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年利率在10%至20%的投資理財項目有哪些
沒有,全世界都沒有.首先,投資理財項目不可能承諾一個10%以上的利率給你.其次,事實上,所以投資項目(不光是理財項目)都不可能達到長期的10%~20%的年利率.就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投資人巴菲特也只有這個樣,何況他是投資、經營、保險一體化的.所以你的問題的答案是:絕對沒有.
B. 怎麼理財年化收益10%以上
到底「理財組合年化10%以上」,這一條難不難做到呢?先觀察下常見的各類資產歷史年化收益率:
01
股票(股票型基金)
這類資產是資產配置中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不過,風險也較大。在市場好的時候,例如2006年,上證綜指漲幅達到130%,而市場差的時候,例如2008年,上證綜指跌幅達到65%。總的來看,近15年來,股票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約為14%,其年化波動約為22%。所以,如果選不好購入的時間節點,就有可能出現負收益甚至大幅虧損。
02
債券(債券型基金)
債券是風險相對較低,波動較小的品種。數據顯示,我國的債券型基金近15年的年化收益在6%左右,年化波動在3%,不過對於轉債基金來說,其年化收益要稍高一些,在8%左右,相對的,年化波動也要更大,在17%左右,同股票型基金一樣,如果購買時機選擇不對的話,同樣面臨負收益及虧損的情況。
03
信託
期限1-3年,門檻100萬。目前信託產品收益率一路走低,7月份集合信託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在7%左右。
04
私募基金
投資門檻100萬,流動性稍欠缺。如果能找到好的項目實現年化10%是有可能的。
05
固定收益產品
收益相對穩定,風險較低。安全性及流動性要優於其他品類。
06
商品(黃金、白銀等貴金屬資產)
黃金白銀通常是被當作避險資產,黃金近2年表現不錯,但黃金看它過去50年的平均回報,其實年化不到5%。
07
現金(銀行存款/貨幣基金)
現金類資產主要起到維穩的作用,例如,銀行存款和貨幣型基金,以貨幣型基金為例,其收益之前年化有3%-4%,現在只有1.5%-3%左右,其主要的風險是能否跑贏通貨膨脹。
2
年化收益10%到底該怎麼掙?
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聚焦在10%的收益率上,但是認真「審題」後,發現上海阿姨還有一個隱藏的要求——理財組合。這就是對女婿的資產配置能力要求,如果只單純投資股票、股票型基金、私募基金或許在市場好的時候實現年化10%不難,但是畢竟風險較大、有一定投機性,理財還是要看長遠作用,因此,資產配置是必要的。
在資產配置時,要建立理財配置基本模型和安排家庭財富的賬戶,成為綜合性能力較強的選手才能有望准入前面的門檻。在前面我們也提到過關於如何科學進行資產配置,比例大致為:10%現金資產+10%的保險+60%-70%的固定收益類產品+10%的權益類產品,這樣配置的優勢在於即便其他產品虧損,固定收益類產品也會帶來相應的收益。
流動性資產
作為理財規劃的的最底層基石部分,能夠保持資金充分的流動性作為充足現金流作為基本保障,儲存形式建議以活期存款為主。這部分比例佔到家庭總資產的10-20%。
保障性資產
這部分主要用於購買家庭保障需求的保險類產品,以應對突發的大額需求,這部分比例可佔到家庭總資產的10%。
投資性資產
做好前兩者的配比之後,接下來就可以選擇一些高報酬類的資產,比如股票、期貨等,因為此類投資風險較高,所以這部分最好不要超過家庭總資產的10%。
C. 正規理財排行榜前十名
所謂的理財產品排行榜,基本每個月都會出台新的排名,不同的第三方網站評級方式也不同,排名判定標准不一,導致排名也不同。所以我們不能迷信於排行榜。
不管選擇哪種理財方式之前,我們首要做的,就是測試,或者說自我分析,了解自己是屬於哪種理財偏好,適合什麼樣的理財方式,這樣才能做到「對症下葯」。
比如我個人在理財平台上的測試,是屬於保守型,對於理財產品的選擇上,更應該選擇安全穩健型的理財方式。
根據理財偏好和風險,可以大致分為5種類型:
(1)投機型
典型代表:期貨、博彩
特點:超高風險,超高回報(回報率幾乎為0)
這種方式其實不能算是理財,賭的性質大一些。
(2)成長型
典型代表:股票、股票類基金、外匯
特點:高風險,高回報
相信很多人都玩過過山車,就是這種跌宕起伏,有不少人因為炒股一夜暴富,但也有很多人一夜回到解放前。
(3)收入型
典型代表:保險理財、基金、銀行理財產品
特點:耗時長,回報慢
安全性較高,門檻一般。但短期不會有什麼收益,須持幾年甚至10年以上,要有足夠的自信。
(4)穩健型
典型代表:信託、固定收益類理財
特點:收益可觀、安全穩健
這類方式比較看好。10%左右的年化收益,安全性高,靈活性強,適合保守理財、偏好穩健的朋友。比如以穩健著稱的無界財富平台來說,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安全性高,適合小白理財。而且通過貴賓專屬注冊投資,還能免費領500元京東購物卡。活動隨時結束,大家不妨試試:領100紅包+500京東卡
