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金融理財產品屬性模型

金融理財產品屬性模型

發布時間:2024-12-07 11:38:53

❶ 金融理財產品的分類

一般根據本金與收益是否保證將金融理財產品分為保本固定收益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產品與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三類。 保本收益理財計劃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承諾支付固定收益,銀行承擔由此產生的投資風險,或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承諾支付最低收益並承擔相關風險,其他投資收益由銀行和客戶按照合同約定分配,並共同承擔相關投資風險的理財計劃。保證收益產品包含兩類產品:保本固定收益產品和保證最低收益產品。保本固定收益產品指銀行按照合同約定的事項向投資者支付全額本金和固定收益的產品。投資者買這類產品到期獲得固定收益,投資風險全由銀行承擔。但投資者並不是完全無條件地獲得固定收益,監管層規定銀行不能無條件地承諾固定收益,以防銀行高息攬儲。因而,在固定收益產品中,合約中規定銀行在特定時間或特定條件下擁有提前終止產品的權利,而投資者並不享有。由於固定收益理財產品投資風險均由銀行承擔,而投資者主要關注的是產品提前終止風險,而這類風險發生的概率較低。因此,投資者在選擇固定收益產品主要把握兩個比較:
第一,同類產品比較,同期限產品選年收益率高者,不同期限產品,在考慮流動性需要和利率政策的基礎上進行選擇;
第二,與定期存款比較,投資者之所以選金融理財產品,特別是固定收益產品,重要因素是其收益水平高於存款利息。保證最低收益產品指銀行按照合同約定事項支付投資者全額本金、最低固定收益以及其他或有投資收益的產品。這類產品主要特點為銀行承諾支付最低收益,這部分收益所產生的風險由銀行承擔;其他或有投資收益則按合同約定進行分配,投資者需承擔這部分收益為零的風險。 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並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計劃。商業銀行在開展有關理財業務(協助性服務)時可以未經事先獲准而使用信託權利。同時,境外多實行的是利率市場化和浮動匯率政策。因此,商業銀行可向客戶提供的產品種類較多、交叉性較強,理財業務主要側重於咨詢顧問和代客理財服務,分類和性質界定較為簡單。相比之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明確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從事證券和信託業務,同時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在這樣的市場環境和經營條件下,商業銀行開發銷售個人理財產品面臨的約束較多,潛在的法律風險較大。具體的保本浮動收益又分很多種,比如保本信託產品,保本掛鉤股票、商品指數等。其中貸款信託是指受託人接受委託人的委託,將委託人存入的資金,按其(或信託計劃中)指定的對象、用途、期限、利率與金額等發放貸款,並負責到期收回貸款本息的一項金融業務。委託人在發放貸款的對象、用途等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權,同時又可利用信託公司在企業資信與資金管理方面的優勢,增加資金的安全性,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信託貸款業務主要有聯營投資信託貸款、技術改造信託貸款、補償貿易信託貸款、住房信託貸款等。
首先,項目的收益是封頂的。收益來源於貸款利息,執行人民銀行相關利率標准。這意味著委託人的收益高限是貸款利率,而且面臨著信託公司提取管理費用可能對這一收益的抵扣。不同的管理費用計提方式意味著收益抵扣的程度是不一樣的,直接影響著投資人的利益。
其次,盡管信託公司基於自身的專業技能挑選了相關的項目進行貸款,但由於信息不對稱,只能依賴對信託公司的信任。而信託公司剛整頓完畢,自身的信譽機制並沒有建立起來,貸款的信用風險必須通過外部機制來控制。 1)活期存款和備用金不能配置太多,投資者可以使用短期金融理財產品或無固定期限。
2)在金融理財產品配置方面,投資者可以樹立如下思路:
首先,應該注意理財產品的流動性。在利率進入上升通道後,投資者將面臨較大的利率風險:各種投資的收益率將隨利率上漲,如果長期投資收益率不能隨利率向上浮動,會導致投資者的實際損失。
其次,在利率上漲的背景下,活期存款和備用金不能配置太多,投資者可以使用短期金融理財產品或無固定期限(開放式、滾動式)金融理財產品來代替,如工商銀行的「靈通在線」、中國銀行的「日積月累」理財產品,這些產品都具有「收益較高,可隨時變現」的特點。 1)期限結構:超短期代替現金
2)單一性產品:資金投向很重要
對於單一性產品來講,投資方向是影響理財產品風險和收益的決定性因素,投資者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適當避開政策調控的行業及項目,特別是地產業的商品房項目。
二是關注有政策扶持的行業,關注投資於這些行業的金融理財產品,如投資於水利建設、電網建設、新興能源的金融理財產品。
三是區別對待投資消費類行業的金融理財產品。
3)結構性產品:細選擇掛鉤標的
在結構性產品方面,選擇好掛鉤標的尤為重要。
4)用時間換空間換取高收益
如果投資者可以接受一定的流動性風險,建議投資者配置一部分期限相對較長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其中可關注掛鉤於一些紅籌股的結構性理財產品,以「用時間換空間」的手法,換取較高收益。

