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銀行理財產品的行業間分析報告

銀行理財產品的行業間分析報告

發布時間:2022-02-03 16:13:34

❶ 目前,中國銀行的理財產品的發展現狀,以及有什麼問題風險

資管新規實施滿月。在「破剛兌」「凈值化管理」等要求下,銀行「保本」理財發行量、收益率均呈明顯下降趨勢,向凈值化轉型效果還未充分顯現。

業內人士表示,凈值化轉型仍存在資產估值、投資者教育等諸多障礙待突破。當前,一些銀行已開始在產品方面作出嘗試性准備,但市場仍在等待理財產品監管細則落地,作為資管新規配套細則的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將適時發布。

銀行理財市場的變與不變

資管新規中部分條款對銀行理財業務影響巨大。4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從發行數量、平均期限和預期收益率等方面均出現明顯變化。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自3月開始驟降,4月環比減少20.42%至10846款。進入5月後,產品發行數量持續走低,上周(5月18日-5月24日)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1938款,較5月11日-5月17日一周減少317款。

資管新規下保本理財將逐漸淡出市場,目前保本理財呈現明顯下降趨勢。4月保本理財發行量佔比為33.15%,與之前相比差別不大,但5月以來保本理財發行量有所收縮,佔比持續下滑。某城商行客戶經理表示:「我們會向客戶強調整改期截至2020年底,在此期間保本理財仍會繼續發售,但在銷售過程中不再承諾保本保收益。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按照約定收益給予客戶。但與去年相比,預期收益率下降得明顯,產品並不是特別好賣。

2017-2018年4月中國銀行理財發行數量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購買理財的渠道也逐漸由線下向線上轉移。手機銀行和網銀正成為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的主要渠道,佔比達到62.46%。在和銀行業內人士的訪談中也了解到,目前各家商業銀行都在加大以手機銀行為代表的移動金融資源的投入。

❷ 銀行理財產品發展趨勢怎麼樣

在互聯網理財沖擊下,銀行理財產品暴露出了諸多問題。首先,過高的門檻,難以滿足中低收入客戶的理財需求;其次,創新性不足,同質化現象嚴重,在客戶市場細分方面不夠;最後,銀行理財產品結構失衡嚴重,剛性兌付問題的普遍性與嚴重性突出。

