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有哪些風險
一、銀信合作的理財業務,應高度關注交叉風險
信貸類產品和打新股產品是推動中資銀行理財產品乃至整個人民幣產品高速發展的主要因素,而這兩類產品的大量出現又離不開商業銀行與信託公司的合作。
一方面,銀行可以通過信託機制在表外隔離信貸資產,從而轉移信用風險,並在緊縮的宏觀調控形勢下補給流動性,同時,通過信託還可以介入到國內一、二級股票市場;另一方面,就信託公司而言,藉助銀行理財產品可獲得在信託「新兩規」下極重要的資金來源,滲入原先難以企及的廣大銷售網路。此外,銀行和信託公司也能共享在不同領域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
然而,在發展銀信合作的理財業務模式時也應警惕銀信交叉風險:包括在理財資金設立信託方式中商業銀行利用信託混業經營平台規避監管的風險行為;在理財資金購買信託產品方式中信託業務風險向銀行理財資金轉嫁給銀行帶來的聲譽風險;以及在信託資金購買銀行信貸資產發行理財產品方式中,銀行信用風險的轉嫁對信託資金進而對理財資金及其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兌付造成的風險。此外,在國內部分銀行已有信託公司人股的情況下,銀信合作下的理財業務伴隨著更為復雜、隱蔽的關聯交易,除了一般意義上的銀信交叉風險外,新型的關聯交易風險也值得重點關注。
二、外資銀行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的市場風險增大
國內的結構型產品包括股票類、匯率類、商品類產品,其中股票類結構型產品占據主導地位。2006年,股票類結構型產品穩居股票類產品的第一位(佔比64%),但在2007年,因打新股產品的膨脹,股票類結構型產品佔比下降到46%。與信貸類和打新股這兩類產品不同,股票類結構型產品以外資銀行為主,2007年其市場份額佔到該類產品的4l%強。雖然上市股份制銀行的這類產品也不少(佔比38.46%),但是,由於中資銀行難以直接參與到境外衍生品市場以及產品設計能力不足等因素,其發行的產品大多是購自外資銀行(國際投行),即該類產品幾乎都是外資銀行直接或通過中資銀行間接發行的。
從基礎資產的進一步分類看,股票類結構型產品聯接的股票、股票組合、股票指數、基金主要來自包括香港市場、美國市場、日本市場、歐洲市場等在內的全球市場,由於受美國次貸危機等不利因素影響,國際金融市場振盪加劇,結構型產品的市場風險凸顯。
三、結構型產品的真正風險——銀行操作風險
事實上,理財產品的市場表現最終取決於產品的設計結構和對風險、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平衡取捨。由於結構化理財產品通常是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票據與期權組合,而商業銀行的期權一般都是通過國際上一些著名的投資銀行購買。這些橫跨多種類型市場的期權價格計算與操作相當復雜,尤其是期權「將來」實現的概率大小更是難以准確預測,因此結構型理財產品本身所存在的風險是相當突出的。然而產品「零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並不見得必然會使銀行招致聲譽風險,或者說,銀行如果蒙受了聲譽風險損失那麼很可能是因為其未管控好相關操作風險。
對於商業銀行而言,發行結構型理財產品尤其需關注兩大操作風險:一是因內部流程問題導致的產品設計缺陷,或用於產品測試的數據信息和質量發生偏差,或未經充分測試的錯誤定價,這是導致聲譽風險的產品原因;二是因為不透明的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風險提示以及不恰當的營銷行為,即「將產品賣給了不該買的人」 ,這是導致聲譽風險的銷售原因。只有當銀行很好地管控住這兩大操作風險,才能踐行市場「買者自負」的原則,獲得理財業務等創新業務的順利發展。
㈡ 2022年以後,銀行理財產品到底還能不能投哪些人不適合投資
我國的銀行理財產品,在全球市場上,都是非常受歡迎的。作為最主要銀行客戶群之一的中國人,其實一直都很重視理財產品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從2016年開始,銀監會要求各大銀行加強對客戶的理財產品宣傳與銷售管理,也就強調了理財產品風險與收益之間的關系。
總的來說,理財產品是一種比較穩健的投資方式,雖然有可能出現一些風險,但是並不會影響你繼續投入該產品。雖然現在買理財產品還沒有那麼方便,但是不代表以後就沒有理財產品可買了。在這個時候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考慮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㈢ 銀行買理財有風險嗎
有,理財產品本身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不是保本保收益的產品,有虧損本金的可能,產生虧損需要投資者自己承擔。
