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買中國銀行的非保本理財,血本無歸的機率有多大
中國銀行非保本理財,血本無歸的情況到現在沒發生過,但不保證以後不發生。
對於非保本理財產品,不能全部都相信銀行工作人員的話,雖然說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比較小,但還是會存在虧本的情況,而且如今投資者都是自負盈虧,因此,為了利益著想,大家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最好還是多多了解該產品的具體信息。
2. 銀行理財不保本怎麼辦
投資者有必要加大風險管理。以數字1-5級為例,1級是謹慎型產品,收益一般只比定期存款略高。它的投資范圍多為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債券,資金拆借等。2級是穩健型產品,這類理財產品雖然不承諾保本,但投資范圍與1級類似,都是銀行間大額拆借,或者國債回購。它不投資二級市場,因此風險很小,年化收益率大約在3%-5%,很少會高於5%。這是我們最常見,也最常會購買的一類產品。3級是平衡型產品,他的風險和之前兩類產品差異非常大。從投資范圍來看,2級的產品比前兩級多了股票、外匯、黃金等,原則上這部分高風險的投資比例不能超過30%。R3級的產品不能保本,而且收益的浮動也較大。4級是進取型產品,聽名字就可以知道,這類產品適合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它們投資股票、黃金、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的比例可以超過30%,收益的波動性也很大,虧損的可能性較高。一、銀行自營產品也就是銀行自己發售的理財產品。一般來說有銀行自身信用作保障,產品安全性相對較高。但是,銀行是很多資管產品的代銷渠道,保險、基金、信託,這些東西很多本身就是不保本的,到了兌付的時候,有可能拿不到利息,甚至拿不到本金!銀行理財產品按收益分為,保本固定收益、保本浮動收益、非保本浮動收益,你有沒有仔細看過自己買的到底是哪一種,如果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的話,即使虧了,也只能自己承擔!理財:(Financialmanagement),指的是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產的保值、增值為目的。理財分為公司理財、機構理財、個人和家庭理財等。人類的生存、生活及其它活動離不開物質基礎,與理財密切相關。
二、理財的具體內容一般人談到理財,想到的不是投資,就是賺錢。實際上理財的范圍很廣,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也就是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與風險管理。包含以下涵義:①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不僅僅是解決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而已。理財是現金流量管理,每一個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錢(現金流出),也需要賺錢來產生現金流入。因此不管是否有錢,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財。理財也涵蓋了風險管理。因為未來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確定性,包括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與市場風險,都會影響到現金流入(收入中斷風險)或現金流出(費用遞增風險)。
三、國內能夠為客戶提供理財服務的機構主要有銀行、證券公司、投資公司。
1.銀行理財我國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一般是大額存單、資管產品等,代銷的券商或者基金公司發型的基金不屬於理財2.證券公司理財證券理財一般包括證券收益憑證、資管產品等3.保險理財保險理財更加傾向長期性,著重解決較長時間後的教育規劃和養老規劃,同時解決意外、醫療等保障問題。4.投資公司理財投資公司理財一般包括信託基金、黃金投資、玉石、珠寶、鑽石、第三方理財等,需要的起步資金較高,適合高端理財人士。5.電子商務理財21世紀除了能在線下的網點理財,還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金融搜索引擎搜索理財產品進行風險收益的多方對比之後再投資。
3. 銀行理財凈值型是什麼意思
自2018年資管新規出台後,理財產品將逐步告別「預期收益」時代,向「凈值化」升級換代。
那麼,什麼是凈值型理財產品呢?
所謂凈值型理財產品,是指產品發行時未明確預期收益率,產品收益以凈值的形式展示,產品發行時沒有明確的預期收益率,投資者根據產品的實際運作情況,享受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分為封閉式凈值型和開放式凈值型產品:封閉式凈值型產品是指產品期限固定,定期披露凈值,投資者只能在產品到期時贖回;開放式凈值型產品是指產品在存續期內定期開放,投資者可在開放期申購或贖回。
凈值型理財產品和傳統的預期
收益型理財產品有什麼不同呢?