為了解決目前理財產品業務的問題,前瞻產業研究院《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提出如下對策:
提高服務質量,分層次細化服務。銀行的工作人員是直接和客戶接觸的,能夠面對面地進行相關咨詢服務,比起手機app來說,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時客戶也能享受到貴賓級的待遇,在舒適的環境中解決自身的疑惑。另外,很多客戶不知道理財產品的投資細節,這就需要銀行工作人員耐心和專業的指導,購買不同產品的客戶服務應該分層化。
拓展產品種類,創新用戶模式。銀行要想使得自己的理財產品和別的銀行不同,就應該從產品自身入手,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私募機構、投資咨詢公司等的合作可以更加細化,開發新的用戶模式。
改變銷售思路,大力開發業務。傳統的銷售方式是電話、簡訊營銷和現場推銷,以及網路的宣傳,其實從用戶的角度講,應該更加個性化和系統化,如果建立一套客戶服務體系,根據收集到的用戶資料和使用數據,定製屬於客戶自己的理財產品。
營造正確的監管引導。監管機構流於形式的東西太多,應該加強監管人員的素質和修養,真正地監督理財產品的去向和收益情況,這也是為了服務未來潛在用戶做鋪墊。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出現,使得商業銀行的收入來源更加廣泛,存貸差不是盈利的唯一途徑,其次,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信託機構等的合作,開發出新的業務模式,能夠依靠其網點規模的優勢來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與保險公司等的協同效應也非常明顯,如果對理財產品能夠更進一步地完善,那麼理財產品市場未來將會呈現欣欣向榮的一番景象。
在互聯網理財沖擊下,銀行理財產品暴露出了諸多問題。首先,過高的門檻,難以滿足中低收入客戶的理財需求;其次,創新性不足,同質化現象嚴重,在客戶市場細分方面不夠;最後,銀行理財產品結構失衡嚴重,剛性兌付問題的普遍性與嚴重性突出。
為了解決目前理財產品業務的問題,前瞻產業研究院《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提出如下對策:
提高服務質量,分層次細化服務。銀行的工作人員是直接和客戶接觸的,能夠面對面地進行相關咨詢服務,比起手機app來說,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時客戶也能享受到貴賓級的待遇,在舒適的環境中解決自身的疑惑。另外,很多客戶不知道理財產品的投資細節,這就需要銀行工作人員耐心和專業的指導,購買不同產品的客戶服務應該分層化。
拓展產品種類,創新用戶模式。銀行要想使得自己的理財產品和別的銀行不同,就應該從產品自身入手,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私募機構、投資咨詢公司等的合作可以更加細化,開發新的用戶模式。
改變銷售思路,大力開發業務。傳統的銷售方式是電話、簡訊營銷和現場推銷,以及網路的宣傳,其實從用戶的角度講,應該更加個性化和系統化,如果建立一套客戶服務體系,根據收集到的用戶資料和使用數據,定製屬於客戶自己的理財產品。
營造正確的監管引導。監管機構流於形式的東西太多,應該加強監管人員的素質和修養,真正地監督理財產品的去向和收益情況,這也是為了服務未來潛在用戶做鋪墊。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出現,使得商業銀行的收入來源更加廣泛,存貸差不是盈利的唯一途徑,其次,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信託機構等的合作,開發出新的業務模式,能夠依靠其網點規模的優勢來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與保險公司等的協同效應也非常明顯,如果對理財產品能夠更進一步地完善,那麼理財產品市場未來將會呈現欣欣向榮的一番景象。

❸ 關於建設銀行與招商銀行的利率水平與理財產品分析報告

親啊,這么專業的問題應該直接請教銀行家或者證券專業分析師;在這個網上這些專家回答也不一定方便。

❹ 想了解下上周的銀行理財產品的情況,誰有這方面的分析報告啊

請問是哪家銀行的理財產品啊?每家銀行的理財產品都不一樣好不好.

❺ 銀行理財產品什麼意思,理財產品的swot分析

理財產品的swot分析,包含:競爭優勢分析(strength),劣勢分析(weakness),機會分析(opportunities)、威脅分析(threats),這四項共同組成了swot分析法。對一個理財產品進行這個四項的分析就是swot分析

