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銀行私售理財

銀行私售理財

發布時間:2021-11-26 01:13:35

Ⅰ 經銀行辦理的理財產品銀行有神魔責任

一、銀行員工私售理財產品與客戶產生糾紛時,是屬於銀行員工的個人行為涉及犯罪或是違規,還是銀行來承擔責任關鍵在於關系認定,銀行是否構成直接責任,在法律上關鍵在於該違法的員工與銀行之間是否構成了表見代理的關系。
二、根據《合同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表見代理是指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的一種民事法律制度。表見代理所產生的法律後果與有權代理一樣,均由被代理人承擔。很多投資人包括律師都認為銀行員工私售理財產品行為屬於表見代理,因為一般情況銀行員工在與儲戶、投資者簽署的文件上用了銀行的公章,或者進行交易時銀行員工是在銀行的網點內和工作的時間內進行的非法吸存或是私售產品的行為,滿足了表見代理構成要件中的代理人具有被授權的表象及代理人的代理屬於無權代理。
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法發〔2009〕40號)有關規定,客戶主張表見代理的關鍵要素,是客戶在主觀上善意且無過失地相信銀行員工有代理權,但是,銀行員工私售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一般是銀行理財產品的2至3倍,消費者在發現收益異常的情況下應盡到基本的審慎義務,通過閱讀產品說明書,或與銀行其他工作人員求證來避免購入非銀行理財產品.

Ⅱ 私售理財產品行為是指什麼

銷售未經國家金融主管部門審批的理財產品,輕則是攪亂市場,重則是犯罪。

Ⅲ 銀行理財產品出事了 究竟是員工私售還是替罪羊

恩,兩種情況都有可能。銀行如果有發行,那就是銀行的事情。如果你買的產品行里不賣,那就是銀行員工自己拿的產品。 銀行自己的產品也是有可能出事的,看你自己當時怎麼選的,有的理財產品明確寫了浮動收益,有的甚至不保本。。譬如 ,穩健型,風險型等等。

Ⅳ 銀行員工私售理財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貌似有的。你簽名了,你從中得到了利益。只是你不是最大的責任人吧

Ⅳ 銀行員工私售「飛單」該怎麼辨別

有可能構成職務侵佔或者挪用資金罪
銀行員工私售理財產品,一般是指銀行員工未經本行、上級行審批或授權,未向監管備案,沒有遵從正規的銷售流程和相關規定,私下向客戶出售所謂的「理財產品」的行為。主要有以下表現形式:
第一是飛單。飛單並不是法律概念,在銀行業,飛單是指未經上級行授權或批准,員工藉助銀行,擅自銷售第三方發行的金融產品,第三方與銀行之間不存在委託銷售合約關系。應當注意到,員工擅自銷售的第三方金融產品是真實的金融產品,僅是沒有通過銀行官方銷售。2012年底,華夏銀行某支行濮某私自銷售「中鼎」系列產品即是典型的飛單事件。
第二是私售銀行停售的理財產品。銀行或第三方曾經發行並銷售過某理財產品,後來停止銷售。個別員工藉助銀行,假冒銀行名義,向客戶出售已經停售的理財產品,沒有將募集到的資金劃入銀行專戶,而是將資金出借給用資人使用。這種私售,可能是私售本行停售的理財產品,也可能是私售第三方停售的理財產品。
第三是私售虛假理財產品。銀行員工編造銀行或第三方發行的理財產品,製作虛假理財產品協議書等文件,偽造銀行印章或盜蓋銀行真實印章,誘騙客戶購買虛假理財產品,將募集的資金出借給用資人使用。員工私售虛假理財產品,一般具有客戶資金性質。

Ⅵ 銀行理財是非法集資嗎

正規的銀行理財業務不是非法集資。

但是如果是私售理財產品或者是非正規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就是非法集資。

Ⅶ 銀行員工私自向客戶寫保證書推薦銀行理財產品算私售嗎

不管收益率有多高,銀行員工私自代售理財產品絕對違法,而且出事銀行是不會承認的,只會推得一干二凈。建議還是從正規渠道購買理財產品,心理也踏實。

Ⅷ 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何時開始實行專區雙錄

據報道,根據發布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銷售專區錄音錄像管理暫行規定》,10月20日起銀行銷售理的財產品必須實行專區雙錄。

