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銀行理財經理常遇到的問題

銀行理財經理常遇到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2-02-01 21:21:23

1. 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之前應該問理財經理哪些問題

一般來講首選四大行,一是網點多,辦理業務方便,二是大銀行風險承受能力強,自己的資金安全有保障,三是大型銀行產品種類比較多,能夠滿足不同類型消費者的理財需求。切記不要聽信他人「高收益,低風險」的傳言,將自己的血汗錢投放到不正規的金融機構,以免血本無歸!

2. 銀行理財經理工作中會遇到的困難有哪些

客戶資源是一個,另一個就是對手下人員的管理。

3. 銀行理財經理遇到困難不放棄

摘要 不光銀行理財經理,任何工作都有壓力,很多職場人都會遇到這種壓力而不放棄,最終完成工作收獲掌聲的人也很多。

4. 銀行理財業務的存在問題

(一)理財市場不規范,導致惡性競爭
2005年前,商業銀行推行理財業務目的並不完全是為了增加中間業務收入,而在於爭奪存款、提高市場份額。一些銀行採取盲目承諾高保本收益率,甚至採取搭售儲蓄存款的方式銷售理財產品,將個人理財產品演變為變相高息攬儲的工具。不少股份制商業銀行甚至在虧損讓利的條件下推出理財產品,以理財產品為競爭手段吸引中高端客戶、爭奪零售客戶資源。而國有商業銀行推出個人理財產品的主要目的是應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同業競爭,鞏固中高端客戶,減少客戶流失。
(二)理財人員知識結構不健全,專業的理財規劃師嚴重缺乏
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綜合性的業務,要求理財人員不僅要了解銀行的各項產品和功能,還要掌握證券、保險、房地產等行業的相關知識。目前銀行理財人員知識構成較為單一,具備理財規劃師資格的就更少了。由於缺乏對個人理財業務熟悉的人才,銀行理財師隊伍建設可能成為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瓶頸。自2007年1月1日起中國政府允許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起,中國理財規劃師人才的爭奪戰已進入白熱化階段,目前各地金融機構理財規劃師已成搶手人才。06年理財規劃師持證人數不過2萬人。人才匱乏亟待培養。麥肯錫的一項調查資料表明,2006年中國的個人理財市場增長到570億美元,專業理財成為我國最具發展潛力的金融業務之一。與理財服務需求不斷看漲形成反差,我國理財規劃師數量明顯不足。我國國內理財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一個成熟的理財市場,至少要達到每三個家庭中就擁有一個專業的理財師,這么計算,中國理財規劃師職業有20萬人的缺口,僅北京市就有3萬人以上的缺口。在中國,只有不到10%的消費者的財富得到了專業管理,而在美國這一比例為58%。
(三)理財產品營銷不規范,產品透明度不高
部分銀行在推銷理財產品時,沒有清楚、全面地告知客戶該理財產品的收益和風險,甚至為了完成發售任務,採取模糊收益率、弱化風險提示等手段誤導投資者,或吸引不適合該理財計劃的客戶購買。在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的《2008年銀行理財產品評價報告》中,匯豐、花旗、恆生、東亞等6家中外資銀行因理財產品的運作信息缺乏透明度而登上了報告中的「黑名單」。報告指出,在信用類和利率類產品方面,光大銀行和招商銀行信息不明產品合計佔全部不明產品的3/4,尤其是光大銀行,其不明產品佔到本行產品的77.59%。而外資銀行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最為嚴重。在人民幣和外幣的股票產品中,外資銀行的不明產品占其全部產品的比重分別高達78.6%和32.9%,遠高於中資銀行的33.3%和11.1%。
(四)對公眾理財知識的宣傳教育力度不夠
客戶對於理財產品的認知尚不成熟,理性投資理念尚未完全樹立,投資風險意識比較淡薄。最近很多針對銀行理財產品「零收益」、「負收益」現象的投訴事件也隨之增多。理財產品的投訴除了部分是源自銷售人員的誤導以外,實際上相當一部分都是投資者對於風險的應急能力以及金融知識欠缺導致的。據調查有近八成的消費者對理財業務知之甚少。
(五)理財業務售後服務不到位
從各商業銀行理財實踐活動看,客戶在理財過程投訴乃至訴訟最多的是開放式基金、代理證券業務、代理保險業務、個人賬戶黃金買賣、個人賬戶外匯買賣業務、個人理財業務等理財流程問題。雖然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不斷創新,但相關的業務咨詢、功能介紹、金融導購等售後服務卻嚴重滯後,使得許多居民對個人金融服務項目一知半解,無法真正享有服務。
(六)風險揭示不到位
部分銀行在向客戶推薦銀行理財產品時,沒有向客戶揭示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還款來源以及銀行理財產品存在的風險。甚至有的銀行理財經理口頭告訴客戶,他們的理財產品是保本保收益的,誤導部分客戶。

