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間互助理財49800漏洞
這個模式漏洞很少,不是十全十美,但可以說是十全九美了。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你不做工,等於你把錢存銀行差。
Ⅱ 中信銀行買10億「假理財」:女員工為600萬做局,為什麼要銀行騙銀行
案件回顧:
2015年12月8日,千石公司發現有一筆中信銀行10億元理財產品並沒有全部購買理財產品,遂函告中信銀行,中信銀行決定終止這項業務,提前結算資金。從2015年12月25日至2016年5月5日,王某某(使用資金者)常某(徽商銀行固鎮支行行長),陸續向中信銀行還款5.3億元,尚有4.7億元沒有歸還。2016年6月2日,徽商銀行向蚌埠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報警,稱發現王某某等人偽造徽商銀行蚌埠分行公章,用於對外簽署理財合同。隨即王某某等人利用偽造的徽商銀行蚌埠分行公章簽訂虛假理財協議,套取資金的行為曝光於世。此案中,中信銀行爆出了許多管理方面的漏洞,而經手人李某也陷入3年的牢獄之災。這是因為常某和王某某等人承諾該筆理財收益為5%,而該收益分為兩部分:4.7%+0.3%。其中0.3%是由使用企業支付,4.7%是由徽商銀行支付。而李某隻給中信公司匯報了4.7%收益,0.3%收益欲占為己有。以非公職人員受賄罪定刑。
所以對於熟悉銀行業務騙子來說,騙銀行屬於短平快的好項目,不易發現,容易得手。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Ⅲ 中國銀行被罰270萬,你怎麼看
中國銀行被罰270萬,是因為存在理財產品數量漏報,被中國銀保監會行政處罰,被罰款合計270萬元。
Ⅳ 國民投資和國民儲蓄問題
投資=儲蓄 是國民經濟均衡時才有的,或者說是一種模型。。。如果不相等,就不均衡,現實中往往是不相等的。
國民儲蓄不是放在銀行就算了,銀行是要貸款出去的...投資錢往往來自於此,正因為如此,銀行才是融資機構。所以你列出的「私人總投資」計算重復。
----以下參考了他人的解答,請參考---
西方經濟學中有這樣一個說法:儲蓄和投資對等。不少人就開始疑惑了,實際投資和實際儲蓄一定相等嗎?既然收入一部分是消費一部分是投資,或者說一部分是消費一部分是儲蓄,但是儲蓄和投資是一回事嗎?難道到存銀行了的錢是投資?
針對這些問題,理財師分析說,現實生活中,投資和儲蓄是不相等的。
至於西方經濟學中所說的投資和儲蓄相等是兩部門模型狀態。就是,整個社會不存在政府,不存在別的國家。整個社會就只有企業和家庭。企業從家庭購買生產資料,付給家庭錢,企業將買來的資料進行生產,賣給家庭,家庭把錢給企業,企業賺到的錢要給工人工資。家庭的錢一部分用來儲蓄,一部分用來消費。儲蓄的錢被用來貸給企業購買生產資料。此時,投資是一個外生變數。就是說短時間是不變的。因為影響投資的最重要因素是利率,既然不存在政府,也就沒有利率,所以投資數額短期不變。等於儲蓄。
進一步擴展到三部門模型,就是加上政府。政府是收稅的,而政府收的稅變成政府支出,我們在交稅後,扣除消費的部分用於儲蓄。由於政府可以改變利率,所以投資數是會變的,變少。因為利率相對於企業來說是成本。利率越高,企業生產成本越高。還有就是存款准備金制度,就是每個銀行必須把一定數量的錢存在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所以很顯然存進銀行的錢相對我們來說不是投資,相對銀行來說銀行把錢貸給企業,屬於投資。這種投資實際上又不是投資,因為它是構成一項負債,而不是作為企業的股東。
儲蓄和投資不是一回事。因為儲蓄是漏出量,投資是注入量。數量上也不等。
Ⅳ 保險跟理財有什麼區別
現在的保險公司,垃圾產品多!騙子業務員也多!
因為保險上樑不正下樑歪!保險用傳銷的模式招聘,現在中國保險代理人就已經到達700萬了,數量就行病毒一樣快速增長!只要你想進保險公司,就能進,0門檻,學歷要求達不到都可以進去!和我一起做保險的有個中年大媽,因為年紀大記憶力不好,保險內容都背不出來,這種不專業的人都能做保險,因為保險是傳銷模式,你底下的人越多,你拿到的提成越高!一級一級拿提成!就是非暴力收到的傳銷!進去之後就是洗腦的培訓,我做過3個月保險就不做了,因為太臟,還被我師傅給坑了!但是我是大學生,產品知識學的好,所以對產品很了解,你看到業務員下面說的話就要小心了!
