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商業銀行理財客戶群發展研究

商業銀行理財客戶群發展研究

發布時間:2021-12-08 09:13:59

❶ 銀行如何發展客戶

我國銀行業務的發展趨勢
分行分業經營和混業經營都是指銀行的經營范圍。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的概念,銀行業的混業經營,主要的核心內容是要同時經營商業銀行業務與投資銀行業務二者互相滲透、交叉,而不僅僅局限於自身分營業務的范圍。分業經營則是指從事商業銀行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其中的一項。一般認為,金融業可以看作是主要由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三個小行業構成的一個大行業。如果金融業內的經營者只在單個小行業內經營稱為「分業經營」,例如商業銀行只從事商業銀行業務,則稱為商業銀行的分業經營。
一、分業經營和混業經營的優缺點分析
銀行分業經營最大的優點是把存貸業務和風險較大的證券業務分開,從而減少了銀行業的風險。由於證券的價格處於不斷波動的狀態,銀行參與證券的承銷和投資將給銀行帶來較大的風險。而銀行又是從事存款和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銀行倒閉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遠大於證券公司的倒閉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根據金融投資組合理論,金融機構通過多元化經營,可以有效降低單一金融產品的風險,分散金融機構系統性風險,有利於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和國民經濟的穩定。其次,混業經營能夠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能夠更好的滿足客服對綜合性、多樣化金融服務的需求,有利於金融機構擴大經營范圍,實現規模效應,提高金融機構的效率。
所以在銀行發展初期,資產規模較小,可利用的資本有限,在經營網點、服務人員信息渠道等方面沒有明顯優勢的情況下,合理明智的經營策略便是集中力量在一個領域開展專業化的服務,也就是自發的形成了分業經營的模式;而當其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為了進一步發展壯大自身規模,也為了應對行業中的激烈競爭,便會跨出原來的經營范圍向其他金融行業擴展,即走上了混業經營模式的道路。
三、我國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2001年中國加入WTO,按照協議規定,中國金融業享有截止到2006年12月的五年過渡期"如今過渡期己過,按照關貿總協定中《金融服務協議》,中國政府賦予外資
銀行國民待遇,允許其開展包括人民幣業務在內的各項銀行業務,這意味著我國商業銀行直面外資銀行挑戰時代的到來。
2、可行性
面對來勢洶洶的外資銀行,面臨了嚴峻挑戰的中國商業銀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必須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力,在現階段商業銀行混業經營改革就是一個提高綜合競爭力的很好的嘗試。我國商業銀行的混業經營改革已經初步取得了一些成就,金融機構之間出現了許多跨行業的業務合作,但這些合作都還很簡單,算不上真正意義的混業經營,為了應對挑戰,混業經營改革的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強。

