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想學習基金和股票的理財投資
買股票需要你對股票市場有所了解,並根據銀行賬號(設定為三方存款)到證券公司開戶,開戶最低限由證券公司定,一般為5000元.可開通網上交易。持有股票相當於持有一份上市公司的資產,因此價格隨公司業績和股票的供需變化
基金有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開放式基金可以直接在基金公司網站(需開通網銀)或通過各個銀行購買。封閉式基金必須開通股票帳戶,象買賣股票一樣購買。
開放式基金有貨幣型、債券型、保本型和股票型幾種。貨幣型基金無申購贖回費,收益相當於半年到一年期存款,可以隨時贖回,不會虧本。債券型基金申購和贖回費比較低,收益一般大於貨幣型,但也有虧損的風險,虧損不會很大。股票型基金申購和贖回費最高,基金資產是股票,股市下跌時基金就有虧損的風險,但如果股市上漲,就有收益。通過長期投資,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是18%~20%左右,債券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是7%~10%。
基金是專家幫你理財。基金的起始資金最低單筆是1000元,定投200元起投
一般而言,開放式基金的投資方式有兩種,單筆投資和定期定額。所謂基金「定額定投」指的是投資者在每月固定的時間(如每月10日)以固定的金額(如1000元)投資到指定的開放式基金中,類似於銀行的零存整取方式。 由於基金「定額定投」起點低、方式簡單,所以它也被稱為「小額投資計劃」或「懶人理財」。
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具有類似長期儲蓄的特點,能積少成多,平攤投資成本,降低整體風險。它有自動逢低加碼,逢高減碼的功能,無論市場價格如何變化總能獲得一個比較低的平均成本, 因此定期定額投資可抹平基金凈值的高峰和低谷,消除市場的波動性。只要選擇的基金有整體增長,投資人就會獲得一個相對平均的收益,不必再為入市的擇時問題而苦惱。
投資股票型基金做定投永遠是機會,但有決心堅持到底才能見功效。
B. 我想學習理財,買基金或者股票,初步應該怎麼樣學習 先從哪入門
炒黃金和做股票類似,下面以炒黃金為例:
我們炒黃金為什麼會賠,為什麼會輸?
一共20人投了100萬,黃金價格是300元,漲到了330元/克,是不是大家都賺了10%呢?錯!這個市場只有100萬,那麼有人賺了30萬,就有人賠30萬,總體還是100萬。這個市場上,正是通過黃金的漲漲跌跌讓有人賠,有人賺;有人「哭」,有人「笑」!
誰都想笑,關鍵是這個游戲規則由誰來定?
黃金交易說起來挺復雜的,至少涉及資金管理、技術管理和心態!仍舉例說明:
(1)黃金交易,一共100人,每人出1元錢,那麼這個市場里一共有100錢。游戲規則是1元錢可以有一次劃拳機會,贏了繼續,輸了走人。那麼誰可能是最後的贏家呢?你可能會說,一定是劃拳好的,理論上是,現實中,大家都知道,真的不一定,高手有時碰到生枚也會輸!(只是他贏的機率更高一點而已)
(2)同樣,還是一共100人:其中90人每人出1元;其中有2人每人出20元;其中8人各出了5元。出20元的這兩個人的劃拳水平也是非常高的,出5元的8個人比較高,游戲規則同上,現在誰贏的機會高呢?
我相信這個時候這兩個劃拳水平高的而且出錢多的贏的機率才會絕對高,因為它技術出現一兩次失誤,仍然有極大的機會取用。
這個例子中,劃拳水平就是黃金交易中的技術,你可以認為K線圖等;1元、5元、10元就是資金,出1元的我們認為是散戶、出5元、10元的而且技術好的,我們可以認為是機構。所以在炒黃金的市場里,如果你技術上沒有兩下子,錢又不足夠多,那麼我們不輸誰輸?
對我們普通百姓來說,黃金真的是可以投資而不可以投機的!
如果你是追求穩健收益的話,倒是可以考慮做個黃金定投或者直接買點金條更靠譜些。
C. 我想投資股市,學習理財,可是我都不懂
股市的話 資金太小時沒有任何意義的 我原來也玩過 想進行股票投資 你必須把入市前的功課做好 不如你至少要看得懂公司的年報 這樣你才能夠保證你的資金不受到很大的傷害,比我在08年最黑暗的時候了也沒有虧錢 這與我自己在是、入市的時候看書有很大的關系的 記住 散戶永遠不要跟風 跟風永遠虧損 ,你要走在機構的前面 不要投機 股市年收益30%是很容易做到的 但是不要想一夜暴富,那你還不如去賭博好!呵呵 !還有資金不到5000 前往別入市,那樣只會給券商交交易手續費 呵呵 !
