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分析論文

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分析論文

發布時間:2022-06-12 20:16:37

㈠ 論我國證券市場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

債券投資論文: 當前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摘要:證券市場是信用制度與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一個風險高度集中的市場,具有風險來源廣、傳導性強和社會危害巨大等特點。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現狀與飛速發展的現實要求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從證券市場監管的理論依據出發,分析了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證券市場;自律監管;行政監管

證券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及其重要的推動作用。證券市場特有的籌集資金、資產重組、公司價值發現及風險提示等功能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國經濟健康、穩定運行的必要條件。由於證券市場運作機制復雜、資本虛擬性等原因,產生風險的可能性極大。實踐表明對證券市場進行監管可以提高運行效率,防範和化解風險,使證券市場更好地為國民經濟服務。

一、公共利益論簡述

公共利益論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世界性經濟金融危機之後提出的。這種理論認為,監管的基本出發點就是要維護社會公眾的利益,而公眾利益涉及千家萬戶、各行各業,維護公眾利益只能由國家法律授權的機構來行使。市場難免存在缺陷,純粹的自由市場必然會導致自然壟斷與社會福利的損失,並且還存在外部效應和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公平問題。在現實經濟中通常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市場失靈:自然壟斷。假設在社會理想的產出水平下,只有一個廠商從事生產,該產業的生產成本最小化,那麼此時的市場就是自然壟斷市場。處於該行業中的每個公司都會在利益驅動下爭相兼並擴張,之後形成壟斷市場而不是自由競爭的市場。壟斷者通過限制產量、抬高價格,使商品價格超過邊際成本而獲取超額利潤,必然帶來導致市場效率的喪失。"外部效應。外部效應是指未被交易雙方包括在內的額外成本或額外收益。在提供商品及服務時,如果社會利益或成本與私人利益或成本之間存在差異,那麼自由競爭就無法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盡管私人之間可能通過協議來解決外部效應問題,但達成協議的交易費用往往過高,而市場監管卻能有效地消除外部效應。信息不對稱。在商品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信息分布往往不對稱,一般而言生產者比消費者擁有更多的信息。生產者從自身的利益出發,而不是按優質優價的原則來出售商品。這樣在相同的價格水平下,銷售質量更好的生產者被迫退出市場以逃避損失,而質量較差的生產者則乘機佔領市場,出現「劣貨驅逐良貨」的現象。信息不對稱要求更多的信息披露,使消費者能夠據此區分產品質量的高下,監管正是消除信息不對稱的有效方法。由於市場存在上述缺陷,公共利益論認為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對其實施監管能提高公共利益。

二、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以前,證券市場監管主要由中國人民銀行主管,體改委、國家工商局等其他政府機構及上海、深圳兩地地方政府參與管理的形式。成立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以後,證券監管由國務院證券委負責,中國證監會作為證券委的執行機構,承擔起對我國證券市場的監管任務。國務院撤銷了證券委,同年確認中國證監會為證券監管的主管機關。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我國證券法律制度也逐步建立起來,如《公司法》、《國庫券條例》、《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禁止證券欺詐行為暫行辦法》、《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證券市場禁入制度》等一系列證券法律法規均已頒布執行。作為根本大法的《證券法》的出台,進一步確立了中國證券市場法律規范的框架。以滬深交易所設立為標志,中國證券市場短短十幾年走過了國外證券市場上百年的自然演進的發展過程,應當說政府的積極推進功不可沒,然而毋庸諱言,年輕的中國證券市場在快速成長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監管制度缺乏長遠規劃。中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成績斐然。然而,由於市場發展迅猛,政府監管部門疲於應付大量繁雜的日常事務性工作,不經意忽略了對市場發展急待解決的根本的監管制度建設。為了盡快解決一些短期凸#顯的問題,往往採取急救辦法,甚至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強行調控市場,雖然暫時緩和了事態,但是很可能為日後的市場發展和監管工作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隱患。監管存在滯後性和弱效性。盡管我國證券監管機構近年來加大了對欺詐與操縱的打擊力度,但行政監管往往是事後監管,監管存在顯著的滯後性和弱效性。

滯後性。從違規行為的發生到監管機構做出處罰,往往歷時彌久,監管行為存在明顯的滯後性。如「中科創業」、「億安科技」操縱股價行為在發生數年以後才被發現,而「瓊民源」事件的查處過程竟長達兩年。另一方面,監管力量相對有限,調查費用不菲,一些市場欺詐行為未被處理,成為漏網之魚,使違法者產生僥幸心理,鋌而走險。(』弱效性。對違規行為處罰顯得過輕。如民源海南公司動用銀行貸款和透支操縱「瓊民源」股價非法獲利))萬元,查處後除了沒收非法所得以外,僅處以警告和罰款了事。實際上,對上市公司違規行為的處罰卻轉嫁到公司股東身上,並無過錯的中小股東往往受害最深。對應承擔直接責任的違規公司的高管人員處罰過輕,弱化了監管效果。"證券監管決策缺乏科學性。目前我國的證券監管體制決定了中國證監會是證券市場的唯一監管機構,一方面提高了證券監管決策實施的權威性,但另一方面卻可能有損決策的科學性。我國的證券監管機構作為政府代表,除了承擔監管職責以外,還擔負著培育和完善證券市場的職能,而當前經濟體制改革中的焦點問題———金融體系的創新與改革———是一項牽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這些背景決定了不同領域的金融法規政策之間存在高度的相關性和制約性。比如,證監會的某項措施可能符合單一證券監管目標的最優化,但由於與其他金融管理機構處於分割狀態,其監管決策未必能達到國家整體金融及經濟發展的最佳效果,因此證券監管決策缺乏科學性在所難免。對投資者的保護機制不夠完善。海外成熟的證券市場對投資者的保護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

轉貼投資者教育機制。對投資者在證券市場基礎知識、證券法律法規等方面加強教育,尤其是加強市場風險教育,有利於投資者熟悉市場、認識市場運作的客觀規律,就像對適齡兒童進行系統的免疫接種一樣,打預防針對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大有好處。投資者訴訟機制。投資者可以通過集團訴訟等方式,對作出虛假信息披露的公司提起訴訟,並且比較容易獲得相應的賠償。投資者賠償機制。國外的證券市場通常設有賠償基金:一方面,可以提高投資者入市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構建防範系統風險的緩沖機制,由市場風險引起的損失可以得到有效的賠償。目前,我國的投資者教育機制剛剛起步,投資者訴訟機制和賠償機制還未真正建立並發揮作用。

三、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對策建議

證券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可以預見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證券監管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中國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相適應的高效率的證券監管是保障我國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以下從監管法律制度建設、上市公司監管、獨立董事制度、證券市場監管體制等四個方面提出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對策和建議:對證券市場監管法律制度建設問題,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確立證券市場監管機構的法律地位,進一步明確證券監管機構法律地位的條款和細則;加強立法建設,增強證券監管法律制度體系的完備性和配套性,提高法律體系的統一性和整體性;增強證券監管法律法規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強化法制內容的實效性;-』建立健全證券監管法律法規的實施機制,杜絕有法不依的現象,加大執法力度;適應證券網路化和市場開放的發展趨勢,盡快制訂適宜的相關監管規章制度。!從規范和發展兩方面抓好上市公司的監管工作。在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同時,努力為上市公司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以監管激勵上市公司持續發展。加強證監會派出機構監管職能,建立健全派出機構監管績效考評機制。重點加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增強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制度建設,切實搞好上市公司監管工作。"獨立董事制度。首先,確立獨立董事應有的社會地位,提高獨立董事參與上市公司最大決策的程度,培育並建立獨立董事人才庫;其次,明確區分獨立董事與監事會的不同職責,充分發揮獨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規范運作中的作用;最後,加強關於獨立董事的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落實的監督,完善獨立董事制度運行的外部環境。#建立一個主體多元化,結構多層次,相互協調又相互制衡的高效的證券市場監管體制,逐步改變目前僅由證監會單方面壟斷監管規則制訂的局面,縮小行政監管直接作用於市場的范圍。讓證券交易所和證券業協會等自律監管主體來填補行政監管收縮後留下的空白,強化自律監管對行政監管的制衡,多方面約束並盡可能減少政府機構執法中腐敗現象的發生。除了上述幾個方面的問題以外,值得一提的是,對監管者的監督在我國幾乎還是一片空白,因此要努力推動監管的法制化和市場化,建立有效的權力制衡機制,包括內部制衡機制和外部制衡機制,保障公眾及媒體的監督權力,強化社會輿論監督。

參考文獻:

曹鳳岐等 ,證券投資學(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鄭燕洪,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與市場紀律———國際金融監管新趨勢的模型解析 特區經濟

