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銀行假理財

銀行假理財

發布時間:2023-08-17 09:02:35

A. 虛假理財產品如何界定這三個方法很實用

銀行理財是很多人打理閑置資金的一種重要方式,雖然投資預期收益不高,但背靠銀行這顆大樹,資金的安全性會更有保障,尤其是部分年齡較大的投資者,對銀頌游御行可以說是非常信任。不過銀行理財也存在風險,例如遭遇虛假理財產品。那麼虛假理財產品如何界定呢?

1、中國理財網查詢產品信息
銀監會有明文規定,銀行所售理財產品必須要在「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進行登記備案,未登記的理財產品一律不得發售。
登記備案後的產品都具有一個獨立的產磨孫品登記編碼,投資者可憑產品登記編碼在中國理財網查詢產品相關信息。產品信息包含產品名稱、登記編碼、發行機構、投資期限、預期收益類型以及風險等級等信息。
如果投資者查詢不到某產品的登記編碼,或在中國理財網上找不到相關信息,那麼極有可能是虛假理財產品。
2、拒絕利益誘惑
利益誘惑包括高額投資回報、禮品贈送等,投資預期收益與風險一定是呈正比野岩的,預期收益越高,風險也就越高,不存在天上掉餡餅的可能,因此要理性對待高額回報。
有些銀行會贈送大米、食用油等優惠活動,再加上理財經理的游說,年齡稍大的投資者很容易被打動,難免出現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情況。
3、區分銀行自銷產品和代銷產品
銀行自銷產品的理財合同中會蓋有該銀行的公章,且在產品購買過程中會進行錄像和錄音,確保投資者已充分了解產品信息和風險,避免出現飛單的情況。
以上關於虛假理財產品如何界定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B. 銀行理財產品是騙人的嗎

銀行的理財產品種類繁多,但是其中一部分並不是銀行自營的,而是銀行代銷其他機構的產品。作為投資者,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需要小心分辨,以避免遭受「理財」陷阱。

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是自營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當然不是。

很多人都喜歡投資銀行理財產品,覺得它比較「靠譜」。這是因一般該類產品有銀行自身信用作保障,所以其安全性相對較高,投資風險相對較低。以往投資者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基本很少有虧損,這是因為這些產品有銀行來把關兜底,也就是以前的「剛性兌付」,所以銀行理財產品的安全性才會有保障。

但是銀行理財產品從概念上來講,是商業銀行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而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一些銀行自營的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不能保證本金,也不保證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理財產品卻並非銀行自營,而是銀行代銷的。這些代銷產品有很多都是私募基金和信託的產品,其中有些產品雖然可能會給出很高的預期收益率,但是風險會很大,投資者購買後甚至可能會陷入理財「騙局」,到期後甚至無法定額兌現。

其實,銀行更「偏愛」代銷

銀行代銷理財產品是銀行中間收入的一部分。該類業務,銀行不需動用自己的資金,以中間人的身份代理客戶承辦收付和其他委託事項,並據以收取手續費。因為中間業務相對傳統的息差而言資本佔用更少,目前逐漸成為銀行發力的重點之一。

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大多指基金、保險、信託等產品,銀行作為一個銷售渠道,從這些代銷機構收取傭金。當然,銀行的客戶資源加之品牌背書,因此賣各金融機構產品時,有著天然優勢。因此選擇代銷哪些金融改歲機構產品,除了看底層資產質量的把關和篩選,也看這些產品帶來的中收貢獻是多少。尤其是大行們、零售業務見長的股份制銀行,議價能力都比較強。

銀行內部一般也會有相應的中收提成獎勵機制,如貴金屬、代銷的基金、保險等。當然,不同的產品提成也不同。以代銷保險為例,其對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貢獻相對較高。其主要原因是,商業銀行尤其是大銀行代理保險產品的平均傭金率相對很高,且逐年上漲。而一般來說,在銀行的銷售及代銷收入體系中,除非特推某款產品,否則自營理財及結構性存款提成是最低的,因此,銀行員工可能更傾向於向客戶推介哪些提成較高的代銷產品。

此外,隨著2018年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即「資管新規」)的落地,因為監管要求資管產品實行凈值化管理後,為平滑波動,資管產品必須分散投資。資管規模較小的部分銀行會更傾向於「代銷」發展理財業務,銀行代銷理財產品具有風險低、成本低的特點,獲利更為穩定。當然即使是自身開展了理財業務的銀行,也會通過引入代銷業務,增加中間收入。

