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北京產權交易所劉君

北京產權交易所劉君

發布時間:2023-06-05 02:51:10

❶ 誰了解中煤第一勘探局煤層氣研究所的情況

關於公布煤炭工業第十三屆優質地質報告的通知

--------------------------------------------------------------------------------

時間:2007-9-5 14:09:00 閱讀1031次

各煤炭地質會員單位、各獲獎單位和個人: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煤炭工業第十三屆優質地質報告評選工作已於2007年5月經評審委員會最終評審通過,共評選出優質地質報告32件,優質專業報告64件,新發現資源類地質報告19項。評選結果已經在《中煤地質報》(6月4日)公示,在規定的公示期內沒有人提出異議。現予以正式公布。

一、綜合地質報告
序號 報 告 名 稱 承 擔 單 位 獲獎等級 主要完成人員
1 安徽省阜陽市口孜東井田煤炭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勘察院 特 胡紹龍、朱文偉、周士榮、孫貴、徐其林、隨峰堂、邵軍戰
2 陝西省陝北侏羅紀煤田神北礦區紅柳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94隊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特 岳正喜、郭維森、馮國富、何青、馬瑞平、侯宏奇、常宇飛
3 貴州省盤縣雨谷井田煤礦勘探地質報告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特 任文林、洪願進、陳建平、王健、熊孟輝、王樹華、陳康
4 遼寧省鐵法煤田大興井田煤層氣普查勘探地質報告 東北煤田地質局101勘探隊 特 於在春、王生輝、崔玉環、黃貴、李希彥、劉淑霞、練貴先
5 河南省焦作煤田趙固一井田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研究院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三隊 特 刁良勛、徐連利、孫錦屏、牛志剛、劉全民、劉傳喜、李元建、王海泉
6 山西省朔州市平朔礦區東露天礦田煤炭勘探地質報告 第一勘探局地質勘查院 第一勘探局一一九勘探隊 特 嚴建新、袁同星、李春蘭、張新發、張聚法、田秀榮、武建全
7 山東省巨野煤田鄆城井田勘探(精查)地質報告 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二勘探隊 一 王付山 寧凡順、范士彥 姜明麗、郭劍萍 王克敏
8 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紅格爾勘查區煤炭勘探報告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一 郭增昌、武曉軍、朱廣彥、馮世民、李振生、孫義娟
9 甘肅省民勤縣紅沙崗礦區北井田煤炭勘探地質報告 甘肅省煤田地質局勘查院 一 李曉軍、馬國林、趙西蓉、張成功、張亞玲、劉繼東
10 江西省豐城市石上井田煤礦勘探地質報告 江西省煤田地質勘察研究院 一 姚嘉、鄭在邦、徐小明、王濤、江中樂、李文成、劉效賢
11 四川省攀枝花煤礦區大箐河煤礦區向鈄東翼深部地質普查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局一四一地質隊 一 陳述明、李正武、劉明富、梁紅勉、馮東、余傑
12 河南省永夏煤田薛湖井田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研究院 一 貟三強、孫少平、徐連利、劉全民、李元建、郭海英
13 山東省金鄉煤田霄雲寺井田勘探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局二隊江蘇煤炭地質局物測隊 一 孟運平、周峰岩、馮建強、羊玉武、何黃生、郭滿嬌
14 陝西省黃隴侏紀煤田彬長礦區小庄井田勘測探地質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86隊 一 申小龍、成永康、呂廣羅、任秀娟、韋文奎、南武校
15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煤田積家井勘查區(中南部)煤炭詳查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85隊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一 雷少毅、姚建明、關汝青、侯飛龍、鄧魏、劉智昌
16 貴州省大方縣綠塘井田煤炭勘探報告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一 陳建平、舒萬柏、熊孟輝、吳慶柄、易同生、劉崇義
17 貴州省普安縣糯東井田煤礦勘探地質報告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一 任文林、洪願進、曹志德、曹細如、王樹華、熊煒
18 山東省巨野煤田正邦井田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二勘探隊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黃尊靈 張正修 路慶海 盧忠良 鍾 明 栗 潔
19 山西省沁水煤田潞安礦區高河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114勘查院 一 黃廣林、朱增良、蔡晉、石玲、郭天福、趙萬福
20 黑龍江省寶清縣朝陽勘查區煤炭勘探報告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110勘探隊 一 張桐華、姚淑榮、孟慶發、徐旭英、王力、程予廣
21 安徽省濉溪縣楊柳煤礦勘探地質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一 張文永、張家禮、蔡學斌、雲曉鳴、卜軍、左傳明
22 山西省寧武煤田朔南礦區麻家梁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第一勘探局一七三勘探隊 一 薛少波、張玉峰、楊崗、宋博輦、馬繼勇、張春沛
23 新疆托克遜縣克爾鹼潘吉塔格煤礦詳查地質報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煤田地質局156隊 一 黃健民、王正華、尹寶強、典陸波、毛明、雍曉艱
24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煤田鴛鴦湖礦區清水營井田勘探報告 寧夏煤田地質局 一 李新安、崔建忠、梁永平、郭天輝、張明、韓克喜
25 四川省古藺縣川南煤田古敘礦區岔角灘井田(南段)勘探地質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局一三五地質隊 二 蔣忠芳、高原、馬金龍、何國祥、胡春林
26 河南省禹州煤田泉店井田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院 二 貟三強、孫少平、孫寶山、劉全民、李元建
27 青海省魚卡煤田東部煤炭地質詳查報告 青海煤炭地質勘察院 二 白生海、王雲合、田貴發、張勇祥、康耀芳、
28 安徽省淮北煤田臨渙礦區袁店井田煤炭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二 徐勝平、劉玉昌、呂凡家、黃芳友、趙智勇
29 山東省陽谷—茌平煤田阿城鎮井田勘探(精查)地質報告 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四勘探隊 二 范慶武 鮑懷偉、魯孟勝 黃春慧、姜明麗
30 陝西省黃隴侏羅紀煤田黃陵礦區二號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94隊 二 何進軍、郭維森、趙岩、王艷麗、康永煥、梁秋利、楊占盈
31 福建省永定縣昌福山煤礦區中井田詳查(最終)地質報告 福建省121煤田地質勘探隊 二 鮑繼坤、陳泉霖、何仲秋、劉東輝、陳國美
32 貴州省普安縣泥堡勘探區煤礦普查地質報告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二 舒萬柏、陳康、吳慶炳、楊有龍、劉崇義
二、物探地質報告