易憲容, 美國金融業監管制度的演進世界經濟,高西慶。證券市場的發展和監管必須正確處理三個關系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㈡ 求一篇對證券市場風險認識的評論文章

證券市場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是市場經濟中的一種高級組織形態---虛擬經濟的表現。之所以稱證券市場是高風險市場,是因為證券價格具有很大的波動性、不確定性,這是由證券的本質及證券市場運作的復雜性所決定的。A、證券的本質決定了證券價格的不確定性。從本質上說,證券是一種價值符號,其價格是市場對資本未來預期收益的貨幣折現,受到政局、利率、匯率、通脹、行業背景、公司經營、投資大眾心理等多種因素影響,難以准確估計,這一本質屬性,決定了以它為交易對象的證券市場從一開始就具有高風險性。B、證券市場運作的復雜性導致了證券價格的波動性。各國證券市場歷史表明,股票價格圍繞內在價值上下的波動過程,實際也是市場供給與需求之間由不平衡到平衡、由平衡到不平衡的循環往復過程,市場參與者利益不同,內部運作機制各不相同,不同的時間段,帶來不同的價格平衡。C、投機行為加劇了證券市場的不穩定性。在證券市場的運作過程中,投資與投機很難做出明確的界定,並且虛似經濟的不確定也允許投資與投機的轉化。資本總是追逐利潤的,投機資金的進退加劇了市場價格波動。當投機行為超過正常界限,變成過度投機,則市場風險突現。D、證券市場風險控制難度較大。證券市場涉及面廣、敏感度高,任何重大政治、經濟事件都可能觸發危機,對市場中的所有風險因素難以全面把握、控制。

㈢ 求證券投資基礎分析論文

統計學在證券期貨市場中的應用[1]
發布時間: 2003-12-21 作者:
摘 要:李從珠,丁紹芳,王靈華,孫大寧.統計學在證券期貨制場中的應用.
本文較系統地介紹了統計學在證券期貨市場中的應用,其中包括作者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如:證券期貨市場指標體系的研究;新華財經指數的編制;證券投資組合的研究與應用等。
關鍵詞:統計學 證券市場 期貨市場
分類號:O212 C8 F8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1566(2000)01-0054-04

The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s on Securities and Futures Markets

LI Cong-zhu,DING Shao-fang,WANG Ling-hua,SUN Da-ni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100041)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s on Securities and Futures Markets is introced,author's many new achievements are included in it,such as study of index system on Securities and future markets;study of Xin Hua index number of securities;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investment in bond and so on.
Key Words:statistics securities markets futures markets▲

一、序 言
我國自九十年代初建立證券期貨市場以來,短短幾年,得到了迅猛發展,方興未艾。僅拿股市來看(截至1999年07月13日),在滬深兩市上市的境內公司已達900家,滬深市場的A,B股股數是981隻,上市公司900家,其中滬市501隻(461家),深市480隻(439家),滬深A股股數874隻,B股股數107隻。這與1991年滬市8家深市6家上市公司相比,可見發展速度之快。市價總值21083億元人民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25%;開辦證券90家,兼營證券業務的信託投資公司237家,下屬證券營業部2400多家;現有43家境內企業海外上市,累計籌集資金100多億美元;已有107家公司成功發行了B股,籌集資金近50億美元;股民已達4000多萬。自1999年五月十九日井噴式行情以來,滬深兩市的日成交量猛增,至六月二十五日高達800多億(1998年8月18日香港股市一天的成交量為790億港元),創下空前的天量。證券市場的作用愈來愈大,並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
統計學及其相關學科在證券期貨交易中有什麼作用呢?我們先從世界范圍談起。
據有關報道,當今華爾街最搶手的不再是傳統的MBA,而是有統計背景、數理能力強的人才。一些在美國獲得統計或數學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被華爾街錄用,轉眼間便當上了年薪百萬美元的「白領」貴族。如,1984年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的黃沁於1988年提前畢業,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讀研究生,畢業後受聘到華爾街某大型證券公司工作。在這個世界上金融證券業最發達的地方,他以統計和數學為基礎,建立了自己的投資理論,現已升任該公司副總裁,主管對外投資工作。年僅27歲的黃沁是進入華爾街金融界高層領導的少數華人之一。
華爾街取才原則的轉向,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證券期貨等金融業目前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的潮流。證券金融交易是信息量最大,信息敏感度最強、信息變化頻度最高的領域。隨著市場日趨復雜,數字已成為傳遞信息最直接的裁體,加上未來的經濟是被網路覆蓋與籠罩的數字化經濟,大量的數學與統計工具將在分析研究中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影響。能否把握那看似枯燥無味的數字所隱含的精微變化,成為決定未來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前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在期權定價方面做出開拓性貢獻的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他們在二十多年前就探索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定價模型——布萊克.斯科爾期定價公式。本世紀20年代開設了股票期權品種,由於採用櫃台交易方式和缺乏標准化的設計合約,很難轉讓對沖,交易量不足稱道。1973年美國經濟學家布萊克和斯科爾斯,引進概率統計上隨機變數函數的一些定理和積分求值,推導出不支付紅利的股票期權定價公式,從此期權有了明確科學的價格定位依據,很快形成一個完整的市場,並迅速推廣到全世界,直至現在,期權占據著金融王國的重要位置。定價公式成為整個市場運轉的基礎。這個期權公式的定價思想所引發的金融革命表現在,預測遠期價格成為可能,不僅使期權為指數、貨幣、利率、期貨交易提供了全新的保值,投資手段,極大地豐富了金融市場,而且進一步推動了對各種金融產品的價值研究,提高了操作的理論水平。由此可以推斷,沒有布萊克.斯科爾斯定價模型,期權就不可能發展這么快,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高度發達,如今國外大型金融機構在總結金融交易失利原因時,總是首先追究最初的定價是否存在漏洞和錯誤
建立一個模型就摘取經濟領域的桂冠這一事實,體現了經濟與統計數學密不可分的關系。據不完全統計,自1969年設立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來的40多位獲獎者中,著名的計量經濟學家有23位,10位擔任過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會長,有六位直接靠計量經濟的研究和應用成果獲獎。借用統計數學,將經濟理論數學公式化,將經濟行為定量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的熱門課題。
有關專家指出,統計學,經濟理論和數學這三者對於真正了解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數量關系來說,都是必要的,但本身並非充分條件。三者結合起來,就是力量。數學給經濟界帶來新的視角,新的觀念。抽象的數學工具一旦准確地切入金融市場,就顯得非常實用和有價值。二十多年來,指導期權交易的理論—定價模型得到廣大投資者的一貫遵循。沒有統計基礎、不懂定價公式含義的人要想在市場有出色表現將是十分困難的。
證券金融市場的風險管理是個永恆的話題,投資者都想尋求收益回報,但又必須面對各種各樣的損失可能。市場到底存在哪些風險,如何確定風險的大小,如何才能實現收益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歷來都是受人關注的焦點和難點。自從1952年美國學者馬柯威茨運用數量方法創立證券組合理論以來,市場風險的神秘色彩逐漸淡化,不再變得那麼可怕和不可駕馭。
馬柯威茨組合理論的立足點是全面考慮「期望收益最大」和「不確定性(即風險)最小」。它通過總結投資損失的概率分布和可能收益與預期收益的偏離程度(即我們統計學上的方差),發現投資者應該同時按適當比例購買各種證券而不是一種證券,進行分散化投資,其收益才盡可能是確定的。通過數量分析得出的這種結論,迎合了投資者避風險的需要。風險管理能力的提高促進了基金的蓬勃發展。在短短的幾十年間,隨著量化研究的不斷深入,組合理論及其實際運用方法越來越完善,成為現代投資學中的主流工具。由於馬哥威茨證券組合選擇理論給金融投資和管理思想帶來革新,1990年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眾所周知,量變引起質變。數量關系的背後,牽扯著市場的穩定與發展。金融業的現代化推動了統計與數理方法的應用研究,反過來,當今世界的金融管理特別是防範金融風險,也越來越要量化研究。早在1995年9月,美國斯但福大學經濟學教授劉遵義就通過實證比較,數量分析和模糊評價等方興,預測出菲律賓、韓國、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有可能發生金融危機。後來的事實果然如此。這從一個側面提醒我們,沒有完整、科學的分析預測工具,就可能在國際金融競爭中蒙受重大損失。只有加強對作為金融信息的各種變數的研究,才能提高對金融運行規律的認識,才能把握市場的發展動向。
經濟理論的數學化和統計分析,使各種經濟行為也越來越數量化。在金融領域也不例外。定價公式和組合理論地位的確立,就證明數量工具已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有統計顯示,在西方金融市場,三分之一的人運用組合理論來投資,三分之一的人靠技術分析管理頭寸,另外三分之一的人仍在堅守基礎分析。雖然運用何種手段來指導決策是投資者個人偏好、觀念的問題,但組合理論和技術分析所運用的統計工具逐漸被認同,說明理性投資將成為市場的寵兒。由此我們不難理解華爾街選才的動機。
主觀意見和直覺判斷有很大的隨意性,顯然與現代投資決策的要求相去甚遠。對市場和價格進行定量研究,從而揭示客觀存在的數量依存關系,成為投資和管理決策的一項基礎工作。用統計工具處理各種證券金融數據,可以比較全面地分析各種因素的影響力度。其主要表現在:
1 結構分析:證券市場與匯率、利率變動和國民經濟發展有多大的關聯度;單一證券與整個市場之間如何相互影響,市場指數設計是否合理;證券與期貨價格走勢是否相互制約;同一類證券有沒有一定的連動關系。
2 價值預測:分析未來證券發行和上市價格的理論定位,確定金融衍生證券的價格,分析預測證券期貨的價格走勢,進行投資決策等。
3 政策評價:研究市場系統風險的預警及控制,探討不同的組合投資效果。
4 理論檢驗:證券價格能否反映所有的信息,市場的有效性實證檢驗;各種技術指標的適用性和優化處理,周期效應的對比分析。
從以上可看出,量化研究有助於搞好風驗管理,設計投資組合,選擇交易時機,評估市場特性。統計工具在證券金融市場的大量應用,對交易技術的升級換代,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特殊貢獻。現在,電腦交易系統在國外大行其道,依據不同要求設計的模型軟體層出不窮,只要把數據輸入電腦中,投資者根據分析結果隨時制訂和調整投資計劃。
投資者競爭的優勢不再停留在信息的收集上,而是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誰的模型從總量上與趨勢上能更合理、科學地分析市場,誰就能掌握主動。
簡單的統計和數學方法已經滿足不了日益復雜的金融發展需要。隨著統計和數學工具的推廣應用,一門新興的邊緣科學——金融統計學應運而生。美國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和英國利茲大學先後確定了金融統計的碩士和本科生的培養計劃。我國近幾年來,像中國科技大學、南開大學和山東大學建立了統計金融系,去年北京大學相繼成立了金融數學與金融工程管理中心、金融數學系;像北方工業大學統計學專業等建立的證券期貨模擬實驗室的也有很多家;開設相關專業的就更多了。
總之,統計學及其相關學科在證券期貨交易中的重大作用愈來愈被人們所認識和重視。讀者從本專題所講的內容也將會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後面我們將結合我國證券期貨交易的實際,介紹統計方法在證券期貨市場的一些基礎應用(包括我們的部分研究成果),如證券期貨交易的統計指標體系;證券指數;投資組合;上市公司財物報表的統計分析與選股;證券期貨價格走勢預測(主要是技術分析)等。 相關性:畢業論文,免費畢業論文,大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模板

