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貝店是什麼
貝店是一個社交電商平台,貝店平台主要是通過招募貝店主,由貝店主通過分享轉發的方式向身邊的好友圈中的好友推薦好貨,一站式購物,帶您買遍全球好貨!這是一個成熟的模式,模式成熟,自然就是靠譜的。
㈡ 唄店是上市公司嗎
你好,公司上市,簡單來說,就是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或者香港、美國等地方上市交易。上市公司會在特定的時間段發布最新的公司公告,公告的好壞直接或間接影響了後市相關個股的走勢。如果你恰好購買了某隻上市公司的股票,那麼,查詢最新的個股消息,並且以此來決定是否繼續持有該股,極為重要。
上市即首次公開募股指企業通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增發股票,以期募集用於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當大量投資者認購新股時,需要以抽簽形式分配股票,又稱為抽新股,認購的投資者期望可以用高於認購價的價格售出。在中國環境下,上市分為中國公司在中國境內上市或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A股或B股)、中國公司直接到境外證券交易所(比如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等)(H股)以及中國公司間接通過在海外設立離岸公司並以該離岸公司的名義在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紅籌股)三種方式。
查詢方法:1.如果你知道該公司代碼的話,輸入代碼即可2.在搜索引擎中輸入該公司的名稱,就有該公司上市的系列消息3.打開行情軟體 股票頻喊輪道輸入代碼
上證個股即時資訊查詢步驟
1、網路輸入上海證券交易所,在出現的網頁里找到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
2、依次點擊「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信息」— 「右側的加號」(用於展開頁面)— 「最新公告」。
3、在最新公告的右邊,可以看到最新上市公司公告的全文(為當天的信息)。
如果想找某隻特定股票,在證券代碼欄輸入代碼即可查詢。
如果想瀏覽當天所有的上證A股資訊,點擊按時間排序,可以看到按照時間先後上傳至上交所的信息,點擊按公司代碼排序,可以看到按照上市公司代碼先後排序的個股信息。
深證個股即時資訊查詢步驟
1、網路輸源滲桐入深圳證券交易所,找到深圳證雹坦券交易所官網。
2、依次點擊「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信息」— 「右側的加號」(用於展開頁面)—「上市公司公告」(此處不同於上海證券交易所)。
上市公司公告右側,為當日最新的公司公告信息。
可以輸入公司代碼,公司關鍵字 或者 公告類型進行某隻個股的具體查詢。
也可以按照深市主板,中小企業板 或者 創業板選項進行某個板塊個股的查詢。
如果不進行條件篩選,則可以對當日所有的深證A股信息進行瀏覽查詢。
㈢ 千名商家維權,貝店被爆欠款上億,這些社交電商們都倒下了
微信無法聯絡,電話無人接聽,總部人去樓空,甚至創始人至今關閉手機拒絕露面,就連社交帳號也鎖死了。
誰能想到這個曾經一度被認為是行業獨角獸的企業——貝貝集團,如今竟也發生這樣的事情。
8月9日,有上百位商家拿著列印的橫幅前往貝貝集團總部維權,只見人去樓空。目前大樓前台已經由園區保安接管,整個一樓和二樓會議區都是空的,沒有一個貝貝員工出現,三樓的辦公區已經關閉,電梯無法上行。
貝貝集團創建於2011年,而貝店是貝貝集團於2017年8月推出的一個社交電商平台,創始人為張良倫,此次出現拖欠貸款的就是貝店。
有去貝貝集團總部的商家拿著列印的「貝店拖欠貸款,請張良倫先生給我們解釋!」在現場維權。出現這樣的情況,就在於眾多商家發現本應該在原定日期結款的貝店,日期一拖再拖,直到現在都沒有結款。
現場有商家表示在今年4月份就已經出現這樣的問題,貝店當時給出的理由是「更換伺服器系統出了問題」。事實上,出現這樣情況的商家不在少數,欠款金額在十幾萬到幾百萬之間不等,有欠款高的商家表示自己被差舉沖欠金額在500萬左右。