❻ 對金融理財發展趨勢的幾點探討

資管新規落地已「滿月」
今年4月末,備受關注的資管新規正式發布,為百萬億元體量的資管行業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如今,資管新規落地已「滿月」,在資管行業中舉足輕重的銀行理財市場也拉開了商業模式轉換和行業格局重塑的大幕。
在打破剛性兌付、轉型凈值化的要求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正發生不小的變化:一方面,保本理財和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佔比逐漸減少;另一方面,則是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速度加快,促進了表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短期理財產品佔比明顯下降
資管新規落地一個月後,銀行理財已經出現了發行數量持續下降、保本型產品預期收益率下降、非保本型預期收益率上升的顯著變化。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5月份460家銀行共發行了9861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銀行數比上期減少26家,產品發行量增加249款減少1329款。從銀行理財產品類型來看,5月份新發行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1002款,佔比較4月份下降0.36%;保本浮動類理財產品2549款,佔比較4月份下降1.94%;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7914款,佔比較4月份增長1.62%。而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136款,環比增長72.15%,佔比為1.12%。
從理財產品的發行期限來看,在資管新規影響下,5月份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佔比明顯下降。監測數據顯示,5月份發行的理財產品中,3個月以內(含)理財產品佔比為24.44%,環比下降4.87個百分點。同時,3至6個月、6至12個月(含12個月)理財產品分別較4月份環比上升3.28和1.96個百分點;大於1年期的理財產品佔比較4月環比下降0.36個百分點。
資管限制下,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鑒於監管要求,未來3個月以內期限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將逐步減少,但銀行也會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習慣,因此3至12個月的中長期理財產品數量佔比將上升。2018年,在資管新規的限制下,預計未來的銀行理財平均期限仍不會低於半年。
現階段銀行理財客戶風險偏好低、對凈值型產品接受程度低,快速打破剛性兌付,將導致客戶大量贖回理財產品,造成理財資產無產品承接的局面,很可能觸發流動性風險。
此次發布的新規中,明確商業銀行不得設立時點性存款規模考評指標,意味著銀行「沖時點」壓力將得到緩解,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集中於月末、收益率翹尾現象或將改善。
整體來看,新規對存款偏離度指標的考核要求較之前有所放鬆,特別是刪除了禁止高息攬儲的規定,可能是為後期表內存款利率市場化做鋪墊。中長期來看,『表內存款利率市場化+大額存單工具』代替保本理財和具有『剛兌』性質的預期收益型產品,將促進表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委外資產掌控力不足問題凸顯
控制資管產品杠桿水平是資管新規的一大要點。資管新規落地後,銀行理財市場的另一個變化就是狂飆近3年的銀行委外業務幾近停擺。
本輪監管打擊的是亂加杠桿和資金空轉,但規范化、高質量的委外是有助於委託方和受託方「雙贏」的。管理層針對的並不是委外模式本身,而是充當高杠桿和高風險「幫凶」的這類委外模式。未來,高質量、規范化的委外將迎來更加良好的市場發展空間,而作為高杠桿和高風險「幫凶」的委外模式將在監管高壓下逐漸銷聲匿跡。
對於主動管理能力過弱,或無主動管理能力的商業銀行而言,未來對於委外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強。普益標准研究員魏驥遙預測稱,但由於業務規模及專業能力等因素,中小銀行對接委外機構時話語權偏弱,對於委外資產掌控力不足的問題或將進一步凸顯。
尤其是在剛性兌付打破的大環境中,對於資產過弱的掌控可能增大產品虧損的可能,進而增大銀行的聲譽風險。因此,在開展委外業務的同時,中小銀行應考慮通過委外系統的建立,增大對於委外資產的監控力度,降低不可控風險的發生。

❼ 中國工商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分析報告

個人理財是工行以特定目標投資者或投資者群為對象,推介投資產品、理財計劃,並代理投資者進行投資操作或資產管理的業務活動。
工行在售理財產品包括靈通快線(LT0801)、e靈通(ELT1401),以及增利、尊利、穩利系列產品,您可以在工行網站(https://mybank.icbc.com.cn)通過「財富廣場-理財」功能,點擊產品名稱詳細了解,並選擇購買。

(作答時間:2020年8月14日,如遇業務變化請以實際為准。)

閱讀全文

與銀行理財產品的行業間分析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反收購和融資手段 瀏覽:240
天津交易所現貨鉑金手續費 瀏覽:500
2014年全國融資擔保行業 瀏覽:58
葡幣對港幣幣匯率計算 瀏覽:678
通常股票講的杠桿是什麼 瀏覽:116
同花順我的持倉在哪裡 瀏覽:103
下列關於交易性金融資產說法不正確的是 瀏覽:218
初學者適合買什麼理財產品 瀏覽:745
東融資產延期 瀏覽:923
英國韋德外外匯 瀏覽:523
中國股市有幾個股票 瀏覽:251
今天股票回漲嗎 瀏覽:92
中信證券與中信集團 瀏覽:491
項目融資評估目的 瀏覽:350
理財產品出事怎麼報案 瀏覽:164
上海建設用地價格 瀏覽:110
九問投資理財 瀏覽:225
理財產品銷售招聘 瀏覽:780
銀行理財樂享天天 瀏覽:842
普惠家理財收益高嗎 瀏覽:257