序號 報 告 名 稱 承 擔 單 位 獲獎等級 主要完成人員
1 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潘三礦西三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 張興平、王宏進、汪洋、陳加林、李正越
2 寧夏鴛鴦湖礦區清水營井田地震勘探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一 張奮軒、馮西會、王中鋒、朱芳香、楊永群、許德才、郭志斌
3 山東省岱庄生建煤礦湖西礦井一、五、六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李麗萍、徐衍合、王松傑、范慶榮、周霄鵬、王真
4 內蒙古鄂托克前旗榆樹井井田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局物測隊 一 吳守華、徐永清、周國興、徐小連、欒國廷、張艷娟
5 淮北礦業(集團)公司孫疃煤礦首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徐奭、趙顯宗、武磊彬、趙智勇、郭龍芳、史春玲
6 山西潞安環保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常村S5采區三維地震勘探 水文地質局物測隊 一 高俊良、段建華、宋長願、石君華、黃明恢、藺國華
7 淄博礦業集團公司濟(寧)北礦區唐口井田C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隊 一 耿麗娟、殷全增、侯水平、牛小軍、李廣善、徐芳
8 晉城金駒實業有限公司趙庄2號井西一盤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盒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劉衛、李樹東、陳雙華、張寧茹、蔡軍、鄧國成
9 潞安環保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礦S6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一 張胤彬、楊雙安、李連英、張淑婷、賈建平、楊曉東
10 鐵法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平煤礦水庫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 牛鵬程、馬國東、斐文春、汪洋、王瑞傑、郭浩
11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煤田鴛鴦湖礦區紅柳井田二維地震勘探報告 第一勘探局物測隊 一 劉俊友、郭良紅、江德花、王利強、周新潮、張少恆
12 山西沁水盆地馬必區塊煤層氣二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西山地物探技術有限公司 一 常鎖亮、索重輝、陳強、郝治國、王潤福、賈智鵬
13 陝北侏羅紀煤田神北礦區紅柳林井田磁法勘探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一 劉江、王星明、郭棟、寇中平、馬福生、杜建輝、鍾建宇
14 南山集團柳海井田北部海域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 侯慎建、孫升林、武喜尊、王玉海、王宏進、冷廣升
15 淮南礦業集團謝橋煤礦東二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陳昌武、劉海忠、王樹敏、王雲紅、王瑞芳
16 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鮑店煤礦六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汶小剛、馮西會、楊永群、李倩秀、朱芳香
17 上海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姚橋煤礦西九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二 程增慶、王瑞傑、王宏進、汪洋、王秀榮
18 平頂山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朝川礦戊一、四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孫衛東 王 真、孫立新 張 莉、朱金華
19 晉城藍焰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庄礦井四盤區北部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二 韓少明、張胤彬、張淑婷、王建青、鄭民剛、亢紅霞
20 內蒙古自治區鄂克自治旗伊敏煤田五牧場勘探區西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東北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張群、辛思華、孔慶和、張文德、盧君實
21 扎賚諾爾煤業公司鐵北礦新一采區右三片、新二采區右一片地震、電法、水文地質綜合報告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二 楊永波、王玉文、劉吉才、李又臣、於衛東、
22 大慶市東風地區地熱資源地震勘查成果報告 吉林省煤田地質物探公司 二 於雲舟、張作偉、李朝林、任日春、屈學賢、王文瑞
23 寧夏寧魯煤電有限責任公司任家莊煤礦首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甘肅省煤田地質局綜合普查隊 二 劉克軍、尹俊青、王永奎、陳昌禮、邵同梅
24 陽煤(集團)一礦南條帶楊坡堰分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水文地質局物測隊 二 倪新輝、段建華、吳成遠、陳洪恩、趙廣玲
2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大南湖煤田一井田地震勘探報告 河北省煤田物探隊 二 耿麗娟、殷全增、侯水平、徐芳、吳淑媛
26 江蘇省無錫市石塘灣果岸地裂縫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物測隊 二 吳加和、潘樹仁、沈驥千、陳紅萍、曹茂春
27 河南神火集團有限公司泉店井田首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劉紹偉、馬學明、賈運巧、劉衛、蔡軍
28 安徽恆源煤電有限公司深部(II63、II61采區)瞬變電磁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周韜、周建雄、張運霞、張開元、滿立新
29 山東省寧汶煤田義能井田初期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李麗萍 范慶榮、田思清 劉永川、栗 潔
30 山西焦煤集團有限公司屯蘭礦南三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二 劉海平、張胤彬、楊雙安、張淑婷、楊曉東
31 老虎頭煤礦南留庄井四采區水文電法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方含珍、鄧朱根、趙雪峰、梁太木、曹峰
32 鐵法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明煤礦—410水平東翼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二 田雪豐、李正越、王玉海、郭浩、婁建
33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孔庄煤礦中深部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蔣賢東 徐海榮、栗 潔 許崇寶、王寶貴
34 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開元礦二水平東翼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第一勘探局物測隊 二 徐愛軍、武學明、周新潮、陳貴紅、楊崇斌
35 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濟寧二號煤礦十一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耿麗娟、郭彥民、劉丕哲、丁華、劉曉紅
36 濟寧二號煤礦六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局物測隊 二 程怡、李德華、岳洪波、張玉良、邱蘇
37 陝西彬長礦區大佛寺礦首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二 馮西會、李米田、王中鋒、朱芳香、王偉、張奮軒、楊永群
38 河南省正龍煤業有限公司城郊礦南三、南五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劉衛、朱英麗、侯懿、賈運巧、張新紅
39 安徽省阜陽市口孜東先期開采塊段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王雲、郭磊、徐亞兵、桂杉、張安徽
40 山東省陽谷—茌平煤田黑虎廟井田初期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范慶榮 王書軍、田思清 張 宏、王 真
41 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景礦蘆南二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物測隊 二 戚廣龍、於衛東、曲延林、屈紹忠
三、水文、工程、環境、測量及其它地質報告

