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理財產品為什麼要打破剛性兌付

理財產品為什麼要打破剛性兌付

發布時間:2023-08-19 02:24:54

1. 打破剛性兌付就是不承諾保本保收益嗎

打破剛性兌付——就是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一規定是為從根本上打破剛性兌付,讓投資者在明晰風險、盡享收益的基礎上自擔風險。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等人認為,監管層首次提出要求全部資管產品凈值化管理,意味著包括銀行表外理財在內的全部資管產品將向凈值型產品轉型,而當下銀行理財凈值型佔比尚未達到10%,該規定影響深遠。

2. 理財產品要打破剛兌,兩年之後銀行存款不一定保本,為什麼要這樣呢

現在大家都知道,銀行的理財產品要打破剛性兌付,也就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根據監管方面的要求,所有銀行必須在2020年年底,出清存量,停止新發行保本理財產品。


任何投資都會有風險,銀行理財產品也不例外,以前之所以大家覺得沒有風險,是因為風險已經被銀行承擔了,是銀行把理財的損失給我們剛性兌付了。長久以往,當銀行也兜不住這部分風險的時候,就會發生銀行流動性風險,進而引發金融領域系統性風險。到時我們的損失會更大。

所資管新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銀行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從最終結果來看,非保本的銀行理財產品安全性反而提高了。所以銀行產品打破剛性兌付是正確的決定,是所有人的共識。我們每個人都要正確的認識。

3. 國家為什麼要打破剛性兌付

剛性兌付偏離了資管產品「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本質,抬高無風險收益率水平,干擾資金價格,不僅影響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還弱化了市場紀律,導致一些投資者冒險投機,金融機構不盡職盡責,道德風險較為嚴重。打破剛性兌付已經成為社會共識。一方面「剛兌」的各類產品讓金融市場積累了過多的風險。從資管業務的本質來看,購買產品是一種投資行為,既然是投資行為,就要承擔風險,這是市場規律。然而資管新規前,理財產品出現虧損時,資管機構就會拿自己的總利潤來彌補虧損。因此「剛性兌付」在表面讓投資者享受了穩定收益,但實際上只是把本應該由投資者承擔的風險轉移給資管機構,不利於資管市場長遠、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打破剛性兌付將使風險與收益更匹配,利於我國金融市場的長遠發展。剛性兌付違背了投資理財的一般規律,使得基礎資產的價值波動不能反映到產品價格中;同時也使得投資者理財理念扭曲,不清楚自身承擔風險的大小。長遠來看,不利於我國金融市場可持續發展。打破剛兌後,將促進資管行業向代人理財的本源回歸,推動預期收益型產品向凈值型產品轉型,有效管控資管機構的道德風險和市場亂象;同時將使投資者的收益和風險將更加匹配,避免資管產品為追求收益而罔顧風險,恢復金融市場的定價效率和資源匹配作用;打破剛性兌付還可以使無風險利率向合理水平回歸,擠出剛性兌付在資金成本中注入的水分,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實現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4. 打破「剛性兌付」意味著什麼有什麼影響

從長遠來看,打破剛性兌付是一件好事,但是前提是監管水平和監管的有效性要跟得上,也就是說保護投資者的合法利益,.不僅僅是口頭說,而且要落實在行動中。同時還必須得有機制,可以將保護投資者的行動加快效率,落實在實際的後續工作中。

1.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並不是不歡迎破除剛性兌付,也願意按照市場規則承擔自己的盈虧。但是作為投資者來說,他僅僅是應該承擔市場中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的交易盈虧。其他所有對理財產品造成的損失,應由理財產品的管理員及相關責任方來承擔,並不是應該由投資者承擔。我們現在理解的破除剛性兌付,其實在邏輯概念上是有一定錯誤的,認為只要理財產品出現問題,都應該有投資者先行進行承擔。後續再慢慢分清責任,再提解決方案。


