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為什麼要做碳交易市場的原因作用和意義
1、目前,中國已有3家主要的碳交易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由此延伸出來的碳交易服務公司有非常多,目前還沒有這類公司數目的統計數據,所以具體數字是無法得知的。2、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採用的市場機制。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通過艱難談判,於1992年5月9日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12月於日本京都通過了《公約》的第一個附加協議,即《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議定書》把市場機製作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
『貳』 個人可以辦理碳資產交易所嗎
摘要 你好親:個人是無法辦理碳資交易所的。我國的試點碳交易所
『叄』 全國有幾家碳排放交易所
共有九家,包括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深圳碳排放權交易所、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海峽股權交易中心
『肆』 碳排放交易所在哪裡
交易中心設在上海,登記中心設在武漢
拓展資料:
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採用的市場機制。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通過艱難談判,於1992年5月9日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12月於日本京都通過了《公約》的第一個附加協議,即《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議定書》把市場機製作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
201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兩年來,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指導和支持下,深圳積極推動碳交易相關研究和實踐,努力探索建立適應中國國情且具有深圳特色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先後完成了制度設計、數據核查、配額分配、機構建設等工作。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全國七家試點省市中率先啟動交易。半年來,深圳碳市場運行穩定。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碳交易遵循了科斯定理,即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需要治理,而治理溫室氣體則會給企業造成成本差異;既然日常的商品交換可看作是一種權利(產權)交換,那麼溫室氣體排放權也可進行交換;
由此,藉助碳權交易便成為市場經濟框架下解決污染問題最有效率方式。這樣,碳交易把氣候變化這一科學問題、減少碳排放這一技術問題與可持續發展這個經濟問題緊密地結合起來,以市場機制來解決這個科學、技術、經濟綜合問題。
需要指出,碳交易本質上是一種金融活動,一方面金融資本直接或間接投資於創造碳資產的項目與企業;另一方面來自不同項目和企業產生的減排量進入碳金融市場進行交易,被開發成標準的金融工具。 在環境合理容量的前提下,政治家們人為規定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溫室氣體的排放行為要受到限制,由此導致碳的排放權和減排量額度(信用)開始稀缺,並成為一種有價產品,稱為碳資產。
碳資產的推動者,是《聯合國氣候框架公約》的100個成員國及《京都議定書》簽署國。這種逐漸稀缺的資產在《京都議定書》規定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前提下,出現了流動的可能。
『伍』 碳排放權交易的交易平台
國際碳市場可分為配額交易市場(Allowance-based trade)和項目交易市場(Project-based trade)兩大類。
1、配額交易市場
交易的對象主要是指政策制定者通過初始分配給企業的配額。如《京都議定書》中的配額AAU、歐盟排放權交易體系使用的歐盟配額EUA。
2、項目交易市場
交易對象主要是通過實施項目削減溫室氣體而獲得的減排憑證;如由清潔發展機制CDM產生的核證減排量CER和由聯合履約機制JI產生的排放削減量ERU。其中,EUETS的配額現貨及其衍生品交易規模最大,2008年接近920億美元,占據全球交易總量3/5以上。 碳交易市場可分為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碳交易開始主要在場外市場進行交易,隨著交易的發展,場內交易平台逐漸建立。
截至2010年,全球已建立了20多個碳交易平台,遍布歐洲、北美、南美和亞洲市場。歐洲的場內交易平台最多,主要有歐洲氣候交易所、Bluenext環境交易所等。 201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兩年來,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指導和支持下,深圳積極推動碳交易相關研究和實踐,努力探索建立適應中國國情且具有深圳特色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先後完成了制度設計、數據核查、配額分配、機構建設等工作。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全國七家試點省市中率先啟動交易。半年來,深圳碳市場運行穩定,深圳在運用市場機制實現低碳發展方面擔負起探路者的角色。
當前中國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將節能減排、推行低碳經濟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任務,旨在培育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低碳排放為特徵的新興經濟增長點。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兩省五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將在2013年內全面啟動。擴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促進了新的產業機遇的產生,例如碳審計、碳排放權交易、碳管理、碳戰略規劃、碳金融等服務業將迅速發展。對於企業而言,碳排放權交易直接關繫到企業的利潤與經營狀況。企業需要真正了解碳排放權交易的利與弊,增強對各個參與環節的認識,進行專業人才儲備與經營戰略的調整,化「風險」為「機遇」。同時,碳資產是繼現金資產、實物資產、無形資產之後的第四類新型資產,將成為我國各類企業和金融機構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成分。
隨著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逐步擴大及日趨成熟,對擁有專業能力和技能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新型人才的需求將快速增長。作為當前全國首個啟動的碳市場,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結合實際運行機制及經驗,推出低碳教育與培訓系列課程,旨在培養碳排放權交易相關多層次高級人才,在保障我國低碳發展戰略實施的同時,切實幫助試點企業、投資者、市場服務機構以及其他有志於投身於碳排放權交易產業的機構和個人抓住「碳機遇」。
『陸』 全國有幾個碳交易中心
全國共有九家,包括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深圳碳排放權交易所、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海峽股權交易中心。
1、北京環境交易所:是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特許經營實體,是集各類環境權益交易服務為一體的專業化市場平台。
2、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是上海市碳交易試點的指定實施平台,也是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的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交易平台,目前已經成為全國規模和業務量最大的環境交易所之一。
3、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是全國首家綜合性環境權益交易機構,是一個利用市場化手段和金融創新方式促進節能減排的國際化交易平台。
4、深圳碳排放權交易所:是全國首批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機構,和深圳市范圍內唯一指定從事排放權交易的專業化平台和服務性機構。
5、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廣碳所由廣州交易所集團獨資成立,致力於搭建「立足廣東、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第三方公共交易服務平台,為企業進行碳排放權交易、排污權交易提供規范的、具有信用保證的服務。
6、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介紹,省政府正式批復,由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作為發起單位,設立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
7、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簡稱重慶聯交所,附掛「重慶市國有資產產權交易中心」和「重慶技術產權交易中心」兩塊牌子,為重慶市國資委指定的重慶市唯一的國有產權交易及鑒證機構。
8、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經營范圍包括排放排污權交易、節能減排權益交易、碳交易、生態補償及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項目交易、合同能源管理服務、環境資源項目投融資服務、低碳轉型和節能減排咨詢服務。
9、海峽股權交易中心: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環節和有機組成部分,是對主板、創業板和「新三板」的重要補充,是企業上市的預備市場,為未達到上市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便捷、透明、高效、低成本的融資渠道。
『柒』 中國目前有多少家碳交易服務公司
1、目前,中國已有3家主要的碳交易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由此延伸出來的碳交易服務公司有非常多,目前還沒有這類公司數目的統計數據,所以具體數字是無法得知的。
2、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採用的市場機制。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通過艱難談判,於1992年5月9日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12月於日本京都通過了《公約》的第一個附加協議,即《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議定書》把市場機製作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
『捌』 全國碳交易市場將擴容,會產生哪些影響
研究發展基於碳排放權等各類資源環境權益的融資工具,建立綠色股票指數,發展碳排放權期貨交易,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具有生態、社會等多種效益的林業、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等領域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碳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建立和發展需要成熟的金融市場條件,一方面要以健康活躍且成規模的現貨市場作為碳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需要各類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共建穩定成熟的交易體系。作為中國第一批成立的期貨機構之一,和合期貨表示將積極參與碳市場,為碳金融市場帶來流動性的同時,強化價格發現功能、平抑價格波動,促進金融機構開發涉碳融資等創新型的金融衍生品,從而推動碳金融體系的多元化發展,為中國的綠色低碳轉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