❷ 商業銀行如何發展個人理財業務

促進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
一、豐富產品品種
個人理財業服務依賴於理財產品,各式各樣的理財產品才會給個人理財服務一個強大支持。正如之前所提到的,與國外商業銀行的對比,我國銀行的產品品種少之又少,不能滿足人們在產品的需求方面。所以要在根據國家的規定,同時參考客人提出的要求,加快產品類型的開發速度,不斷改變和引入最新產品。不斷對理財項目進行創造,這就要求我們做好以下幾點:對銀行的人力資源進行調整,並迅速對客戶的要求作出回應;運用各種方式對產品進行創新;將市場列為目標,創造針對不同客戶群體的項目;從點滴做起提升服務質量。
二、理好客戶關系
我國商行目前的五福經式,側重於產品的推廣。它不能有效的留住已有客戶,也不能了解客戶真正的需要,使客戶得到滿意並長期合作。為了提高效率,商行的理財服務部門須將側重點從產品轉變成為客人,關注客人對於銀行所做的貢獻,建立以客戶關系管理為核心的運行機制是進行客戶分組,以確保優秀的客戶群;加強對客戶關系的處理;為客戶提供多方位、全面的服務。
三、增強對人才的培養
理財職員相互約束的同時也是督促個人理財服務進步的關鍵點。商行要想有所發展和進步,就需要培養一些熟知專業知識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現在,各商行個人理財業務的職員基本上是原來銀行中櫃員里挑選的。他們的自身條件和對於本銀行的熟悉情況必然強於普通的員工,但依舊有著很大的缺陷。個人理財職員的培訓需成為商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重中之重,一步步地從幾個角度進行:增加培養強度;提升目前理財人員的能力;組建個人理財從業資格認證系統;編制相關的行為准則。
四、樹立正確經營理念
個人理財業務是以客人為服務對象,客人對銀行的滿意程度必然干擾客戶對銀行的態度,所以,在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階段,銀行要把客戶為主體這一觀念當做一個很重要的課程來學習。國外銀行業的先進之處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從實際運營來看,要想真正達到以客戶為中心的目標,須要保證合理的個人理財制度,同時合理的將人進行分類,明確理財方向,在有保底的條件下完成理財規劃。一是人生階段。按照客戶的年齡、家庭、收益和工作等情況,根據一定的排序決定想要的產品,從而合理對儲蓄進行分配,使其按照不同方法組成個人或家庭財產。二是理性分析。要替客人著想,按照客戶的需求,對理財產品進行全方位的審核,得出最有益的方案。三是風險保障。對國外的成功經歷分析,在儲蓄、保險和投資里,保險的風險保障是最高的,是最有作用的理財產品。
五、倡導科學理財理
如之前所講到的,由於長時間受傳統理念的干擾,我國很多人們的理財概念中一直有一些誤解。商業銀行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傳播和指導,提倡正確的理財觀念,形成良好的理財氛圍,引領絕大部分人們解除誤解,建立健康的理財思想和觀點。詳細來講,就想要讓大部分人理解以下幾各方面:第一,單靠存錢會干擾生活的品質,只有既工作又理財才能達到最大的效率。好的理財不但要提高收入,而且還要要降低非必須的輸出,同時適當的科學的進行投資。第二,不是說富人才能理財,理財對於普通人來說也同樣重要。因為對於富人來說,財產的降低影響並不大,即使理財中會有失誤,也是造成少量的經濟損失,不會對其生活有太大的影響,而對於普通人就不一樣了,也許就是其家底。第三,理財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提高生活的水準,改善生活條件。合理的理財,會使家庭的財產在一個良性的循環,從而滿足各個生活方面的需要,進而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多彩。

❸ 那位高手給我一篇和別人不一樣的關於「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市場分析「的論文

我告訴你,詳見 我的qq46494465

❹ 論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銀行的理財產品肯定是未來的趨勢,國內現在金融衍生產品發展的很快
樓主是想從事這行嗎

❺ 銀行理財產品是根據什麼目標客戶群開發的

銀行的理財產品,主要面向40歲以上人群開發

❻ 中國銀行理財,有風險嗎

理財非存款、產品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銀行理財產品在收益率、風險等級、投資期限等方面均有差異,需根據您的理財規劃以及風險偏好確定。如需進一步了解,請您詳詢中行當地網點。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❼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經過哪幾個階段

1、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歷程及其動因

20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一些商業銀行開始嘗試向客戶提供專業化的投資顧問和個人外匯理財服務。2000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改革外幣利率管理體制,為外幣理財業務創造了政策通道,其後幾年外匯理財產品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但是總體規模不大,沒有形成競爭市場。

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為推動人民幣理財業務發展先鋒的直接原因是,在當時信貸投放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小銀行定期儲蓄存款佔比較低,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而發行人民幣理財產品能夠增強其吸儲能力,緩解資金趨緊壓力。

2、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運作模式的演進

在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初創期,投資方向基本為銀行間國債、央行票據、貨幣市場基金等固定收益工具。在風險管理方面,與初期的外幣理財產品相比,人民幣理財產品則更為規范,客戶資金與銀行自有資金相互隔離。