5. 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應該問理財經理哪些問題

1、這款理財是不是銀行代銷的?
銀行出售的理財一般有兩大類,銀行自營的和代銷的。
自營的就是銀行自家的孩子,安全性比較高。代銷的,銀行可不負責管他們,產品安不安全,靠不靠譜,都由它自己的發行機構來負責。但無論是自營還是代銷的,至少都還算是合規的。
但是這里需要特別注意,有的非銀行的理財產品,有可能是客戶經理飛單所為。所謂飛單,就是客戶經理為了自己的私利(或許有別的理由)私自地向購買者推薦非本行的產品的行為。有些客戶看到是在銀行買的,也是銀行正式的客戶經理推薦的,想就沒想就買了簽了合同。其實這種協議不是和銀行簽署的,也不會有銀行的公章。這樣的理財往往收益很高,但是風險也極高,一旦出了問題,甚至會血本無歸。
2、這款產品是掛鉤型的產品嗎?
掛鉤型產品即內嵌衍生品的銀行理財,一般現在的利息都會在1-8%,有些甚至到20%,但是那隻是一個美好的夢,要明白沒有免費的午餐,除非你對掛鉤的標的:一般是滬深300指數或者黃金等特別有判斷,而且搞得清楚裡面的結構,對一般的投資者,千萬不要看到8%就買,那個8%歷史上沒什麼人拿到過,一般這類產品最終還沒有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好,因為這其中要賺錢的人太多了。國內有些銀行理財產品里的衍生品都是問外資銀行/券商批發的,他們勢必還要再賺一筆。
3、這款產品里的投資方向有股票嗎?
一般有的話,風險類別會在3及以上。4或5的銀行理財或者投資方向有明確表示有股票的不建議買。銀行理財里1-2風險等級的產品是可以買的。1級一般是保本的,2級一般是不保本的,但是銀行是用它的信譽來兜底的,在近一段時間還是可以相信是保本保息的。
4、這款理財的利息怎麼樣?
一般是時間越長,利息越高。但是我們還要了解投的本金不同,利息會不會有差別?
比如同一款產品,你買5萬的,利息是多少?買10萬的,利息會不會更高?或者10萬本金,有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畢竟咱們投的錢多,肯定就希望能拿到更好的收益,不要被銀行給忽悠了。
5、 這款理財保本保息嗎?
銀行的理財並不都是保本保息的,而很多人買銀行理財,其實看重的恰恰就是它風險低、收益比較穩定的特點,所以對於那些風險比較高的理財產品,就需要慎重選擇。
出於這樣的考慮,要是遇到銀行的理財經理和你說「雖然這是非保本的產品,但實際上都可以做到保本。」千萬不能傻乎乎的就相信。
6、什麼時候開始算利息?
這個一般是指理財產品募集期的問題,例如募集期一個月,你開始就買了,那麼中間這么長的時間,銀行是不算利息給你的。不過,這我們還要了解什麼時候要把錢轉進來確保能夠買到且也不會浪費太多時間成本等待?因為有些產品很火爆,到募集期最後一天,恐怕也買不上。
7、我一共能拿到多少利息?
這里就是考驗理財經理或客服到底有沒有搞清楚怎麼計算利息的了。這裡面要分3段計算,募集期到起息日是一段、起息日到到期日是一段、到期日到到賬日又是一段,每段都按什麼利息計算,都是要搞清楚的。
同時再按照實際佔用資金的天數算一下我的年化收益率到底是多少?這樣就是你這筆錢這段時間真正產生的效益了。
8、什麼時候能拿回本金和收益?
一般產品到期,還需要幾天到賬的,每個銀行不一樣,有些銀行專門選節假日或周五到期,然後說要1-3個工作日才到賬,這樣會浪費好幾天的時間成本,尤其碰到春節國慶等。到期日到到賬日之間是不計算利息的。募集期到起息日一般會計活期利息。而且有些產品本金和利息是不一起到賬的,也要問清楚。這些可都是時間成本,都會攤薄收益。
9、 購買之後能不能提前取出來?
現在銀行的理財有封閉式和開放式的區別。開放式的是能夠在固定的日期或者期限內來提取的。
不過要是我們買了封閉式理財,是不能提前取出的,這個時候就要問清楚提前取出有沒有違約費之類的。
有的理財產品違約成本還是挺高的,如果你不能保證之後手裡資金的周轉,那麼事前就不要買這樣的理財了。