D. 我是一名大學生,每個月閑置的錢不多,但是我想學習理財,我是應該買保險還是基金呢
您好! 大宗商品現貨,股票,期貨,基金,外匯,黃金現貨的區別。
一。大宗商品現貨:雙向交易,上漲做多,下跌做空。T+0交易模式,交易靈活便捷。1:5的杠桿比例,價格波動理性,風險適中,有五倍的資金利用率。大宗商品門檻低,適合大眾客戶投資參與。大宗商品投資機會大,有限資金可以獲取較大收益,
二。股票:單向交易,只有股票上漲才能賺錢。T+1交易模式,傳統交易模式,交易遲緩。股票是100%的交易保證金,資金利用率低。股票門檻雖低,但收益慢,大勢難以把握。股票投資機會有限,熊市行情中很少有人獲利。
三。期貨:雙向交易,上漲做多,下跌做空。T+0交易模式,交易靈活便捷。1:5到1:10的杠桿比例。風險較大。期貨門檻高,價格波動空間大,投資者較難把握,期貨收益大,風險也大。
四。基金:基金是把錢交給別人去理財,不能自己控制。股票型基金和大盤是同漲同跌的關系。債券型基金收益低 。基金流動性差變現能力差,投資周期長。
五。外匯:外匯每天的價格波動小,外匯種類繁多不利於分析,外匯市場也存在操縱的情況。
六。黃金現貨:雙向交易,上漲做多,下跌做空。T+0交易模式,交易靈活便捷。1:600的杠桿比例,投資風險巨大。黃金現貨需要較強的技術分析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黃金現貨收益大,風險也大。
E. 我想學習下金融投資,理財這方面的東西,例如基金,股票等,前提是我沒接觸過,從零學起要怎麼去學
理財不是一個小范圍的知識。個人體會,要麼從上而下的學,先宏觀--再行業,公司,基金知識,債券知識,信託知識,國際大宗商品知識,保險知識,等等,太多了,而且沒有實踐很枯燥,適合專業人士,要麼從某一個小的方面入手,比如,股票,基金等,慢慢的擴展開來時間長了自會收獲滿滿。建議你採取第二種方法。市面上的書巨多,找本簡單易學的開頭,比如:家庭理財類的。入門較容易。祝你成功。
F. 想理財基金股票 要先學那些專業知識
一、認識風險。
任何投資都有風險。
巴菲特喜歡說的第一條投資原則是「不要虧錢」,第二條規則就是「永遠也不要忘記規則一」。防止出現虧損應是每個投資者的主要目標。這並不意味著投資者應永遠也不要承擔任何可能出現損失的風險。
不斷認識分類風險,才能在投資基金過程中游刃有餘。不做超出風險承受能力范圍的投資。
二、客觀評價自身投資能力。
很多人在投資過程中高估自己的投資能力,認為自己是「七虧二平一賺」中 的一賺,覺得自己低買高賣擇時能力很強。
而現實往往很殘酷,經過幾次虧損後,才會對自己的投資能力略知一二。保持清醒客觀的態度,更有利於合理投資。
投資基金本就是通過專業的基金管理團隊,客觀地認識到自己的投資能力,更有利於保持長期投資的思路。
三、合理的投資預期。
幻想一夜暴富,是不可取的投資預期。投資的門檻低,入門相對容易,可想進階並不容易。根據各類投資產品的收益率范圍,設置合理的投資預期。投資是一件長期的事,細水長流更符合實際。資產翻倍較難,跑贏通貨膨脹可能性比較大。
如果是抱著一個短期發財的目的,投資基金的話,大概率會被各種各樣不切實際的預期欺騙,或者被非常高的歷史收益率的東西給欺騙了,歷史數據僅僅參考,設置屬於自己的合理的預期,非常有必要。
四、保持平穩的心態。
持倉基金難免漲漲跌跌,是件很煎熬的事。
如果跌了產生虧損,就時刻擔心啥時候能回本,要不要止損。
如果漲了產生了收益,又時刻擔心明天會不會大跌,要不要止盈,或者擔心贖回了會錯過大行情,只賺取了少部分的收益,要不要貪心一些。
G. 我想學炒股和買基金。100分
了解基金整個流程,和一些投資概念,最好的學習教材就是證券業從業資格考試其中的基金從業那本教材了,叫做《證券投資基金》。各大書店都有賣。他講的都是我國基金的情況,包括基金的操作,基金的管理流程,怎樣購買基金,怎樣的收費制度,各類型基金的運行模式,不同基金類型的不同特點,怎樣判斷一個基金的業績等等。
就算你現在去證券公司或者銀行買基金,那些從業人員估計也是根據這本書來告訴你基金怎樣購買,因為他們通過這個從業資格就是要考這本書,而這本書就是他們講解的標准。這本書就是最基礎最聯系實際的。
看完這本書,你可以看看一些其他的比較專業的書籍。比如股票或者債券相關金融市場的理論書籍,因為基金就是投資於這些,所以股市的走勢跟基金的業績息息相關。