❷ 如何看懂互聯網金融模式

目前互聯網金融產品和相關APP多入牛毛。我們今天想談談綜合性的金融平台類產品。幾句話看懂互聯網金融模式。


所謂移動金融的平台型產品,是指囊括了移動支付,多消費場景,理財產品,信貸產品,綜合資產管理,智能化投顧等多金融產品形態的聚合龐大體。我們也稱為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泛生態容器。

市面上,類似產品有支付寶,微信支付,京東金融,網路錢包,壹錢包等。


首先我們從產品層面開始和大家聊起。


綜合看,每一個金融公司都有完整的產品分層框架和底層基礎架構。每一個模塊都有完整的團隊進行支撐,不同的模塊對產品經理的要求也差別很大。

大概歸納為如上圖示。


不同類型用戶的定義屬性和運營達成模型

產品的好壞最終還是會反應在用戶數據身上,所以了解不同階段給不同用戶帶來的價值和訴求點,針對性的提供合適的服務和產品是一種完整的閉環思考模式。我們從這個角度和大家聊下用戶的分類和對應不同消費及金融產品的業務特性和運營策略。

用戶分為4類:

基用戶,支付消費用戶,理財用戶,信貸用戶幾大類。每類用戶都多多少少有些重疊的行為。互相轉換共享流量,引導用戶習慣和產生黏性交叉是每個平台都在積極思考的問題。


1 基用戶:我們也稱為全新帳戶,指沒有綁定銀行卡的用戶。對於此類用戶的轉化是最難的第一步。

2 支付消費用戶:對於綁過卡的用戶,在平台完成一筆支付或消費後,即成為新到老的轉化。此步在行業內稱為綁卡量,對外宣稱的用戶數也多以此數據為准。類似用戶在銀行的開卡量,每個銀行都有對應的完成指標。公司對此用戶的營銷投入也比較看重。市面上看到的支付平台的返利較大金額的營銷活動也多為提升綁卡量而設計。業內成為拉新。

3 理財用戶:用戶對於理財的需求和平台的選擇十分慎重,此人可能是忠實的支付或者消費用戶,但是就是沒有買過理財。如何產生信任並產生第一次的愉快順暢的收益提現的快感很關鍵。

4 信貸用戶:此用戶群目前更為獨立,基本獲客渠道來自線上和線下。線上類似產品有白條,借唄,花唄,花漾卡等,線上審批線上使用,多依賴平台的自有場景進行資金消耗服務,如淘寶,京東商城等消費渠道。線下產品多集中在行業垂類貸款,如教育分期貸款,裝修貸款等。屬於專項信貸品質,依賴機構合作和機構線下推薦,使用和申請也集中在線下完成,線上APP只做為入口承載授信和還款的服務流程。這類用戶很低頻,每月只有一次還款行為。挖掘信貸行為外的消費和延展需求是留住促活的根本點。

閱讀全文

與金融理財產品屬性模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退市如何 瀏覽:686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年度報告 瀏覽:917
北京國信證券工資 瀏覽:159
丹麥元和美元匯率 瀏覽:981
大海看期的期貨博客 瀏覽:937
糧食期貨市場許可 瀏覽:780
赫美集團明天走勢 瀏覽:972
交易開拓者調用函數 瀏覽:785
新加坡幣對人民幣匯率2012年 瀏覽:370
上海啟贇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158
華聖1交易時間 瀏覽:593
快錢金融公司怎麼樣 瀏覽:975
頤和集團欠巨額債務 瀏覽:390
金融公司員工工作規范 瀏覽:225
釣魚是什麼杠桿圖片 瀏覽:566
匯率下跌樓價 瀏覽:736
哪款貸款軟 瀏覽:500
佰仟貸款可以取出 瀏覽:66
迪拜金融公司 瀏覽:528
從貨幣層面考察的匯率決定理論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