而相對於代銷業務,銀行賣自營產品,需要設立理財子公司,並且在技術、投資等方面需要承擔更多成本和風險。目前,銀行都在轉型凈值化產品,因「打破剛兌」要求,所以理財產品不保本,銀行也沒法兜底。而凈值型產品背後掛鉤的資產會有部分權益類投資,相應的,風險也會提高。一旦客戶買入的銀行自營理財產品虧損,而因與銀行發生糾紛,這對於銀行的信用及形象方面也不好。顯然,銀行可能並不喜歡銷售自營理財產品。

「飛單」,銀行最常見掛羊頭賣狗肉手法

上述業務,盡管銀行員工會因為傭金、提成等因素會偏向於一些代銷產品,但這部分產品終究是合規的,是與銀行有一定櫻拍關系的。但致使投資者陷入理財騙局的「飛單」卻不是。

據了解,銀行理財產品的「飛單」,是指部分銀行工作人員在利益驅使下,利用職務便利,違規向投資者推薦銷售銀行以外的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可能包括私募理財、P2P產品,乃至「虛假理財」產品。也就是說,投資者實際是購買與銀行沒有任何關系的產品,部分銀行理財經理乾的是「私活」。

舉個例子,2017年11月30日,據銀監會官網披露,北京銀監局對三家銀行開出罰單。其中,民生銀行北京分行下轄航天橋支行涉案人員銷售虛構理財產品以及北京分行內控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合計被罰2750萬元。這創下了銀監系統2017年內最高的罰款紀錄。相關違法人員也被給予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的行政處罰。

據了解,民生核頌睜銀行北京分行航天橋支行行長涉嫌偽造產品,並以產品「讓利」轉讓的方式吸引該行私人銀行高凈值客戶,銀行的部分人員使用偽造的理財合同和銀行印章,騙取客戶理財資金,致使逾150名投資者被套,涉案金額或高達30億元。非法募集客戶資金有一部分用於投資房產、文物、珠寶等領域,所募集資金未進入民生銀行賬務體系。

所謂「無利不起早」,上述例子中從行長到員工都參與賣「飛單」,那麼他們的利益點在什麼呢?是「灰色收益」或者說是「回扣」。銀行的基層理財經理直接接觸客戶,又有著銀行員工的身份背書,容易取得客戶們的信任。因此他們也成了其他金融產品機構用灰色利益拉攏的對象。多銷售他們的產品,能夠得到更多「回扣」。一般而言,相較於銀行基層經營的績效薪酬體系,「回扣」返點的誘惑遠遠高於自營甚至代銷的提成。

而「飛單」產品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高收益,一般是正規銀行理財產品的兩三倍,因而容易銷售。因此投資者面對預期收益率高的產品,不要被貪婪占據頭腦。要知道高收益一般也意味著高風險。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只是一個估計值,不是最終收益率。銀行及銷售人員的口頭宣傳不代表合同內容,合同才是對理財產品最規范的約定。投資者需要認真閱讀產品說明書,也不要對理財產品的收益預期過高。

機構統計,2019年8月份的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僅為4.04%。其中普通產品預期收益率在4.2%-4.3%左右,據了解普通型理財產品主要是固收類產品,固定收益、固定期限。而銀行推出的轉型新產品,收益較為不錯,收益能達到5%及以上,部分產品的年化收益達到10%。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易銷錢多的「飛單」還是銀行代銷的產品,銀行方面不負責代銷產品的管理,需要發行機構自身信用作保障。也就是說如果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出現虧損,那麼責任由發行機構或者投資者承擔。除非代銷銀行及其客戶經理在代理銷售行為中存在違規行為,比如銷售誤導、刻意隱瞞產品風險、未經授權銷售產品等,則銀行及其客戶經理要承擔相應的違規銷售責任,賠償客戶的部分或全部損失。故而,如果投資者購買銀行代銷產品,投資者就不能僅依賴於對銀行的了解與信任,更是要重點考察基金公司、保險公司、信託公司等發行主體公司及產品本身的情況。

不過顯然,比起基金公司、信託公司,銀行信用尤其是大型銀行的信用等級更高,抵禦風險的能力更強,到期不能對付的概率較小。因此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如何分辨該產品是否是銀行自營產品也很重要。

手把手教你如何確定理財產品的歸屬

以平安銀行的一款理財產品為例。平安銀行目前的滾滾添利系列產品中有和盈滾滾添利180天、和盈滾滾添利90天、和盈滾滾添利60天、和盈滾滾添利30天、智慧滾滾添利90天、智慧滾滾添利60天、智慧滾滾添利30天、智慧滾滾添利180天。我們選擇其中一個預期收益率較高的理財產品,其產品名稱為智慧滾滾添利90天,其預期收益率為4.15%。

