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理財亂象不斷,如何防範「互聯網+非法集資
❷ 如何防範互聯網金融風險
互金協會建立開始就制定了三個目標:服務監管、服務行業、服務社會,即貫徹執行國家金融政策,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更好防範金融風險和更好推動深化金融改革。
首先要做好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統計監測、風險預警、信息披露以及信息共享等項目的建設,為監管部門提供地區、項目和企業經營狀況的基本信息。
李東榮:首先要認識到,遵守信用是從事金融業務的最本質要求,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國家一直在推動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協會也一直致力於推動信用信息共享,推動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的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和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建立對於我國個人徵信市場建設具有非常現實和緊迫的意義,首先,從借款人的角度看,通過信用信息共享能夠使放貸機構更好的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狀況,對其合理的小額、分散的資金需求,在信息對稱情況下及時發放借款,滿足個人借款的合理需求,有助於普惠金融目標的實現。第二,從放款人的角度,通過信用信息共享以及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的建立,貸款人能夠准確的迅速的判斷對方的信用狀況,可以更加迅速准確做出貸款決策,並有效降低借貸管理成本。第三,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和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的建立,有利於規范個人徵信行業的發展,依法保護個人隱私。
❸ 互聯網理財的風險防範措施有哪些
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一個安全正規的理財平台,必然有優秀的產品和嚴格的風控。金融行業都是以風控為王。而選擇一家權威性的理財平台非常重要。但是,如何評估平台是否正規,以下五個方法可以對其有所幫助。
第一:從成立時間、注冊規模、業務范圍、管理團隊等方面對平台進行初步的了解;
第二:了解P2P平台資金是否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銀行監管,銀行監管的安全性要大於第三方平台;
第三:明確P2P平台的信用審核是否完善,是否充分掌握借款人的信息,借款人是否具有一定的還款能力;
第四:看P2P平台的壞賬率的高低,越低壞賬率的P2P平台其安全性就越高;
第五:關注平台各種最新動態,了解其是否融資等重大信息。
很多投資者認為,互聯網理財是高收益的投資理財產品,所以在選擇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時候,只看重互聯網理財的高收益,收益越高的平台"可信度"越高;事實上,這與投資者常規的思考恰恰相反。從短期來看,P2P平台年化收益率不超過15%是合理的;從長期來看,未來的P2P平台年化收益率都在12%到15%是最合理的。P2P理財平台的收益率,源自於借款人的融資成本,如果借款人的融資成本增加,逾期壞賬率也會隨之增加,投資者的資金也較為危險。所以,在選擇互聯網理財的時候,不能只看理財的高收益。
很多投資者在認准了一個平台之後,把自己全部的資金都放在了一個平台,結果當平台發生風險的時候,投資者往往會傾家盪產。所以,不要把資金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在選擇上要選擇多個優質的平台,與平台和平台上其他用戶保持良好的溝通,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己的投資風險。同時也不要只投同一種資產,或者同一個標,學會將分險分散,以防發生集中性風險。
❹ 投資互聯網理財產品有哪些風險,如何進行防範
互聯網理財產品有以下風險:
1、收益率風險
互聯網企業對風險提示不足,片面強調安全性和收益率,貨幣基金雖然風險較小,但貨幣市場的利率浮動仍然會影響收益率。一些貨幣基金宣揚的收益率僅僅代表歷史業績。貨幣基金的收益是與貨幣市場利率走勢息息相關的,因此不能簡單以歷史業績為唯一標准。
2、贖回風險
互聯網理財產品普遍採取「T+0」模式,存在集中贖回帶來的流動性風險。
3、保障風險
多數互聯網理財產品均宣傳由保險公司全額承保,但是,投資者仍要注意賬戶的安全問題,因賬戶丟失導致資金損失而未得到賠付的報道屢見不鮮,對於大額資金的投入仍需謹慎。
4、技術風險
由於多數互聯網理財產品都是在網路上進行交易,這對理財平台以及投資人自身的網路安全是一種雙重考驗,除了上述所說賬戶丟失問題以外,還將面臨黑客或平台自身技術原因,而導致的資金安全問題。
如何防範這些風險?
