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從金融投資范圍看,百姓投資理財的方式有哪些
1.投資國債
國債是各種理財渠道中最安全、穩妥的投資種類。今年發行的前兩期國債利率分為三年期、五年期兩種,利率分別為3.14%、3.49%。
2.投資基金
目前,居民可以投資的開放式基金主要有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
3.人民幣理財產品
最近發行的固定收益型人民幣理財產品不是很多,而且今年一年期理財產品收益也從去年最高3.5%降到2.5%左右。
4.信託產品
信託產品年收益率一般能達到4%以上,其風險遠高於儲蓄、國債,但是低於股票及股票型基金。
5.保險理財
近年來各家保險公司不斷推出的分紅類保險目前也暫不納稅。不過,市民不能指望投資保險賺大錢。
6.教育儲蓄
教育儲蓄是通過零存整取的方式進行,享受的是同檔次的定期存款的利率,一年、三年、六年的利率分別為2.25%、3.24%、3.60%。
⑵ 理財方式中一種是投資基金,什麼是投資基金老百姓投資有無門檻程序怎樣
什麼是共同基金
在英語中,共同基金 mu�tualfund 的mutual意為joint(聯合),而fund有holding(控
制)之意,即把許多人的錢集中起來進行專業化投資的運作。共同基金其實就是一類投資公司
investmentcompany 。作為公司,每一個共同基金都有各自的經理、員工、運作方式和目標
等等。基金的投資目標反映出它之所以成立和存在的理由。簡而言之,共同基金集合了一部分
委託人的資金,並代表他們的利益進行有預設目的投資。每個基金公司都會僱傭投資專業人士
來管理基金的投資組合,通常稱他們為投資組合管理者。這些專業人士可以組成團隊來經營基
金,有些投資公司甚至委託其他公司或自由投資專業人士來幫助公司進行資本運作。
共同基金的投資組合常在變動。例如,貨幣市場共同基金 moneymarketmutualfund 的投
資組合平均持有時間一般不超過3個月;一些股票基金 stockfund 在1年內保持穩定的投資組
合;另一些股票基金卻變換頻繁,1年要重新組合好幾次;債券基金 bondfund 的投資組合也
同樣具有變動性。由於這個特性,投資者應該注意到,雖然共同基金公司的名字在長時期內穩
定不變,但其投資組合並不總是這樣的。
1.基金一般由基金公司發行,其資金由銀行託管,證券公司承銷。與行政區劃無關。
2.一般初次認購的最低金額為5000元。
3.具體購買可以前往當地銀行、證券營業部、基金公司辦理。銀行櫃台前通常都有基金廣告可以自行領取。購買時一般需要帶好:身份證與該銀行的銀行卡。
⑶ 普通人怎麼投資基金理財
投資基金還不如存銀行算了!收益那麼低!要做的話就做證券類,期貨類,外匯類投資!
⑷ 老百姓如何投資理財
如果你不懂網路和支付寶
那麼你可以選擇把錢存在銀行定期
如果你懂支付寶
你可以把錢存在余額寶
目前一萬元每天有一元收益
一個月30元一年360元,如果你是十萬的話,你一年就有3600
這個比定期劃算多了
⑸ 投資理財公司到底好不好有知道的嗎
您可通過其監管平台、工商局等查詢對方資質,作為參考。
⑹ 百姓投資理財
首先要知道理財是通過對財務資源的適當管理來實現個人生活目標的版一個過程,是一個權為實現整體理財目標設計的統一的互相協調的計劃。這個計劃非常長,有三個核心意思:
第一,財務資源,要清楚自己的財務資源有哪些;
第二,生活目標,要對自己的生活目標有清醒的認識;
第三,要有一系列統一協調的計劃,要保證所有的計劃不會沖突,協調起來都能夠實現。
核心內容就包括保險計劃、投資計劃、教育計劃、所得稅計劃、退休計劃、房產計劃。用現金流的管理把所有的計劃綜合在一起,協調所有的計劃,並讓所有的計劃都能夠滿足你的現金流,這就是個人理財的核心內容。
那麼個人理財應該怎麼做呢?主要分為五大步,
第一,制定理財目標。
第二,回顧自己的資產狀況。
第三,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
第四,進行合理的資產分配。
第五,進行投資績效的管理,根據市場的變化做調整,合理安排口袋裡的錢。
⑺ 老百姓常見的投資理財方式有哪些
中國早期普通老百姓投資理財的方式並不是很多,儲蓄——曾經是早期中國老百姓唯一的投資理財方式。一張又皺又黃存摺,記錄著一串簡單的數字,這就是當時一家人全部的財富。當時的那句口號——「存款儲蓄,利國利民」,還時常在我的耳邊回盪,記載著那段並不算太遙遠的歷史。
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老百姓才有了一個新的投資理財方式——國債(也包括早期的國庫券)。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國經濟駛入了高速發展的軌道。各種類型的國債也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經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而老百姓對待國債的態度,也由原先的消極購買,發展到現在的積極搶購。眼下的各種類型的國債,早已成為中國老百姓投資理財的「寵兒」。
當歷史的車輪行進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又一種新的投資理財方式呈現在中國老百姓的面前——股票。雖說,股票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出現了,可是真正在全國范圍內普及,還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當時的老百姓,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從排隊購買股票認購證、搖號抽簽、認購股票,到進入證券交易所進行股票交易。由此,一名普通的老百姓,完成了從平民到股東的轉變。從那時起,普通的老百姓便和一家家上市公司,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中國股市的沉浮,在給中國老百姓帶來無數喜怒哀樂的同時,也為中國老百姓灌輸了強烈的「市場意識」、「投資意識」和「風險意識」。
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從2005年到2007年,中國股市開始了為期兩年大幅上漲,從2005年6月的1000餘點(上證綜指),上漲到2007年10月的6000餘點(上證綜指)。中國股市史無前例的大漲,不僅讓眾多的股民欣喜若狂,也使得一種新的投資理財方式——證券投資基金,進入了千家萬戶。現如今,以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為代表的各類基金,獲得了老百姓的青睞。因此,很多老百姓便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基民」。
黃金市場作為全球四大投資市場之一,在國外有著眾多的投資者。可是,在中國的起步比較晚,所以,中國的老百姓還不是很了解,因此投資黃金的老百姓,還不是很多。不知大家注意過沒有,作為各個國家「大管家」的各國央行和「扶危救困」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都有大量儲備黃金。因此,我們中國老百姓適時、適當地為自己增加一些「黃金儲備」,還是很有必要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黃金投資必將成為,繼儲蓄、國債、股票、證券投資基金之後,中國老百姓投資理財的新熱點。我也相信,用不了多久,黃金投資就將成為中國老百姓投資理財的「第三條腿」;同時,黃金投資也將幫助中國老百姓打開多元化投資理財的大門,帶領中國老百姓走向投資理財的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