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銀行理財產品中的「陷阱」有哪些
第1個陷阱是保本,很多銀行實際上是沒有這項功能,其次是過分誇大收益,很多銀行在宣傳的過程當中會把收益作為自身的賣點
Ⅱ 如何躲過理財產品陷阱
建議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理財。
所在城市若有招商銀行,可以了解下招行發售的專理財產品屬,您可以進入招行主頁,點擊「理財產品」-「個人理財產品」頁面查看,也可通過「搜索」分類您需要的理財產品。
溫馨提示:購買之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Ⅲ 基金投資的陷阱有哪些
陷阱1:「明星經理」掛帥成噱頭
基金發行時的擬任基金經理,大多都是由明星基金經理掛帥,但此後的業績卻讓人失望,這是咋回事呢? 2月25日,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偏股基金上櫃發行,該基金最大的賣點是,將由2012年度偏股型基金業績冠軍領銜操盤。在此之前,滬上一家公司也剛剛推出的偏股型指數基金,由2012年度偏股型基金業績大黑馬擔任基金經理。
陷阱2:歷史業績成「金字招牌」
歷史業績真的代表一切嗎?就在今年發行新基金的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網站上,該公司對今年的投資情況避而不談,一味地稱旗下部分股票型基金2012年業績表現不俗,取得了多個業績第一。同樣,一家上海公司也有類似手法,炫耀著去年全年的業績排名。
陷阱3:「承諾收益」多是忽悠
前不久,有投資者收到簡訊稱:「某債券基金5.5%為穩定年化收益率,以基金管理費收入作保障。」我國現行《基金法》明確規定,基金管理人不得「向基金份額持有人違規承諾收益或者承擔損失」,這意味著,無論是產品說明書還是銷售宣傳材料,甚至與投資人口頭溝通,都不能承諾收益率。
對此,相關基金公司緊急辟謠,公司要求銷售人員按照法規和公司統一審定的基金宣傳口徑進行基金銷售,不得有承諾收益率的言行,也不存在具體的約定收益率。相關報道中的內容可能是個別代銷渠道的個別區域、分支機構的銷售人員錯誤理解和認識所發的簡訊內容。
陷阱4:短債基金年化收益率超10%
來自WIND資訊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25日,按照七日年化收益率 (以下簡稱「收益率」)計算,74隻短債基金「收益率」大幅上漲,目前最新平均「收益率」達到3.96%。就在上述統計中,有21隻短債基金最新收益率超過4%,最高甚至超過10%。其中,大成月添利理財B以12.41%的收益率,在上述所有基金中名列第一位,而其「孿生兄弟」大成月添利理財A,同期收益率也達到12.12%。緊隨其後的是南方理財60天B、南方理財60天A、南方理財14天B、民生加銀家盈7天B、南方理財14天A,這五隻基金的同期收益率分別為7.45%、7.15%、5.45%、5.26%、5.16%,同期收益率均在5%以上。
陷阱5:貨幣基金穩賺不賠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貨幣基金根本沒風險,怎麼會出現虧錢呢?日前,有投資者發現,用股票賬戶上的閑置資金通過券商在二級市場上買入某隻交易型貨幣基金19萬元,持有了三天,居然賬面上還虧損了130元,覺得實在納悶。
公開資料顯示,該基金是首隻上市交易型貨幣基金,投資者既可以通過場內申購、贖回基金份額,又可如同股票一樣在二級市場上買入、賣出基金份額。而貨幣基金並不投資股票,全部都是用來投資現金、通知存款、短期融資融券等,相當於高流動性的現金管理工具,幾乎沒有虧損的可能。那到底是什麼導致了上述虧損?
陷阱6:短債基金好於貨幣基金
一段沉寂之後,短債基金風聲再起。日前,融通基金發布公告,旗下融通7天理財基金正式發行,而交銀60天理財也面世發售。就在去年,短債基金的風頭幾乎無人能敵。其中,工銀7天理財債基的首發規模接近400億元,匯添富理財30天債券A則以215.37億元的首發規模,排名緊隨其後。
陷阱7:基金分紅越多越好
以「持續分紅」著稱的滬上一家基金再次發布分紅公告,旗下混合基金繼去年分紅三次之後,這只2011年底成立一年多來的偏股基金已迎來第4次分紅,分紅速度刷新近年來成立的同類產品。年前另一隻基金成立5個月即首次分紅。
誠然,「有紅可分」證明了基金公司的投資能力,「有紅願分」則體現了持有人利益優先及對基金契約的尊重。但是,基金真的分紅越多越好嗎?其實,這種情況只有在中國市場比較多見,很多投資者願意落袋為安,這與國內市場波動大也有關系。其實,基金業績好壞與分紅沒有直接關系,就以A股基金來看,華夏大盤、華夏復興、基金興華等堅持封閉式操作的基金,長期業績表現優異。
陷阱8:買凈值低的基金劃算
買股票看估值,買基金看啥呢?基金凈值越便宜越好?實際上,恐高心理是典型的基金投資錯誤理念之一,這在當前市場中普遍存在。基金的單位凈值代表的是基金所持有的一籃子股票的單位價值。不過,基金凈值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會反映出,該基金投資收益能力的強弱。
陷阱9:分級基金看上去很美
分級基金不錯,尤其是A類沒有風險,還能每年拿到很高的約定收益。事實上,分級基金真的沒有看上去那麼美。就在去年,由於股市連續下挫,有的分級基金就觸發了「份額折算」條款。
當時,根據合同約定,北京一家基金於8月31日辦理不定期份額折算業務。這樣的結果就是,你賬戶中可能多出部分高風險基金份額,而市場如果還在下挫,那你的損失就會很大。
陷阱10:QDII基金都需要配置
「為了分散單一市場風險,你肯定需要配置QDII基金。」對於銷售人員的這句話,很多投資者幾乎耳熟能詳。但是,你真的需要配置QDII基金嗎?QDII基金,簡單來說,就是去投資海外市場的基金。相比把錢只投放在A股一個市場里而論,QDII基金的分散定位就很有吸引力。
