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辨別銀行理財產品和保險理財
保險理財是通過保險來理財,是指通過購買保險防範和避免因疾病或意外帶來的經濟困難,對資金進行合理安排和規劃,同時可以使資產獲得理想的保值和增值。
銀行理財產品,應該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⑵ 銀行理財產品和保險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
1、 保險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保險產品其主要基本功能是保障功能,如購買保險產品的被保險人在保險期內身故或殘疾,保險公司還要承擔保險責任。
2、經營主體不同。銀行理財產品是銀行經營的業務,保險產品是保險公司經營的業務。
3、作用不同。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作用是追求資金安全和一定收益,與保險產品相比,二者在預防風險、存取方式和所有權等方面存在區別。在預防風險方面,保險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都可以為將來的風險做准備,但用銀行儲蓄來應付未來的風險,是一種自助行為,而保險則能把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是一種互助行為。
4、在存取方式上,銀行儲蓄存取自由,提前支取按活期利率計息,本金無損失,而保險產品沒有存取和利息概念,能否獲得保險金是不確定的,保險金只有在保障期滿或保險事故發生時才能拿到,如提前退保將承擔一定的損失。無論是保險產品或銀行理財產品,都受到大的經濟金融環境的影響,都存在不確定的風險因素,因此不能簡單地將保險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進行比較。
⑶ 請問銀行的理財產品怎麼會是人壽保險
銀保產品,如果你能保證在10年不用這些錢,購買還是可以的。但是要是中間要用,取出是不劃算的。他們說的中間可以取,但是沒有說中間取時本金會有損失或者收益非常低。
⑷ 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如何避免入坑,才能防止存款變保險呢
購買理財產品是一個技術活,需要對理財產品的發行、運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有人卻會藉助這些專業技術欺騙投資者,網上經常看到理財變保險,銀行理財變非法集資的案例,所以理財時一定要小心謹慎。
那麼如何避免理財被騙,防止存款變保險,理財變非法集資呢?結合我自己的一些認知和經驗,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1、不要相信道聽途說的信息
根據監管要求,正規的理財產品是不允許在公眾媒體進行廣告宣傳的,更不允許通過小道消息進行私下傳播,因此,只要是道聽途說或者有人兜售的理財產品基本都是騙局。銀行的理財產品是不會在銀行以外的地方銷售的,所以理財還是到正規金融機構。
我身邊一個同學就是這樣被騙的,通過一個朋友的微信介紹,可以投資某個數字科技公司的股權,不但能分紅,可能還要上市,現在投資1000元,幾年後會變成上百萬。這種消息竟然有人相信,不但自己投資,還不遺餘力的向別人介紹,認為被騙也就是1000元,萬一是真的呢?簡直太可笑了。
理財產品就不一樣了,理財產品是沒有任何保障的,有承諾也是非法的,理財公司一旦倒閉,理財資金就會打水漂,所以,即便是銀行理財,也無法保證資金安全。在最終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那些資產規模大、成立時間長、口碑比較好的大型銀行或資管公司,這對規避風險也是非常重要的。
結論
總之,理財是有風險的,風險不只是來自產品本身,也有可能來自外部,外部的風險主要是防止被騙,防止被「飛單」辦理保險或者高風險理財,防止因為理財單位經營風險帶來的不確定性。通過上述五個步驟,相信您能夠對理財詐騙有了一定的識別能力,在投資的時候能夠避免陷入理財陷阱。
⑸ 買銀行理財產品保險么 有風險不