而且根據一份實名登記信息表顯示,被貝店拖欠貨款賬單的商家共有940多家,加上現場手寫登記的名單,合計起來超過上千家,目前保證金加上貨款總額超過1.3億元。
不過在發生這樣的事情之後,貝店並沒有要當面解決問題的樣子,反而「不出面、不溝通、不發聲」,寒了不少商家的心。即便是10日下午派了貝貝集團副總裁張龍珠來協商,也被商家稱之為「無效的協商」,因為並沒有給出實質性答復,反而還帶來了一個壞消息——貝店不排除申請破產的可能。這樣的消息無異於雪上加霜,無數商家擔心的事情有可能變成現實——那就是錢要打水漂了。
眼下,由政府出面給出的答復是在本周五也就是8月13號上午10點,貝貝集團與商家協商討論解虛殲決事情,等待商家是怎樣的一個結果暫時還不得知。
話說「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這句話用在貝貝集團上一點也不為過。
2011年,張良倫創辦電商導購平台米折網,主要進行淘金返利業務。但在2014年,憑借對「媽媽經濟」的創新理解和移動互聯網興起的風口,貝貝集團旗下貝貝網從母嬰市場切入垂直電商,從此一路向前開啟了高光時刻。
根據公開資料,從成立到月銷2億、估值10億,貝貝網只用了8個月的時間。而2017年推出的貝店,不到4個月時間,就在2017年雙十一獲得了超100萬的訂單量;年底,貝店榮獲「最快黑馬APP」;2018年,貝店MAU(月度活躍用戶)突破1500萬。憑借這些亮眼的成績,貝貝集團更被業內稱為「三年一個拐點,一年一座里程碑」的電商代表企業。
此外,貝貝集團 歷史 上獲多輪融資,從2013至2019年算下來融資總額保守估計23億。不說別的,僅說此次出事的貝店,也是在2019年剛獲得來自高瓴資本、答嫌紅杉資本、高榕資本、IDG資本等8.6億元的融資,這也是公司獲得的最高融資金額。但在2年後就出現此次欠款的事情,很難不讓人多想——這些錢都花哪裡去了?
據悉,有行業知情人士暴露貝店在高峰時候,一個月需要燒掉1個億,來補貼小B(分銷商)。現實想必也是如此,貝店僅用17個月就進入APP用戶規模千萬級玩家行列,成為社交電商「黑馬」,這其中少不得一筆大的投入。
再加上,由於去年監管部門對社交電商的管控加強,網傳貝店涉嫌傳銷被罰3000萬。不僅如此過去的多級分銷模式被限制,導致貝店的小B大量流失,去年上半年貝店GMV斷崖式下跌,月GMV只有500萬元左右,不到頂峰時期的三分之一。之前大量的資金投入,現如今發展又受限,貝店很有可能在本還沒有掙回的情況下,就處於虧損狀態了。
此外,貝貝集團在2019年接連推出貝倉和貝省APP,前者是特賣電商折扣業務,後者是購物返利和優惠券業務。不過今年3月17日,貝貝集團關閉旗下貝倉業務中布局最大的「臨平倉門店」,而其他地區的門店也相繼關閉,貝省則在貝貝集團官網上不見蹤影(現在貝貝集團官網頁面也打不開了)。從母嬰電商到社交電商到庫存電商,貝貝集團的轉型之路發展並不順利,而創始人張良倫也被業內人士分析只想賺快錢,什麼火做什麼,沒有具體的發展方向,導致了新業務的接連受挫。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商家去貝貝集團維權的時候發現,三樓四樓辦公室還余留部分希美業務員工正在辦公。希美是貝貝集團在今年4月份新上線的業務,主營女性高端化妝品業務。據了解,平台搭建初期,希美是依靠貝店進行引流,此後張良倫為了推廣希美,請明星代言,在小紅書抖音等投放廣告,甚至在湖南電視台的綜藝節目上也有它的身影,被商家稱「貝貝集團拿所有的資源都用在希美上」甚至是被商家調侃「估計我們的貨款,都讓張良倫買了希美的庫存了。」
老業務虧損,新業務發展受挫,現在又賭上全部的身家開展另一業務,所以貝貝集團能把融資來的20億花完,而貝店又出現欠款,實屬預料之中的事了。
其實,品牌欠款,眾多商家去總部維權的一幕想必大家並不陌生。2019年10月,同樣有來自全國的商家聚集在上海市淘集集辦公所在地討要貨款,直到後者破產重組也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社交電商近幾年也如吹過的風一般,來過,離開。
2019年閑來優品上線,不過數月便沒了聲音;2019年,未來集市涉嫌從事傳銷行為,凍結產品和銀行賬戶,隨後在「傳銷」爭議中慢慢銷聲匿跡;2019年,社交黑馬淘集集宣布破產,震驚電商界;此外還有斑馬會員、花生日記、蜜芽、環球捕手、環球好貨等,在經歷爆發式增長後,現在尷尬地活著。就連被稱「中國會員電商第一股」的雲集,自2017年開始連續5年虧損,股價由開盤時的13.42美元/股,「波動式」暴跌下滑至如今的1.05美元/股,跌幅高達92%!