2.本來按照資管新規的時間安排,應該在2020年年底正式實施,兩年過渡期結束。但是為什麼監管部門又延長了一年過渡期?其實重要原因在於理財產品管理方的管理風險太大,有可能揭開理財產品的蓋子,發現從理財產品設立、底層資產的購買、底層資產的風險識別、底層資產的存續管理,以及後續處理方面都有著嚴重的管理履職不到位行為。如果貿然實施,可能最後投資者變成了最後風險的承擔者。又形成了新的一輪理財產品的出事潮。

3.我們可以看看目前漩渦中的信託公司的許多出事的信託產品。在其中投資者犯了什麼錯誤嗎?沒有犯過任何錯誤,那麼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風險管控住了嗎?如果僅僅是市場風險,那確實是應該由投資者可以承擔。但現在暴露出來的問題基本上都存在於管理人未能有效管理,都存在於底層資產購買時的很多承諾是虛假的,都存在於風險處置措施去是不透明,而且有著內幕操作的嫌疑。

4.如果所有理財產品都處於陽光下的運行。在募集和營銷時候全部遵守規范,信息充分披露。在購買底層資產時履職盡責手續齊全。在產品存續期履職盡責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在風險發生後及時告知投資人信息充分披露。在處置風險時會同投資人一起進行。我相信此時所最終的結果,投資人也是會承認的,剛兌自然會被破除的。

5.現在管理人的道德風險以及專業盡職風險其實是非常大的。例如最近著名經濟學家胡祖六管理的信託產品發生的糾紛時間就暴露了道德風險。只想管理人掙錢,而投資者不進行分潤分利。武漢83噸假黃金事件就暴露了管理人的專業盡職,是遠遠不夠的。這才是造就了如果真的破除剛性兌付,如果真的依法規,但是有可能這些管理人都會被揪出來,首先管理人要破產,要坐牢,要被罰款,要被處罰。

6.從監管角度出發,如何建立一套高效的處理理財產品糾紛的流程,以及更公開透明的調查和處理過程,也是在全面破除剛兌之前的一個重要命題。監管,作為中立的第三方,其實應該取得投資者和理理財產品管理人的共同信任。但是目前監管是理財產品管理人的上級管理機構,會不會為了維護行業整體穩定發展,採取一些不透明的處理措施?最終導致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不信任呢?

在以上該做的各項工作沒有完備之前,如果貿貿然正式打破剛性兌付,導致的結果就是無人敢去購買理財產品。金融機構的美譽度會大降,監管機構的信任度也會下降,整個 社會 的和諧穩定都會受到一定影響。

打破「剛性兌付」才是還金融市場的本源 ,我們的投資人一直是被呵護的,在利率市場化之前大家都認為投資就是保本付息的,從不認為有什麼風險,最差的結果大不了不要利息,拿回本金就可以了。但是從2013年開始的利率市場之後,慢慢的這種兜底的「剛性兌付」就開始被一個個現實案例打破了,信託、債權、理財產品都是如此。

在那樣一個時代,無論是平台還是投資人都沒 有充分認識到投資的風險,所有人都很樂觀,投資者都認為我投資你100萬,一年後就得給我115萬的本息,而平台也是敢於承諾,一個比一個叫得狠,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那些「正規」的平台反而因為給出的收益率不夠高失去了競爭力,平台的業務規模反而上不去。而那些膽子大,敢於承諾的平台總是能夠獲得一眾投資者的認可,紛紛將資金投入進來,回到2015年左右的年份,15%的投資收益率不是很輕松的事情嘛,市場隨處可見。