㈣ 求一篇證券投資分析的論文,2000字~~有重賞~~~

證券投資分析論文 論我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的發展 摘要:發展證券投資基金對於規范證券市場具有重要意義,但封閉武證券投資基金在運作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日前我國開放武證券投資基金即將推出,本文從對封閉式基金存在問題進行探討的角度出發,分析了開放武證券投資基金的優勢,提出了正確認識我國開放武基金在發行規模、投資風險、投資理念、市場運作等方面的局限性;並就完善基金立法、建立規范的基金監管體系、制定正確的開放武基金發展步驟、加強理論研究和基金人才培養以及完善證券市場創造基金發展的良好環境等方面提出了基本構想。 關鍵詞: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基本構想 一、在我國發展證券投資基金的意義 從根本上講,發展證券投資基金,對於增加證券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擴大證券市場資金來源渠道,無疑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發展大型證券投資基金對股市而言,是一種長遠的利好。因為證券投資基金在建立之後都要投資人市,從最終結果上看,必然會增加市場的資金供給。同時隨著證券投資基金的發展,其經營運作也必然會逐步規范化,而基金的規范化,對股市走勢將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不僅如此.隨著證券投資基金的規范化發展,也將對股市的健康發展提供根本的保證。目前我國股市暴漲暴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場內缺乏規范的機構投資者,而發展證券投資基金,是培育場內機構投資者的一個重要途徑。目前美國股市只有25% 是個人投資者,而日本股市幾乎很少有個人投資者,絕太多數的個人.均採取加入投資基金的方式進行證券投資。在發達國家的股市中,投資基金已成為投資的主體,而且由於投資基金的規模較大,其行為必然傾向於投資,而不傾向於投機。這對於股市的穩定發展,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從1998年推出第一隻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開始,到目前為止.我國已有基金管理公司l4家,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34個,200o年末基金凈值為847億元,基金從業人員344人。 二、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存在過度投機的證券市場中,發展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直接面臨著以下幾個問題: 1.如何保證基金投資者的安全和收益?從歷史上看,我國證券市場中的基金,在熊市時效益是較差的。特別是老基金,由於在投資方向上缺乏內部約束.造成投資混亂的局面,搞實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和證券投資均被套牢,絕大部分基金都出現虧損。只有在1996年後,股市出現大幅上場行情,一些基金才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從總體上看,以證券市場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基本上是靠「天」吃飯,即:在牛市中獲利,在熊市中虧損,如果我國的證券市場出現持續低迷的狀況.那麼基金投資者的收益是沒有保障的。 2.證券投資基金的收益主要應從哪裡獲得?在證券市場中,上市公司是唯一的財富創造者和提供者,在發達國家的股市中,支撐股市發展和為股市提供源源不斷的利潤的是上市公司的業績及其成長性。大量基金人市通過操作獲取收益,最主要的目的是與上市公司一起分享其經營發展的成果。因此,基金運作是以獲取投資收益為主。但是我國股市中的上市公司效益低下,無能力支撐高啟的股價,也無法為股市提供源源不斷的利潤。基金也好.其他的證券機構也好,無法賺上市公司的錢,只好採取各種手段賺取股民的錢。當基金獲利時,並不是依靠上市公司源源不斷提供的利潤,而是依靠新股民源源不斷地人市及其源源不斷地「前仆後繼」,這種情況有可能使證券投資基金在發展中誤人歧途。 3.如何保證證券投資基金本身不過度投機?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中,上市公司的業績處於逐年滑坡的狀態,使得股市缺乏上揚的堅實基礎,證券市場只能是一個高風險的投機市場,這也會助長證券投資基金的投機行為。與此同時,如何保證證券投資基金本身不被作為炒作的投機對象?在我國缺乏上市公司業績支撐的證券市場中,許多已掛牌上市的老基金,都曾是莊家控制的炒作工具,其投機的程度超過了股票,暴漲暴跌的幅度也遠遠大於一般的股票。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在市場中。也難以保證不淪為機構投機的工具,成為炒作的投機對象。4.如何完善基金管理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從理論上講,與基金有關的三種當事人,即投資人、管理人及託管人應當相互獨立,互相制約,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基金的合規運作。但是在現實中,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人只能在市場中買賣基金單位,難以形成對基金管理人的直接制約關系,特別是在信用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基金投資人很難約束基金管理人的行為。此外,目前的基金託管人大多是由商業銀行來擔任,商業銀行在股市中並無太大的利益關系.其有關人員也不是股市的專家.託管人只負責有關資金的託管,很難形成對基金管理人的有效監督。而基金管理公司的發超人與大股東一般是證券公司等在股市中有利益關系的機構。因此,對於基金管理公司來說.在缺乏必要監督的條件下,有可能出現大股東操縱、私幕交易的問題。

