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向客戶介紹華夏保險理財產品
產品對比,例如
㈡ 如何推銷保險理財產品
讓客戶知道是有收益 有回報的投資方式
與股票 基金對比
還有獨特的保險功能
㈢ 保險,理財銷售開發客戶都有哪些方法
理財這事,看似簡單,其實深奧。
理財就是生活呀。
你說的那種情況,很盲目,目前看是這樣。
日本人,人均7張保單,這話不錯,但是人家那是為了保障,不是為了收益。
買保險,一定要關注的是保障。
保險只是理財的一種工具,是最具防禦性的工具,是中長期理財。
存錢保本去銀行,保障風險找保險公司,投資收益去找證券(股票和基金)。
風險和收益成正比,這是鐵律,說無風險賺錢,怎麼可能。
況且,講白了一個道理,都說錢生錢,如果大家都錢生錢去了,誰還幹活。
賺錢,一定是自己的事,想不勞而獲,那是不可能的,至於怎樣省錢,守住錢,資產保全,對抗長期的通脹,規避未來不確定的財務風險,那是狹義上的理財。
無論任何保險,都不保命,說白了,保的都是錢。
保險,就是客戶的財務風險的有效管理。
無論任何保險理財產品,都是人生規劃,中長期理財。
將下面一段話摘錄給你,希望更會有幫助吧。這是我最喜歡的,對於理財的解答。
理財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
年輕是資本,年老是財富
將資本轉化成財富,是一輩子的事。
理財是什麼?
是炒股、買基金、投資房產?還是炒黃金、買外匯、再買幾幅外國油畫?若真是如此,我們又何必反反復復言必稱「可持續性」呢?
理財本來是為了讓財務更健康,生活更幸福,讓人的一生在有效的保障之下安然度過。
炒,是對理財的最大誤讀。
單一的金融產品投資蘊含著很大的風險,那進行有效的資產配置就是理財了吧?通貨膨脹高起與資產價格暴跌並行,有效的資產配置未必能完全規避風險,至少在泡沫破滅的那個階段是如此。
理財是一種綜合的個人及家庭財務規劃嗎?
這個答案最接近教科書,通過長期有效的金融資產配置,確實能夠達到規避風險、資產增值、甚至財務自由的目標。不過財產規劃固然重要,但忽略了職業規劃,人脈投資、以及如果應對極端風險等內容,同樣很難實現財務自由。金融資產投資只能屬於狹義理財的范疇。
廣義上理解,理財不僅是資產的保值增值和財務規劃,更是一種習慣,生活方式,是一輩子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和資源,在後天的成長過程中通過不斷的教育和外界影響,有些資源得到強化。把資源轉化為財富的過程就是廣義的理財。
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隨時隨地的尋找被低估的資產,將手中的現金轉化成這些資產,以抵抗通貨膨脹,避免財產縮水。
自從金本位的體制解體後,為支持人類不斷擴張的經濟活動,信用創造的速度越來越快,貨幣泛濫成為一種趨勢。長期來看貨幣必然貶值,只是有時快,有時慢,各個地區不同而已。特別是在當前虛擬經濟超越實體經濟的情況下,貨幣資本的增值速度一定會落後於金融資本,完全的持有貨幣不是一個理性的選擇,比較一下20年前的物價和現在的水平就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可見,狹義理財也就是金融資產配置的過程需要貫穿人的一生,即使不是投資高手,也可以通過尋找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和方法來戰勝通脹。
職業發展也是重要的理財手段,它能給你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在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要想取得職場上的成功,職業規劃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比財務規劃更重要。當然,也可以離開職場,選擇創業,只不過這是風險更高的一種理財行為。可見,投資理財活動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也是為什麼說理財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一個人怎麼對待財富,那麼他也會怎麼對待生活。
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沖動的還是謹慎的、是勤奮的還是懈怠的、是勇敢的還是懦弱的、是偏激的還是溫和的,不同的心態決定不同的投資理財結果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可以窺見人性的復雜,投資理財過程中也是對人性的檢驗,理財同生活一樣,是對人生的磨練。
年輕是資本,年老時財富,如何把資本轉化成財富,這是一個投資理財的過程,將貫穿人的一生。那麼,你准備好了么?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㈣ 怎麼讓客戶買這份理財產品
我之前在銀行做理財產品的銷售
一般來講,在每一個新產品推出時,都會事先做好宣傳,方式就是打電話通知老客戶,然後我們銀行都會統一給客戶發簡訊,還會做報紙廣告。總之,有客戶看了就會主動打電話來詢問或者購買。
至於新客戶的開發一般我們不主動的,理財經理和客戶經理不一樣,理財經理要好做的多,很多客戶資源之前就是有的,只需要繼續維護好就好。
但是客戶經理就不一樣了,要主動預約,甚至上門拜訪,總是客戶經理的任務就是拉存款,而理財經理的任務是銷售理財產品,只要銷售業績好,其他的都不是問題了。
所以做客戶經理的最好去向大公司裡面的銷售經理請教。畢竟那種性質才差不多一樣。
㈤ 如何向客戶介紹銀行理財產品
首先是要了解產品,如果自己都不了解產品,那麼你推銷起來也是會很有困難的,而且自信心也會不足。銀行產品無非就是理財或者保險,要從資金起點、收益、期限、投資標的、風險性等,最起碼得是客戶經常問到的,畢竟在他們眼裡你是專業人士,不能被客戶問倒。
其次是做好客戶分類,例如:老年人一般接受不了風險,那麼你在推銷產品的時候就要盡量推銷風險性產品給他們。
最後是要有責任心,現在的金融業缺少服務,做金融的一定要把服務考慮到業務范圍內,這樣你才能做久做大,畢竟這不是一次營銷的事,更多的客戶是積累出來的。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㈥ 如何選擇保險理財產品
您好!