但是這些年大家都看到了太多的平台倒閉 ,網貸將這種敢於承諾的特質發揮到淋漓盡致,無論你是什麼背景,國企背景也罷,上市公司背景也罷,知名投資機構也罷,最後的結局都是一樣的,很多人認為是因為國家清理才會導致這么多平台倒閉。其實如果國家不清理這些平台照樣會倒閉,而且會有更多的投資人產生虧損,而且是更大的虧損,最終市場上能夠活下來的必然是高利貸中的高利貸的業務模式。用小額的金額房貸,實際利率大得嚇人,通過利滾利就可以放大數倍甚至數十倍,最終將你所有的資產都吞進去,甚至將你整個家庭的資產已經父母的資產都會吞進去,最後的結果就是傾家盪產,那麼平台也就賺夠了。

剛性兌付本質是還原金融市場的本質 ,能夠剛性兌付的只有銀行,其他所有的投資都是無法實現剛性兌付的,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是無法做到的,這不是由某個人和機構決定的,而是由金融的本質決定的,銀行敢於剛性兌付是因為能夠給予的利率很低,即便能夠發生巨大的風險,銀行也能夠承擔。

投資充滿了不確定性,你的收益率一定 是來自於另一個主體的成本,你投資某個產品帶來的收益率,那麼一定是來自於另一個個人或者企業支付的融資成本再加上平台的運營費用以及利潤,現在中國的GDP增速都已經放緩到6%了,已經不是過去10%的經濟增速了,宏觀經濟已經如此,你到哪裡賺錢這么多的利潤來?資金的收益率來自於哪裡?

支付寶的余額寶在2013年推出來的時候收益率高達7 %,而現在已經跌破了2%,這個收益率已經很低了,很多人以為余額寶會顛覆銀行,其實並沒有,當前的規模大概是1.2萬億,為什麼沒有實現顛覆銀行甚至是取代銀行的宏偉壯舉?原因還是在於余額寶根本不是一個投資機構,而是一個「渠道」,小散的錢通過支付寶這個渠道聚攏在一起,然後批發給銀行,賺取一定的手續費而已,這個根本不是得益於他的投資能力。

對於這樣一個擁有萬億規模的資產 ,誰能保證可以獲得7%的固定收益率?如果真有這么厲害的話,馬雲不用干淘寶了,直接干這個事情就可以了。

打破剛性兌付是必然的事情,如果不打破, 那麼投資人就會將存款搬家,誰的膽子大敢於承諾給得高就給誰,那麼最後的結果也必然是越是膽大的騙子越是能夠吸納更多的 資金,但是最後一定會無法維持,因為你這些錢要投資出去的,你到哪裡去獲取這么高的回報?是做股權投資嗎?你能夠比專業的私募股權機構厲害嗎?還是去做貨幣基金?貨幣基金的收益率非常低,你必定是虧損的。

你的利潤來自於哪裡?有些人的承諾就是為了你的本金 ,根據就沒有想過未來的事情。這個就好比男女談戀愛一樣,那些敢於承諾的人雖然可能更得女生的歡心,但是不靠譜的可能性更大;真正真心想和你共度一身的男人承諾是很謹慎的,他更看重的實現與否。承諾這種事情就是一張嘴的事情,讓後就上了,對投資來說也是如此,承諾給你高回報,先把你的本金騙到手再說,壓根就沒有想過未來還本的事情。

投資人是需要教育的,不被市場教育一下產生損失總認為你的勸解是擋著他發財呢,打破剛性兌付的意義也在於此,讓投資人多個心眼。另外一個意思也是說,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張大眼睛,虧損了也別怨政府,都是成年人了,警示的話都說了一籮筐了。

1 打破剛兌其實結束過去銀行理財兜底的模式,以前買理財給的預設利率,不是實際利率,是有虧損的情況的,但是大多銀行都會剛性兌付,但是現在新規以後,已經沒什麼保本保息產品出現,剩下的舊產品也會逐步被凈值型代替。

2近期有兩家銀行成立了銀行理財子公司,就是讓理財產品實現獨立專業的運營發展,才過去保本保息走向市場模式。這也意味著我們在配置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也要考慮不同風險基本,常見的定期理財一般是中低風險。當然隨著保本型理財不在,存款類產品比如定存產品,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都成了替代品。存款類理財本金保障,利息穩定。