我們先來看個對比圖:
1
我們再拿大家愛喝的奶茶來舉個例子:投資預期收益型產品就像沖泡奶茶粉,每一杯的味道都有「出廠設置」,到期後按照預期收益率來兌付。而凈值型理財產品更像是一杯現點的奶茶,每一份資產都像小料一樣公開透明,盡管挑選自己喜歡的和適合自己的,混搭出的口味往往給人味蕾的驚喜。而產品運作得好,也能給你超額收益的驚喜!讓人忍不住「噸噸噸噸噸噸」。
凈值型理財產品是投資什麼的呢?
凈值型理財產品投資的標的很多,幾乎包含所有類型的資產,主要是標准化資產,常見的包括現金、債券、商品、股票、期權期貨等投資標的,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政策的變化,產品可投資的范圍會越來越擴大。
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如何計算呢?
凈值型理財產品按照「金額申購、份額贖回」原則來計算收益:
申購、贖回公式如下所示:
申購份數=申購金額/對應確認日公布的單位凈值
贖回金額=贖回份數*對應確認日公布的單位凈值
舉個例子:
您在產品開放期申購,本金為200萬元並確認成功,確認時該產品的凈值為1.0613,那麼持有理財份額為:200萬元/1.0613=1884481.29份。當這款產品在開放日的凈值漲到1.0732時,您想贖回,假設贖回費率為0,那麼,贖回總金額為1884481.29份*1.0732=2022425.32萬元,贖回總金額減去本金200萬元,收益為22425.32元。
可以通過轉換收益率和傳統理財產品對比:
公式為:
產品收益率=(贖回日凈值-申購日凈值)/申購日凈值*365/實際持有天數*100%
舉個例子:
您在2021年8月19日申購(並在當日確認),當天的凈值是1.0031,在下一個開放日2021年11月19日贖回(並在當日確認),贖回確認日當天最新凈值為1.0205,持有期為92天,假設贖回費率為0,則年化收益率為:
(1.0205-1.0031)/1.0031*365/92=6.88%。
如何理解攤余成本法和
市值法這兩種估值方式?
【攤余成本法】
所謂攤余成本法,是指估值對象以買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並考慮其買入時的溢價與折價,在其剩餘期限內平均攤銷,每日計提收益。簡單點來說就是將到期收益分攤到每一天。舉個栗子,假設某隻產品以100元的凈價買了1年期利率2.7%的國債,該只產品會將這2.7%平攤到每一天,也就是2.7%/365,再乘以買入的金額就是這只債對應的每天收益,所以這筆投資收益每天都是固定的。
【市值法】
與攤余成本法不同,市值法同時考慮了投資債券的票面利率以及由於市值法波動帶來的估值損益。舉個栗子,某隻市值法估值的產品同樣買入了1年期利率為2.7%的國債,在產品估值的時候,首先將票息收益2.7%計提到每日收益中,也就是2.7%/365,再乘以買入的金額,同時根據第三方估值加上或者減去債券買入價格和當日公允價格之間的差額。因為債券的市值是波動的,所以這筆投資每天的收益也不是固定的。
4. 銀行破產最多賠50萬有包括理財產品嗎
你在銀行的存的錢,如果銀行破產了,銀行的最低保障賠償50萬只針對定期存款和國債,活期存款這些。理財產品不會納入最低保障賠償范圍之內,你在買理財的時候,理財產品協議都寫清楚了,都是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如果這個產品出了風險問題,理財客戶也會受到影響的。
5. 在銀行顧客理財要買保本理財而工作人員卻未經過客戶同意就買了不保本的最後虧了,應該怎麼辦
現在銀行賣理財產品都是要求有雙錄的,如果你買的時候,確實和櫃員強調了要買保本產品,對方卻還是給你買了不保本的,你可以投訴,舉報。
應該要用錄音錄像自證清白。拿不出證據,銀行要賠你損失的。
6. 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怎麼劃分
呵呵,銀行理財自負盈虧,超出的盈利部分歸銀行,你和銀行簽合同時,自己看看
7. 銀行理財管理費那麼高,憑什麼還要客戶自負盈虧
現在銀行理財的地位很尷尬,管理費不低,年化利率不高
8. 銀行理財管理費那麼高 憑什麼還要客戶自負盈虧
只要理財不是自己親自管理的,總體來說,管理費都是不可少的;類似我們這邊做的,客戶的資金量越大,管理費用越少。還有就是盈虧方面我們會針對客戶實際情況做好風險的控制,一旦觸碰盈虧線,就毫不猶豫的執行,進而等待下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