序號 報 告 名 稱 承 擔 單 位 獲獎等級 主要完成人員
1 兗濟滕礦區環境地質調查與評價 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中國礦業大學 一 魯孟勝 姜明麗、張心彬 范士彥、郝啟勇、隋建紅
2 甘肅省大通河鐵城水電站工程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甘肅省煤田地質局勘察院 一 張子祥、馬國哲、劉繼東、馬國林、張成功、沈樹龍
3 二連浩特—廣州國家高速公路湖南境永州至藍山(湘粵界)段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西安煤航遙感信息有限責任公司 一 王飛躍、趙小峰、劉春華、王濤、王喜英、劉江
4 天津市寧河北水源地應急開發工程岩溶地下水開發利用對周邊環境影響評價報告 水文地質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院 一 孫玉臣、沈智慧、白喜慶、張立才、李連娟、李曦濱
5 邯鄲市主城區總體規劃階段工程地質勘察及用地評定分析 水文地質局第一水文地質隊 一 翟立娟、盧世威、許霞、吳愛新、馬秀芬、唐燕波
6 山西省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高層住宅樓土岩土工程勘察報告(詳勘階段)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一 趙學兵、郭振全、劉志成、任斗金、楊伍喜、趙振江
7 四川省達州市達縣橋灣鄉倒虹村滑坡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局一三七地質隊 一 陳照雄、張顯偉、王澤均、劉尚武、李小君、馮秩群
8 山西省沁水縣鑫海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鄭庄礦區航空地質填圖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一 任斗金、文紅偉、劉建軍、鄭啟孝、陳慧林、吳揚雲
9 山東省淄博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唐口煤礦建井地質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王淑霞 聶文志、許崇寶 林 寧、劉正風 劉冬梅
10 邯鄲市煤層氣資源評價報告 第一勘探局地質勘查院 一 袁同星、陳春琳、劉占勇、龔漢紅、劉向陽、郭岩
11 華亭中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甲醇廠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甘肅隴原地質勘察工程公司平涼分公司 二 李奇峰、王育正、王祖德、王月強、王志鴻
12 重慶市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應急搶險緊急實施II類項目開縣豐樂鎮井泉滑坡可行性研究階段勘查報告 重慶煤田地質研究所 二 李大華、楊明顯、廖雲平、向曉軍、李德萬
13 河南省伊川縣奮進煤礦黃村分礦注漿堵水工程竣工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局二隊 二 劉鐵林、邱增果、曹增法、唐岳明、施立虎
14 河北省邯鄲市地熱資源調查評價報告 第一勘探局地質勘查院 二 袁同星、龔漢宏、劉向陽、劉占勇、郭岩
15 重慶市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II類應急搶險項目開縣豐樂鎮李家坪滑坡下滑體可研階段工程地質勘查 華盛水文地質勘察工程公司 二 傅耀軍、楊光輝、王學峰、萬雪林、王春明
16 禹州至登封高速公路采空區工程地質勘察綜合報告 豫中地質勘察工程公司鄭州基礎分公司 二 康文獻、張先哲、汪源典、劉紹偉、康鴻文
17 京滬高速鐵路韓台煤田段采空影響評價報告 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 二 范士彥 林樹傑、於付國 謝 波、姜明麗
18 襄垣縣古韓鎮大黃庄村房屋裂縫與周邊煤礦採煤沉陷關系勘查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水文勘查研究院 二 李敬宇、田衛東、劉君、李樹林、王志康
19 新汶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趙官礦井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二 湯振清 孫文潔、劉松良 吳紹清、賈繼旺
20 羅家寨氣田內部集輸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二 肖建新、周建中、劉忠敏、黎冬林、白紹羅
21 國道318線川藏公路拉納山隧道、拉納山出口左側不穩定鈄坡及地希弄中橋工程地質詳勘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二 冉茂雲、徐德明、謝尚斌、賈建超、李茂竹
22 青(島)紅(其拉甫)國家重點干線公路魯冀到邯鄲高速公路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院 二 孫佔起、白喜慶、石少州、張立才、李本軍
23 黑龍江省煤炭資源分布圖 黑龍江省煤炭工業管理局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勘察設計研究院 二 尹德順、顧嬌楊、曲延林、熊雲飛、倪萍

四、新發現資源類地質報告
序號 報 告 名 稱 儲量(萬噸) 提 交 單 位 主要完成 人員
1 陝西省黃隴侏羅紀煤田麟游北部勘查區詳查地質報告 135000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86隊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王雙明、王國柱、李智學、崔忠省、王興、田善學、王中鋒、申小龍、劉瑞安
2 貴州省清鎮市新店西勘查區煤炭普查地質報告 32660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楊通保、舒萬柏、趙福平、楊淑萍、張傑、吳亞榮、梁建庄
3 貴州省大方縣小屯勘查區煤礦普查地質報告 62929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趙福平、楊通保、舒萬柏、吳亞榮、雷正均、唐顯貴、梁建庄
4 貴州省畢節市岔河勘查區煤礦普查地質報告 92677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楊通保、舒萬柏、陳名學、趙福平、吳亞榮、楊淑萍、梁建庄
5 貴州省金沙縣龍鳳井田煤炭勘探 67000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 劉繼東 單松煒 謝 波、顏丙宏、韓緒山、滕子君、魯 楠
6 山東省陽谷—茌平煤田阿城鎮井田勘探 28000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 李獻水 李海元、鄭良村 吳欽寶、范慶武、鮑懷偉、劉振亭
7 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煤田東大井田3號煤層勘探地質報告 88000 山西省煤炭地質114勘察院 王國龍、琚海鷗、孫際青、蔡晉、郭天福、張江平、李延輝
8 山西省沁水煤田沁水縣鑫海能源有限公司鄭庄井田3號煤層勘探地質報告 36800 山西省煤炭地質114勘察院 李廣宏、劉國生、蔡晉、孫際青、黃廣林、李延輝、琚海鷗
9 青海省大柴旦行委老高泉北露天煤礦外圍勘探報告 4777 青海煤炭地質局105隊 劉天績、文懷軍、趙國德、蔡玉良、毛曉勇、李永紅、翁彥良
10 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新上海廟地區煤炭資源預查地質報告 726646 寧夏煤田地質局 顧建寧、李萬壽、盧建國、於新芳、鄭國敏、孫志鵬、李志興
11 內蒙古自治區大雁煤田西區預查地質報告 81116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大雁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孟憲民、戚廣龍、許文軍、陳殿海、屈紹忠、劉迪新、朱彥武
12 安徽省蒙城縣趙集勘查區煤炭普查地質報告 31500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張文永、程勇國、徐勝平、馮春平、卜軍、唐成光、呂凡家
13 安徽省蒙城縣邵於庄井田煤炭普查地質報告 12187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王頂立、葛靈生、劉春、張錚、蔡學斌、程勇國、黃芳友
14 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榆樹井井田煤炭勘探報告 34563 第一勘探局地質勘查院 黃維清、王遂正、王興華、劉向陽、李洪、吳守華、張新生
15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煤田朱家街礦區詳查報告 8142 吉林省煤田地質203勘探公司 李亞文、俞青山、陳金平、王洪力、王敏吉、魏喜文、毛寶安
16 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紅格爾勘查區煤炭勘探報告 64316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隊 郭增昌、武曉軍、朱廣彥、馮世民、李振生、孫義娟
17 青海省魚卡煤田東部煤炭地質詳查報告 32290 青海煤炭地質勘察院 郭晉寧、王青平、白生海、王雲和、田貴發、張勇祥、陳玉香
18 青海省魚卡煤田尕秀西段煤炭詳查報告 28692 青海煤炭地質勘察院 白生海、王雲和、潘語錄、鞠崎、張占賢、餘存蓮、方萬武
19 山東陽谷—茌平煤田黑虎廟井田勘探 28035.2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 武旭仁 趙廣金、牛連雨 王懷洪黃春慧 范慶榮、江明根