一般而言,單從產品名稱即可判斷該產品是哪家銀行發行的,是不是投資者購買產品時所處機構發行的產品。若產品名稱含某某銀行或者是某某銀行名稱的簡稱,那麼該產品屬於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但是產品名稱沒有某某銀行的字樣的理財產品,也可能銀行自營理財產品。這種情況下要從簽訂的理財合同上仔細辨別。

該產品的全稱為平安財富-尊貴智慧資產管理類滾滾添利 90 天人民幣理財產品,名字中並沒有平安銀行字樣。這個時候需要去仔細查看產品說明書。

找到該理財產品說明書的第三大條——投資管理人,上面寫道「本產品的投資管理人為平安銀行。」投資管理人條款的核心內容就是說明這款產品是由哪家機構管理,由哪家機構發行的。

而在第一大條——產品概述中,也寫出理財產品管理人是平安銀行,理財資產託管人也是平安銀行。這個意思就是該理財產品的管理方是平安銀行,而與委託人簽訂委託資產託管合同,履行託管人相關職責的機構也是平安銀行。

之後我們繼續在第一大條——產品概述中,找到登記編碼,顯示為C1030717001139。根據《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第十二條,銀行所發行的理財產品需要在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即「中國理財網」)進行登記,而理財產品登記編碼就是中國理財網賦予該銀行理財產品的標識碼,具有唯一性,登記編碼一般是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或15位編碼,投資者可根據這串數據在中國理財網查詢該產品的信息。搜索該登記編碼,出現了該產品的介紹頁面。這說明這款產品是登記過的合規產品。

在該頁面也可以看到,發行機構是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到此,可以判斷這款產品是平安銀行自營產品。

還有一個小技巧就是看合同的蓋章。投資者購買產品想要判斷是否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時,可以從產品合同的蓋章加以區分。若是銀行自營理財產品,那麼產品合同上的印章是銀行自己的公章;若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那麼合同上蓋的章是理財產品發行方的公章。此外也要注意「蘿卜章」等。

C. 銀行竟賣「假理財」 是什麼讓銀行「內鬼」

依據目前初步掌握的線索,此案系張穎通過控制他人賬戶作為資金歸集賬戶,編造虛假投資理財產品和理財轉讓產品。

從投資人提供的數份投資合同看,這款「假理財」原本的預期收益率從4.2%到5.5%不等,在銀行收益中表現平平。但銀行工作人員告訴投資人,原始投資人急需用錢要轉讓沒有到期的理財產品並承諾放棄部分收益,讓這個理財產品搖身一變,收益率超過了8.4%,有的收益率甚至達到11%。

原本的收益率讓不少投資者以為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風險較低,而「轉讓」幌子下的收益率又頗為誘人。一位投資人告訴記者,「理財是在銀行網點購買,又有聯系多年的銀行銷售人員推薦,重點是合同上還印著銀行的章。這使得這些頗有投資經驗的私人銀行客戶從沒有懷疑過理財產品的真實性。」

D. 教你銀行假理財快速辨別的兩大技巧

投資理財,一個「怕」字可以說是貫穿始終。投資網貸怕碰到跑路的;投資基金、股票怕跌跌不休;投資房產怕泡沫破滅;投資石油、期貨怕暗箱操作太多;投資債券也怕購買到信用評級差的;甚至,相對來說最安全的銀行理財也怕買到假的,怎一個「怕」字了得。那麼,本文先來教大家如何解決銀行「假理財」問題!
第一個方法:一個神奇的網站
說到銀行「假理財」,大家總會聯想到該如何辨別和避開的問題上來。那麼,下面來介紹一個神奇的網站,雖說不能萬毒不侵,但也能治百病了。它就是「中國理財網」,官方網址這個網站在之前的文章《如何選擇靠譜的銀行理財產品(一)》也曾經簡單的交待過,它是銀行監會批准建立的,由中國國債登記結算有限公司負責運營,是非常非常權威的一個官方網站,要辨別銀行理財的真偽找它准沒錯。
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找出銀行理財的登記編碼
我們知道,凡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都有一個大寫字母「C」開頭,後面跟著13位數字的編碼,這是銀行自營理財產品最明顯的證明。以廣發銀行「薪加薪16號」理財產品為例(單純的例子,沒廣告),它長這樣:

經過這幾個步驟的查詢,如果能查到相關信息,就說明理財產品是真實的;反之,則是假理財無疑了。
第二個方法:終極版方案
如果你嫌這樣也麻煩,那再告訴你一個終極版的方法,那就是直接去相關的銀行官網購買。官網上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是銀行自營的,只需要選擇適合自己風險級別、預期收益率符合要求、投資方向可以接受就行。
不過在官網有一個壞處,每個銀行的官網都只有自己的理財產品,如果在這個銀行找不到就要到其他的銀行去找,這樣轉來轉去也是挺累人的,而在」中國理財網「上,則可以有條件的篩選不同銀行的產品,用起來方便點。
在官網購買有一個特別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上面不只有銀行理財產品,還包括基金、保險等,這些都是代銷的,發行與管理都不是銀行,出了問題也不關銀行的事,真想買這些產品其實在第三方機構買可能各種手續費之類的更便宜。
這兩個方法很簡單,但實用。提醒:本文圖片展示銀行理財僅為舉例告知操作步驟,不作為投資參考。(作者:半兩銅錢)
本文作者:半兩銅錢。一枚文字搬運工,投資理財愛好者與實踐者,喜歡寫投資心得與技巧,個人微信公眾號:有料YouL(ID:youliaolicai168),歡迎來撩。

E. 如何避免買到假冒偽劣的銀行理財如何查理財產品的真假

金融騙局防不勝防,有很多網路騙子掛羊頭賣狗肉,打著高收益銀行理財的幌子誘騙投資者購買不正規的理財產品,我們應該如何為這些理財產品驗明正身呢?
根據銀保監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要求:商業銀行不得發行未在全國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進行登記並獲得登記編碼的理財產品,投資者可以依據該登記編碼在中國理財網查詢產品信息,記住了,理財產品登記編碼就是產品的身份證號碼,是產品是否合規的重要標志。
理財產品的登記編碼都會體現在產品的銷售文件當中,一般是以大寫字母開頭,公募理財的產品登記編碼共14位特徵組合碼,私募理財是15位。可以在銷售文件的顯著位置看到這個編碼。
編碼分為三個部分,從左到右分別為:6位金融機構代碼,2位年度碼,一位標志碼(僅私募理財有),6位順序碼,比如,中國銀行的6位金融機構代碼就是「C10104」,中銀理財的6位金融機構代碼就是「Z70010」。
怎麼查詢呢?
我們可以通過中國理財網的官網或者是微信公眾號的渠道查詢。
官網
進入中國理財網官網頁面之後,找到「鑒別產品真偽」菜單,輸入產品登記編碼可以准確查詢,或者輸入產品名稱可以進行模糊查詢再臻選。
微信公眾號
關注中國理財網微信公眾號,進入之後點擊「產品查詢」,選擇是通過登記編碼查詢還是產品名稱還是發行機構查詢。
這樣就可以獲取產品的信息啦。

F. 銀行應急演練報告客戶購買了冒充我行的假理財產品

銀行應急演練報告客戶購買了冒充你行的假理財產品,接下來做法:
演練中,消保部全程坐陣指揮,營業部模擬應急事件發生具體情況及相關背景,各崗位人員按責任分工迅速到位,模擬真實場景開展勸導、安撫和匯報等工作。消保部召集各相關管理部門召開應急會議進行桌面推演,對如何解決客戶合理訴求、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進行綜合評估和分析研判,形成應對方案,明確營業部、個金部、綜管部、安保部和消保部各自工作職責並分頭實施,整個演練從投訴開始到逐層上報反饋過程通暢合理。

G. 買銀行理財怎麼避坑銀行理財小技巧

浙商銀行買到8億假理財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這個新聞一出,很多投資者開始擔心,連銀行都能被騙,理財產品這么多坑,是不是不能買了?其實買銀行理財,多注意一點就好了,下面就來聊一聊買銀行理財的注意事項,請看下文。