專家表示,銀行網點必須為理財銷售設立專區,並對銷售過程同步錄音錄像,專區雙錄是整治金融亂象的一項重要舉措。

Ⅸ 銀行員工私賣理財產品構成刑事犯罪嗎

有可能構成職務侵佔或者挪用資金罪
銀行員工私售理財產品,一般是指銀行員工未經本行、上級行審批或授權,未向監管機構備案,沒有遵從正規的銷售流程和相關規定,私下向客戶出售所謂的「理財產品」的行為。主要有以下表現形式:
第一是飛單。飛單並不是法律概念,在銀行業,飛單是指未經上級行授權或批准,員工藉助銀行平台,擅自銷售第三方發行的金融產品,第三方與銀行之間不存在委託銷售合約關系。應當注意到,員工擅自銷售的第三方金融產品是真實的金融產品,僅是沒有通過銀行官方銷售。2012年底,華夏銀行某支行濮某私自銷售「中鼎」系列產品即是典型的飛單事件。
第二是私售銀行停售的理財產品。銀行或第三方曾經發行並銷售過某理財產品,後來停止銷售。個別員工藉助銀行平台,假冒銀行名義,向客戶出售已經停售的理財產品,沒有將募集到的資金劃入銀行專戶,而是將資金出借給用資人使用。這種私售,可能是私售本行停售的理財產品,也可能是私售第三方停售的理財產品。
第三是私售虛假理財產品。銀行員工編造銀行或第三方發行的理財產品,製作虛假理財產品協議書等文件,偽造銀行印章或盜蓋銀行真實印章,誘騙客戶購買虛假理財產品,將募集的資金出借給用資人使用。員工私售虛假理財產品,一般具有詐騙客戶資金性質。

Ⅹ 為什麼銀行職員自己幾乎不買銀行賣的理財產品

雖然說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櫃台就設在銀行營業廳內,但是它跟普通儲蓄業務的窗口是不放在一起的,也就是說,理財產品跟儲蓄業務分屬銀行的不同體系。所以理財產品不像銀行儲蓄,是可能會產生虧損的。
而很多理財產品的銷售人員為了個人私利,經常向咱們無知的普通投資人推銷高風險的投資產品,這產品不出事還好,一出事就悲劇了。

那麼銀行理財到底有哪些套路呢?
套路一
除了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以外,有時候還會代銷保險、基金、信託等業務。有很多小夥伴就上了套,本著賺取收益的目的去銀行買理財產品,卻被銷售人員混淆了概念,買成了保險。
保險沒有存取和利息的概念,能不能獲取保險金是不確定的。而且銀行賣的保險,基本上都是理財型的保險,保障的功能很小,所以就算你想買份保險,最好也別選擇銀行。
套路二
有些時候銀行會把代收產品當成自發的產品賣,可能還會向客戶隱瞞風險。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買的其實不是銀行的產品。而風險也不是銀行承擔的。
套路三
銷售人員介紹的預期收益率中所提到的年化,並不是到期後能拿到的收益比例,而和收益的計算陷阱都沒有那麼簡單。收益套路是無窮盡,只能自己注意一點,以免踩進了陷阱。
凡是口頭承諾百分百保本保息的,大多數都是套路,最好能讓銷售人員把所有的承諾都寫合同,這樣如果有糾紛,也能算個保障。

閱讀全文

與銀行私售理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企業貸款目標 瀏覽:140
江西省旅遊集團借殼上市 瀏覽:742
中國msci的股票 瀏覽:59
遼寧遠東集團董事長 瀏覽:869
醫院股份合作可行性報告 瀏覽:948
2016年2月17日美元匯率 瀏覽:321
回租融資租賃 瀏覽:9
美國摩根銀行的外匯平台 瀏覽:282
固定匯率接標價法 瀏覽:920
安利傭金分配製度比較 瀏覽:470
杠桿閱讀術的意思 瀏覽:620
外匯mt4紅色代表賺錢嗎 瀏覽:912
三峽銀行近期理財產品 瀏覽:547
2014年12月港幣匯率是多少 瀏覽:633
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自查報告 瀏覽:185
鋼材買賣個人傭金合同範本 瀏覽:882
87年黃金價格 瀏覽:440
國家外匯管理局境外管理辦法 瀏覽:429
企業融資網湖北 瀏覽:392
2017萬達集團最新新聞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