㈤ 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分析的論文怎麼寫啊

我國證券市場的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及其成因分析 一、系統風險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主要風險 我國證券市場目前存在兩大風險: 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是指因個別證券公司的特殊狀況造成的風險。如公司的業績不佳、財務狀況不良信息的披露、工人的罷工、公司領導人的更換、市場競爭中的失敗、派息不合理等。 由於各個上市公司的情況千差萬別,非系統風險具有相互抵消的可能, 所以這類風險,可以通過證券組合來加以避免。 系統風險是指由於某些因素給市場上所有的證券都帶來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如宏觀經濟狀況的變化、國家稅法的變化、國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變化、世界能源狀況的改變都會使股票收益發生變動。由於這些風險來自企業外部,是單一證券無法抗拒和迴避的,它對所有企業的證券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投資者不能通過多樣化投資分散掉,因此,這些風險又叫不可迴避風險或不可分散風險。 根據有關人士對我國上海證券市場風險的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我國證券市場系統風險在總風險中所佔的比例較大,平均值為 80% ,而在西方的成熟股市中,系統風險在總風險中所佔的比例都較小,平均值一般都低,有的僅為 30% 。由此可見,我國的股市與西方成熟股市的差別。 相反,系統風險在證券市場風險中所佔比例較大, 非系統性風險所佔比例較小, 這必然會導致通過投資多元化來分散和降低風險的空間極其有限,股市投資風險較大。回顧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短暫歷史,分析造成股市幾次大起大落的原因,也可以證明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主要來自系統風險。 系統性風險包括政策風險、周期性波動風險、利率風險和市場風險等。就我國實際情況來看,最大的系統性風險主要來自政策風險。政策風險是指政府有關證券市場的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或是有重要的舉措、法規出台,引起證券市場的波動,從而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 二、我國證券市場系統風險成因分析 有關部門過多地採用政策手段干預,加劇了證券市場系統風險。由於我國的證券市場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政府催生的,而相對於西方證券市場百年興衰發展史來說,且僅有二十多年的歷史,還是一個新生的、不成熟的嬰兒。人們對證券市場發展的規律認識不足、各種法規體系還不健全、不完善,管理手段不充分,再加上管理體制本身的局限性、市場競爭的無序性、信息的壟斷性以及運行方式的不規范性等因素的存在,單靠證券市場自身力量無法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要求運行,這就決定了政府必然較多地、更容易地使用政策手段來干預市場,「政策市」即色彩很強。 由於監管層次單一,還沒有形成政府、證券業本身及社會等多個層次的監督體系,並且監管缺乏足夠的透明度,一般投資者事先很難預測股市政策變動的情況,從而造成很大的風險。(2006 年等年份股票市如一場疾風暴雨大起大落,就是因為政府政策、政府幹預、市場消息等人為因素的影響,引起股價上躥下跳,股價並沒有體現出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與財務指標等非系統因素的影響,其結果是中小股民受到最大的損失。從股市過去走勢與經濟發展不協調也可以證明這一點。這也是有關人士為什麼說我國的股票市場是典型的、封閉的政策市場的原因)。 證券市場的功能定位加大了系統風險 一般而言, 證券市場有資源配置、企業融資、對資本資產的風險收益進行合理定價等基本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資源配置功能。在我國由於證券市場不發達,對證券市場功能定位主要局限在幫助國有企業轉換企業經營機制、 國有企業籌資解困等。 正是過於強調了證券市場的籌資功能,忽略了證券市場的其它功能,導致部分上市公司不思進取,考慮更多的是怎樣索取,通過發新股、配股、增發新股和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方式,變著法向投資者圈錢,把股市圈來的錢當作免費大餐,投資者長期持有,不僅賺不到錢,還要接受上市公司的不斷盤剝圈錢。上市公司的短期行為雖然解決了資金不足的燃眉之急,但卻為日後再籌資以及股市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隱患,也加大了系統性風險。這就客觀上加大了系統風險。 退出機制不到位導致過度投機 近年來,在證券市場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投資績優股賺不了錢,而投機垃圾股能賺到錢。原因在於大搞資產重組,實實在在出現了一些「烏鴉變鳳凰」的案例。正是在這種誘惑下,兩市大炒重組股,不管真真假假,只要有重組的可能就大炒特炒。然而,真正能重組成功的案例數量卻非常少,比例相當低。但暴炒的結果卻給投資者造成一種錯誤的理念,投資績優股賺不了錢,投機垃圾股能賺大錢。 正是因為退出機制不到位, 才使常年虧損的上市公司具有所謂的「殼資源」 價值,於是市場中很多早應摘牌的企業,不但沒有被市場淘汰,反而總能屢屢起死回生,成了「莊家的寵兒」。在新規定的退市和恢復上市辦法中,可以說寬松得不能再寬鬆了。 管理層不但給了虧損公司一年的寬限期, 而且同時又規定只要公司重組後盈利,就可以摘掉虧損的帽子,獲得重新籌資能力。正是新規定的出台,使奄奄一息的虧損一族大漲,其原因是投資者認為既然獲得寬限期,那麼必然能重組成功,所以寄希望在「資產重組」上大賭一把,因此忽視了市場風險的存在。這其中的投機成分足可見一斑。這在客觀上損害了理性投資者的利益,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不再相信所謂的正確的投資理念,客觀上也誤導了人們對政府政策的理解。 購買垃圾股能賺錢的財富效應,使投資者認識趨同,紛紛轉向垃圾股,使股市的系統風險越積越大。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盡快實施退出機制,對大幅虧損股票要堅決摘牌,不搞「起死回生」,真正作到公平競爭、優勝劣汰,才能為股票市場朝著健康、理性的方向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查處不力,加劇了系統風險。 有關部門監管不嚴,盡管我們制定了不少的法律、法規和管理條例,這對維護二十多年來股票市場的發展秩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現行的法律和法規在實際貫徹執行方面還存在不足,執法力度還很不夠。主要表現在:現行的法律對於約束上市公司恪守投資承諾軟弱無力,使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行為基本上是隨心所欲,為所欲為。 如大慶聯誼利用財務公告誤導投資者,至今沒有受處罰;深華源公開違反會計准則做假帳,至今沒有被立案審查;億安科技、水仙股東起訴上交所和證監會,操縱股價造成投資者損失,管理層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等等。在此我們不討論責任的歸屬問題,而是分析產生這種結果的根源,這就是監管不嚴,查處不力。這樣,無論是上市公司, 還是投資者都無法在一個市場游戲規則健全,能夠完全實現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環境中參與交易,其結果不僅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損害了資本市場的發展,加劇了系統風險。 因此, 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上重視資本市場的法制建設問題。企業資金入市助長了股市過度上漲,1993 年證券市場資金准入的制度創新步伐明顯加快,允許國有企業、國有控股公司、上市公司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市, 允許保險公司資金入市,允許券商的增資擴股資金、股票抵押貸款資金和從銀行拆借市場獲得資金入市,對於溝通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推動股市發展有積極的作用。但應看到,允許企業資金入市,可 以使資金面變得寬松,但如此寬松的一個負面效果在於投資者忽視股市的基本面風險,上市公司增加股票投資的同時也增加了股市泡沫風險,不僅損害了大眾投資者的利益,而且也將自己的業績風險暴露在股市泡沫風險面前。 在實業投資前景不好、實際稅負較重、企業邊際利潤很小,而證券市場投資一級市場的投資收益率高達200%, 又幾乎沒有風險,二級市場投資風險目前也並不大的情況下,使證券投資對資金的吸引力遠遠大於實業投資。允許企業資金入市,為資金名正言順流入股市打開了方便之門。於是,很多貸款特別是一些大企業的貸款,只在企業內走上一圈,很快就進入市盈率可觀的股市。貸款資金用於「炒股」 雖金額並不太大, 但發生額卻不小。據測算,股票抵押貼現,券商透支,銀行融資,放大了系統風險數倍。一些上市公司收1益的來自戰略投資人,一些上市的實業公司甚至轉向資本運營公司,從價值創造者變成了價值評估者, 就是這種情況的最好證明。 由於受目前各種市場和市場因素的潛在影響,新股發行定價市場化在客觀上會導致新股發行市盈率過高,使上市公司獲得超額認購資金,這又使發行價走高成為必然趨勢。再就是更多的上市公司為了獲得較多的募集資金,在招股說明書中空列項目,在得到資金後,又變更募集資金投向,更多的上市公司則直接將 錢交給券商炒股票,助長了股市泡沫。三是部分上市公司由於難以處理超過計劃的那部分資金,出現募集資金被閑置浪費的現象,違背了新股發行定價市場化的初衷,也不利於充分發揮證券市場對社會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的功能。四是目前股權結構非流通股居多,流通股發行價越高,與非流通股的成本價相差越大,將來 國有股按市場價減持的阻力就越大。五是當市場機制不靈時,市場化就成了無政府化的代名詞。其結果是: 發行價高、上市首日開盤價高、上市首日換手率高的三高現象,使上市公司圈錢之風愈演愈烈, 二級市場失血狀況越來越嚴重。造成信息不對稱,加大了系統風險。 市場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信息披露制度已成為證券市場制度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證券法規都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出了相應的規定,我們國家也不例外。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的框架已基本形成,並逐步走向規范化、法制化和國際化,極大地促進了證券市場的發展。但相對於迅速發展起來的證券市場而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管理相對滯後,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這主要表現在:信息披露的非主動性;信息披露的隨意性;信息披露的滯後性和不連慣性;信息披露的虛假性、信息披露的不規范性。由此造成投資者和投資者之間以及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之間因掌握信息量的多少、內容的真假、時間上的先後不同對同一上市公司的股票價值做出不同的反映和判斷。由於對新信息的產生及其客觀性、真實性和有效性很難預期,買賣雙方對證券產品的價值變化的判斷就很不確定,雙方信息的不對稱狀況十分容易引起價格操縱,導致證券產品價格的嚴重扭曲,由此造成證券市場上供求雙方大量的非理性投機。 這一方面直接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另一方面也加大了證券市場的風險。 加大了系統風險。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最基本的要求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要求上市公司是一個有國家法律保護的、制度嚴謹的分權——制衡體系,通過一系列委託代理關系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機制,維系公司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平衡。從目前情況來看,部分企業改制只不過是新瓶裝舊酒換個形式罷了。主要表現在:所有權與經營權不分,國有資產所有者嚴重缺位,和由此產生的代理問題, 作為公司代理人的經理人員缺乏長期的激勵機制;股權結構畸形,難以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由於在我國的國有企業中,股東大會、董事會及經理人員三者之間的責、權、利制度安排難以規范和統一,其結果是,董事會形同虛設,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董事長和總經理一肩挑,行為不受監督和約束,甚至凌駕於董事會之上,獨斷專行等等。 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 上市公司與原有母體之間形分實合,在人員、資產、財務方面難分彼此,界限模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盡管是兩個獨立的經濟實體,但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由於其間千絲萬縷的聯系,資產、財務不分彼此, 完全是一筆糊塗帳,這就給了某些別有用心的大股東以可趁之機。如幸福實業 20億多萬元資產被集團私自拿去抵押,三年來公司居然不知情。更奇怪的是絕大多數擔保不要說沒經過董事會討論,甚至連董事會也不知道。然而,即使上市公司與集團明明白白地實行了「三分開」,部分上市公司也難逃「搖錢樹 」的下 場。因為在多數公司仍然是「一股獨大」。 在這種特殊的股權結構情況下,容易出現內部人控制,難以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將中小股東玩弄於鼓掌之間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析中國證券市場的種種系統性風險,我們不難發現,股票市場最大風險,不是莊家做市炒股票,而是市場交易規則不健全,政策不完善,是管理層重大政策出台時不能確保投資者同一時間獲知,導致上市公司與莊家相互勾結進行內幕交易,而監管部門不及時查處違規、涉嫌犯罪的行為所帶來的風險。投資者在一個 交易規則不健全的市場參與沒有完全實現公開、公平、公正的游戲, 其系統性風險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當然, 我國證券市場的系 統風險是在特定時期和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是不可避免的,但我 們不能因此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採取無為而治的態度。 事實上, 我國證券市場的系統風險是可以控制和化解的。

