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基金,和券商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券商即是經營證券交易的公司,或稱證券公司。在中國有中信、申銀萬國、齊魯、銀河、華泰、國信、廣發等。其實就是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代理商。
基金廣義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
2、內容不同
券商就是從事投資中介的金融機構,比如買賣股票,期貨等,通俗點就是證券公司,在此獲得交易資格,實際的操作交易都是你自己進行,券商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基金是基金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買基金就是花少量費用由基金公司為你投資,把錢交給他,一切交易都有它來負責,最終的收益就是扣除公司運作成本就是你的收益,在此期間你的錢支配權在基金公司手裡。
3、性質不同
券商是指大家炒股需要在證券營業部開戶才行,這些證券營業部就是券商的分支機構。較大的券商有:國泰君安,申銀萬國,廣發證券等。券商是獨立的企業,不僅從事證券交易,從中介賺取傭金,還從事新股發行的承銷等業務。券商一般都有自己的研究隊伍,並可以自營證券買賣。
基金是屬於委託理財性質的團體,按資金規模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於人員開支和支付日常辦公費用。餘下的利潤歸投資者所有。基金的投資方向有嚴格的規定,一般只可以買賣股票和債券。
B. 證券公司有理財基金嗎
大的來證券公司是有理財產品源的,理財產品跟一般的基金是不同的,因為一般的基金證券法是有規定一個最低的持倉比例的,所以基金即使在行情不好時它也不能清倉,比方說股票型基金它是規定了股票資產必須要達到你總資產的多少多少比例的,但是理財產品就相對靈活很多,如果行情不好的時候理財產品可以把所有股票賣掉然後持有現金(當然這只是舉個例子,一般不會這樣極端),但是理財產品的參與門檻很高,一般首次參與都得要十萬以上,當然不同的產品規定不一樣,我只接觸過廣發證券的理財3號,它首次參與是要十萬的。
C. 證券公司只能做股票和基金嗎有沒有什麼理財產品
證券公司除了能做股票和基金外,還可以銷售自己公司的集合理財計劃,也可以代銷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的產品;
一般證券公司銷售的理財產品,有自己的資產管理公司或資管部管理的,也有信託公司的計劃,也有銀行的產品。
D. 證券公司推出的理財產品和基金有什麼區別
理財產品,大部分是購買基金,而不是股票
E. 券商,銀行,基金所有的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安全性又有什麼不同
F. 現在券商的理財產品和基金公司的基金都是一娘生的 千萬不要買
說的是大白話,現實確這樣。在信託責任遠未建立起來的中國社會,將資金交給所謂專家來打理,結果可想而知。
G. 證券公司買基金靠譜嗎用證券帳戶購買回購基金來理財,這個靠譜嗎
首先呢,證券公司在證券公司你買的這些個股票啊基金啊它都是很正規的。公司呢主要賺你的一些個傭金啊這一類的,還有申購,借個費率他會掙這些錢手續費。
至於能不能賺錢,主要還是看你自己的能力和眼光。那如果你首先設定一個年收年化收益率設定在5%~15%15這樣的一個區間的收益率。那你就去選擇能達到你這個目標的一些個基金啊,股票啊這一類投資就可以了。
當然在這期間你一定要好好學學習什麼呢?學習投資策略呀,學些選股的技能,啊,學些技術方面的,然後一些政策性的基基本面和這個技術面兩方面都要去學學你學的越多,那你認知對這個事情的認知越高,那你賺的錢就越多。所以你賺的其實是一個知識的錢只是一個認知的錢。
H. 證券公司買基金靠譜嗎
這沒有絕對的,基金靠不靠譜和證券公司沒有太大關系,那是基金本身,如果說你碰到一個專業且盡職的理財顧問那還是不錯的,他會根據你的情況為你做資產配置。
但是更多的情況是,客戶經理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的。
一般來說,客戶經理推薦的基金是他們營銷任務的一部分,可能是他們券商公司有銷售額的任務,或者最近和這家基金公司的合作比較密切。
所以,宣傳的力度也會比較大,尤其是一些新基金。會不斷的塑造基金經理的形象和過往業績表現。
如果有新發的公司代銷的基金,在某個時間段是需要集中銷售的,公司會有業績考核,直接影響到薪資和晉升。只要你買了,並且做到合規營銷,理財經理沒有必要對你的盈虧負責任,並且薪資和獎金已經拿到了。
還有一點,券商代銷的基金是有限的,在數量上遠遠小於天天基金這樣的基金綜合平台。