❷ 古代像全真教等教派是靠什麼生活的

全真教本來是由王重陽創立的一個具有民族意識的道教新派別。王重陽、名哲,字知明;又名德威,字世雄;號重陽或害風;陝西咸陽大魏村人,生於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卒於金世宗大定十年(1170年);出身於一個「家業豐厚」的地主階級家庭。他的一生正值北宋淪亡,黃河流域逐漸落入金人之手這樣一個民族災難深重的時代。他青年時代「痛祖國之淪亡,憫民族之不振」,曾於「天春間(1138—1140年)……捐文場、應武舉」,有志於拯救民族危難。但由於南宋政權十分孱弱,舍棄廣大北方領土和人民不顧,苟且偏安,使王重陽的抱負沒有能夠施展;加之,他本人站在地主階級立場上,看不到北方人民群眾的偉大反抗力量,找不到反抗異族暴掠的正確道路,在金人的殘暴統治和偽齊政權的高壓之下,於四十八歲上「慨然入道」,企圖通過宗教活動「使四海教風為一家」,以有益他抱負的實現。陳垣先生曾指出王重陽宗教活動的目的在於「隱然以汴宋之亡,欲與完顏、奇渥溫氏分河北之民而治也。」 正確地說明了問題的實質。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陽由陝西出關,東至今山東東部傳教。在寧海(今山東牟平)講道時,他對政和以來被趙徽宗寵信的道士林靈素弄的喪失人心的傳統道教進行了改造,創立了全真教。其教「屏去妄幻」,「以澄心定義,抱全守一」為「真功」,「濟貧拔苦,先人後己,與物無私」為「真行」,功行俱全,為全真,而且,他還融合三教,以道教《道德清凈經》、儒教《孝經》、佛教《般若心經》為教義,旨在用這三方面的思想將其擁有廣泛基礎的社會力量都籠絡到手。王重陽以「會」作為全真教的基層單位,他曾於文登(在今山東東部)建立「三教七室會」,於寧海建立「三教金蓮會」,於福山(今屬山東)建立「三教三光會」,於登州(今屬山東蓬萊)建立「三教玉華會」,於萊州(今屬山東)建立「三教平等會」,「其會雖五,其約束規矩則一也,」性質恐怕已超出一般的宗教組織了。
王重陽在山東傳教過程中結納了許多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其中馬鈺(號丹陽)、丘處機(號長春子)、譚處端(號長真子)、王處一(號玉陽)、郝大通(號太古)、劉處玄(號長生子)、和馬鈺妻孫不二為骨幹人物,是王重陽的法傳弟子,俗稱「七真」;王重陽死後,他們在北方廣泛傳播全真教。因為全真教和廣大北方人民在感情上有一定的共鳴之處,所以在下層群眾中很有影響,勢力發展很快,「南際淮,北至溯漠,西向秦,東向海,山林城市,廬舍相望,什百為偶,甲乙授受,牢不可破」。由於它「惑眾亂民」,所以,「上之人亦嘗懼其有張角斗米之變」,金章宗時下詔禁罷了全真教,全真教受到壓抑。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全真教興盛之初所具有的民族意識。
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和全真教骨幹人物的地主階級本質的逐漸顯露,全真教也和其它宗教一樣,最終蛻變成了統治者用來毒害人民的麻醉劑。如前所述,在成吉思汗的拉攏下,丘處機等人把這一宗教叛賣給元朝統治者,使它脫離了原有的反抗異族的精神,而成為異族統治者的御用工具,全真教也因此而具有了正統的宗教地位,轉入了它的末流貴盛時期。
永樂宮的創建歷史及其華貴的建築格局和道宮經濟狀況,說明了它是元代全真教貴盛的產物,是元朝統治者用來統治人民的一顆宗教苦果。但這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永樂宮創建之時,「百公勸緣,源源而來,如子之趨文事」,「陶甓伐木雲集川流」,如此盛況,說明永樂宮的興建是得到廣大北方人民群眾支持的,也表明了全真教並沒有因為其領導人物政治立場的轉變而脫離群眾,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偶然的歷史現象。固然,宗教的感情和傳統影響也有一定作用,但更主要的是由當時社會歷史狀況所造成的,正如馬克思所說「『宗教感情』本身是社會的產物」。
眾所周知,元朝統治時期,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十分殘酷,尤其是北方廣大的漢族人民在社會地位上被列為第三等級,備受欺辱。蒙古人、色目人大多數又居住於大都附近和華北廣大地區,他們在北方圈佔掠奪土地,有的「或占民田近千頃」;有的「竟冒奪民田四十餘萬頃」;把稱作「驅口」的農業生產者,當作私有財產,同牲口一樣任意買賣。加之,元朝統治者頻繁的對外戰爭,統治集團驕奢淫逸,賦役繁多,使人民「多致破業失業」,沉重的勞役往往使勞動者「肩背成瘡」,仍不放去。所以,當時北方廣大漢族人民,由於忍受不了這種殘酷的壓榨,千百成群地逃往南方,僅在1238年中,南遷的農民就有十五萬戶之多。當然,在元朝統治的嚴密控制下,能夠南遷的北方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仍舊留在北方處於火熱水深的煎熬之中。為了尋求生活出路,他們投向了宗教的懷抱。