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司發放股票股利 百度百科上寫的要改變股東股權的構成結構 老師說不會改變 只改變股東權益內部各項金額
股票股利。
區別與現金股利。是公司分紅的一種方式,分配的是股份。
網路的,我沒有看。
但是股東因為成分不同涉及分配范圍不同,所以是有很多區別的。
普遍的是優先股股東和普通股股東全體分配相同比例。那麼就是全體股東全體分配相同份額的股票。每個股東的持股比例不變。股份總流通額變大了。股價對應下降。
如果只針對普通股股東分配,那麼股份總流通額變大。每個股東的持股比例,應該是普通股東大於優先股股東。按比例股價下降。
反之只針對優先股股東也是一樣。
不過如果只針對某一類別的股東分配,而非全體股東的話,那麼股東股權的構成結構——也就是每類股東占總股份的持股比例一定會變。所以就改變了股東股權的占總額的比例。可能會出現排名上的位置變換。這里注意,是可能。
但是實際生活當中,如果你是某一股份制企業(公司)的決策人,你應該不會把分配額度大到影響自己的控股比例的。就是說,假如你佔51%股份,有決策權,而分配完之後,你排第二了,沒有第一決策權了,這個好像不能出現這種笑話。
所以你們老師說不會改變。是從實際角度出發。理論角度是可以改變的。
最後,股東權益內部各項金額這個說法不夠准確。金額這個詞用在貨幣概念,股票或股份用市值更加准確。理論上講能夠改變股東所持市值——因為股票變多了。但實際意義上講只是將股份進行了分割,使1變2,2變3之類。跟增發貨幣是一個道理,長期看貶值。股價下跌。
所以現金股利政策要比股票股利更值得人關注。
❷ 國內摩托車的品牌有那些
NO.1:錢江,錢江摩托系國有控股企業,國度技術部863重點項目參與企業,浙江省「五個一工程」企業,台州市首家上市公司。公司專業運營摩托車整車和發起機的研發、製造及銷售,總資產規模36億元,占空中積1000餘畝,擁有亞洲地域規模最大、國際配備最先進的發起機和摩托車消費基地,國際市場佔有率約7%,是國際摩托車消費及銷售的龍頭企業之一。
NO.2:嘉陵,中國嘉陵工業股份無限公司(集團)是中國兵器配備集團公司控股的國有上市公司,次要消費摩托車及其發起機、光學光電產品等,公司本部現有員工4500餘人,總資產近40億元。現有摩托車消費才能200萬輛/年;光學高科技產品塑料非球面投影鏡頭消費才能15萬套/年。「嘉陵牌100cc以上排量摩托車」再次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也順利成為國產摩托車排名中的二當家。
❸ 東威電鍍設備技術公司上市新三板
您好
您說抄的的這個公司襲問題,我沒有聽說過上新三板,我向您推薦的股票,您可以看看,作為理財師,我不能說我們機構的股票,只能說些我自己的一些股票認識,請您參考這幾個股票:四方達(300179)、鋼研高納(300034)、紅宇新材(300345)等等,個人的一些意見,您可以參考一下,真誠回答,希望您採納!
❹ 合和實業的歷史
合和實業的創辦,可追溯到胡氏家族的中央建業有限公司。創辦人胡應湘,祖籍廣東花縣,1935年在香港出生,其父胡忠是香港著名的的士商,胡應湘早年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土木工程,1958年學成返港,曾任職政府工務局助理工程師。1962年胡獲得建築師執照後,即創立家族的中央建業有限公司。當時,港府為香港的士不足,因而增發牌照,其父胡忠多購了數十部的士,使車庫不敷應用,於是便在銅鑼灣海旁購地建造大廈,底層作停車場,上蓋作住宅出售。這次交易令胡氏家族賺取了可觀利潤,並開始兼營地產。
1965年香港爆發銀行危機,地產市道蕭條,中央建業業務大受影響,胡應湘遂決定另組公司自行發展。1972年,胡在父親協助下向匯豐銀行貸款1,500萬元,創辦合和實業有限公司。同年8月,合和在香港掛牌上市。當時,合和實收資本2億元,分為10,000股,每股面價2元,以每股5元公開發售2,500萬股新股,集資1.25億元,用作減輕債務及地產發展。當時,香港地產市道蓬勃,股市飆升,合和的股價也於1973年3月沖上每股30元水平,比認股價急升5倍,整間公司市值高達36億元,成為規模最大的華資地產上市公司。上市首年,合和純利達6,070萬元,比預測利潤高出四成半。
可惜,好景不常。1973年3月恆生指數攀升至1774.96的歷史性高位後即急轉直下,當時股市早已脫離客觀經濟情況,潛伏嚴重危機,股市暴跌的導火線是發現假股票,而最早發現的假股票就是合和。合和即被證券交易所勒令停牌以便調查。期間,合和持有25%股權的保利建築公司宣布破產清盤,令合和遭受損失,故合和復牌後股價一瀉不止。1974年底,合和股價跌至0.65元,比最高位時下跌97%。遭此打擊,1974年度合和純利僅2,179萬元,大幅下跌六成四,以後各年度雖逐步回升,但直至1979年才超越1973年度水平。這一時期,合和側重於地產發展,相繼完成了協威園、康麗園、東威大廈、山光苑、雲景台、荃灣花園、健威花園、德福花園等多處物業。
70年代合和最重大的物業發展項目是位於灣仔皇後大道東的合和中心。合和中心既是身為建築師的胡應湘引以為傲的得意之作,也是合和實業的招牌大廈。合和中心在設計上頗具特色,它包括兩個內筒牆和一個直徑15呎的外筒牆,第一個內筒牆內是電梯通道,內筒牆之間作洗手間、儲物室及管理通道之用,第二個內筒牆和外筒牆之間,是寫字樓和商場。合和中心的圖筒形設計,據說可抵受時速194哩的負載風速,這一極限承載的風力,是香港有史以來所能遇到的最大風暴。胡應湘設計的合和中心原計劃於1976年完成,後因建築圖則批出的拖延,至1980年才完工。該中心樓高66層,是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築物,比康樂大廈還高出139呎,可供出租面積達80萬平方呎,頂層是旋轉餐廳,中低層是寫字樓,底層和地庫是商場和停車場。合和中心的建成,為合和實業在香港地產界奠下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