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資產證券化的主要內容
資產證券化通常是指將缺乏流動性的資產,轉換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出售的證券的行為。資產證券化就是指將存在的具有穩定未來現金流的非證券化資產集中起來,進行重新組合,據此發行證券的過程和技術。信託法律網提示,由於資產證券化可以有效地把信用風險轉換為市場風險,使風險得以分散,降低了風險累積的可能性。因此,它在化解金融風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國有的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資產時,運用資產證券化好處多多。
❷ 信貸資產證券化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吧!相當於對貸出去的貸款進行二次利用那這種證券豈不是風險很大
是二次利用,但嚴格來說並不增加風險,只是轉移風險。
比如一筆爛帳(無法收回內貸款),信貸資產沒有證容券化之前,只有放貸銀行認栽;
但證券化後,是證券持有人認栽,而銀行往往不是信貸資產的持有人,相當於解放銀行。
❸ 資產證券化是什麼意思,請高手解釋一下,詳細一點,最好舉個具體的例子。
問題一:這里所說的低成本是相對的,企業要用錢,要麼你就借錢,比如找銀內行要,那你的容負債就增加,而且你還要付利息給銀行。要麼你就發行股票,那你還要經過申請,審批等各種手續,同時也要交各種費用,而你將100萬的應收賬款,進行資產證券化處理,比如,銀行貸款給某個企業100萬三年,企業每年都要付息給銀行,假設三年30萬。而銀行急需用錢,更恰當的是說,銀行要讓這100萬元的資產更具流動性,就將100萬證券化,他可籌到的資金並不是80萬,而是更多。比如110萬。而130-110=20萬用來給投資者。
將資產證券化對B的好處是提高了基礎資產的流動性
問題二:投資者的好處在問題一已經說明。
問題三:A不是B嫌棄的資產。而是資產不靈活。你想,應收帳款,那錢不是沒到手嗎?又用不了。所以將他證券化,就可以獲得現金,拿來繼續生錢多好。還有,那現金流准確的說不一定是優質資產。他還要進行評級。
問題四:發起人將特定資產組合交給C時,C以其為基礎發行證券,中間還會有一些環節,比如信用增級,信用評級,然後在給承銷人,比如證券公司,然後投資者,就會去買,因為有利可圖。
❹ 資產證券化到底是什麼意思能不能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一下
資產證券化是以特定資產組合或特定現金流為支持,發行可交易證券的一種融資形回式。
舉例簡單通答俗地了解一下資產證券化:
A:在未來能夠產生現金流的資產
B:上述資產的原始所有者;信用等級太低,沒有更好的融資途徑
C:樞紐(受託機構)SPV
D:投資者
資產證券化——B把A轉移給C,C以證券的方式銷售給D。
B低成本地(不用付息)拿到了現金;D在購買以後可能會獲得投資回報;C獲得了能產生可見現金流的優質資產。
投資者D之所以可能獲得收益,是因為A不是垃圾,而是被認定為在將來的日子裡能夠穩妥地變成錢的好東西。
SPV是個中樞,主要是負責持有A並實現A與破產等麻煩隔離開來,並為投資者的利益說話做事。
SPV進行資產組合,不同的A在信用評級或增級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組合、調整。目的是吸引投資者,為發行證券。
過去有很多資產成功進行了證券化,例如應收賬款,汽車貸款等,現在出現了更多類型的資產,例如電影特許權使用費,電費應收款單,健康會所會員資格等。但核心是一樣的:這些資產必須能產生可預見的現金流。
❺ 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相關資訊
事件