㈥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運作風險研究 論文6000字左右

論如何完善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風險管理
摘要:本文從分析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風險管理現狀入手,揭示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在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制度安排的缺陷,對進一步加強證券投資基金業風險管理和提高證券投資基金業風險管理能力做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投資 基金 風險 管理
截至2004年末,國內規范化發行並實際管理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已有40多家,共計54隻封閉式基金和近百隻開放式基金,擁有約三千億份基金單位,若以60%的持股市值計算,基金擁有的股票市值占股市流通市值比例已近20%,成為了一支舉足輕重的市場投資力量。因此,基金的風險管理引起人們關注。隨著我國證券市場規范化、市場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資本市場監管體制的完善、法制的健全都將使基金管理機構風險管理的背景和環境發生巨大變遷,從而對基金管理公司的風險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基金業風險管理根基不穩
證券市場市場化發育程度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使基金管理機構的風險管理處於根基不穩的不利處境。我國現有的基金產品多為股票型基金,投資對象結構布局也多集中於股票,由於我國證券市場的定位一開始即把支持國企改革作為基點的歷史局限,導致證券市場實際上成為了國企籌資解困的重要途徑,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市場化功能被置於次要地位,使得投資行為預期極不穩定,助長了市場投機風盛行,投資者的權益保護問題成為長期以來不能很好解決的市場之痛。
證券市場承載過多的政府意圖、行政意志等非市場化的功能和任務,證券市場「政策市」的色彩揮之不去。證券市場不僅要承接數量龐大的國企上市融資和再融資的擴容黑洞,又要面對大量非流通的國有股、法人股,這必然助長投資行為的短期化,加大市場價格的波動頻率和幅度,增加了基金管理機構風險管理的成本和難度。
投資者普遍缺乏專業素養和監管滯後,眾多不規范投資者和投資行為的存在以及由此衍生的羊群效應,疊加並放大了市場風險,而監督層並未細分市場風險源而採取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結果是嚴重犧牲了市場的效率和功能,限制了市場競爭和活力,造就了市場對政府政策投入的過度依賴與股市長期以來「不牛則熊」極端走勢的市場格局,對於追求長期收益的基金來說不利於有效開展資產風險管理。
市場交易制度不夠完善,風險管理手段嚴重不足。目前我國證券市場投資品種單一,基金的投資組合品種選擇范圍狹窄,通過構建多元化資產組合分散非系統風險存在困難,而同時指數期貨、無風險套利等規避系統風險的交易手段尚不具備,基金管理機構既不能根據市場趨勢在做多與做空之間順勢轉化,又不能運用其他金融工具進行風險對沖,這降低了基金抵禦風險能力,加劇了股市的波動。
市場對證券投資基金的評價集中在收益性上,忽視了從收益性、風險性和流動性的綜合角度展開評價,使基金出現了單一片面追逐凈值的傾向,從而產生過度投機行為。
基金業風險監管效能不高
對證券投資基金業的監管生態不佳,監管效能不高,致使基金業運作中存在一些不規范現象和問題,不利於基金管理機構建設有足夠功效和長效的風險管理機制。
相關法律法規的配套不完備,基金在實際運作中存在風險生存的制度漏洞。盡管作為綱領性大法的《證券投資基金法》業已頒布,還缺乏相應的配套實施細則和管理辦法,特別是證券市場發展和變革快速,更需要對基金業的監管動作向前移位,加大事前監督力度。
相關的投資比例限制模糊,可操作性不強,如不同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在利益沖動下,通過幕後的默契和聯手可以操控單只股票絕大多數的流通籌碼,在短期利益驅使下個別基金投資在個股上過度集中極易誘發流動性風險。
在證券投資基金運作實踐中,缺乏獨立、公正和權威的第三方責任審計和問責制度,而基金管理人掌握著基金的實際控制權,僅依靠基金管理人的自律不足以有效制約基金管理人嚴格遵守基金契約。
雖然基金資產的所有權、經營權、監督權基本分離,但基金持有人沒有適當和相應的訴訟、追償權利,持有人大會功能形同虛設,基金持有人對基金管理人不擁有實質性話語權,而且由於基金託管人一般由基金管理人選擇,基金資產託管協議由基金管理人與託管人簽訂,基金託管人演變成基金管理人的代理人,這種錯位導致基金託管人基於自身利益考慮,往往放棄了託管監督和委託管理責任,形成基金管理人和託管人事實上的利益趨同,基金持有人利益往往不能放在最優先位置,極易誘發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風險。
基金管理機構市場准入退出機制不盡完善,管理費計提辦法弊端較多,不利於刺激基金管理公司提升資產運行效率,降低資產風險水平。
基金業風險管理制度存在風險
內部治理存在缺陷,形成制度性風險源,損傷了基金的風險管理制度優勢。基金管理公司股權結構普遍存在「一股獨大」問題,基金管理公司決策高層和管理高層來源於或受聘於公司股東,其股東背景容易出現 「內部人控制」傾向,在基金投資者成為弱勢群體和基金持有人的約束嚴重軟化情況下,實際上基金管理公司行為的利益考慮當然地將公司股東利益置於最優先地位,偏離了證券投資基金兼顧基金投資者與基金公司股東二元利益平行的設計初衷。
基金管理公司董事、獨立董事和監事由大股東和高管提名選任,薪酬由董事會決定,這種利益關聯格局很難保證其獨立性。
基金經理許可權過大而缺乏有效制衡。有的基金經理甚至將投資建議、評估投資建議、構建投資組合、下達投資指令與執行投資指令等職能集於一身,這種把控制決策和操作失誤風險寄託於對基金經理人的充分信任和道德判斷的幼稚做法顯然沒有制度、規則和機制的約束更有效、更先進。
加強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風險管理的建議
針對目前我國基金管理機構風險管理過程存在的諸多弊端,必須從制度安排、監管方式、市場結構等若干方面進一步深化改革,增強證券投資基金業加強風險管理的動力和壓力,全面提升基金管理機構風險管理能力和水平,以促進證券投資基金業穩健發展。
構建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
進一步推動證券市場市場化改革,營造市場運行新生態,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的市場大環境。認真落實「國九條」,積極實施「全流通」戰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促進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設,改變上市公司「重上市、輕轉制;重籌資、輕回報」狀況,以有利於基金管理機構堅持崇尚充分研究和清晰價值判斷以及「穩定持倉、長期投資」的理性投資理念,引導市場投資理念逐步走向成熟,降低基金管理機構風險管理的成本和難度。
從完善市場交易制度、推動滬深股市與國際市場接軌和促進市場走向成熟著眼,在盡快推出我國統一指數基礎上適時推出股票價格指數期貨交易,一方面通過基金實施套期保值動作和在做多與做空之間順勢轉化,提高基金資產管理效率,增加基金抵禦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達到活躍和繁榮市場、降低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的效果,以進一步完善市場交易制度,增加基金管理機構風險管理手段,增強應對系統風險的風險管理能力,提高資產風險管理水平。
對證券投資基金的評價要全面結合「新興加轉軌」的不成熟市場非系統風險和系統風險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特徵的實際狀況,從單一的收益性考量轉向對收益性、風險性和流動性的綜合評估,評價體系要有利於引導基金重視風險管理和提高風險管理質量,改變單一、片面追求凈值的傾向。
進一步加強對證券投資基金業的監管
促進證券投資基金業合法合規經營,促使基金管理機構構建有足夠功效和長效的風險管理機制:
監管層要抓住《基金法》頒布和實施的有利時機,提高本行業依法經營的自覺性;提高《基金法》在實施中的可操作性,特別是要加強現場監管和不定期巡訪,對違法違規問題要及時、高效、公正和嚴格處理,硬化法律法規的強制約束力和嚴肅性。
從有效提高基金資產流動性出發,防止發生操控市場價格的情況,在監管辦法上要更具體地明確基金投資比例限制,特別是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發行的股票總和不得超過該股流通市值的10%。
證監會應指定部分具有證券從業資格和誠信卓著的會計師事務所和審計師事務所定期或不定期對基金管理機構進行業務運營合規性、資產流動性、內控運行狀況的現場稽核,加強第三方責任審計,建立獨立、公正和權威的問責制度,以提高監管效能、促進證券投資基金業增強合規經營意識和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監管層要引導、支持和鼓勵基金單位持有人依法啟動持有人大會機制,切實發揮持有人大會對基金管理機構的制約作用。為了增強基金持有人對基金管理機構的實質話語權,建議對基金持有人適當的訴訟地位和追償作出安排。
完善基金管理機構的市場准入退出機制,適當降低市場准入門欄,提高證券投資基金行業的競爭性。若基金在收益、資產流動性上存在限期內不能改變的問題和狀況就必須終止運作,以強化基金管理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
改變目前基金管理機構管理費從基金資產中計提的做法,建立基金持有人和基金管理人最大的共同利益目標函數。基金管理人的收益只能來源和體現在其運營帶來基金凈值不斷增長中。
完善基金管理機構的內部治理結構
消除制度性風險源。在基金管理公司籌建審批時,要關注其股東出資結構狀況,嚴格審核股東誠信記錄等,以均衡股東權利和增加股東之間的相互制衡,使基金管理機構高管層不僅代表股東利益,更要維護基金持有人權益,實現基金管理公司二元利益平衡格局的設計初衷。
為了確保基金管理公司的獨立董事、監察員履行職責的獨立性、公正性,打破獨立董事、監察員與股東、高管層的利益關聯格局,建議基金管理公司的獨立董事、監察員一律由監管層指定有專業水準、誠信良好的相關專業人士擔當司責,以形成良好的風險控制機制。
針對目前普遍基金經理許可權過大問題,從有效防範道德風險出發,基金管理機構在制度層面要做到基金的投資建議、投資建議評估與構建投資組合、執行投資指令的投資過程關鍵環節做明確的人員區分和操作隔離,也就是說,研發人員採取定性與定量的技術手段,充分尊重統計規律,對價值高估或低估的品種進行科學遴選排列,提出具體的投資建議,基金經理要利用現代投資管理技術對投資建議作出評估和判斷,在征詢意見基礎上依據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構建投資組合,並向交易人員下達投資指令,從而建立完備火牆機制以有利於基金強化風險管理。