風險承受能力低的投資者可以選擇風險等級R2及以下的產品進行投資,風險承受能力高的投資者可以選擇風險等級R3以上的產品進行投資。
拓展資料
理財產品是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的產品。
它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分為債券型、信託型、掛鉤型、QDII型及電子現貨。
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大致可分為債券型、信託型、掛鉤型及QDII型。
債券型
投資於貨幣市場中,投資的產品一般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因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個人無法直接投資,這類人民幣理財產品實際上為客戶提供了分享貨幣市場投資收益的機會。
信託型
投資於有商業銀行或其他信用等級較高的金融機構擔保或回購的信託產品,也有投資於商業銀行優良信貸資產受益權信託的產品。
掛鉤型
產品最終收益率與相關市場或產品的表現掛鉤,如與匯率掛鉤、與利率掛鉤、與國際黃金價格掛鉤、與國際原油價格掛鉤、與道·瓊斯指數及與港股掛鉤等。
QDII型
所謂QDII,即合格的境內投資機構代客境外理財,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財業務資格的商業銀行。
QDII型人民幣理財產品,簡單說,即是客戶將手中的人民幣資金委託給合格商業銀行,由合格商業銀行將人民幣資金兌換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資,到期後將美元收益及本金結匯成人民幣後分配給客戶的理財產品。
電子現貨
新型的投資理財產品
理財產品一般通過商業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可以購買。
傳統渠道包括: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基金公司。
新興渠道包括:第三方理財機構、綜合理財服務機構
投資方向
人民幣理財產品募集到的資金將投放於哪個市場、具體投資於什麼金融產品、這些決定了該產品本身風險的大小、收益率是否能夠實現。
流動性
大部分產品的流動性較低、客戶一般不可提前終止合同、少部分產品可終止或可質押,但手續費或質押貸款利息較高。
㈣ 為什麼近期銀行理財沒有什麼收益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為何最近的銀行理財產品並沒有收益呢?大家該怎麼做呢?相信很多擅於投資投資理財的小夥伴們發覺,最近銀行的理財收益水準,總體還是比較比較低的。當然這我不否定。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銀行的理財它不是短期化的投資,而是一個長期化投資的一個過程。也就是你沒必要,只限於眼前的利益,假如說你把這個時長變長,那樣終究會得到的收益還是很不錯的。
㈤ 銀行理財具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與風險呈正相關關系,沒有絕對意義上無風險的理財產品,那麼,購買理財產品過程中都將面臨哪些風險呢?想必這些也都是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特別想了解的問題。實際上,理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投資行為,購買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的客戶需承擔投資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購買一隻理財產品,便意味著願意承擔相應的風險。
優勢之一:資金鏈優勢;與保險公司或券商比較,銀行的資金鏈優勢非常明顯,因為客戶總是要把錢放在銀行才安心。一般客戶都有這樣的想法:「我不想告訴別人我有多少錢。」只有銀行才更容易了解客戶的資金狀況,從而扮演「金管家」的角色來為客戶打理資產。我國居民儲蓄存款節節增長已經突破10萬億,而同期股市步步下行,沒有資金推動,券商只能仰天長嘆,回天乏術。
優勢之二:信譽好、安全性高。任何客戶在求助理財顧問的時候,最關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資金的安全性。據廣州卓越市場調查公司的專項調查結果顯示,一般民眾認為:「由於國家對銀行的審批非常嚴格,成立一家銀行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銀行的信譽較其他金融機構更高,更有安全感」。比如「銀證通」就比「銀證轉賬」更受歡迎,因為客戶一般認為銀行不可能破產倒閉,但證券公司卻有可能,大連證券破產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優勢之三:網點眾多,快捷便利;銀行的網點數量眾多,分理處、儲蓄所、各級支行遍地開花,因而客戶也認為銀行服務非常方便,而且通存通兌的便利性給銀行客戶的印象就是及其便利。從銀行角度看,網點眾多確實也是開展理財業務的優勢之一。