如果有保險代理人給你推銷公司的保險說:
1、xx保險是我們公司熱賣的招牌產品,銷量最高,所以最可靠,性價比最高!
真相:銷量高是因為有利可圖,保費貴,對保險公司和業務員都有好處!業務員拿的提成最高!一般傭金能到首期保費的40-55%,接下來5年能拿年保費10-20%的續佣。一般業務員會刻意引導客戶買這類產品,你看買的人這么多,所以就是最好的保險了吧!一般性價比高的保險,傭金都比較低,賺不到錢,而且很便宜,所以不會給你推銷。
2、保監會最近發布了「保險姓保」、「費率下調」、「費率上升」等方案,xx保險費率下調了,便宜了,趕緊買!xx保險多久後保費就要漲價了,趁現在便宜趕緊買!
真相:改動細微,說費率降低的,是50歲以後降了一兩百塊,影響微乎其微。xx保險要漲價了,是因為升級了,保險內容更多了(精算師在玩新花樣,變了法子摻水分)
3、xx保險即將停售/限購/漲價,因為收益太高,對公司不利,所以抓緊買啊!最後的幾天時間了!
真相:讓客戶產生緊迫感,以為好東西真的以後買不到了(保險本來就是一種虧損消費,保障為主,如果想靠保險賺錢的,那是太年輕了!)。實際上業務員喊停售,一直喊了好幾個月,還是沒有停售,反正客戶不知道,這么說客戶才願意買啊!
4、xx保險是我們公司最好、最全面、最便宜的產品了
真相:胡說八道,xx保險是對保險公司收益最高,對業務員收入最高,對客戶性價比最低的產品了
5、xx產品是我們公司最好的東西,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廣告都在說呢,肯定沒問題,國家都在提倡買保險,買保險來我們公司最好。
真相:保險公司廣告費出了不少,能不能把這些廣告費多給客戶點保障?
6、買了我們的保險,可以有綠色通道,我再送你xx生活用品,公司邀請你旅遊,過節送禮,服務多多。
真相:你買的是保險而不是服務,送給你的禮越多,人情欠的越多,送的你不好意思,就買保險了吧。
7、xx名人/有錢人買了xx萬保險,並且說:「保險xx好」。你看權威都這么說了,你更應該買保險了!
真相:造謠,xx名人從來沒有說過這句話,也沒有買xx萬保險,無從考據。利用人的從眾心理。
8、xx保險,你出險,賠你一大筆錢,不出險,以後返還,當做養老金,安樂死,錢留給後代。你看這么好的保險,沒事以後還能返還,你的保費還能拿回來,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真相:講到返還,要幾十年以後的事情了,而幾十年的利息不是一筆小數目,保險公司白白拿走了!更要命的是,幾十年後貶值成啥樣了?醫療費用要提高多少?夠不夠看病還是個問題!
9、當你躺在病床上或者發生意外的時候,才後悔以前沒有買過保險。你現在身體好,人老了總要生病吧,保險遲早要用到的,千萬不要因為省一點錢,後悔莫及。
真相:說的是意外和大病,但是一算錢,好貴六七千,我承擔不起!於是馬上改口,給你推個分紅險,保額只有幾萬,但是卻要兩三千塊錢,每年返還幾百塊,利息還沒銀行高,基本等於白買。有人一年六七千能承擔的起,連著交20-30年,一共交了20萬上下,結果你說老了看病遲早用的,老了得了大病,賠你30萬,那我還不如存銀行,這幾十年過去,利息都不知30萬!切記保險的作用是杠桿,起不到杠桿作用的時候,保險就失去意義了!
