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京侶股票

京侶股票

發布時間:2022-09-18 12:37:52

❶ 如何利用 財經新聞 炒股 知乎

任何新聞都滯後

知道消息沒有任何用

機構早就拉漲停

❷ 古代高麗是朝鮮嗎

是古代朝鮮地區建立的王國之一,地域主要包含朝鮮半島的中南部。

高麗(918年-1392年),又稱高麗王朝、王氏高麗,是朝鮮半島古代國家之一。公元918年,泰封君主弓裔部下起事,擁立王建為王,935年合並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實現了「三韓一統」。高麗都城為開京(今朝鮮開城)。國土大體上相當於今天朝鮮半島中南部,11世紀中葉後以千里長城與遼、金為界。西北在12世紀的高麗睿宗時期達到鴨綠江沿岸,東北在高麗末年的恭愍王時期擴張到甲州(今朝鮮甲山郡)、吉州(今朝鮮吉州郡)一線。
高麗歷經34代君主,共475年,對外先後向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契丹(遼朝)、金朝、蒙古(元朝)、明朝等大陸國家稱臣,並曾與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爆發戰爭。1392年,李成桂廢黜恭讓王自立,建立了朝鮮王朝。
佛教是高麗的國教,高麗大藏經是世界瑰寶之一。阿拉伯商人將高麗的名稱傳播到歐洲世界,是今天Korea(Corea)單詞的原型。高麗是繼統一新羅之後成為朝鮮半島歷史上又一統一的國家,「高麗人」也成為全球朝鮮民族的別稱。
高麗太祖王建為何定國號為高麗,在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一般認為,高麗國號取自東北亞古國高句麗的簡稱,高麗成宗時期的大臣徐熙曾明確表示:「我國即高勾麗之舊也,故號高麗」。這可能跟王建曾經服事的弓裔打出的「高麗」(史稱後高句麗)旗號有關。但是除了襲用名字與一部分疆土重疊外,高麗王朝(王氏高麗)本身與高句麗(高氏高麗)幾乎沒有直接關系。高麗時代的阿拉伯商人將此名稱傳播到歐洲世界,韓國的英文名「Korea」就是高麗英文名「Goryeo」的變形。

