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巴菲特沒買A股的銀行股,長期持有呢
銀行分紅很吝嗇,你看每個銀行的分紅才多少,盤子大,又漲不上去,沒有潛力買它幹嘛。
㈡ 為什麼巴菲特不買黃金
巴菲特不買黃金這和你現在不經常使用毛筆寫字,或者富裕的時候不在為自己打造一架馬車一樣,從貨幣的角度,黃金是過去的產物,之所以被人類淘汰必然是有更好的替代,而前者必然存在某些缺陷所致。從金屬角度,黃金的工業價值不大,更可怕的是它永遠會存在,不會被氧化,而這又是過去人類從成千上萬商品中選擇黃金為貨幣的重要原因之一。巴菲特不投資黃金並非是你或人們想像的那樣,是它不會生息,從本質上來說是它不能創造實際的財富,這意味著可以衍生到巴菲特可能也不太喜歡投資古董之類的,這和其是一個現實主義者有關。簡單說一些。
求採納
㈢ 巴菲特投資股票都不賣的話,他靠什麼賺錢
股票的賺錢方式不只有買進賣出的差價,還有股利等等,具體的我在下文中有介紹,感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了解。
開講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最新的行業龍頭股新鮮出爐!看看有沒有你鍾意的一隻!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一、股票是什麼
股票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
股票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股東憑借它可以一同分享公司成長或者說交易市場波動帶來的收益,不過也要一起來承擔公司運作錯誤導致的風險問題。
如果你是剛入行的股票小白,那這些基礎的股票知識,真的別錯過: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二、投資股票是怎麼賺錢的
弄清楚股票的含義後,我們開始講今天的重點--投資股票獲利的方式是什麼。
一般來說,股票獲利有兩種方式:
1、股利:當你自己投資的那個上市公司賺錢時,公司會按照你持有的股份占總股份的比例是多少,把屬於你的那部分利潤給你,此時你所獲得的分紅,就是股利。一般有現金股利、財產股利、股票股利等,以常見的現金股利舉例:
你以每股50元的價格買入XX公司的股票,買入1萬元。若公司年度分紅時,每股股利為4元,那麼你的收益率為4元/50元=8%,年分紅=1萬×8%=800元。
可是公司一旦賺不到錢,你就可能完全領不到股利了。
2、股票價差:同時投資者可以在股價低時買入股票,在股價相對而言比較高的時候賣出股票;或者是等到股價大漲的時候將股票賣出股價在低點時買回股票,用中間的差價來賺取費用,即低買高賣、高賣低買。
比如,你看上一隻股票,市價為10元/股,覺得此時股價較低,趕緊買入5000股。過了一周多,發現這只股票穩步上漲至18元/股,這時,你迅速賣出4000股,就能賺低買高賣的差價,從而獲得利潤。
所以,股票買賣的時機找的准,就沒有不賺錢的!大家買股票時,經常碰到一買就跌、一賣就漲的情況,自以為是自己沒有好的運氣……其實只是缺少這幾個買賣點捕捉神器,能讓你提前知道買賣點,不錯過任何一個上漲機會,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AI輔助決策】買賣時機捕捉神器
不過,投資股票是有風險的,虧盈情況都是不確定的,大家把心態放平,想要進入股市的朋友千萬得謹慎~
㈣ 巴菲特依然掌握一千多億美元現金,是否不看好數字貨幣
答案是肯定的
①巴菲特的興起巴菲特不看估值,只看季度財務報表,根據季度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和投資。而只有投資周期足夠長,季度分析才起作用。
所以巴菲特的投資大都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例如銀行、醫葯、石油、飲料。這些都是傳統的行業,每個人每天都會接觸。這些公司可以保持良好的上漲趨勢。
而數字貨幣比物聯網更難懂,數字貨幣沒有現金流的概念,沒有季度財務報表,只能根據同類型項目對比進行基本估值,並且沒有清晰的估值模型。
以財務報表為投資依據的巴菲特肯定不能接受這樣的極簡財報,一個不能讓人看懂而且不嚴謹的經濟模型,或許在巴菲特眼裡只有這是一個騙局才能解釋。在巴菲特眼裡,數字貨幣並沒有內在的價值支撐。
㈤ 巴菲特為什麼不在中國投資
如果說沃倫•巴菲特是「世界股神」,那麼這里的「世界」就不包括中國。因為巴菲特放棄了在中國的投資,他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他不了解中國。說的明白點就是他不了解中國股市,沒辦法深入了解中國企業的成長過程,所以他不敢輕易在中國投資。
巴菲特投資股市最基本的一點就是看準企業的業績。據說巴菲特幾乎每天都在看企業業績報告,他一旦看好某支股票一般不會去關注它的股市K線圖,而只關注該企業的經營管理。我們所學的股票理論也是這么說的,可是,在中國A股上市企業的業績報告你都看嗎?看了你相信嗎?這十多年來,在A股上賺了錢的大師們幾乎每天都是守在K線圖前,卻很少關註上市企業的管理情況,甚至他所持股票的企業產品是什麼?企業在哪個省哪個市他都不一定了解;而那些用巴菲特投資方式炒股的股民們卻很難賺到錢。巴菲特持有一支股票可以長達三到五年,甚至十年,在中國你會這樣嗎?