優勢之四:銀行理財更專業、客觀;從專業性方面分析,市場調查顯示,由於銀行就是管錢,所以人們認為銀行理財比自己理財更為專業,回報也可能更高。從理財態度的客觀性方面分析,銀行理財也更加客觀。為什麼呢?將證券、保險和銀行理財做一個簡單的比較就可以看出:證券公司的理財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低成本的融資,理財計劃根本沒有分析客戶本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資金的未來用途等諸多因素,因而不是最適合客戶的計劃;保險公司的理財主要圍繞保險計劃來進行,目的還是在於銷售本公司產品;而銀行同時代理了多家公司的不同產品,有條件跳出自己本身產品的局限,能從不同公司的產品中挑選一款最合適的介紹給客戶。總之,銀行的個人理財服務更能夠以專業、客觀和中立的角色來開展服務,更切合客戶的實際需要。
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與風險呈正相關關系,沒有絕對意義上無風險的理財產品,那麼,購買理財產品過程中都將面臨哪些風險呢?想必這些也都是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特別想了解的問題。
實際上,理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投資行為,購買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的客戶需承擔投資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購買一隻理財產品,便意味著願意承擔相應的風險。理財產品的相關風險主要包括:
(一)市場風險:理財產品募集資金將由商業銀行投入相關金融市場中去,金融市場波動將會影響理財產品本金及預期年化收益。造成金融市場價格波動的因素很復雜,價格波動大,投資者所購買的理財產品面臨的市場風險也大。比如,在遭遇2008年金融危機時,由於全球資本市場均大幅下挫,當時大多數與資本市場相關的理財產品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
(二)信用風險:理財產品的投資如果與某個企業或機構的信用相關,比如購買企業發行的債券、投資企業信託貸款等,理財產品就需要承擔企業相應的信用風險,如果這個企業發生違約、破產等情況,理財產品投資會蒙受損失。
(三)流動性風險:某些理財產品期限較長或投資於難於及時變現的金融產品,在理財產品存續期間,投資者在急用資金時可能面臨無法提前贖回理財資金的風險或面臨按照不利的市場價格變現所致的虧損風險。為了能夠減小流動性風險的影響,投資者可以進行資產配置,將一部分閑置資金投資於隨時可以贖回的高流動性產品,以免用錢時不能夠及時贖回。此外,需要關注的是,現金管理類產品有巨額贖回的條款限制,一旦客戶集中贖回達到一定比例,銀行有權利拒絕或延期處理。
(四)通貨膨脹風險:由於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是以貨幣的形式來支付的,在通貨膨脹時期,貨幣的購買力下降,理財產品到期後的實際預期年化收益下降,這將給理財產品投資者帶來損失的可能,損失的大小與投資期內通貨膨脹的程度有關。
(五)政策風險:受金融監管政策以及理財市場相關法規政策影響,理財產品的投資、償還等可能不能正常進行,這將導致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降低甚至理財產品本金損失。
(六)操作管理風險:銀行是理財產品的受託人,其管理、處分理財產品資金的水平,以及其是否勤勉盡職,直接影響理財產品投資的理財預期年化收益的實現。
(七)信息傳遞風險:商業銀行將根據理財產品說明書的約定,向投資者發布理財產品的信息公告,如估值、產品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等。若因通訊故障、系統故障以及其他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投資者無法及時了解理財產品信息,這可能影響理財產品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從而影響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的實現。
(八)不可抗力風險:自然災害、戰爭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現,將嚴重影響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行,可能影響理財產品的受理、投資、償還等的正常進行,甚至導致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降低甚至本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