世界 財經 周刊一篇報道稱,據工商信息不完全統計,2020年僅廣州、義烏兩地,已有500多家社交電商平台倒閉或停止運營。
這些年來,社交電商倒下一個又興起另一個,大家都想成為下一「拼多多」,於是蜂擁而上。殊不知,大幅度的邁進反而絆倒了自己的腳,模仿得了皮毛卻難以抓住精髓,社交電商發展現如今這樣的局面,未必不是好事。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那些活下來的社交電商們沒准在接來下的時間中,創造出新的奇跡。
㈣ 欠債1.3億、創始人跑路,「貝貝」要涼了!社交電商還有出路嗎
【每天5分鍾,了解一個品牌故事】
品牌網(www.chinapp.com) 每日為您講述:十萬個品牌故事。每埋虛一個品牌的誕生都是一部傳奇的創業史,在這里,您將看到不同的品牌的熱點動態,有從創立到發展,從興起到輝煌,從低谷到巔峰……帶你洞悉品牌的力量。
01、 經營不善,欠債1.3億
橫幅討債、上百供應商催欠款、創始人跑路…… 近日,貝貝集團正在陷入一場輿論風波。
據了解,在杭州貝貝集團門前,連續幾天有上百名供應商過來追貨款,根據一些供應商的表單來看,被曝欠債1.3億,而創始人直接玩消失。
一開始,貝貝面對供應商追債圍剿,將原因歸結到平台系統問題,後不得已承認了是 因為經營不善,資金出了問題,並表示後續有可能會申請破產。
獨角獸貝貝要涼了嗎?社交電商還有出路嗎?
02、 創造銷量奇跡,「貝店模式」引人吹捧
作為社交電商領域的典型代表,貝店也曾有過無比輝煌的時候。
張良倫」,就是貝店創始人。
2011年,張良倫從阿里辭職單干,創立貝貝集團,2017年,孵化出貝店。
據相關數據統計,從2017年7月正式上線開始,僅花了百天時間,訂單量便破了百萬,之後更是一度在 中國移動互聯網APP增速榜上位列第一,同時也收獲了高瓴資本、襄禾資本、紅杉資本等多家機構的投資。
一天時間賣出800多萬噸的紙巾;一天時間賣出140萬個柚子;一個月內賣出1億斤農產品……
在一個又一個銷量奇跡的背後,不難看出,這種通過社交分享來實現消費者、店主和供應端三方鏈接的這種 「貝店模式」最初也受到了多人追捧。
十年一覺平台夢,或許那個時候,站在「貝店」背後的主創團隊、中小店主,還有大大小小的批發商都曾希冀過,自己能夠同這個生機勃勃的平台一同崛起,一同致富。
然而天不遂人願,放眼時代風口,從蘑菇街、雲集再到貝店,正當這些電商「新秀」為了成為下一代「淘寶」、「京東」而拚命下注的時候,誰能想到,漏輪喊著「砍一刀」的拼多多三年書寫赴美上市的神話,成了最終贏家。
前有巨頭圍剿,後有新手惦記,危機之下,走向轉型之路迫在眉睫。
03、 無數供應商成了被割的韭菜
據相關報道,在後推出的內倉線下擴張受阻之後,今年4月, 貝貝集團推出了一個名為希美的新平台,以工廠代工產品,公司負責貼牌的模式走向新品牌的賽道。
對此,一位知情人士曾透露:「這項新業務是為了解決集團疲軟的老業務而推出,而業務疲軟的主要原因在於其所返液信屬各平台間會員體系無法互通,店主賣貨的積極性正在不斷降低。」
誠然,危機之下,棄車保卒,注重新鮮血液的培養輸出固然無可厚非, 只是這次轉型的「陣痛期」下,卻讓無數供應商成了被割的韭菜。
「貝店做了個自主品牌新項目叫希美,都說貝店把商家的貨款挪用去給希美進貨了!」
貝店高峰時期,一個月至少燒掉1個億,全部用來補貼小店主,一毛錢盈利都沒有,最終資金鏈綳斷只是時間問題。
更關鍵的是貝店的社交電商模式,一直打上了「裂變、拉人頭」的傳銷烙印。
2019年5月,媒體報道了一篇《貝店陷傳銷質疑,售後被吐槽「形同虛設」》的文章,質疑貝店「入門門檻費」和「拉人頭」涉嫌傳銷。
幾個月後,貝店再次陷入假貨和傳銷問題, 甚至傳出了被市場監管局罰款3000萬的新聞。
04、 社交電商不是法外之地
貝店只是這個行業里的冰山一角。
事實上,未來集市、斑馬會員、花生日記等多個電商平台都被曝出過傳銷風波。
它們在下沉市場不斷遊走於灰色邊緣,坑得店主們體無完膚。 在各大網路維權平台,投訴的隊伍排起了長隊。
社交電商作為火爆的商業模式,用戶量超過10億。