購買基金可以有四個地點,第一是證券公司,可以使用你炒股那個賬戶購買,第二個是去銀行,要開一個證券投資基金賬戶(不能炒股),第三個去專門基金銷售代理點(其實也就是銀行等),第四個就是直接去基金管理公司,也是使用證券投資基金賬戶。我上面說的只是記錄基金份額的賬戶而已,你還要開資金賬戶的,這個不講了,詳細那本書上都有講。你去開戶投資基金時他們會給你軟體的。現在很多軟體都可以看到基金的行情啊,比如同花順,免費。
炒股和炒基金都是一種理財手段,不能隨便就進去用錢來賭博買教訓,你要先了解他們是怎麼樣運行的,並且有足夠的專業知識積累,接受一些正確的投資理念,這樣你才能在這種市場中有所收益,要不然就是炮灰。這樣可以讓你節省不少學費。
有什麼不懂可以直接在我空間裡面留言,我會幫你解答的。或者直接用網路知道向我求助。
祝君好運。
H. 我想成為理財(炒股,基金)高手,應該學習什麼
你可以去看看有關證券一類的書,如果你想去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可以去考證券從事資格證,就可以去證券公司找到相應的工作了
I. 想學習股票和基金理財怎麼學
股票是一種特殊的商品,股票操作是種很有意思的投資活動,收益與虧損見效很快,它專的操作有一套屬完整的游戲規則,如果真想參與這個游戲,靠人幫忙不太現實,主要靠自學,建議按以下方法系統的走一下比較穩妥和全面,將來真金白銀的操作更保險一些:
1、找薄一點的股票入門書看一下前1/3就夠了,拿到這樣的一本入門書,基本就知道要學什麼了;
2、去游俠股市開個模擬炒股的帳戶,進去開戰,開戰同時消化那本書的後2/3。
如果只是想了解一下證券市場,這已經有了很深程度的了解了,如果想實戰操作,再作以下步驟:
3、到證券公司開戶,投入幾百上千元,就可以正式實戰了。
4、有把握再增加投資,最好有個限額,比如為自己收入的1/3,但絕對不能借錢炒股!
這樣操作,基本上就是系統自學股票並參與操作的過程了。
J. 我想學習基金理財
人認為基金只賺不賠,把基金當銀行存款或國債;還有人把基金當股票炒作,以炒股的方式「炒基金」;更有人認為新基金就是「原始股」……那麼,基金到底是什麼? 2006年,伴隨著股票市場大幅上漲,中國基金熱亦如火山爆發一樣勢不可擋。 火爆的行情吸引著大量基民湧入,樂觀預期充斥著整個市場。然而,2007年的基金市場行情卻如同當頭一棒打在投資者身上,尤其是在2月27日,滬深兩市出現罕見的全線暴跌,基金遭遇了有史以來最為黑暗的一天,無論是開放式基金還是封閉式基金均受到沉重打壓。殘酷的現實提醒投資者:基金市場亦存在著大量風險,如何合理規避和化解其風險是大家關心的熱點話題。 基民投資的非理性心態 基民過於樂觀,對市場預期過高 根據弗里德曼的適應性預期假說,人們總會以過去發生的事情為依據,對未來作出預期。2006年基金市場給投資者帶來了高額回報,因此不少投資者預期2007年基金市場依然會走勢良好,這是基金銷售火爆的原因之一。然而,這種預期是滯後於市場變化的。理柏基金認為,2006年的強勢市場是幾十年難遇的,這並不是市場的常態。正常情況下,開放式基金一年能實現10%~20%的收益已經相當不錯,著名的量子基金的平均收益也不過是30%左右。因此,2006年基金的高收益並不代表著以後基金收益也會如此高。尤其是在市場經歷了大幅上漲之後,市場樂觀情緒的高漲正伴隨風險的迅速積聚。 資金來源不合理 基於對基金市場的良好預期,部分投資者傾其所有投資於基金市場,然而基金市場同樣存在著風險,一旦基金走勢下降,勢必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損失。更有甚者通過住房抵押貸款、信用卡透支、二手房虛假交易等過激手段套取現金,加入基民大軍,其中風險不言而喻。 缺乏正確的理財觀念 比如,一些基民認為基金只賺不賠,把基金當做銀行存款或國債,然而基金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雖然基金是專業管理,但是基金的盈虧與股票指數的盈虧是差不多的,基金既沒有穩定的利息也不像很多投資者想像得那樣無風險,尤其是目前基金市場熱衷的股票型基金,其漲跌是與股票一致的。例如2004年4月2日至2005年6月3日,上證指數從1768.65點跌至1013.64點時,29隻開放式基金平均下跌了20.42%。