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神企業表外融資的主要有哪些方式,如何操作
銀監會《關於規范銀信理財合作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發後,商業銀行與信託公司開展融資類銀信理財合作業務受到30%余額比例管理限制。為了擴大理財資金投資范圍,拓展理財資金投資渠道,商業銀行創新採取了多種表外融資方式。經過對轄內商業銀行開展表外融資業務調研發現,表外融資業務存在不受信貸監管法規控制、表內貸款規模轉移到表外、銀行承擔實質性風險等問題,亟待出台法規進行規范,引導表外融資業務健康發展。
表外融資業務類型
目前轄內商業銀行開辦表外融資業務從開辦主體分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經其總行授權後分行自行籌集資金開辦業務;二是分行將本地項目推薦上報總行,由總行統一安排資金,指導分行開展業務。從表外融資業務類型來看,目前主要有以下四類:
(一)理財委託貸款。是指銀行(即理財計劃代理人)作為委託人,借款人所在地的分支機構作為受託人,委託人運用理財資金(資金來源於購買理財產品的企業)通過受託人向借款人(資金使用企業)發放委託貸款。
(二)承接總行購買的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債權資產。是指法人銀行(即理財計劃代理人)購買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的資金需求企業的債權資產,同時法人銀行作為委託人,以理財資金委託受託人(該企業所在地的分支機構)向該企業發放委託貸款。
(三)財產(權利)收益權信託業務。是指融資方(即借款人)將擁有的財產(權利)的收益權委託給受託人(即信託公司)成立專項信託計劃,銀行理財資金投資該信託計劃。
(四)票據資產投資業務。是指銀行(即理財計劃代理人)接受客戶委託,按照約定的投資范圍,通過與該行分支機構簽署委託投資協議,委託其向交易對手(擬賣出票據資產的其他商業銀行)買入票據資產,完成對票據資產的投資業務。
以上四類新型的理財資金融資方式大同小異,其本質為銀行用募集的理財資金在銀行資產負債表外發放貸款或進行投資,以滿足用款企業的資金需求。現以理財委託貸款為例剖析表外融資的問題和風險。
主要問題和風險
(一)理財委託貸款將表內貸款規模騰挪到表外,難以有效控制實際信貸規模。《中國銀監會關於印發紀委書記王華慶在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管座談會上講話的通知》(銀監發〔2011〕76號,2011年7月5日)要求「商業銀行不得面向大眾化客戶發行標准化的理財產品募集資金來發放所謂的『委託貸款』」。該條監管政策從保護個人客戶的角度出發,防止委託貸款的信用風險波及到個人客戶。在此情況下,商業銀行轉而通過向企業法人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來發放委託貸款。在當前銀行信貸資金有規模控制的情況下,銀行將不能在表內發放的法人貸款轉向表外發放,致使理財委託貸款規模越做越大,風險也由表內轉移到表外。這部分貸款的規模和風險未受到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宏觀調控政策。
(二)委託貸款實質按照信貸資產管理,銀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其一,根據某行《關於開展理財委託貸款業務的通知》規定,理財委託貸款審批要「按自營貸款審批流程完成信用風險審批工作」,「進行理財項目調查、信用風險審查審批、前提條件核准及投後管理」;「在理財項目投資完成後,受託人須承擔項目投後管理工作,保障理財產品的投資安全和投資利益」,說明銀行須承擔理財委託貸款的信用風險和理財項目投資風險。其二,《理財委託貸款借款合同》明確:「委託人應自行承擔委託貸款的風險」,而銀行作為委託人,實質是承擔了委託貸款的風險。其三,銀行發行理財產品雖然聲稱「不保本浮動收益」,但還是承擔理財產品到期不能正常兌付收益的聲譽風險。其四,銀行同時作為委託人和受託人,代理關系不明晰,存在法律風險。
(三)貸款不受信貸監管法規的限制,有違規使用貸款嫌疑。目前表內貸款發放和支付需嚴格執行監管部門「三個辦法一個指引」要求,如受託支付、實貸實付、T+1、測算資金需求量等。但是,理財委託貸款使本應在表內發放的貸款轉至表外發放,達到規避信貸監管法規的目的。如某《理財委託貸款借款合同》中貸款用途為:「用於日常經營周轉和置換存量融資」,提款方式為:「貸款已經劃出受託人賬戶並達到借款人賬戶,即視為受託人已經發放貸款,借款人已經提款」。這類貸款支付方式實為自主支付,無支付時間限制、不測算資金需求量,銀行對這類貸款投向和用途不像表內貸款管理那麼嚴格,而且借款人無需提供資金使用證明,貸款資金走向難以監控,極易流向不符合國家宏觀調控規定的行業。
(四)企業以自有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從而變相發放貸款,規避企業會計核算制度和諸多限制。《企業會計制度》第二章第十六條規定:「企業的委託貸款,應視同短期投資進行核算」。在實際操作中,一年及以下委託貸款,企業在「短期投資」科目核算,一年以上委託貸款,企業在「長期債權投資」科目核算。企業發放委託貸款因屬於投資行為受到董事會、股東大會決策約束,投向受到公司章程及上級主管部門各種限制,上市公司還需對此進行信息披露;而企業購買理財產品不受上述諸多要求的限制,在會計核算中可在「金融資產」科目核算,企業不承擔資金對外運作的風險。因此,企業有購買理財產品的沖動。