那些平台打著「包容審慎」與「創新」的旗號,不斷試探法律底線,沖擊消費者合法權益,違法違規現象多不勝數。
在這里,奉勸那些割韭菜的平台,社交電商不是法外之地!
貝店跑路只是開始,你們的連環雪崩就在眼前!
㈤ 貝店爆雷拖欠上億貨款 曾經紅火的社交電商要涼涼
自8月9日開始,杭州貝貝集團旗下的社交電商平台「貝店」,遭遇數百名供應商上門討要貨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貝店已涉及供應商欠款累計超過1.4億元。
從淘集集到貝店,社交電商爆雷事件頻出,曾經紅火的社交電商真的要涼涼了?
繼社區團購平台同程生活宣布破產倒閉之後,社交電商也發生爆雷事件。日前,企查查數據研究院發布《近十年我國社交電商投融資報告》,數據顯示,十年來社交電商融資441.06億元人民幣,共362起。2015-2016年,社交電商賽道的融資遍地開花,每年分別有72起和79起,處於快速起步階段。2017-2018年,拼多多、小紅書、雲集等爭相搶位,社交電商迎來高速發展期。
值得注意的是,隨後幾年間,社交電商逐漸走出黃金時代,短視頻、直播等模式興起,吞噬社交電商社群的紅利。到了2021年,僅發生融資4起,披露總金額約20.61億元,其中「Weee! 」獲得19.8億元融資。
從社交電商背後的資方來看,企查查數據顯示,騰訊作為社交巨頭,在社交電商賽道出手14次,「身影」遍布拼多圓備多、小紅書、美麗說等頭部項目,與IDG資本、經緯中國等並列第一位。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路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貝店在發展過程中採用簡單粗暴的營銷方式拉新,並沒有建立起核心競爭力,容易被取代。因此,貝店前期規模發展迅速,供應商、店家或是用戶都享受到紅利。但當社交電商紅利過去,貝店規模增長無法上升時,加上回款慢等給商家形成壓力,就會產生連鎖反應,阻礙其進一步發展,出現爆雷也就不意外了,最終或成「棄子」。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鮑姆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鮑躍忠表示:「從我最近觀察這些社交電商、社群電商看,我認為主要還是商業模式設計本身存在問題,很多的是把一些手段的工具性的東西當成商業模式的本質,這個是錯誤的。所以我覺得最根本的還是它們違背基本的商業邏輯,盲目的做出一些模式的設計和盲目地擴張所造成的。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李旻表示,貝貝爆雷事件的核心是沒有明確的業務方向。貝貝自成立以來,一直處於轉型的路上,從母嬰電商到社交電商,再到庫存電商,再到如今的新消費品牌希美,貝貝自身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一直沒有確定,集團始終跟隨者市場熱度走,不斷轉型過程中,新品牌雖投入大筆資金,但是與行業頂尖仍有距離,舊品牌因為新品牌的資金分流,導致品牌還未盈利或初步盈利就因為資金問題而停滯。無論哪一次轉型,貝貝都沒有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一直在燒錢換發展。如今貝貝押寶「希美」,美妝行業現在已經處於紅海,想要搶占市場份額就需要大筆資金投入,而多次轉型導致其資金不足。網傳(有待查證)貝店事件爆雷,原因是貝貝集團將資源全部投入「希美」,導致資金鏈斷裂,貝貝無法支付供應商貨款,從未引發大規模的討債事件。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董毅智律師表示,貝店一系列連鎖的事件的反應,因為之前社交電商確實是個風口,然後大家都通過砸錢補貼,然後去做市場,那現在來看這個東西不可以持續,整個的商業模式還是有問題的。
李旻表示,貝店事件單純從法律角度討論,可能涉及的法律問題有二:
1、資金挪用問題。雖然貝店隸屬於貝貝集團,但杭州貝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即貝店APP所屬公司,下文簡稱「貝佳公司」)屬於獨立的法人主體,公司的財產應當是獨立於股東的,如果網傳挪用貝店資金支持「希美」屬實,那麼這就屬於母公司挪用獨立子公司資金,換一種說法就是股東挪用公司資金,其中可能涉及法人人格否認問題,更進一步說,有可能涉及刑事犯罪。
2、債務清償問題。即使是走法律途徑,供應商可能也無法獲得全額清償。走訴訟道路,肯定無法避塵世免財產保全。一方面,財產保全過程要求提供財產保全方的財產線索,而商家所掌握的財產線索有限,並不清楚財產保全方的資產所在。而另一方面,只能對貝店所屬的杭州貝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簡稱「貝佳」)進行財產保全,貝佳雖屬於貝貝集團的子公司,但其公司以及法人都是獨立的,即使破產清算,也不會牽連橘兄毀貝貝集團。商家與貝佳之間的債務以及合同糾紛,只能針對貝佳進行財產保全,無法對母公司貝貝集團進行財產保全。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董毅智律師也指出,貝店的法律責任是要承擔這個供應商的欠款、員工的工資,可能後續有一個破產清算的過程。包括它可能跟這個之前的創始人跟之前的風頭、PE之間可能還有一個對賭的問題。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社交電商在走下坡路的原因主要在於平台補貼減少,社交電商用戶屬於價格敏感群體,與其他看重服務品質、體驗的電商群體不同,很有可能會因為價格導向而轉向其他平台。分銷型的社交電商走下坡路,並不意味著整個社交電商走下坡路,除了分銷類型,還有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拼購型,以返利網、值得買為代表的導購型社交電商,目前仍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李旻進一步指出社交電商上下游的弊端:
1、上游供應商;缺乏核心競爭力
社交電商上游供應商沒有核心競爭力。這是導致社交電商平台沒落的核心問題。隨著社交電商平台的崛起,平台在類目、品項、成本、價格以及整體品牌差異上,沒有形成明顯的優勢,同時,雖然平台在自身開發新的產品,但是往往平台不是通過推出更多的產品來滿足市場需求,而是採取從 社會 上不斷招募到更多的品牌商入駐。長此以往,消費者在不同平台之間衡量,競品太多之後,平台的吸引力被大大削弱。
2、中游平台:快遞時效
從社交電商的平台自身而言,電商平台的交付載體主要還是依託於快遞,傳統快遞的3日達,交付體驗比不過京東自建物流體系的次日達。其次在商品分發的效率上和商品的觸達上,社交電商遠敵不過直播電商和視頻電商。
3、下游分銷商:唯補貼論
社交電商平台,流量依託於商家,而商家這個群體往往跟著補貼走,沒有忠誠度,一旦平台補貼下降,就會轉戰其他平台。
如果看清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貝店轉型做自有品牌「希美」是必然的,因為原有的商業邏輯已經走不通。但是在自有品牌上,如果商品沒有特殊性、稀缺性、高粘性、高毛利,買賣雙方最終都會失敗,從而發生貝貝集團的爆雷事件。
近年來,社交電商因多級分銷、「拉人頭」等違法問題涉嫌傳銷被多次屢屢處罰,「涉傳」的「原罪」質疑從未中斷。另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20年發布的《中國社交電商合規研究報告》顯示,位列「社交電商『涉傳』爭議網路輿情排行榜」TOP10平台分別是:全球時刻、有好東西、雲集、千團、環球捕手、雲集品、有品有魚、花生日記、未來集市、聚多佳品;排在11-20名的平台依次為:每日拼拼、洋蔥海外倉、達令家、淘小鋪、斑馬會員、貝店、大V店、粉象生活、芬香、愛庫存;排在21-30名的平台依次為:雲品倉、達人店、甩甩寶寶、蜜源APP、楚楚推、素店、萬色城、蜜芽plus、喜團、單創(ACCESS集團下)。