Ps:只有通過此頁面,才有這個獎勵。
(5)保障型
典型代表:人壽保險、銀行存款
特點:安全性高,收益偏低
這種理財方式比較傳統,和生活息息相關;但按銀行活期收益2%左右算,有跑不贏通脹的風險,「錢越來越不值錢」。
所謂靠譜的理財,其實可以說成「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所以各種宣傳的排行榜只能說是一個參考信息,並不能成為我們選擇理財方式的絕對信息。
啰嗦了那麼多,希望對你有幫助。
另外,這些理財知識可以了解一下:
(1) 理財,不熟悉的領域別碰,輕易別碰,先去了解一番。
(2) 不要復制任何人的理財方式,理財和成功一樣復制不來。
(3) 理財不等於賺錢,要有損失預判。
(4) 沒有一本書、一個人可以成為理財範本,不要過分依賴。
(5) 初級理財建議進行個人職業投資,你的工作是僅次於房產的不動產投資。
(6) 投資不以降低生活質量為代價,任何降低生活質量的投資都是劣質投資。
(7) 記賬是理財的第一步,它可以幫助你建立科學的消費習慣。
(8) 收益與風險成正比,永遠不要相信低風險帶來高收益的宣傳。
(9) 理財方式錯了,立馬止損,猶豫是理財大忌。
(10) 收益穩定且成熟的理財,可適當負債。
(11) 保險是理財的渠道之一,有風險!先做保障後理財。
(12) 你要具備篩選信息的能力,比如朋友圍的理財信息,直接忽略99%錯不了。
(13) 如果不懂銀行大堂經理推薦的儲蓄理財,乖乖存錢總是錯不了的。
(14) 將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是「分散風險」的有效方式。
(15) 重疾險就是我們無能為力的偽中產階級為了自己有朝一要拖累家人的重要理財。
(16) 你理財,要知道財去哪裡,了解財的用法可適當降低理財風險。
(17) 理財不要假借他手,親自操作探尋理財方法。
(18) 對於理財小白來說,不傷本的穿梭好過過山車的動盪,股票不要輕易碰。
D. 手裡有10萬,買什麼理財既安全又靠譜
穩健型產品主要指本金安全,收益浮動的產品。主要有:1.結構性存款,本金安全,收益浮動,目前1年期收益率在4%……5%區間。2.中低風險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指R 2及以下產品,由於投資標的主要為債券和同業存款等,本金安全很高,收益預期也高,目前4%……5%區間。3.互金平台理財產品,主要指定期理財和寶寶類活期理財產品,比如支付寶定期理財產品和余額寶貨幣基金,都屬於中低風險理財產品。其中定期理財與銀行理財類似,年化收益率很多超過5%。余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3%左右,收益率雖然較低,但貨幣基金有「准儲蓄」之稱,本金相當安全。總之,保守型理財產品就是本金和利息都安全。穩健型理財產品本金安全性高,但在適當承擔一定風險(中低風險)的前提下,可以獲得較高收益。
E. 投資什麼理財產品有10%以上的年回報率
收益高的,風險相對較大,歡迎您關注我行理財產品,目前我行的理財產品在主頁上面有公布出來,打開個人理財頁面,通過「搜索」可以分類您需要的理財產品(如您需要相應的理財規劃建議,還要請您到我行網點或直接聯系您的客戶經理嘗試了解一下。)溫馨提示:購買之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F. 有沒有哪種穩健的投資理財方式可以達到10%的年收益率
如何找到一個穩健合適的平台
一、堅持小額分散原則
從經營角度來說,大額款項能獲得更大的盈利,但另一方面,風險也會隨之增加,因為某一個借款人的逾期、壞賬會導致資金鏈斷裂。
二、搜索平台的負面新聞
一般在新聞引擎、網站口碑或者微博中對平台進行搜索。如果查到平台的負面消息,先不要妄下定論,應認真考察,追溯新聞來源。如果新聞源自個人,而且並無其他信息可以佐證,這條負面新聞可信程度一般;相反,如有大量資料相互補充,可形成一個完整的案例,那麼這家平台可能需要多多觀望和考察了。
三、明確一個優質平台的正確打開方式
創新模式:P2C的企業直投模式,省去傳統意義上P2P中個人信用風險的諸多缺陷。將投資交易更加明確化,信用把控更加專業化和落實化。
嚴格風控:安全永遠是投資的第一前提。
穩定收益
G. 理財app排行榜前十名
陸金所、余額寶、理財通、餘利寶、零錢通都是不錯的理財APP
1、陸金所
陸金所-中國平安集團傾力榜打的投資理財平台。在健全的風險管控體系基礎上,為投資者提供專業理財服務。蟬聯《亞洲銀行家》2017「中國最佳線上財富管理平台」 ,多樣化理財產品滿足您全方位財富管理需求: 零錢理財, 期限理財, 網貸, 基金等。
4、餘利寶
餘利寶是主要面向個人、小微企業和小微經營者的現金管理產品,產品本身為由天弘基金推出的雲商寶貨幣基金,具備低風險、高流動性的特點,由網商銀行和天弘基金聯手打造。
5、零錢通
零錢通是微信最新一個功能,零錢通功能與余額寶非常類似:用戶可以將零錢通里的錢直接用於消費,例如轉賬、發紅包、掃碼支付、還信用卡等。同時,當資金放在零錢通里不被使用時,可以自動賺取收益。
2017年9月5日,微信正在內測「零錢通」功能。內測用戶把微信零錢轉入零錢通後,不僅能賺取收益,還可以隨時消費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