3 我覺得這也是對國人理財的一種教育,習慣的依賴保本保息,不利於國民的財商教育,現在的小學課本都開始普及基本的金融風險只是,有多少收益,就有多少風險,想要不勞而獲,投機暴富的想法不可有。理性看待風險投資,看待理財產品。建立風險意識很重要

打破「剛性兌付」,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意味著保本型理財產品退市。

在2018年資管新規實施以前,銀行有保本型理財產品還是很受歡迎的,收益可能比存款好一些,而且本金也十分安全。這對於一些偏愛穩健的投資者來說,是一種非常穩妥的產品。

「剛性兌付」實際上就是銀行兜底,當然,資管新規實施以後,「剛性兌付」也就成為 歷史 。銀行不再承諾「剛性兌付」,銀行所有的保本型理財產品都退出了市場。

今年年初,有一些銀行理財產品出現的比較大的虧損,這也使人們第一次意識到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是會虧錢的。雖然有投資者在網路上提出虧損的種種證據,但這也無濟於事,「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話確實得時時記住。


以前有保本型理財產品,很多人把這個資金往銀行一丟,就安安心心地去做別的事情了。現在不一樣了,你不懂一點理財,財可能就丟了。所以買理財產品,把一些條款細則了解清楚,這是必須的一種習慣,特別是風險所在,要心中有數

雖然理財產品沒有剛性兌付了,但是接近的替代品還是有的,比如大額存單,比如結構性存款,對於不喜歡風險過大的投資者而言,也還是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風險較小的方向的。

打破剛性兌付,其實是就是降低了銀行的金融風險。銀行風險降低了,但是投資者則要把眼睛擦得更亮一點。

意味著理財跟股票和基金一樣有風險,投資要謹慎。


意味著原來一直在買理財的人群要開始改變思維,資管新規後出的理財產品是不像以前那樣肯定按業績基準兌付利潤,它是有可能會虧本的。事實上我買的平安R2理財產品「182天成長一號」下個月底到期,不要說賺錢,現在的收益率是負的 0.73%,回本是無望了,如果當初選擇存款或者買貨幣基金,起碼現在是正收益。


意味著有些可以承受風險的人,估計會把資金從理財產品撤出投向股市和基金,反正都不保本,那還不如自己搏一搏呢?

打破「剛性兌付」成為了最近幾年的金融行業監管中的重點。而這一點也正在深刻的影響著咱普通百姓的投資。 從信託到債券,再到銀行存款,層層的,剛性兌付正在被層層打破 。

什麼是「剛性兌付」?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 「保本保收益」, 當咱投資信託或者債券,股票,存款等投資理財產品的時候,雖然寫著投資有風險,可是最終有風險變成了沒風險,本金和收益,都會交到投資者的手裡。一點風險都不用承擔

為什麼要打破「剛性兌付」?

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但是之前,在信託,債券(包括很多地方債和企業債),存款等,普通老百姓是感受不到風險的存在。

那麼,風險到哪兒去了?轉嫁了。這部分風險的轉嫁有一部分是合同約定的比如地方債務,有地方政府背書或者擔保的,而還有一種是隱性的信用擔保,比如商業銀行的存款。

所以,很多的地方資金,被地方債平台和虧損的地方商業銀行,拖垮了。 甚至形成了,接新賬還舊賬的惡性循環。這是一種畸形的市場形式。

為了,形成正常的市場淘汰機制,讓市場真正的發揮作用,就必須打破「剛性兌付」 。

對大家有啥影響?

這就意味著,「買者自負」,需要更加謹慎的選擇投資產品,分散投資的風險,採用其他的合法的救濟手段和方式。

遠離不懂的金融產品,遠離吹爆的金融產品,遠離非法集資。

自從今年的資管新規實施後,所有保本型理財產品都將退出市場,銀行的「剛性兌付」也被打破,意味著將錢交給銀行就可以做甩手掌櫃的時代結束了!