1、選擇一個安全的理財平台當然是前提,投資前應在互聯網上充分搜索投資平台的相關信息,一旦發現有大量涉及該平台的負面舉報、投訴,那麼對此類平台你就應避而遠之。以P2P理財為例,就可通過實地考察P2P平台和網路考察P2P平台來鑒定平台的安全性。
2、應盡可能多地留下平台方提供的實物資料,比如在理財咨詢階段,應索要平台相關宣傳手冊。既是了解各項數據的途徑,也是日後面臨損失時的憑證。此外,投資人應及時備份交易電子數據,雖然未經公證固定的電子數據證據效力較弱,但至少比什麼都沒有強。
3、鑒於某些互聯網理財產品需要簽訂協議,建議不要與代理商簽訂協議,應直接與平台簽訂書面投資服務協議。 代理商僅負責代理開戶,並不提供平台服務。如沒有書面協議,一旦發生糾紛,既無法確認投資者交易商的身份,也無法確認投資者與平台之間是否存在合同關系。現實中,很多投資人投訴無門,就是因為沒有書面合同。
4、分散投資是萬能法則。分散投資不僅適用於傳統投資領域,同樣適用於互聯網理財領域。不要將資金過於集中在某個理財平台,可分散投資在不同的理財平台或項目中。
❺ 互聯網理財產品如何保證安全性
現在網路理財非常火爆,選擇產品的同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1、產品的安全性——首先考慮這個理財產品是否安全,圈錢的,拿了錢就跑路的要小心咯。
2、自己的經濟能力——你的經濟能力決定了理財產品的類型,比如股票適合心理素質好的,基金適合懶人工薪族,債券安穩不會虧本等
3、時間上的需求——根據自己的空餘時間來選擇,時間多就能花更多精力研究每項產品特色,沒時間就定投基金吧,安全可靠,風險均攤又有收益,跑得過通漲。
❻ 互聯網金融可能面臨哪些風險如何避免
第一是信用違約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能否實現其承諾的投資收益率。例
如,阿里巴巴的余額寶當前的收益率低於5%,且余額寶的性質是貨幣市場基金。但網路百發的預期收益率高達8%,這就不由得讓我們想問,百發最終投資的基礎
資產是什麼?在全球經濟增長低迷、中國經濟潛在增速下降、國內製造業存在普遍產能過剩、國內服務業開放不足、影子銀行體系風險逐漸顯現的背景下,如何實現
8%的高收益?除了給企業做過橋貸款、以及給房地產開發商與地方融資平台融資外,還有哪些高收益率的投資渠道?
第二是期限錯配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投資資產是期限較長的,而負債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負債到期不能按時滾動,就可能發生流動性風險。當
然,金融機構的一大功能就是將短期資金轉化為長期資金,因此金融機構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期限錯配,而其中的關鍵是錯配的程度。聯想到網路百發給出的承諾是
允許投資者隨時贖回,這無疑最大程度地加劇了流動性風險。既要允許隨時贖回,還能給出8%的預期收益率,這當然令缺乏經驗的投資者歡欣鼓舞,但也會令富有
經驗的投資者疑慮重重。
第三是最後貸款人風險。如
前所述,盡管商業銀行也面臨期限錯配風險、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也面臨信用違約風險與期限錯配風險,但與互聯網金融相比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商業銀行最終
能夠獲得央行提供的最後貸款人支持。當然,這一支持是有很大代價的,例如商業銀行必須繳納20%的法定存款准備金、自有資本充足率必須高於8%、必須滿足
監管機構關於風險撥備與流動性比率的要求等。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目前面臨監管缺失的格局,因此運營成本較低,但如果缺乏最後貸款人保護,那麼一旦互聯網
金融產品違約,最終誰來買單?互聯網金融企業有能力構築強大的自主性風險防禦體系嗎?
除上述傳統風險外,中國互聯網金融產品還面臨一系列獨特風險,以下筆者將按照重要性由高至低的排序來依次梳理這些風險:
其一是法律風險。目
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尚處於無門檻、無標准、無監管的三無狀態。這導致部分互聯網金融產品(尤其是理財產品)遊走於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灰色區域,稍有不慎就可能
觸碰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非法集資」的高壓線。例如,前段時間湖北省的天力貸在運行半年後被擠兌、停止運轉後,就是被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而立案的。
由於缺乏門檻與標准,導致當前中國互聯網金融領域魚龍混雜,從業者心態浮躁、一擁而上,一旦形成互聯網金融泡沫,並出現較大幅度違約的格局,就很容易導致
中國政府過早收緊對互聯網金融的控制,從而抑制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業應避免重蹈當年信託業、證券業發展初期的亂象。
其二是增大了央行進行貨幣信貸調控的難度。一
方面,互聯網金融創新使得央行的傳統貨幣政策中間目標面臨一系列挑戰。例如,虛擬貨幣(例如Q幣)是否應該計入M1?再如,由於互聯網金融企業不受法定存
款准備金體系的約束,這實際上導致了貨幣乘數的放大。又如,如何來看待傳統貨幣與虛擬貨幣之間的互動與轉化?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削弱了中央政府
信貸政策的效果。例如,如果房地產開發商傳統融資渠道被收緊,那麼很可能會考慮到通過互聯網金融來融資。事實上,最近一年來中國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大發展,
其宏觀背景就與中國政府收緊了對影子銀行體系的監控,導致地方融資平台、房地產開發商等市場主體不得不尋找新的融資來源有關。
其三是個人信用信息被濫用的風險。首先,由互聯網金融企業通過數據挖掘與數據分析,獲得個人與企業的信用信息,並將之用於信用評級的主要依據,此舉是否合理合法?其次,通過上述渠道獲得的信息,能否真正全面准確地衡量被評級主體的信用風險,這裡面是否存在著選擇性偏誤與系統性偏差?