㈦ 求一篇關於中國股市行情分析的論文,要有論文的標准格式

論文:論資本市場開放對中國股市的影響論文寫作
[摘要]伴隨著中國經濟市場不斷的對外開放,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股票市場也從無到有,不斷壯大的發展起來。股市的發展與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密切相關,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放大,外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越大,對中國的股票市場形成壓力。中國證券如何面對世界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國家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市場發展就顯得特別的重要起來。本文討論了資本市場開放對中國股市的影響,對歷史資料文獻加以分析並提出建議。
[關鍵詞]市場經濟資本市場股票市場

一、目前我國股票市場的現狀

截至2007年8月9日收盤,滬深股市總市值首度突破21萬億大關,總市值合計為211491億元,而2006年GDP總量為210871億元人民幣,我國股票市場的總市值首次超越GDP,2007年上半年我國GDP總量為106768億元。

根據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收盤,上海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為163648億元,流通市值46843億元;深圳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為47817.48億元,流通市值為23989.06億元。到目前為止,瀘深股票賬戶總數已經超過14000萬,占人總總數的10%以上,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我國股票市場發展雖然很快,但股市對民生問題的影響也是顯然的。股票市場有一億四千萬賬戶,也就是說它的漲跌將關繫到一億多個家庭的生活了。

二、資本市場開放度的演變過程

根據我國政府對WTO承諾,我國證券對外開放的內容主要包括:

1.外國證券機構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直接從事B股交易。

2.外國證券機構駐華代表處可以成為所有中國證券交易所的特別會員。

3.允許外國機構設立合營公司,從事我國國內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外資比例不超過33%;加入三年內,外資比例不超過49%。

4.加入後三年內,允許外國證券公司設立合營公司,外資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合營公司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從事A股的承銷,從事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債券的承銷和交易,以及發起設立基金。

5.允許合資券商開展咨詢服務及其它輔助性金融服務,包括信用查詢與分析,投資於有價證券研究、咨詢,公開收購及公司重組等;對所有新批準的證券業務給予國民待遇,允許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

入世以來,隨著證券市場開放承諾的一步步兌現,資本市場改革逐步推進,2002年底,中國證監會頒布並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經過有關方面近半年的周密准備,QFII制度於2003年年中正式啟動。截至2006年12月底,共批准成立7家外資參股證券公司;共成立24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占成立基金公司數量的42.86%。截至2007年1月31日,68家境外證券經營機構取得外資股業務資格。

至此,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領域形成了從加入世貿組織協議框架下的證券業和基金業的開放,到外資直接參與國有產權和非流通股權的並購轉讓市場,再到允許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投資A股市場等漸次展開的全方位開放局面,中國資本市場的每一個環節和組成部本基本上都為外資進入建立了政策和制度的通道。資本市場的開放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允許外國資本進入國內的難易程度,另一方面是允許進入國內的外國資本的大小.經濟全球化是一種浪潮也是一種趨勢,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實體也將高度納入到其中,資本市場也將高度開放.隨著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國外資本對我國的經濟實體也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在股票市場上優為明顯。

三、改革開放程度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改革開發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大大提高,國際金融市場動盪會導致出口增幅下降、外商直接投資下降,從而影響經濟增長率,失業率隨之上升,宏觀經濟環境的惡化導致上市公司業績下降和投資者信心下降,最終使證券市場行情下跌。其中,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對外向型上市公司和外貿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影響較大,對其股價的沖擊也最大。

1.金融安全方面的影響。在金融安全方面,股票市場並沒有像外匯市場那麼惹眼。但我們並不應該忽視它在金融安全方面的影響。中國股票市場現在雖然足夠大,國家行政干預強,但明顯存在很多的漏洞,以前,國際資本流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國際金融市場結構比較簡單,國際性的金融投機的形式較為單一。但是,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資本流動的自由化和國際金融市場結構的復雜化,機構投機者不但可以同時在多個金融市場上進行投機,而且在每個金融市場上還可以同時進行多個金融品種的投機,從而使投機帶有立體的性質,從而使投機手段更加隱蔽和復雜。加入WTO後,國際投機者同樣可以對我國的金融領域進行沖擊,我國在經濟方面的開放越大,沖擊也就可能越大。