應該說,這一時期的理財產品與商業銀行熟悉、專注並具有傳統優勢的領域,依靠銀行自身的平台就可以完成產品銷售、資產配置、投資決策、清算分配等職能。

(7)商業銀行理財客戶群發展研究擴展閱讀

國外狀況

1、個人理財業務萌芽時期

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通常被認為是個人理財業務的萌芽時期,但卻沒有對個人理財業務的明確的概念界定,那時的個人理財業務主要是為保險產品和基金產品的銷售服務。

2、個人理財業務形成與發展時期

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通常被認為是個人理財業務的形成與發展時期。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個人理財業務的主要內容是合理避稅、提供年金系列產品,參與有限合夥及投資於硬資產。

直至1986年,伴隨著美國稅法的改革以及里根總統時期通貨膨脹的顯著降低,個人理財業務的視角逐漸全面和廣泛,開始從整體角度考慮客戶的理財需求。

3、個人理財業務成熟時期

20世紀90年代是個人理財業務日趨成熟的時期。伴隨著金融市場的國際化、金融產品的不斷豐富和發展,這一時期的個人理財業務不僅開始廣泛使用衍生金融產品,而且將信託業務、保險業務以及基金業務等相互結合,從而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❽ 銀行理財產品發展趨勢怎麼樣

理財產品是一種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是商業銀行研究分析了潛在目標客戶群,並在此基礎上,針對特定的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的。銀行只是經過客戶授權後,滿足管理資金的需求,而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承擔,或者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一、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現狀
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的迅速發展要追溯到2004年8月,那時候國家出台了相關政策,中國的股市也逐漸回暖,因此為理財業務開拓了比較好的市場環境。隨後的幾年中,理財產品的成長猶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全國90多家商業銀行不同程度上都開發出本行的理財產品,產品的種類的領域也是各有差異,這些都給客戶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客戶在基本存款穩定的情況下,不妨把一部分閑散資金投入理財,進行資金的最優化利用。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呈現出如下特點:
理財的機構多種多樣,商業銀行包括國有商業銀行和私企銀行,以中農工建交五大行為領導的國有商業銀行擁有較多的理財產品,在全國各地的分行也是佔到了所有銀行的76%,但是能夠進行理財業務辦理的並不只有銀行類金融機構,還有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以及一些涉及投資咨詢,投資理財項目的個體或者集體企業,都在搶奪理財產品這塊大蛋糕。
鄉鎮商業銀行興起迅速,伴隨著的理財業務也如火如荼,居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教育程度也改善地越來越好,人們開始關注理財,因為資金在賬戶里放著,活期存款或者短期定期存款的利率非常低,相比較之下,理財產品的眾多優勢被大家認可,人們願意將錢交給信託機構,用他們專業的知識去理財,同時人們也加強自身的學習,以便能夠在眾多銀行理財產品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
上市公司委託理財的交易量顯著增長,上市公司的流動資金非常大,如果將理財和股指期貨、可轉換債券、黃金白銀價格、匯率結合起來,就能夠為自身創造更多利益,信託機構的發展也離不開上市公司,優秀的理財方案如果得到公司董事會的認可,那麼就可以實現雙贏的局面。
二、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雖說理財產品的發展前景非常不錯,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是暴露出了不少問題,主要有:
理財產品的種類雖然很多,但是缺乏差異化,客戶去每家銀行打聽,除了收益率的略微差異,其他的幾乎大同小異,沒有新穎的產品,就沒有理財的市場,客戶對銀行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銀行也需要創新自身的業務,才能增強競爭力。
監管制度和內部控制體系的不完善。理財產品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這就要求監管機構嚴格地進行監管,現實中反映出的不少案例說明現階段有很多地方是監管機構力所不能及的,加之銀行的內部控制體系存在漏洞,理財產品的推廣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
缺乏專業的理財師和分析員,因為能夠開展理財業務的機構眾多,這就對理財師和分析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掌握對於銀行、債券、股票、基金、黃金、外匯等的專業知識,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管理能力,還要對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內部最新政策及時跟進,對於其他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要經常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並和本行的業務進行對比,使得開發的理財產品更能夠受到客戶的青睞。
投資者的風險意識較低。理財產品如果是非保證收益的,獲得利潤的空間會很大,但是大多數的投資者是風險厭惡者,不想承擔風險,或者在面臨風險時,沒有足夠的資金和能力應對自如,風險防範的意識相對不足。