新羅藉助唐朝的力量完成了朝鮮半島中南部的統一,8世紀後期以後,新羅同其宗主國唐朝一樣,陷入內亂與衰落的窘境。9世紀末,真聖女王統治下的新羅爆發了人民起義,導致新羅在朝鮮半島的統治土崩瓦解。在各處的起義勢力中,弓裔和甄萱兩個亂世梟雄脫穎而出,分別打出了高句麗和百濟的旗號(史稱後高句麗和後百濟),與在金城(今韓國慶州)一隅之地苟延殘喘的新羅形成鼎立之勢,史稱「後三國」。
新羅的碎片化造成了各處豪族割據自立的局面,後三國只是當時朝鮮半島中南部較大的三個勢力,半獨立的中小豪族更是不計其數,高麗王朝的開國之君——王建就是出身松岳(今朝鮮開城)地方的豪族。
896年,王隆以松岳郡歸順割據鐵圓(今韓國鐵原郡)的軍閥弓裔,被弓裔封為金城太守,時年20歲的王建則被弓裔命令在松岳築城,並受封為城主,開始嶄露頭角。897年王隆去世,901年弓裔稱王,自居高句麗報德王後裔,定國號為高麗,史稱後高麗或後高句麗(904年改國號為摩震,911年改國號為泰封)。王建是這個政權最重要的將領之一,他在與後百濟的作戰中屢次勝利,受到弓裔的重用,於913年被任命為百官之首——侍中。弓裔猜忌好殺,導致眾叛親離,918年7月25日(陰歷六月十五日),泰封騎將弘述(後被王建賜姓名為洪儒,以下三人同)、白玉(裴玄慶)、三能山(申崇謙)、卜沙貴(卜智謙)發動兵變,擁立王建為君主,國號高麗,年號天授,大多數官民當即表示歸附。弓裔聞訊逃走,途中被民眾所殺。翌年正月,王建將都城從鐵圓遷到自己的「龍興之地」——松岳,改稱開州(後稱開京),從而鞏固了高麗的基礎。
王建締造高麗國之際,新羅已經徹底沒落,而王建採取扶持新羅的對外政策,後百濟的甄萱則是王建的主要勁敵。對於其他割據一城、尚未臣服的豪族,王建「分遣單使,重幣卑辭,以示惠和之意」,並通過聯姻等手段逐漸將諸多豪族籠絡到自己的麾下。在高麗與後百濟長期的拉鋸之中,高麗逐漸占據上風,以930年古昌(今韓國安東)的瓶山之戰為分水嶺,高麗開始對後百濟轉入攻勢。933年王建接受後唐冊封,開始使用後唐年號,獲得了來自中國的支持。935年後百濟內亂,甄萱被兒子甄神劍廢黜,不久後投奔宿敵王建。同年新羅國王金傅歸順高麗,新羅都城金城被王建賜名為慶州。936年秋,王建親征後百濟,在一利川(今韓國龜尾市)大破神劍,取得決定性勝利,神劍也在不久後投降。王建終於完成了三韓一統的大業。
高麗開國後,王建對內著手恢復秩序,他遵用新羅的典章制度,確立佛教的國教地位,通過與功臣豪族的政治妥協而維持著豪族聯合政權的形態,當時具有代表性的豪族有黃州皇甫氏、忠州劉氏、貞州柳氏、平州朴氏、平州庾氏、廣州王氏以及來自前朝新羅的慶州金氏、慶州崔氏等,因此高麗初期無論是專制王權還是中央集權都相當脆弱,可以說是無為而治;對外則積極北拓,定平壤為西京,將北部疆域從大同江流域逐漸延伸至清川江流域,還試圖聯合中原對抗契丹,並在934年接納被契丹滅亡之渤海國世子大光顯。943年,王建去世,廟號太祖,儲君王武繼位,是為高麗惠宗。
如果說王建在世時尚能以其恩威駕馭功臣豪族,那麼等到他體弱多病的兒子惠宗王武繼位時,這種政治平衡就動搖了,終於引發各方勢力的火並,即945年的「王規之亂」。通過平定王規之亂而上台的定宗王堯也是太祖王建的兒子,他倚重從叔王式廉,試圖遷都西京,觸動了功臣豪族的既得利益,到949年被弟弟光宗王昭取代。光宗是高麗王朝地位最重要的君主之一,他即位八年之後,開始將高麗政治的「無為」全面轉化為「有為」,頒布「奴婢按檢法」,實行科舉制度,制定百官公服,伴隨這些王權強化政策的則是對功臣豪族勢力的大清洗。通過光宗的鐵腕手段與政策,高麗的王權得以大為穩固,為將來進一步的社會整合和秩序構建鋪平了道路。
975年,光宗死去,兒子王伷繼位,是為高麗景宗。景宗在位時中止了光宗的大清洗,安撫豪族勢力,同時確立田柴科制,奠定了中央集權體制的經濟基礎。981年,景宗臨終傳位於堂弟王治,是為高麗成宗。成宗亦是一位不亞於光宗的有為之君,他引進了中國唐宋典章制度,建構起中央集權體制,同時設十二牧,開始向地方派遣流官,經濟上規定租稅法,文化上設立國子監,實行「以儒治國」的方針。可以說,高麗的國家體制到成宗時才正式成形,開國之初割據各地、半獨立的豪族演轉變為擁有高貴穩定地位、同中央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貴族,並與王權構成平衡,這是建立在數代君主努力的基礎上才得以實現的。
高麗剛步入成宗所制定的軌道發展下去的時候,就進入了內憂外患的動盪時期。這個時期始於993年冬天的契丹入侵,高麗通過徐熙出色的外交談判使契丹撤軍,還獲得契丹所賜的鴨綠江以東之地,但所服事的對象由宋朝轉變為契丹。997年,成宗死去,傳位給景宗的兒子王誦,是為高麗穆宗。穆宗在位時,母後千秋太後皇甫氏攝政,其姘夫金致陽專權,造成朝政紊亂,金致陽甚至企圖將他與千秋太後所生的私生子奉為新君。1009年,穆宗欲立太祖王建的孫子王詢為儲君,以抵制金致陽的陰謀,為此召鎮守西京的康兆入衛,不料康兆不僅殺了金致陽,還連著穆宗一起廢黜殺害,擁立王詢為王,是為高麗顯宗。消息傳到契丹,剛親政的契丹聖宗耶律隆緒便決定興師問罪,東征高麗,康兆戰死,開京被契丹佔領並付之一炬,顯宗王詢南逃羅州。契丹雖然佔領開京,卻不斷遭到高麗軍的騷擾,在高麗立足不穩,所以在得到顯宗親朝的承諾後撤軍。顯宗回到開京後即以有病為由食言,拒絕入朝契丹,同時恢復和宋朝的宗藩關系,重新使用宋朝年號。契丹則要求高麗在國王親朝和歸還江東六州中二選一,又修浮橋於鴨綠江上,在東岸建保州等城(今朝鮮義州),引起高麗強烈不滿。雙方沖突越鬧越大,到1018年爆發了第三次高麗契丹戰爭,高麗軍在姜邯贊的指揮下取得龜州大捷,重創契丹軍,契丹只好放棄對江東六州和國王親朝的要求,高麗也暫時不過問保州問題,在1022年恢復了和契丹的宗藩關系。