另據國內網路消費調解平台「電訴寶」受理投訴中,退款問題、商品質量、網路欺詐、發貨問題、網路售假、虛假宣傳及售後服務是社交電商被投訴的主要問題。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咨詢創始人庄帥認為,隨著京東、拼多多、美團和阿里等陸續進入社交電商、社區團購領域,早期的社交電商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綜合品類的電商平台將成為社交電商和社區團購的主流平台,並成為零售行業的補充業態。
莫岱青也表示,貝店事件預示著社交電商行業進入洗牌期,社交電商更需要找到適合的發展模式,提升「造血能力」。在這種激烈競爭的局面下,中小社交電商自然無以為繼,「叢林法則」導致優勝劣汰。
鮑躍忠進一步表示,社交電商未來會成為一種零售形式,但是這種零售形式,我認為需要和到店零售包括到家零售,有機融合起來才會發揮最好的效用。如果單純把它作為一種零售形式,從現在來看,不要講是社交電商,我們現在看到店零售和電商零售都已經開始面臨困境,這個社交零售如果單獨靠一種比較單一的零售形式,這個也是未來的前景不樂觀,必須要走融合。
㈥ 雲集和貝店哪個比較好
貝店比較好。
1、貝店是貝貝網旗下的微店平台。
對於現代人而言,他們最喜歡的一種生活方式,那就是可以在自己的家裡面就購買到自己想要的任何李彎產品,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網路購物,這是一種由經濟以及互聯磨並網不斷發展而產生的,一個新型的生活方式。
那以前大家購買產品時,必須要到一些實體店鋪當中去進行選購,這不僅僅會讓我們浪費非常多的時間,而且我們可以進行選擇的,產品數量以及種類都非常的有限,但是現在有了網路購物之後,這種情況就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貝店平台他就是可以給我們提供網路購物的一個非常好的平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到貝店。
㈦ 貝店的商業模式和發展前景如何呢
親身體驗了被邀請入坑,感覺非常不好!因為是親人推薦,本來是想支持一下ta,後來越要求我開店,買了一個400多的東西,外觀一般般,和一般的同價產品質量比起來差的。這是我的被邀請經歷!
第一次買的產品感覺質量很一般,想退掉,發現退貨入口和流程很不明顯,找了半天,也是很煩躁。就將就著用吧!
第三件事,我說要買一件東西,因為習慣了在某寶上買,讓我那個親戚嘩戚知了,就極力推薦讓我去自己的貝店平台上買,本身就是個很便宜的東西,我購物習慣還是在某寶,為了返利的幾塊錢我還是不想去貝店的。然後我就說你幫我在你的貝店買吧,我不習慣用新的app,價格區間告訴你,地址告訴你,你選幾張照片給我看看,我就買了。結果就沒有結果了,其實兼職開店的人,沒有太多心思在店上面,只是機械的發發優惠,以為能吸引親朋好友。真正能解決消費者問題的上家很少很少。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消費層次也不同,微商和某寶在微信上的強jian式推銷,已經讓消費者很反感了。貝店在這個時候想要爭取電商的一席之地,個帆仔弊人覺得很難。它只不過是某寶和返利某的結合體。返利某沒有發展起來,貝店靠推薦親朋好友入坑,獲得一點返利也是舉步維艱。沒有如果有輕輕鬆鬆的賺錢方式,態族那讓全職做的人到哪裡?這是一個電商的時代,不是電商剛興起的時代。
還有一點,我買的東西,推薦人會看到,我買了啥,ta還給我說說,隱私方面體驗不好。生活是我自己的,東西或大或小,我自己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個熟悉的人,了解我的購物東西,覺得很怪怪的!很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