也就是說,今後大家必須要轉變理財觀念,更要提升自己的風險防範意識。銀行理財產品今後無法實現保本保息,說白了就是銀行不能保證你的本金安全及固定收益。

很明顯,銀行的保本型理財產品會在兩年的過渡期後完全退出市場,銀行不再承擔本金虧損的責任,需要投資者自身負責。

正是基於此,近年來銀行推出來的大額存單和結構性存款等低風險產品備受廣大用戶青睞,成為較為火爆的投資方式之一,也是保本型理財產品的最佳替代。因為這兩者對於本金百分之百安全來說,是有保障的。

打破剛性兌付,就是告訴你,你買理財產品有風險了,出了事情自己承擔風險噢!其實,監管者也有苦衷,你銀行存款利息這么低,理財產品如果再是剛兌的話,誰還願意把錢存銀行?肯定都跑去買理財產品了,這樣的話銀行獲得資金的成本會大幅提高。再說,如果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不打破,那麼誰還願意把錢存銀行呢?


你要追求高收入,就要面對高風險,如果你厭惡投資風險,就得拿相對低一些的利息,這會造成部分厭惡風險的投資者將資金迴流銀行存款。當然現在銀行也聰明了,搞了一些結構性存款、智能存款、大額存款來吸引剛性兌付轉移下來的投資者。


不過,就算2020年取消了剛性兌付,大家也不要急,只要你購買到R3以下的理財產品,應該是可以保本保息的,因為R3以下的理財產品是投資貨幣基金、債券之類的低風險品種,總體上的風險也不會太大。反正打破剛性兌付這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必然結果,大家也不必過於在意。銀行理財產品R3以下輸錢的概率也不會大太。實在不想有風險,那就把錢存銀行。

不請自來。新的資管新規出台後,打破了原有的保本型理財剛性兌付的原則。再加上最近六大行全部批准籌建理財子公司,今後的理財不再有剛性兌付,而是要讓投資人自行承擔風險,對於各方面還是有影響的。

對於投資人來說,就需要轉變投資觀念。原來因為是保本理財,所以無所謂,隨便買,反正銀行兜底,大爺大媽誰都可以。現在就不同了,去剛對後,如果還想投資理財,必須要學習一定的理財知識,看的懂風險提示函,以及理財產品投資方向等等一些列的基礎知識,如果什麼都不懂,還像以前一樣,兩眼一抹黑,隨便買,很可能會造成本金的損失。

對於銀行來說,少了一個攬儲手段。通過保本理財,銀行完成攬儲目標問題不大。但是去剛兌後,投資理財產品的人肯定會有所下降。那麼銀行為了彌補這部分人群的流失,肯定會採用結構性存款等等來彌補這部分缺口。

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沒有既享受利益,又不承擔風險的情況。去剛兌其實是對老百姓理財觀念的一種轉變,讓老百姓有一個風險意識,理性看待理財,理性看待風險,這個是一個全 社會 逐步提升的過程,

包商銀行債權處置新進展: 5000萬元以內保本保息,同業超過50億,先期兌付7成本金]5000萬元-1億元的同業負債僅兌付本金; 1億元- 20億元的同業負債兌付90%本金; 20億元- 50億元的同業負債兌付80%本金。。包商銀行債權處置新進展: 5000萬元以內保本保息,對老百姓而言,超過50萬的銀行存款,銀行破產是沒有賠付的,國家正在打破傳統的剛性兌付。投資有風險