結束了與契丹的戰爭後,高麗進入了長期和平穩定的時期,因此顯宗被視為高麗的「中興之主」。德、靖二宗時,圍繞保州問題,高麗與契丹關系再次緊張,為此高麗修築了千里長城,其後由於高麗的讓步而很快恢復了和平狀態。1046年,高麗文宗王徽繼位,此時不僅高麗內部安定繁榮,而且對外與契丹(遼朝)和睦相處,與宋朝恢復邦交,與日本實現往來,被譽為高麗的黃金期。文宗在位37年之久,隨後的順、宣、獻三朝大體維持守成局面。
文宗在位時,與出身慶源李氏(仁州李氏)的貴族李子淵聯姻,娶了他的三個女兒為後妃,其中兩女(仁睿太後和仁敬賢妃)生育許多王子,這些王子又大多同慶源李氏下一代聯姻,慶源李氏的勢力因而迅速膨脹,成為盛世隱憂。1095年,高麗發生政變,文宗之子雞林公王熙先聯合宰相邵台輔、將軍王國髦等誅殺慶源李氏外戚李資義,隨後年輕的獻宗讓位於叔父王熙,王熙即高麗肅宗。肅宗年間,正逢女真興起,高麗與女真發生沖突,高麗慘敗,被迫求和,肅宗接受朝臣尹瓘之建議,設立「別武班」,大修武備,欲雪敗於女真之恥。1105年,肅宗去世,兒子高麗睿宗王俁繼位,在1107年冬派尹瓘、吳延寵越過千里長城,征討女真,佔領曷懶甸之地(今朝鮮咸鏡南道一帶),修築東北九城,但因不堪女真的反撲與騷擾,於1109年將九城歸還女真。1115年,女真酋長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與高麗建立兄弟之邦的關系(1126年改為宗藩關系),高麗則利用遼金戰爭的機會奪取保州,改名義州,解決了多年來的肘腋之患,使高麗疆域抵達鴨綠江。
1122年,睿宗去世,兒子王楷繼位,是為高麗仁宗,由於仁宗年幼,外祖父李資謙輔政,慶源李氏的勢力再次膨脹。李資謙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仁宗,實現了慶源李氏和王室的第四代聯姻,他本人則被封為朝鮮國公,位極人臣,嚴重威脅到高麗的王權。這種矛盾終於在1126年爆發,先是仁宗近臣欲鏟除李資謙及其親家拓俊京卻失敗,導致宮闕被焚,仁宗差點要禪位給李資謙,李資謙不接受,但仁宗遭到軟禁。而後仁宗成功離間了李資謙和拓俊京的關系,通過拓俊京扳倒李資謙,翌年又除掉拓俊京,恢復了王權。然而,仁宗接下來所重用的是出身西京的和尚妙清與朝臣鄭知常等人,他們極力鼓動仁宗遷都西京,甚至稱帝建元、北伐金朝,引起了以金富軾為首的舊貴族的不滿。仁宗最終沒有接受妙清的建議,妙清遂於1135年在西京起兵,國號大為,年號天開,仁宗派金富軾討伐,在此後一年多的時間里,西京方面時降時叛,最終還是被金富軾武力鎮壓,高麗的社會秩序又重新穩定下來。

