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工行理財產品90天怎麼算利息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都是按年收益計算的,所有需要(本金*收益利率)/365這是每天的收益 然後乘以90天 就可以了
希望能幫到你 望採納
B. 銀行倒閉 理財產品是否可以退
第一百一十三條 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後,依照下列順序清償:
(一)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
(二)破產人欠繳的除前項規定以外的社會保險費用和破產人所欠稅款;
(三)普通破產債權。
破產財產不足以清償同一順序的清償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破產企業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按照該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另外,網上搜索關於共益債務的解釋,也不包括銀行: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發生的下列債務,為共益債務:
(一)因管理人或者債務人請求對方當事人履行雙方均未履行完畢的合同所產生的債務;(我理解為費用)
(二)債務人財產受無因管理所產生的債務;
(三)因債務人不當得利所產生的債務;
(四)為債務人繼續營業而應支付的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險費用以及由此產生的其他債務;
(五)管理人或者相關人員執行職務致人損害所產生的債務;
(六)債務人財產致人損害所產生的債務。
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由債務人財產隨時清償。
債務人財產不足以清償所有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的,先行清償破產費用。
債務人財產不足以清償所有破產費用或者共益債務的,按照比例清償。
債務人財產不足以清償破產費用的,管理人應當提請人民法院終結破產程序。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請求之日起十五日內裁定終結破產程序,並予以公告。
C. 個人資金殷實,想知道現在這個階段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好不好。。。
投資這個名詞相信太多的人不理解。
並不是把錢放進去就是投資。
請問樓主對這些銀行的理財產品了解多少,領悟多少,分析了多深?如果都沒有做,光憑網上朋友的推薦或者銀行一些你不了解職業水準的一些職員的推薦就把錢投入進去,那不僅僅是愚蠢的行為也是對自己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
投資分內部和外部投資
外部投資就是看好哪些產品進行研究後決定去持有然後在一定時間內達到多少利潤的行為。
內部投資簡單點說就是參與資本運作從企業內部來掌握資訊從而進行金融操作的行為
如果對於基金股票不了解的話
那麼黃金,房地產,商鋪等等都是不錯的長期投資產品
重點就是你的錢買來的東西不是廢物,是資產,而資產的概念就是可以再變成資產。
例子,你買了房,可以出租,也可以貸款,一段時間後,房子還是你的,但是價值已經翻番。如果你當初買了高端電器,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失去了價值而變成廢物。
最後的終結就是如何把錢(錢是紙不是資產會貶值的)變成資產的一個過程就是投資了,投資其實沒有風險,但是投資需要耐心!
D. 全球低利率時代會就此終結嗎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央行的帶頭大哥美聯儲為了應對世界經濟的大蕭條,於是開啟一輪連著一輪的量化寬松大潮,一方面瘋狂的通過印鈔來刺激經濟,給經濟放水,另一方面把利率一降再降。緊跟著美聯儲之後,歐元區(2014年6月)、日本(2016年2月)、瑞士(2015年1月)、瑞典(2015年2月)、丹麥(2012年7月)等五個國家都帶頭實現的負利率操作。而在英國脫歐之後,8月4日,英國央行宣布降息25個基點,緊接著澳大利亞也開始跟著降息,可以說低利率、負利率已經成為了世界貨幣的主流。
當然,在這方面,相對而言中國還是顯得較為謹慎,為了不對經濟造成太大影響,中國降息降準的兩把大刀都還沒有頻繁的使用,但是和我們的CPI也就是居民消費品物價指數相比,我們已經生活在負利率的時代了,這個時候把錢存銀行可能是處於每天都在虧損的狀態,把錢存余額寶恐怕這僅僅兩點幾個點的利率也就比存銀行稍微好點。
負利率對我們的生活到底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一是持有現金就是讓錢變紙