通過這個可以看到投資額大於5000萬的,基本上沒有拿到本金,他在50億以上的。只拿了70%的本金。

投資有風險。哪怕是你的錢存到銀行。你要承擔風險。我們目前只有保險可以最多給你賠50萬。影響就是大家認虧唄。都是自己的選擇,

5. 打破剛兌是什麼意思

那為什麼監管機構要指定打破剛性兌付呢,原因如下∶
1、「剛兌"違反了事物發展的原則,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況且理財的資金最終都是投資到證券市場;
2、「剛兌"如果出現虧損,金融機構要將自營資金填補虧空,短期來說可能還能兌付,但長遠來看,如果無法繼續兌付,就會暴雷;
3、「剛兌"違反了理財產品的風險溢價,假設都保本保息,將會有大量的資金追求高收益的產品,真正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很難獲得資金支持,長此以往會有系統性風險。
拓展資料:
一、簡單說,剛性兌付的意思是∶此前,銀行有很多保本型的理財,投資者把錢給銀行進行投資,假設銀行虧了,投資者還能保本保收益,虧損的錢由銀行承擔。
但是打破剛性兌付就是投資者買了產品後,銀行投資時出現了虧損,銀行不再兜底,虧損部分由投資者自行承擔。對投資者來說,打破剛性兌付意味著沒有「剛兌"保護,增加了投資風險。
二、那麼,目前市場上有哪些常見的剛性兌付呢?
1、銀行理財產品,無論是保本還是非保本,一般都被默認為剛性兌付。這也是目前風險相對較小,但是存量極為巨大的一塊,因為銀行理財本身收益率較小,投資的也是比較穩健的資產,因此本身剛兌的壓力不大,但是取消剛兌後一旦發生擠兌,擠兌的壓力很大。
2、保險,帶收益的保險產品。由於保監會嚴格規定了保險資金的投資范圍和投資方向投資限額,保險產品剛兌與否,其實問題不大,事實上,隨著保險資金進入股票也受到了限制,保險公司目前依然有三億注冊資金等非常多的限制,保險產品的風險依然是相對低的。
3、互聯網理財產品,例如陸金所、余額寶等。沒錯,就是余額寶,余額寶就是典型的默認剛性兌付的產品,余額寶的產品說明中沒有一個字提到保本或剛性兌付,但是許多投資者都是當他是保本投資的,雖然從余額寶的投向來說,它所投資的貨幣基金本身發生虧損的可能性就幾乎沒有,但是了解金融的應該知道,金融產品的風險不止是市場風險,還有操作風險、合規風險、道德風險等等,這些風險的發生導致了余額寶虧損的話,所有投資者只不過是幻想中的剛性兌付,余額寶和阿里巴巴是不需要承擔合同法上的責任的,也不需要保本,陸金所之流的風險就更大了。
基金和信託的剛性兌付早已被打破,未來的銀行、互聯網理財也將打破剛兌。

6. 信託剛性兌付打破的意義

眾所周知,信託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在百分之十左右,在信託剛性兌付的庇護下,風險相對可控,一直被視作理財產品中的「白富美」。然而,既為白富美身段可是不低,她的投資門檻比較高,清拂衣袖,即索門票百萬,拒人千里可遠觀而不能親清弊試。信託產品大多數要求最小購買金額300萬起,最低也要100萬元起步,所以一般拿鉛的投資者很難達到這樣的身家。這樣一個貴貴的白富美哪是一眾屌絲可以高攀的。

光從收益和風險相匹配的角度上來看,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有這么幾種:低風險和低收益類,如銀行定期存款,一年期收益率約3%,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5%左右;高風險、高收益類。

再如各色P2P平台提供的借貸類消正好產品,收益率雖能達到10%-20%,但由於其背後的基礎資產良莠不齊,實際借款人資質不一,資金來去缺乏監督管理,加上各種信息不透明,其暗藏的風險也不容小窺;而中間水平的,風險收益比價較優的理財方式,就屬信託產品了,收益5-10%,本息回收的保障性也比較好,但投資門檻太高,最低一百萬元起步,可以說基本上是把中產階級排除在外了。

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目前市場缺少收益在5%到10%之間,收益穩健、風險可控的投資選擇,現在紅象金融填補了這個空白。對投資者而言,我們的定位是很清晰的。