此外,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基金的風險投資 組合無力抗拒市場的系統風險,而據相關文獻指出國內市場的系統風險占整個風險的60%。 又如,把基金當成股票炒作,頻繁買賣。有些投資者以炒股的方式「炒基金」,希望在高拋低吸、波動操作中獲取更高收益。然而基金的購買和贖回都是有手續費的,如此頻繁地買賣不僅增加了交易費用,而且還會錯失獲取高額收益的良機。在市場不明朗的情況下,長期持有基金不失為一種較優的選擇。著名投資大師巴菲特擅長長期持有基金,從而獲得了不菲的收益。截止到2002年,巴菲特在其46年的職業生涯中只有一年賠了錢,其管理的基金年均收益24.3%,資產增加了16393倍。 再如,存在「恐高」心理。目前國內投資者普遍對基金抱有「恐高」情緒,認為凈值高的基金風險大,甚至有人認為新基金就是「原始股」,價格越低越好,因而傾向於購買凈值低的基金。這就迫使基金公司不得不通過分紅或拆分來降低基金的凈值。然而,基金公司的這種做法不利於操作的穩健性和持續性,進而會影響基金的效益,加大基金風險:一方面,基金公司為了分紅往往需要拋售所持股票、債券等資產,從而打破此前的投資組合;另一方面,通過「二次發行」擴大基金規模之後,基金需要重新建倉,使基金操作的持續性受損。如果投資者過分傾向於購買新發基金而不願購買凈值雖高但業績良好的基金,勢必造成新發基金規模偏大,增加新發基金的管理力度,從歷史經驗來看,規模大的基金業績在發行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並不好,往往在大量投資者贖回之後業績才轉好。 基金公司存在的風險 基金公司的固有風險 基金公司的盈利水平不僅受到政府的經濟政策、經濟周期、基金經理的能力等因素的影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場狀況的影響。當股票和債券市場陷入蕭條時,基金也難逃虧損的命運。美國一家權威機構的調查表明,在過去的5年中,美國的基金只有31%跑贏了大盤,在過去的35年中,也只不過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基金跑贏大盤。歷史也表明,在股市蕭條的前幾年,中國的基金賠得一塌糊塗。 基金公司存在盲目擴大營銷的風險 基金公司以管理費為主要收入來源,而管理費是按照基金凈資產和一定比例計提的,與基金實際收益水平關系不大。因此為了增加管理費收入,基金公司往往不顧自身能力的限制,擴大其資產管理規模,人為操縱基金的凈資產。2007年出現的基金公司大規模地持續營銷就是基金公司努力增加管理費收入的表現。這些做法使投資者在增加基金管理費用支出的同時會增加股票的交易費用,並且還要承擔積壓的損失和資金過度集中的風險。 缺乏有效的避險保值的手段 我國的金融市場尤其缺少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在當前的情況下,基金管理人的交易品種是單一的,並不能通過衍生金融工具的反向操作對沖證券市場中的系統風險,這種現狀嚴重製約了基金公司在風險控制方面的能力。因而一旦影響證券市場的利率、貨幣供給等外部因素發生突然變化,導致市場行情在短期內整體迅速下跌,基金所持有的全部資產勢必大幅縮水,從而使基金投資者蒙受損失。 基金公司的投資策略加大了基金的風險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一般採取股票股利的形式發放股利,卻很少派發現金。從而決定了我國證券投資基金 的收益主要來源於利得即股票買賣的差價而不是紅利。這就使得我國基金管理人在選擇股票時集中於能獲得利得的股票,這類股票往往具有價格波動幅度大的特性,風險高於以取得股息為主的股票,這無疑加大了基金的風險。 基金信息披露不足,投資者處於信息劣勢地位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指引》規定基金管理公司必須及時、准確地對外披露相關信息。然而,近年來基金公司信息披露時間間隔越來越長,將投資者陷入信息劣勢的地位,使投資者無法將投資決策建立在正確、及時的信息之上,從而容易產生代理人損害委託人利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