其四是信息不對稱與信息透明度問題。如前所述,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處於監管缺失的狀態。那麼,誰來驗證最終借款人提供資料的真實性?有無獨立第三方能夠對此進行風險管控?如何防範互聯網金融企業自身的監守自盜行為?畢竟,有關調查顯示,目前在互聯網P2P類公司中,有專業的風險控制團隊的僅占兩成左右。
其五是技術風險。與
傳統商業銀行有著獨立性很強的通信網路不同,互聯網金融企業處於開放式的網路通信系統中,TCP/IP協議自身的安全性面臨較大非議,而當前的密鑰管理與
加密技術也不完善,這就導致互聯網金融體系很容易遭受計算機病毒以及網路黑客的攻擊。目前考慮到互聯網金融賬戶被盜風險較大,阻礙了不少人參與互聯網金
融,這其中絕非沒有專業的金融或IT人士。因此,互聯網企業必須對自身的交易系統、數據系統等進行持續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而這無疑會加大互聯網金融企業
的運行成本,削弱其相對於傳統金融行業的成本優勢。
綜
上所述,既然中國互聯網金融企業在起步階段就面臨如此之多的風險,那麼是否就應該以此為由放慢甚至扼殺這一寶貴的金融創新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有關各方
應該在充分考慮潛在風險的基礎上,推動互聯網金融的穩步、可持續發展。筆者提出的相關建議包括:第一,應充分加強行業自律。用行業准入來替代政府審批,通
過加強行業協會的作用,有助於規范行業的發展,並避免政府的過度介入。目前的中關村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以及互聯網金融千人會等,都是有益的嘗試;第二,
應該加強投資者教育,充分向投資者提示投資互聯網金融產品可能面臨的風險,且這一風險顯著高於投資類似的傳統金融產品的風險;第三,應該加強網路安全管
理,從更高層次上來防範黑客攻擊導致的系統癱瘓;第四,監管機構應該構建靈活的、富有針對性與彈性的監管體系,既要彌補監管缺位,又要避免過度監管。
❼ 如何防範互聯網金融風險
風險存在: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讓人眼花繚亂,但實際上我國互聯網金融產業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存在四大主要風險:
一是互聯網金融風險比傳統金融行業大。金融行業和互聯網行業本身就是高風險行業。互聯網金融屬於互聯網與傳統金融的融合與創新,其風險遠比互聯網和傳統金融本身要大。此外,互聯網金融中普遍存在的跨業經營,非傳統金融行業進入到金融領域,對金融風險和管控存在認識不足和能力不夠的問題。當下「余額寶」發展如日中天,但其實存在的風險與我國資本市場是一致的,任何企業無法保證投資者能持續不斷的獲得高於銀行存款的回報。一旦達不到所承諾的預期收益或出現基金困損,所帶來的風險將是巨大的。
二是互聯網金融創新太快,而監管模式和手段還比較落後。由於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互聯網公司、通信運營商等非金融類企業紛紛進入金融領域攪局,傳統金融產品加快了創新步伐,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新產品、新業態與新模式不斷涌現,而我國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還相當滯後。傳統金融監管缺乏對互聯網環境下的金融監管,跨部門的監管協調機制尚未形成,部門間職能不清等導致互聯網金融行業還存在很多不規范的地方。
三是整個社會信用環境缺失,產業發展環境還不完善。社會誠信體系是互聯網金融的心臟。而當前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社會誠信體系。有的公司利用互聯網非法吸收存款或非法集資,損害投資者利益;以個人信息牟利現象比較嚴重,個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護;社會民眾對互聯網金融知識還比較缺乏,影響了新型互聯網金融業務規模進一步拓展;政府對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和有關公共服務未能及時配套。
四是金融市場環境還不完善。當前,我國金融行業發展不充分,金融業開放度不夠。金融牌照嚴格管制、行業壟斷明顯、利率市場化進程緩慢、存款保險制度缺失、多層次金融監管體系尚未建立等。金融市場環境不完善給互聯網金融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
風險規避:四大問題不僅制約著互聯網金融發展,同時也給互聯網金融產業鏈中的企業與投資者帶來了極大風險。如何規避風險,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快速發展,需要政府、行業和投資者三方共同努力。