這可以從產品本身的特點來進行分析,例如就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多款互聯網保險理財產品,多見萬能險。而萬能險涉及較寬,通常都可以實現在產品上線時的預計收益水平。一般來說,這都與投資范圍方向有著極大的關系。而例如市面上較多的保險理財產品,投資方面主要包括固定收益型、不動產以及一些風險很低的方向,所以投資者的收益能得到極大的保障。
也有一些對於資金靈活性要求較高的投資者來說,理財保險可靠不?這個問題意味著自己投保的金額能不能得到及時退回。而保險理財對於眾人來說,通常期限都較長。招商銀行保險專家說,實際上投資者可以不必擔心,互聯網理財產品本身一個最大的特性就是具有極高的靈活性,最短的甚至只有半個月。
⑹ 在銀行買的保險理財產品有保險保障嗎
在銀行買的理財保險是有保障的,是安全的,但保險就是理財型的保險,不是保障型的保險產品!銀行買的保險是保險公司通過銀行的渠道,獲得銀行客戶,資源共享,來讓銀行的客戶買理財型的保險!很多保險公司的股東,都有銀行的背景,所以在銀行買理財型保險是有保障的,是安全的!但買到的保險只能是理財產品,生病住院則不能報銷和賠付
⑺ 為什麼有人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最後卻發現買的是保險呢
看了以前很多存款變保險的案例,我總結出3個原因,一個是「貪「 ,一個「信」,一個是「騙」。
先說下第一個原因:貪
這些年有很多存款變保單的案例,但是為什麼還是屢禁不止呢?這難道全都是銀行在坑蒙拐騙?難道用戶一點都不知情?
我覺得不是,因為存款和保單有著明顯的的區別,現在存款基本都是卡存,額度大點的有存單,但是保險肯定是要簽訂保險合同的,而且投保過程會有投保須知、健康告知、免責條款、合同條款等,難道存款人一點都不知道?
下面是保險合同:
在很多老人看來,他們認為就算買的是保險也應該沒有風險,甚至很多人會認為這個保險就是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所以他們都沒有什麼防範心理。
再來看下第三個原因:騙
蒙這個原因應該是很多人存款變保險的主要原因,很多人缺乏判斷,沒法區分銀行存款還是保險,這樣就給一些銀行工作人員有乘之機。
目前很多銀行工作人員都有各種任務考核,比如基金,保險等,還有銀行工作人員售賣保險的獎金要比存款高很多,所以他們推銷也積極。
而保險是不怎麼好賣的,甚至有很多人很反感保險,哪怎麼辦呢?那就只能騙了!
比如銀行工作人員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存款送保險,存款還免費給你送保險、這是多好的事情,所以很多用戶想都不想,直接在保險合同上簽字按手印,這樣以來就表示你已經購買了保險。
當然銀行工作人員還有其他手段誘導存款用戶購買保險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去銀行存款,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認真閱讀和查看各種合同和文件,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存款變保險。
⑻ 為什麼銀行會推薦保險理財產品
至於客戶去銀行存錢之時,銀行會推薦保險給客戶,我認為有三點原因:
(1)客戶需求
有些客戶在辦理存款之時,跟銀行工作人員聊天之時,銀行工作人員得知客戶有購買保險公司理財產品的意向,而客戶確實有這方面的需求,銀行工作人員只好順水推舟的把保險產品推薦給客戶了。
(2)銀行工作人員為了完成任務考核
其實銀行工作人員每個月都是有一定的任務指標的,如果工作人員完成不了這個任務就會扣除一定的獎金,而作為打工者自然就是想要自己的收入越高越好,所以工作人員為了完成每個月的保險理財產品任務指標,只要客戶在櫃台辦理存款,工作人員都會把保險理財產品推薦一遍,讓自己盡快的完成考核任務指標。
(3)銀行能獲利更多的利益
銀行也是商業化,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賺錢。銀行為了自己能賺一定的利益的話,當客戶去存錢,如果拿到這筆錢放貸出去為銀行創造的利益太低,肯定把這客戶介紹給存保險理財產品,這樣銀行還能獲得更高的利益收入。
總之當儲戶去銀行存款之時,銀行工作人員推薦保險理財產品都是有原因的,大概率都是由於以上三大原因所致。
以上就是關於保險理財產品的相關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及時關注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