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財政撥款可以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嗎
我就是審計 部門的,剛審計出一個單位這個問題,屬於挪用專款,財政違法處罰條例第六條,你看看怎麼處理吧
⑵ 某小學利用財政結余的資金投資到某教育集團,然後帶來的投資收益應當上繳財政局嗎
應當上繳。學校是事業單位,實行收支兩條線的財務制度。因此,這收益是要全額上劃的。收支兩條線是中央對地方年度預算,採取收支脫鉤,分別計算收入留解比例和支出指標的辦法。
這種辦法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高度集權的統收統支辦法;一種是下放財權的收支分別包干辦法。實行後一種辦法,地方對中央下達的收入,支出任務,採取收支脫鉤,分別包干。包干期可以是一年或若干年。
(2)財政資金投資理財收益擴展閱讀:
收支兩條線管理的基本要求
1、收費主體是履行或代行政府職能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罰沒主體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機構。
2、各種收費、罰沒項目的設立都必須有法律、法規依據。
3、收費、罰沒收入必須全部上繳財政,作為國家財政收入,納入財政預算管理。
4、收費實行收繳分離,罰沒實行罰繳分離,即實行執收執罰單位開票、銀行繳款、財政統管的模式。
5、執收、執罰單位的開支,由財政部門按批準的預算撥付。
⑶ 財政就是通過各種投資行為進行理財為什麼錯
財政一種政府行為,包括政府的支出與收入,你說的這個是理財而不是財政
⑷ 對自己未來的財政收入做一個規劃(怎樣投資理財
建議如下:
盤點自己的財務年收入、年支出、資產、負債,盤點完之後對自己的年收支情況做分析和診斷。
列出未來要實現的夢想清單,在未來3年,5年,10年,甚至20年,30年的有什麼想要實現的願望,如3年內換套房子,退休之後有個高品質的養老生活准備300萬用來自己養老等。
根據目前個人所處的人生階段是單身期、剛結婚的新婚夫妻、有老有小的中年家庭還是空巢期(孩子長大離開了父母)等,做職業的分析和規劃,未來可能的預期收入是多少?想哪一年退休等?
做好最底層的財務風險管控:現金流管理+風險管理,現金流保證手頭上有可用於日常開支的經費和急需用錢時有一筆剛夠用的錢。 風險管理,萬一面臨人生的風險時,有應對的轉移和對沖風險的能力,守住自己辛苦賺來的錢。
最後建議可以參考標准普爾家庭四大賬戶象限圖(附圖)來做規劃和安排。雖然這個標普圖是一種非常理想化的狀態,但是我們仍然要竭盡所能地向這個比例靠近。
標普家庭資產象限圖
理財要安全和健康,僅僅通過理財產品是很難做到安全的,一定是多元化的資產結構上的安全。
最後送上一句話:一個人只要搞定了和金錢的關系,基本上就能搞定生活的各個方面.
⑸ 財政部允許專項資金買短期理財嗎
這個是絕對不可以的。雖然有操作餘地,被查出來會嚴懲的,不要做破壞規則的事。
⑹ 財政資金能否購買保本理財產品
挪用公款啊大哥。。。中國這個環境沒出事什麼都是可以的。出事了就完蛋。
⑺ 【財政與金融】 如何投資理財
投資理財主要和三個因素有關,一是你的資金量;二是你的風險承受能力;三是你的資金規劃;
資金量越大,你的投資選擇空間越大,從風險平衡的角度來看,建議選擇組合投資比較科學;
風險承受程度決定了你的投資渠道。因為投資的收益和風險程度密切相關,一般收益空間越大的產品投資風險也越大。同時一般年齡越大,風險承受能力越低,畢竟馬上需要養老的錢還是要慎重選擇。當然風險承受程度需要綜合區考量;
資金規劃決定了你的這筆資金可以投資的時間,如果只能投資幾年,像保險、房產這種中長時間投資渠道就不適合做。因為投資收益由投資時間和投資收益率來決定。投資收益率和風險相關,前面講過了。投資時間由你對資金的規劃來決定。
綜合考慮,想養老金和醫療金這種長時間資金規劃建議通過保險來實現,一到兩年的資金規劃建議通過儲蓄、基金和理財產品來實現;中長期的投資,如果自己有一定的理財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可以做一些基金和股票;如果理財能力和風險承受力都不高,建議做定期儲蓄、銀行理財產品或基金。
⑻ 理財收益如何計算增值稅
銀行可以說是大家最信賴的金融平台了,存款放銀行,買國債找銀行……背靠央媽,就能保本保息,衣食無憂了。曾經的你可以這樣想想,但之後不行了!
從今年開始,我國的資產管理產品要全面進入征稅時代。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於資管產品增值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從2018年1月1日開始,資管產品管理人要對資管產品運營業務的收益按照3%的徵收率繳納增值稅。以後我們投資理財賺的錢,除了進自己口袋,還要分另一部分無條件上繳。想一想就有點不甘心呢!
是誰在要我們的錢?
資管產品管理人,簡單講就是管理我們資產的平台/人,能幫我們投資賺錢的平台/人,其中包括銀行、信託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等。
資管產品,顧名思義就是能賺錢的產品,它包括銀行理財產品、資金信託、財產權信託、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私募投資基金等。
而眾多的資管產品中,我們最常接觸到的就是銀行理財產品。在這里,銀行就相當於資管產品管理人,銀行理財產品就相當於資管產品。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明確金融 房地產開發 教育輔助服務等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140號)規定,《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注釋》(財稅〔2016〕36號)所稱「保本收益、報酬、資金佔用費、補償金」,是指合同中明確承諾到期本金可全部收回的投資收益。金融商品持有期間(含到期)取得的非保本的上述收益,不屬於利息或利息性質的收入,不徵收增值稅。
因此,根據上述規定,公司向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收益,若屬於保本投資收益,應按規定繳納增值稅;若屬於非保本的投資收益,不徵收增值稅。
⑼ 收到政府專項補助資金(財政撥款),可否做理財或投資有沒有相應的法規支持,謝謝!
一定不行!
法規尋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