政策建議
(一)監管部門應引導「影子銀行」體系健康發展。隨著籌資企業和投資企業需求不斷增加、業務的不斷創新,由理財產品帶來的表外融資性業務越來越成為當前「影子銀行」體系的重要部分,同時也反映了銀行從單一的傳統信貸業務向為客戶提供全面金融服務進行轉型,監管部門應審時度勢,既要防範「影子銀行」業務過度增長造成的系統性風險,又要引導「影子銀行」業務健康發展,使其成為促進銀行改革和轉型的積極力量。
(二)制定監管法規來規范以理財委託貸款為代表的表外融資性業務。當前理財產品研發和銷售的火爆,反映市場對理財產品的需求旺盛,因此對於由發行理財衍生出的表外融資性創新業務,監管部門不能強行禁止、堵截,須通過疏通、規范來解決合規性問題,應制定相應的監管制度引導表外融資性業務發展,如提出發展各類型表外融資業務的原則性指導意見、制定風險監管指標、表外融資參照表內貸款管理、要求銀行計提風險資本等。
(三)要求表外融資性業務遵守信貸監管政策。表外融資性業務實質上作為信貸業務,其作用也是為企業籌集生產發展所需的資金,這類業務應納入銀行綜合授信體系管理、整體風險控制范疇,並遵守各類信貸監管規定,杜絕銀行在開展融資業務時存在監管空白地帶的情況,防止新的金融風險聚集。
㈡ 銀行理財資金有哪些投資渠道如何進行分配
銀行理財:銀行與一些保險公司有合作,保險理財(保本微利)
銀行代理債券,如國債(保本微利)
銀行自己的一些理財組合,根據不同組合,獲利不同。
銀行代理基金,根據你對利益的獲取期望,選擇不同基金種類
銀行的存款業務,如果追求穩定。現在利率在上調。可以存定期
分配:把握一條原則,理財的資金來源是富餘的資金。一般來說,工資的40%用於日常開銷,10%存活期,或者投資容易變現且相對安全的理財產品,25%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產品,25%穩健的理財產品
㈢ 銀行理財產品到底投到了哪裡
銀行理財產品到底投到了哪裡,得看投資者購買的產品是什麼。畢竟不同的理財產品,投資的范圍都可能會有所不同。
不過投資者可以去查看一下自己購買的那份理財產品的說明書。
基本上每份銀行理財產品都會有說明書,而說明書上通常都會寫明該產品投資的方向、范圍。而通過產品說明書,投資者就可以知道自己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投資了些什麼;
當然,投資者也可以直接打電話詢問銀行的工作人員,讓工作人員告知自己購買的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是什麼。
而如今市面上的銀行理財產品投資的范圍就包括有央行票據、企業短期融資券等金融工具,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擔保或回購的信託產品等等。
而根據投資領域的不同,這些銀行理財就可以分為債券型、信託型、掛鉤型、QDⅡ型產品等等。
拓展資料:
銀行理財產品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銀監會出台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於"個人理財業務"的界定是,"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按照管理運作方式的不同,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我們一般所說的"銀行理財產品",其實是指其中的綜合理財服務。
按照標準的解釋,應該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承擔。
一般根據預期收益的類型,我們將銀行理財產品分為固定收益產品、浮動收益產品兩類。另外按照投資方式與方向的不同,新股申購類產品、銀信合作品、QDII產品、結構型產品等,也是我們經常聽到和看到的說法。
主要趨勢
其一,同業理財產品的逐步拓展,將原有外資機構和中資商業銀行之間的"銀銀"合作模式映射到國內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之間的同業理財模式。
其二,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逐步嘗試,產品的穩健與否並不在於是否參與了高風險資產的投資,而是在於投資組合的合理配置。
其三,動態管理類產品的逐步增多,投資方向和投資組合靈活多變和高流動性是該類產品的主要優勢。然而,該類產品的信息透明度問題值得關注。
其四,POP(Proct of Proct)的逐步繁榮,通過不同類型銀行理財產品之間的投資組合構建來滿足不同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其五,另類投資的逐步興起,藝術品和飲品(酒與茶)已逐步進入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投資視野,未來的低碳概念、不動產和自然資源的投資將會成為下一個熱點。
