的問題。尤其是今年行情持續低迷,面臨和往年不一樣的更多的新變數。那麼回顧A股歷史表現,到底是持幣還是持股過節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呢?

一、 中國股市存在節日效應

人們常說五窮六絕七翻身,但轉眼已是金九銀十秋收季。每逢佳節股市漲,中秋前這幾天,A股真的漲了,接下來又是國慶節,股市還會漲嗎?A股的日歷效應到底是傳說還是真實的存在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陸磊、劉思峰在《中國股票市場具有「節日效應」嗎?》論文中,總結了1996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14日上證綜指日收益率數據三個階段(節前、節後和其他交易日)的統計結果,從中得到三點啟示。

1、中國股市存在節日效應,即不但有節前效應,而且有節後效應,依據是不僅在節前,節後的收益率均值也比其他交易日收益率均值大得多。

2、中國股市的節日效應可能主要體現在個別節日上,依據是節日與節日之間的收益率均值有很大差距,甚至個別節日出現負的收益率均值。

3、中國股市節日前後的高收益率可能與風險有關,依據是節日前後的收益率與其他交易日的收益率有很大差異的同時,它們的收益率標准偏差也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節後,其標准偏差都比其他交易日的標准偏差大。那麼節後的高收益可能是對高風險的補償。

二、 中秋、國慶月份上漲概率過半

9月已過大半,股市仍然低迷,中秋臨近,這周似乎驗證了節日效應,國慶的節日效應是否會應驗呢?我們統計了最近15年A股9月和10月的表現,發現上漲概率過半。9月上漲概率是53%,10月上漲概率是60%,9月和10月漲跌同步的概率是53%。這15年當中,2006、2009、2012、 2017年四年中秋和國慶節是重疊的,除去這四年,9月上漲概率略大於10月。A股9月沒幾個交易日了,看來要加油表現了。

三、 除了雙節,A股四季度看什麼?

其實除了9、10月份的中秋節,四季度還有幾大看點包括重要會議和年底博弈。

每年的9-11月召開中共中央全會,每五年的10-11月召開黨代會。黨代會全稱為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每五年舉辦一次,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會選舉出新一屆的中央委員會,由該委員會召開的全體會議稱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X屆全體會議,簡稱X中全會。

從1997年以來歷年的會議看,兩次黨代會間一般要召開7次中共中央全會,其中一中全會於黨代會結束後立即召開,選舉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決定中央其他部門人員;二中全會一般於次年的二月召開,進行國家主席、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換屆選舉;三中至六中全會從二中全會召開的當年起,一般於每年的9-11月召開,主要審議決定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事務;七中全會於新一屆全國黨代會前夕召開,主要任務是為大會召開做好准備工作。

從行情表現來看,回顧1997年至今黨代會及較受股市關注的三至六中全會前後上證綜指表現,黨代會開幕(T1)前15天與閉幕後(T2)後15天上證綜指平均漲幅分別為2.6%與-3.6%,三至六中全開幕(T1)前15天與閉幕後(T2)15天上證綜指平均漲幅為1.6%與0.6%。

每年12月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的規格最高的經濟會議,它的任務是總結當年的經濟工作成績,分析研判當前國際國內經濟情況形勢,制定來年宏觀經濟發展規劃,一般在每年的12月舉行,持續3天左右。由於該會議是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和定調第二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投資者對此會議非常關注。

回顧1997年至今會議前後股市表現,會議開始前上證綜指往往震盪走平,至會議開幕前兩天開始上漲,會後行情受到年底利率抬升影響,往往會有調整。

統計2012-2017年前三季度領漲的前5個行業、以及領跌的前5個行業在四季度的超額收益表現,發現除了2014、2015年以外,其他時期這些行業在四季度的平均超額收益都不明顯:2012-2017年前三個季度領漲的前5個行業在四季度平均跑贏上證綜指-6、-9、-34、19、-1、4個百分點,僅15年相對收益較好;前三個季度領跌的前5個行業在四季度平均分別跑贏上證綜指-9、-1、9、-2、-1、-7個百分點,僅14年出現明顯的補漲行情。

四季度行情多異動

除14、15年以外的幾年年底反轉行情並不明顯,主要原因是這幾年為震盪行情,行業的漲跌幅與盈利相關性更強,前三季度領漲的行業主要源於業績改善,領跌的行業大部分源於盈利下滑。而到了四季度,前期漲幅偏中等的行業估值和盈利的匹配度更高,在政策或事件的催化下反而更容易出現結構性行情,如12年12月的銀行,13年8-9月的自貿區、16年11月的建築。