妙清之亂平定以後,高麗的文官貴族勢力繼續發展,可以說到了畸形化的地步,繼仁宗而立的高麗毅宗王晛被稱為「太平好文之主」,但他和文臣們卻極少顧及武臣的感受與利益。事實上,武臣對重文輕武、文武差待的不滿已達到極致。1170年,文武矛盾終於總爆發,以鄭仲夫、李義方、李高為首的武臣在毅宗所巡幸的普賢院發動政變,大殺文臣,挾持毅宗回開京,旋即廢黜,另立毅宗之弟高麗明宗王晧,建立起武臣政權。
武臣政權前期(明宗在位時期)是高麗內部最混亂的時期。首先,被武臣剝奪既得利益的文臣自然對武臣政權不抱好感,除了被殺的大批文臣外,還有不少棄官歸隱的和仰武臣政權的鼻息而苟且偷生的文臣。一部分文臣舉兵反抗武臣政權,如1173年的金甫當之亂和1174年到1176年的趙位寵之亂,此外還有開京僧侶起兵,這些叛亂都遭到武臣政權的血腥鎮壓。地方民眾的反抗也此起彼伏,這些人民起義主要集中於南方,故被稱為「南賊」,一些「南賊」還打出了復興新羅的旗號。開京在1197年還發生了私奴萬積發動奴隸起義的圖謀,喊出了「將相寧有種乎」使三韓無賤人」的口號,當時的秩序混亂可見一斑。
武臣政權本身也不穩定,掌權者如走馬燈似的輪番上台,其更迭往往伴隨流血事件。從1170年到1196年,武臣李義方、鄭仲夫、慶大升、李義旼先後執政,最後是崔忠獻上台,他通過鐵腕手段穩定政局,又對文臣加以懷柔,重建秩序,結束混亂,從而建立起四代世襲的崔氏政權。崔忠獻先後廢黜兩位君主(高麗明宗、高麗熙宗),並設置教定都監,其子崔瑀設置政房,使王權被徹底架空。盡管如此,崔氏始終沒有取王氏而代之。
隨著蒙古的興起,高麗再次面臨嚴峻考驗。1216年,契丹(東遼國)的反蒙勢力數萬人轉進高麗,高麗卻對此無可奈何。原來精兵驍將都成為崔忠獻的私兵,而官軍大多是老弱病殘,崔忠獻又不願出私兵保衛國家,導致東遼國的契丹兵騷擾高麗三年之久。直到1219年蒙古、東真聯軍不請自來,高麗在與之聯合的情況下才平定了契丹之亂。在此過程中,高麗和蒙古結為兄弟之國,並向蒙古繳納「國贐」。1225年,來高麗取「國贐」的蒙古使者著古與一行在高麗邊境被殺,麗蒙兩國遂斷交。1231年,蒙古借口著古與被殺事件大舉入侵高麗,直逼開京,高麗被迫求和並向蒙古稱臣。但武臣政權領袖崔瑀在蒙古人撤走後決定遷都江華島以躲避蒙古,於是挾高麗高宗遷都江華島,稱為江都,並殺死了蒙古派駐高麗的達魯花赤,時為1232年夏。蒙古再次入侵高麗,主帥撒禮塔卻被高麗僧人金允侯射死。在之後二十多年的時間里,蒙古陸續5次入侵高麗,目的不在於佔領高麗,而是盡可能地消耗高麗的有生力量,比如在1254年的入侵中,蒙古一次性俘虜了206800餘高麗人,被屠殺者更是不計其數,對高麗來說是慘重的損失。武臣政權並未組織有效抵抗,而是敦促民眾在蒙古入侵時逃到山城或海島,偶爾展開一些騷擾,同時通過外交手段,不斷派使臣表達對蒙古的臣服及自身的「苦衷」,卻就是不履行蒙古的出水就陸和國王入朝要求,一拖再拖。1258年,崔氏政權垮台,同年高麗東北面並入蒙古,高麗才不得已作出部分屈服,由太子王倎代父王入朝,時為1259年。王倎入朝時正逢蒙古大汗蒙哥死去,兄弟爭位,王倎選擇了忽必烈一方,贏得了忽必烈的好感。所以忽必烈即位後開恩於高麗,撤走了在高麗的蒙古軍隊,結束了高麗蒙古戰爭。
王倎回國時,父王高宗已經去世,他即位為王,是為高麗元宗。盡管崔氏政權垮台,武臣當權的局面並未終結,掌握實權的是武臣金仁俊(金俊),他仍然採取抵抗蒙古、拖延不出的政策。1268年林衍殺金俊,成為新任武臣政權領袖,翌年又廢黜元宗,另立元宗之弟安慶公王淐(高麗英宗),此事引發了蒙古的干涉,林衍不得不讓元宗復位,然後元宗入朝蒙古進行解釋。1270年,林衍憂懼而死,其子林惟茂襲位,欲抵抗元宗及蒙古人。元宗在從蒙古回國的途中授意宋松禮、洪文系(洪奎)等誅殺林惟茂,接著宣布還都開京。隨著林惟茂的死去,百年武人時代也落下了帷幕。武臣政權的殘余勢力三別抄先後在珍島和濟州島(耽羅)抵抗蒙古,在蒙古高麗聯軍的追剿下於1273年覆滅。