選擇保險理財產品,您需要注意的是,短期的保險理財收益並不會很好,保險理財在於長期的堅持!
對於理財保險(http://t.cn/8sinCzy),目前市場上主要有分紅保險、投資連結保險和萬能壽險等3大類幾十個品種。您如果想選擇理財產品,建議您根據您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比如你的資金量的多少。投資理財是在保障你平時生活不受影響的情況下進行的,也就是說只能用閑錢來投資,其次你只是個人理財還是家庭理財,個人可以追求更高的收益,而家庭理財考慮更多的是規避風險,然後才是收益。
具體的怎麼操作,您不妨參考一下網路空間的經驗(http://hi..com/ulbttivxcedorsr/item/9dd7d4305dafe6bfb711dbaa)
希望對您有幫助!
㈦ 如何向客戶推薦理財產品服務
做這類業務切忌上來就向客戶一股腦的推薦公司和自己的產品,你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客戶的需求。
客戶本來的是個穩健型的,你不要向他推薦高風險高收益的;客戶喜歡追求高收益,你就不要推薦穩健型的。
㈧ 我應如何選擇保險和理財產品
家庭理財四分法《4321牛頓原理》:其中應留下30%的收入作為日常開支
剩餘部分的10%投資於保險型保險,
20%的收入進行儲蓄及保本型投資,
40%用來做風險投資。
可以相應的再細分的每個月的投資額,
這方式相對穩健,至於收益要是投得好應有三、五成。
年保費是年收入的10-15%左右是合理的!
孩子最基本(最實用性)的保險組合,簡單說下,一歲寶寶例子:
1、如為小孩投資教育金,15年共交8萬,那麼到孩子高中大學可領取6萬元,到婚嫁時可領取3萬,賬戶里這時還有6萬多,如果到60歲領養老金,每月可領取3000元,20年共計領取 70萬!80歲之後賬戶里還有17萬左右!到100歲時賬戶里56萬,100歲或者身故的情況下另外賠付保額5萬元! 每3年返還保額的8%,終身領取!
2、另外再附加一份綜合性意外住院醫療險!包含所有意外住院醫療事故的報銷!沒有報銷次數限制,住院等待期僅30天!報銷比例為80%!
商業養老險,簡單說下,28歲例子(共計50萬身價):
1、為自己選擇一款理財性分紅型的養老險,長期收益率是比較可觀的,賬戶價值每年都在遞增!
2、假設保額5萬元,保障終身的,存15年,共存10萬!每3年享受保險公司返還保額的8%!那麼您到59歲時賬戶內有23萬元,60歲開始領取養老金每年一萬元,20年共領取24萬元,80歲時賬戶中還有14萬,到100歲賬戶里有52萬元!
3、附加綜合性意外住院醫療險!包含所有因意外住院醫療導致的所有事故!沒有報銷次數限制,報銷比例為80%!
4、可附加定期重大疾病險,繳費30年保障到58歲,擁有5萬重疾保障金,年繳1500元,享受23種重疾保障,另有住院護理金,患嚴重重疾享受雙倍保額賠付。有病防病,無病滿期還本做養老金!
5、可附加定期壽險產品享受高身價,繳費至55歲同時保障到55歲,保障額度為30萬,年繳1800元,滿期後可以轉換成養老金產品!
二十五歲女性保險例子(白領家庭主婦也合適):
1、這是一款保障性的壽險產品(包含婦女病、生育保障、重疾),保障終身,保險責任:身故、全殘、生存金返還、周年紅利、15種重大疾病、女性疾病、母嬰保障疾病保險。保額10萬,繳費20年,共計儲蓄10萬,生孩子時保險公司獎勵1000元,第9和第18個合同周年日領取1萬元現金,到59歲時賬戶有15萬,到80歲時賬戶有29萬,到100歲時賬戶有50萬。
2、可附加一份綜合性意外住院醫療險!包含所有意外住院醫療事故的報銷!沒有報銷次數限制,住院等待期僅30天!報銷比例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