博弈行情的主要誘因是四季度公募機構進入最後一個考核季,前期業績好的產品擔憂未來表現的延續性,而業績平平的產品則要抓住最後的機會,積極調倉換股。統計2013年至今的數據,前三季度業績排名後25%的基金通過第四季度逆襲進入全年業績前75%的比例達25%,而前三季度業績排名前75%卻在第四季度後掉隊落入全年業績後25%的行列中的基金比例達8%。

回顧過往年底市場表現,A股頻繁出現某些行業的短期逆襲。近幾年年底主要出現過以下變化:

1、2012年12月的銀行。受益於機構配置比例較低和市場風險偏好提高,銀行股在2012/12/4-2012/12/31期間大漲24%。

2、2013年8月-9月的自貿區主題。8月2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建立上海自貿區是推進改革重大舉措,自貿區主題應聲而起,8月27日-9月24日一個月內上海自貿區指數大漲105%。

3、2014年11月-12月的一帶一路、券商大漲。

4、2016年11月的建築。16年11月17日安邦舉牌中國建築,11月份中國建築大漲50%,帶動建築板塊11月份大漲15%,而同期上證綜指漲幅僅5.6%。

9月過半,今年的四季度要關注什麼?哪些行業會出現逆襲?9月27日晚20點,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做客進門財經,分享四季度決戰策略。

四、 除了節日效應,A股還有季節性輪動

除了9、10月份的中秋國慶,四季度的重要會議和年底博弈,歷史數據還表明,A股的季節特徵非常明顯。

一年中每個階段的關注點不同。年初至3月投資者往往會關注開年情緒高漲帶來的春季躁動行情,由一號文刺激的農業板塊行情,以及3月兩會帶來的會議行情。4月是基本面和政策面的驗證期,投資者對新一年的經濟基本面和宏觀政策面的判斷更明確。5-10月海外市場通常有「Sell in May」效應,統計上A股這個階段表現也相對平淡。每年9-11月召開中共中央全會,每五年10-11月召開黨代會,12月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0-12月受年底基金排名影響,博弈行情頻現。

1-3月:春季躁動+一號文+兩會

回顧2005 年至今每年歲末年初市場表現,從空間上看,2005年以來春季躁動時上證指數平均最大漲幅為17.4%,剔除處於牛市中的06、07、09、15 年,上證綜指平均最大漲幅為13.5%;躁動後上證綜指平均最大回撤13.8%,剔除牛市後平均最大回撤16.2%。

從時間上看,春季躁動行情,啟動有早有晚,早的12 月上旬、晚的2 月初,平均持續36.2天,剔除牛市影響後平均持續36.8天;躁動後平均回撤25.2天,剔除牛市後平均回撤32.8天。

從行業來看,春季躁動的特徵就是行業輪動快,以2018年的躁動行情為例,8個交易周中每周領漲和領跌的行業都不同且輪動明顯,如家電行業在2017/12/25-12/29的跌幅為2%,位列跌幅第三,在2018/1/1-1/5和1/8-1/12分別以4.4%和5.6%的漲幅領漲,在2018/1/15-1/19下跌3.2%,在2018/1/22-1/26又補漲5.5%。躁動行情緣何而起?主要由於開年投資者風險偏好較高且流動性寬松,而1-2月基本面數據少,全年主線尚不明朗,因而政策和事件成為行情的主要驅動力。

為什麼會春季躁動?

年初時經濟走勢不明晰,一年新開工的計劃都是在兩會之後才完全推開。在這之前,新開工比較低,而且民工都是在元宵節以後才慢慢返回,1、2月的經濟數據本質上不能反映全年的經濟狀況。企業盈利預測調整四月份之後才開始,根據一季報或是一季報的盈利預期,才進行調整。 在整個一季度整個經濟走勢或是基本面的狀況,看不大清楚 。 兩會之前,政策方嚮往往不夠明晰。但是這時會有各種各樣的提案、議案,市場也會有很多預期,所以這個時候整個環境對政策的敏感程度也會特別強。

綜合來看,A股的特徵就會呈現這樣一種狀態,也就是年初會出現所謂的「春季躁動」 。之後的一段時間里就會出現真正的「證實」或者「證偽」,如果是證實,那麼全年就很有可能出現一個整體的向上趨勢;如果是證偽,那麼年初在「春季躁動」中獲利的人在之後可能都會有所損傷。

