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銀行買的理財產品有風險嗎
2. 銀行存款理財有風險嗎
存在,目前銀行理財不是保本型產品,有發生本金虧損的可能,虧損由投資者自行承擔,銀行只有存款是保本的產品。銀行理財根據風險大小分為5個等級,(從小到大R1-R5),等級越低,風險越小(虧本的概率越小),相對來說預期收益也越小,等級越高,風險越大(虧本的概率越大),相對來說預期收益也越高。
拓展資料:
銀行理財產品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銀監會出台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於「個人理財業務」的界定是,「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按照管理運作方式的不同,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我們一般所說的「銀行理財產品」,其實是指其中的綜合理財服務。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自2005年開辦以來發展迅速。2011年商業銀行共發行8.91萬款理財產品,2011年末銀行理財產品余額為4.59萬億元。
中國銀行業協會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的《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2》顯示,近八成銀行家對理財產品業務發展持支持態度。同時,理財產品市場高速發展背後的風險也引起關注。50.9%的銀行家認為理財產品形成的大量表外資產,可能會對銀行的資產質量和經營穩定性帶來影響。
銀行家認為,理財產品的發展是銀行從以產品為導向轉變為以客戶為導向的重要實踐,當前更是面臨多種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需要在平衡風險的基礎上繼續推進。
產品按照標準的解釋,應該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承擔。
一般根據預期收益的類型,我們將銀行理財產品分為固定收益產品、浮動收益產品兩類。另外按照投資方式與方向的不同,新股申購類產品、銀信合作品、QDII產品、結構型產品等,也是我們經常聽到和看到的說法。
3. 如果銀行存款理財有風險嗎
總的來說,目前的產品基本上都是有風險的。除非合同文本約定註明為保本產品,否則未註明的是本金損失的風險。具體風險程度取決於產品的投資對象范圍,投資需謹慎。從目前情況來看,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存在三個風險:一是銀行理財產品根據不同的投資方向給出不同的風險等級。金融產品可分為五個風險等級:低風險、中低風險、中高風險和高風險,一般用R1、R2、R3、R4和R5標記。相應的投資者級別也分為謹慎型、穩健型、平衡型、進取型和激進型。規避風險的投資者可以購買R2以下的銀行理財產品,R3以上的理財產品自擔一定的投資風險。
拓展資料:
1、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往往是由投資者盲目追求高收益或對理財產品缺乏了解造成的。在簽訂金融合同之前,您應該了解這家銀行金融產品的投資方向以及隱藏著哪些風險?如果投資者不熟悉與黃金、股票和外匯掛鉤的銀行理財產品,請不要盲目投資。只有充分了解金融產品的風險,才能購買金融產品。最後,一些銀行為了提高業績,受信託、基金、保險等公司的委託,銷售其他公司的金融產品。結果是,一些中老年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認為銀行對銀行銷售的金融產品負有責任。但鮮為人知的是,銀行也以傭金的形式出售金融產品。銀行出售的理財產品一旦簽約,如果投資失去本金,只能由投資者自己承擔。因此,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一定要搞清楚自己購買的是銀行理財產品還是非銀行理財產品。
2、到了年末,發放年終獎後,人們想購買一些銀行理財產品。事實上,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匯是一件大事,未來風險將逐步上升。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最大的風險是盲目投資於不熟悉的高風險領域,一味追求高收益,誤購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因此,只要投資者能夠關注幾個潛在的風險,走上穩健的投資道路,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就會降低,有望獲得穩定的收益。銀行理財產品也會虧本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火爆的原因有二:一是收益率遠高於定期存款,二是投資者對銀行非常信任。投資者需要明白的是,金融產品的穩定盈利是不可能保證的。一些理財產品到期後,不僅得不到預期收益,甚至連本金都無法保證。
3、選擇銀行理財產品,不要只看收益率。事實上,由於很多產品的「腥味」,投資者的最終收益與銀行公布的收益相差甚遠。養育期有玄機一般銀行會主張銀行理財產品在集資期和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按活期存款利息計算。如果投資者較早買入,且產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較長,則會拉低實際收益率。例如,某銀行推出的預期收益率為5.5%的一個月期理財產品,1月28日開始銷售,2月10日結束募集,從2月11日開始計算利息。也就是說,購買該產品的間隔期產品是 13 天。這13個天空時刻表「稀釋」了買家的實際財務收入。產品評級不一定可靠在產品手冊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相關的風險等級。例如,銀行的產品在手冊中顯示為 PR2(穩健)。其實這是銀行自己評估的,沒有得到第三方機構的認可,意義不大。不僅金融產品的風險評級不可靠,銀監會明確要求銀行進行的投資者風險評估也不可靠,很多銀行只是在做著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