對此,投資者需要考慮兩點:首先,QDII大多也是偏股基金,投資風險並不低,尤其很多是投資貴金屬、房地產、油氣的主題基金,其單邊上漲下跌的特點更明確,業績波動性更大;其次,是很多投資者要量力而行,並不是所有人都要配置QDII才能分散風險,其實偏股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的搭配,已經有效分散了你的風險。
Ⅳ 銀行理財產品的陷阱,買理財有什麼風險
一般情況下,目前基本上產品都是有風險的,除非合同文本協議專上註明是保本產品,沒有注屬明的都是有本金損失的風險,具體風險程度要視產品的投資標的范圍,投資需謹慎。
購買理財產品前,建議您閱讀合同,留意投資標的范圍,風險介紹等。
Ⅳ 投資理財陷阱什麼套路
投資復理財套路有很多,制一不留神就可能上當被騙,為了規避風險我在投資前都會先做好調查,有沒有風險准備金,有沒有存管銀行,資金去向是怎樣,投資團隊是否優秀,百姓口碑如何等都是需要考察的東西(最後Q了介貸wang),廢話不多說,投資理財主要有以下幾個陷阱:
陷阱一:
一味追求高收益
理財指的是對財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保值、增值為目的;如果想通過理財迅速發財,那是很容易忽視風險,成為被套的對象的。
陷阱二:
實際收益不等於預期年化收益
很多理財產品是浮動收益,但是會標最高預期收益率進行宣傳,誤導用戶進行購買。比如最高可能是9%,直接對外宣傳可以獲得9%的收益,而實際用戶卻無法獲得。所以,大家在關注理財產品的同時,要了解這款產品的屬性,如果看著高息就往裡跳,時間成本可能就會很高,還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陷阱三:
不注意分散風險
風險一詞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分散投資,可以用一句俗語概括,「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所有資金集中在一個產品中,極易變成家庭理財悲劇,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另一方面是,風險和收益要平衡。用一句圈內老話來概括一下,「高收益一定高風險,高風險不一定高收益」。
Ⅵ 投資理財套路陷阱有多深一貪心可能血本無歸,怎樣安全理財
需要學習相關知識,並且不要貪心,謹慎操作
Ⅶ 常見銀行理財產品陷阱有哪些
銀行理財產品通常有兩種:自有理財產品和代銷理財產品。自有理財產品,因為有銀行自身信用背書及成熟的團隊運作,安全性相對較高;代銷產品,是指其他機構與銀行合作,將產品放在銀行的渠道上進行銷售,對於代銷產品,銀行不負責管理,產品以發行機構自身的信用作保障。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銀行理財產品也存在著不少坑,那麼我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需要注意哪些坑呢?首先,很多人到銀行裡面,看了高收益理財產品就購買,這是不對的。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一定要先辨別清楚產品是銀行自有還是代銷,如果是代銷產品,還要搞清具體的發行機構,看看是否可信。有些老年客戶本來是買理財產品的,卻變成購買了銀行代銷的保險產品了。
再者,即使是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也都不能承諾保本保息,而預期收益率是銀行對理財產品最終收益率的估值做出的評估(一般參考以往該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但是其並不代表產品到期的實際收益率。不少銀行的工作人員在銷售理財產品時,喜歡把預期收益率報得很高,而沒有進行相應的風險提示。
比如,銀行發售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往往與黃金、匯率、國際油價等高風險標的掛鉤,雖然預期收益率很高,但實際到期收益率是多少,要按照實際結算後的情況來看。而結構性理財產品由於收益波動很大,往往無法達到預期的收益率。
再者,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最忌諱的是遇到了飛單或虛假理財。飛單指的是銀行工作人員利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出賣不屬於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也非銀行正規的代銷理財產品),從中獲得高額的擁金提成。在通常情況下,銀行工作人員往往替房地產商銷售信託產品。
虛假理財,指的是銀行工作人員私刻銀行公章,私自製作理財協議,利用銀行工作人員的身份,以高息吸收客戶的資金,發行根本不存在的理財產品。這往往是,銀行工作人員假冒銷售理財產品的名義,通過融資獲取大量客戶資金,再轉手借給別人用於投資,收取更高利息。如果投資成功了,對方還本付息相安無事,如果借款方還不出錢,那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錢很可能打水漂。
為了避免出現購買到非本銀行的理財產品,建議大家:①盡量到網銀或者手機銀行上購買理財產品,以確保理財產品的安全性;②如果在網下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仔細看產品的說明書,弄清楚情況再購買;③到中國理財網查詢該產品是否為銀行發行的正規理財產品(所有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必須要到這里登記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