業內專家表示,今後傳統金融銀行理財與互聯網加強合作與優勢互補將成為主要趨勢,搜易貸等P2P理財將傳統銀行嚴密的信貸審核機制和強大的數據管理機制與互聯網信貸審核技術相結合,不僅能使得融資服務覆蓋到更多小微企業,還能夠幫助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㈣ 銀行理財產品業務 是直接融資嗎
不是。直接融資指的是不經過金融中介,由資金的提供方直接提供資金給資金的需求方而進行的資金融通。比如股票、債券等等。而銀行理財產品是存款人出錢購買理財產品,銀行將理財產品發行募集到的資金向企業或者其他融資需求方提供融資,因此是間接融資。
在我國,上文中的金融中介往往指銀行,以及發揮類似銀行的「影子銀行」機構。因此,銀行貸款、信託貸款等等都是間接融資。融資有多種形式和方式,不能將銀行理財產品全部說成是融資的。理財產品有銀行自行開發的品種也有代理形式銷售的,客戶購買理財產品時請注意查看簽約的理財產品協議書,還有產品說明書都有比較詳細的介紹產品的特性。
(4)銀行理財資金投向如何投企業擴展閱讀:
銀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是由商業銀行作為發起管理人設立、直接以單一企業的債權融資為資金投向、在指定的登記託管結算機構統一託管、由合格的投資者進行投資交易、在指定渠道進行公開信息披露的標准化投資載體。直接融資工具包括政府的國庫券、企業債券、商業票據,公司股票等。
融資工具-投資基金證券:投資基金證券是由基金發起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表示持有人按其所持份額享有資產所有權、收益分配權和剩餘資產分配權的憑證。發行投資基金證券是一種間接融資方式。中小投資者可以通過購入投資基金證券,將資金交給專業的基金管理人,按照法律、法規、基金契約規定的投資原則和投資組合的原理進行規模化投資。
㈤ 我們花錢買了銀行理財產品,銀行拿我們的錢投資到哪裡去了呢
其實在大家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都會有說明書,說明書里一般都會註明投資的方向,這個是監管規定。樓主舉得幾個例子:股市、樓市、黃金由於風險過大都完全不是銀行理財資金投資的方向。同時,理財資金是表外資金,不計入銀行存貸比,是不會用於發放企業貸款的。
首先介紹一個「資金池」的概念,有些銀行在總行設有「資金池」,通過發行理財產品,募集大量的資金,會把資金放到這個資金池裡面,等待備用。
那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的具體去向是什麼?
理財產品按照募集資金的去向可以劃分為很多的品種,主要分為債權類理財產品、資本市場類理財產品、股權類理財產品三個大的品種,這些理財產品種類的劃分主要是依據理財產品募集資金投資標的的不同所進行的。
1、債權類理財產品:通常是指銀行設計發行理財產品,將理財產品募集資金投資於債權類資產,被投資的債權類資產在理財產品期內產生的利息或其他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因而使理財產品獲得投資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一種理財業務模式。這類理財產品最常見的就是信貸替代類的理財產品,也是發行量最大的,說白了就是一種替代銀行貸款的理財產品,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相對較低,但是風險也相對較低。這部分資金用途就跟企業正常從銀行貸款的資金用途基本一樣。
2、資本市場類理財產品:與債權類理財產品投資標的不同,資本市場類理財產品是指投資於資本市場交易工具的理財產品,即投資於股票市場、基金市場、衍生工具市場等,通過專業的投資運作管理,以期實現保值增值的理財產品。當然由於股市的不景氣,這類理財產品在中國的股市牛市過了之後也一直不景氣。
3、股權類理財產品:該類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為企業的股權(或者股權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權),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也相對較高。
4、另類理財產品:這種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很另類,如「紅酒」、「名人字畫」等,聽說「中國好聲音」很火的時候,有的銀行把它做成了理財產品。這類理財產品的數量也很少。
從上面四條中基本可以概括當前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去向,主要還是以「債權類理財產品」為主。