10:你們都說保險是騙人的,那是以前,保險業務員不夠專業,學歷低,素質低,保險制度不完善;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培訓越來越專業了,保監會有國十條等政策,國家都在支持保險行業,保險產品會越來越好,所以你放心的買吧,不會騙你的。
真相:以前保險業務員人數少,保險行業剛起步,不太被人信任,而且保險多是以消費型為主,錢丟掉了拿不回來,不出事都把錢白白扔了,漏洞更多,所以被說成保險是騙人的。但是今年,保險代理人已經暴漲到了700萬,意思就是什麼人只要你想來賣保險,都能讓你進,因為代理人沒有底薪,不開單一分錢拿不到,只要開單才有底薪,這和其他無責任底薪的銷售行業比,一比就懂了。700萬的人賣保險,騙子那是更加多了,只要能開單,啥都不管,因為不開單我一分錢都拿不到,沒必要對客戶講真話,所以各種騙子話術引誘客戶買保險。而光靠賣保險做業務,是不穩定的,所以要和傳銷一樣無限拉人頭,自己的手下開單,自己就有提成,這不就是傳銷的提成嗎?所以把小白拉進去做保險後,先給他洗腦,讓他自己買保險,給親友買保險,等熟人做完,找陌生人,陌生人要培養關系,於是上面10條騙術就開始了,如果沒有單子,就走人了。搞了半天,小白來保險公司工作,不但沒有賺到錢,還自己貼錢買保險,變成了買保險的客戶,因為業績考核要求,小白的師傅會讓小白自己買保險,而經過保險培訓老師的洗腦,一開始不了解保險產品,認為自己保險非常好,於是就買了保險,作者也是這類受害者,這和傳銷沒有什麼區別,只是讓你自己心甘情願的買保險!等小白沒有利用價值後,就被考核掉開除了。於是乎,人才市場365天天天都有保險代理人在招聘,美其名曰:招聘儲備經理,高級主任,金融顧問,保單售後服務,社區服務。而實際上,招聘的人根本不是人事部的,是有錢的代理人自己收徒弟,打著保險公司招聘的旗號拉人頭,簡直不要臉!而現在保險產品上,打著返還的旗號,繼續騙人!以前是騙沒聽過的人,現在是偏不懂知識的人!
下面對現在大多數保險產品做一下解析:
返還型保險是個誤區,保險保的是不確定事件,而返還型保險涉及必然事件。
—————————————————————————————————
而返還型的有兩類:生死兩全保險和分紅型。
兩全保險或類兩全保險,如果生存,或者生存到自然死亡,錢是必賠的,把不需確定賠的變成了必賠事件。保險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不會那麼好心返還你錢,結果必然是額外收費的,而返還這部分額外收費的,卻失去了保險的意義,客戶白交了這部分錢!而這類保障型非理財型的保險,是強制以身價死亡作為保額的,你想買不確定的重疾險、意外險和小醫療,必須先買下死亡險,而死亡是一個人必然發生的,老死賠錢,必然事件,這不叫規避風險,這叫死亡返還。保險公司很多產品,強制捆綁老死的身價險,不買它,不讓買重疾、意外和小醫療。一般這類保障型保險都很貴。
分紅型保險,保額很低,交一年的保費僅僅和保額相當,甚至保額低於一年保費,根本起不到保險作用,而偏重於理財。你要理財,去找4%-5%的理財產品,絕對比買保險理財收益高,大多數分紅保險,甚至不如銀行定期理財利息高。所以分紅險還不如保障型保險,而分紅險卻比保障型的保險便宜,但是保額非常低,當客戶承擔不起保障型保險是,保險代理人就會根據客戶能承擔的保費,推薦了分紅保險,這是非常不厚道的!
返還型保險比消費型保險貴了很多倍,消費型保險因為價格便宜,代理人拿的傭金很少,如果全部靠消費型做業務,代理人拿到的工資會很低,基本賺了多少錢,而保險代理人要達成鑽石等獎勵,通常都是以非消費型保險算件數的,消費型保險賣得的再多,都不算件數獎勵,因為返還型保費高,公司收益高,所以願意發給獎勵。
多出來的返還的錢,保險公司就可以拿去集資了,承諾你未來返還給你,而這部分錢起不到保險的作用,在未來還有被貶值。
消費型保險就是不出險就把錢白白丟掉,這是保險的原始狀態,後來客戶因為不接受這種方式,怕白白丟錢,保險公司賺的錢也不多,所以就想出來返還保險,客戶錢交的多了,保險公司集資多了,以前消費型保險,公司只能拿點管理費,現在返還保險,公司能連利息一起拿走了。
—————————————————————————————————
所以純消費型的才是性價比最高的,這叫返璞歸真!
而消費型的有2種,交一年保1年和交10-20年保終生或保到高齡的,因為剔除了返還的水分,保費會低很多,而你是怕你寶寶得大病,所以做個大病消費險就可以了。如果你小毛小病也怕的話,很多保險公司有卡式業務,交一年保一年的最合適你,又便宜,利潤又少,通常是保險公司的促銷產品,所以性價比高!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