12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發布公告,為規范信貸資產證券化發起機構風險自留行為。具體而言,信貸資產證券化發起機構應按以下要求保留基礎資產信用風險:(一)持有由其發起資產證券化產品的一定比例,該比例不得低於該單證券化產品全部發行規模的5%;(二)持有最低檔次資產支持證券的比例不得低於該檔次資產支持證券發行規模的5%;(三)若持有除最低檔次之外的資產支持證券,各檔次證券均應持有,且應以占各檔次證券發行規模的相同比例持有;(四)持有期限不低於各檔次資產支持證券存續期限。
評論
我們在2013年8月份《政策迎春風,瓶頸仍待解》中曾提到,「亟待降低發起銀行持有次級檔的比率」。而本次公告的變化在哪裡?本次公告給予發行機構風險自留行為以更大的靈活度。2012年5月央行、銀監會、財政部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有關事項的通知》,曾要求「發起機構應持有每一單資產證券化中的最低檔次比例原則上不得低於每一單全部資產支持證券發行規模的5%」。顯然,本次公告給予發行機構風險自留行為以更大的靈活度,也可以各檔證券均持有,且占各檔次證券發行規模的相同比例持有,總量不低於發行規模的5%。
影響在哪裡?發起機構通過資產證券化風險緩釋效果大增,制約其發展的一大障礙消除。此前,由於無評級的次級檔風險權重高達1250%,如果持有不低於發行規模5%的次級檔證券,銀行相當於最多隻能緩釋發行額37.5%(1-5%*1250%)的資本金。因而資產證券化產品風險緩釋的作用絲毫無法體現,嚴重影響了銀行進行資產證券化的動力。此前自留發行額5%次級檔的比率過高,早已受到市場各方的詬病。而通過本次規定,風險緩釋效果將得到大為提升。舉例而言,假設優先A、優先B、次級檔證券規模比重分別為80%、12%、8%,風險權重分別為20%、50%、1250%,原來持有次級檔5%計算的風險加權資產為62.5%,而目前僅為6.1%,大幅下降。
不過,更為合理的做法是,風險共擔機制完全可以交由市場行為來達成,或者約定較低的低級檔證券持有比率,比如持有次級證券占發行規模的2%等。我們理解,持有優先順序證券其實上起不到風險共擔、風險自留的作用,對約束發起機構行為意義不大。目前次級檔證券是發起機構獲得留存收益的主要途徑,自身也有動力持有部分次級檔證券。但5%的總持倉限制還是會讓發起機構頗為糾結,全部持有次級檔將降低風險緩釋效果,而按比率持有各檔證券降低留存收益和融資效果尤其是,二級市場收益率曲線平坦、信用利差很窄,資產池利率不足以支撐優先順序證券融資成本開始成為新的難題。
資產證券化的核心是將流動性差的資產轉化為流動性資產,同時對信用風險重新劃分,並實現發起機構的風險緩釋。
本次公告使得風險緩釋方面的的制約大部分解除。但是,目前債券市場收益率曲線非常平坦甚至倒掛,由於資金面緊張,短端收益率高企,低等級信用債信用利差反而有所壓縮,風險溢價沒有得到充分顯現。導致的結果是,資產證券化融資成本反而較之前大為提升,銀行轉移存量資產的過程當中的留存收益(次級檔收益率)急劇萎縮,成為制約發行人動力的新因素。尤其是目前進行的都是優質信貸資產證券化,但老的優質貸款的資產池加權平均利率不足以支撐優先檔證券的高發行利率,相應的銀行通過持有次級檔獲得的留存收益大為降低。以民生2013一期為例,資產池平均加權貸款利率為6.84%,而13民生1A,13民生1B發行利率分別高達6.75%、7.5%,而貸款池加權平均利率也僅為6.84%,再考慮到中介費用等,次級檔收益率或發起機構的留存收益堪憂,這對發起機構持續進行資產證券化操作帶來新的挑戰。
