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基金凈值越來越低是不是要倒閉了
基金公司,也是公司,理論上當然存在著倒閉的可能。 基金有清盤條件,但實際上很難達到這些條件。 基金資產存於銀行的「獨立帳戶」,受法律保護,基金清盤、基金公司倒閉、甚至銀行倒閉,「獨立帳戶」都不會遭清除,會將現有資產按基金持有人的持有額度,按比例退給持有人。小、中投資者優先
2. 歷上凈值最低的基金是什麼
這個問題有個邏輯在里邊,基金凈值,往高里說,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但往低里說,有嗎?零凈值算不算?被清盤算不算?
截止目前,據統計已經有將近500隻基金被清盤了。說他們凈值低已經不合適了。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答案。
基金清盤指的是基金資產全部變現,將所得資金分給持有人。在這種情況下,清盤基金是有凈值的,有多少?沒有人知道。也許問一下目前存續基金中哪個最低還有可能查出來。
我個人見到過的最低凈值基金是工銀的互聯網加基金,它的累計凈值只有0.266元,相當於虧損76%。
希望能夠幫到你
祝愉快!
3. 為什麼要買凈值低的基金,有什麼好處
1、低價購買高價賣出可以賺錢。
2、同等金額在凈值低時購買可以獲得更多的基金份額,在凈值高時購買份額相對較少。
3、如果在凈值高時購買也不要著急,抄底買進也能止損。
4. 凈值低的基金可以買嗎
和低價股票一樣,低價基金並不等於「低估」,不能因為面值便宜就去投資。仔細分析一下,低價基金之所以低價大致有如下幾種情況:
其一,基金此前進行了拆分或大比例分紅等活動,凈值被人為地「迫降」了,這裡面也要仔細分析、區別對待,拆分或者大比例分紅的時點很關鍵,去年行情的高點上有很多基金進行了大比例分紅,分紅之後又引來了大量申購,申購的資金被迫高位建倉,之後的業績自然很難理想;反之,有的基金選擇在年初進行分紅,分紅之後股票倉位降低,也就減少了股票下跌的損失;其二,就如同今年以來的行情,股市大跌將近70%,泥沙俱下,基金也不能倖免,凈值被「腰斬」,這其中,成立不久的新基金或是次新基金更是容易跌破面值,這時,投資者需要對比該基金的跌幅,是否跑贏了指數
5. 為什麼很難買到凈值低的基金
買凈值低的基金是一個誤區,基金和股票不一樣,基金凈值低不代表基金便宜,基金可以通過分紅降低凈值,相反基金累計凈值高說明基金的盈利能力強。買基金本質上是買基金經理的擇時能力選股能力。
6. 買凈值高和凈值低的基金,風險是一樣嗎
請朋友你閱讀一下下面的文章,走出基金凈值誤區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在作抉擇時,往往很難去計算一個物品的真正價值,而只是用某種比較容易評價的線索來判斷,因此,人容易被事物某些表象所蒙蔽。
對於投資者來說,是購買低凈值的基金,還是購買凈值較高的基金能帶來更優的投資回報呢?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傾向於購買凈值較低的基金,理由是凈值較低的基金升值潛力和空間大。事實上,這只是個假象。
舉個投資中的例子,廣發小盤基金在2005年12月30日的凈值是1.0483元,而某基金在這一天的凈值是0.8252元,比廣發小盤低,許多投資者可能更願意購買凈值較低的某基金,因為看上去它很便宜。但到了2006年6月30日,廣發小盤基金的凈值從1.0483漲到了1.8456元,加上0.10元的分紅,回報率達91%。而某基金只有36%的收益,一年下來,它的凈值還是較低,僅1.1256元。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基金凈值高低其實只是一個表象而已,各種基金並不是同質的商品。基金不是股票,"高拋低吸"不適用於基金投資。基金的價格由其資產凈值決定,與供求無關。對於投資者來說,該如何可以避開基金凈值這個誤區?
首先,不能單純以基金現時凈值高低來選擇某隻基金,對凈值較低基金的偏愛可能會使投資者喪失長期增值機會。其次,不能認為基金凈值低,同樣的金額可以購買更多的份額,投資回報就一定更高。最後,如果你的基金知識還不夠豐富和專業的話,可以參考一些權威的第三方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比如美國晨星評選出來的五星級基金一般都有優秀的持續回報率,如廣發小盤、廣發穩健增長和華夏大盤等五星級基金,這些基金長期來看都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
7. 基金凈值低是為什麼呢
對於幾毛錢的基金,有幾種可能,一個是因為新基金發行後對應ETF基金所產生的折算。
一個是運作不佳,導致凈值下跌太多。
還有一個是折價溢價的因素。你看到的基金價格低,但是你實際買不到這么便宜的基金。這就是分級基金。看著便宜,但是你買不到。
8. 買基金買凈值高的好還是凈值低的好呢
基金的收益和風險無關(最基礎最入門的)
比如兩只規模一樣大的基金
凈值2元和1元是一樣的
凈值低份額就多
這給很多菜鳥級基民一種錯覺
所以才有那麼多基金分紅變1塊
拆分變一塊
主要是想騙不懂的人
基金公司好掙錢
9. 買凈值很低的基金有什麼影響
和低價股票一樣,低價基金並不等於「低估」,不能因為面值便宜就去投資。仔細分析一下,低價基金之所以低價大致有如下幾種情況:
其一,基金此前進行了拆分或大比例分紅等活動,凈值被人為地「迫降」了,這裡面也要仔細分析、區別對待,拆分或者大比例分紅的時點很關鍵,去年行情的高點上有很多基金進行了大比例分紅,分紅之後又引來了大量申購,申購的資金被迫高位建倉,之後的業績自然很難理想;反之,有的基金選擇在年初進行分紅,分紅之後股票倉位降低,也就減少了股票下跌的損失;其二,就如同今年以來的行情,股市大跌將近70%,泥沙俱下,基金也不能倖免,凈值被「腰斬」,這其中,成立不久的新基金或是次新基金更是容易跌破面值,這時,投資者需要對比該基金的跌幅,是否跑贏了指數,是否跑贏了業績基準;如果說前兩種情況的基金中還是能夠淘一下金的話,那麼第三種情況尤其需要引起投資者的警惕了,就是基金本身的投資實力差,遇到急速下跌的市場之後完全失去抵抗能力,凈值如自由落體般滑落,對於這類基金,千萬不能抱著「撿便宜貨」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