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果你是銀行客戶經理你怎麼向客戶介紹本理財產品
首先判斷用戶是否符合這款產品
這款產品是什麼
這款產品能給用戶帶來什麼收益
這款產品怎麼購買、操作
⑵ 銀行向客戶推薦理財產品到底可靠嗎
我認為銀行所推薦的理財產品確實是可靠的,因為他們會根據大數據的分析,確定每個客戶真正的需求。
⑶ 如何向不同的客戶推銷銀行產品
首先要擺正自己的態度,你不是在向客戶推銷產品,還是根據他們的需求,幫助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銀行產品。
取得客戶的信任很重要,特別是這種跟錢有關的,你要有十分專業的理財知識,對所有理財產品都有所了解,還有國際經濟、黃金石油、宏觀調控、股市樓市,都有全面的掌握,表現得越專業,對客戶來說,就越值得信任。
再有就是與客戶溝通的能力。你得發現客戶到底需要什麼東西,即使目前你手頭的東西不是他需要的,等下次有適合他的,你也可以再推薦給他。
⑷ 銀行理財推薦
你好
各項費用不主動告知
近年來,銀行發行凈值型理財產品的速度正在加快,銀行理財產品逐步從預期收益率型向凈值化轉型,所有理財產品採取凈值化管理。
那麼,到底什麼是凈值型理財?所謂凈值型理財產品,其運作模式與基金類似,按照份額發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披露單位份額凈值的理財,這類型的理財通常沒有預期收益率,而提供的是業績比較基準,通過凈值變化反映投資的運作情況,透明度更高,更能真實反映資產的市場價值。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在各家銀行理財產品推薦欄上,大多都是凈值型理財產品。同樣的,部分銀行理財經理也是優先推薦這類產品。不少銀行理財經理在介紹產品時,偏愛介紹產品亮點、過往業績、業績比較基準和管理團隊。但是對產品的相關費用、投資方向、投資資產種類及投資比例等關鍵信息,要麼隻字不提,要麼簡單帶過。
「目前凈值型理財收益率會略高於傳統理財收益率,有一款產品賣得比較好,該款產品不僅過往業績表現優異,且投研團隊能力很強。」某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表示,凈值型理財的盈虧需要客戶自己承擔,即最終實際收益率會有波動,可能高於業績比較基準,也可能低於業績比較基準。
在理財經理推薦產品的整個過程中,並沒有對產品的風險等級、投資范圍、投資策略及其收取相關費用做詳細的介紹,只是大概介紹這只產品的情況,包括業績比較基準、期限、起購金額。
與預期收益率的理財產品不同,有的凈值型理財產品要收取相關的費用,其中包括申購費、贖回費、管理費、託管費、銷售服務費等,但是本報記者在走訪調查發現,如果投資者沒有就此問題提問,理財經理通常不會主動告知投資者。
當記者詢問某凈值型產品是否要收取相關費用時,一位銀行理財經理向記者告知要收取一定的費用,並表示:「最終實際能拿到手的收益是已經扣除完相關費用的,這個費用是直接從產品收益里扣除的,扣完費用之後的收益顯示在凈值里。」
銀行工作人員
合規銷售意識有待增強
根據相關規定,凈值化轉型對銀行在產品的風險評定、對產品投資信息的披露、對客戶的風險測評方面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也更強調銀行要在產品營銷話術、推廣手段等方面守住合法合規的底線。但是在理財產品銷售時,理財經理是否真的是從投資者的適當性角度去推介產品還要打一個「問號」。
《證券日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部分銀行理財經理在向客戶推薦理財產品時,並沒有從凈值型產品的特徵和風險等級角度向客戶進行介紹,對於產品的風險,銀行工作人員要麼是客戶不問便不提,要麼是籠統帶過,只更多強調「最高預期收益」。雖然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有風險提示,但風險條款往往繁雜生澀,並不利於在客戶理解的基礎上理性地進行投資決策。
在某城商行支行網點,記者發現,該行發行的凈值型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很小,一直在業績比較基準上下小幅波動。對此,客戶經理為了銷售產品,拿「業績比較基準」當預期收益,在向客戶介紹產品時,出現「一般都能達到最高收益」等詞語,在銷售過程中埋下了合規隱患。