政策鼓勵、銀行自身轉型需求導致發起機構參與試點的興趣濃厚。盤活存量的大環境,信貸資產證券化是盤活存量的規范途徑,更受到監管層的鼓勵。而隨著宏觀環境的變化,商業銀行開始從資產持有型向金融交易性銀行轉變,從有動力推動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提升資產周轉率,降低資本金消耗,對資產證券化態度將較為積極。銀行可以借資產證券化騰挪表內信貸額度和資金充足率空間,進而將表內稀缺的信貸資源更多的配臵到更具發展前景領域,優化信貸資源配臵結構和效率。此外,銀行將存量貸款證券化的過程中,打通了信貸市場和證券市場之間的隔閡,證券市場投資者對信貸資產的偏好、重定價的過程反過來能夠引導商業銀行的放貸選擇以及貸款定價,將資金投向更具經濟效益和生命力的企業。因此,資產證券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價格發現機制,將倒逼銀行的前端信貸投放的優化。《第一財經(微博)日報》等媒體披露,新一輪3000億元信貸資產證券化已經開始試點。在試點規模上,管理層對信貸資產證券化的政策已經由「額度控制」變為「余額管理」。而基於上述理由,銀行參與試點的熱情普遍較高。
但受制於二級市場環境,大舉推行心有餘而力不足。如上述,受制於二級市場環境,資產證券化的融資成本成為新的制約因素。不僅如此,與非標等其他所謂「低資本消耗」業務相比,資產證券化受制於審批流程等諸多限制,信貸資產周轉的效率較低、成本較高,對發起機構的綜合收益有限。資產證券化產品本身較為復雜,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投資群體還較為狹窄。而短融中票、政策性銀行債等標債都是其強有力的替代性產品,除非收益率上做補償,否則產品吸引力有限。從以往經驗來看,銀行仍是資產證券化產品最大的「實際」需求群體,理財、券商、保險等佔比較低,風險也並沒有真正從銀行體系真正轉移。
在交易所發行難以在本質上解決需求群體問題。未來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如果能在交易所發行,交易所市場的個人、QFIIs等也有望成為新的投資群體,潛在需求群體有望擴容。而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參與群體的增多,以及質押回購融資等問題的解決,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接受度有望增強。但考慮到銀行資產龐大的體量,潛在需求群體仍亟待開拓。此外,即便在交易所交易,證券化產品本身特點決定了其流動性仍難以太好,流動性溢價仍會偏大。而如果「剛性兌付」不被打破,資產證券化產品收益率仍面臨理財、信託等產品的強力競爭(當然,理財、信託不少有最低額度限制)。此外,交易所交易的具體方式仍值得觀察。如果能實現跨市場託管、交易,投資群體會有一定的擴展。而如果僅僅是交易場所發生轉換,投資群體甚至由於銀行資金的缺失反而變得更為狹窄(好在銀行理財已經獲准進入交易所市場)。我們認為放開需求群體限制,允許資產證券戶產品進行回購融資等,同時鼓勵產品創新,才能增強產品吸引力,打破需求瓶頸。
總體來看,信貸資產證券不缺發起機構的動力,本次公告也增強了風險緩釋的效果,但市場環境成為新的難題,大舉發展的時機還需要等待。2014年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行速度有望略有提速,但還難以給予過高期待。如果未來配合以銀監8、9號文對非標及同業業務的治理等,加上短端利率下行,規范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發展速度有望進一步提速。
❻ 舉例說明什麼是證券化服務產品
證券化是有兩個方面的含義: 從狹義上來講,它是指傳統的銀行和儲蓄機構的資產(主要是貸款或者抵押物) 被轉變成可轉讓證券的過程。這類證券可能由存款式金融機構也可能由非銀行的投資者購買。從廣義上講,證券化就是指近年來各種各樣新型可轉讓票據市場的新發展,如出現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票據發行便利的浮動票據等,它們替代著傳統銀行貸款的作用,是一種借款機制籌資的新工具。這個過程的發展意味著投資者和借款者繞過了銀行直接進行商業交易,事實上削弱了銀行體系的中介作用。