4月:基本面驗證期

4月前的市場處在由短期政策或事件引導的躁動行情,因為4月以前經濟基本面與宏觀政策面不太明朗。4月之後,3月的宏觀數據逐步公布,微觀企業的年報及一季報也開始披露,基本面逐步明朗,全國兩會開完,宏觀政策形勢也更明朗,因此在4月投資者可以對行情做出更明確的判斷。回顧11年至今的4月股市情況,11、14、16、17年4月股市下跌,13、15年4月股市上漲,12年4月股市短期上漲後5月開始下跌。

基本面或政策面變差時,4月後市場下跌。2011年年初,為了控制過快上漲的房價,「國八條」等調控政策密集出台,11年4月為控制過高的通脹,央行上調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地產和貨幣政策從2010年開始逐步收緊,累積到11年4月,市場最終出現熊市大跌,這次是政策面緊最終帶動基本面變差,股市出現殺估值、殺盈利的戴維斯雙殺。

2012年4月上市公司公布業績,全部A股12Q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由上季度的13.4%大幅下滑至0.5%,雖然當月因為金融改革上證綜指有所上漲,但5月後指數依舊大幅下跌。2014年上半年行情的焦點仍然在創業板,4月創業板指14Q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由上季度的28%下滑至22%,2013年的利潤增速回升的趨勢被逆轉,創業板指下跌。12、14年是非常典型的基本面惡化導致股市下跌。

基本面或政策面變好時,4月後市場上漲。2013年市場的焦點是創業板,經歷12年底到13年初的反彈後,4月初市場對創業板分歧很大,季報顯示創業板指13Q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由上季度17%增至24%,創業板指最終突破向上,走成牛市形態。2015年4月央行降准,同時人民日報發文《4000點才是A股牛市的開端》,投資者情緒高漲,股市上行。13年創業板行情是非常典型的盈利改善的基本面推動,15年全面牛市與政策面偏暖有關。

5-10月:Sell in May 效應

「Sell in May」效應源自海外。"Sell in May "這一說法源自華爾街,最早書面記載於1964年《英國金融時報》,所表達的是每年5月前後市場往往開始走弱。2002年Bouman 和Jacobsen在《美國經濟評論》發表文章,對37 個成熟與新興市場1970-1998年的MSCI 再投資指數進行研究,通過對比當年5-10月和當年11-次年4月的指數漲幅,他們發現除阿根廷和紐西蘭外,其他35 個市場都存在"Sellin May"效應。

關於此效應,海外專業研究認為季節、假期等對情緒的影響是"Sellin May"效應的主因,如Bouman 和 Jacobsen (2002)發現夏季假期更長的國家"Sellin May"現象更為明顯,認為假期因素可能對投資者風險偏好或流動性產生影響;Kamstra,Kramer and Levi (2003)研究發現"Sell inMay"效應與季節性情緒擾亂有關,白晝時間的縮短使得投資者情緒低,增加風險厭惡情緒,因而夏季與秋季股票收益率更低;Caoand Wei (2005)研究認為溫度的變化使得投資者情緒發生變化,進而影響股票收益率表現。

1991年至今上證綜指5-10月/11 -次年4月漲幅歷年均值分別為4.6%/20.1%,2000年至今萬得全A指數5-10月/11-次年4月漲幅歷年均值分別為0.1%/15.5%,可見5-10月這半年股市收益明顯差於11-次年4月。為何會有「Sell in May」效應?

海外市場的"Sell in May"效應源於假期、季節等因素對情緒的干擾,而A股出現"Sell in May"行情主要跟我國每年的政策周期有關:每年1-2月地方召開「兩會」、國家多部委召開年度工作會議,3 月召開全國「兩會」,10-11 月召開中共中央全會、12 月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比而言,5-10 月份是政策淡季,對股市刺激較少。4、5 月份宏觀經濟數據明朗,上市公司公布年報和一季報,市場進入驗證期,而在這之前市場已躁動過,因此只有數據持續改善且好於預期,市場在5-10月才有繼續上漲動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從勝率角度看,「Sell in May」效應並不必然出現,往年數據顯示,1991年至今上證綜指5-10月/11 -次年4月的勝率分別為48.1%/51.9%,2000年至今萬得全A指數5-10月/11-次年4月的勝率分別為50%/38.9%。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每年的2月和11月股市表現均較好,這兩個月的樣本拉高了11月至次年4月的收益率,因此投資者無需在五月過於擔憂市場下跌。