其實,巴菲特的投資方式很象理財專家說的投資基金的方法,只要選好了基金公司和經理,放那兒十年二十年不必管了。
當前股市震盪加劇,二八現象愈演愈烈,股民投資好像只能傾向於大型央企,中小板塊不進卻退,機構也不敢輕易投資中小企業,致使許多業績很好的地方企業股價很難上漲。眼下,許多大型企業相繼上市A股,大象們輪流起舞,大多數人把掙錢機會寄希望於各頭大象,而無心關注中小企業。大象能有幾只呢?我想,待大象們舞累之後,真正使動物世界歡騰的還是絕大多數小動物。
另外,中國資本市場與歐美資本市場確實有許多差別,企業受行政干預過多,法制約束力度還需加強。這也是巴菲特暫時不投資中國市場的重要原因。也許在國內老炒不贏的股民到歐美市場去試試,沒准能和巴菲特一比高低呢?
中國未來10到20年經濟會保持持續穩定增長,這是國人都堅信的。我相信一兩年之內,中國股市會走向真正的成熟。
下面是我認為較有潛力的地方企業,請參考:
(600163)福建南紙;(000905)廈門港務;(600216)浙江醫葯;(600018)上港集團;(600017)日照港;(000830)魯西化工;(600846)同濟科技;(600833)第一醫葯;
(600054)黃山旅遊;(000729)燕京啤酒;(600723)西單商場;(600598)北大荒;(600190)錦州港;(600720)祁連山;(000791)西北化工;
(000089)深圳機場;(000662)索芙特;(600992)貴繩股份;(000155)川化股份。
㈥ 為什麼美國不宣傳巴菲特投資白銀的事。有何不可說的利益因素在裡面。
你是說美國政府為什麼不宣傳? 這些都是自由市場,私人企業的事,政府不太干預吧。新聞媒體是否要報道,那就看他們對那妝事情的興趣。你所以知道了這么多,這么詳細,不就是從他們的報道知道的嗎?什麼叫多宣染? 天天報,連續報三個月才夠? 相信影響重大的其它事件還多的很,還是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呀。」美國媒體出於整體金融市場格局的考慮「 美國媒體幾乎沒什麼不報的。 又不是一個公司而已,不知究竟有多少公司。他們能協調的這么好? 所有媒體開個會,決定什麼該報,什麼不該報? 倒真想見識見識這種事情。 挖新聞可是他們的拿手。倒是各地報紙雜志,新聞電台,網路不知多少,美國國外能看到多少,就看外面媒體與他們國內媒體的聯系了。
㈦ 巴菲特為什麼不做私募
中國人的儲蓄率其實比美國高得多,中國也有大量的高凈值客戶,中國人更對投資理財普遍有興趣,但為什麼中國要搞私募基金如此之難? 並不是銀行、信託公司在私募基金的募集、管理過程中要付出較多的費用,也不是中國私募基金很難在低租金的地方租用辦公室(這樣看起來象是個騙子公司),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合格委託人和合格的股票基金管理人一樣難找。 大多數人缺乏最基本的風險意識 在上輪牛市的二00陸年,我當時在上海一個律師事務所里,在單位里因為股票投資得不錯,有同事就說,他可以介紹一個朋友給我,讓我代為投資股票,我當然也有興趣。 在二00陸年末,我才只有大概四0萬的個人凈資產,面對牛市,又沒有現在已經比較普遍的融資融券業務,對資金的渴望還是比較強烈的。 同事的朋友說一00萬沒問題,分成也好商量,但提出如果發生虧損,要由我承擔相當於銀行存款利息的保底收益並由我完全承擔虧損。 雖然當時我對後市還是很看好,但我還是堅決拒絕了這樣要求旱澇保收,只想坐收超額收益而不想承擔風險的委託人。 最近一兩年,中國的影子銀行風險集中暴露,媒體公開報道的就有不少城市動不動幾十億的民間借貸崩盤或陷入困境,有部分信託或是銀行理財產品不能正常兌付預期收益。 在這些事情的處理過程中,有不少投資人堅決要求銀行兌付「利息」和本金,將這些投資工具當成了銀行存款。 其實在中國,大量的居民缺乏最基本的風險意識,卻要求明顯高於無風險利率的收益率。