❾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有什麼發展趨勢

我國各大銀行近些年在業務能力的創新上大下力度,銀行理財業務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新熱點,跨行業、跨市場的理財產品日益豐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產品種類繁雜。以下是近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數據信息如下:
(1)投資期限可分為短期產品和中長期產品。其中,短期產品一般指期限為六月以上一年內的產品,中長期產品是指期限則是一年以上的產品。
(2)發行規模有國家控股銀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發行。自2004年銀行理財產品問世以來,每年都在以幾何速度增長。但是銀行理財產品真正引人注意是在2009年。來自於普益財富的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產品發行總量超過近一萬只,而2008年全年產品發行數量就為六千多隻。
(3)發行能力上,中行、交通、民生則名列前茅。
(4)銀行存款一方面面臨來自外部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又受制於內部體系嚴格的存貸比監管,導致商業銀行主要通過大量發行理財產品進行存款競爭。因此,近年來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加大了對理財產品的發行和推廣力度。
二、未來發展趨勢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不斷擴大,蔓延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機,實體經濟也遭受侵害。全球證券市場大幅下挫,外匯市場劇烈震盪,商品市場同樣未能倖免,經濟增長放緩或出現衰退,各國為拯救金融體系和刺激經濟增長紛紛出台政策措施。
1、多樣化投資;我國大多數的理財產品都是採用信貸理財,雖然流動性比較差,但收益還是比較穩定的,深受投資者的喜愛,零八年以來隨著股票、基金、債券等收益的減少,再加上美國金融危機影響,股票和證券也慢慢進入了低谷。
2、個性化投資;美國的次貸危機給各個理財產品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風險,投資者也就慢慢走向了更加安全穩定的投資產品,收益固定風險小,銀行對市場分析又是格外的細心,在產品設計階段更重要的是把控制風險放在首位。
3、規模化投資;從收益上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眾多,這一切都是由於先前的產品基數低,隨著技術的不斷增加,以及相關業務的成熟,銀行將更多地去關注理財產品的質量以及規模的良性發展,而非一味副收益產品數量。
4、結構復雜化投資;同業理財產品的逐步拓展,將原有外資機構和中資商業銀行之間的「銀銀」合作模式映射到國內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之間的同業理財模式,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逐步嘗試,產品的穩健與否並不在於是否參與了高風險資產的投資,而是在於投資組合的合理配置,另類投資的逐步興起,藝術品和飲品(酒與茶)已逐步進入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投資視野,未來的低碳概念、不動產和自然資源的投資將會成為下一個熱點。

閱讀全文

與商業銀行理財客戶群發展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固定匯率接標價法 瀏覽:920
安利傭金分配製度比較 瀏覽:470
杠桿閱讀術的意思 瀏覽:620
外匯mt4紅色代表賺錢嗎 瀏覽:912
三峽銀行近期理財產品 瀏覽:547
2014年12月港幣匯率是多少 瀏覽:633
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自查報告 瀏覽:185
鋼材買賣個人傭金合同範本 瀏覽:882
87年黃金價格 瀏覽:440
國家外匯管理局境外管理辦法 瀏覽:429
企業融資網湖北 瀏覽:392
2017萬達集團最新新聞 瀏覽:662
上海上港集團有幾個分公司 瀏覽:250
使杠桿平衡所用最小的力 瀏覽:762
廣發融資強行平倉線 瀏覽:56
在微信理財通上買基金安全嗎 瀏覽:281
融資租賃的中小企業有哪些 瀏覽:922
理發剪杠桿示意圖6 瀏覽:945
企業期貨交易賬務處理 瀏覽:698
融資租賃費用計算公式軟體 瀏覽: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