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資管新規對銀行的三大影響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不得投資本行或者他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這是為了去除通道,強化穿透管理,為防止資金空轉; 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所投資的資管產品不得再「嵌套投資」其他資管產品; 加強理財投資合作機構管理,延續現行監管規定,要求理財產品所投資資管產品的發行機構,受託投資機構和投資顧問機構為持牌金融機構。
拓展資料:
1、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要實行分類管理,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其中公募理財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開放行,私募理財產品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同時將單只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5萬元降至1萬元; 理財產品銷售前在「全國銀行理財信息登記系統」進行登記,銀行只能發行已在理財銀行登記系統登記並獲得登記編碼的理財產品。這是為了實行產品集中登記,加強理財產品合規性管理,延續現行做法。
2、打破剛性兌付:推動預期收益型產品向凈值型產品轉型; 減少影子銀行風險:緊投貸款,對投資非標資產設置限額管理、風險准備金要求等限制; 防範流動性風險:禁止資金池業務,加強對期限錯配的流動性風險管理; 去杠桿:消除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統一資管產品杠桿比率要求; 防範操作風險:統一資管產品的資本和風險准備金計提要求。集合資產管理是集合客戶的資產,由專業的投資者(券商)進行管理。它是證券公司針對高端客戶開發的理財服務創新產品,投資於業績優良、成長性高、流動性強的股票等權益類證券以及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的資產。
3、同行業務的本意是金融機構間的相互借貸,提高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和資金使用效率。但是,慢慢地,一部分銀行發現,只要同業資產比同業負債的利率高,一樣可以像存款那樣賺取利差,因而它們開始主動配置同業負債去支撐資產。 同業業務佔比最少前三強:華夏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佔比最多是:興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