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最近的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好低是怎麼回事啊
大哥,銀行理財產品能到5.2%那都是高的了,你還不滿意呀。工建農交四大行的年化收益啥時有超過5個點的呀,這就不錯了。
頭幾個月最高年化只有4.5的。
民間借貸不太可靠的。如果真的錢多,還想收益高,不如投資開公司了。
說的都是實話喲。
❷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為何創2018年最低水平
目前網上的很多解釋都沒說明白,或者不願意說明白。一個拿得出手的解釋是國內貨幣政策轉向,資金充裕導致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但是如果看余額寶收益率可以發現是4月初開始大幅跳水,而去杠桿是在7月23號實際上結束,顯然在時間上不能很好解釋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的現象。
實際上,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的核心原因是4月份資管新規(包括2016年底開始的去杠桿政策)。2017年的一系列去杠桿政策,導致大規模的表外資產回表,確實化解了金融風險,規范了金融秩序,不過也導致非信貸領域的融資渠道和平台(即廣義的影子銀行)不能給無法獲得貸款的資金需求方提供融資。而4月資管新規給了表外業務致命一擊,導致底層質量較差但收益率高的產品出局。8月份社融存量增長10.1%,是2003年以來最低的,表明大量資金需求方已經得不到融資了。雖資管新規被暫停,給融資平台留了口子,但表外業務已經被規范,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不再包含高收益產品。所以說,理財產品的底層產品結構變化決定了收益率必然下降。
而且目前實體經濟變差,質押不斷爆倉、P2P不斷跑路,整體上約束越來越多,激勵越來越少。理財產品收益率沒有上升的動力啊。
❸ 銀行理財產品 收益率相同,或者相差0.5%以內 時間越長越好還是越短越好
首先確定收益率是不是都是年化收益率,要都是的話,越短越好。如果不是,請換算成年化收益率再比較。
❹ 2019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如何該如何選擇理財產品
理財收益高,但風險也大。如果你心理承受能力大,可以選高收益理財。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小,選擇儲蓄國債理財模式好。理財得看個人承受能力。
❺ 為何最近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降低了前段時間都是5%以上,最近都是以下了。
錢不值錢了,准備金率下調了。錢多了當然收益降低。供需嗎?從來都是如此
❻ 理財最低180天,到期日十年,買完後不顯示180天成了十年
其實理財很簡單,歸結起來就八個字【量入為出,投資理財】,前四字代表財富的防禦手段,支出必須小於收入,每個月都要有儲蓄,節儉是財富的基石,後四字代表財富的進攻方向-投資,當你有儲蓄時,就該想到怎麼去增值了,核心思路就是持有升值的資產並放棄貶值的資產。
那些高大上神秘富裕階層和金融理財機構投資的到底是什麼呢?我來解密,他們投資的就是大額存單(存款)、債券(企業債、國債、可轉債)、基金(貨幣基金、ETF基金、股票基金)、大宗商品(什麼銅鋁黃金白銀大豆玉米之類的商品)、不動產、期貨(什麼國債期貨商品期貨股票指數期貨外匯期貨)、外匯(通過持有持續升值的外匯,什麼美元英鎊澳幣歐元日元之流)和期權(股票期權、商品期權、外匯期權、利率期權等等),這些就是最基本的工具,並且!這是大眾化的,人人可以參與,所以,富人投資的東西照樣就是大眾投資化的理財工具,並且,他們大部分只懂得企業經營,對其它一竅不通,只能通過財富管理機構(私募股權基金、私募證券基金和對沖基金)間接投資罷了,包括我們熟悉的銀行理財產品,它們投資的無非就是短期融資(說白了就是其它企業缺錢了,銀行向大眾募集資金,打包借給企業而已),貨幣市場理財(就是銀行向大眾募集資金,去參與國債逆回購,票據(幾百萬到上億),大額存單和銀行拆借,銀行拆借就是銀行之間互相借錢!),為了搞得神秘些,它們刻意取個高大上的名字罷了,實則大家做的都是同一個投資,這樣他們才有生意做,並愉快的收取管理費手續費了。
我們大眾和富人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們有錢,可以參與需要大量資本參與的工具(比如企業收購需要上千萬幾億),而那些投資高手如對沖基金管理人根本就看不起幾十萬,他們只認錢只給幾億資產的富人服務,我們沒錢,所以不能收購公司,其它的大家平起平坐。
但是實施起來恐怕非一朝一夕,首先量入為出就得先改變消費觀念,不做月光族,得有儲蓄資本,其次,如何才能持有升值的資產呢?需要了解各種理財工具,得學習,並了解它們的特徵。這樣做還有個好處-那就是防騙,我們都知道金融行業是詐騙最多的地方,甚至存款也可能被忽悠買成保險,何況還有那些垃圾簡訊、垃圾電話、垃圾信息呢?我只能是普及正確的知識,並揭露各種騙局,當你不再犯錯時,自然就會理財了。
❼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
各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不同,一般情況下,地方商業銀行的收益率超越股份制銀行,而股份制銀行的收益率超越幾大國有銀行。
❽ 為什麼銀行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都比一年期存款率低
有兩種可能,
第一,你看到的理財產品,都是短期的,比如3個月,比如7天,比如周末理財,他們的利息是年化的,這個利息,比同期的活期利息高。
第二,可能你看到的不是銀行產品,而是保險產品,他們公布的保底收益是比銀行的低很多,但是他們年年還有分紅,但條件是一般都要放3年以上,一年內退保,還不能保本。
❾ 銀行理財產品年收益率10%高的,有哪些
銀行理財沒有這么高的,有些信託產品可以到這個水平,但信託產品是信託公司發的,銀行可能會代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