在元朝,統治者大力提倡宗教,藉以麻醉人民,泯滅人民的反抗鬥志,所以給宗教以重要的政治地位和經濟特權,宮觀寺院享有可以免除一切賦稅差役的權利。因此,北方廣大群眾把宗教當作逃避災難的聖地樂園,紛紛加入宗教或者尋求宗教的庇護以減輕所受的剝削,求得繼續生存的權力。在這種情況下,佛、道、也里可溫等一些宗教都獲得了重大的發展。全真教由於得到元朝統治者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因而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享有一定的特權。這些特權,固然使全真教的上層人物迅速發展成聚斂了大量物質財富的寺院地主,但也使信仰全真教的廣大人民群眾在殘酷的民族壓迫和經濟剝削下受到一定的保護,獲得一定的實際利益,因此,北方廣大群眾對全真教的感情,既是他們對傳統宗教的懷念,也是他們利用宗教來維護切身利益的一種反映。
當然,元朝統治者提倡全真教的目的正是為了利用其教「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已利人為之宗」的特點,軟化北方人民的強烈反抗鬥志。因此,在元代北方社會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全真教的末流貴盛,歸根結蒂,是對統治階級有利的。
金元之際是全真教發展的鼎盛時期,教徒眾多,宮觀遍布北方。從整體上說,全真教的道觀經濟主要是教徒自己創造的。但全真教與世俗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道觀經濟來源,無論宮觀、土地、財物和勞動力,都有相當部分來自社會的施捨和援助。這些來源於社會的物質和非物質的支援,對全真教道觀經濟有著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
金元之際是全真教發展的鼎盛時期,教徒陡增,宮觀相望,教團的規模空前擴大。因全真教實行出家制度,道觀對教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個時期的全真教徒,修宮建觀,耕田鑿井,自食其力;他們修道的同時又從事勞動生產,實際上是道觀經濟的主要創造者。但全真教的道觀經濟與世俗社會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就其經濟來源而言,無論是宮觀、土地還是財物和勞動力,都有相當部分來自社會的施捨和援助。
道觀經濟,一般主要由宮觀及其所屬土地構成,這兩者是教徒居食的根本,而宮觀的作用尤為重要。金末亂前,由於金朝禁止民間私創寺觀,全真教只有少數道觀,教徒主要以乞食為生。蒙古侵入中原後不久,全真教即受崇於蒙古貴族,成為當時北方官民爭相敬奉的對象,全真宮觀也蔚然而興,遍布北方。其中有些宮觀,就是當地官員給予全真教的。這主要有兩種,一是戰亂中被遺棄的舊有宗教場所,二是官員個人創建的道觀。這些來源於官方的宮觀,是全真教道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金末戰亂使很多宗教建築被毀棄,當地官吏有時就把它們施給了全真教。全真教徒以此為基礎,舊者新之,缺者補之,小者大之,務使其完整宏闊。如開州的神清觀,本是靈顯真君廟。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逍遙子張志仙雲游至此,縣令趙侯見而敦請留居該廟,「時往餉之」。志仙授徒數百人,聲名遠播。「會首蔡公喜其為人,以己廟側之田文而畀之,別為卜築締構,俾居而廬之。安撫使王公嘉其制行嚴謹,裁成費助,浸興是觀。」後該觀額日神清。山西芮城有純陽祠,太宗十二年(1240)披雲真人宋德方至此,擬改祠為宮,元帥張忠等人「將祠堂並地基盡具狀以獻,都統張興又施水地三十畝,眾人又施磨窠一區」;後沖和真人潘德沖以祠堂為基礎大為營建,卒成擁有龐大產業的純陽萬壽宮。燕京玉清觀是由五嶽行祠發展而來的,主其事者是精通醫術的馬志希。志希於金亡後出家學全真,行醫至昌州,結識一位「那演相公」。後來該相公以燕京府邸附近的東岳行祠為獻,「又斥地得數畝」,創為玉清觀。這種由官吏把當地原有宗教場所轉給全真的情形,是相當普遍的,這里僅舉數端,以例其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道教官觀相對集中的區域,當地官員有時把宮觀成批地轉到全真名下。如泰山,「蓋前古帝王封禪之所,其宮衛,其輦輅,其祠宇,自經劫火之後,百不一存」。東平行台嚴實素重事神,欲請「道價騰滿齊魯間」的天倪子張志偉予以修葺,志偉以工程浩大請辭,「武惠(嚴實)答以工匠之役,木石之資,與夫彩繪丹雘之費,我盡領之,師無讓為,遂諾之」。經過三十多年的營葺,上至玉女祠,下至會真宮、玉帝殿、聖祖殿,外則岱嶽觀、朝元觀,皆粲然一新,「雖國朝為之,亦不能齊一如此」。又如終南山,向為道教聖地,號稱「天下洞天之冠」,但經兵火蹂躪,宮觀多廢。太宗五年(1233),田雄鎮撫陝西,「治政之暇,兼崇道德,凡所營葺,皆力贊之」,由是秦地宮觀多屬全真教。田雄治秦伊始,即以靈虛觀為基礎擴建全真祖庭,「罄家貲以備奉葬之禮,以給營建之用」,「乙巳(1245),朝命增封為重陽萬壽宮」。太宗七年(1235),田雄疏請掌教尹志平入秦,次年「將太平宮、樓觀太一宮、佑德觀、華清觀、雲台觀,盡歸於師」。同時又請劉志源修復上清太平宮,凡經營20年,雄深瑰麗。該宮的產業非常龐大,「贍宮下院,其觀有四,京兆之長春、郝之清和、高陵之太一、郭南之靈仙,又金水、萬里二水,皆道眾日夕游息之地,故沿流上下,有台閣園圃焉」。這種規模的形成,實有賴於田雄及當地官府的庇護,「總管田侯洎眾官屬,自發疏以來,護其強梗,衛其侵侮,俾其闕乏,導其壅滯」,簡直是該宮的守護神。其實這也是其他宮觀之所興復的重要緣由。