當然,券商推薦的這些基金有非常不錯的基金,也有很一般的基金。
基金值不值得買,我們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基金本身和自己的需求上面來。
正可以對自己負責任的就是自己的能力和知識,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我們每個人都掌握一些基本的基金知識,我們不需要了解每一隻,就算是專業投資者也做不到,但至少我們得知道如何分辨一隻基金的優劣與是否適合自己。
是否自己現階段的投資需求相互匹配,風險承受能力是否與相互匹配等等。
I. 證券公司的集合理財產品和基金有什麼區別
根本區別是管理人不同,基金是基金公司管理,集合理財產品是證券公司管理,它們都想賺錢,所以它們都開設理財產品,賺取投資者的管理費
基金公司在理財上比證券公司更專業,基金的收益、風險均比集合理財產品高,流動性、透明度比集合理財產品好很多。
集合理財產品的風險控製得比基金要好,所以風險更低,並且在產品設計上要靈活得多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集合理財產品只是過渡性的理財產品,會逐漸被基金所排擠
一般地,資金量大的長線投資者,適合買集合理財產品,普通的投資者,適合買基金。
具體的比較如下:
首先,證券公司集合理財收費機制較基金靈活。基金一般收取較為固定的管理費,如開放式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費一般為1.5%,投資人購買基金還需交納認購費、申購費、贖回費等手續費。現在發行的券商理財產品一般收取參與費和退出費,比例較證券投資基金的申購贖回費率稍低。至於管理費的提取方式,有的與投資人約定其他收費方式如以市場指數為基準,投資收益超出一定比例再收取管理費或約定按投資業績計提管理費等,形式比較靈活。
其次,部分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在設計上採用了「隱性保障」的辦法。一般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都會將一定比例(不超過5%)的自有資金放入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中,並保證在計劃存續期不會退出,有的產品會規定存續期滿如果投資人發生虧損或收益率未達到一定水平,則管理人將自有資金的本金或收益部分予以有限補償,一般是自有資金的本金補投資人本金,自有資金收益彌補投資人的收益,直到期自有資金或投資收益全部補償完畢為止。但大多數股票基金不具有這樣的保底功能。而大多數開放式基金(保本基金除外)則沒有這樣的約定,風險由投資者自己承擔。
再次,基金的流動性比證券公司集合理財計劃好。 封閉式基金可以隨時進行買賣;而開放式基金的申購贖回的周期一般為2~3個工作日,變現容易。證券公司集合理財計劃首先要經歷一個短則1個月,長則1年的封閉期。即使在開放期,產品的開放日也比較有限,一般為每個月的3個工作日~5個工作日。
另外,在運作的透明度上,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不如基金。《證券投資基金信處披露管理辦法》專門對基金的信息披露工作進行規定,要求基金管理人必須每日公布基金的份額凈值,對於基金管理人發生的重大事項也應及時公告,除此之外,還應於每個季度、每半年、每年公布定期公告,詳細說明基金在上述期間的業績表現、投資組合情況、基金管理人的重大事項等內容,使基金持有人能隨時掌握基金最新的運作信息。而關於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相關法規只要求證券公司至少每三個月向客戶提供一次准確、完整的資產管理報告,對報告期內客戶資產的配置狀況、價值變動等情況做出詳細說明。由於基金在信息披露方面更規范及嚴格,因此在運作的透明度上要優於券商集合理財產品。
最後,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參與門檻比基金高。券商集合理財參與門檻相對較高,最低一般為人民幣5萬元至10萬元。投資基金的申購起點一般都比較低,如開放式基金一般為1000元,封閉式基金由於在二級市場上交易,沒有限定門檻。
J. 證券公司可以買基金嗎
證券公司可以買基金,如果網路條件具備,建議在基金公司官網購買。
證券公司代銷:優點是證券公司一般都代銷大多數基金公司產品,可選擇面較廣泛,證券公司客戶經理具備專業投資能力,能夠提供良好分析建議,通過證券公司網上交易、電話委託可以實現基金的各種交易手續;資金存取通過銀證轉賬進行,可以將證券、基金等多種產品結合在一個賬戶管理;缺點是證券公司網點較銀行網點少,首次辦理業務需要到證券公司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