投資觀念的改變,不比宗教信仰的改變容易太多。 在很多中國股票基金投資人心目中,合格的股票基金管理人要有以下所有的能力: 一、每一年都能取得正收益,不論是二00吧年還是二0一一年,有條件的要實現,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實現。最好是每一個月都能取得正收益。 二、在上述條件下,最大回撤最好在四%或更低的水平。最好最大回撤在一%以下,並且在一周內就能回補。 三、能取得明顯超過上證指數的超額收益。如果某年是創業板或是中小板行情,那麼這個要求超越的指數就成了創業板或是中小板指數。 四、要求對投資虧損提供炮灰來保證委託人的投資不出現虧損。 在美國這樣的金融市場發達的地方,堅持以上四條的人恐怕根本找不到管理人,根本沒人尿他們。 賺錢不是為了進監獄 但在中國,在中國特色的股票市場,既然都是這樣的要求,於是有些做私募基金的人就被迫做出一些承諾,反正精心設計的好幾十頁的合同,這些委託人也看不懂或根本沒有耐心看。 客觀地講,中國一些投資人還是可以騙的,雖然其中不乏一些可憐人。 二00吧年的暴跌後,我在媒體上看到這樣一則公開報道,有個私募基金經理,當年只虧損大概一0個百分點,按說這種業績,只要還知道好歹的委託人,都應該比較滿意。但這個基金經理將老婆、孩子殺掉後自殺。 實在無法理解,我想或許是因為承諾了一些保底條款吧。 只要中國的資本市場不關閉,只要我不是死於意外,我早晚是個億萬富翁。更何況我對用別人的錢加速自己致富,又擴大中國貧富差距的事,從心理上實在是比較矛盾。 為一個人渣理財賺錢,更是比無法接受(我在上海當律師的時候,有同事有個客戶,上海男人,特別中國騙女人的錢和色相。拜金主義的中國,勞動模範不好找,人渣多得是)。 因此,我雖然也動過做私募的念頭,但基本上不抱幻想,寧可在一個縣級市的小鎮上用自有資金滾雪球。 要太多錢干什麼呢? 正因為不抱這種幻想,大概一個月前,以前在某金融機構共事過的一個同事,他的一個朋友介紹了一個高凈值客戶,想委託他做股票投資的管理人。 他覺得一個人干不起來,打中國想讓我參與時,我雖然口頭答應去北京會個面,但心理純粹是抱著不辜負朋友好意的想法。 即使達成合作意向,我都未必重新去北京居住。 我在一個周五上午坐火車去北京,晚上和朋友吃飯時,朋友對我說不要抱太大希望,我也表示本來就不抱什麼希望。 隨便把上億資金委託給兩個原本不相識的人,這種概率實在太低。 在去酒店會面的車上,我說中國合格的委託人和管理人都難找,往往在市場下跌時要求絕對收益,在市場上漲時要求超額收益。 由於委託人飛機晚點,我還退掉了當天晚上就回去的火車票。委託人晚上九點半左右才到酒店,談了大概兩個半小時。不過沒二0分鍾,我就發現達成意向和中石油在二個月內重返四吧一樣渺茫。 這位委託人相當年青,可能都不到三0歲,他一再強調資金不成問題,一兩個億肯定不止。 他也相當坦誠,人品感覺是不錯的。他在北京有現在的辦公室和注冊好的公司,如果不是投資理念上有明顯的差異,其實是很多人私募基金經理夢寐以求的投資人。 要知道,中國目前的法律規定,通過信託發行的私募基金,購買的門檻是一00萬元,最多隻能向不超過一00個客戶出售(三00萬元以上的投資人不受限制),因此即使在工行、招行這樣的銀行來發售,全國到處路演,准備很多材料,或許都募不到一億。 這位委託人的投資理念和投資計劃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放大杠桿,做到四五倍,成本大概在9%左右。 我自己去年也用了杠桿,但融資融券賬戶的額度基本上一萬元都沒動,用的是正回購,融資成本不到年化三.5%,杠桿倍數不到0.5倍,但即使如此,我也很少用滿可用杠桿。 我對老婆講,我這個年齡不能孤注一擲,輸光了再去北京打工,月薪一萬多,重頭再來,似乎挺刺激,很豪邁,但根本不予考慮。 二、要求絕對避免虧損。 果然如我所料,他明確提出不能虧損,當然他說這是大原則,並不是完全要求做到。 