1270年是武臣政權結束的時間,也是高麗全面降服於蒙古的起點。蒙古要求高麗進行的第一件事就是聯絡日本,其後又要求高麗配合元軍(1271年蒙古定國號為大元)進攻日本,負責造船及助軍,於是便有了1274年和1281年兩次東征之役,雖然都以失敗告終,但高麗由此向元朝表現了忠誠,從而獲取了元朝的信任。
在這一過程中,高麗向蒙元請婚,元世祖忽必烈在1274年正式將自己的女兒忽都魯揭里迷失下嫁給高麗世子王諶,實現了「元麗聯姻」。同年高麗元宗去世,王諶即位,是為高麗忠烈王。此後的七代高麗國王中,除了忠穆王和忠定王兩位幼主外,其餘皆娶元朝皇族女子(娶帝女的只有忠烈王一位),元朝公主在高麗享受很高的地位和權力。高麗由此淪為了元朝的駙馬國,同時元朝還在高麗設置征東行省,以高麗國王兼任征東行省丞相,此後的六代高麗國王都不得享有廟號,而是從元朝得謚,謚號都帶「忠」字(忠烈王、忠宣王、忠肅王、忠惠王、忠穆王、忠定王),忠宣王和忠惠王還遭到元朝的逮捕與流放,高麗的主權受到極大的破壞,1270年到1356年的期間就被稱為「元干涉期」。
由於受到元朝的控制和影響,高麗上層流行辮發胡服,忠烈王更是一度下達剃發易服的命令,高麗在一定程度上蒙古化,此外還伴隨著大量蒙古人、回回人、吐蕃人(一般為喇嘛)等民族的流動,給高麗帶來了許多異域文化。另一方面,高麗也通過與元代中國的交流,進一步吸收中華文化,影響最深遠的就是程朱理學的引進。
元干涉期時,高麗雖然在「百年鋒鏑之餘,復見太平之期」,但固有的社會秩序經過武臣政權和高麗蒙古戰爭已被摧毀殆盡,世家大族倚仗元朝,進行著瘋狂的兼並和掠奪,私有農庄遍布高麗全境。最高統治集團內部也爭權奪利,王位更迭頻繁,以致出現了忠烈王與忠宣王父子、忠肅王與忠惠王父子之間的重祚風波。1350年後,高麗又出現了新的外患——倭寇,直到高麗滅亡,亦未能解決這個頭痛的問題。
1352年,王祺在元朝的扶植下繼承高麗王位,是為高麗恭愍王。1356年,高麗恭愍王利用元末農民起義爆發之機,鏟除國內以奇轍為首的親元派,廢征東行省理問所,攻陷了元朝的雙城總管府及合蘭府,這標志著高麗擺脫了元朝的干涉,重新成為自主的國家,僅在形式上保留同元朝的宗藩關系。
與此同時,恭愍王著手解決高麗的積弊,他設立「田民辨正都監」,欲整飭當時非常嚴重的土地兼並和奴婢掠奪的問題。可是接二連三的外敵入侵使恭愍王的改革受挫。1359年,紅巾軍開始入侵高麗,1361年攻陷開京,恭愍王南逃福州(今韓國安東)。1362年收復開京,1363年恭愍王才還都開京。此時又傳來元朝將入侵高麗的消息,恭愍王嚴陣以待,在1364年打敗了元軍。1365年,恭愍王失去愛妻魯國公主寶塔失里,將政治交給一名還俗和尚辛旽。辛旽重啟田民推整事業,雷厲風行地加以整飭,得罪了權門勢族的利益,他與恭愍王之間也漸行漸遠,1371年恭愍王殺辛旽,改革遂陷於停滯。此時明朝已經取代元朝統治中國,恭愍王在1369年棄元歸明,次年接受明朝冊封,使用洪武年號,高麗遂成為明朝的屬國。