由官員個人創建的全真道觀,數量也不少。這些官員基本都是全真教的忠實信徒。山西崞山有觀日朝元,由崞山軍節度閻德剛、閻鎮父子所建。閻德剛治政之餘,「頗與方外士周旋」,尤與全真道士梁思問友善,並「為之辟旁近西園,規作廬舍,以為談經講道之所」。閻德剛死後,其子閻鎮繼之,「庀徒蕆事,土木皆作」,修道所需,一應俱全。忻州太守張安寧是個狂熱的全真信徒,他先把「所居之宅」改為觀宇,供「道侶修香火而安居處」,繼而又將定襄南邢村「先人之舊廬」舍為道觀,「以修鄉里之善緣」。且所需用度,「不煩隧正,不擾里胥,伐木集材,輪奐締構,侯(即張安寧)悉出家貲為酬」。而河北新城縣龍翔觀則為元帥姬公所創。姬公名立斤,曾為宣德行軍都元帥,因從征河南有功,分邑新城。「家又世襲打捕鷹房都總管,素寵道教,師事清虛至德草冠張真人,因以是觀歸之。」同時「又資南郭之田四百畝為贍恆產」。像這類由官員自建的道觀,因屬草創,規模當然無法與原有宮觀相比,但其意義卻非比尋常,它表明全真教對包括官員在內的社會信眾有著極強的吸引力,有些極端者甚至罄其所有也在所不惜。
全真宮觀所屬的土地,當以教徒耕占的荒棄地為主,但也有相當大的部分來自官吏和民眾的施捨。丘處機西行返回燕京後,成吉思汗兩次傳旨,指示燕京官員允許丘處機隨地居住傳教,「教神仙好田地內愛住處住」,「愛願處即住」,這為各級官員向全真教施以土地大開方便之門。如在燕京,為安置丘處機,「行省及宣差札八相公北宮園池並其近地數十頃為獻,且請為道院。師辭不受,請至於再,始受之。既而又為頒文榜以禁樵採者,遂安置道侶,日益修葺」。當然,這是丘處機以教主之尊所得的特殊待遇,其他道觀動輒得地「數十頃」的情況則並不常見。
如前所述,全真教在關中地區頗受田雄的重視,原有宮觀多歸屬全真。而在授予全真道觀以土地這點上,田雄同樣也非常積極。據姬志真《終南山棲雲觀碑》載:王志謹有任姓弟子者,元太祖二十年(1225)自燕至秦,欲以終南山重陽萬壽宮附近一廢庵為修道之所,後「承京兆府總管給據,令射占開擗住持」。任公率門弟苦心經營,「前後約七十餘畝」,建為棲雲觀。王志謹另一弟子儒志久,太宗五年(1233)應田雄之請住京兆迎祥觀,「暨而尋及夏侯之里,躊躇四顧,清絕可觀,曩為名公達士游息采真之地,忍視蕪沒,縱狐兔豺狼之嗥嘯於其間,遂擇隱約,摭瓦薙荒垣而限之,經內外之田以畝計者二百八十有奇,立文以畀之」 。這些「射占」的土地,成為教徒日後衣食的重要來源。
同樣,在全真教盛行的山東,地方官員向全真施以土地的例子亦不鮮見。如淄齊之間的般水鎮舊有太清觀,「金遷之後,戎馬不息,相承者竄匿」,「權知濟南府事范智、攝歷城縣事馬通、主薄張彬,請臨淵崇源大師劉志蘊住持,仍給田三十畝,粟百斛,以聚其徒,乃始剪榛莽,逐蛇豕,扶傾覆漏,增無補缺」。此外,須特別注意的是萊州神山洞。該洞由披雲真人宋德方所鑿,所得土地是當地官員根據蒙古統治者的旨令而給付的。據《神山洞給付碑》:乃馬真後稱制四年(1245),宣差萊登州長官都帥得旨:「伏見萊州神山洞乃古跡觀舍,屢經兵革,未曾整葺。今者幸有披雲真人糺領迢眾,虔心開鑿仙洞,創修三清五真聖像,中間所費功力甚大。其山前側佐一帶山欄荒地,除有主外,應據無主者盡行給付本觀披雲真人為主,裨助緣事,諸人不得詐認冒占。」這種由蒙古最高統治者命地方官直接劃給全真教土地的記載雖僅此一見,但足以顯示全真教在經濟來源上所具有的深刻的政治背景。
當然,在其他地區,也多有官員向全真道觀施捨土地。山西晉城的會真觀本系民宅,初由全真師杜志元改立為庵,但規制簡陋,海迷失後稱制元年(1249),「澤州次官趙公唐以杜氏之地屋並司氏所施地畝,俱給贍庵,約百畝余。……其土沃衍,乃福地也」。濟源太清觀經喪亂兵燼,盪為瓦礫,濟帥楊公聞王處一弟子單志靜棲心於此,「重師之道德,請留住是觀,施其周圍良田百有餘畝,為功德主者」,後額為太清萬壽宮,成為「濟上琳宮玄苑傳道焚修、祝延國祚之名所」。
與官方相似,民間把土地舍人道觀的情況也比較普遍。山東益都白雲觀始建於金末。其時全真弟子韓抱真避兵流落至此,「有會首馬公,素重先生之道德,因以其地施焉」。抱真與其徒「結茅其上」,日營月葺。後又有會首施田,前後總計「田六十畝,盡充觀之常住,贍養徒眾焉」。山西芮城的玉京觀也創於兵劫之餘,起初只是僅蔽風雨的小道庵,據說因庵主薛志熙「凡所祈禳,無不應感」,「是以一方士庶,傾倒信奉,割地輸財,助工借力,共成勝事」。「又有所謂廣田畝,拓道路,植艽椒,栽桃李,左右前後園圃一新」,終「變荒田為福田」。同在芮城的樂全觀,「始於聖朝之丁酉(1237),有西黑李福成割己業一十畝以施於河府郭。越七年癸卯(1243年),又棄中間地七畝,以施於靈峰楊,及棗林平,以資日用之費,而郭、楊二公各主持之」。後該觀主於披雲真人宋德方。另外,在河南懷吉,原金將宋道安人全真後相繼創有丹陽和林泉二觀,前者是當地官員贈以衛氏豪族廢宅而建立,而後者即是基於醫者梁輯所施家業而建立。梁輯「醫窮難素,道慕邱劉,將城東村所居別墅屋宇,地土桑棗,罄而施之於公。公於是又立林泉觀」。這些由民間捐出的土地,在全真教道觀經濟中也佔有一定的地位。