自1990/12月以來中國股市總共經歷了5輪牛熊震盪市,其中牛市佔了37%(116個月),平均每輪牛市持續19個月,熊市佔20%(64個月),平均持續10個月,震盪市佔43%(135個月),平均持續24個月。考慮到97年之前我國股票市場尚未設置漲跌停板,我們主要考慮97年以後的五輪震盪市,震盪區間分別為1997/5-1999/5、2002/1-2004/9、2009/8-2011/4、2012/1-2014/7、2016/01底至今,統計得到震盪市中當年11月-次年4月收益率均值為2.6%,而在當年5-10月為-6.0%,可見震盪市中"Sell in May"效應較顯著。

至於10—12月的焦點,就是文章一開始介紹的中秋、國慶雙節和兩個重要的會議。這樣,全年A股的日歷效應就已經清晰呈現了。

編輯於 2018-09-25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 申請轉載
分享到



金融
股票
日歷
評論

添加評論...
推薦閱讀
A股30年漲跌史一覽
關注我,每天一點不一樣 本文首發:知行合一的阿莫 前言以史為鑒,…
知行合一的文章 · 5 贊同
明天,迎接A股暴跌時刻!
終於,在休假閉市10天之後,A股要迎來重新開張的日子。由於肺炎疫情的蔓延,春節後A股的行情變化,超過了很多朋友的預期。 節前我在1月19日晚的文章《 今年可能是鎖倉過節了》曾經為大家統…
股市葯丸的文章 · 25 贊同
周末重磅消息解讀 下周A股將開啟震盪下跌模式!
歡樂孤煙的文章 · 75 贊同
定啦!期待已久的會議即將召開,哪些板塊有望站上風口
老司基一...的文章 · 10 贊同
A股暴跌日與九次熊市全紀錄
還記得前些天,10月8日,A股迎來國慶長假後首個交易日,便遭遇「開門黑」, 滬指跌逾3%失守2800點。黑色經歷過去才兩天, 10月11日,受美股暴跌影響,A股遭遇「黑色星期四」,暴跌逾5.22%,…
Valu...的文章 · 7 贊同
A股過去一年都經歷了什麼?
五一放假期間,A50期貨暴跌5%,很多小夥伴又惴惴不安,十分擔心五一開盤之後再次暴跌。 看看過去一年,我們投資都經歷了什麼?難道還沒習慣暴跌的節奏嗎? 01 | 三次貿易戰升級這次是傳聞歐…
定投君的文章 · 37 贊同
收好不謝!6月基金投資全攻略來啦
老司基一...的文章 · 23 贊同
周末重磅消息解讀:券商板塊再傳利好!明日A股或將迎來沖高回落
歡樂孤煙的文章 · 45 贊同
A股正在發生的重要變化
青山矗立,不墮凌雲之志;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正如周一文章說…
布衣書生的文章 · 71 贊同
A股每月固定熱點規律
固定熱點板塊的炒作規律按照時間排列,如下: 一月行情:年報行情…
量俊學堂的文章 · 12 贊同

㈦ 寶盈王茹遠什麼時候擔任策略優選

王茹遠,研究生、碩士。2007年12月至2011年7月就職於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擔任首席分析師。
2011年7月加入寶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核心研究員。
前任寶盈核心優勢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經理
2013-08-01擔任寶盈策略基金經理

閱讀全文

與海通證券首席分析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再融資新政實行日期 瀏覽:481
融資租賃資產管理招聘 瀏覽:991
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站開展宣傳 瀏覽:904
第一黃金網投資幣57五分 瀏覽:289
金融機構稅前壞賬計提比率 瀏覽:176
mobikeofo融資 瀏覽:371
華發股份研究報告珠海唐家灣 瀏覽:281
怎麼解除微信金融服務 瀏覽:75
居民中長期貸款包括哪些 瀏覽:485
中海達融資融券 瀏覽:988
外匯入金私人賬戶怎麼追回 瀏覽:185
女性貸款秒批口子 瀏覽:989
汽車4s店融資經理職責 瀏覽:752
傭金是否計入采購成本 瀏覽:950
603318派思股份重組 瀏覽:604
融資月報表 瀏覽:845
工行的理財產品休息日可以買嗎 瀏覽:571
中信集團領導下的行業 瀏覽:801
客戶融資模式案例 瀏覽:573
蘇黎世外匯市場特點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