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網路非法集資包括銀行理財產品嗎
這個主要得看銀行的理財產品是銀行統一簽約的理財產品,還是理財經理個人簽約的,如果只是個人行為,包括分行長都會給客戶帶來投資風險。所以,購買理財產品要認准「一行三會」的產品,即中國人民銀行、保監會、證監會、銀監會備案認可的產品才是安全的。
Ⅱ 理財產品收益越高是不是越不安全 非法集資區分介紹
若是招商銀行理財產品,正常情況收益越高風險越大。您可以查看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來判斷。
風險承受能力,從低到高分別:A1(謹慎型)、A2(穩健型)、A3(平衡型)、A4(進取型)、A5(激進型);
與之對應的產品風險等級:R1(謹慎型)、R2(穩健型)、R3(平衡型)、R4(進取型)、R5(激進型)。
Ⅲ 彩之雲理財是不是非法集資
判斷是不是非法集資,則要看是否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一)集資後不用於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用於生產經營活動與籌集資金規模明顯不成比例,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二)肆意揮霍集資款,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三)攜帶集資款逃匿的;
(四)將集資款用於違法犯罪活動的;
(五)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返還資金的;
(六)隱匿、銷毀賬目,或者搞假破產、假倒閉,逃避返還資金的;
(七)拒不交代資金去向,逃避返還資金的;
(八)其他可以認定非法佔有目的的情形。
Ⅳ 銀行理財是非法集資嗎
正規的銀行理財業務不是非法集資。
但是如果是私售理財產品或者是非正規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就是非法集資。
Ⅳ 究竟怎麼玩算不算非法集資
1.可通過政府網站和工商等部門查詢相關企業是不是經過國家批準的合法機構或公司,批准經營范圍中是否包括吸收存款、發行股票、債券、基金等理財產品,如果不具備出售金融產品以及開展存貸款業務的主體資格,就涉嫌非法集資。如各類投資公司、投資咨詢公司、擔保公司、拍賣公司、典當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這些企業國家法規政策明令嚴禁吸收公眾存款,它們就不具備吸收存款的主體資格。至於以「預售房」「好項目」等為名吸收存款的公司,就更不具備主體資格。廣大群眾如果把錢存進這些公司,其利益將不受法律保護,風險和損失自行承擔。2.面對形形色色的投資品,廣大群眾判斷到底是不是非法集資,其中重要的標准之一是看其承諾的回報是否過高。最簡單的方法是對照不同時期的銀行存貸款利率和普通金融產品的利率。目前,正規金融機構銷售的期限較長的理財產品,其年收益也不會超過10%,如果企業或個人未經權力機構批准以超過10%的年收益吸收存款,就有非法集資的嫌疑。3.一些影響較大的非法集資犯罪,相關媒體多會進行報道,要通過媒體和互聯網資源,搜索查詢相關企業違法犯罪記錄以及是否有群眾在網上進行投訴,提高自己的警惕性。4.對親朋好友「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建議和反復勸說,要多與懂行的朋友和專業人士仔細商量、審慎決策,防止成為其發展「下線」的目標,不要盲目聽從。如果實在無法判斷是不是非法集資,除了上面談到的方法外,還可直接與轄區行業主(監)管部門進行聯系,或直接撥打舉報電話,切不可抱有僥幸心理,盲目投資。
Ⅵ 中國移動銷售理財產品是不是非法集資
應該不具備資質,不要碰,要理財可以去銀行,安全
Ⅶ 怎樣辨別非法集資
辨別非法集資前期先要了解非法集資的特徵,我們根據這些特徵才能確定是否構成了非法集資,主要有以下特徵:
1、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包括沒有批准許可權的部門批準的集資;有審批許可權的部門超越許可權批准集資,即集資者不具備集資的主體資格。
2、承諾在一定期限內給出資人還本付息。還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貨幣形式為主外,也有實物形式和其他形式。
3、向社會不特定的對象籌集資金。這里「不特定的對象」是指社會公眾,而不是指特定少數人。
4、以合法形式掩蓋其非法集資的實質。為掩飾其非法目的,犯罪分子往往與投資人(受害人)簽訂合同,偽裝成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最大限度地實現其騙取資金的最終目的。
Ⅷ 向四名客戶推薦購買理財產品算非法集資嗎
這個是無法判斷的,關鍵是看集資的主體和用途:
如果在銀行,辦理理財,無論向多少個客戶推薦都是正常的;
如果在非銀行類,比如一個公司,向多人推薦理財,那它就有了條件,此時還不是非法集資
如果這類公司在集中資金後用於少數人高檔消費,購買了汽車、房產(個人名字)等,就構成了非法集資的要件
利率高於國家正常利率的3倍,就是非法集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