除宮觀和土地之外,全真教得自社會的援助還有財物和勞動力。相對來說,財物來自官方施捨的力度較大,而民間的較小。但在勞動力的援助上,則主要出自普通百姓,這種無形的人力支援,對全真教的道觀經濟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全真教修宮建觀,必然需要大量經費,而官員的資助無疑是其重要的來源。在這方面,蒙古宮廷有時也會伸出援手。奧敦妙善本系女真貴族,金泰和四年(1204)出家學全真,元憲宗五年(1255)主亳州洞霄宮,並承怙哥火魯赤作護持功德主,大起營建,「以祀全真祖師」。奧敦妙善「與其徒任惠德輩,以淳誠德譽貴近,獲入覲禁闈,中宮及諸賢妃皆嘗賜召,賜予極優渥,所得金帛,悉以充洞霄樁嚴之具,故得受業者,恆及千指,內外無間言」。也就是說,這些得自中宮的金帛,均用以裝飾殿宇、擴收門徒。蒙古後妃除親贈財物外,有時也指示地方官幫助「修蓋」。如太宗十二年(1240),東宮後妃就曾發布懿旨給平陽府路達魯花赤管民官,要求在「雕造道藏經並修蓋等事」上提供協助,其中天壇十方大紫微宮的「修蓋」就得到了沁州長官杜德康的傾力資助。該宮初由主持編纂《玄都寶藏》的宋德方倡議翻修,可能由於資金問題久未覆瓦,後有任事者「忻然願結此勝緣,然共計買錫資並酬諸工匠價,約用白金伍佰兩」。工費如此浩大,又「遽遭歲旱」,以致費用仍無法籌措到位,於是該宮提點李志昭決定去沁州長官杜德康處化緣。杜德康與其夫人王體善素崇全真,李志昭「具說天壇上方結瓦硫璃寶殿闕費之事,艱劇之由。長官、夫人一聞言而俱便首肯,乃曰:『某等昔年欽奉朝旨,令提領雕造三洞藏經,兼修建諸宮觀事,素有增飾上方念。今提點又言,正符前意。弊家雖財力淺薄,願落成之,費用然多,更無他適,直圓備三清大殿了耳。」』杜德康因此被三洞講師李志全贊為「寬大長者」。
前已敘及的京兆總管田雄,除施觀施地外,還盡其所能給以經費支持。因為且不說新建道觀,即使是施與全真的原有宮觀,也多毀於兵火;何況「秦為兵沖,焚毀尤甚」,予以修復必然需要巨額費用。從商挺《增修華清宮記》判斷,田雄等官員為此當給以很大的經費支持。長安華清宮自唐以來素為道教名觀,商挺在金末亂前看到該宮尚「重樓延閣,層台邃沼,雖不迨承平盛時,而規模製度,宛然故在」,但兵後卻淪為榛莽之區。不過憲宗三年(1253)他「復過故宮」,「盪然無復向日」,「丹堊藻繪,粲然一新,若初未毀,而又有加焉者」。問其故,則知除四方道侶「成願薦力」外,「又得太傅移刺公、總管田公,輸貲助役,相與翼成」。這雖是華清宮的情況,但考慮到田雄幫助全真的熱忱,想必其他宮觀有的也會得到他的「輸貲助役」。同樣,金末蒙初山東紅襖軍領袖、降蒙後被授為山東淮南楚州行省的李全及其夫人楊妙真對全真教也給予很大的經濟援助。太宗三年(1231),李全攻宋敗死後,楊妙真襲職行省達數年之久。此前,大約從丘處機應召西行時起,棲霞太虛觀就開始了大規模的重建,其經費就有相當部分來自楊妙真的贊助,是謂「及蒙行省李公夫人楊氏為外護功德主,凡所不給,悉裨助之」。可以說,楊妙真、田雄與前已敘及的東平行台嚴實等地方實權人物,對全真教道觀經濟的發展確實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當然,一般官吏向全真教提供的財物支持則更具普遍意義。馬鈺故里寧海有玄都觀,額於金泰和六年(1206),貞祐之亂被毀,蒙古人據河北地區後得以重修。其營修費用,實賴寧海州刺史姜思聰和管民長官姜思明兄弟的鼎力支持。姜氏兄弟「政成多暇,邃覽重玄,喜捐珍物,茂贊仙風。以次名宦顯仕,大賈富商,各輸帑藏之豐,統助盛緣之廣費。經營靡輟,締造落成」。後該觀於元定宗三年(1248)改稱玄都宮。巨野的妙真觀本為茅庵,初由雲溪散人田妙真所創。妙真「化行四方,所積得富」,乃「別議締構」。「其前後輔贊經構之費,縣令高君琛,巡檢桑君德佑,前管民提控田君寬,前縣令翟君皋,前軍民彈壓桑君德榮,前營民提控吳德、郭全、尹德數君,尤之為甚。」既成,「雄麗 靖深,甲於一方」。又如山西元都清虛觀,其創始者高志輔開始「寄跡於此峻岩之下,穿穴而跧,乞余而食」,里人「見其狀貌高古,舉止清儋,知其不凡」,於是商議築垣起舍以居之。「長官王伯昌、副貳官陳資壽聞其風而悅之,各捐賄,起三清之邃宇,建五祖之華堂」。堂宇如此壯麗,可見當地官員「捐賄」之多。當然,有時官吏棄職入全真後,以前結交的官員更願意出資相助。如燕京丹陽觀,「全真道師通玄子劉君所建也」。據說「通玄子才氣邁爽,年二十餘辟王府參謀,委任近密」。忽然悟世空華,遂「散財棄妻子」,「修全真教」,道眾欲推為燕京長春宮提點,亦「非所樂也」,「故所交遊達官貴人,競施財物,助之買地致材,以建此觀」。