對政府而言:需要盡快改變傳統的金融監管模式,建立金融監管部門與互聯網監管部門聯合的跨部門監管機制。將互聯網金融企業由審批制逐漸過渡到備案制,列出負面清單。盡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探索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機制。加快利率市場化和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的進程,倒逼傳統金融機構改革。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嚴厲打擊非法買賣個人信息行為。
對行業而言:加強行業自律,對損害投資和利益、導致行業惡性競爭的市場主體形成行業懲罰機制。充分發揮金融行業協會、互聯網行業協會的作用,倡議互聯網金融行業維護行業競爭秩序,自覺接受社會監督,自覺防範管控風險和維護公共利益,共同維護行業利益。同時,要倡導建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探索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規范。
對投資者而言:投資者需要提高風險意識和投資管理水平,認清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不要輕信企業所承諾的固定收益率和「零風險」的過度宣傳。形成良好的網路使用習慣,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和技能。
唯有政府、行業和投資者齊心協力,共同打造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環境,互聯網金融才能在不斷創新中承載更多使命,倒逼金融機構改革,推動金融行業市場化進程和給普通投資者更多投資理財選擇,金融行業也將成為一個充滿競爭的行業。(作者: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高級經濟師)
❽ 如何防範互聯網金融詐騙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人們運用互聯網渠道進行購物、金融理財日益普遍。但是暗藏在網路另一端的「黑手」也正將魔爪伸向人們的腰包。
暗坑:熱門領域頻成「重災區」
通過互聯網消費、購買理財產品已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但是,互聯網在帶給我們生活極大便捷的同時,因交易主體更具有隱蔽特性,也讓一些黑手盯上了大家的腰包。公安部門網路安全保衛專家指出,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以互聯網為工具的金融詐騙正在明顯增多。互聯網金融詐騙具有犯罪隱蔽性更強,取證難、犯罪成本低、影響面廣的特徵。
據專家介紹,互聯網金融騙術正不斷翻新,利用「網銀升級」進行詐騙比較多,大家在接到銀行簡訊後,盲目的登錄簡訊上給出的網路地址,個人銀行信息就會泄露。
在此之後,還相繼出現了利用「釣魚網站」方式、網路傳銷方式進行詐騙。隨著各類「寶寶」的盛行,藉助眼下時髦P2P平台進行非法集資的事情也不斷增多。另外,眾籌、投資理財成為熱門領域,藉助「網路眾籌」來詐騙百姓錢的事例也時常發生。
特徵:高回報誘惑屢試不爽
那麼大家應該如何識別「問題互聯網金融」。雖然詐騙手段不斷升級,但通常會以高回報的方式蠱惑大家參與。當前,在互聯網金融詐騙中,騙子的手段主要有三類。
一、犯罪嫌疑人許諾在較短的期限內給較高的分紅,如一月甚至一周能拿到一筆遠高於正常存款收益的分紅;
二、犯罪嫌疑人會利用銀行理財的漏洞實施騙術,犯罪嫌疑人通過非法渠道購買銀行和儲戶的信息,登錄網銀賬戶,將存款變為某類理財或外幣資產,然後再用「偽基站」給受害人發來賬戶資金減少的信息,而受害人往往通過ATM查詢後,發現存款確實出現了減少,便會接著按「問題簡訊」進行操作,受害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會通過騙子預設的問題網站登錄網銀,最終被詐騙者徹底截獲網銀動態密碼等關鍵信息,從而盜走其個人財產;
三、隨著P2P的大肆興起,P2P問題平台不斷出現,多數虛假投資,借款人信息都是虛構的,而包裝的項目往往是高大上。詐騙者會先從信息販子手中,獲得受害人的真實身份資料,接著會進行消費分期、網上借款等,之後把網上購買的物件,通過專業公司低價折現,個人信息被泄露的您將不知不覺地就背上了「莫名債務」。
識別:關注平台真實背景
如何識別P2P網貸平台優劣?投資人甄別平台優劣時有三看。
一看,平台是否獨立,即平台運營母公司,僅有平台單一業務,而不涵蓋其他業務,涉及眾多關聯公司,這樣就避免將投資人的錢從「左口袋」移到「右口袋」,減少「自融」的事件發生。
二看,資產是否安全,圍繞著有核心驅動力的優質公司才能創造出安全的資產。
三看,公司能否可持續經營,而不應該過分看公司經營場所是否氣派。更為重要的是,要看一家公司的真實背景、實際控制人是誰,而作為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國有資本佔比較大的平台往往可靠度比較高。
(資料來源:網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