1374年,恭愍王遇弒,明朝派到高麗索取馬匹的使者蔡斌和林密也在不久後分別被殺害和綁架,明麗關系惡化。新王王禑在李仁任的輔佐下,恢復了對元朝(北元)的宗藩關系,同時也繼續向明朝進貢,展開了兩端外交。然而,受到程朱理學影響的新興士大夫反對兩端外交,主張一心事明,對內則批判世家大族的土地兼並,主張實行田制改革,廢除私田、農庄。新興士大夫與在同北元和倭寇的戰爭中脫穎而出的將領李成桂相結合,逐漸形成動搖高麗根基的政治力量。1388年,明朝與高麗發生鐵嶺衛爭端,王禑及其重臣崔瑩決定出兵北伐明朝遼東,李成桂作為主帥,行軍至鴨綠江中威化島時抗命回師,攻入開京,流放崔瑩,逼退王禑,史稱威化島回軍。威化島回軍敲響了高麗王朝的喪鍾,李成桂掌握了實權,但由於王氏支持勢力不容小覷而沒有立刻王袍加身。1389年,李成桂廢掉了王禑的兒子王昌,稱其父子為辛旽子孫,借機鏟除了曹敏修、李穡、邊安烈等一批反對者。李成桂擁立高麗神宗七世孫王瑤繼位,是為恭讓王,1392年四月高麗忠臣鄭夢周被殺,同年七月十二日恭讓王被廢,七月十七日李成桂被推戴即位,但高麗國號尚未立刻停用,直到1393年二月十五日才奉明太祖聖旨「除高麗國名,遵用朝鮮之號」。