對多數信奉全真教的普通民眾而言,獨力建觀非力所能及,施捨田地又影響自身生活,但本地建觀又不能無動於衷,因此,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提供一些財物特別是勞動力,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據《棲真子李尊師墓碑》:太原天慶宮毀於兵亂,李志明志欲興復,「即荷畚鍤為之倡,從之者雲集,貴者董其役,富者輸其財,智者獻其巧,壯者程其力,師斡旋運動於神明之中,而應之者不愆於素,遂使天慶之規制雄碩俊整,為一方之冠者」。這種「從者雲集」的營建景象,又見於秦志安《重修玉陽道院記》:玉陽道院在古洛西南,干戈稍息,遺民稍集,即有全真徒段志寥、姚志玄來修葺經營。「東郊西社,南鄰北里,見先生之慎言語,謹行止,皆擎拳曲跽而為之禮,比比若慕膻之蟻,皆曰:……先生之來撐拄玄關,扶持教壘,安可以袖手旁觀而掩襟坐視乎?於是富者為之舍財,巧者為之獻技,拙者為之竭勞,辨者為之贊成而已。」又據《創建岱嶽行宮記》:河陽縣西里仁村民劫後得以餘生,以為有神靈護佑,決定建行宮以崇祀岱宗之神。「自是一方之人,富者輸材,貧者施力。斧斤者敬效其能,繪畫者願施其巧,陶甓者不召而從,污漫者不戒而至。」該觀創始於太宗十三年(1241),由全真教徒住持致祭。另,澠池縣義豐鄉西張村有古禹廟,全真弟子李元常以為「仙侶勝地」,「遂與鄉人歲時致祭,屋宇雖曾更新,終為舊貫,樹志潛謀,於廟東始剪荊棘,創立觀院,墾田興農,以為永遠之基」。新觀名曰「興國」,「凡所興修,多資眾力」
與普通民眾相似,對興觀崇教這樣的功德,民間豪右當然也樂於參與。輝州有地名日「請佃戶」,其民李寶者慕全真之學,施地以為建觀之基,但陳志玄營葺而未見其成。於是其徒魯志瑞「遍謁里中之豪,得其資力,庀徒蕆工,舊者新之,小者大之,無者起之,不足者補之,不期年而工畢」。殿宇完備,又「贏市地於四鄰,合舊為六十餘畝」,可見鄉里豪右「資力」之厚。嵩山有崇福宮,原其所自,在漢為萬歲觀,在唐為太乙觀,在宋為太乙宮,早已名聞天下,但金季毀於兵火。全真徒喬志高以道術名於時,「其禳禱,其感通,應諸如神,百祈百驗,豪士貴公,奉從頗口」,因此他在乃馬真後稱制元年(1242)開始興復該宮時,「遠近豪右知之,或割地,或輸財,填輳其門」。志高住持崇福宮近三十年,至中統五年(1264)他登真(去世)時,該宮「產業貲基,足能贍眾」。這里的「產業」,應有相當部分來自豪右的施予。類似的事例還很多,茲不備舉。僅從上述兩例來看,有些全真道觀「產業」的形成,與民間豪右的資助也有很大關系。
須說明的是,全真教道觀經濟的社會來源,表面看來自官民兩途,但實際上某些宮觀的經濟乃得益於官民的共同施捨,其間並沒有嚴格的官民界限。如據《大元國廣寧府路尖山單家寨創建大玄真宮祖碑》:楊志谷在廣寧府單家寨謀立道觀,「蒙北京路都元帥兀也兒,及本府主官失剌萬戶,為外護功德主,暨一方官僚士民,或施之以財,或助之以力,所以贊成勝事也。清和大宗師題其額日玄真」。又《順德府通真觀碑》:李志柔等人在順德府城西南隅建觀,「又得郡守安國軍節度使趙侯伯元為功德主,於是遠近響應,緣力日振。」「其為屋凡四十間,為像凡二十一軀,為地合六十畝。」「觀之南別置蔬圃,以資道眾。」可以說,該觀的產業,是依靠官民共做「功德」而形成的。與此相似,泰安的會仙觀自太宗四年(1232)開建,後泰安刺史張侯為之倡導,「百役具舉,凡所缺乏者,侯皆裨助之。由是鄉鄰遠邇莫不響應,富者以財,貧者以力,日構月締」。正因「外護有郡侯,多助有居民」,所以僅十餘年,殿堂廚庫,蔬圃井磑,無一不備。約與泰安會仙觀起建的同時,在陝西蒲城,「節使吳帥、經歷劉君」也舉地建崇真觀,「若夫富者以財,貧者以力,初不召而自臻」。觀之產業,「公則有據,私則有券」,殊無冒奪之患。這些情況均說明,金元之際全真教有些道觀的經濟,無論王侯商販,都共同給予了一定資助。 綜上,金元之際全真教的道觀經濟,無論是宮觀、土地,還是財物和勞動力,都得到了世俗社會的大力支援。《大元重修聚仙觀碑》引稱道教宮觀之興有三種「緣」:「真仙出世處為自然緣」,「國家崇建為遇時緣」,「道者勤誠感眾為功行緣」。而金元之際的全真教即兼有「遇時緣」和「功行緣」兩種,也就是說,統治階層的寵遇和社會信眾的施捨,全真教無一不備,正因為如此,全真教的「華宮壯觀」才得以「星羅夷夏」,龐大的教團在經濟方面才有了重要保障。

閱讀全文

與北京產權交易所劉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公司倒閉錢能取出嗎 瀏覽:216
付德國外匯手續費 瀏覽:85
比特幣是全國交易的嗎 瀏覽:676
勁嘉集團分析 瀏覽:485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合同 瀏覽:504
台灣個人外匯 瀏覽:484
萬科集團經營 瀏覽:782
漢中投資理財 瀏覽:651
信貸一般收幾個傭金 瀏覽:703
2018年農村金融機構數目 瀏覽:992
25澳幣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496
港幣兌人民幣匯率表歷史 瀏覽:305
力合科創集團參股股東 瀏覽:614
理財產品喜好調查問卷 瀏覽:746
以太幣實時交易價格 瀏覽:760
mt4外匯交易系統手機版 瀏覽:151
匯率轉換選擇題 瀏覽:179
下列關於經營杠桿說法正確的有 瀏覽:531
無人貨架指標 瀏覽:507
雙重匯率是哪種 瀏覽: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