一、證券化發展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為兩個較為明顯的特徵:
(1)從20世紀80年代上半期,新的國際信貸構成已經從主要是辛迪加銀行貸款轉向主要是證券化資產。傳統的通過商業銀行籌措資金的方式開始逐漸讓位於通過金融市場發行長短期債券的方式。
(2)銀行資產負債的流動性(或稱變現性)增加。銀行作為代理人和投資者直接參與證券市場,並且將自己傳統的長期貸款項目進行證券化處理。
二、證券化包括資產證券化和融資證券化兩類
1、資產證券化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能夠產生可預見現金流量的資產轉化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證券。
應收賬款證券化的特點:
(1)應收賬款證券化對企業的好處在於:應收賬款可以馬上兌現,金融中介機構把企業的應收賬款買過去,然後做成證券化產品賣給投資者。應收賬款證券化產品的購買者把錢支付給了金融中介機構,金融中介機構把錢支付給企業。企業實現了馬上收款,證券化產品購買者購買了應收賬款(購買價格低於應收賬款面值),也相應享受了一定的收益。
(2)對企業來說,應收賬款證券化之後,其應收賬款已經轉移,沒有風險。
(3)但對應收賬款證券化產品的購買者來說:它的風險就在於應收賬款是否能夠真的按期足額的獲得支付, 如果不能,則承擔風險,如果能,則享受收益。
風險只能轉移和分散,不能消滅!這是金融市場的顛撲不破的真理。應收賬款證券化的意義就在於企業將應收賬款的風險分散和轉移給了證券化產品的購買者。
2、融資證券化是指資金需求方用發行證券方式籌措資金,即「非中介化」或「脫媒」方式。
❼ 請用通俗的語言解釋一下什麼是資產證券化或舉個例子說明下謝謝
資產證券化,就是把一個有穩定現金流的資產包裝成有價證券的過程,比如,可版以把銀行貸款還本的收權益現金流,包裝成一個債券。
比如,建設銀行有一大批房貸,這批房貸佔用了建設銀行的資金,因為貸款的人拿走了銀行的錢。建設銀行可以委託證券公司,把每個月都有收益的房貸包裝成債券,賣到證券市場上去。這樣一來,建設銀行賣出這些債券,就有了一大筆現金,又可以發貸款了。
(7)貸款證券化舉例擴展閱讀
種類范圍
1、根據基礎資產分類。根據證券化的基礎資產不同,可以將資產證券化分為不動產證券化、應收賬款證券化、信貸資產證券化、未來收益證券化(如高速公路收費)、債券組合證券化等類別。
2、根據資產證券化的地域分類。根據資產證券化發起人、發行人和投資者所屬地域不同,可將資產證券化分為境內資產證券化和離岸資產證券化。
國內融資方通過在國外的特殊目的機構(Special Purpose Vehicles,SPV)或結構化投資機構(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s,SIVs)在國際市場上以資產證券化的方式向國外投資者融資稱為離岸資產證券化;融資方通過境內SPV在境內市場融資則稱為境內資產證券化。
❽ 金融資產證券化
=bdlfzkllz為你回答= 其實不只是金融資產可以證券化 所有的資產都可以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是國際金融發展的一種趨勢 舉例來說 銀行發放一筆貸款給企業A 期限為1年 這筆貸款可以說是銀行的資產 因為這筆貸款出去的不止是錢 還是未來A企業還款時候附帶的利息收益 但是銀行急用錢或者想保持資產的流動性 不想讓這筆貸款鎖定了自己的資金 他可以這樣做:發行一種證券,這個證券代表的是對這筆貸款的債券。也就是說銀行通過證券打包的方式出售了這筆貸款給第三者,將來企業A無論是本金的償還或者是利息的支付都通過銀行的渠道間接支付給購買這個證券的人。 這個就是通俗的解釋,可以延伸到例如信用卡貸款的證券化,房貸的證券化,等等。風險和收益一起打包出售,賺取一點點利差。 =還有問題可以補充 歡迎更多交流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