但由於最富有投機性的商品是股票和房地產,現代泡沫經濟最典型的表現是因投機而造成的股票價格和房地產價格的急劇上升。由於機構投機者一般不介入實物資產的投機,股票市場的泡沫便成為機構投機者掀起投機風潮的理想時機。機構投機者對泰國和東南亞國家發起金融攻擊,與這些國家和地區存在泡沫經濟有著密切的關系。2.直接影響了股票市場的發展進度。中國股市將迎來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的時代。股票市場是一種具有共同規律、通行共同語言的投資場所,其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來源於其內在的本性和特有的規律。由於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為地分割為國有股、法人股和個人股,各類股的價格和流通方式又都完全不同,這使得上市公司轉軌不轉制問題日益突出。伴隨中國股票市場的逐步對外開放,股市將迎來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的時代;封閉式的股市發展格局即將被打破,中國股市將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迎來逐步開放的時代。十多年來,中國股市(特別是A股市場)是在一種封閉的狀態下運行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QFII制度的啟動,這種封閉的股市發展格局將會被逐步打破,伴隨著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的實現,股票市場的對外開放的領域和步伐將逐步加寬、加快。

3.外資進入方面的影響。2006年,QFII走完了在中國證券市場上三年的試點歷程,迎來了轉折之年。截至2006年12月末,QFII中國A股基金的最新資產規模達到37.72億美元,直逼300億元人民幣。QFII在中國的市場影響力正與它的規模一起與日俱增。

但是,郎咸平指出,中國股市引進QFII的原因是認為他們是做長期投資和基礎研究的,想藉此引進先進的投資理念,可是,其實QFII是比國內莊家還要厲害的莊家,是互相勾結的莊家。

四、結論與建議

2006年以來,中國證券市場規模擴大、交易活躍,其總市值已經位列世界第四。研究表明,至2020年,中國證券市場的總市值會達到650萬億元,屆時將成為全球最大資本市場。雖然發展迅猛,但中國證券市場仍存在結構失衡、證券產品供應不足等問題,具體如下:

1.我國證券市場目前是股本結構畸形的市場。上市公司一股獨大,公司治理結構急需改善。流通股與非流通股並存,使占

總股本三分之一的流通股面對巨大壓力,股價畸高。如果一旦證券市場全面開放,不僅因國內股票缺乏投資價值難以吸引國際證券資本,而且中外市場在股價上的巨大落差,必然導致國內股價大跌。同時,由於我國市場上沒有做空機制,投資者難以避險。
2.我國證券市場尚處於國際化的起步階段。商品、貨幣、資本是資源配置的三個層面。一個國家的開放順序是從貿易開放到

貨幣市場開放,再到資本市場開放。也就是說,在經歷貿易自由化、匯率和利率自由化之後,證券市場才可能實現自由化。如果將開放的時序錯亂,將會潛伏爆發金融危機的巨大風險。目前我國經濟的開放程度尚處於商品市場國際化接近結束並向貨幣市場國際化轉化階段。短時間內不可能指望利率、匯率、資本項目的自由化來支持證券市場的全面開放。
3.我國證券市場規模還不能有效抵禦市場開放風險。相應的金融資產規模支持相應規模的證券市場開放。面對強大的國際資本,特別是國際資本快速的進出,以我國證券市場現有規模尚不具備抵禦巨大沖擊的能力。

4.人民幣尚未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制約證券市場開放進程。人民幣實現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的進程事關中國證券市場開放進程。在人民幣尚未自由兌換的情況下證券市場不可能實現全方位開放。

5.我國證券監管體系有待完善。證券市場開放需要更高的監管水平,尤其是監管者對跨國界的交易行為的本質和特徵有很強的評價能力,而且還需要有效、務實的國際合作。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應當根據國際國內形勢和條件的變化自主地調整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開放進程,最大限度地避免證券市場開放對我國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就是說應當選擇一種漸進式的開放策略。面對中國證券市場目前出現的與國際聯系增強、受外部環境影響加大的情況,我國應盡快建立風險監管和協調機制。

參考文獻:

[1]本傑明·格雷厄姆戴維·多德:證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6年6月

[2]曹鳳歧劉力姚長輝:證券投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

[3]中國證券業機構:證券市場基礎知識.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㈧ 證券投資議論文 速求1000字

證券投資議論文"
淺談創新金融管理以及服務

融業是國家經濟的命脈與核心,目前,金融業面臨著各種復雜交錯的風險,文章通過對當前我國金融業面臨的金融風險進行原因分析,以下就是由精品學習網為您提供的淺談創新金融管理以及服務。
金融業面臨的金融風險原因
金融業作為國家經濟的命脈與核心,在當代國家中的資源配置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謂的風險,簡而言之,就是指一種行為既可能帶來收益,又可能帶來損失。那麼,金融風險就是指「經濟主體在金融活動中受損失的不確定性或可能性。或者說,經濟主體在金融活動中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出現偏差的概率」。一般來說,市場經濟環境下的金融活動都隱藏著金融風險,這種風險只能控制在一定的限制范圍之內,一旦風險過大,金融風險便會爆發出來,甚至有導致金融危機的可能。
那麼,金融業面臨的金融風險原因主要有哪些呢?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第一,從金融業的布局與發展來看,目前我國金融業存在著單一化的問題。
在我國,實行銀行改制以來,我國幾大國有銀行在資金配置上仍然處在絕對支配地位而沒有什麼改變。資金鏈主要由國有商業銀行控制,融資渠道單一,由於廣大群眾缺的投資渠道過於單一,以及面臨著衣食住行的生活成本提高,更多的百姓選擇的是寧願把錢存於銀行中。與此同時,企業要發展,則必須對外部資金具有很高的吸納能力,但是由於國有商業銀行的限制,直接融資不能夠獲得自由的發展,百姓的投資渠道缺乏,企業只有靠向商業銀行借貸方能生存發展。這就形成了融資渠道的單一和結構的僵化,使得銀行風險處於高水平地位。

第二,從操作從面來看,金融機構存在著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顧名思義,就是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的風險,表現在金融業中,就是在銀行的日常業務操作過程中產生的風險。這種操作風險又表現為以下幾點:首先,金融行業工作人員的個人素質風險;其次,業務操作過程缺乏規范,無規章可循。金融活動是一種多主體互動性質極強的經濟活動,他們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由於利益訴求的不同,這就導致了金融活動操作的異化。

第三,從利率的變動來看,我國的金融業存在著愈來愈高的利率風險。
在我國,由於對利率市場化進程的管制比較嚴格,因此各商業銀行不能自主調整利率。利率的變動受到統一的系統性調度,由此而帶來了較大的系統性利率風險。在利率市場化進程勢在必行的今天,銀行利率的波動將會變得頻繁,由於銀行的資產和負債主要都是以金融產品的形式存在,所以受利率變動影響較大,這樣以來,在利率市場化的前進中,由於金融機構自身應對利率波動能力的不足,將會帶來利率風險。

第四,從信用角度來看,金融機構時刻存在著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管理是銀行風險管理的首要目標,這是因為銀行普遍存在著信用風險。商業銀行普遍存在著過度借貸的沖動,因為貸款借出越多,也就代表著業務做得越大,最終有可能獲得很好的收益。但是,這就存在著盲目借貸的風險。因為借出的資金大多都是流向高風險的行業,因此極易形成呆賬、壞賬,這就潛伏著巨大的金融風險。從借貸者來看,他們也在尋求各種手段滿足自身利益,從而千方百計逃脫還貸的義務,向銀行轉嫁風險,使虧損的由銀行來承擔。於是,各種轉嫁風險、騙貸、拖欠貸款等現象就大有人在,增加了銀行的信用風險。
第五,從金融的自由化層面來看,各種金融機構的泛濫,形成了自由化的風險。

隨著老百姓手中的資金越來越多,而國家已經開始放鬆對金融市場的管制,這促進了銀行業的發展。另外,一些人也紛紛採用各種手段來吸收散在的資金,形成地下金融市場,而一些中小企業在從正規金融渠道籌集資金困難的情況下,容易尋求這種地下金融市場等非正規金融渠道。而那些正規的金融機構,也需要獲得比自由化之前更多的利益,便更容易從事那些大風險的活動。

通過創新金融管理與服務,以推動金融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淺談創新金融管理以及服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㈨ 結合我國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寫一篇關於「宏觀經濟對證券市場影響」的論文