6. 理財經理進行電話邀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哪些問題

都是讓別人回絕你的話速,建議你先介紹你,是做什麼的,然後多提問。無非動之以情。

7. 招行理財經理的問題

您好!一般情況下,金卡以上客戶都會指定理財經理提供理財服務。

8. 理財經理遇到的困難

理財遇到困難,如果可以你網上到渥金尋求一些理財資訊和技巧,可能對你理財遇到困難有一些幫助

9. 銀行風險經理面試經常遇到的問題

1、有關人民銀行流動資金貸款的規定和辦法以及流動資金貸後管理辦法和規定。
2、財務知識到了什麼程度,分析財務報表,計算財務指標,結合企業情況是否能夠分析財務報表的水分有多少?
3、若有個企業需要你去調查,你作為風控,你如何著手調查該企業,不同行業的客戶,有什麼不同的特點?
4、細節處,如:你如何核實企業的存貨真實性,銷售收入的真實性,應收、應付賬款的真實性。
5、你一般如何設計貸款方案。
6、關於貸後檢查你有什麼心得,貸後檢查你著重要注意什麼。
7、你作為風控以來的案例你簡要分析下,當時你為什麼同意做該項目,該項目的風險點又在哪裡?該項目的亮點在哪裡?

10. 工商銀行理財經理崗位有哪些風險點

現在很多人都會購買傳統行業銀行的理財產品,認為銀行的理財產品保障肯定是不會有風險的,其實是不然的,只要投資都會存在風險。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與存款存在明顯區別,具有一定的風險。
銀行鄭重提示:在購買理財產品前,投資者應確保自己完全理解該項投資的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了解和審慎評估該理財產品的資金投資方向、風險類型及預期收益等基本情況,在慎重考慮後自行決定購買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資產管理需求匹配的理財產品;在購買理財產品後,投資者應隨時關注該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情況,及時獲取相關信息。
(一)政策風險:各期理財產品是針對當前相關法律、法規和規定設計而成,如遇到國家宏觀政策和市場相關法律法規發生變化,可能影響到各期理財產品的發行、投資和兌付等工作正常進行,若出現上述情況,可能會導致客戶收益受損的風險。
(二)理財收益風險:理財產品保本但不保證收益,由於產品投資組合包括及企業債、信託項目、貨幣市場基金等,客戶可能面臨企業債發債企業不能如期兌付的風險,信託項目借款人信用違約風險等情況。若出現上述情況,客戶將面臨投資收益遭受損失的風險。
(三)市場風險:產品存續期間若銀行存款和其他投資市場資產投資收益發生波動,則客戶面臨承擔理財資金配置存款和其他投資市場資產配置的機會成本風險。
(四)流動性風險:本產品採用到期一次兌付的期限結構設計,理財客戶無提前終止權,在產品存續期內如果客戶產生流動性需求,可能面臨理財產品不能隨時變現、持有期與資金需求日不匹配的流動性風險。各期理財產品均為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工商銀行對理財產品的本金提供保證承諾,但在發生最不利情況下(可能但並不一定發生),投資者可能無法取得收益。基於自身的獨立判斷進行投資決策。

閱讀全文

與銀行理財經理常遇到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河南環境能源交易所 瀏覽:246
哥爾股份股票 瀏覽:336
反收購和融資手段 瀏覽:240
天津交易所現貨鉑金手續費 瀏覽:500
2014年全國融資擔保行業 瀏覽:58
葡幣對港幣幣匯率計算 瀏覽:678
通常股票講的杠桿是什麼 瀏覽:116
同花順我的持倉在哪裡 瀏覽:103
下列關於交易性金融資產說法不正確的是 瀏覽:218
初學者適合買什麼理財產品 瀏覽:745
東融資產延期 瀏覽:923
英國韋德外外匯 瀏覽:523
中國股市有幾個股票 瀏覽:251
今天股票回漲嗎 瀏覽:92
中信證券與中信集團 瀏覽:491
項目融資評估目的 瀏覽:350
理財產品出事怎麼報案 瀏覽:164
上海建設用地價格 瀏覽:110
九問投資理財 瀏覽:225
理財產品銷售招聘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