這位委託人自己也是股票投資方面的熟手,在香港和朋友一起從大概一千萬還是幾千萬凈資產做到5億凈資產的規模,但因為種種原因,又回到一億。 這說明他自己以往有過大虧。如果因此想尋找能避免大虧損的管理人,也是比較明智的選擇,但從上面說的加幾倍杠桿,以後面的一些要求或是投資計劃,就很難兼顧了。 三、有認可的機會,要重倉甚至滿倉單只股票。 這位委託人以往在香港市場上經常是自有資金並加杠桿滿倉一隻股票,連續成功並快速致富,於是對這種做法深信不疑。 他問我們假如有某隻股票的確定的消息,或是確定的利好,能拿中國倉位。我朋友說不超過二成,我乾脆沒有回答。他提出要拿六成以上的倉位,很可能就是加杠桿後全面押上。 四、對收益率的過高追求。 委託人提出行情不好的時候,每年賺三四成就行了。如果上證指數一年有二0%的漲幅,我有吧0%的概率能實現這個收益。但這個收益率,就是索羅斯、巴菲特、林奇也達不到。 5、明確提出可能會藉助內幕消息做。 我以前當過律師,所以對法律類的風險非常警惕,以後證監會對內幕交易查得越來越嚴,我當然不大可能為賺點錢就冒監獄生活的風險。 其實如果買好長期看好的二0隻股票,進監獄一0年,收益率可能比中間一年換一次倉收益率更高。不過人賺錢不是為了進監獄。 陸、明確提出小盤股是投資重心。 由於以上的一些理念或是計劃,我從會面前二0分鍾開始,就懶得講我的方法或是策略了。 股票市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能輕易說誰的方法就是對的,誰的方法就是錯的,關鍵是要堅持自己的有效方法,不要心猿意馬。 想通吃各種方法的優點而迴避所有的缺點,既想擁有孫悟空的鐵棒和漆二變、筋斗雲,又不想頭上有一個金箍。 根本不做私募基金的夢 為什麼巴菲特和他和合夥人芒格都是吧0歲左右的人了,巴菲特還得了癌症,還快樂地管理著股票基金,而彼得林奇不到50歲就退休了?我想就是來自投資人的壓力不同。 巴菲特最初的投資合夥企業,完全是他的親戚、朋友,有充分的信任,而且巴菲特約定委託人不得干預他的投資。 到後期巴菲特掌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資金更是來自保險公司,而不是直接的委託人,巴菲特不需要面對一些愚蠢的問題和有壓力的質詢。 但林奇作為公募基金經理,不得不面對這些東西。林奇四0多歲就滿頭白發,他早早地退休,我真是對他充滿敬意。 他功成身退,留下一個後人幾乎不可能打破的記錄,不貪戀名望和財富,實在是高。 在中國做私募,也面對林奇一樣的問題,任何一個委託人,都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得罪不起。 很多私募基金經理,又普遍年輕,在客戶不切實際的要求之下,容易心理失衡,難以集中精力放在投資上。 更何況多數私募基金經理,根本還沒有得道。所以多數私募基金業績不佳,於是他們吹牛來募集資金,於是他們不斷地為自己辯解。 雖然這次北京之行不成功,不過還是挺愉快的。 也許到我50歲以後,我突破了做私募基金的道德障礙和心理障礙,中國這的金融市場也比較發達了,也為了為女兒在金融領域的發展,我會搞一個私募基金,但目前,我根本不做私募基金的夢。 中國也不太適合輕易做私募基金的夢
㈧ 《巴菲特》理財基金是不真的是騙人的嗎
沒有那麼好的事情,貪便宜的總得上當
㈨ 巴菲特為什麼不主張借錢投資
投資是一個力所能及的事
㈩ 巴菲特說不投資黃金,因為沒有用處,那麼,為什麼他會購買白銀
首先你要知道巴菲特是個資本家,他的眼裡利益是佔大多數的,他收購白銀的時候是白銀最賤的時候。但是黃金不像白銀,白銀能做餐具、在工業裡面應用也很多,像美國軍隊的衣服也用到白銀。所以白銀是消耗品,會越用越少。而按照「物以稀為貴」的理論,這個東西越少就越值錢。所以如果有一個你不賺錢你是王八蛋的機會,你會放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