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銀行理財產品陷阱該如何規避 麻煩官方一點的回答😬😬
首先你要認真閱讀理財說明,看清楚裡面的內容,其次,高利率意味著高風險,這一點自己必須清楚
B. 如何避免被銀行的理財人員忽悠
惡補理財知識,基金,債券,保險。銀行理財經理一般就是拿這幾個忽悠人
C. 如何避免在正規銀行機構購買理財產品落入陷阱
這個正規銀行的安全性應該都還可以吧,就是收益有些低,p2p會收益高些,一些正規的平台安全措施做得也是不錯的,倉儲貸、陸金所、人人。。。。。
D. 如何避免遭遇銀行「假理財」產品
1.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不等於銀行理財產品,要注意風險銀行是一個「金融超市」。
現在的銀行除了銷售自己發行的產品外,也會利用本行渠道、人員銷售和推介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產品,稱之為銀行代銷產品。
目前常見的銀行代銷產品包括基金、保險、信託及國債等。
如果你選擇的是銀行代銷產品,那必須對該產品的發行公司進行查詢和了解。
2.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有正確的認識,不要貪婪
通常,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是相對安全,收益較穩定的。
「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這句話永遠不過時,安全對應的是低收益,銀行理財產品的常規收益在3.4%~4.5%之間,那些動不動就8%、10%收益保證的理財產品,難道您在購買前就沒懷疑過?
3.新技能get!識別「真理財」,告別「假理財」
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有一個「產品編碼」,理財產品登記編碼是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賦予銀行理財產品的標識碼,就像身份證一樣,具有唯一性。
可以通過登錄:中國理財網,進行查詢。
4.防止「飛單」,銀行「雙錄」
所謂「飛單」,是指銀行員工利用銀行的營業場所,私自銷售非本行自主發行的、非本行授權和簽訂代銷協議的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
「雙錄」指「錄音、錄像」。銀監會要求開展理財產品和代銷產品銷售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均應實現自有理財產品與代銷產品銷售過程同步錄音錄像。
在購買銀行直銷或代銷的理財產品時,注意是否有「雙錄」,銷售人員是否按程序、按規定介紹理財產品,你的權利、風險和糾紛處理方式,錄音錄像為證。
總之,找正規的渠道,買正規的產品,不貪高收益,這樣就能盡量避免遭遇「假理財」了。
E. 如何才能避免一些常見的理財騙局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證:
產品發行主體是否合法合規:目前我國法律認可的金融產品投資方式包括銀行、證券、基金、期貨、保險、股票、大宗商品交易等主流投資方式,當然也包括了合法利息范圍內(人民銀行基準利率的4倍以內)的民間借貸、P2P、網路平台發行的理財非主流投資方式
發行主體是誰監管:這非常重要但容易被忽略,就像一場比賽一樣,如果沒有裁判或裁判比較弱或裁判不夠公正,這都會導致參賽者違規而得不到公正的處罰。金融投資也是一樣,目前比較強而且公正的監管主體包括了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金穩委、工商局、質監局等等政府官方機構,找好了裁判再去找由這些裁判主管的參賽隊伍(金融機構)就比較好找了,銀行、證券、基金、期貨、保險、股票、大宗商品交易等主流投資機構都在以上監管機構嚴密的監管下運作的,要想違規難度很大,而且一旦違規將面臨嚴重的處罰,所以在強監管的裁判執法下,找這些金融機構投資就比較穩靠,起碼合法權益是得到了法律和監管的雙重保障的。而民間借貸、P2P、網路平台發行的理財非主流投資方式目前還處於監管之外,即便有工商營業執照也難以保證其按照合同約定的方式運作產品,資金被挪用,未按合同約定嚴格執行等問題層出不窮,因為工商局只負責其公司注冊時的合法性,並不負責他運作中是否合規。這樣就可以排除掉後面這一部分沒有強勢裁判的參賽隊伍。
收益是否合理:風險和收益成正比不是一句空話,金融的本質是把閑散的資金歸集起來投到需要錢的行業和企業里,如果自己家裡面的人有做生意的你可以了解下,現在常規生意(黃賭毒這些高利潤的就算了)的利潤是多少,得到的結論無非是,服裝(衣)零售約15%批發10%,餐飲(食)20-50%,房屋租賃(住)4-8%,車輛租賃(行)10-15%,這些都是圍繞國民生計開展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其中餐飲的利潤最高一般也就50%左右,而且是要在請的員工不多,自己親力親為,經營規模小,生意很好的情況下才能實現的,如果你是一個小餐飲店的老闆,經營有方確實做到了50%的利潤率,你有一天需要開一家分店想借錢(不管是找正規的還是不正規的機構借)你肯定會考慮一個資金成本問題,你肯定不會去借年利率高於50%的錢,因為比你的經營利潤還要高你還賺什麼,你能接受的最高利率通常在20%左右,因為這樣你才有賺頭,假想某個小貸公司以20%貸款給你,那小貸公司也不可能不賺錢嘛,他也要付把錢放在他這里的投資人的利息,假如他按8%的毛利潤提取,那小貸公司最多能給投資人的收益就是12%,實際情況因為小貸公司要自身承擔給投資者兌付本息的風險,所以往往提取的收益要比這個比例更高,即便是按12%計算,你作為投資人還得考慮:借錢的人如果還不上小貸公司的錢怎麼辦(信用風險),小貸公司如果為了利潤把錢違規放給不合法的暴利生意怎麼辦(監管風險),小貸公司倒閉了怎麼辦(市場風險),倒閉了你怎麼和小貸公司打官司,官司打贏了但是小貸公司和借錢的人還是沒錢還怎麼辦(追償成本)等等問題,你得為這12%的利潤每天擔驚受怕。
所以總結以上幾個因素,一是我國目前金融監管范圍有限的情況下,要盡量在政府監管的金融機構做投資,起碼有政府機構幫你盯著,普通老百姓建議還是在銀行、基金、保險這幾個最可信最規范的金融機構做理財(起碼比那些民間金融機構穩靠得多得多);二是有固定收益的投資合理收益最高也就10%了,再高你就要想想這錢是拿去做什麼了,怎麼會有這么高的利潤,這裡面有沒有什麼陷阱;三是排除貪念,多學點基礎的法律和理財常識,這樣才知道投資理財的本質不是賭博,而是科學合理的資金融通
F. 如何躲過銀行理財那些坑
銀行理財最大的坑就是收益過低
如果你覺得銀行理財也有風險的話建議購買保本的
如果你對收益不滿意可以多關注國企和央企平台的產品
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收益也比銀行理財高得多
具體有什麼不清楚的可以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