曾記否,在余額寶最為紅火的2013年,剛剛面世的余額寶就用它接近5%的年化收益率獲得了大多數人的青睞,可以說那個時候的余額寶可以說是現金類理財產品的翹楚,你既可以擁有隨時用錢的流動性,又可以擁有遠高於銀行的資金收益。但是三年過去了,我們看現在的余額寶,只有2.3%左右的收益水平,真心有點沒臉見人了。余額寶可以說是中國負利率的縮影,在這個負利率的時代最慘的就是將現金持有在手中或者將現金存銀行活期的人,他們可以說是用一己之力承擔了自己錢的貶值。
二是理財成為了一種難事
在P2P最為紅火的2015年,市面上似乎隨處可見收益在10%以上的理財產品,雖然有著各種各樣的風險,也爆發了類似於e租寶、泛亞這樣的風險事件,但是不得不說2015年的理財是一個相對容易的時代。在當時,招財寶等類似P2P產品的常規收益都在6%左右,這種風險不大的理財產品也都能保證一個較為不錯的收益水平。但是進入了負利率時代之後,財產逐漸縮水,居民開始將銀行存款往理財產品裡面搬家,但是理財市場的收益率依舊極低,平均收益只有4%左右,超過5%的產品都成為了珍稀保護動物。並且,隨著人民銀行降息降準的壓力更大,理財產品的收益下降將成為一種長期趨勢。
三是房地產市場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今年以來,我們看到了房地產市場一輪又一輪的暴漲,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漲幅超過了大多數人的想像,多少沒買房的白領感嘆,房價一漲幾年的辛苦工作都白幹了,等於給房子白白打了幾年的工。房價暴漲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負利率,因為錢越來越不值錢,居民都不會願意存款,為了避免自己的財富縮水,在中國二十餘年的市場發展中,只有房地產依然保持著相對的穩定的保值增值比例,所以多餘的資金除了房地產似乎無處可去。但是,這種投資也有著其針對性,所以我們看到經濟基礎與發展潛力較高的一二線城市成為了房價上漲的主力軍,三四線城市在經濟不景氣的今天,更加難以在負利率時代收益。
負利率已經成為工薪族的災難
負利率時代,其實受到影響最小的應該是富裕階層,他們的收入多來自於資本利得,並且一般其負債都較高,因此,受到負利率的沖擊最小。但是, 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工薪族,工薪族因為其收入主要來源是工資收入,他們的生活往往是由其工資來決定的,這就意味著他們難以通過足夠的資本手段來提高收入。在負利率的狀態下,會導致他們的收入差距與高收入群體越來越大,其可支配收入逐漸減小,消費能力逐漸降低,生活水平也就不可避免的進入下降階段
E. 理財產品,存款返錢,81歲終結
理財產品推薦你去存利網看看,收益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
F. 購買的理財產品到期了,怎麼不能贖回呢
若是在招商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大部分產品到期後,無需操作贖回,本金和紅利會自動返還至活期賬戶,一般在到期後的3個工作日內返還。
若您購買的理財產品需要操作贖回,請您進入招行主頁www.cmbchina.com 點擊右側「個人銀行大眾版」,輸入卡號、查詢密碼後登錄,進入後點擊橫排菜單「投資管理」-「受託理財」-「我的理財產品」-「我的持倉」,在您需要贖回的產品前點擊「贖回」。
G. 中國農業銀行本利豐62天定期了一天,可以終結,要回所有錢嗎
關於本利豐提前終止:
理財產品到期前,中國農業銀行有權利但無義務提前終止理財。投資人無權提前終止。
H. 央行重磅新規實施,銀行代收「亂扣費」終結,多家已提前調整
防範銀行代收業務「亂扣費」的新規即將落地實施。
4月26日起,央行規范代收業務新規將正式實施,各類因代收業務不規范導致的「亂扣費」行為迎來嚴控。在此背景下,包括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多家銀行,此前已對代收、代扣業務發布優化調整公告。
「包括水電煤氣費等業務的銀行代扣,信用卡自動還款,村社集體分紅,村委薪酬發放,村幼兒園交學費,委託銀行發起代收等都屬於代收代付業務的范疇。」一位華南地區農商行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介紹,銀行作為第三方機構開展這類代收業務所獲得的手續費用,都計入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
「中長期看,代收業務規范開展,有助於防範機構面臨的潛在風險、穩健經營,有利於代收業務健康發展。」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指出,央行新規發布就是要防範風險,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
銀行代收業務新規落地
2020年10月26日,央行發布《關於規范代收業務的通知》(下稱《通知》),並同時表示「本通知自發布之日起六個月後施行」。也就是說,今年4月26日起,針對銀行代收業務的新規將正式實施。