對於投資者來說,信託的剛性兌付意味著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都將由信託公司來提供最後的保障。而信託公司打破「剛性兌付」之後,則意味著投資者不僅可能收益達不到預期,而且連本金都可能發生損失。

7. 國家為什麼要打破剛性兌付

因為我國並沒有哪項法律條文規定信託公司進行剛性兌付,其實這只是信託業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是業內默認的「潛規則」。打破剛性兌付,即金融機構不再承諾保本保預期收益,當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會進行墊資兌付。
1 、理財產品本應該由投資者自己應承擔自己的風險(應該跟股票,基金一樣自我承.當風險),但是一旦無法兌付時,風險就轉移到了銀行自身資產和廣大儲戶身上。
2 、公眾在參與非法集資過程當中的心態是盈利歸自己,虧損找政府。
3 、所以,剛性兌付的文化下,中國目前只有財政,沒有金融。財政是國家信用,銀行是商業信用,很多理財投資者不分。
4 、政府承擔著無限的責任,在這樣的壓力下,由於責任不清,往往採取花錢買穩定,助長了剛性兌付的文化。
5 、如果沒有了剛性兌付,那就意味著好的信託資產,以及投資者手裡錢都會流到那些風險控製做的比較好、資本比較雄厚、管理能力比較強的信託公司,對於資源配置來講是個好事兒。
6 、對投資者,打破了剛性兌付,意味著你買的信託產品更加透明化了,你的收益和風險也會更加匹配。
我們講利率市場化,沒有風險的暴露,不打破剛性兌付,沒有違約事件,哪裡來的風險定價。如果不打破剛性兌付,不真正的實現風險定價,中國只有財政,沒有金融。
只有打破剛性兌付,才可以更合理配置金融資源,讓資金更多地流入風控嚴格、底層資產雄厚的項目。 對於投資者來說,打破剛性兌付不等於理財不安全,很多大眾型理財產品,例如貨幣基金、國債以及以下銀行理財產品,本身風險等級是較低的,無論是否承諾保本,本金虧損的概率都較小。

8. 國家為什麼要打破剛性兌付

剛性兌付簡單的來說,就是兜底。也就是說客戶投資一款產品,到期無論是獲利還是虧損,那麼發行機構都必須要按照當初約定的利率,全額償付本息給用戶。

剛性兌付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本來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風險應該是由投資人承擔,而不是要金融機構去承擔,如果金融機構進行兜底的剛性兌付,那麼其實就是在掩蓋風險。而且理財(信託)這些資產管理業務是不在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內,它是游離於監管之外的。時間一久,當兜底次數過多,風險累積到一定程度,可能就會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而一旦出現系統性風險,那麼後果將會很嚴重,所以國家才要堅決打破剛性兌付。

目前我國銀行存款仍然是實行剛性兌付,存款不是理財產品,所以現階段我國各商業銀行的存款,只要你的存期到期,銀行就必須無條件按照約定的利率全額支付本息。

閱讀全文

與理財產品為什麼要打破剛性兌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20建行理財產品 瀏覽:903
山海股票資訊 瀏覽:839
攤余成本計量金融資產重分類後攤余成本 瀏覽:465
剛開始理財期貨和基金定投 瀏覽:440
禾裕科技金融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609
荷馬金融客戶服務中心 瀏覽:630
外匯開市時間 瀏覽:974
2017年2月24冰島幣匯率 瀏覽:562
蘭州金匯貸款公司 瀏覽:635
苦楝股票概念 瀏覽:558
領信股份股票 瀏覽:268
關聯交易董事會表決 瀏覽:412
甲方給置業顧問傭金 瀏覽:194
為落實金融服務經濟 瀏覽:431
南京的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254
下載了好省怎樣看傭金 瀏覽:282
持牌金融公司的錢不還會怎樣 瀏覽:301
光大證券軟體怎樣打新股 瀏覽:871
10月7號歐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508
中航信託上海地址 瀏覽: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