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銀行理財產品

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銀行理財產品

發布時間:2025-02-07 10:02:45

Ⅰ 浙商匯金28安全嗎和銀行理財對比

浙商匯金28是理財通上面的一款券商產品。有人問,它的安全性怎麼樣?今天就來聊聊,請看下文。

浙商匯金28是由浙商證券的資管子公司發行的定期理財產品,屬於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限定性」,指的是投資范圍。浙商匯金28被「限定」主要投資風險比較低、流動性比較好的產品,投資者最少5萬起投。
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銀行理財產品差不多,起購門檻都是5萬,而且不支持提前支取,投資期限和預期收益也相差無幾。集合資管計劃是把錢給證券公司去投資,銀行理財則是把錢交給銀行去投資。
兩者對比來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安全性率低於銀行理財。畢竟買銀行理財的用戶,大都是不能接受虧損的,一旦理財產品出現問題,對銀行的信譽、對社會的影響都不好,所以監管對銀行理財資金監管很嚴,就是為了保證不出事。
浙商匯金28不直接投資股票、股票型基金等高風險資產。從往期發行情況看,浙商匯金28到期後,投資人均拿回了本金,而且拿到了業績基準的預期收益,這個主要是因為發行方准備了風險准備金,用於預期收益補償。
根據理財通頁面顯示,這款產品的風險等級為中風險,風險程度確實也不高。作為一款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產品,浙商匯金28的安全性和銀行理財產不多。它們之間的差距,就相當於拿貨幣基金的安全性和存款來比,比是比不上,但本身風險也高不了多少。

Ⅱ 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和銀行理財有什麼區別

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是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和監管的、由證券公司擔任發起版人和管理人的、銀權行擔任託管人的、具有私募性質的一種理財產品。它分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兩大類,其中限定性是指集合計劃資產投資於股票、權證等權益性資產的比例不超過20%,而非限定性則沒有以上限制。
招商銀行受託理財〔以下簡稱受託理財〕業務是招商銀行接受客戶的委託,向客戶提供的一種投資理財服務。客戶的理財資產由招商銀行或與招商銀行合作的其他金融機構進行投資運作,客戶享有投資收益並相應的承擔投資風險。

Ⅲ 資產管理計劃和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

理財產品人民幣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自行設計並發行,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資產管理計劃集合資產管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顧名思義是集合客戶的資產,由專業的投資者(券商)進行管理。它是證券公司針對高端客戶開發的理財服務創新產品,投資於產品約定的權益類或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的資產。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顧名思義是集合客戶的資產,由專業的投資者(券商)進行管理。它是證券公司針對高端客戶開發的理財服務創新產品,投資於產品約定的權益類或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的資產。這是獲准創新試點的證券公司為投資者提供的一種增值理財服務。目前只有創新類家證券公司有資格開展此項業務。創新類證券公司要求綜合類券商的凈資本要在8億元以上,經紀類券商的凈資本要在1億元以上,可以在通過審批的前提下有資格從事各項創新活動。具體的你可以去天風證券官網看下

Ⅳ 資管計劃和銀行理財,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我相信大多數人對於銀行理財還是有一定的認知的,就是銀行所出售的理財產品,而這些理財產品其中包括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和銀行代理銷售的理財產品。所謂的理財產品,包括基金,債券,貨幣外匯以及股票保險等等,那麼什麼叫做資管計劃呢?這個名詞聽上去就是非常的高大上我們就來具體的給大家講解一下資管計劃和銀行理財的區別究竟是什麼?

持有時間收益以及風險

在銀行買理財如果不是買新基金或者有固定時效的保險的話,我們是隨時隨地可以進行買賣的,也就是說銀行理財產品的持有時間是由我們自己掌握的。而資管計劃的持有時間一般都是由發行方在發行之前跟投資人約定好的時間段定在3~5年之內,當然也有的資管計劃是一年之內有一個固定的開放期是可以進行買賣的。

還有就是資管計劃的收益以及風險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資管計劃的風險相當高要是賠錢的話會賠很多錢。當然要是賺錢的話,賺的也將是銀行理財產品的幾倍甚至十幾倍。

Ⅳ 資產管理計劃和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

資管計劃和理財業務最大的區別是:

(1)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一般都會給定預期收益率,而且通過銀行的管理都能達到預期收益率,漸漸地在儲戶或者投資者心目中,銀行理財產品都是保本保證收益的,雖然銀行理財的銷售人員在給客戶的風險警示書上明示「理財非存款,投資須謹慎」,但在客戶的心目中銀行理財產品本質上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保本保收益存款。

而從銀行自身的理財投資運作來看,由於所投資的債券資產可通過折溢攤收益率來計提理財產品收益並鎖定;非標資產的話,並不交易所或銀行間市場交易,凈價沒有波動,只需按照持有的時間來計提收益率,因此理財產品的單位凈值1元是恆定不變的,隨著理財期限的延續,單位凈值均是往上升的。

在理財產品到期兌付的時候,可以通過續發理財或者轉回自營賬戶來實現本金和收益的兌付,收益其實是可以鎖定的。在管理費的收取上,銀行傳統理財產品除了扣除一定的託管費和應分配給客戶的收益外,餘下部分均計入管理費,這也是銀行理財產品遭到最多詬病的地方,因為很多學者、專家認為作為代客理財,本質上應當是為客戶進行財富管理,銀行應當是收取固定的管理費,餘下收益應分配給客戶。

(2)新近推出的銀行資產管理計劃,則不設定預期收益率。像工行所發行的資管計劃則是設定一個收益率臨界值,超出該臨界值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若未達到該臨界值設定了管理費回撥補償客戶投資收益的機制。從而在管理費的收取上與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有本質的不同。

至於在具體的操作上,我個人認為並沒有本質的不同,資產的投向也應該沒有很大變化、除了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的引入。 其實,資產管理計劃的首批試點規模區區200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120億(印象中好像是),對10萬億規模的銀行理財市場其實只是杯水車薪,理財直接融資工資相較於理財賬戶資產投向中的信貸類資產也是很小量的,對於券商等通道業務的壓縮效果很小。但是銀行資產管理計劃的推出政策意義更大吧,一個很好的政策導向,路漫漫吧。

資料拓展

資管不設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之前銀行的(自銷)理財業務收入除了託管費和銷售手續費,銀行會以投資管理費的名義獲取對於理財投資到期後超過最高預期年化收益率的超額部分。資管業務也收取託管費和銷售手續費,但管理費不是以投資收益的超額部分收取,而是以規模比例和(或)收益比例收取。

說白了,理財的超額收益全歸銀行,資管的超額收益大部分歸投資者。網上有人提到資管相比理財取消了「剛性兌付」,其實這不能算兩者區別,因為之前理財達不到預期收益的現象也有發生,但是大部分消費者依然無法理解理財非存款的觀念,所以這屬於金融普及程度的問題。

Ⅵ 基金、信託產品、資產管理集合計劃、銀行理財產品四者有什麼不同

基金分公募來私募,屬專家理財;
信託自產品是信託公司主發的融資產品;
資產管理集合計劃一般是基金和證券公司發行的固定期限契約類理財工具;集合客戶的資產,由專業的投資者(券商)進行管理。它是證券公司針對高端客戶開發的理財服務創新產品,投資於產品約定的權益類或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的資產。
銀行理財產品一般指銀行發行的表外業務,屬增益類產品。

閱讀全文

與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銀行理財產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筷子的杠桿五要素示意圖 瀏覽:159
美國金融軟體公司 瀏覽:680
土地投資理財產品 瀏覽:533
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382
深圳通用振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官網 瀏覽:606
金融學論文題目上市公司 瀏覽:900
紐西蘭金融服務 瀏覽:532
中學生怎樣投資理財 瀏覽:767
影響期貨價格的數據 瀏覽:632
長沙漢元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 瀏覽:799
債權融資計劃綿陽科技城 瀏覽:493
加強兩會期間金融服務保障 瀏覽:916
微信理財通沒到賬收益 瀏覽:890
全球金融機構的新挑戰一交易對手 瀏覽:758
金融代理公司 瀏覽:727
興業金融租賃公司年報 瀏覽:257
在保險公司買理財產品是不是劃不來 瀏覽:251
270億理財上海銀行張揚路店 瀏覽:547
平安銀行代理貴金屬收費 瀏覽:222
許昌市融資的獎勵機制 瀏覽: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