「看不懂理財說明書也聽不懂理財經理所說。」大部分投資者向記者反映,理財產品說明書難懂固然與其專業性強有關,但是銀行專業人士對客戶並沒有起到專業輔導的作用。此外,很多人對於理財產品說明書,更是棄之不顧。
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位投資者。該投資者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收益波動太大,風險較大。而且說明書上的條款太復雜,更有一系列復雜的計算公式讓她直言「看不懂收益究竟是多少」。
據記者了解,各家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都是極長的篇幅,內容多達十幾項,分別從產品概述、產品風險等級、理財產品條款、附錄、風險揭示書等方面介紹,而且都是與投資者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內容,不過,其中涉及大量專業性名詞,諸如「久期」「回撤」等等。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要簽署多種文件,投資者若想在通常簽訂協議的幾分鍾內看完,並且看明白,絕非易事。
「未來投資者應該更多以產品的風險等級來判斷產品的風險,而不是以凈值型來做判斷。凈值型理財產品更加考驗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投資者可能面臨零收益或負收益(即本金損失)的情況,因此要計算好收益和相關費用。」銀行業內人士表示,要關注產品風險等級,了解具體資金投向,並且看清楚產品說明書,潛在的風險和可能發生的虧損會被隱藏在小字型大小的說明文字里。在購買後,要定期關注產品的資產配置和凈值變化情況,在獲取最大化收益的同時,防範潛在投資風險。
望採納祝你好運
⑸ 如何向客戶推薦理財產品服務
做這類業務切忌上來就向客戶一股腦的推薦公司和自己的產品,你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客戶的需求。
客戶本來的是個穩健型的,你不要向他推薦高風險高收益的;客戶喜歡追求高收益,你就不要推薦穩健型的。
⑹ 銀行人員可以向客戶推薦業務嗎, 去銀行存錢,他們經常會推薦這個推薦那個, 說什麼穩賺錢的,農行
可以推薦業務。具體看推薦什麼業務,有些業務不是誰都可以推薦的。
存錢是所有銀行統一利率,如果某銀行工作人員跟你說到他/她那存錢會比其他地方高,有兩種可能:一是他/她騙你;二是你要存的錢非常多(怎麼地也要有500萬以上)。但無論是哪種可能,該銀行工作人員都是在違規攬存。
如果他/她推薦的是銀行理財產品,那他/她必須有理財資格證(很多熟悉的客戶不需要看這個,這個只是銀監會的規定,實際上並沒有那麼死)。
最重要的是,銀行理財產品如果是保本保收益的,那該項產品的收益只會比同期利率高零點幾個點,除非你買相當高的金額,不然,和同期存款不會有什麼大區別;
如果高於此的收益,要麼是保本浮動收益,要麼是不保本浮動收益,信託類的就更別提了,該類的理財產品存在一定的風險,不可能穩賺,注意:一切以合同內容為准。
⑺ 如何向顧客介紹銀行理財保險
首先要坦誠這個一款保險,是保險性質的理財。誠實是做人的根本。
⑻ 比如說一款年收益率是5.4的銀行理財產品 你怎麼向客戶推銷呢
找個收益低的對比著忽悠就行了
⑼ 如何向客戶推薦理財產品
首先一定要對產品進行必要篩選甚至盡調,確定產品的安全性及相關材料的真實性後再向客戶推薦;其次,要知道客戶的投資額度、投資門檻、風險偏好、投資期限等相關信息,做有針對性的推薦;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與客戶保持較好的私人關系
⑽ 銀行的客戶經理怎麼向客戶推薦產品
首先要了解你的產品,然後了解你的客戶,把合適的產品推薦給合適的客戶,這是認知上的第一步。關於推介技巧,很多。比如不急於從正面直接介紹產品,而是先從客戶喜好的東西入手,逐步引入;再比如從語言上表達出某款理財產品更適合客戶,站在客戶的角度上想,從為客戶考慮的角度出發來談問題等等。不過現在的客戶經理大多為了自己的提成而忽視了客戶的想法,所以造成很多客戶一見客戶經理就有種防範心理,很難接近和打消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