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券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1. 經紀業務受互聯網券商沖擊最大的業務,毫無技術含量,未來註定會消失。因為這個是有牌照就能做,根本不需要任何金融知識和能力。我買個股票你就收我萬二的傭金?憑什麼?不創造任何價值的業務是註定會消失的。事實是,這些年來券商的傭金率一降再降,未來零傭金的券商一定會出現。實際上去年已經有券商推零傭金了,只不過一下子沖擊太大,被監管叫停了。券商「零傭金」遭遇阻擊等互聯網公司有了券商牌照,像馬雲這種人搞個零傭金分分鍾的事情,券商靠傭金賺的那點錢馬雲根本看不上眼,玩了零傭金搞死你們不是小意思。為啥?因為馬雲不靠這個賺錢,把你變成我的客戶以後,賺你錢的方法多的是。對於券商來講,最好的辦法有兩種,一是與互聯網公司合作,推線上理財平台,向外國的Monex,嘉信,E-trade等公司學習,提供研究報告、綜合理財服務、投資組合建議等增值服務;要麼就是乾脆逐步降低經紀業務比重,未來徹底轉向以投資交易、產品創設等為主的新業務。實際上像中信、海通、光大這些比較大規模的領先券商,這幾年經紀業務的比例都是在不斷下降的,2013年中信經紀業務的比例已經只有35%了。兩融業務也屬於經紀業務,這兩年增長很快,但其實也沒啥技術含量,業務模式很簡單,就是看監管的松緊程度而已。2. 投資銀行業務投行業務分三塊:股權融資、債券承銷和並購重組業務股權融資過去靠的是保薦人的牌照以及和監管機構的關系,也是毫無技術含量,(投行從業人員的吐槽網上應該一搜一大堆)。未來注冊制實行後,考驗的更多的就是券商的市場判斷、定價能力和與買方機構的關系了,還是很令人期待的。債券承銷未來也會是券商增長很快的一塊業務。主要原因是監管部門對企業債權融資市場的重視,使得債券的品種逐漸豐富,券商的業務機會自然也越來越多。主要是非上市企業公司債和資產證券化產品。核心還是在於產品設計、定價、資產獲取等。並購重組也是個人非常看好的市場。中國絕大多數的行業目前市場集中度都太低了,幾乎可以判定未來10~20年裡,伴隨上一輩民營企業家的老去、家族裡無人可接班,中國會出現類似美國上世紀70年代的一股公司兼並收購潮,券商並購重組業務自然大有可為。考驗券商的包括客戶資源、企業估值、交易結構設計、融資能力等等。如果並購資金來源、部分行業准入的政策限制放開,裡面的玩法花樣就更多了。可以參考《資本之王》那本書。3. 資產管理業務券商資管業務主要分兩塊,目前佔比90%的通道業務和10%的真正的代客理財的業務。通道業務:同樣毫無技術含量。存在的唯一原因是銀行有些資金不能直接投到某些行業和項目中,而券商發行的資管計劃基本不受限制,所以銀行就借道券商資管計劃來實現對其客戶的放款目的。其中客戶資源、產品定價、資金來源等統統都是銀行做的,券商只是收取一個極低的通道費用,且近兩年來因為競爭激烈,這個通道費也是越來越低。類似的還有基金子公司專項計劃、信託計劃等等,統統都是監管套利的產品。未來也會逐步消失。代客理財業務:券商真正牛逼的、能產生核心競爭力的業務。著名的投行,大小摩、高盛等都是靠這個吃飯的。常規的業務模式就是尋找市場的投資機會,然後創造一個產品再轉讓出去。或者直接管理客戶的資金,幫助投資理財。與自營業務的區別在於不是用自己的錢。另外還有像美林證券這種是自己不創造產品的,只是給客戶提供理財咨詢建議的模式,屬於賣方資管,也是資管業務。4. 自營業務:就是券商拿自己的錢去買股票、買債券、買期貨賺錢。外資行在08金融危機後這塊業務被禁止了,國內的還在做。這塊核心競爭力就不多說了吧。5. 其他業務國外投行真正賺錢的業務國內券商們大部分都還沒有或者佔比很低。比如FICC、做市、機構經紀等。 如果大家想深入了解外資投行的業務,可以去看一下《高盛帝國》這本書,講的會比較清楚。當然國內比較領先的券商,比如中信、海通等已經在逐步拓展做市、大宗經紀、基金、直投、三板等新業務了;整體來看國內券商的前景和增長空間會非常非常大。習李要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券商永遠是最受益的那一個。大家一起期待吧。
『貳』 外匯騙子公司怎麼判斷
如何判斷外匯平台的真偽?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在機構官網查詢信息驗證,在監管機構官網查詢平台真假需要重點注意以下:
在平台宣傳的監管機構官網中輸入監管號進行搜索,需重點看這三個關鍵點:1)公司的名稱是否與該公司官網上公布的名稱一致;2)監管機構登記的ID是否與該公司網上公布的ID一致;3)公司地址是否與官網上公布的公司地址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