領土范圍
高麗從建國到統一後三國,再到北拓及與契丹的戰爭,疆域於11世紀初基本定型。1034年到1044年,高麗從鴨綠江口到東朝鮮灣修築千里長城,作為國界線。1105年,高麗正式在耽羅設置郡縣,納入版圖。1117年,高麗利用遼金戰爭之機奪取保州,改稱義州,取得鴨綠江下游東岸的土地。1258年,高麗東北面的居民歸順蒙古,東北疆域退縮到鐵嶺。1269年,西北面又歸順蒙古,高麗的西北疆域退縮到慈悲嶺。1273年元麗聯軍攻陷濟州(耽羅)後,元朝攫取了濟州的主權,為高麗統一後疆域最小的時期。1290年和1294年,元朝應高麗要求,分別歸還了西北面(東寧府)和濟州。1356年恭愍王擺脫元朝控制,同年發兵北拓,不僅佔領了過去失陷於蒙古的東北面(雙城總管府),還佔領了千里長城之外的合蘭府及江界、泥城,高麗疆域大幅擴展,為朝鮮王朝時期進一步將疆域開拓至圖們江沿岸奠定基礎。

高麗初期的政治運行形態是豪族聯合政權,高麗太祖恩威並施,與各地豪族進行廣泛聯姻,實施了「其人制度」和「事審官制度」,即一方面任命功臣豪族為其家鄉的事審官,另一方面他們向中央上送子弟作為「其人」(人質),並且頒布《政誡》一卷和《誡百寮書》八篇。高麗光宗時期,由於光宗的大清洗,豪族聯合政權的形態逐漸被打破,通過科舉制度、公服位階和田柴科制的制定,專制王權和中央集權的運行模式逐漸被確立起來。
高麗成宗以後,高麗的政治運行形態轉入中央集權的門閥貴族政治。高麗雖然在表面上模仿中國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體制,但在實際運營的過程中必須同貴族妥協,與中國式中央集權有一定差距,所以宋朝使節徐兢對高麗政治留下了「涖職治事,尚沿夷風,往往文具而實不應」的印象。高麗並非完全按照官制來運行,而是將政事交付式目都監(負責內政法制)和都兵馬使(負責國防軍事)兩個會議機關(與會人員多為宰樞官員)來討論決定,再由國王裁可。
1170年武臣政變以後,高麗的政治運行形態又變成了武臣政權。在崔忠獻之前,權力中心處於重房(二軍六衛的會議機關),崔忠獻設立教定都監後,教定都監成為事實上的權力核心機構。1225年崔瑀「置政房於私第」,壟斷了人事權,因而無論國王還是原有的官僚體制都變得有名無實。
百年武人時代結束後,高麗恢復過去的貴族政治,但有所不同。此時的會議機關逐漸變成都評議使司(之前的都兵馬使)一方獨大,同時武臣政權的人事機構政房依舊保留,元朝通過公主和征東行省的干涉也削弱了高麗的王權。恭愍王以後,政局混亂,王權不振,辛旽、李仁任、林堅味、李成桂等權臣陸續登場,最終高麗王朝被李成桂篡奪。

閱讀全文

與京侶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雇員受益信託例子 瀏覽:560
贊助金額是融資嗎 瀏覽:647
貸款利率多少現在 瀏覽:37
通達信主力機構買入出貨指標公式 瀏覽:349
股票本金與利 瀏覽:948
海通證券賬戶如何激活 瀏覽:200
民生銀行瑞贏理財安全嗎 瀏覽:947
株冶集團重組嗎 瀏覽:195
人名幣兌外匯 瀏覽:95
上市公司1季度報表披露時間 瀏覽:500
基金證券股票理財 瀏覽:471
上汽集團2013年銷售業績 瀏覽:853
山東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836
60秒操作貴金屬 瀏覽:495
露笑科技轉讓股份會什麼結果 瀏覽:99
招聘投資理財師 瀏覽:505
股票融資融券快到大財優配 瀏覽:174
12萬30天理財產品 瀏覽:964
華潤集體股票 瀏覽:683
macd指標詳解圖解視頻教程全集 瀏覽: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