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支付寶理財產品建信養老飛越366利率那麼低,是騙子嗎
支付寶理財產品怎麼可能是騙子呢?支付寶是一家很大的有責任心的企業,他推薦的產品基本沒有什麼問題。
『貳』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180天利率15%,靠譜嗎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180天利率15%,靠譜嗎?
你的這款理財產品要看具體情況,是浮動利率還是高風險理財產品,這樣你要咨詢清楚後再買比較妥當。
『叄』 在金融公司買了一份車輛債權轉讓理財合同,車輛在外地,承諾每年收益10%,這樣的公司靠譜嗎
靠不靠譜要看公司背景和合同具體內容,你這樣的描述太簡單了。你至少得弄清楚債權轉讓是轉給誰?誰來償付債權、給你支付收益?承諾收益是指宣傳時保證給10%的收益嗎?這個金融公司到底是什麼性質的公司?
友情提示一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針對非法集資現象說過:收益率超過6%的理財,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而10%以上就要准備損失全部本金。
如果你有資金實力能承受風險,又有豐富的理財投資經驗,找個10%收益的理財產品不是難事。但既然你跑到網路上來問,說明你缺乏投資經驗,對合同具體情況不了解,卻又對承諾10%的收益很心動,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
『肆』 理財產品利率在多少以下是正常的超過多少就要小心了
月,買理財一般利率為4%-8%。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發表演講時提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
『伍』 現在買理財一般是多少利息率正常人都是買多少年化率的
截止2020年9月,買理財一般利率為4%-8%。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發表演講時提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准備損失全部本金。」
當然,我們不應斷章取義地認為超過8%的產品不能購買,這段話其實可以被認為是上限,至於更為可靠的上限估計還應參照銀行貸款,當然也不限於銀行貸款,即從收益率角度來考察理財產品的收益區間,根據過去的經驗來看,8%是比較理想的上限值。
(5)郭樹清理財收益超10誤會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一般而言,購買理財產品由於承擔高於銀行存款的風險,因而所獲得的收益理應大於直接存入銀行的收益,以中國銀行為例,三年期大額存單年化利率4.125%,其他銀行差別不大,因此可以將4%作為理財產品收益的下限。
不過,觀察目前在售的銀行理財產品可以發現,傳統低風險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一般在4%以下,風險稍高的產品或結構性存款收益率也都在5%左右,不超過6%。
『陸』 理財產品誤解 保本產品為何不保本
最近這一年,銀行理財市場的火爆,得益於從高風險市場退出的避險資金的追捧。 整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有超過半數的保本產品,但不少投資者卻發出抱怨之聲:「為什麼我買的保本產品不保本? 」 在這里,投資者需要釐清常見誤解,避免對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閱讀不夠仔細,對相應條款產生理解上的偏差,以至於購買的「保本產品」並不真正保本。 產品名稱不代表產品類型 不仔細看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在投資者中較為常見。因簡單的疏忽造成本金損失,實在是劃不來。 不少銀行願意用這樣的字眼作為產品系列名稱,比如「穩得利「、「信得盈」、「增盈」、「穩健級」、「穩健收益」等。這些名稱看起來保本的產品,偏偏就是在今年到期的全部產品中,不保本產品的系列名稱。如果僅從名稱判斷,投資者誤認為其保證本金的可能性很大。 還有一種情況較為常見,產品名稱中標明「部分保本」,而投資者只抓住「保本」的字眼,就認定本金是安全的,認為是一款低風險產品。實際上,這種「部分保本」的標注名稱,常用於結構性理財產品,因為風險較大,只能對本金給予部分保本的承諾,卻引發不少投資者的誤會。 部分保本是指本金保障百分比低於百分之百。例如保障本金90%,這就意味著可能虧損10%。 部分保本的概念,並不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標准收益類型。銀監會頒布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標明:按照客戶獲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財計劃可以分為保證收益理財計劃和非保證收益理財計劃。保證收益理財計劃,銀行承擔由此產生的投資風險。 非保證收益理財計劃可以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 也就是說,只有保證收益理財計劃和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是保證本金的理財產品。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應該認真閱讀收益類型項目對於本金和收益的相關描述。
『柒』 什麼公司投入2萬塊錢每天反五百元一直反到六萬塊錢
答:騙子公司。
2萬元,每天反500一直反到60000,其年化收益率遠大於600%。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18陸家嘴論壇中所發表的主旨演講到,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准備。
『捌』 最近喜歡上了投資理財,基金,銀行存款,定期存款!還有其他不懂得,我該選擇什麼樣的方式投資呢
以下這2點先提醒一下:
1.風險與回報率正相關
道理都懂,但就是不知道哪些產品風險最大;又或者是,很多人還不知道到底收益率達到多少才算高回報,郭樹清曾提醒過大家: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准備。
確定高收益的絕對值,我們再來做相對的比較,首先確定下平常接觸到的理財產品:存款,債券,信託,基金,私募,私募股權的收益和風險對比。
2.保險和理財,請做好區分
保險是理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千真萬確。但是,只有保險的理財,其實僅僅是聊甚於無而已。
保險是解決保障問題的唯一工具,但是大多數的理財問題,如養老、教育、買房等,即人生中重要的這些事情,都不是保險能夠幫你解決的。舉個例子,你可以為小孩買一份教育金保險,但不代表你可以通過這個保險,就可以解決教育金問題。
保險是特殊的金融工具,如果選擇中途退保,會有很大損失。所以,購買保險的錢必須是十年二十年不用的錢,專門用於理財。它的流動性很差,不易變現。
『玖』 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嗎
非法集資套路眾多,也讓消費者權益屢屢受到威脅。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主席,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郭樹清提及非法集資風險時強調,要讓群眾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過程中提升自身免疫力,同時成長為金融治亂象的生力軍。「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准備損失全部本金。」
這並非郭樹清第一次在重要公開場合提示普通投資者關注金融欺詐等違法活動相關風險。今年兩會期間,他在「部長通道」答媒體問時就提示:「一定要普及金融知識,提高大眾對金融風險識別意識,防範金融欺詐。如果聽說保本高收益,這就要去報案!保本就不可能有高收益,這是欺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