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資管產品和理財的區別
資管產品和理財的區別:
1、發行機構有所不同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的產品,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因此其發行機構一般為銀行。
資管產品,是獲得監管機構批準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版,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標准化金融產品,因此其發行機構一般為由證券公司,或者基金公司。
2、收益不同
資管產品的收益一般比理財產品的收益高一些。
拓展資料
資管計劃和銀行理財,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買的人不同去銀行無論我們有多少錢就算是我有一塊錢,在理論上來說我也是可以在銀行買理財產品的,因為銀行的理財產品,主要的銷售客戶就是普通的投資者也可以這樣理解。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門檻是相對來說比較低的什麼人都可以買,只要是手頭有點零花錢都可以過一過買理財產品的人。
但是資管計劃可不是普通人能夠買的,你想購買資管計劃你就必須是證券公司和相關機構承認的合格的投資人,也就是說你必須是有錢人購買資管計劃的人大多數都是手握千萬或者上億資產的人。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有資格讓證券公司為他們寫詳細的理財計劃,所以我們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資管計劃和銀行理財最大的區別就是買的人不同。
賣的機構不同在上文中已經提到過銀行理財就是銀行賣自家的產品或者是代售其他家的產品,也就是說銀行理財主要是由銀行賣的理財產品或者是銀行作為第三方代售的理財產品。而資管計劃銀行是沒有權利也沒有本事更沒有這個平台去賣的資管計劃的賣方是證券公司,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為是券商。
因為買的人不同自然賣的機構也就不同,承擔的風險也是有著千差萬別的。還有一點大家也要清楚,資管計劃除了證券公司可以賣,現在很多獲得資格的基金公司也是可以進行銷售的。
㈡ 銀行資管計劃與現有理財產品有何不同
1、與現在銀行所發行的理財產品所不同的是,銀行資產管理計劃將類似於基金、信託,具有獨立的法人地位。而在此之前,銀行理財產品在投資企業債權等標的時,都需要藉助於間接投資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信託券商、資管產品等才能夠實現也就是常說的"通道業務";
2、相比目前的理財產品,銀行資管計劃的產品形式將更加類似於公募基金產品,採用凈值的方式表現收益;
3、在投資標的范圍上,銀行資管計劃可能出現較大的突破,或將不受銀行理財產品現有法律法規限制,可直接投資於二級股票市場企業股權等。
4、與資管計劃一同試點的,還有債權直接融資工具。在運用債權直接融資工具的情況下,銀行可以像保險債權投資計劃的受託人一樣,通過資產管理計劃發行債權融資「受益憑證」,向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募集資金,然後投向融資企業這種受益憑證,一方面按照份額發行,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二級市場進行交易,使得無論是宏觀環境還是企業經營情況的變化都可以通過「受益憑證」的價格反映出來。銀行由此將徹底擺脫剛性兌付的風險並由此回歸代客理財的本質。而投資者在擁有自由的申購、贖回權的情況下,將最終回歸理財產品的風險承擔者的角色。
㈢ 資產管理計劃和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
資管計劃和理財業務最大的區別是:
(1)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一般都會給定預期收益率,而且通過銀行的管理都能達到預期收益率,漸漸地在儲戶或者投資者心目中,銀行理財產品都是保本保證收益的,雖然銀行理財的銷售人員在給客戶的風險警示書上明示「理財非存款,投資須謹慎」,但在客戶的心目中銀行理財產品本質上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保本保收益存款。
而從銀行自身的理財投資運作來看,由於所投資的債券資產可通過折溢攤收益率來計提理財產品收益並鎖定;非標資產的話,並不交易所或銀行間市場交易,凈價沒有波動,只需按照持有的時間來計提收益率,因此理財產品的單位凈值1元是恆定不變的,隨著理財期限的延續,單位凈值均是往上升的。
在理財產品到期兌付的時候,可以通過續發理財或者轉回自營賬戶來實現本金和收益的兌付,收益其實是可以鎖定的。在管理費的收取上,銀行傳統理財產品除了扣除一定的託管費和應分配給客戶的收益外,餘下部分均計入管理費,這也是銀行理財產品遭到最多詬病的地方,因為很多學者、專家認為作為代客理財,本質上應當是為客戶進行財富管理,銀行應當是收取固定的管理費,餘下收益應分配給客戶。
(2)新近推出的銀行資產管理計劃,則不設定預期收益率。像工行所發行的資管計劃則是設定一個收益率臨界值,超出該臨界值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若未達到該臨界值設定了管理費回撥補償客戶投資收益的機制。從而在管理費的收取上與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有本質的不同。
至於在具體的操作上,我個人認為並沒有本質的不同,資產的投向也應該沒有很大變化、除了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的引入。 其實,資產管理計劃的首批試點規模區區200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120億(印象中好像是),對10萬億規模的銀行理財市場其實只是杯水車薪,理財直接融資工資相較於理財賬戶資產投向中的信貸類資產也是很小量的,對於券商等通道業務的壓縮效果很小。但是銀行資產管理計劃的推出政策意義更大吧,一個很好的政策導向,路漫漫吧。
資管不設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之前銀行的(自銷)理財業務收入除了託管費和銷售手續費,銀行會以投資管理費的名義獲取對於理財投資到期後超過最高預期年化收益率的超額部分。資管業務也收取託管費和銷售手續費,但管理費不是以投資收益的超額部分收取,而是以規模比例和(或)收益比例收取。
說白了,理財的超額收益全歸銀行,資管的超額收益大部分歸投資者。網上有人提到資管相比理財取消了「剛性兌付」,其實這不能算兩者區別,因為之前理財達不到預期收益的現象也有發生,但是大部分消費者依然無法理解理財非存款的觀念,所以這屬於金融普及程度的問題。
㈣ 理財產品或者叫資管產品.有什麼區別
理財產品與資管產品的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的產品,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資管產品,是獲得監管機構批準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標准化金融產品。
(2)機構不同
理財產品的發行機構常常是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大致可分為債券型、信託型、掛鉤型及QDII型。資管產品的委託機構常常是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管計劃是證監會監管,包括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等。
(3)安全度不同:
理財產品除了種類繁多,理財產品的合約設計復雜如天書,晦澀難懂的產品描述也讓投資者「眼暈」,很多人只有在投資受損時才如夢初醒。目前做資管產品的都是資產管理公司挖的信託經理及本公司具有多年金融行業風控的人員,行業經驗深厚,安全性較高。
㈤ 資管計劃和銀行理財,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我相信大多數人對於銀行理財還是有一定的認知的,就是銀行所出售的理財產品,而這些理財產品其中包括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和銀行代理銷售的理財產品。所謂的理財產品,包括基金,債券,貨幣外匯以及股票保險等等,那麼什麼叫做資管計劃呢?這個名詞聽上去就是非常的高大上我們就來具體的給大家講解一下資管計劃和銀行理財的區別究竟是什麼?
持有時間收益以及風險在銀行買理財如果不是買新基金或者有固定時效的保險的話,我們是隨時隨地可以進行買賣的,也就是說銀行理財產品的持有時間是由我們自己掌握的。而資管計劃的持有時間一般都是由發行方在發行之前跟投資人約定好的時間段定在3~5年之內,當然也有的資管計劃是一年之內有一個固定的開放期是可以進行買賣的。
還有就是資管計劃的收益以及風險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資管計劃的風險相當高要是賠錢的話會賠很多錢。當然要是賺錢的話,賺的也將是銀行理財產品的幾倍甚至十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