「理財產品」終究只是一種募集資金的方式,只是名義上這部分資金的來源是社會大眾,也可以說是一種「直接融資方式」。本質上跟銀行貸款是很相似的,只是換個名號而已。銀行作為一個中間人,將資金從提供者手中通過理財產品傳輸到資金需求方手中。但是,銀行同時承擔著巨大的「聲譽風險」,所以銀行在挑選用款企業時一定要選擇最優質的,違約概率最小的。但是同時應該注意的是優質的企業談判能力就強,融資成本就會低,如果將理財產品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設置的過高,企業是不會接受的。如果銀行想提高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必將會提升產品的風險度。在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與風險的博弈中,銀行往往偏向於後者,所以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一般不會太高,除非遇到半年底或年底的「錢荒時期」。
總而言之,當前理財產品募集的資金主要是流向社會上某些優質企業的正常經營周轉中去,至於這些企業會不會把這部分資金挪作他用就不得而知了。
㈥ 如何在銀行通過買理財產品方式融資
現在的融資方式:
(1)基金組織,手段就是假股暗貸。所謂假股暗貸顧名思義就是投資方以入股的方式對項目進行投資但實際並不參與項目的管理。到了一定的時間就從項目中撤股。
(2)融資方式是銀行承兌。投資方將一定的金額比如一億打到項目方的公司帳戶上,然後當即要求銀行開出一億元的銀行承兌出來。投資方將銀行承兌拿走。
(3)融資的方式是直存款。這個是最難操作的融資方式。因為做直存款本身是違反銀行的規定的,必須企業跟銀行的關系特別好才行。由投資方到項目方指定銀行開一個帳戶,將指定金額存進自己的帳戶。然後跟銀行簽定一個協議。承諾該筆錢在規定的時間內不挪用。銀行根據這個金額給項目方小於等於同等金額的貸款。
(4)融資的方式(第四種是大額質押存款)是銀行信用證。國家有政策對於全球性的商業銀行如花旗等開出的同意給企業融資的銀行信用證視同於企業帳戶上已經有了同等金額的存款。
(5)融資的方式是委託貸款。所謂委託貸款就是投資方在銀行為項目方設立一個專款帳戶,然後把錢打到專款帳戶裡面,委託銀行放款給項目方。這個是比較好操作的一種融資形式。
(6)融資方式是直通款。所謂直通款就是直接投資。這個對項目的審查很嚴格往往要求固定資產的抵押或銀行擔保。利息也相對較高。多為短期。個人所接觸的最低的是年息18。一般都在20以上。
(7)融資方式就是對沖資金。現在市面上有一種不還本不付息的委託貸款就是典型的對沖資金。
融資方式即:
(1)企業融資的渠道。
(2)它可以分為兩類:債務性融資和權益性融資。前者包括銀行貸款、發行債券和應付票據、應付賬款等,後者主要指股票融資。
(3)債務性融資構成負債,企業要按期償還約定的本息,債權人一般不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對資金的運用也沒有決策權。
(4)權益性融資構成企業的自有資金,投資者有權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有權獲得企業的紅利,但無權撤退資金。
㈦ 銀行理財資金投資范圍是什麼
銀行理財產品除寶寶類以外,與基金、股票、期貨等投資范圍不同,投資者對資金去向還是需要有一定了解,那銀行理財資金投資范圍是什麼?
銀行理財提前終止賠多少錢? 2017年銀行理財產品一覽表
銀行理財產品的申購起點最低5萬(穩健型以上的10萬),產品投向包括儲蓄、國債、金融債、貨基、銀行票據(保本、穩健型);高評級地方債或企業債、股基、商業票據(平衡型);股票、貴金屬、外匯、期貨、金融衍生品等(進取、激進型)。
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去向一般是短期的企業融資(例如商業票據等),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這類資產可以劃分為現金類資產(到期日一年以內的高信用等級債券)。
特點
(1)從資金的投向可以看出銀行理財產品風險較低,尤其是銀行承諾保本的產品,通常都可以拿回本金和預期年化預期收益。
(2)具有固定的期限:從短的7天到3個月、半年,中途不允許退出。
(3)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水平為現金類資產水平,相對較低,合適的比較基準為上海銀行同業拆借預期年化利率同等期限的預期年化利率水平,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的范圍多在之間。期限越長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越高。
(4)投資門檻一般在5萬元起。
風險點
(1)盡管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都可以兌現本金和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但時常出現實際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低於預期的情況。
(2)流動性問題:一旦產品開始運轉,在到期之前難以變現。
(3)由於存續期有限,投資者需要不斷的滾動投入,因此銀行理財產品作為長期投資工具來說不合適。
(4)投資者需要區分保本和非保本的理財產品,非保本的理財產品資金投向十分多樣,有的投向大宗商品或外匯等高風險資產,不適合普通保本型投資者購買。
適合對象
以短期現金管理為目標,且期限固定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