買銀行理財怎麼避坑?
一、警惕虛假宣傳
一般來說,銀行對產品宣傳的管控是比較嚴格的,但是每行每業總有不靠譜的人。有個別理財經理,保不齊就跟你大忽悠,口頭承諾一些不靠邊的事,比如「這款產品保本保息」「預期收益能有多少」。
實際上,自從資管新規出來後,銀行保本理財已經不復存在,銀行也不許承諾預期收益,有的銀行理財還允許投資股市,所以理財經理的意見參考一下就好,最安全的還是自己看產品合同。
二、看理財合同
評估一款銀行理財,最重要的是看這款理財的底層資產,看這個產品的錢,最終去購買了什麼產品,比如債券、存單或者貨幣基金,這些都是預期收益比較我呢間的。
如果錢是借給某個不靠譜的企業或者爛七八糟的項目,又或者投資了股市,這款理財產品就要謹慎對待。一款理財產品的合同,對投資標的、資金流向、資產結構是寫的清清楚楚的,了解了這些能夠充分掌握這款理財的風險點。
三、分清自營和代銷產品
銀行理財和銀行買的理財不是一個概念,銀行自營理財有銀行信用背書,它的安全性相對較高。但是銀行代銷的其它起購的產品就不一定了,代銷產品銀行是不負責的,如果這款產品本身風險較高,或者流動性很差,投資者買到就很虧。
要分清自營和代銷產品,最簡單的方法是登錄中國理財網查詢,銀行自營理財一般有產品登記編碼,在這個網站能查到這個登記編碼就說明確實是銀行自營理財,至於代銷的理財產品,我們可以到手機銀行等官方渠道查詢相關信息。
好了,關於銀行理財怎麼避坑就說到這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H. 常見銀行理財產品陷阱有哪些

銀行理財產品通常有兩種:自有理財產品和代銷理財產品。自有理財產品,因為有銀行自身信用背書及成熟的團隊運作,安全性相對較高;代銷產品,是指其他機構與銀行合作,將產品放在銀行的渠道上進行銷售,對於代銷產品,銀行不負責管理,產品以發行機構自身的信用作保障。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銀行理財產品也存在著不少坑,那麼我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需要注意哪些坑呢?首先,很多人到銀行裡面,看了高收益理財產品就購買,這是不對的。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一定要先辨別清楚產品是銀行自有還是代銷,如果是代銷產品,還要搞清具體的發行機構,看看是否可信。有些老年客戶本來是買理財產品的,卻變成購買了銀行代銷的保險產品了。
再者,即使是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也都不能承諾保本保息,而預期收益率是銀行對理財產品最終收益率的估值做出的評估(一般參考以往該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但是其並不代表產品到期的實際收益率。不少銀行的工作人員在銷售理財產品時,喜歡把預期收益率報得很高,而沒有進行相應的風險提示。
比如,銀行發售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往往與黃金、匯率、國際油價等高風險標的掛鉤,雖然預期收益率很高,但實際到期收益率是多少,要按照實際結算後的情況來看。而結構性理財產品由於收益波動很大,往往無法達到預期的收益率。
再者,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最忌諱的是遇到了飛單或虛假理財。飛單指的是銀行工作人員利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出賣不屬於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也非銀行正規的代銷理財產品),從中獲得高額的擁金提成。在通常情況下,銀行工作人員往往替房地產商銷售信託產品。
虛假理財,指的是銀行工作人員私刻銀行公章,私自製作理財協議,利用銀行工作人員的身份,以高息吸收客戶的資金,發行根本不存在的理財產品。這往往是,銀行工作人員假冒銷售理財產品的名義,通過融資獲取大量客戶資金,再轉手借給別人用於投資,收取更高利息。如果投資成功了,對方還本付息相安無事,如果借款方還不出錢,那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錢很可能打水漂。
為了避免出現購買到非本銀行的理財產品,建議大家:①盡量到網銀或者手機銀行上購買理財產品,以確保理財產品的安全性;②如果在網下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仔細看產品的說明書,弄清楚情況再購買;③到中國理財網查詢該產品是否為銀行發行的正規理財產品(所有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必須要到這里登記備案)。

閱讀全文

與銀行假理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20建行理財產品 瀏覽:903
山海股票資訊 瀏覽:839
攤余成本計量金融資產重分類後攤余成本 瀏覽:465
剛開始理財期貨和基金定投 瀏覽:440
禾裕科技金融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609
荷馬金融客戶服務中心 瀏覽:630
外匯開市時間 瀏覽:974
2017年2月24冰島幣匯率 瀏覽:562
蘭州金匯貸款公司 瀏覽:635
苦楝股票概念 瀏覽:558
領信股份股票 瀏覽:268
關聯交易董事會表決 瀏覽:412
甲方給置業顧問傭金 瀏覽:194
為落實金融服務經濟 瀏覽:431
南京的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254
下載了好省怎樣看傭金 瀏覽:282
持牌金融公司的錢不還會怎樣 瀏覽:301
光大證券軟體怎樣打新股 瀏覽:871
10月7號歐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508
中航信託上海地址 瀏覽: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