央行去年發布上述《通知》時表示,銀行、支付機構和清算機構應當對照通知要求對存量代收業務進行梳理,制定整改方案並報告央行或其分支機構同意後執行。
央行在《通知》中明確了代收業務定義:是指經付款人同意,收款人委託代收機構按照約定的頻率、額度等條件,從付款人開戶機構扣劃付款人賬戶資金給收款人,且付款人開戶機構不再與付款人逐筆進行交易確認的支付業務。
具體來看,代收業務在日常生活場景中應用較為廣泛。例如,銀行客戶與自來水、電力、燃氣、有線電視等公司簽訂服務協議後,公司每月按期自動從銀行客戶賬戶扣費;信用卡持卡人與銀行簽訂自動還款協議後,銀行每月從持卡人指定的賬戶劃轉資金償還信用卡;客戶購買保險時,與保險公司約定每月自動從客戶賬戶扣收保費等。
央行在《通知》中明確,符合代收業務的適用場景包括,便民服務繳費、政府服務稅費繳納、公益捐款、通訊服務費繳納、信用卡還款、保險費用繳納、銀行賬戶充值、資金歸集、小額便民費用繳納、跨機構業務等等。
華南某農商行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介紹,銀行作為第三方機構開展這類代收業務所獲得的手續費用,作為銀行的中間業務利潤。
多家銀行已調整代收業務
央行針對代收業務的新規正式施行之際,交通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已陸續參照新規執行,調整優化代收、代扣業務。
交行公告稱,自4月17日起,交行將執行人民銀行規范代收業務新規,統一按照規范要求向客戶提供代收代扣服務。包括通過交易渠道提醒、簡訊等方式通知客戶發生的代扣信息,並根據客戶的簽約信息提示通過交行或收款方渠道補充完善代扣協議。該公告分為付款人相關事宜、收款人相關事宜兩大部分。
交行工作人員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如已簽訂代收代扣協議,但近期收到交行通知要求重新簽協議或補充協議信息的,需按照通知內容以及通知中告知的方式進行協議更新。「如跨行代扣業務、保險繳費等,若不及時更新協議,交行將會停止代扣,客戶可通過手機銀行APP或營業網點更新協議」,交行工作人員表示。
目前,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也分別就信用卡業務發布代收業務規則,發布相應的優化調整公告。
招商銀行稱,應央行新規要求,該行計劃對信用卡代收業務進行升級維護:自2021年4月20日起,該行信用卡持卡人(付款人),在使用該行信用卡作為付款賬戶進行代收業務付款時,需事先或在業務辦理過程中與該行(付款賬戶開戶機構)、代收機構、商戶(收款人)之間簽訂代收業務協議。如客戶未能及時完成代收協議簽約,其信用卡代收付款將會失敗。
此前,中信銀行信用卡也發布了關於優化代收服務的公告,對辦理代收服務(涉及費用繳納、公益捐款、賬戶充值、信用卡還款等)的客戶,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及協議約定提供代收服務,及發送辦理業務通知。
打擊亂收費、亂扣款行為
對於為何要對代收業務進行規范,央行曾在《通知》徵求意見稿發布時對相關問題進行說明。
央行指出,相較於其他需付款人對交易逐筆確認的支付業務而言,代收交易驗證強度較弱,易造成付款人的資金風險。特別是近年來代收業務呈快速發展趨勢,由於業務開展不規范導致的資金損失風險事件逐漸暴露。
央行也曾發布兩個風險案例:例如,某羅姓客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儲蓄賬戶被人以1分鍾1萬元的頻率在10分鍾內扣走近8萬元。經開戶銀行查詢,某公司通過某支付機構的批量代收介面將資金從羅姓客戶儲蓄賬戶扣走,但該客戶並未與此公司、儲蓄賬戶開戶銀行簽署任何協議。
另一案例顯示,某李姓客戶在出國4個月期間,隨身攜帶的銀行卡陸續發生單筆5萬元的扣款交易,共被扣走200萬元。經查,該客戶曾在某平台購買理財產品,產品贖回後,該平台以李姓客戶名義偽造代收業務授權協議,將其資金通過代收通道扣劃至某公司。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指出,此前國內銀行、支付機構開展的代收業務,由於缺乏必要規范和監管等,容易滋生一些潛在風險。如隨著支付業務程序復雜化、業務量增加等,業務不規范容易產生操作風險;如果銀行未對代收資金合理管理,在特殊時點容易出現集中收付壓力;如果代收機構未嚴格履行收款人客戶身份識別,容易被詐騙、洗錢行為鑽空子以及暴露出對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不足等問題。
周茂華表示,「對銀行來說,新規實施,短期部分銀行面臨業務整改、業務流程完善,《通知》也明確了代收業務適用場景范圍,部分機構的不合規代收業務將面臨壓縮。但中長期看,代收業務規范開展,有助於防範機構面臨一些潛在風險、穩健經營,有利於代收業務健康發展。」
「對客戶來說,新規實施對代收業務各個環節進行明確規范,避免未經客戶允許開展代收業務,加強收款人真實信息審核、識別等,最大限度降低詐騙等違法行為,以及保護客戶信息安全等,實際是強化了客戶合法權益保護。」周茂華分析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