一.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對股票價格有直接的影響。貨幣政策是政府重要的宏觀經濟政策,中央銀行通常採用存款准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等貨幣政策手段調控貨幣供應量,從而實現發展經濟、穩定貨幣等政策目標。無論是中央銀行採取的政策手段,還是最終的貨幣供應量變化,都會影響股票價格,這種影響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一)存款准備金制度
1.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可貸資金減少,市場資金趨緊,投資者手中的資金減少,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減少,投資者會減少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證券市場不再活躍,進而推動股票市場價格下降。
2.中央銀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可貸資金增加,市場資金趨松,投資者手中的資金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增加,投資者會增加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證券市場會活躍起來,進而推動證券市場價格上升。
(二).再貼現政策手段
1.中央銀行通過採取再貼現政策手段,提高再貼現率,收緊銀根,使商業銀行得到的中央銀行貸款減少,市場資金趨緊,投資者手中的資金減少,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減少,投資者會減少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證券市場不再活躍,進而推動股票市場價格下降。
2.中央銀行通過採取再貼現政策手段,降低再貼現率,放鬆銀根,使商業銀行得到的中央銀行貸款增加,市場資金供應相對寬松,投資者手中的資金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增加,投資者會增加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證券市場會活躍起來,進而推動股票市場價格上升。
再貼現率又是基準利率,它的提高必定使市場利率隨之提高。資金供應趨緊和市場利率提高將導致股票市場價格下降。另一方面,再貼現率的下降必定使市場利率隨之下降,股票市場價格相應提高。
(三)公開市場業務
1.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大量出售證券,收緊銀根,一方面,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減少,投資者可用於投資證券市場的資金減少,證券價格下降;另一方面,在收回中央銀行供應的基礎貨幣的同時又增加證券的供應,可能使證券市場上的證券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也會使證券價格下降。
2.中央銀行放鬆銀根時,一方面,基礎貨幣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的資金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證券市場的資金增加,推動證券市場活躍,證券價格上升;另一方面,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大量買入證券,在投放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的同時又增加證券需求,可能證券市場上的證券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也會使證券價格上升。
總之,中央銀行放鬆銀根、增加貨幣供應,資金面較為寬松,大量游資需要新的投資機會,股票成為理想的投資對象。一旦資金進入股市,引起對股票需求的增加,立即促使股價上升。反之,中央銀行收緊銀根,減少貨幣供應,資金普遍吃緊,流入股市資金減少,加上企業拋出持有的股票以獲取現金,使股票市場的需求減少,交易萎縮,股價下跌。
二.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財政政策是政府通過財政預算收支平衡或赤字、財政稅收和補貼、國債政策等手段影響社會總需求,促進社會總供求平衡的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對於刺激或者減緩經濟發展速度有相對直接的效果。財政指出下降會直接減少對社會產品與勞務的需求,稅率上升也會立即減少消費者的收入,從而導致消費的快速下降。財政支出減少,稅率下降,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財政政策也是政府的重要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有三個方面。
(一)國家預算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作為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國家預算能全面反映國家財力規模和平衡狀態,並且是各種財政政策手段綜合運用結果的反映。財政赤字具有擴張社會總需求的功能,會起到刺激經濟發展的作用;反之,財政結余政策壓縮財政支出,具有縮小社會總需求的功能,會抑制經濟的發展速度。
1.通過擴大財政赤字、發行國債籌集資金,增加財政支出,刺激經濟發展。
2..或是通過增加財政盈餘或降低赤字,減少財政支出,抑制經濟增長,調整社會經濟發展速度,改變企業生產的外部環境,進而影響企業利潤水平和股息派發。
(二)通過調節稅率影響企業利潤和股息。
稅收調節經濟的首要功能是調節收入分配,也就是稅收的轉移功能。另外,稅收還可以調節社會總供求結構,財政部門通過設置稅種和差別稅率能夠達到調節供求結構的效果。在經濟蕭條時期,社會有效需求不足,這時,政府降低稅率可以刺激企業擴張投資,提高總需求;在經濟過度繁榮時期,政府可以通過提高稅率的辦法抑制企業投資沖動,降低總需求。
1.提高稅率,企業稅負增加,稅後利潤下降,股息減少。公司的可分配利潤減少,證券市場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減小,投資者不再投資於證券市場而是採用其他投資手段,使證券市場投資減少,從而推動證券價格下降。
2.降低稅率,企業稅負減少,稅後利潤增加,股息增加。公司的可分配利潤增加,證券市場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增大,投資者投資於證券市場而不是採用其他投資手段,使證券市場投資增加,從而推動證券價格上升。
(三)國債發行量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國債是政府用來調節總體經濟以及經濟結構的手段。通過發行國債,政府可以調節國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將部分企業和個人的收入以信用的方式集中到政府手裡,以擴大財政支出的規模。國債還可以幫助政府在調節國民收入時使用結構和產業結構,將部分用於消費的資金轉化成投資基金,用於農業、交通、能源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另外,國債發行量的增加和減少,對於調整基準利率有一定影響,而基準利率變化對於市場利率的變化也有影響,因此,國債政策也能夠通過調節社會總需求和經濟增長。
國債發行量會改變證券市場的證券供應和資金需求,從而影響股票價格。
1 .國債發行量增加,市場上有一部分資金流向國債投資,使市場上的資金減少,投資者可用於投資證券市場的資金減少,證券市場價格下降。
2 .國債發行量減少,市場上流向國債投資的資金減少,使市場上的資金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證券市場的資金增加,證券市場價格上升。
三.市場利率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一)絕大部分公司都負有債務,利率提高,利息負擔加重,公司凈利潤和股息相應減少,股票價格下降;利率下降,利息負擔減輕,公司凈盈利和股息增加,股票價格上升。
(二)利率提高,其他投資工具收益相應增加,一部分資金會流向儲蓄、債券等其他收益固定的金融工具,對股票需求減少,股價下降;利率下降,對固定收益證券的需求減少,資金流向股票市場,對股票的需求增加,股票價格上升。
(三)利率提高,一部分投資者要負擔較高的利息才能借到所需資金進行證券投資。如果允許進行信用交易,買空者的融資成本相應提高,投資者會減少融資和對股票的需求,股票價格下降;利率下降,投資者能以較低利率借到所需資金,增加融資和對股票的需求,股票價格上漲。
四.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通貨膨脹對股票價格的影響較復雜,它既有刺激股票市場的作用,又有抑制股票市場的作用。通貨膨脹是因貨幣供應過多造成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在通貨膨脹之初,公司會因產品價格的提升和存貨的增值而增加利潤,從而增加可以分派的股息,並使股票價格上漲。在物價上漲時,股東實際股息收入下降,股份公司為股東利益著想,會增加股息派發,使股息名義收益有所增加,也會促使股價上漲。通貨膨脹給其他收益固定的證券帶來了不可迴避的通貨膨脹風險,投資者為了保值,增加購買收益不固定的股票,對股票的需求增加,股價也會上漲。但是當通貨膨脹嚴重、物價居高不下時,企業因原材料、工資、費用、利息等各項支出增加,使得利潤減少,引起股價下降。嚴重的通貨膨脹會使社會經濟秩序紊亂,使企業無法正常地開展經營活動,同時政府也會採取治理通貨膨脹的緊縮政策和相應的措施,此時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更大。
五.匯率的調整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匯率的調整對整個社會經濟影響較大,有利有弊。傳統理論認為,匯率下降,即本幣升值,不利於出口而有利於進口;匯率上升,即本幣貶值,不利於進口而有利於出口。匯率變化對對股價的影響要看對整個經濟的影響而定。若匯率變化趨勢對本國經濟發展影響較為有利,股價會上升;反之,股價會下降。具體地說,匯率的變化對那些在原材料和銷售兩方面嚴重依賴國際市場的國家和企業的股票價格影響較大。
若一過國際收支連續出現逆差,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會採取提高國內利率和提高匯率的措施,以鼓勵出口減少進口,股價就會下跌;反之,股價會上漲。

閱讀全文

與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分析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諾友金融服務公司怎麼樣 瀏覽:586
匯率換算查詢器app 瀏覽:323
自主經營融資模式 瀏覽:689
金融服務中心事業編制 瀏覽:800
金融公司崗位定級標准 瀏覽:486
隨用隨取的高收益理財產品 瀏覽:409
線上認證簽約的大學生貸款分期 瀏覽:365
理財基金PPT怎麼做啊 瀏覽:612
百利方投資理財 瀏覽:572
這次疫情股票是否還會大跌 瀏覽:70
金融服務部經理 瀏覽:322
貸款的二手車能過戶嗎 瀏覽:111
人民幣匯率變動解決方案 瀏覽:705
2018上市銀行理財能力 瀏覽:332
歷年證券法司考題 瀏覽:403
杠桿思考術pdf免費下載 瀏覽:714
寧夏金融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瀏覽:245
融資租賃汽車業務杭州 瀏覽:721
晚上的投資理財app 瀏覽:32
期貨莊家手續費 瀏覽: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